旅游资源审美与赏析论文

合集下载

旅游鉴赏论文

旅游鉴赏论文

摘要 (2)1.佛山旅游资源赏析 (3)1.1地理位置及气候 (3)1.2自然旅游资源介绍 (3)1.2.1壮丽风光,美不胜收 (3)1.2.2荷香飘飘,风景怡人 (3)1.3人文旅游资源赏析 (4)1.3.1建筑艺术显神韵 (4)1.3.2岭南庭院显高雅 (5)1.3.3佛山文化显特色 (5)2.结论 (7)参考文献 (8)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康有为、黄飞鸿、李小龙的故乡,是珠三角的经济重地,一个荣耀千年的商贸名城,用生生不息的陶都圣火锻造出“敢为人先,崇文务实”的城市。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温和的气候环境使佛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人文资源。

佛山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南方铸造中心、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关键词:佛山,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人文资源1.佛山旅游资源赏析1.1地理位置及气候佛山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西接肇庆,南连珠海,北通清远,毗邻港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佛山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多雨为其气候基本特征,四季如春,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1.2自然旅游资源介绍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贯穿全境,冲积出这片丰饶的大地。

自然资源主要有陶土、岩石、玻璃砂、稀有金属和塘鱼、水稻、甘蔗及品种繁多的水果、花卉等。

1.2.1壮丽风光,美不胜收说起壮丽风光,不得不提佛山的两大名山——皂幕山和西樵山。

深黑为皂,帷帐为幕。

眼前之山,林木幽深,苍翠深邃,遍布山体,目力难穷,宛如无边的绿帐,皂幕山因而得名。

佛山皂幕山东起鹤山四堡林场,西止高明杨梅镇公田村,北起坑尾林场,南达罗汉尖,自北向南绵延11公里,纵深5公里,在5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恣肆泼墨。

位于高明境内的主峰海拔805米,雄踞佛山第一峰。

不管是攀援于野猪、野山羊等走兽曾经出没的幽密林道,抑或驱车于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层峦叠嶂中的登山之旅无疑是一种快意人生。

论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

论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

论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院系:法学院学号:2010310114姓名:李总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事物和艺术。

他是旅游业和发展的基础。

所谓产生吸引力,是对群体而言。

如果对多数人有引力,即使对少数人缺乏吸引力,也旅游资源。

一些只允许少数人专用或独享,不对大众开放的对象或场所,即使其有再大的吸引力,也不能算作旅游资源,如一些私人占用的园林,如一些私人占用的园林、古建筑和收藏品等。

对那些有吸引力但暂时不开放或因当前技术力量暂时还无法达到的地点(或对象),如月球、太空、深海海底等,可看做是“潜在的旅游资源”。

下面我们讲一下旅游构成要素:(一)旅游主体——旅游者(游客)只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的人。

其目的是为了度假、探亲、公务、会议、健康、娱乐、宗教、探险等。

它是旅游业形成和发展的主体。

(二)旅游客体——旅游对象(资源)他是旅游吸引因素,是被加工的原料,也是旅游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三)旅游媒介——旅游业他是联系旅游主体与客体的纽带,是加工、生产、组织、和销售者,包括路线、交通、旅馆、商店、旅行社、导游、翻译、管理公司和旅游研究机构等。

了解了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旅游资源的分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资源已从单纯的山、水等自然资源无所不包的范围。

当今旅游行业间的激烈竞争,是旅游经营者不得不挖空心思、冥思苦想开拓新的旅游资源或开发、挖掘原有的旅游资源的新的利用方式。

现代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提供了条件。

现代人们几乎很难指出哪些东西不能够成为旅游资源的,或者说旅游资源几乎到了无所不包的地步了。

从普遍受人亲睐的阳光、海水、沙滩(又称3S)到山地、峡谷、河流;从森林、草原、沙漠到热带、温带、寒带,从文化古迹、民俗民风、节日庆典到风味小吃、人造乐园、缩影公园,从古代建筑到仿古建筑、现代建筑,从宾馆到监狱,从古墓到纪念馆,从古观象台到宇航中心,甚至从观赏型动物到特殊的人体(如侏儒、巨人、残疾人等)等等。

万佛湖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

万佛湖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

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摘要:人文旅游景观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文化成就、艺术结晶和科技创造的纪录和轨迹。

不同的游客对于不同的景观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是从各自的视角去欣赏景观。

可是,如何更好的欣赏人文景观呢?本文通过综合介绍我国人文景观的特色与分类以及具体的景观欣赏来说明。

关键字:人文景观欣赏特点分类正文: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

在学术界中,对人文景观的定义有不同的观点与解释。

但对于任何人文景观,都具备以下特点:1、有旅游吸引力2、历史性,要求要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积累。

3、文化性,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4、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是实物载体,像文物古迹,也可以是精神形式,像神话传说,民俗风情。

所以人文景观可以这样概括:人文景观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性、文化性,一定的实物和精神等表现形式的旅游吸引物。

中国人文景观的特点:1、悠久性中国是人类最早和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使得中国人文旅游景观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特殊而崇高的地位。

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

万里长城和大运河是世界上举世无双的伟大工程,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象征。

其他如古文化遗址、古都城、古建筑、古陵墓、古园林、古寺庙、古壁画以及灿若星辰的古文物等无不向世人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

2、广阔性我国面积广阔,人文旅游景观遍布全国,各展奇姿。

无论是古人类遗址、古代建筑,还是宗教文化、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等都体现出强烈的广泛性。

仅以古人类遗址为例,我国著名的猿人遗址有云南的元谋猿人、陕西的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古人遗址有广东韶关的马坝人、湖北长阳的长阳人、山西襄汾的丁村人;新人遗址有广西柳江的柳江人、内蒙古伊克昭盟的河套人、北京的山顶洞人;现代人遗址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等。

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论文

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论文

浅谈旅游资源的欣赏---欣赏佛教建筑.“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佛教文化现在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佛教建筑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在于殿落、亭廊与群山、松柏、流水、白云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文化与自然所赋予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宁静与韵味。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宗教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文化与旅游接下了不解之缘,其中佛教建筑的庄严肃穆、雄伟大气更是给旅游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极大的审美享受。

佛教建筑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内容,当它们成为古迹为我们所欣赏时,其人文内涵亦融进山水风景之内,成为山水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建筑以其特有的形式美给山水增添了特异的声色和韵致。

在我国,五台山、峨眉山等佛教四大名山、莫高窟、龙门窟等四大石窟名扬天下,陕西宝鸡法门寺等佛教圣地都是旅游文化精品,都放射着历史文化灿烂的光芒,展示出佛教文化与旅游的完美结合。

佛教是在公元一世纪左右,从印度经过现在的巴基斯坦、阿富汗,而传入中国的。

在大约两千年的期间,佛教对于中国人民的思想、文化,以及物质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一切在中国的建筑上都有所反映,并且集中地表现在中国的佛教建筑上。

佛教传入中国文化,仅仅按照已经有文字的记录来说,就已经有了将近两千余年的历史。

作为物质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建筑的历史实际上比有文字记录的历史要长若干倍。

估计从石器时代开始,经过可能达到一两万年的长时间,一直到佛教传入中国时,中国的匠师已经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

在工程结构方面,形成了一套有高度科学性的结构方法;在建筑的艺术处理方面,也形成了一套特殊风格的手法,成为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那就是今天一般被称作中国建筑的这样一个建筑体系。

在这些建筑之中,有住宅、宫殿、衙署、作坊、仓库等等,也有为满足各种精神需要的特殊建筑,如中国传统祭祀天地和五谷之神的坛庙,拜祖先的家庙,模拟神仙世界的仙山楼阁,迎接从云端下来的仙人的高台等等。

从旅游审美角度开发上海旅游资源的看法

从旅游审美角度开发上海旅游资源的看法

从旅游审美角度开发上海旅游资源的看法上海作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从旅游审美的角度来看,上海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

以下是我对上海旅游资源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1. 建筑风情:上海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老洋房与现代摩天大楼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黄浦江两岸的外滩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一,风景迷人,夜晚的灯光更是美不胜收。

此外,上海还有许多历史建筑,比如豫园、静安寺等,它们展示了上海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2. 自然景观:上海虽然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但也保留了一些自然景观。

例如,朱家角古镇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它的美在于清澈的河水,青砖黑瓦的古老建筑和静谧的环境。

此外,上海还拥有一些公园和绿地,如世博园区、朵云轩公园等,可以让游客远离喧嚣的都市生活,亲近自然。

3. 文化体验:上海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品馆。

比如,上海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可以让游客体验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此外,上海还有许多音乐会、戏剧表演和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满足了不同游客对艺术和文化的需求。

4. 美食享受:上海是一个美食之都,拥有各种各样的美食选择。

无论是传统的本帮菜还是国际化的美食,游客都能在上海找到心仪的口味。

例如,上海的小吃非常有名,比如小笼包、生煎包和蟹粉汤包等,都是非常受欢迎的。

总的来说,上海作为旅游目的地,从旅游审美角度来看,具备了独特的魅力。

无论是城市风景、自然景观、文化体验还是美食享受,上海都能给游客带来不同的惊喜和享受。

通过不断开发和保护上海的旅游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推动上海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旅游资源的审美与赏析

旅游资源的审美与赏析

旅游资源的审美与赏析姓名:罗时超班级:统计(3)班学号:20114060一、内容摘要1、九寨沟(总面积720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600平方公里,保护缓冲区为110平方公里,旅游开放区为140平方公里。

)是中国惟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的自然风景名胜区。

它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九寨沟县中南部,在岷山山脉南段尕尔纳峰北麓,属长江水系嘉陵江源头的一条支沟。

2、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

为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

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李白等大诗人在此留下了壮美诗篇。

黄山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以及黄山国家级风景区、黄山经济开发区、黄山高铁新区。

黄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

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佛教文化现在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佛教建筑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在于殿落、亭廊与群山、松柏、流水、白云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现出文化与自然所赋予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宁静与韵味。

二、重点突出的词语:九寨沟风景、黄山风景、佛教建筑。

三、旅游赏析1、九寨沟九寨沟景色秀丽奇艳、世所罕见,在现代社会中还能保持如此完美神奇的天然梦幻景象,这与九寨沟藏族同胞所信奉的藏传佛都中的苯波教有很大的关系。

藏族人信奉神灵,他们认为九寨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是神灵所恩赐,所以我们尊重九寨沟人民的风俗就是对九寨沟的最大尊重,也是对九寨沟藏族人民的最大尊重。

(1)荷叶寨荷叶寨,是九寨沟内繁华的村寨之一,村寨中的藏民一改过去游牧和农耕的生活方式,原有的古老木结构的房屋现在都成了家庭旅舍,他们随时用香喷喷的酥油茶、甘甜的青稞酒热情款待每位慕名而来九寨沟的远方贵客,这也是由于政府保护九寨沟要求他们退耕还林而为他们寻求的一条谋生之路。

荷叶寨的后边有一棵百年巨松,孑然独立,苍劲伟岸,那便是迎客松,传说是萨尔当年来九寨沟降妖除害时,曾变成一只雄鹰搏斗,这棵孤松就是他追捕妖魔自天空飞过时扇动翅膀而留下的标志。

旅游审美文化论文

旅游审美文化论文

一、1、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形态美客观存在物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综合美包括雄伟美、奇特美、险峻美、秀丽美、色彩美。

随着季节变换,昼夜更替,阴晴雨雪,自然风物相应生辉,呈现出丰富奇幻的色彩,构成最大众化的审美形式。

“光线是一切色彩的摇篮”。

听觉美自然景观中的鸟语、风声、钟声、水声,在特定的环境中,对景观起到一种对比、反衬、烘托的强化作用,它们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听觉美感享受。

嗅觉美嗅觉美是一种以生理快感为主要特征的审美享受。

包括新鲜空气、海洋气息、木香、草香、花香、果香。

动态美包括水流、云雾、时间、季节、光照、植被等自然因素的动态作用(如山景: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摘自宋朝郭熙)和风物传说的动态作用。

象征美在美学范围内,人们常常凭借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或符号,以比喻的方式来传达或体现某些概括性的思想观念、情感意趣、志向抱负或抽象哲理,使之对象化,这样便会产生一种审美属性,称之为象征性或象征美。

幽静美、敞旷美等美感类型。

2、如何欣赏自然景观?①选择适合位置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因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异,所产生的美感不同。

峰峦之雄伟峻秀,唯远眺可得。

如高大雄伟的山体,可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俯瞰或远眺。

故孔子“登东山小于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地貌的酷似造型,只有在特定的观赏点。

如黄山仙人晒鞋、桂林象鼻山、巫山神峰,在特定观赏点,充分发挥想象,方能体会到某种形象。

湖沼池塘、峡谷洞穴、一线天置身近观方知其妙。

如长江三峡,只有置身其中才会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瀑布景观宜适当位置仰观。

我国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万练倒悬,飞沫反涌,千里之外即闻其声,如千人击鼓,万马奔腾,选择适当位置仰观则可收到形、色、声、动等美感;李白置身于适当距离仰观庐山瀑布,才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受。

②把握观赏时机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不同自然景观的美。

旅游资源审美与赏析论文

旅游资源审美与赏析论文

九华山旅游资源审美赏析九华山,在汉代称陵阳山,南朝梁时又称九子山,只因诗仙李白的到访而改为今名。

李白的更名正突出了九华山“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山水审美特征,从此以后“何人不道九华奇”。

这“奇”既不同于黄山的山水文化,也有别于齐云山的道教文化,而是具有独特的佛教文化。

由于九华山的奇山秀水、藏奇僧,造就了九华山奇特的佛教旅游文化,这就是九华山的魂、九华山的精髓。

一、教圣迹的神奇显现九华山素有“佛国圣境”的美称,自晋代天竺僧人杯渡入山立茅庵以来,几经兴衰。

特别是唐代地藏菩萨道场创立后,形成了“顶礼膜拜,不绝于道”的空前盛况。

千百年来,出现了许多让人着迷、人称绝的僧尼圣迹。

1、藏菩萨转世之奇。

中国佛教名山所形成的四大佛教道场,惟独九华山道场奇特。

五台山为文殊大慧菩萨道场,因唐太宗登基前在华阴曾遇文殊菩萨的帮助,称帝后在五台山诏修文殊殿,遂成供奉文殊菩萨的道场;峨嵋山为普贤大行菩萨道场,传说普贤菩萨骑白象、用船运佛经来到此山,显灵说法,遂成道场;普陀山为观音大悲菩萨道场,也是出于观音显灵于此。

2、人肉身不腐之奇。

肉身菩萨是九华山佛教文化的一大奇观。

自金地藏圆寂后 1000,多年来,肉身不腐的和尚不断地出现,至今共有 6尊。

九华山地处江南,雨量充足,气候潮湿,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如此之多的肉身不腐,确是千古奇迹。

这既留给人们解不开、不透的谜团,又有令人神往的传说故事,为九华山的佛教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3、佛僧塑像特征之奇。

九华山的佛像有 6000余尊,从构造的材料来看,有铜佛像、佛像、佛像、佛像、佛像、佛像、苎合塑佛像、木雕佛像、画像及肉体真身像。

最突出的有三大奇像。

一是祗园寺大雄宝殿中释迦牟尼的“肉髻”佛像,其头饰并非僧帽,而是“发髻”,额头一块光滑的红色装饰,是释迦在雪山苦修以至毛发粘结的样子。

“肉髻”是大鹏啄食不尽的疙瘩。

二是金地藏别致独特的塑像,十王殿内和肉身殿正面的金地藏塑像的骑坐是四不象的“谛听”,名为独角闪电兽,金乔觉当年就是骑着这只怪物渡海来九华山开辟道场,这与其他地藏像截然不同,是纪念金地藏在九华山苦修生活而建造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华山旅游资源审美赏析
九华山,在汉代称陵阳山,南朝梁时又称九子山,只因诗仙李白的到访而改为今名。

李白的更名正突出了九华山“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山水审美特征,从此以后“何人不道九华奇”。

这“奇”既不同于黄山的山水文化,也有别于齐云山的道教文化,而是具有独特的佛教文化。

由于九华山的奇山秀水、藏奇僧,造就了九华山奇特的佛教旅游文化,这就是九华山的魂、九华山的精髓。

一、教圣迹的神奇显现
九华山素有“佛国圣境”的美称,自晋代天竺僧人杯渡入山立茅庵以来,几经兴衰。

特别是唐代地藏菩萨道场创立后,形成了“顶礼膜拜,不绝于道”的空前盛况。

千百年来,出现了许多让人着迷、人称绝的僧尼圣迹。

1、藏菩萨转世之奇。

中国佛教名山所形成的四大佛教道场,惟独九华山道场奇特。

五台山为文殊大慧菩萨道场,因唐太宗登基前在华阴曾遇文殊菩萨的帮助,称帝后在五台山诏修文殊殿,遂成供奉文殊菩萨的道场;峨嵋山为普贤大行菩萨道场,传说普贤菩萨骑白象、用船运佛经来到此山,显灵说法,遂成道场;普陀山为观音大悲菩萨道场,也是出于观音显灵于此。

2、人肉身不腐之奇。

肉身菩萨是九华山佛教文化的一大奇观。

自金地藏圆寂后 1000,多年来,肉身不腐的和尚不断地出现,至今共有 6尊。

九华山地处江南,雨量充足,气候潮湿,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如此之多的肉身不腐,确是千古奇迹。

这既留给人们解不开、不透的谜团,又有令人神往的传说故事,为九华山的佛教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3、佛僧塑像特征之奇。

九华山的佛像有 6000余尊,从构造的材料来看,有铜佛像、佛像、佛像、佛像、佛像、佛像、苎合塑佛像、木雕佛像、画像及肉体真身像。

最突出的有三大奇像。

一是祗园寺大雄宝殿中释迦牟尼的“肉髻”佛像,其头饰并非僧帽,而是“发髻”,额头一块光滑的红色装饰,是释迦在雪山苦修以至毛发粘结的样子。

“肉髻”是大鹏啄食不尽的疙瘩。

二是金地藏别致独特的塑像,十王殿内和肉身殿正面的金地藏塑像的骑坐是四不象的“谛听”,名为独角闪电兽,金乔觉当年就是骑着这只怪物渡海来九华山开辟道场,这与其他地藏像截然不同,是纪念金地藏在九华山苦修生活而建造的。

佛教圣迹的四大奇观,是九华山佛教旅游文化的精华。

肉身不腐之奇,给人一种神秘感,令人向往,这既增强了佛教旅游文资源的吸引力,更给人一种精神修炼的不尽启迪。

血写佛经之奇,体现了僧人对佛教的虔诚至极,不惜将一生的
心血付于佛经的钻研之中,观瞻血经,不能不引起游人对僧人的敬慕,从而领悟到人生在世只要潜心于所从事的事业,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功业。

僧像特征之奇,体现了九华山佛教文化的独特内涵和表现了苦行僧的本质特点,牟尼的“肉髻”、地藏的“谛听”便是苦修成佛的见证,修道从苦行始,成佛从苦修得,这给予人们立身处世的启迪是巨大的。

同时,父为徒、为师的佛像排列,正体现出佛门法规的严明与平等。

二、庙建筑的独特风貌
九华山佛教寺庙的建筑,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最兴盛的明清时期多达 300余座,所谓“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

现存的寺庙仅 80多座,这些寺庙典型地表现了九华山佛教建筑的独有风貌,既有观赏的价值,又有考察修学的意义。

1、依山就势的灵活布局。

九华山是花岗岩体,在风雨的侵蚀下形成了奇峰
峻岭、悬崖陡壁的地貌,因而寺庙的便依山顺势而建,或立于山岩峭壁之上,或建于溪潭流泉之侧,或筑于领头山腰之中,奇巧多变的寺庙建筑,与山水形胜相辉映,达到了人工美与自然美的浑然一体,极有游览品赏的审美价值。

典型的代表是闵园景区,深处翠竹林海之中的20余座尼庵,一般都有一堵围墙构成小的院落,内有花圃和菜畦,清凉幽静;院外有清溪流泉,鸟语花香,环境十分优美。

2、各具特色的多姿风格。

九华山的寺庙建筑突破了传统的轴线对称的布局,因地制宜,风格多样。

从类型上看主要有三大类。

一类是宫殿式的,山门面南,红墙黄瓦,高峻雄伟,金碧辉煌。

二类是走马楼式的,因地势的由低而高,庙楼层层迭起,平步登楼,多进天井,错落不齐,如百岁宫、东崖寺等。

独树一帜的是第三类民居式的建筑,占全山的四分之一。

这些民宅的寺庙,外观上大多黑瓦白墙,硬山落水,小马头墙,斗檐深藏在院内,与皖南徽式民宅相一致。

尤其是闵园景区僧尼所住的庵堂、茅舍,几乎与农家住宅相同莫辨,单门独院,庙舍合一。

3、雕塑绘画的精美装饰。

九华山寺庙建筑的装饰精美绝伦,其梁柱间、藻
井中、墙壁上,以及甬道石板上,都富有艺术性的雕刻、塑像、绘画,表现出特有的民族文化。

化成寺的装饰堪称一绝,其五通间的槅扇为菱花格,下边有博古、八宝等物的浮雕,中间雕刻有海榴、仙桃、梅花、兰草之类的花卉鲜果;尤其成为古代木雕艺术精品的是大殿天花藻井的“九龙盘珠”:九条木雕的游龙围绕中心硕大的明珠,缠绕交错,盘旋飞舞,又有祥云、瑞蝠穿动其间,令人叹为观止。

内容极为丰富的是梁柱间的雕刻。

有的雕刻着八仙人物,又有人间世人,还有珍禽异卉。

4、佛理深广的寺庙楹联。

九华山寺庙中近30幅楹联,同雕塑绘画一样构成一大文化景观。

这些楹联不仅书法艺术精湛,对仗工整精巧,而且所揭示的佛理、事理十分深广,启人深思。

歌颂九华名山佛地之胜境的,旎檀林里一幅楹联写道:“福泽本无穷羡鸟革翚飞五社咸歌真佛理,星辉原不昧听松涛竹韵九华到底是名山。

”有宣扬九华山佛教盛况的,慧居寺殿柱对联云:“长江此仙堑,云海茫茫,时闻天风传塔语;九华真佛国,梵宫巍峻,日看神岭散烟炉。

”有描绘佛像特征的。

袛园寺天王殿内的弥勒佛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九华山的寺庙建筑文化,正体现了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相辉映的特征。

依山傍水的布局格式,与青山绿水相错综,构成了独有的诗情画意般的意境,造就了古代文人亦僧亦隐的生活空间,让人感受到田园式的恬静,桃园式的清淳。

居民式的寺庙格局,又是九华山僧尼与民众杂处的独有产物,这便形成了九华山的佛教世俗化、世俗佛教化的特征,表现出佛教文化的本土化的深厚社会基础。

三、山水蕴含的佛教文化
九华山的山水奇美,不仅表现为山水自然形态的绚丽多姿,山清水秀,石怪泉幽:还奇在蕴含着丰富的佛教文化,这是九华山山水旅游文化的精华所在。

我们从佛教文化的视角来审视九华山的山水,可以见其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1、泉瀑所蕴含的佛教文化。

九华山雨水充足,形成特多的溪潭泉瀑,有名称的不下百数,与佛教有不解之缘的为多。

同金地藏有关的就有“地藏泉”、“龙女泉”、“美女泉”。

神光岭侧的“地藏泉”,相传金地藏的肉身由南台迁往神光岭建塔时,揭石而泉。

今肉身殿下的龙王井,引自此泉,水可浮起硬币,游人常投币以示凶吉。

“龙女泉”位于东崖西下,一股甘美清泉从石隙中渗出,这是金乔觉圣迹之一。

有一天,金乔正在打坐静修,被蛇咬了一口,仍端坐不动,这时有一美女出现在他的面前,施礼道歉说:“适才小儿失礼,乃管教不严,愿奉献清泉,以赎罪愆。

”说完指着岩石下示意触地可得。

那女子消失后,金乔觉以锡杖拨动石块,果然清泉喷涌。

2、石刻所凝结的佛文化。

九华山遍及各景区的摩崖石刻,除了同其他名山石刻所共有的点景导览的作用以外,表现为九华山独特文化特点的是凝结着丰富的佛教文化。

有标识金地藏佛事活动的,东崖刻有“云舫”深凹大字,因巨崖方正,高耸山顶,其形如舫,相传金地藏初来九华山时常晏坐崖头诵经苦修,故称晏坐崖。

有的是颂扬金地藏圣迹的,过净土庵的路右巨石上刻有“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由此可见,九华山的山水自然景物蕴含着丰富的佛教文化,这正是九华山的山水文化个性特色之所在。

它既给予游人在观览山水中,深切地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浓郁气氛,身处“莲花佛国”的意境,同时又让人们体悟到,中国的佛教占有名山,不仅仅是弘扬佛教、传授僧徒;从山水审美的角度来看,佛教的贡献还在于保护山水自然美的资源,创造了不朽的人文景观,提高了一方山水景观的知名度,增添了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游观的价值,这是别种人为因素所不可替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