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

合集下载

旅游资源与开发(4)

旅游资源与开发(4)
如享有“天下秀”美誉的峨眉山。
峨眉山
秀美
㈤ “幽”美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幽”美一般是指以丛山深谷、山间盆 地为地形基础,辅以铺天盖地的高大乔木,构成封闭或 半封闭的空间环境的景观,清静幽深。
如青城山享有“天下幽”的美称。
青城山
㈥ “奥”美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奥”美一般是指比 幽景更为复杂深远、封闭僻远的空间 环境。
三、思维: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 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从“感觉”、“知觉”到“思维”,旅游者对旅游资源产生了 “想象”和“理解”。这样,对旅游资源的欣赏就更深刻、全面, “想象”和“理解”越丰富、越多,从旅游中获得的美感就越多。
四、情绪:
三、听觉美: 指在特定环境中,旅游资源能给人以悦耳动人的音乐般的感受。 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鸟语、风声、钟声、水声等。
四、嗅觉美:
指嗅觉器官受到刺激所产生的欢快的、令人陶醉的感受。
如花的芳香、陈酿、丰美的肴馔、水果、清新的空气等,
都能给人以嗅觉美的享受。
五、协调美:
主要指以自然风景为基础,渗透了 人文内容的景观美。主要类型有:
情绪是从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中产生的一种主观经验。情绪发生
时,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具有情景性、短暂性的特
点。如当我们徜徉于青山绿水中时,总会心花怒放,顿感欢愉。
对旅游资源的高质量的欣赏,往往是那种情化为景,景溶于情,情景
交融的“审美情绪力”的高度体验。
五、情感:
钱今昔教授认为对旅游资源还有更高一层的审美 因素,即“情感力”。
2、美感的形成: ①形成美感的两个前提: A、人的感觉是美感的前提; B、客

论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

论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

论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院系:法学院学号:2010310114姓名:李总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事物和艺术。

他是旅游业和发展的基础。

所谓产生吸引力,是对群体而言。

如果对多数人有引力,即使对少数人缺乏吸引力,也旅游资源。

一些只允许少数人专用或独享,不对大众开放的对象或场所,即使其有再大的吸引力,也不能算作旅游资源,如一些私人占用的园林,如一些私人占用的园林、古建筑和收藏品等。

对那些有吸引力但暂时不开放或因当前技术力量暂时还无法达到的地点(或对象),如月球、太空、深海海底等,可看做是“潜在的旅游资源”。

下面我们讲一下旅游构成要素:(一)旅游主体——旅游者(游客)只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的人。

其目的是为了度假、探亲、公务、会议、健康、娱乐、宗教、探险等。

它是旅游业形成和发展的主体。

(二)旅游客体——旅游对象(资源)他是旅游吸引因素,是被加工的原料,也是旅游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三)旅游媒介——旅游业他是联系旅游主体与客体的纽带,是加工、生产、组织、和销售者,包括路线、交通、旅馆、商店、旅行社、导游、翻译、管理公司和旅游研究机构等。

了解了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旅游资源的分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资源已从单纯的山、水等自然资源无所不包的范围。

当今旅游行业间的激烈竞争,是旅游经营者不得不挖空心思、冥思苦想开拓新的旅游资源或开发、挖掘原有的旅游资源的新的利用方式。

现代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提供了条件。

现代人们几乎很难指出哪些东西不能够成为旅游资源的,或者说旅游资源几乎到了无所不包的地步了。

从普遍受人亲睐的阳光、海水、沙滩(又称3S)到山地、峡谷、河流;从森林、草原、沙漠到热带、温带、寒带,从文化古迹、民俗民风、节日庆典到风味小吃、人造乐园、缩影公园,从古代建筑到仿古建筑、现代建筑,从宾馆到监狱,从古墓到纪念馆,从古观象台到宇航中心,甚至从观赏型动物到特殊的人体(如侏儒、巨人、残疾人等)等等。

从旅游审美角度开发上海旅游资源的看法

从旅游审美角度开发上海旅游资源的看法

从旅游审美角度开发上海旅游资源的看法上海作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从旅游审美的角度来看,上海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

以下是我对上海旅游资源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1. 建筑风情:上海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老洋房与现代摩天大楼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黄浦江两岸的外滩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一,风景迷人,夜晚的灯光更是美不胜收。

此外,上海还有许多历史建筑,比如豫园、静安寺等,它们展示了上海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2. 自然景观:上海虽然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但也保留了一些自然景观。

例如,朱家角古镇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它的美在于清澈的河水,青砖黑瓦的古老建筑和静谧的环境。

此外,上海还拥有一些公园和绿地,如世博园区、朵云轩公园等,可以让游客远离喧嚣的都市生活,亲近自然。

3. 文化体验:上海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品馆。

比如,上海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可以让游客体验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此外,上海还有许多音乐会、戏剧表演和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满足了不同游客对艺术和文化的需求。

4. 美食享受:上海是一个美食之都,拥有各种各样的美食选择。

无论是传统的本帮菜还是国际化的美食,游客都能在上海找到心仪的口味。

例如,上海的小吃非常有名,比如小笼包、生煎包和蟹粉汤包等,都是非常受欢迎的。

总的来说,上海作为旅游目的地,从旅游审美角度来看,具备了独特的魅力。

无论是城市风景、自然景观、文化体验还是美食享受,上海都能给游客带来不同的惊喜和享受。

通过不断开发和保护上海的旅游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推动上海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旅游资源的审美与赏析

旅游资源的审美与赏析

旅游资源的审美与赏析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

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

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丽多姿。

一、旅游景观美学特征1、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景观葱郁美等方面。

景区整体美也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

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静,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

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

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

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2、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山色田园尽收眼底,具有清晰美的特征。

这种景象在雨过天晴时分也常见到。

黄山花岗岩体与围岩有明显的差异,形成峻峭的山峰和浑圆和缓的山丘两种截然不同的山色风光,其界线非常清晰,这也是一种清晰美。

但黄山一年中有200多天是笼罩在云雾之中,使黄山披上了一层面纱,若隐若现,具有模糊美的特点。

这种模糊美具有内涵模糊、界限模糊和形态模糊等特征,使人具有身临仙境、幻境的感觉。

黄山清晰美具有雄壮磅礴之势,模糊美具有虚幻之妙。

但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数情况下是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交织,具有动态变化特征。

风起云涌,浩瀚无际,峰尖浮海,犹如孤岛,时隐时现,瞬息万变,故黄山古有”黄海”之称,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和天海。

小议旅游资源赏析和审美移情

小议旅游资源赏析和审美移情
共 鸣 ,即可 以使 旅 游资源 “ 值 ”。 增
地 漫 理谈
移情作用 ,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可以引发后来者的审美 作为游客 ,一个旅游者 ,要想在旅游过程 中享受 到高雅的乐趣 ,就要提高 自身的文化素养。第一 ,要加 强学习与旅游资源相关的优秀的文化遗产 ,在提高对旅 游资源文化屙 I的感受能力。第二 ,增强我们与旅游资 生
地理教师在这个过程 中 ,因为学生的旅游爱好 的
多样性 ,对旅游资源赏析的不同偏好等因素 ,不可能特 别具体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更不能代替学生去决定其审
美移情的倾向。教师所能做的就是丰富 自我 ,然后循循 善诱地引导学生走入正确 、效率比较高的 自学之 门。
( 班武 奇 ,14年 1 月 出生于辽 宁省 盖 州。16年 93 0 94 毕 业 于首都 师 范大 学地理 系,并 留校 任教 至退 休 。任教
看了还 不 如不 看 的感慨 ? 的确 ,如 同照 片 中所 显示 的 ,
岳阳楼确实没有许多人想象 中的那样伟岸不群。现实与 想象的差距 ,让我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索之中。 每当闲暇时间 ,清朝书画家何绍基关 于岳 阳楼的
楹联便会在脑海 中浮现 : “ 一楼何奇 ?杜子美五言绝 唱 ,范希文两字关情 ,吕纯阳三过必醉 ,滕子京百废俱
民”, “ 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那么他们在什么时 候 ,怎样的状况下才会感到快乐呢?紧接着 ,范仲淹提 出了他那句传诵千古的名句: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
情感化了的客观景物产生心理上的互动 ,得到了不 同的 审美感受。这就是审美移情的大致过程 。
下 面 ,让 我 们 用 尽 人 皆 知 的 岳 阳楼 为例 ,进 一 步
兴。……9它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 ,这样 9 的名胜古迹中,有着多少民族文化的积淀,凝聚了多少 先贤的思古情怀? 唐朝的大诗 人杜甫 ( 杜子美 ) 在首次登临岳阳楼 之后 ,写下了千古绝唱: “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 日夜浮。……9诗圣杜甫 ,立足于岳 9 阳楼 ,却写出了神游八荒 的大意境。可以说前无古人 。 是否后无来者 ,不敢断言,至少可以说 ,千余年来 ,尚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鉴赏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鉴赏

02
CHAPTER
地文景观的构成要素
地质地貌
• 总结词:地质地貌是地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岩石、土壤和地形等元 素展现出自然之美。
• 详细描述:地质地貌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和各种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 风化侵蚀等。这些作用形成了壮丽的山脉、峡谷、溶洞等景观,为旅游者提供 了丰富的自然奇观。
天象景观
01 总结词
天象景观是地文景观中最为宏 大和神秘的要素,它以天文现 象和气象现象为主要特征。
02
详细描述
天象景观包括星空、日出、日 落、极光等自然现象,这些现 象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公转 以及太阳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 。天象景观以其神秘的天文现 象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 多旅游者。
03
总结词
04
在观赏天象景观时,应注意其天 文和气象现象的形成原理,以及 它们所形成的特殊自然景观和人 文景观。
详细描述
例如,在远离城市光害的地区, 可以观赏到清晰璀璨的星空;在 高纬度地区则可以观赏到壮丽的 极光现象。这些天象景观不仅具 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还对研究天 文学和气象学具有重要意义。
03
CHAPTER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鉴赏
目录
CONTENTS
•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概述 • 地文景观的构成要素 • 地文景观的鉴赏方法 • 地文景观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 地文景观鉴赏案例分析
01
CHAPTER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地文景观是指地球内外部力量作用下 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山岳、峡谷、 岩溶、风蚀等形态。
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对 地文景观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联 系。
思考与领悟
01
分析地文景观的形成原因、演变过程和规律,理解 自然的力量和时间的痕迹。

第五章第1.2.3节旅游资源的审美

第五章第1.2.3节旅游资源的审美
• 审美是指主体对客 体形式与内容价值的 观照、感知、审视 或评价,是人与外部 事物之间结成的一 种特殊关系。 • 旅游资源审美,是 指作为主体的旅游者 对作为客体的旅游 资源进行观照、鉴赏、 审美和评价, 从而得到感官上、情绪上 和心灵上的愉 悦和满足。
第一节
• • • • • •
旅游资源的审美历程
审美意识的产生 自然山水崇拜时期 旅游资源审美意识觉醒时期 崇尚山水时期 旅游审美的昌盛时期 旅游审美的稳步发展时期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
• 自然旅游资源审美 (一)形象美 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总体形态和 空间形成的美。一般是由名山大川的地 貌、生物、水文、气候等要素在不同的 地理环境中形成的总体特征。
方上式
山陵式 宝城宝顶式
3.园林布局美。
(二)结构美
古代建筑的结构美。 民居建筑的结构美。 园林艺术的结构美。
(三)装饰美
建筑装饰美 字画装饰美 雕塑装饰美 色彩装饰美
(四)民俗风情美 民俗风情的独特性 民俗风情的神秘性 民俗风情的真实性 民俗风情的体验性三节旅游资源审美的实践意义
旅游资源审美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 实践活动,它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 美或生活美之大成,熔文物、古迹、建 筑、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 舞蹈、戏剧、电影、园林、服饰、烹饪、 民俗风情于一炉,涉及阴柔、阳刚、壮 美、崇高、绮丽、秀美等一切审美形态, 有益于人们从生理到精神等不同层次的 审美欲求。
雄壮之美 泰山 黄果树瀑布
险峻之美 华山
秀丽之美
峨嵋山
奇特之美 黄山
幽深之美
这是一幅以“溪水”为主题,以山和树为依托的一处幽 雅宁静的山涧美景,位于龙井南面,距西湖10余公里。起源 于杨梅岭的杨家坞,次第汇合青湾、宏法、方家、百丈、唐 家、佛石、云栖、渚头、小康等9个山坞的细流成溪,再经 徐村注入钱塘江;十八涧在烟霞洞西南,起源龙井的龙井村, 穿绕林麓,次第汇合诗人屿、孙文泷、鸡冠泷等许多细流而 成涧,九溪十八涧因而得名。

旅游景观审美要求

旅游景观审美要求

合 掌 峰
雄 鹰 峰
婆 婆 羞 转 脸
视角不同,视象不同
视距不同,视象不同
复习小结
旅游景观观赏的具体要求 1、做好观赏前的准备 2、把握好观赏时机 3、选择好观赏位置 4、安排好观赏节奏 5、留意特殊的观赏姿态
天时——把握观赏时机 地利——优选欣赏位置 人和——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
品位文化内涵
第三节 旅游景观审美要求 (P40P43)
复习提问
1、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主要包括哪三种?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2、旅游资源的美感类型主要包括哪些? 形态美,色彩美,声音美,嗅觉美,动态美, 结构美,质感美,综合美
我们常常说:美无处不在,只是缺乏发现的 眼睛和心灵!这节课就让我们在感受美和理解美 中学习旅游景观的欣赏吧。
直线,引力大;
(2)钱塘江口形状呈喇叭形(口小肚大,潮
水易进不易出),加剧了潮势;
(3)夏秋季节东南季风势力强,潮势大。
2.农历八月十八日
• 青海湖鸟岛的鸟类都是高寒鸟类,每年 4-5月迁徙到青海湖西岸的鸟岛繁殖, 等小鸟会飞了,就会离开鸟岛,前往东
南亚等地区。
《题西林壁》
作者:苏东坡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5、留意特殊的观赏姿态
旅游景观观赏的具体要求
• 1、做好观赏前的准备 • 旅游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通过书籍等各 种途径尽量了解旅游对象的情况,做到心 中有数
旅游景观观赏的具体要求
2、把握好观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机
有的景观并不随着时间而变化,但也有 许多景象只有在特定时间出现之后才表现 得最为典型,甚至有的数年、数十年才出 现一次,这就要求观赏活动要确切地把握 好观赏时机,届时前往。 例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美的活动,集合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于一身,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使人们产生美感或爱好的、由各种地理环境或生物构成的景观。

而自然旅游资源则是指那些能使人们产生美感或爱好的、由于各种地理环境或生物构成的自然景观。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人们在欣赏自然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就是审美。

自然旅游资源接其形态特征和成因回纳为以下几类:1、地貌景观旅游资源。

如山地景观、喀斯特景观、丹霞景观、砂岩峰林景观等;2、水体景观旅游资源。

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瀑布和各类泉水;3、生物景观旅游资源。

包括森林、草原和各种野生动植物、海洋生物;4、自然地带性景观旅游资源。

如热带景观等;5、天气旅游资源。

如避暑、避冷胜地和四季宜人的温带与副热带游览地;6、天气气象类。

极光、云海等。

7、其他自然旅游资源。

如特殊自然现象等。

在众多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中,那些分别以水光山色、奇石异洞、流泉飞瀑、阳光海滩、宜人天气和珍禽异兽、琼花瑶草为特色的景象组合,往往形成不同风格的著名风景区,成为人们观光揽胜、避暑消夏、度假疗养和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旅游胜地。

在大自然中,我们要如何欣赏自然能资源旅游美,有哪些特点,这都是我们要把握的。

首先来看看有哪些美。

旅游资源的形象,泛指地象、天象之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综合美。

可概括为雄、奇、险、秀、幽、奥、旷、野等价值特征。

旅游资源的色彩极其丰富,五彩缤纷。

这些色彩主要是树木花草、江河湖海、烟雾云霞及阳光构成,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美感。

色彩美主要包括:山色、石色、天气、水色、植物色等。

听觉美:鸟语、风声、钟声、水声等。

嗅觉美:花的芳香、陈酿、丰美的肴馔、水果、清新的空气等。

协调美:
1、物态协调美:是指人类为了审美的需要,对自然风景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如修建亭、台、楼、阁),以协调和强化整体旅游资源的审美效应.
2、心理协调美:是指通过自然风景联系到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典故传说,名人轶事来反映崇高的风尚、道德、伦理、情操、美好的心灵等,给人以心理上美的享受,进而对游人产生更大的感染力。

风情美:1、独特性;2、神秘性;3、真实性;4、体验性。

现代人都具有崇尚自然的情结,亲近大自然更是中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闲暇时间休闲旅游已成为人们的钟爱,中学生也需要鸟语花香的世界,渴看到大自然中与天地交流,在赏心悦目的游览中使疲惫的身心得到调节和放松。

高中学生也较多地追求对自然及其生物的体验和感受,享受自然赋予人类的聪明与灵感。

更何况我们这些眼光更加犀利的大学生呢?
我想以下四点时相当重要的:预备心境、把握时间、把握角度、选定间隔在欣赏时我们应该注重从这些方面往体验:
一、定点――散点法:
㈠定点透视法――静态观赏。

在欣赏旅游资源时,找到一个正确的审美视角,选择最佳欣赏点。

㈡散点透视法――动态观赏。

在运动中观察旅游资源,表现出旅游资源观
赏的活动性。

二、分离欣赏法:
在旅游资源审美中,将特定的对象从四周的现实背景中抽取、剥离出来。

被当作一个独立的相对封闭的系统来观赏,从而获得满足的效果。

三、联想――想象法:
联想――想象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审美方法,它可使旅游者享受到一种“活化”的形象,使美感得到深化。

㈠联想欣赏法:主要指旅游资源以一种“感性魅力”来触动观赏者的生活积累,这种触动唤醒了观赏者所直接感受的对象(旅游资源)与自身的审美经验记忆之间的某种联系,从而产生出新的审美对象。

㈡想象欣赏法:想象主要表现为,不仅感知直接作用于观赏者的旅游资源,而且还能在观赏者的头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

四、情景交融法:
情景交融法是对旅游资源的高质量的欣赏,是旅游资源审美中令人沉醉的境界。

㈠触景生情:观赏者在旅游资源审美中,由于各种不同的旅游资源的触发,而引起的各种不同的情感反应。

其特点为“因物起兴”:一是不同情感对应于不同的对象形式结构;一是不同的美感有着不同的心理基础。

㈡缘情择景:是指旅游者,根据不同的情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特定情感需要的旅游资源,寓情于景,把内在的情感投射于外在的旅游资源上。

触景生情与缘情择景的区别:触景生情使旅游资源得到了情感形式,而缘情择景却使情感得到了自然形式。

那么,走进自然看什么,怎么看?我国历来把欣赏大自然以为是“外供线人之娱,内养仁智之性”的高雅文化活动,更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求知方式。

在观看名胜古迹时,可以使人感受古代文化的气味,民族风土人情的演进和时代的变迁,从中找寻历史发展的脉络,探寻地方或民族发展的轨迹;看名山大川,可体验自然的鬼斧神工,想象沧海桑田的变迁,感受大自然巨大而神奇的气力;看自然及其植物,体验自然生物的多样性,想象自然物种的起伏兴衰,从而感受自然创造生命的神奇过程,汲取人类生存的意义,激发孩子保护自然,珍惜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大自然深奥神奇,赋予青少年驰骋想象的天地,激励他们勇敢面对未来,升华自己的理想境界,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转转公园,那里是微缩的自然景观,亭台楼榭、花草树木、小桥流水、山石景观都有。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玲珑的假山,潺潺流淌的小溪,呈现给我们的是和谐、美丽、纯净。

动物园里天鹅伸着长长的脖颈,不时展开雪白的翅膀上下翻飞,显出高雅端庄;长颈鹿独自傲立,仪态优雅;敦厚的大象如盘石一般稳重;灵巧的猴类动物上窜下跳,表现出灵长类动物所具有的特质;孔雀有意要与人比美,等待它展开那美丽的屏,你得煞费一番心劲;虎狮咆哮时显示出勇猛威武之美。

这一切细细品味,韵味无穷。

长廊和楼阁以及碑刻中记载着历史,它把社会和人类的发展题刻在里面,并沉淀着人类文化传承的经历,是历史的缩影,其价值相当厚重。

名山大川,走进自然,往欣赏城市中、公园里难以见得到的景观。

此行应有目的性,如亲历四季,感受春的盎然生机,夏的炽热,秋的舒爽,冬日的严冷和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并理解四季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在变化;这些教科书上的内容,只有亲身经历了感受了,才会熟悉得更加深刻。

走近大山,突兀的山石,惟
妙惟肖地形成人们熟悉的桂林的象鼻山;石林地貌,喀斯特地貌等等,使人们深刻体会自然界妙手神功、倒海翻江、滴水结晶的神奇变迁。

奔腾的大江大河,显示出一种勇往直前的气势,永不停息;湍急的山泉,潺潺的小溪,叮叮咚咚,音乐般的韵律美妙无比;再看山间那缭绕的云雾,似飘逸的白纱,缠绕着大山,时隐时现,会使人浮想联翩,增强想象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