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公式总结:高中数学函数公式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概念公式大全一、 三角函数1、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 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个异于原点的点),(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sin α=r y ,cos α=r x ,tg α=x y ,ctg α=y x ,sec α=xr ,csc α=y r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222222 倒数关系是:1=⋅ααctg tg ,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相除关系是:αααcos sin =tg ,αααsin cos =ctg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如:=-)23sin(απαcos -,)215(απ-ctg =αtg ,=-)3(απtg αtg -; 4、函数B x A y ++=)sin(ϕω),(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π2=T ,频率是πω2=f ,相位是ϕω+x ,初相是ϕ;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2Z k k x ∈+=+ππϕ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5、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x y sin =的递增区间是⎥⎦⎤⎢⎣⎡+-2222πππ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22ππππk k ,)(Z k ∈,ctgx y =的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Z k ∈;6、=±)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cos(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βαtg βαβαtg tg tg tg ⋅± 1 7、二倍角公式是:sin2α=ααcos sin 2⋅cos2α=αα22sin cos -=1cos 22-α=α2sin 21-tg2α=αα212tg tg -; 8、三倍角公式是:sin3α=αα3sin 4sin 3- cos3α=ααcos 3cos 43-9、半角公式是:sin 2α=2cos 1α-± cos 2α=2cos 1α+± tg 2α=ααcos 1cos 1+-±=ααsin cos 1-=ααcos 1sin +;10、升幂公式是:2cos2cos 12αα=+ 2sin 2cos 12αα=-; 11、降幂公式是:22cos 1sin 2αα-=22cos 1cos 2αα+=; 12、万能公式:sin α=21222ααtg tg + cos α=212122ααtg tg +- tg α=21222ααtg tg - 13、sin βα+sin βα-=βα22sin sin -,cos βα+cos βα-=βα22sin cos -=αβ22sin cos -;14、)60sin()60sin(sin 400ααα+-=α3sin ;)60cos()60cos(cos 400ααα+-=α3cos ;)60()60(00ααα+-tg tg tg =α3tg ;15、ααtg ctg -=α22ctg ; 16、sin180=415-; 17、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8、正弦定理是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 19、由余弦定理第一形式,2b =B ac c a cos 222-+ 由余弦定理第二形式,cosB=acb c a 2222-+ 20、△ABC 的面积用S 表示,外接圆半径用R 表示,内切圆半径用r 表示,半周长用p 表示则:① =⋅=a h a S 21;② ==A bc S sin 21; ③C B A R S sin sin sin 22=;④R abc S 4=; ⑤))()((c p b p a p p S ---=;⑥pr S =21、三角学中的射影定理:在△ABC 中,A c C a b cos cos ⋅+⋅=,…22、在△ABC 中,B A B A sin sin <⇔<,…23、在△ABC 中:-tgC B)+tg(A -cosC B)+cos(A sinC=B)+sin(A == 2cos 2sin C B A =+ 2sin 2cos C B A =+ 22C ctg B A tg =+ tgC tgB tgA tgC tgB tgA ⋅⋅=++24、积化和差公式:①)]sin()[sin(21cos sin βαβαβα-++=⋅, ②)]sin()[sin(21sin cos βαβαβα--+=⋅, ③)]cos()[cos(21cos cos βαβαβα-++=⋅,④)]cos()[cos(21sin sin βαβαβα--+-=⋅;25、和差化积公式: ①2cos 2sin2sin sin y x y x y x -⋅+=+, ②2sin 2cos 2sin sin y x y x y x -⋅+=-, ③2cos 2cos 2cos cos y x y x y x -⋅+=+, ④2sin 2sin 2cos cos y x y x y x -⋅+-=-; 二、 函数1、 若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n 2,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n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ab x 2-=,顶点坐标是⎪⎪⎭⎫ ⎝⎛--a b ac a b 4422,;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解析式的设法有三种形式,即(一般式)c bx ax x f ++=2)(,(零点式))()()(21x x x x a x f -⋅-=和n m x a x f +-=2)()( 顶点式;2、 幂函数nm x y = ,当n 为正奇数,m 为正偶数,m<n 时,其大致图象是3、 函数652+-=x x y 的大致图象是由图象知,函数的值域是)0[∞+,,单调递增区间是)3[]5.22[∞+,和,,单调递减区间是]35.2[]2(,和,-∞;三、 反三角函数1、x y arcsin =的定义域是-1,1,值域是]22[ππ,-,奇函数,增函数; x y arccos =的定义域是-1,1,值域是]0[π,,非奇非偶,减函数; arctgx y =的定义域是R,值域是)22(ππ,-,奇函数,增函数; arcctgx y =的定义域是R,值域是)0(π,,非奇非偶,减函数;2、当x x x x x ==-∈)cos(arccos )sin(arcsin ]11[,时,,; 221)cos(arcsin 1)sin(arccos x x x x -=-=,x x x x arccos )arccos(arcsin )arcsin(-=--=-π,2arccos arcsin π=+x x对任意的R x ∈,有: 2)()()()(ππ=+-=--=-==arcctgx arctgx arcctgx x arcctg arctgx x arctg xarcctgx ctg x arctgx tg ,, 当x arctgx ctg x arcctgx tg x 1)(1)(0==≠,时,有:; 3、最简三角方程的解集:{}{}{}{}。

高二数学知识点及公式总结5篇

高二数学知识点及公式总结5篇

高二数学知识点及公式总结5篇第一篇:高二数学必备知识点及公式总结1.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组自变量的值映射到另一组因变量的值上。

函数的三要素为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

常见的函数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不同的函数具有不同的性质。

常见函数的公式:一次函数:y = kx + b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指数函数:y = a^x (a > 0, a ≠ 1)对数函数:y = loga(x) (a > 0, a ≠ 1)2.三角函数及其应用三角函数是指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由于三角函数具有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等特点,因此在物理、工程、数学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三角函数的公式:正弦函数:y = sinx余弦函数:y = cosx正切函数:y = tanx割函数:y = secx余割函数:y = cotx3.微积分基础微积分是研究函数变化的过程的一门学科,包括导数和积分两个方面。

导数表示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积分则表示函数在一段区间内的累积变化量。

微积分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中均有广泛应用。

微积分的公式:导数公式:f'(x) = lim├_(∆x→0) (f(x + ∆x) - f(x))/∆x积分公式:∫_a^b f(x)dx = lim├_n→∞ □(□(□(Δx )))Σ▒f(xi)Δx第二篇:高二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及公式总结1.向量及其运算向量是数学中的一种对象,具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

向量的运算包括加、减、数乘、点乘等,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等。

向量运算的公式:向量加法: A + B = (Ax + Bx, Ay + By)向量减法: A - B = (Ax - Bx, Ay - By)向量数乘: kA = (kAx, kAy)向量点乘:A·B = |A||B|cosθ2.平面及直线的方程平面是空间内的一种二维图形,可以通过点和法向量来确定。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3篇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3篇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数学公式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掌握数学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有许多重要的数学公式需要掌握,下面是88个高中数学必背的公式,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kx+b2.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y=ax^2+bx+c (a≠0)3. 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R为外接圆半径)4. 三角函数的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5. 三角函数的正切定理:tanA=(a+b)/(a-b),其中b为切点到直角边的距离6. 直线一般式:Ax+By+C=07. 直线斜截式:y=kx+b8. 直线截距式:y=kx+b9. 圆的标准式:(x-a)^2+(y-b)^2=r^210. 圆的一般式:x^2+y^2+Dx+Ey+F=011. 平移变换:f(x-a)+b12. 对称变换:f(-x)13. 缩放变换:kf(x)14.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15. 四则运算公式:a+b=b+a,a-b=-(b-a),ab=ba,a/b≠b/a,(a+b)c=ac+bc16. 开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17. 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a^2-2ab+b^2=(a-b)^218. 因式分解公式:x^2-y^2=(x+y)(x-y),a^2-b^2=(a+b)(a-b)19. 同底数幂的乘除法:a^m*a^n=a^(m+n),a^m/a^n=a^(m-n)20. 同底数幂的幂次方:(a^m)^n=a^(mn)21. 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十进制N=(a[n]*10^n)+(a[n-1]*10^(n-1))+...+a[0]*10^0,二进制N=(a[n]*2^n)+(a[n-1]*2^(n-1))+...+a[0]*2^0,八进制N=(a[n]*8^n)+(a[n-1]*8^(n-1))+...+a[0]*8^0,十六进制N=(a[n]*16^n)+(a[n-1]*16^(n-1))+...+a[0]*16^022. 分数通分公式:a/b+c/d=(ad+bc)/bd23. 分数加减法:a/b±c/d=[(ad±bc)/bd]24. 分数乘法:a/b×c/d=(ac/bd)25. 分数除法:a/b÷c/d=(ad/bc)26. 多项式加减法:(a+b)+c=a+(b+c),(a+b)−c=a+(−c+b)27. 多项式乘法:(a+b)(c+d)=ac+ad+bc+bd28. 向量的模:|a|=\sqrt(a[1]^2+a[2]^2+...+a[n]^2)29. 向量的点乘:a·b=|a||b|cosθ (θ为a、b之间的夹角)30. 向量的叉乘:a×b=|a||b|sinθ (θ为a、b之间的夹角)31. 三角函数的倒数关系:sinx/cscx=cosx/secx=tanx/cotx=132.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sin(a±b)=sinacosb±cos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33. 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sin2x=2sinxcosx,cos2x=cos^2x-sin^2x=2cos^2x-1=1-2sin^2x,tan2x=(2tanx)/(1-tan^2x)34. 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sin(x/2)=±√[(1-cosx)/2],cos(x/2)=±√[(1+cosx)/2],tan(x/2)=±√[(1-cosx)/(1+cosx)]35. 三角函数的和化积公式:sinx+siny=2sin[(x+y)/2]cos[(x-y)/2],sinx-siny=2cos[(x+y)/2]sin[(x-y)/2],cosx+cosy=2cos[(x+y)/2]cos[(x-y)/2],cosx-cosy=-2sin[(x+y)/2]sin[(x-y)/2]36. 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arcsinx∈[-π/2,π/2],arccosx∈[0,π],arctanx∈[-π/2,π/2]37. 常用极限:lim(x→0)[(sinx)/x]=1,lim(x→0)[(1-cosx)/x]=0,lim(x→0)[(e^x-1)/x]=1,lim(x→∞)[(1+1/x)^x]=e38. 对数的性质:loga1=0,logaa=1,loga(ab)=logaa+logab,loga(a/b)=logaa−logab,loga(b^n)=nlogab39.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y=k/x,原点位于直线y=x和y=-x的交点上;当x<0时,y<0;当x>0时,y>0;当x=0时,y不存在40. 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 (a>0)41. 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解:x=[-b±√(b^2-4ac)]/2a42. 复数的加减乘除:(a+bi)+(c+di)=(a+c)+(b+d)i,(a+bi)−(c+di)=(a−c)+(b−d)i,(a+bi)(c+di)=(ac−bd)+(ad+bc)i,(a+bi)/(c+di)=[(ac+bd)/(c^2+d^2)]+[(bc−ad)/(c^2+d^2)]i43.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公式:[(x1+x2)/2,(y1+y2)/2]44. 垂直平分线公式:(x-x1)^2+(y-y1)^2=(x-x2)^2+(y-y2)^245. 线段长度公式:√[(x2-x1)^2+(y2-y1)^2]46. 直线的斜率公式:k=(y2-y1)/(x2-x1)47. 直线的法线斜率公式:k=-1/k48. 直线的斜截式公式:y=kx+b49. 直线的截距式公式:y=kx+b50. 直线的一般式公式:Ax+By+C=05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Ax1+By1+C)/√(A^2+B^2)|52. 圆心坐标公式:(a,b)53. 圆的半径公式:r=√[(x-a)^2+(y-b)^2]54. 圆的标准方程公式:(x-a)^2+(y-b)^2=r^255. 圆的一般方程公式:x^2+y^2+Dx+Ey+F=056. 平移变换公式:f(x-a)+b57. 对称变换公式:f(-x)58. 缩放变换公式:kf(x)59. 函数复合公式:f(g(x))60. 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公式:f(-x)=±f(x)61. 关于y轴对称公式:f(-x)=f(x)62. 关于x轴对称公式:f(x)=-f(-x)63. 虚函数公式:f(x)≠064. 函数单调性判断公式:当f'(x)>0时,f(x)单调递增;当f'(x)<0时,f(x)单调递减65. 平均数公式:(a1+a2+...+an)/n66. 中位数公式:当n为奇数时,中位数为第(n+1)/2个数;当n为偶数时,中位数为第n/2个数和第(n/2+1)个数的平均数67. 众数公式: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为众数68. 极差公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69. 方差公式:[(x1-平均数)^2+(x2-平均数)^2+...+(xn-平均数)^2]/n70. 标准差公式:√[方差]7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a1+an)n/272.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73.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a1(1-q^n)/(1-q)74.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a1q^(n-1)75. 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x2-x1)^2+(y2-y1)^2]76.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Ax1+By1+C)/√(A^2+B^2)|77. 反比例函数公式:y=k/x78. 指数函数公式:y=a^x79. 对数函数公式:y=logax80. 三角函数公式:sinx=opp/hyp,cosx=adj/hyp,tanx=opp/adj81. 正弦函数奇偶性公式:sin(-x)=-sinx82. 余弦函数奇偶性公式:cos(-x)=cosx83. 正切函数奇偶性公式:tan(-x)=-tanx84. 对数函数奇偶性公式:loga(-x)不存在85. 指数函数奇偶性公式:a^(-x)不存在86. 三角函数的区间解:sin^-1x+2kπ∈[-π/2+kπ,π/2+kπ],cos^-1x+2kπ∈[0+kπ,π+kπ],tan^-1x+2kπ∈[-π/2+kπ,π/2+kπ]87. 三角函数的正负解:tanx正角的解为[0,π/2),余角的解为[π/2,π);tanx负角的解为(π/2,π),余角的解为(π,3π/2]88.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公式:Δ=b^2-4ac,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虚数根。

高中数学18个求导公式

高中数学18个求导公式

高中数学18个求导公式1. 一次函数求导公式:y' = ax + b2. 二次函数求导公式:y'' = 2ax + b3. 三次函数求导公式:y''' = 6ax² + 2bx + c4. 常数求导公式:y' = 05. 幂函数求导公式:dy/dx = a(x^(a-1))6. 对数函数求导公式:y' = 1/x7. 三角函数求导公式:sin x : y' = cos xcos x : y' = -sin xtan x : y' = sec² x8. 指数函数求导公式:y' = e^x9. 高次多项式求导公式:根据指数规律求导:(a_nx^n+a_(n-1)x^(n-1)+...+a_1x+a_0)' = n*a_nx^(n-1)+(n-1)*a_(n-1)x^(n-2)+...+a_110. 复合函数求导公式:f(g(x))' = g'(x) * f'(g(x))11. 逆函数求导公式:y' = 1 / (f'(y))12. 隐函数求导公式:dy/dx = (dy/du) * (du/dx)13. 雅可比矩阵求导公式:y' = [dF/dx, dF/dy]14. 极坐标求导公式:y' = (x'*cosθ + y'*sinθ) / r15. 参数方程求导公式:dy/dt = [(dy/dx) * (dx/dt) + (dy/dy) * (dy/dt)]16. 椭圆方程求导公式:x' = -a*sinα / c17. 积分求导公式:dy/dx = f(x)18. 微分求导公式:y' = lim (h→0) (f(x+h)-f(x))/h。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归纳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归纳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归纳以下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一些公式大全的归纳:一、三角函数1. 正弦函数:sinθ = 对边/斜边2. 余弦函数:cosθ = 邻边/斜边3. 正切函数:tanθ = 对边/邻边4. 余切函数:ctgθ = 邻边/对边5. 正割函数:secθ = 对角/斜边6. 余割函数:cscθ = 对角/对边7. 半角公式:sinθ/2 = 正弦函数值/28. cosθ/2 = 余弦函数值/29. tanθ/2 = 正切函数值/210. ctgθ/2 = 余切函数值/2二、指数函数1. 指数函数:a^x = 对数函数值/ln(a)2. 幂指数函数:x^y = 指数函数值/ln(x)3. 自然指数函数:n^x = 指数函数值/ln(n)三、对数函数1. 对数函数:log2(x) = 底数指数函数值2. 对数函数:log10(x) = 底数指数函数值3. 对数函数:log(x,y) = 对数函数值/ln(y)4. 换底数对数函数:xlnx = 对数函数值/ln(新底数)5. 扩展对数函数:log2(x), log10(x), log(x,y) 等都是对数函数四、三角恒等变换公式1. sin(2θ) = 2sinθcosθ2. cos(2θ) = 2cos2θ - 13. tan(2θ) = 2tanθ/(1 - tan2θ)4. ctg(2θ) = (1 - cot2θ)/(1 + cot2θ)5. sec(2θ) = 2sec2θ - 16. csc(2θ) = 2csc2θ - 1五、导数与微分1. f"(x) = 导数2. g"(x) = 微分3. f(x) = g(x) + h(x) 时,f"(x) = g"(x) + h"(x)4. f(x) = ln(x) 时,f"(x) = 1/x5. f(x) = sin(x) 时,f"(x) = cos(x)6. g(x) = f(x) + c 时,g"(x) = f"(x) + c以上是高中数学常用的一些公式,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一、代数1.一次函数及相关知识一次函数的一般式方程为y=kx+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与x轴交点:x=-b/k与y轴交点:y=b斜率的计算: k=(y2-y1)/(x2-x1)2.二次函数及相关知识二次函数的一般式方程为y=ax^2+bx+c,其中a≠0。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b/2a, f(-b/2a)),其中f(x)=ax^2+bx+c。

二次函数的判别式为Δ=b^2-4ac,当Δ>0时,二次函数有两个实数解;当Δ=0时,二次函数有一个重复实数根;当Δ<0时,二次函数无实数解。

3.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一般式方程为y=a^x,其中a>0且a≠1。

对数函数的一般式方程为y=logax,其中a>0且a≠1。

对数函数的性质:loga1=0,loga(a^x)=x,a^(logax)=x4.幂函数幂函数的一般式方程为y=x^a,其中a为常数。

5.绝对值函数绝对值函数的一般式方程为y=|x|。

6.组合函数组合函数即将一个函数的输出值作为另一个函数的输入值得到的新函数。

例如,若f(x)和g(x)均为函数,则(f∘g)(x)=f(g(x))。

7.多项式及相关知识n次多项式的一般式为:y=a_nx^n+a_(n-1)x^(n-1)+...+a1x+a0多项式的除法:对于多项式f(x)÷g(x),若g(x)≠0,则商多项式为q(x)、余式为r(x)且f(x)=g(x)q(x)+r(x)多项式的乘法:(a+b)·(c+d)=ac+ad+bc+bd8.解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通过消元法、代入法、加减消去法等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可以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等方法求解复杂方程求解:可以通过讨论函数单调性、先化为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等方法求解9.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利用加减法、乘除法、绝对值法等方法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先将不等式化为标准形式,然后通过讨论函数的单调性、绘制函数图像、代数法等方法求解10.排列与组合排列:当n个人中取m个人,且彼此不考顺序,则排列数用P(m,n)表示,其计算公式为:P(m,n)=n!/(n-m)!组合:当n个人中取m个人,彼此不考顺序,则组合数用C(m,n)表示,其计算公式为:C(m,n)=n!/(m!(n-m)!)11.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一、代数1.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其中a ≠ 0。

解为 x = b/a。

2.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 ≠ 0。

解为 x =[b ± sqrt(b^2 4ac)] / 2a。

3. 一元三次方程:ax^3 + bx^2 + cx + d = 0,其中a ≠ 0。

解为x = [b ± sqrt(b^2 3ac)] / 3a。

4. 一元四次方程:ax^4 + bx^3 + cx^2 + dx + e = 0,其中 a≠ 0。

解为x = [b ± sqrt(b^2 4ac)] / 2a。

5. 分式方程:分子和分母均为多项式。

解法为将方程两边乘以分母的乘积,得到一个等价的整式方程,然后求解。

6. 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7. 二元二次方程组:由两个一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8. 三元一次方程组:由三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9. 等差数列:首项为 a1,公差为 d。

第 n 项为 an = a1 + (n 1)d。

前 n 项和为 Sn = n/2(a1 + an)。

10. 等比数列:首项为 a1,公比为 q。

第 n 项为 an = a1q^(n 1)。

前 n 项和为 Sn = a1 (1 q^n) / (1 q),其中q ≠ 1。

二、几何1. 平面几何(1)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方程为 y = mx + b,其中m 是斜率,b 是截距。

(2)圆:圆心为 (a, b),半径为 r。

圆的方程为 (x a)^2 +(y b)^2 = r^2。

(3)椭圆:中心为 (a, b),长轴为 2a,短轴为 2b。

椭圆的方程为 (x a)^2 / a^2 + (y b)^2 / b^2 = 1。

(4)双曲线:中心为 (a, b),实轴为 2a,虚轴为 2b。

高一函数公式汇总

高一函数公式汇总

高一函数公式汇总(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函数公式汇总整个高中的数学都是围绕函数进行考察的,而函数都是围绕基本初等函数进行相关的变形进行相关的考察的,所以必须从基本初等函数下手,来解决函数中的相关问题,找到突破口,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函数相关知识,接下来随着本店铺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函数公式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 sinAcosB+cosAsinBsin(A-B)= sinAcosB-cosAsinBcos(A+B)= cosAcosB-sinAsinBcos(A-B)= cosAcosB+sinAsinBtan(A+B)= (tanA+tanB)/(1-tanAtanB)tan(A-B)= (tanA-tanB)/(1+tanAtanB)cot(A+B)= (cotAcotB-(1)/(cotB+cotA)cot(A-B)= (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tan2A = 2tanA/(1-tan^2 A)Sin2A=2SinA?CosACos2A = Cos^2 A--Sin^2 A=2Cos^2 A—1=1—2sin^2 A三倍角公式sin3A = 3sinA-4(sinA)^3;cos3A = 4(cosA)^3 -3cosA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a)半角公式sin(A/(2)= √{(1--cosA)/2}cos(A/(2)= √{(1+cosA)/2}tan(A/(2)= √{(1--cosA)/(1+cosA)}cot(A/(2)= √{(1+cosA)/(1-cosA)}tan(A/(2)= (1--cosA)/sinA=sinA/(1+cosA)和差化积sin(a)+sin(b)= 2sin[(a+b)/2]cos[(a-b)/2] sin(a)-sin(b)= 2cos[(a+b)/2]sin[(a-b)/2] cos(a)+cos(b)= 2cos[(a+b)/2]cos[(a-b)/2] cos(a)-cos(b)= -2sin[(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积化和差sin(a)sin(b)= -1/2X[cos(a+b)-cos(a-b)] cos(a)cos(b)= 1/2X[cos(a+b)+cos(a-b)]sin(a)cos(b)= 1/2X[sin(a+b)+sin(a-b)]cos(a)sin(b)= 1/2X[sin(a+b)-sin(a-b)]诱导公式sin(-a)= -sin(a)cos(-a)= cos(a)sin(π/2-a)= cos(a)cos(π/2-a)= sin(a)sin(π/2+a)= cos(a)cos(π/2+a)= -sin(a)sin(π-a)= sin(a)cos(π-a)= -cos(a)sin(π+a)= -sin(a)cos(π+a)= -cos(a)tgA=tanA = sinA/cosA万能公式sin(a)= [2tan(a/(2)] / {1+[tan(a/(2)]^2}cos(a)= {1-[tan(a/(2)]^2} / {1+[tan(a/(2)]^2} tan(a)= [2tan(a/(2)]/{1-[tan(a/(2)]^2}其它公式a?sin(a)+b?cos(a)= [√(a^2+b^(2)]Xsin(a+c)[其中,tan(c)=b/a]a?sin(a)-b?cos(a)= [√(a^2+b^(2)]Xcos(a-c)[其中,tan(c)=a/b]1+sin(a)= [sin(a/(2)+cos(a/(2)]^2;1-sin(a)= [sin(a/(2)-cos(a/(2)]^2;;其他非重点三角函数csc(a)= 1/sin(a)sec(a)= 1/cos(a)双曲函数sinh(a)= [e^a-e^(-a)]/2cosh(a)= [e^a+e^(-a)]/2tg h(a)= sin h(a)/cos h(a)如何学好高一的函数?第一、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战斗意志,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高中数学函数公式总结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1)高中函数公式的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2)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为常数,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是的一次函数。

②当=0时,称是的正比例函数。

(3)高中函数的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与对应的因变量的值分别作为点的
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当0,O,则经2、3、4象限;当0,0时,则经1、2、4象限;当0,0时,则经1、3、4象限;当0,0时,则经1、2、3象限。

④当0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当0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少。

(4)高中函数的二次函数:
①一般式:,对称轴是
顶点是;
②顶点式:,对称轴是顶点是;
③交点式:,其中,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5)高中函数的二次函数的性质
①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②时,在对称轴左侧,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少;在对称轴右侧;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

当时,取得最小值
③时,在对称轴左侧,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右侧;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少。

当时,取得最大值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9高中函数的图形的对称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
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轴对称图形:①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②轴对称图形上关于对称轴对称的两点确定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中心对称图形:①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度,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他的对称中心。

②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
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