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谈心脏支架
院士钟南山:心脏支架让生命进入倒计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某位心脏介
入医生为患者做冠脉造影,本来问题不大却置入了5枚支架,是不讲医德、违规创收的行为。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心内科主任胡大一教授认为:“大量不需要介入治疗或不能从介入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正在被置入支架是终身性的、最严重的过度医疗
之一”。
专家指出:心脏支架是个细小的金属网,当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堵塞突发心梗时,金属网“撑开”堵塞的血管暂缓症状。
但支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斑块堵塞,更不能阻止它的继续生长。
放支架只是一种救急手段,让患者暂时脱离死亡威胁。
支架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更易长斑
块堵塞。
为了防止长期吃药,但药的副作用会加剧失血甚至死亡。
支架+吃药=雪上加霜。
心肌因堵得不到血供犹如汽车发动机因堵得不到油供,因此心梗是血瘀体质气血瘀滞堵塞的
结果,而身体的寒、湿、亏、热都会导致。
体内元阳不足导致体寒,气血因“寒”流动滞缓易瘀滞堵塞;体寒代谢失常导致体湿,气血因“湿”积聚占位易瘀滞堵塞;体湿转化失常导致血亏,气血因“亏”动力不足易瘀滞堵塞;血亏
供应不足导致体热,气血因“热”干滞失养易瘀滞堵塞……
诱发心肌梗死因素皆是体质不正常状态加重:
身体过于寒冷——体寒;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体湿、血瘀;持续劳累、熬夜——血亏;
过度吸烟酗酒、长期便秘——体热。
心肌梗死常见症状皆是体质传变的结果体质:胸闷、胸骨后下颌颈肩手臂疼痛——血瘀;胸闷、恶心、出汗、乏力、气短——血亏。
支架只是救急没有办法的办法,查体质调体质和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才是心梗的治本方法!
编辑:紫气东来。
心脏上了“支架”并非一劳永逸

心脏上了“支架”并非一劳永逸作者:王小衡来源:《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2015年第01期退休干部周大伯已年过七旬,属于肥胖体型的他患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有二十多年之久。
从去年起,他就因心绞痛发作多次住院治疗,前段时间又因患急性心肌梗死而再次住院。
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医生发现周大伯的左侧冠状动脉多处狭窄,就给他做了冠状动脉支架术。
医生在他的心脏内放置两个支架,花费数万元。
现在两个月过去了,周大伯胸闷或胸痛、心悸、气急的症状缓解,自我感觉良好。
因此,出院前医生叮嘱的按时吃药,他经常忘记,以为放置心脏支架后就高枕无忧了。
在现实生活中,像周大伯这样的病人经常可以碰到。
许多患者认为,放了支架后不需要服药治疗。
其实,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
植入支架治疗只完成一部分在此有必要从心脏介入治疗说起。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就是通过经皮穿刺周围动脉(股动脉或桡动脉等)沿动脉向心方向送入球囊导管和(或)支架等介入治疗器械至目标冠状动脉,对其狭窄病变部位进行扩张及疏通的一种心导管治疗技术。
冠状动脉支架是由特殊金属(不锈钢)制成的网状小管,将它送到冠状动脉狭窄的地方后,它能将血管撑开,使得血流保持畅通,心肌缺氧从而缓解。
一般来说,心脏支架主要有再狭窄和血栓形成两大并发症,而最容易出现并发症是在术后半年内。
冠心病支架术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换句话说,植入冠状动脉内的支架,对冠心病的治疗只算完成了一部分,另一部分需要在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能保证支架的通畅和延缓冠心病的发展。
植入支架后血管有再狭窄可能由于植入的支架相对于机体而言,属于一种异物,难以避免人体免疫系统的排斥,从而影响疗效,远期效果不理想。
在支架植入早期,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和血小板黏附,并且上皮细胞从支架的两端逐渐向支架内爬行,最终将支架内表面完全覆盖。
在上皮细胞完全覆盖前血小板黏附过多,就有可能形成血栓;同时也可以刺激血管内膜,导致局部血管内膜增生,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约为13%~18%。
钟南山--自己是最好的医生

钟南山: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钟南山院士首次公开“养生经”:不熬夜、午睡、每顿必吃蔬果、跑步机摆床边再忙也要运动。
他今年已经 70 岁了,然而穿起西装的身板仍然笔挺得像个年轻的小伙子。
他很忙,但运动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甚至把跑步机摆到了床边,再忙也要在上面跑上 10 分钟。
2005 年,他遭遇了人生最沉重的打击——长年的劳累使他出现了小面积的心肌梗死,然而他却从这次挫折中领悟了另一种人生的道理:工作并非生活的全部,轻伤就要下火线⋯⋯他,就是著名的呼吸道疾病专家、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去年,当他作为多哈亚运火炬手,以矫健的奔跑姿势压轴出场的时候,无数市民发出惊叹:都 70 岁的人了,他为什么看起来就那么年轻?钟教授是怎么保养的,他怎么一点老态都没有?他有什么养生秘诀吗?日前,在一个由国际 SOS 救援中心和某金融机构联合举办的健康讲座上,钟南山首次向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家和白领精英公开了自己宝贵的养生心得。
他语重心长地告诫所有因为事业而忽视了健康的人们:“在影响健康的决定性因素中,遗传、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都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唯有生活方式,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因此,我们应该记住,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
”钟南山健康贴士作息:不熬夜,晚上 11 :30 睡觉。
早上 7:00 起床。
中午小睡半小时。
饮食:不挑食,心脏手术后吃肉少了,动物油太多的食物也尽量少吃,不抽烟,不喝酒。
每餐一定多吃蔬菜。
最爱吃的食物:鱼和坚果。
心态:以前脾气不太好,现在则更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想要健康先选健康生活方式我今年 70 岁了,但有很多第一次见到我的人总是不相信我的年龄,都说“你有那么老吗?”这里,涉及到了一个自然年龄和生理年龄的问题。
所谓自然年龄,就是我们实际的年龄,例如我今年 70 岁。
而生理年龄,就是你身体功能、形态等表现出来的年龄。
例如一个30 岁的人看起来像 40 岁,那么 30 岁是他的自然年龄,而40 岁则可以理解为他的生理年龄了。
医患共同决策

钟南山等三院士谈医患共情“医患共同决策”启航2015-06-24中国青年报“首届医患共同决策论坛”意在探讨通过医患共同决策发现解决医患矛盾之道,体制之外,医疗业内人士还能再做些什么?3位院士,数十位名医,挤在一间小小的会议室,坐诊的对象只有一个:医患共同决策。
□钟南山说:“平常我们讲医学人文,讲得比较多的是医德和医生对病人的态度,但医学人文精神更深的内涵还应包含技术层面的沟通,这就是医患共同决策。
”□可也有医生质疑:如果一个医生一上午看五六十个号,水都不敢喝,厕所都去不了,如何做到耐心地倾听每一名患者的声音?如果做一个开颅手术才得一百多块钱,但一个支架利润可能几千块钱,医生会“共情”、“共策”吗?---------------------------------------------------------------------6月17日,北京广播大厦10层一间小小的会议室,可能是号贩子最梦寐以求的地方。
钟南山、郑家强、王辰三位年龄加起来近两百岁的院士,几乎手臂贴着手臂地挤在一起。
会场中间的柱子被主任级医师、硕导、博导包围着,最后一排的10多位名医,则像壁虎一样贴在后墙上,有人笑称自己的座位比飞机上的经济舱还“经济”。
60位嘉宾几乎涵盖了医学相关的所有领域,都是业界的翘楚。
医生们的门诊号平日“一号难求”,79岁的钟南山的号据说已经挂到明年了。
可这次,这些不同科室的大夫,坐诊的对象只有一个:医患共同决策。
钟南山和郑家强都认为,在医改没找到抓手前,一定不能悲观,一定还要做些什么钟南山是在万米的高空,和他的朋友、英国医科院院士郑家强,一起决定召开这个纯民间的“首届医患共同决策论坛”的。
起初,他们在航班上聊别的,可聊到医患关系时,两个人怎么都歇不下来了。
郑家强打开正在看的美国达特茅斯研究所的终身教授格林·埃尔文(Glyn Elwyn)博士写的一篇关于医患关系的文章。
他们想把这个博士请到中国谈谈。
教授回应心脏支架滥用

教授回应心脏支架滥用:好医生要三不变转播到腾讯微博胡教授回应“一半的心脏支架不靠谱”报道“好医生要坚守三个不变”这篇报道中提到:“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在近日举行的第23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说,大家都非常迷信支架,崇拜搭桥。
它对急性心肌梗死非常有效,但根据现在的统计资料,一半的支架都不靠谱儿。
因此,在稳定的情况下,我作为心脏科大夫不建议盲目做支架。
”针对支架滥用的问题,今天上午,胡大一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无论时代怎么变化,好医生要坚守三个不变:第一,患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不能改变。
医生不能伤害患者利益;第二,医生追求的医学目的不能改变。
医学的目的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
一位35岁的患者得了心肌梗死,无论手术怎么成功,都是悲剧和遗憾。
与其说是治疗的开始,不如说是医学的失败;第三,医生的责任不能改变。
医生的责任是推动基本医疗服务公平可及,让人人享受医疗服务。
不需安支架也植入属于滥用昨晚,胡大一在其实名注册的微博上表示,“有关媒体报道所述支架半数不靠谱,甚不严谨。
”“关于支架,我反复讲的观点是:急性心肌梗死,时间就是生命,越早开通血管越好!稳定心绞痛患者是否植入支架要掌握好指证。
美国数据显示:稳定性心绞痛植入支架的50%指证不强,其中11.6%不合理,38%指证不确定。
中国应加强支架预后研究。
”今天上午,胡大一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
胡大一说,对于一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由于血管“梗”了,所以必须要打通血管通道,安支架是打通血管的很重要方法之一,通过一个小切口放进一个支架就能救命。
但对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来说,相当多的患者从支架的获益限于缓解心绞痛症状,如狭窄的血管部位不关键,用药后,无明显症状,支架治疗无必要。
安支架一定需要掌握好指证。
也就是说,需要安支架的才能安支架,不需要安放支架也植入,就属于不恰当使用或过度使用甚至滥用。
数据显示,在美国,稳定性心绞痛植入支架的50%指证不强。
“最美逆行者”钟南山的个人先进事迹5篇大全[整理版]
![“最美逆行者”钟南山的个人先进事迹5篇大全[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fa0eda0b4c2e3f562763d7.png)
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的,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
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钟南山的,欢迎阅读。
“最美逆行者”钟南山的个人先进事迹1钟南山193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专家。
2003年,作为中国抗击非典型的领军人物,在SARS(中国大陆地区民间通称为“非典型肺炎”)猖獗的非常时期,钟南山不但始终在医疗最前线救死扶伤,还积极奔赴各疫区指导开展医疗工作,倡导与卫生组织之间的密切合作。
因功勋卓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被广东省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称号。
扩展资料:钟南山出生于世家;1960年于北京医学院;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重点开展,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并首次证实了隐匿型哮喘的存在。
他所领导的研究所对慢性不明原因诊断率达85%,重症监护室抢救成功率达91%。
2003年抗击“非典”中,钟南山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合作,主持制定我国“非典”等急性病诊治指南,为战胜“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贡献。
主动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为夺取应对甲型、H7N9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荣誉称号。
2003年,钟南山再次被评为中国全国先进工作者(即全国劳模)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院士钟南山:心脏支架让生命进入倒计时

院士钟南山:心脏支架让生命进入倒计时全国人大代表、抗击'非典'先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在广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广东某医院的一位心脏介入医生为患者做冠脉造影,本来问题不大,但最后置入了5枚支架。
他批判了一些医生不讲医德、违规创收的行为。
那么心脏支架对冠心病的意义是什么?01先来了解什么是心脏支架心脏支架手术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国外引进,它是一个很细很小的金属网,当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堵塞,突然发生急性心梗的危急时刻,用这个金属网把狭窄的血管撑开,心脏就得到血液供应了,缺血的心肌立刻得到了血供。
因为支架能够“撑开”堵塞的血管,迅速缓解症状,疗效显著,因此一度被认为是治疗冠心病的“神器”。
展开剩余83%心脏支架“撑开”血管,血液通道形成02心脏支架为何走下神坛因为支架并不能从根本上把冠心病治好。
支架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斑块,更不能阻止它的继续生长,只是把斑块挤到旁边了。
支架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会引起炎症反应、血小板聚集,时间长了斑块、血栓会卷土重来,放支架的地方依旧会堵。
为了防止支架造成的二次堵塞,患者就要终身服药,服用的是防止血液凝固的“抗凝药”。
人体是个聪明的能够自主调节的系统。
正常情况下,血液的出血——凝血处于动态平衡,该流动的时候流动,该凝固的时候凝固。
但持续服用“抗凝药”就打破了这个平衡系统,血液该凝固的时候也不能凝固了,这种药引起出血的副作用是必然的,甚至是致命的。
因此,支架植入绝非一劳永逸。
早年的心脏支架是由医用不锈钢制成,由于这种支架引发的血管“再狭窄”达到50%,就出现了“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洗脱支架”表面涂了可以抑制血管内皮增生的药物,降低“再狭窄”的几率。
但是药物洗脱支架会导致血管内皮无法均匀地覆盖支架小梁,凹凸不平的血管内膜犹如坑坑洼洼的路面,血液流速减缓,就有可能引发支架内血栓。
因此做完心脏支架术后,患者仍然需要同时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血栓。
心脏放支架人就废了吗

疑云解秘心脏支架是治疗冠心病有效手段之一,但有人对心脏支架看法各异,有人疑惑,有人恐惧,甚至有人排斥,认为放了支架人就废了,认为只要心脏里放了支架,人就什么都不能干了也不能工作了,甚至日常生活都受影响了,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刘迎午介绍说,老百姓俗称的“心脏里放支架”,医学上称之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冠心病患者因其冠状动脉存在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从而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将金属材质的支架植入于狭窄的冠状动脉,从而达到改善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心肌供血的目的,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广泛采用的治疗某些冠心病的方法,而且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特别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上可抢救患者生命。
1.心脏支架手术不需开刀心脏支架手术是微创手术不需要开刀,植入支架路径一般是上肢桡动脉或下肢股动脉,创伤少,术后只需要使用加压带压迫穿刺点即可(压迫时间据穿刺路径和术式各异,一般只需数小时)。
2.心脏手术成功后支架会脱落吗?心脏成功植入支架后,支架会和血管壁紧紧贴合,不会脱落。
3.心脏支架有保质期吗?心脏支架没有保质期可终身使用,亦不须定期更换。
但小部分患者手术后,支架处血管可能再次出现再狭窄,此时或许需要再次治疗。
4.心脏支架能治愈冠心病吗?冠心病为终身性疾病,支架只是解决冠脉管腔狭窄最有效方法之一,需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保守治疗,如诊断为冠心病须终身治疗。
5.植入支架的患者还能运动吗?应该鼓励植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运动,运动可改善患者许多冠心病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减少缺血重症再发。
对一般冠心病心绞痛,血管没有完全闭塞,心功能正常的患者,植入支架把血管严重狭窄病症完全解决了,那么术后工作、日常生活不受任何影响,并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如果是急性心肌梗死植入支架患者,要仔细评估患者其他血管缺血状况、整体心功能状态及有无心律失常等,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康复训练,要听从医生指导,循序渐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南山谈心脏支架
钟南山谈心脏支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广东某医院的一位心脏介入医生为患者做冠脉造影,本来问题不大,但最后置入了5枚支架。
他批判了当前一些公立医院医生不讲医德、违规创收的行为。
放心脏支架的后果
放支架是一种救急手段,它的作用是让随时都会心梗死亡的患者解除这种危险,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是万万不能随便放的!支架并不能把冠心病、心肌梗死治好,只能让患者暂时脱离死亡的严重威胁,引起心脏冠状动脉堵塞的真正原因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那种认为放了支架就万事大吉的想法,大错特错了!
1、眼前是通了,长远看更容易堵了
支架没有让斑块消除,也不能阻止斑块继续生长,只是把斑块挤到旁边了。
支架是硬邦邦的金属,放在血管里会怎么样呢?当然会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损伤的地方发生炎症反应、血小板聚集,就更容易长斑块、血栓了,所以放支架的地方更容易堵了。
支架是身体里的异物,这就像渠里面放了个铁丝笼子,流过来的塑料袋、树枝、垃圾更容易被挂住,所以放支架的地方很容易再长斑块堵塞。
一旦堵塞,死得更快。
2、长期吃药,“养活”这个支架
为了防止支架再堵塞,就要长期吃药。
花钱事小,药的副作用才是承受不起之重。
3、这种药的副作用必须很大。
要是不大,药就没效果了!
这是因为,堵塞是由血栓造成的,血栓是由血液凝固形成的。
为了不让血液凝固,就要付出破坏血液正常凝固功能的代价,所以这些药叫做“抗凝药”。
正常的血液,必须该流动的时候流动,该凝固的时候凝固,比如:手上割了个口子,伤口的血液就必须尽快凝固,否则就会流血把人流死。
正常情况下,血液的出血——凝血(流动——凝固)功能处于平衡状态:放了支架后,为了不让血液凝固,只好吃药降低血液的凝固功能(叫抗凝血)。
这就打破了血液的出血——凝血平衡系统。
至于吃了药以后,血液该凝固的时候也不能凝固了,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保命要紧!可见,这种药引起出血的副作用是必然的,否则,药品就没有抗凝血的效果了。
这种出血,有时候是致命的。
4、出血这个必然副作用的后果
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紫癜,血肿,血尿,结膜出血,颅内出血,身体轻轻一碰就青,伤口出血止不住。
5、其它的副作用:
放了支架后,吃的抗凝药通常是“波立维”和阿司匹林。
——皮肤损害:皮疹、瘙痒;
这就是小小支架带给患者的“大礼”。
这些药不是吃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
钱的代价、身体为药品副作用付出的代价,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综上,放上支架,不是麻烦结束了,而是麻烦才开始了!这种麻烦不是三天两天,也不是三年两年!
心脏支架费用
经济账:放一下5万,以后每年吃抗凝药等3万。
副作用账:出血,血液该凝固时也不能凝固了,肝功能损害,血液系统损害,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损害。
折腾账:经常复查,药物加量后副作用成倍增加,整天提心吊胆,再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