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阅读答案及翻译
宣王见孟子于雪宫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宣王见孟子于雪宫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以议论文为主。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宣王见孟子于雪宫》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宣王见孟子于雪宫》文言文阅读原文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②、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睊睊胥谗③,民乃作慝④。
方⑤命虐民,饮食若流。
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
’“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召太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盖征招角招是也。
其诗曰:‘畜⑥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选自《孟子》)注:①雪宫:齐宣王出巡时休息的行官。
②转附:山名,可能是今天山东的芝罘山。
下面的“朝舞”也是山名。
③睊睊胥谗:群人侧目而视,怨声载道。
睊睊,侧目而视的样子。
胥,都。
谗,谤。
④慝:邪恶。
⑤方:违抗。
⑥畜:制止。
《宣王见孟子于雪宫》文言文阅读题目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不得,则非其上矣/非:非议。
B.一游一豫,为诸侯度/度:法度。
C.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粮食:粮食被消耗掉。
D.其诗曰:“畜君何尤?”/尤:突出。
古诗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翻译赏析

古诗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翻译赏析文言文《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下》。
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与民同乐同忧”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需要强烈的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精神。
【原文】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邪。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睊睊胥谗,民乃作慝。
方命虐民,饮食若流。
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
’景公悦,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征招》、《角招》是也。
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②非:动词,认为非,即非难,埋怨。
③非:不对,错误。
④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公元前547年至前490年在位。
⑤晏子:春秋时齐国贤相,名婴,《晏子春秋》一书记载了他的事迹和学说。
⑥转附、朝舞:均为山名⑦琅邪:山名,在今山东省诸城东南。
⑧豫:义同“游”。
⑨睊睊:因愤恨侧目而视的样子;⑩胥:皆,都;谗:毁谤,说坏话。
慝:恶。
⑾方命:违反命令。
方,反,违反。
⑿大戒:充分的准备。
⒀大师:读为“太师”,古代的乐官。
⒁《征招》、《角招》:与角是古代五音(宫、商、角、征、羽)中的两个,招同“韶”,乐曲名。
2024年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比较阅读专练(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专练(含答案解析)《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②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上:统治者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或异二者之为()②乐民之乐者()(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A.以刀劈狼首B.以伤先帝之明C.以我酌油知之D.以其境过清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B.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C.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D.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3.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和“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C.甲文主要运用了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
D.乙文孟子与齐宣王展开讨论,体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5.【甲】文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乙】文孟子哪一观点的发扬?他们的思想在今天是否还有借鉴意义?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岳阳楼记》的阅读答案(精选15篇)

《岳阳楼记》的阅读答案(精选15篇)《岳阳楼记》的阅读答案篇1读书是由爱好做动力的,在回忆起读书时代,我们有什么理解和启发呢,或许《岳阳楼记》能为你带来答案。
下面是《岳阳楼记》的阅读答案。
《岳阳楼记》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阅读题目【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2分)连月不开:而或长烟一空:【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小题3】请从选段①②中找出分别与"以己悲'"以物喜'相照应的句子。
(2分)(1)以己悲:(2)以物喜:【小题4】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用原文填空);范仲淹抒发的远大政治理想是,(用原文填空)。
(2分)【小题5】请依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2分)上句:岳阳楼壮丽雄奇下句:《岳阳楼记》参考答案【小题1】开:放晴一:全(各1分)【小题1】(假如)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分)【小题1】(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分)(2)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分)【小题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每处1分)【小题1】小石潭凄清幽邃,或醉翁亭秀丽清雅(清幽)解析【小题1】同学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把握要详细、精确。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合集15篇)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岳阳楼记》阅读答案(合集15篇)在各个领域,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岳阳楼记》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文,回答后面问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苏人也。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节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注释】①负郭:靠近城市。
郭,外城。
负,背倚。
②稔(rěn):庄稼成熟。
③力未逮:无力实现,力不从心。
④为西帅:指宋神宗庆历三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一事。
⑤参大政:指范仲淹曾任龙图阁直学士一事。
⑥殁:去世。
敛:收敛尸体。
【小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2分)A.①或异二者之为②子无以为丧B.①不以物喜②以养济群族之人C.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尝有志于是矣D.①上下天光,一碧万顷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小题2】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2024年北京市六大主城区中考二模语文汇编: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一、(2024北京海淀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默写。
(共4分)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_,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6.诗人善于运用典故寄寓自己的情感。
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①____”,将历史事件进行假设,含蓄表达了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秋瑾的《满江红》中“____②____?____③____!”化用白居易的诗句,抒写了知音难觅、抱负难成的苦闷心境。
(3分)(二)阅读《望岳》,完成7-8题。
(共6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以问答形式领起全篇,“青未了”写出了泰山的郁郁葱葱、绵延无尽。
B.“钟神秀”以拟人笔法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钟爱,它将神奇秀丽聚集于泰山。
C.“荡胸生曾云”一句写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变幻不已,心胸为之荡漾。
D.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生发感慨,表现了他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苏轼有“诗赋以一字见工拙”之语,本诗中“阴阳割.昏晓”和孟郊《游终南山》中“南山塞.天地”皆因加点字而成为写山的奇句。
请分别赏析两句中的一字之妙。
(4分)(三)阅读《爱莲说》,完成9-11题。
(共7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甲】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意思或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水陆草木之花”中“之”的意思与“往之女家”中“之”的意思不同。
B.文章第一段中两处加点的“而”都表转折关系,凸显了荷花的可贵品质。
《岳阳楼记》2006-2011年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岳阳楼记》2006-2011年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题2011年:13个试题1(安顺市·2011)(一)阅读文言文《岳阳楼记》(节选),完成第10——14 题。
(16 分)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喂,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咦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乎?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嗯!微斯人,吾谁与归?10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 分)①薄暮冥冥薄:②去国怀乡去:③春和景明景:④长烟一空一: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 分)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译文:12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2 分)答:13 、请写出选文中具体体现“二者之为”的两个短语,并说出“二者之为”所表现的胸怀与古仁人有何不同?(用原文回答)( 3 分)答:14 、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第②③两段对第④段的作用。
(3 分)答:答案:(一)岳阳楼记10、1迫近 2离开 3日光 4全11、1译文:(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一样呢?2译文: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而在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却像一块沉在水中的碧玉。
12、答:“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通俗一点就是说在朝廷上做官。
文言文《岳阳楼记》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岳阳楼记》阅读附答案文言文《岳阳楼记》阅读附答案「篇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为:(2)宜:2、翻译下列语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3、指出(甲)(乙)两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修辞方法上的不同点,并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
4、找出(甲)(乙)两段中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分别抄写下来。
5、两段文字中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感悟。
答案: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
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
3、此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修辞方法的作用要结合具体内容来答。
4、此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
先理解文段内容,再根据要求筛选文中的句子即可。
5、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文言文《岳阳楼记》阅读附答案「篇二」题目:【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①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②,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③?
孟子对④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⑤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⑥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⑦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⑧天下,忧以天下;然⑨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
①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孟子言论和事迹的汇编,共七篇,十四卷。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省邹县)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②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③乐:享乐。
④对:回答。
臣下回答君主提出的问题叫对。
⑤非其上:即以其上为非,认为他们的统治不对。
⑥民上:人民的统治者。
⑦乐:以为乐,意动用法。
⑧以:介词,相当于把。
⑨然:这样,代词。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_________②乐民之乐_________
2.下列以字与乐以天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策之不以其道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与未之有也一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子何恃而往 C.甚矣,汝之不惠 D.吾谁与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孟子主张统治者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则被进二步升华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认为不对不对②以为乐快乐
2.B
3.C
4.①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却不能与人民共同享乐,也是不对的。
②这样做了却不能统治天下的,从来没有过啊。
5.与民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齐宜王在雪宫里接见孟子,说:你们这些贤人也有这样的享受吗?
孟子回答说:有啊。
(您的这种享受)人们得不到,那么就要责怪他们的统治者了。
因为得不到(享受)而责怪统治者,是不对的;(但是)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却不能与人民共同享乐,也是不对的。
把老百姓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的,老百姓也会把他的快乐当作是自己的快乐;把老百姓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的,老百姓也会把他的忧愁当作启己的忧愁。
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做自己的忧愁,这样做了却不能统治天下的,从来没有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