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南文昌盅盘舞文化内涵新解

使用:婚庆就告祖先孩子们结婚,男才女貌,天作之合;寿宴
本原因,在于斋醮能够满足民众的心理需要。在天灾人祸之
就告祖先子孙多福,长寿好运等。在村子街坊邻居中能出资邀
后,开建驱邪禳灾的斋醮仪式,藉道教神灵之信仰,以抚慰死
请八音盅盘舞队,有时还会成为家族显赫的象征,代表着家族
者,振奋生者。道教祈祥祓厄的斋醮仪式,能充分满足民众红
八音盅盘舞队的花灯火苗,在热热闹闹的盅盘舞表演中滋滋作
表演。新娘在新郎的配合下,双手各持叠起的瓷盅,上下相
响的燃烧着,照亮了写在花灯上的心愿,代表着村民对美好生
击,翩然起舞;新郎以筷击盘;丑角则戴着胡须,手拿鸡毛
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一天受到了仪式化的盅盘舞表演的祝
扇,边舞边戏逗“新郎”“新娘”,动作稚拙诙谐,气氛热烈,
的根,壮大了文昌人的魂。
表、请圣的科仪。在前几年的盅盘舞表演中,一些年龄稍大的
演员,还十分重视脚下“步虚”和手上手势的变化,尤其在公
二、
“为神而舞”——宗教文化
庙中,面对的神灵,表演时突出“步虚”的腿法和变幻掌法,
宗教信仰是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探求、寻觅,让人们在精神
这显然也是受道教斋醮科仪的影响。⑧
世界采用宗教的形式获得归宿感,得到慰籍和庇护。盅盘舞在
。
”
本文重新解读文昌盅盘舞文化内涵,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⑨
“1960 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反映海南革命斗争的电影 《红
从中又认识到其所包含的宗亲文化、宗教文化,有助于发掘中
色娘子军》,在电影 74 分 40 秒时,战士们吹拉着海南 《盅盘
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建立文化自信;深入剖析文昌盅
舞曲》,手拿筷子敲击碟子,跳着欢快的盅盘舞,庆祝丰收,
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拓展项目名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
1202
Ⅹ-127
布依族“三月三”
贵州省贞丰县、望谟县
1203
Ⅹ-128
土家年
湖南省永顺县
1204
Ⅹ-129
彝族年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1205
Ⅹ-130
侗年
贵州省榕江县
1206
Ⅹ-131
藏历年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1207
Ⅹ-132
舜帝祭典
湖南省宁远县
1208
Ⅹ-133
祭寨神林
Ⅴ-111
洛南静板书
陕西省洛南县
1136
Ⅴ-112
南音说唱
澳门特别行政区
1137
Ⅴ-113
河州平弦
甘肃省临夏市
1138
Ⅴ-114
端鼓腔
山东省东平县、微山县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计15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139
Ⅵ-56
拦手门
天津市河东区
1140
Ⅵ-57
通背缠拳
山西省洪洞县
1141
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合奇县
1219
Ⅹ-144
塔吉克族服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共计164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8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163
Ⅶ-106
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1164
Ⅶ-107
侗族刺绣
贵州省锦屏县
1165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民间美术(共计5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00 Ⅶ—1 杨柳青木版年画天津市301 Ⅶ—2 武强木版年画河北省武强县302 Ⅶ—3 桃花坞木版年画江苏省苏州市303 Ⅶ—4 漳州木版年画福建省漳州市304 Ⅶ—5 杨家埠木版年画山东省潍坊市305 Ⅶ—6 高密扑灰年画山东省高密市306 Ⅶ—7 朱仙镇木版年画河南省开封市307 Ⅶ—8 滩头木版年画湖南省隆回县308 Ⅶ—9 佛山木版年画广东省佛山市309 Ⅶ—10 梁平木版年画重庆市梁平县310 Ⅶ—11 绵竹木版年画四川省德阳市311 Ⅶ—12 凤翔木版年画陕西省凤翔县312 Ⅶ—13 纳西族东巴画云南省丽江市313 Ⅶ—14 藏族唐卡西藏自治区(勉唐画派、钦泽画派、噶玛嘎孜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画派)314 Ⅶ—15 衡水内画河北省衡水市315 Ⅶ—16 剪纸河北省蔚县、丰宁满族自治县(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中阳山西省中阳县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扬州辽宁省锦州市剪纸、乐清细纹刻纸、广东剪纸、江苏省扬州市傣族剪纸、安塞剪纸)浙江省乐清市广东省佛山市、汕头市、潮州市云南省潞西市陕西省安塞县316 Ⅶ—17 顾绣上海市松江区317 Ⅶ—18 苏绣江苏省苏州市318 Ⅶ—19 湘绣湖南省长沙市319 Ⅶ—20 粤绣广东省广州市、潮州市(广绣、潮绣)320 Ⅶ—21 蜀绣四川省成都市321 Ⅶ—22 苗绣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剑河(雷山苗绣、花溪苗绣、剑河苗绣)县322 Ⅶ—23 水族马尾绣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323 Ⅶ—24 土族盘绣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324 Ⅶ—25 挑花湖北省黄梅县(黄梅挑花、花瑶挑花)湖南省隆回县325 Ⅶ—26 庆阳香包绣制甘肃省庆阳市326 Ⅶ—27 象牙雕刻北京市崇文区广东省广州市327 Ⅶ—28 扬州玉雕江苏省扬州市328 Ⅶ—29 岫岩玉雕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329 Ⅶ—30 阜新玛瑙雕辽宁省阜新市330 Ⅶ—31 夜光杯雕甘肃省酒泉市331 Ⅶ—32 金石篆刻浙江省杭州市西泠印社(西泠印社)332 Ⅶ—33 青田石雕浙江省青田县333 Ⅶ—34 曲阳石雕河北省曲阳县334 Ⅶ—35 寿山石雕福建省福州市335 Ⅶ—36 惠安石雕福建省惠安县336 Ⅶ—37 徽州三雕安徽省黄山市(婺源三雕)江西省婺源县337 Ⅶ—38 临夏砖雕甘肃省临夏县338 Ⅶ—39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四川省色达县339 Ⅶ—40 潮州木雕广东省潮州市340 Ⅶ—41 宁波朱金漆木雕浙江省宁波市341 Ⅶ—42 乐清黄杨木雕浙江省乐清市342 Ⅶ—43 东阳木雕浙江省东阳市343 Ⅶ—44 漳州木偶头雕刻福建省漳州市344 Ⅶ—45 萍乡湘东傩面具江西省萍乡市345 Ⅶ—46 竹刻上海市嘉定区(嘉定竹刻、宝庆竹刻)湖南省邵阳市346 Ⅶ—47 泥塑天津市(天津泥人张、惠山泥人、凤翔泥江苏省无锡市塑、浚县泥咕咕)陕西省凤翔县河南省浚县347 Ⅶ—48 塔尔寺酥油花青海省湟中县348 Ⅶ—49 热贡艺术青海省同仁县349 Ⅶ—50 灯彩浙江省仙居县、海宁市(仙居花灯、硖石灯彩、泉州花灯、福建省泉州市东莞千角灯、湟源排灯)广东省东莞市青海省湟源县350 Ⅶ—51 嵊州竹编浙江省嵊州市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8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51 Ⅷ—1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江苏省宜兴市352 Ⅷ—2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安徽省界首市353 Ⅷ—3 石湾陶塑技艺广东省佛山市354 Ⅷ—4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355 Ⅷ—5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356 Ⅷ—6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喀什市、吐鲁番地区357 Ⅷ—7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江西省景德镇市358 Ⅷ—8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陕西省铜川市359 Ⅷ—9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浙江省龙泉市360 Ⅷ—10 磁州窑烧制技艺河北省峰峰矿区361 Ⅷ—11 德化瓷烧制技艺福建省德化县362 Ⅷ—12 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陕西省澄城县363 Ⅷ—13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江苏省南京市364 Ⅷ—14 宋锦织造技艺江苏省苏州市365 Ⅷ—15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江苏省苏州市366 Ⅷ—16 蜀锦织造技艺四川省成都市367 Ⅷ—17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市徐汇区368 Ⅷ—18 土家族织锦技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69 Ⅷ—19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海南省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市370 Ⅷ—20 壮族织锦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371 Ⅷ—21 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372 Ⅷ—22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青海省湟中县373 Ⅷ—23 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374 Ⅷ—24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江苏省南通市375 Ⅷ—25 苗族蜡染技艺贵州省丹寨县376 Ⅷ—26 白族扎染技艺云南省大理市377 Ⅷ—27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江苏省苏州市378 Ⅷ—28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福建省龙岩市379 Ⅷ—29 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江西省380 Ⅷ—30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381 Ⅷ—31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贵州省雷山县382 Ⅷ—32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383 Ⅷ—33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贵州省雷山县云南省大关县384 Ⅷ—34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385 Ⅷ—35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山西省阳城县386 Ⅷ—36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江苏省南京市387 Ⅷ—37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浙江省龙泉市388 Ⅷ—38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浙江省杭州市389 Ⅷ—39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安徽省芜湖市390 Ⅷ—40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贵州省雷山县湖南省凤凰县391 Ⅷ—41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云南省陇川县392 Ⅷ—42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393 Ⅷ—43 景泰蓝制作技艺北京市崇文区394 Ⅷ—44 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北京市朝阳区395 Ⅷ—45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396 Ⅷ—46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397 Ⅷ—47 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398 Ⅷ—48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甘肃省兰州市399 Ⅷ—49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安徽省休宁县400 Ⅷ—50 雕漆技艺北京市崇文区401 Ⅷ—51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山西省平遥县402 Ⅷ—52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江苏省扬州市403 Ⅷ—53 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浙江省天台县404 Ⅷ—54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福建省福州市405 Ⅷ—55 厦门漆线雕技艺福建省厦门市406 Ⅷ—56 成都漆艺四川省成都市407 Ⅷ—57 茅台酒酿制技艺贵州省408 Ⅷ—58 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四川省泸州市409 Ⅷ—59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山西省汾阳市410 Ⅷ—60 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浙江省绍兴市411 Ⅷ—61 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山西省清徐县412 Ⅷ—62 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江苏省镇江市413 Ⅷ—63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福建省武夷山市414 Ⅷ—64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四川省自贡市、大英县415 Ⅷ—65 宣纸制作技艺安徽省泾县416 Ⅷ—66 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江西省铅山县417 Ⅷ—67 皮纸制作技艺贵州省贵阳市、贞丰县、丹寨县418 Ⅷ—68 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云南省临沧市、香格里拉县419 Ⅷ—69 藏族造纸技艺西藏自治区420 Ⅷ—70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421 Ⅷ—71 竹纸制作技艺四川省夹江县浙江省富阳市422 Ⅷ—72 湖笔制作技艺浙江省湖州市423 Ⅷ—73 徽墨制作技艺安徽省绩溪县、歙县、黄山市屯溪区424 Ⅷ—74 歙砚制作技艺安徽省歙县江西省婺源县425 Ⅷ—75 端砚制作技艺广东省肇庆市426 Ⅷ—76 金星砚制作技艺江西省星子县427 Ⅷ—77 木版水印技艺北京市荣宝斋428 Ⅷ—78 雕版印刷技艺江苏省扬州市429 Ⅷ—79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江苏省南京市430 Ⅷ—80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四川省德格县431 Ⅷ—81 制扇技艺江苏省苏州市432 Ⅷ—82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433 Ⅷ—83 桦树皮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黑龙江省434 Ⅷ—84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435 Ⅷ—85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黑龙江省436 Ⅷ—86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湖南省浏阳市437 Ⅷ—87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438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山东省潍坊市(潍坊风筝、南通板鹞风筝、拉萨江苏省南通市风筝)西藏自治区拉萨市439 Ⅷ—89 凉茶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传统美术(民间美术,共计4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28 Ⅶ-52 面人北京市海淀区(北京面人郎、上海面人赵、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曹州面人、曹县江米人)山东省荷泽市牡丹区、曹县829 Ⅶ-53 面花山西省阳城县、闻喜县、定襄县、新绛县(阳城焙面面塑、闻喜花馍、山东省冠县定襄面塑、新绛面塑、陕西省黄陵县郎庄面塑、黄陵面花)830 Ⅶ-54 草编河北省大名县(大名草编、徐行草编、上海市嘉定区莱州草辫、沐川草龙、山东省莱州市湖口草龙)四川省沐川县江西省湖口县831 Ⅶ-55 柳编河北省广宗县(广宗柳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维吾尔族枝条编织)832 Ⅶ-56 石雕辽宁省抚顺市(煤精雕刻、鸡血石雕、浙江省临安市嘉祥石雕、掖县滑石雕刻、山东省嘉祥县、莱州市方城石猴、大冶石雕、河南省方城县菊花石雕、雷州石狗、湖北省大冶市白花石刻、安岳石刻、湖南省浏阳市泽库和日寺石刻)广东省雷州市四川省广元市、安岳县青海省泽库县833 Ⅶ-57 玉雕北京市玉器厂(北京玉雕、苏州玉雕、江苏省苏州市镇平玉雕、广州玉雕、河南省镇平县阳美翡翠玉雕)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揭阳市834 Ⅶ-58 木雕山东省曲阜市(曲阜楷木雕刻、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神像雕刻、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武汉木雕船模)835 Ⅶ-59 核雕江苏省苏州市(光福核雕、潍坊核雕、山东省潍坊市广州榄雕)广东省增城市836 Ⅶ-60 椰雕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椰雕)837 Ⅶ-61 葫芦雕刻山东省聊城市(东昌葫芦雕刻)838 Ⅶ-62 锡雕山东省莱芜市浙江省永康市839 Ⅶ-63 汉字书法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840 Ⅶ-64 藏文书法四川省德格县(德格藏文书法、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果洛德昂洒智)841 Ⅶ-65 木版年画山西省临汾市(平阳木版年画、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东昌府木版年画、四川省夹江县张秋木版年画、河南省滑县夹江年画、滑县木版年画)842 Ⅶ-66 彩扎湖南省凤凰县(凤凰纸扎、秸秆扎刻、河北省永清县、邯郸市彩布拧台、邳州纸塑狮子头、江苏省邳州市佛山狮头) 广东省佛山市843 Ⅶ-67 龙档浙江省乐清市(乐清龙档)844 Ⅶ-68 常州梳篦江苏省常州市845 Ⅶ-69 麦秆剪贴浙江省浦江县846 Ⅶ-70 北京绢花北京市崇文区847 Ⅶ-71 堆锦山西省长治市堆锦研究所、(上党堆锦)长治市群众艺术馆848 Ⅶ-72 湟中堆绣青海省湟中县849 Ⅶ-73 瓯绣浙江省温州市850 Ⅶ-74 汴绣河南省开封市851 Ⅶ-75 汉绣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852 Ⅶ-76 羌族刺绣四川省汶川县853 Ⅶ-77 民间绣活山西省高平市(高平绣活、麻柳刺绣、四川省广元市西秦刺绣、澄城刺绣、陕西省宝鸡市、澄城县红安绣活、阳新布贴)湖北省红安县、阳新县854 Ⅶ-78 彝族(撒尼)刺绣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855 Ⅶ-79 维吾尔族刺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856 Ⅶ-80 满族刺绣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锦州市古塔区(岫岩满族民间刺绣、吉林省通化市锦州满族民间刺绣、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857 Ⅶ-81 蒙古族刺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湖县858 Ⅶ-82 柯尔克孜族刺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县859 Ⅶ-83 哈萨克毡绣和布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860 Ⅶ-84 料器北京京城百工坊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料器)861 Ⅶ-85 瓯塑浙江省温州市862 Ⅶ-86 砖塑山东省鄄城县(鄄城砖塑)863 Ⅶ-87 灰塑广东省广州市864 Ⅶ-88 糖塑江苏省丰县(丰县糖人贡、湖北省天门市天门糖塑、成都糖画)四川省成都市865 Ⅶ-89 瓷板画江西省南昌市866 Ⅶ-90 软木画福建省福州市867 Ⅶ-91 镶嵌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瓯海区,(彩石镶嵌、骨木镶嵌、仙居县,宁波市嵌瓷)广东省汕头市、普宁市868 Ⅶ-92 新会葵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869 Ⅶ-93 传统插花北京林业大学870 Ⅶ-94 盆景技艺江苏省扬州市、泰州市(扬派盆景技艺、安徽省歙县徽派盆景技艺、广东省英德市英石假山盆景技艺)871 Ⅶ-95 布老虎山西省黎城县(黎侯虎)872 Ⅶ-96 建筑彩绘云南省大理市(白族民居彩绘、陕西省陕北匠艺丹青、炕围画)山西省襄垣县八、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共计9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73 Ⅷ-90 琉璃烧制技艺北京市门头沟区山西省874 Ⅷ-91 临清贡砖烧制技艺山东省临清市875 Ⅷ-92 定瓷烧制技艺河北省曲阳县876 Ⅷ-93 钧瓷烧制技艺河南省禹州市877 Ⅷ-94 唐三彩烧制技艺河南省洛阳市878 Ⅷ-95 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湖南省醴陵市879 Ⅷ-96 枫溪瓷烧制技艺广东省潮州市枫溪区880 Ⅷ-97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东省广州市881 Ⅷ-98 陶器烧制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四川省稻城县藏族黑陶烧制技艺、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牙舟陶器烧制技艺、青海省囊谦县建水紫陶烧制技艺、贵州省平塘县荥经砂器烧制技艺)云南省建水县四川省荥经县882 Ⅷ-99 蚕丝织造技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杭州市福兴丝绸厂、湖州市杭罗织造技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883 Ⅷ-100 传统棉纺织技艺河北省魏县、肥乡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884 Ⅷ-101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四川省昭觉县、色达县(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藏族牛羊毛编织技艺、东乡族擀毡技艺)885 Ⅷ-102 夏布织造技艺江西省万载县重庆市荣昌县886 Ⅷ-103 鲁锦织造技艺山东省鄄城县、嘉祥县887 Ⅷ-104 侗锦织造技艺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888 Ⅷ-105 苗族织锦技艺贵州省麻江县、雷山县889 Ⅷ-106 傣族织锦技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890 Ⅷ-107 香云纱染整技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891 Ⅷ-108 枫香印染技艺贵州省惠水县、麻江县892 Ⅷ-109 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893 Ⅷ-110 地毯织造技艺北京市(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维吾尔族地毯织造技艺)894 Ⅷ-111 滩羊皮鞣制工艺山西省交城县895 Ⅷ-112 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896 Ⅷ-113 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北京市东城区897 Ⅷ-114 维吾尔族卡拉库尔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羔皮帽制作技艺898 Ⅷ-115 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北京市899 Ⅷ-116 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山东省招远市900 Ⅷ-117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上海市黄浦区江苏省南京市、江都市901 Ⅷ-118 斑铜制作技艺云南省曲靖市902 Ⅷ-119 铜雕技艺浙江省杭州市903 Ⅷ-120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藏族锻铜技艺、四川省白玉县藏刀锻制技艺)西藏自治区拉孜县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904 Ⅷ-121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905 Ⅷ-122 维吾尔族传统小刀制作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906 Ⅷ-123 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907 Ⅷ-124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山西省长子县(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福建省漳州市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新和县908 Ⅷ-125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北京市通州区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909 Ⅷ-126 金漆镶嵌髹饰技艺北京市910 Ⅷ-127 漆器髹饰技艺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重庆市重庆漆器髹饰技艺)911 Ⅷ-128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四川省喜德县贵州省大方县912 Ⅷ-129 纸笺加工技艺安徽省巢湖市913 Ⅷ-130 宣笔制作技艺安徽省宣城市914 Ⅷ-131 楮皮纸制作技艺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915 Ⅷ-132 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广东省江门市916 Ⅷ-133 砚台制作技艺河北省易县(易水砚制作技艺、山西省新绛县澄泥砚制作技艺、甘肃省卓尼县、岷县洮砚制作技艺)917 Ⅷ-134 印泥制作技艺上海市静安区(上海鲁庵印泥、漳州八宝印泥)福建省漳州市918 Ⅷ-135 木活字印刷技术浙江省瑞安市919 Ⅷ-136 装裱修复技艺北京市荣宝斋(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故宫博物院古籍修复技艺)国家图书馆中国书店920 Ⅷ-137 传统木船制造技艺江苏省兴化市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921 Ⅷ-138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福建省晋江市、宁德市蕉城区922 Ⅷ-139 龙舟制作技艺广东省东莞市923 Ⅷ-140 伞制作技艺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油纸伞制作技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绸伞)924 Ⅷ-141 藏香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尼木县、墨竹工卡县925 Ⅷ-142 贝叶经制作技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926 Ⅷ-143 土碱烧制技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927 Ⅷ-144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技艺、河北省衡水市、平泉县、承德县山庄老酒传统酿造技艺、山西省朔州市板城烧锅酒传统五甑酿造技艺、辽宁省沈阳市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吉林省通化县老龙口白酒传统酿造技艺、河南省宝丰县大泉源酒传统酿造技艺、四川省宜宾市、成都市、宝丰酒传统酿造技艺、绵竹市、古蔺县、射洪县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古蔺郎酒传统酿造技艺、沱牌曲酒传统酿造技艺)928 Ⅷ-145 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江苏省丹阳市、金坛市(封缸酒传统酿造技艺、浙江省金华市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929 Ⅷ-146 配制酒传统酿造技艺北京仁和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菊花白酒传统酿造技艺)930 Ⅷ-147 花茶制作技艺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931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浙江省杭州市、金华市(西湖龙井、婺州举岩、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市裕安区六安瓜片)932 Ⅷ-149 红茶制作技艺安徽省祁门县(祁门红茶制作技艺)933 Ⅷ-150 乌龙茶制作技艺福建省安溪县(铁观音制作技艺)934 Ⅷ-151 普洱茶制作技艺云南省宁洱县、勐海县(贡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935 Ⅷ-152 黑茶制作技艺湖南省安化县、益阳市(千两茶制作技艺、四川省雅安市茯砖茶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936 Ⅷ-153 晒盐技艺浙江省象山县(海盐晒制技艺、海南省儋州市井盐晒制技艺)西藏自治区芒康县937 Ⅷ-154 酱油酿造技艺(钱万隆酱油酿造技艺)上海市浦东新区938 Ⅷ-155 豆瓣传统制作技艺四川省郫县(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939 Ⅷ-156 豆豉酿制技艺重庆市(永川豆豉酿制技艺、四川省三台县潼川豆豉酿制技艺)940 Ⅷ-157 腐乳酿造技艺北京市海淀区(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941 Ⅷ-158 酱菜制作技艺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942 Ⅷ-159 榨菜传统制作技艺重庆市涪陵区(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943 Ⅷ-160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山西省全晋会馆、晋韵楼(龙须拉面和刀削面制作技艺、抿尖面和猫耳朵制作技艺)944 Ⅷ-161 茶点制作技艺江苏省扬州市(富春茶点制作技艺)945 Ⅷ-162 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山东省淄博市946 Ⅷ-163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山西省太原市(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广东省安琪食品有限公司安琪广式月饼制作技艺)947 Ⅷ-164 素食制作技艺上海功德林素食有限公司(功德林素食制作技艺)948 Ⅷ-165 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陕西省西安市949 Ⅷ-166 火腿制作技艺浙江省金华市(金华火腿腌制技艺)950 Ⅷ-167 烤鸭技艺北京市全聚德(集团)(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股份有限公司、便宜坊焖炉烤鸭技艺)北京便宜坊烤鸭集团有限公司951 Ⅷ-168 牛羊肉烹制技艺北京市东来顺集团(东来顺涮羊肉制作技艺、有限责任公司、鸿宾楼全羊席制作技艺、北京市鸿宾楼餐饮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烤肉制作技艺、北京月盛斋冠云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烤全羊技艺)北京市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山西省冠云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952 Ⅷ-169 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北京天福号食品有限公司953 Ⅷ-170 六味斋酱肉传统制作技艺山西省太原六味斋实业有限公司954 Ⅷ-171 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北京便宜坊烤鸭集团有限公司955 Ⅷ-172 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福建省福州市956 Ⅷ-173 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河南省洛阳市957 Ⅷ-174 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958 Ⅷ-175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浙江省庆元县、泰顺县福建省寿宁县、屏南县959 Ⅷ-176 石桥营造技艺浙江省绍兴市960 Ⅷ-177 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浙江省兰溪市、(诸葛村古村落营造技艺、武义县、俞源村古建筑群营造技艺、东阳市、东阳卢宅营造技艺、浦江县浦江郑义门营造技艺)961 Ⅷ-178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安徽省黄山市962 Ⅷ-179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惠安县、南安市963 Ⅷ-180 窑洞营造技艺山西省平陆县甘肃省庆阳市964 Ⅷ-181 蒙古包营造技艺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乌珠穆沁旗、陈巴尔虎旗965 Ⅷ-182 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海南省东方市966 Ⅷ-183 哈萨克族毡房营造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967 Ⅷ-184 俄罗斯族民居营造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968 Ⅷ-185 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969 Ⅷ-186 藏族碉楼营造技艺四川省丹巴县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传统美术(共计13项)项目编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序号号1154Ⅶ-97棕编(新繁棕编)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1155Ⅶ-98苗画湖南省保靖县1156Ⅶ-99嘉兴灶头画浙江省嘉兴市1157Ⅶ-100永春纸织画福建省永春县1158Ⅶ-101平遥纱阁戏人山西省平遥县1159Ⅶ-102清徐彩门楼山西省清徐县1160Ⅶ-103上海绒绣上海市浦东新区1161Ⅶ-104宁波金银彩绣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1162Ⅶ-105瑶族刺绣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1163Ⅶ-106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164Ⅶ-107侗族刺绣贵州省锦屏县1165Ⅶ-108锡伯族刺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166Ⅶ-109宁波泥金彩漆浙江省宁海县八、传统技艺(共计26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167Ⅷ-187越窑青瓷烧制技艺浙江省上虞市、杭州市、慈溪市1168Ⅷ-188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福建省南平市1169Ⅷ-189汝瓷烧制技艺河南省汝州市、宝丰县1170Ⅷ-190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山东省淄博市1171Ⅷ-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1172Ⅷ-192蓝夹缬技艺浙江省温州市1173Ⅷ-193中式服装制作技艺(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亨生奉帮裁缝技艺,培罗蒙奉帮裁缝技艺,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上海市静安区,上海市黄浦区,浙江省杭州市1174Ⅷ-194铅锡刻镂技艺湖北省荆州市1175Ⅷ-195乌铜走银制作技艺云南省石屏县1176Ⅷ-196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青海省湟中县1177Ⅷ-197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故宫博物院1178Ⅷ-198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1179Ⅷ-199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1180Ⅷ-200毛笔制作技艺(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扬州毛笔制作技艺)上海市黄浦区,江苏省江都市1181Ⅷ-201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1182202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故宫博物院1183Ⅷ-203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建省福鼎市1184Ⅷ-204仿膳(清廷御膳)制作技艺北京市西城区1185Ⅷ-205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河北省保定市1186Ⅷ-206孔府菜烹饪技艺山东省曲阜市1187Ⅷ-207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浙江省嘉兴市1188Ⅷ-208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中国艺术研究院1189Ⅷ-209雁门民居营造技艺山西省忻州市1190Ⅷ-210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上海市黄浦区1191Ⅷ-211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湖北省咸丰县,湖南省永顺县,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192Ⅷ-212维吾尔族民居建筑技艺(阿依旺赛来民居营造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18) 海南公仔戏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18) 海南公仔戏
王静;文少军
【期刊名称】《新东方》
【年(卷),期】2010()5
【摘要】海南公仔戏又称木偶戏、傀儡戏或手托木头戏,即由艺人隐身于台下手托并操控木偶于台上演出的表演形式。
公仔戏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种之一,因其产生比海南大剧——琼剧还要早,故琼剧艺人称公仔戏艺人为“师兄”。
海南公仔戏2008年人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海南省;2008年;表演形式;艺术品种;地方特色;木偶戏;傀儡戏
【作者】王静;文少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
【相关文献】
1.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海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与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 [J], ;
2.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22):海南斋戏 [J],
3.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11)海南椰雕 [J], 王静
4.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6):临高人偶戏 [J], 詹贤武
5.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26) 海南沉香造香技艺 [J], 黄雪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黎族服饰

海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十·黎族服饰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
黎族妇女精于纺织,黎族家庭手工业纺织技术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代其棉纺织就领先于中原,“黎锦”、“黎单”闻名于世,黎族服饰体现了南太平洋区域服饰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黎族服饰文化。
黎族服饰,主要利用海岛棉、麻、木棉等原料织缝而成。
有些地方用“树皮”(野生麻类),作为纺织原料,这种“树皮”从山上采剥回来,先放在河里浸数天,将表皮用薄竹片刮除再放到锅里煮熟,晒干后再拆成丝,然后搓成细线,用来织布。
宋朝以前,黎族人的棉纺织技术远远领先于中原汉族,元朝黄道婆将黎族的纺纱、织布等技术加以改进传播到内地,迅速推动了长江下游棉纺业的发展,掀起了被海内外学者称誉的持续数百年的“棉花革命”,使棉织品取代麻织品成为生活必需品,黄道婆也成为中国纺织业的始祖。
古称"吉贝"布、"崖州被"、"棉布",是黎族的一种特色花布,远在春秋时期就盛行,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
黎族服饰,过去绝大部分是自纺、自织、自染、自缝的。
其染料以采集植物为主,矿物为辅。
青、绿、蓝等颜料多用植物叶子制成,黄、紫、红等色彩利用植物花卉加工而成,棕色是利用树皮或者根块切成碎片后投入少量石灰(溪河螺自烧而成的石灰)煮水制成。
着色时,将布料、线团放在染缸中浸数回,使其均匀,料身染上色彩后,变得坚挺,因为植物颜料,自身都含有胶质,既是染料,又是浆料。
、黎族民间的纺织工具有轧花机、弹棉弓、捻线纺轮、脚踏纺车、绕线架、撷染架、踞织机等。
虽不复杂,但所生产的棉织工艺品却驰名中外。
尤其是“双面绣”最为出色,多作为上衣的装饰,如衣侧花,后背花等。
也有的为了突出织花的花纹,在它的沿边加绣彩线。
图案多是信手绣出,不用摹描。
黎族服饰图案的取材,多采用平日喜闻乐见的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以及几何纹等。
但不同地区有所侧重。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30) 鲤鱼灯闹春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30) 鲤鱼灯闹春
雪儿
【期刊名称】《新东方》
【年(卷),期】2014(0)5
【摘要】“鲤鱼灯闹春”是把鲤鱼作为吉祥物和幸福的象征,借舞耍鲜鱼灯抒发情感的民间民俗活动。
它寄物寓意,借助鲤鱼灯和舞蹈艺术形象思维的比兴手法,通过拟人化的舞蹈动作和肢体语言,反映渔乡民众的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此项活动主要兴盛和流行在琼海渔乡一带,潭门鱼乡尤为盛行,历史可追溯到明朝,“鲤鱼灯闹春”活动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关键词】鲤鱼;艺术形象思维;舞蹈动作;民俗活动;比兴手法;肢体语言;春节期间;吉祥物
【作者】雪儿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116
【相关文献】
1.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22):海南斋戏 [J],
2.让鲤鱼灯舞跃上非遗的“新龙门”——大足区万古鲤鱼灯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纪实 [J], 周龙; 宁小倩
3.花鼓灯生涯六十春——安徽省凤台花鼓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士根访谈录 [J], 王新亮
4.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建设及产业化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鲤鱼灯舞”的调研 [J], 云露
5.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26) 海南沉香造香技艺 [J], 黄雪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二、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共计6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72 Ⅱ-73 陕北民歌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573 Ⅱ-74 昌黎民歌河北省昌黎县574 Ⅱ-75 高邮民歌江苏省高邮市575 Ⅱ-76 五河民歌安徽省五河县576 Ⅱ-77 大别山民歌安徽省六安市577 Ⅱ-78 徽州民歌安徽省黄山市578 Ⅱ-79 信阳民歌河南省信阳市579 Ⅱ-80 西坪民歌河南省西峡县580 Ⅱ-81 马山民歌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581 Ⅱ-82 潜江民歌湖北省潜江市582 Ⅱ-83 吕家河民歌湖北省丹江口市583 Ⅱ-84 秀山民歌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584 Ⅱ-85 酉阳民歌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585 Ⅱ-86 镇巴民歌陕西省镇巴县586 Ⅱ-87 嘉善田歌浙江省嘉善县587 Ⅱ-88 南坪曲子四川省九寨沟县588 Ⅱ-89 茶山号子湖南省辰溪县589 Ⅱ-90 啰啰咚湖北省监利县590 Ⅱ-91 爬山调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乌拉特前旗591 Ⅱ-92 漫瀚调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592 Ⅱ-93 惠东渔歌广东省惠州市593 Ⅱ-94 海门山歌江苏省海门市594 Ⅱ-95 新化山歌湖南省娄底市595 Ⅱ-96 姚安坝子腔云南省姚安县596 Ⅱ-97 海洋号子浙江省岱山县(舟山渔民号子、长岛渔号)山东省长岛县597 Ⅱ-98 江河号子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黄河号子、长江峡江号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伍家岗子、酉水船工号子)区、巴东县、秭归县湖南省保靖县598 Ⅱ-99 码头号子上海市浦东新区、杨浦区(上海港码头号子)599 Ⅱ-100 森林号子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民间文(长白山森林号子、兴安艺家协会岭森林号子)黑龙江省伊春市600 Ⅱ-101 搬运号子重庆市梁平县、巫山县(梁平抬儿调、龙骨坡抬工号子)601 Ⅱ-102 制作号子四川省邛崃市(竹麻号子)602 Ⅱ-103 鲁南五大调山东省郯城县、日照市603 Ⅱ-104 老河口丝弦湖北省老河口市604 Ⅱ-105 蒙古族民歌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鄂尔多斯(科尔沁叙事民歌、鄂尔多市、杭锦旗斯短调民歌、鄂尔多斯古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如歌、阜新东蒙短调民歌、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605 Ⅱ-106 鄂温克族民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鄂温克叙事民歌)606 Ⅱ-107 鄂伦春族民歌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族赞达仁)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607 Ⅱ-108 达斡尔族民歌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达斡尔扎恩达勒、罕伯自治旗岱达斡尔族民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608 Ⅱ-109 苗族民歌湖南省吉首市(湘西苗族民歌、苗族飞歌)贵州省雷山县609 Ⅱ-110 瑶族民歌湖南省隆回县(花瑶呜哇山歌)610 Ⅱ-111 黎族民歌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黎族民歌)611 Ⅱ-112 布依族民歌贵州省惠水县(好花红调)612 Ⅱ-113 彝族民歌云南省武定县(彝族酒歌)613 Ⅱ-114 布朗族民歌云南省勐海县(布朗族弹唱)614 Ⅱ-115 藏族民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川西藏族山歌、玛达咪族羌族自治州、炉霍县、九龙县山歌、华锐藏族民歌、甘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甘南藏南藏族民歌、玉树民歌)族自治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615 Ⅱ-116 维吾尔族民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616 Ⅱ-117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艺术研究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喀什地区617 Ⅱ-118 回族宴席曲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618 Ⅱ-119 琵琶艺术上海市崇明县、南汇区(瀛洲古调派、浦东派、浙江省平湖市平湖派)619 Ⅱ-120 古筝艺术山东省菏泽市(山东古筝乐)620 Ⅱ-121 笙管乐辽宁省瓦房店市、建平县(复州双管乐、建平十王河南省新密市会、超化吹歌)621 Ⅱ-122 津门法鼓天津市河西区、北辰区(挂甲寺庆音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刘园祥音法鼓)622 Ⅱ-123 锣鼓艺术天津市汉沽区(汉沽飞镲、常山战鼓、河北省正定县太原锣鼓、泗泾十锦细锣山西省太原市鼓、大铜器、开封盘鼓、上海市松江区宜昌堂调、韩城行鼓)河南省西平县、郏县、开封市湖北省宜昌市陕西省韩城市623 Ⅱ-124 朝鲜族洞箫音乐吉林省延吉市、珲春市624 Ⅱ-125 土家族咚咚喹湖南省龙山县625 Ⅱ-126 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626 Ⅱ-127 维吾尔族鼓吹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27 Ⅱ-128 洞经音乐四川省梓潼县(文昌洞经古乐、妙善学云南省通海县女子洞经音乐)628 Ⅱ-129 芦笙音乐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侗族芦笙、苗族芒筒芦笙)贵州省丹寨县629 Ⅱ-130 布依族勒尤贵州省贞丰县、兴义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630 Ⅱ-131 藏族扎木聂弹唱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631 Ⅱ-132 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632 Ⅱ-133 柯尔克孜族库姆孜艺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633 Ⅱ-134 蒙古族绰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634 Ⅱ-135 黎族竹木器乐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五指山市635 Ⅱ-136 口弦音乐四川省布拖县636 Ⅱ-137 吟诵调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吟诵)637 Ⅱ-138 佛教音乐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寺梵呗唱诵、鱼山山东省东阿县梵呗、大相国寺梵乐、直河南省开封市孔噶举派音乐、拉卜楞寺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佛殿音乐道得尔、青海藏甘肃省夏河县族唱经调、北武当庙寺庙青海省兴海县音乐)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638 Ⅱ-139 道教音乐河北省广宗县(广宗太平道乐、恒山道山西省阳高县乐、上海道教音乐、无锡上海市道教协会道教音乐、齐云山道场音江苏省无锡市乐、崂山道教音乐、泰山安徽省休宁县道教音乐、胶东全真道教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泰安市、音乐、腊山道教音乐、海烟台市、东平县南斋醮科仪音乐、成都道海南省定安县教音乐、白云山道教音四川省成都市乐、清水道教音乐)陕西省佳县甘肃省清水县。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18)——海南公仔戏

( 王 静 图/ 少 军 ) 文/ 文 木偶 )。乐 队约有 人 ,使用唢呐 、调 弦 、笛
子 、秦 琴 、喉 管 、锣 、鼓 、钹 等 八 大 件 乐 器 。
这 种 体 制 形 成 后 比较 稳 定 ,一 直延 续 至 民 国时
2 0 年 人 选 第 二 批 国家 级 非 08 物 质文 化 遗 产 保 护 名 录 。 海 南 在 元 代 已 出现 手 托
木 头戏 。民 国陈铭枢 《 海南
岛 志 》 记 载 : “ 剧 之 在 海 戏
南 ,在 元 代 已有 手 托 木 头 班
海 南 公 仔戏
之演 出 ,来 自潮 州。”老艺人相传 ,手托 木头
生 ,表 演技 巧 灵 活 多样 。
加净 和末 两种 ,到 了清末期 ( 10 年后 ), 约 98
已发 展 为 “ 四人 棚 ” 或 更 多 (由 四人 以上 操 纵
建 国后 海南整理 改编继承传 统剧 目约 有五百
多 个 , 创 作 的 新 剧 目约 有 一 百 多 个 , 既 有 古 装
有生角分文生武生花生小角有白净黑净末角丑角等还有佛祖女娲海龙王瑶池圣母雷公雷婆老公仔戏的公仔木偶头部用木头雕刻而成上半身由藤竹编织成肩膀下半身用袍裙遮掩再以靴鞋代脚两手用木刻偶身插以木棍或藤条以便操纵中躯主棒插入头部藏于体内
海 南 省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介 绍 ( ) 1 8
海 南 公 仔 戏
生 )、旦 角 ( 旦 、花 旦 、婆 旦 、梅 香 旦 )、净 净 角 ( 白 净 、 黑 净 ) 、 末 角 、丑 角 等 ,还 有 佛 有 祖 、女 娲 、海 龙 王 、瑶 池 圣 母 、雷 公 、雷 婆 、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考古发现,海南岛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遗址有130处,大约距今五千年左右。史学界和民族学界研究认为,这些新石器遗物的主人是黎族的先民。是黎族先民开发了海南岛。
缬染工艺
昌江黎族原始手工制陶技艺
黎族钻木取火
黎族麻纺织工艺
黎族民间打柴舞
黎族民间打柴舞
黎族民间舞蹈《咚铃伽》
苗族招龙舞
第二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黎族民歌
黎族传统器乐
黎族共同舞
海南苗族盘皇舞
黎族面具舞
海南陵水黎族藤编技艺
黎族传统服饰
黎族文身
黎族船型屋居住习俗
黎族传统婚礼
黎族渡水腰舟
海南三亚回族婚礼
海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民间故事
黎族方言长调
黎族老古舞
黎族传统游艺与体育竞技活动
黎族絣染技艺
黎族双面绣技艺
黎族泥片贴筑制陶技艺
黎族独木器具制作技艺
海南苗族传统刺绣腊染工艺
黎族织锦纺染工具制作技艺
黎族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编技艺
黎族传医药骨伤疗法
黎族医药蛇伤疗法
海南苗族传统三月三节
自2005年起,海南省先后有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三月三、黎族钻木取火、琼中黎族民歌、黎族竹木器乐等二十一项目进入全国第一、二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有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容亚美、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传承人黄运英、等十一人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称号。
专家还认为,黎族文化的独有特征似乎与他们的纺织品以及纺织过程紧密相连。因为黎族人民没有文字,纺织活动成为记录他们历史的主要方式,而且这一活动进行的方式使之成为一种集体的非物质遗产。因此,黎族纺织品以一种独有的,堪称楷模的方式为中国棉纺织传统,同时为世界手工技艺遗产作出重要贡献。
每一个方言区,每一个家族,都掌握着不同的织锦图案,可是当前的图案越来越简单,黎锦的织法也越来越少,黎族精美的龙被代表着黎族织锦的最高水平,但是龙被的纺织技术已经在民间失传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次政府间委员会常规会议正式批准我省“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汉时期,部分大陆汉人迁居海南岛,与黎族土著居民杂居。以后,汉族大量移民海南岛。
苗族和回族也先后迁徙入岛。
第一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
黎族纹身
黎族干栏建筑生态自然村
黎族"三月三”节
黎族哈应语口传长篇创世史诗《吞德剖》
黎族树皮布
黎族织贝精品-龙被
黎族著名民歌手王不大民歌
黎族骨器制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级专家宋兆麟用了三个“最”字评价我省:最具原生态、最为古朴、最为精美。
钻木取火记录着曾经的生存状态,但是目前全省懂此技术的不足10人;黎族的骨簪不但是精美的饰品,而且反映了黎族一段历史,记录黎族一位英雄,可是懂得制作的人只有3个;打柴舞的原生态全省只有三亚的一个村庄还保存着,如果这个村庄打柴舞消失了,从此在世界上这个古老的舞蹈就消失了;手工制陶的艺人全省不足10个,临高人偶戏后继无人„„,一些依靠口传身授方式加以承传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全球共有8个国家提交了12项申请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候选项目,我国申报的3个项目“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全部通过列入名录。
联合国评审专家给予高度评价。对居住在中国海南的黎族人民的纺织技术,包括他们的纺、染、织、绣技艺,特别是染、单面织和双面绣技艺,专家认为,这些纺织技艺源远流长,以口传身授的方法代代相传,从先秦一直延续至今,当前仍然在黎族人民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