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语言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鉴赏诗歌的语言

七言律诗
小令,58字以内 词 中调,59~90字
长调,也叫慢词,91个字以上
曲 分为散曲(小令、套数) 和杂剧
对仗:颔颈必对(字数、 词性、平仄)
平仄:平、上、去、入
押韵:偶数句、平声韵、 一韵到底、不同字、不 撞韵
2、宾语前置
秋兴八首(其八) 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
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词,你同意吗? 为什么?
解释句意
①不同意“喜幸”之说。作者表面喜幸,实则反衬写出只
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
了。
具体分析(结合全诗分析情感)
②前三联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闲适地享
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
女之乐,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满足。
③但最后一联表面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多少悲苦与
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
的。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酸溢于言表。
表达了作者(主人公)……思想感情。(点明作用)
设问方式
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意蕴深远)的语句
二、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
提问方式: 1. ①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2. ②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三、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 或结构上起特殊作用的语句
四、比较那一句更好(或那个版本更好)
2025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语言风格类课件

4.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 蕉 。” “红”与“绿”形象地表明了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 的思绪”。
以上各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 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 感染力。
写景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
(由物及人思考)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5. 孔尚任《哀江南》“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 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与其他词义相近的词比较)
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 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 “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 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 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炼形容词、副词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 夜凉初透。” 又,与以往欢乐形成对比,突出寂寞伤感之情。凉, 既写出秋气的萧瑟,又衬出心境的凄冷。
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
“老”“肥”: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既写出了其形 态,又见出其动态。
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 一个“空”字, 是说潭水涤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
“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 然而用这二字修饰,而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 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 民的热血知音少的感慨。
2024届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赏析语言之炼句+课件52张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释】武均州:武巨。当时武巨
的手法。(表现手法) ②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
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 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
使,节度忠义军。十二月,知均州武 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解释句子)
钜派乡兵总辖杜隐北进,曾一度收复 西京洛阳。这时陆游在杭州任大理司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 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
直兼宗正簿,闻报兴奋不已,挥笔喜 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表达效果和情感)
赋此诗。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
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
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关注单个角度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题目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高考对炼句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浅层面上对句意的理解。 二是较深层面上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的挖掘和评析。
炼句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诗中某联或某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2、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请赏析某句的妙处。 4、诗中某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5、某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请赏析某句诗的艺术特色。
关(注或多情个感角)度
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
望月有感
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
白居易
【步骤与答案二】: ①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②一“千里雁”,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
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作於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形象生动地表现
一、炼句题答题步骤 角度三 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对全诗结构所起的作用。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二、诗歌的语言
炼字题答题技巧: 1.点明特征:点出词性或情感色彩(有时需要解释 词的含义); 2.代词入句:把字词意思放入句中进行解释并展开 联想,描述景象。 3.分析意境: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点出字 词的情感或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①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例:“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②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③描写 a.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被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其更鲜明、突出。 b.正面描写。采用各种表现手法直接描写所要描写的对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5.草: (1)生生不息,象征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2)用草木繁盛反衬荒凉、偏僻,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3)报春信使,用来抒发爱春、惜春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4)寄托离别愁绪,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感。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6.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用来寄托离愁别绪,多见于游子思 归,好友相别。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孤故
帆人
远西
影辞
碧黄
空鹤
尽楼
,,
孤帆远影碧空见花
长三
江月
天下 际扬 流州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
一、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与物象(意象)。
人物形象包括: 1.诗人形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2.主人公形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物象(意象)包括: 1.自然景物形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客观事物形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语言题专练之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语言题专练之语言风格一、常见设问方式: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二、【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三、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农父庐舍(唐)丘为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①流水处,耒耜②平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插秧歌(宋代)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①沟塍:沟渠和田埂。
②耒耜:古代种像犁的翻土农具,也做农具的统称。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丘诗首联“已绿湖上山”的“绿”作动词用,传神地写出漫山遍野春色盎然的景家。
B.结尾两句的“饭牛”“闭关”写出农家的生活日常,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C.《插秧歌》一、二句直叙插秧其事,渲染出一家四口齐心协力、其乐融融的劳动氛围。
D.面对吃饭歇息的招呼,农人“不答”是因为刚刚栽插完毕,又要忙着去照料鹅和鸭子。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语言风格》检测卷(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语言风格》检测卷古代诗歌阅读鉴赏之“语言风格”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先总写荷花“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拟人的手法,写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的悲哀。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
D.“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说法错误,“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并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
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写荷之美,节奏轻快,一气呵成。
故选D。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月三首(其一)杜甫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
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因为雨停,故而银河呈现出与往日不同的情态,并引出颔联中“月”,与标题相呼应。
B.本诗围绕“月”展开描写,营造出凄清寂寞、哀婉伤感的氛围,意蕴绵长,感人至深。
C.颈联“移”“动”二字,形象传神,将雨后的环境写得富有动感,打破了夜晚的沉寂。
D.诗歌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展开描写、议论、抒情,与杜甫沉郁顿挫的传统风格有所不同。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能力。
D.“诗歌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展开描写、议论、抒情”错误。
诗歌首联“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描写的是雨后夜晚银河呈现出的新景象;颔联“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抒发的是假若今晚没有这青嶂与月,作者将会被孤独寂寞之愁所伤。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课件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shē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①五盘岭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 上山峰。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 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作业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 “何数处”渔二字歌的起艺?术孤效灯果隔。(远6分汀) 。
译文
在秋天清冷之时,我更觉愁思郁结,到溪亭观览 景色,到黄昏还徘徊着不想离去。
翘首遐观,我只见初月挂在高高的树上;微风吹 过,好似觉得酣酒已经醒了一半。
分析其效果(作用)从诗歌语言运用的目的来看,主要有以下5个角度:
分析角度
作用效果
(1)从“描物”的角度分析 看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
(2)从“造境”的角度分析 看该字在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 (3)从“写人”的角度分析 看该字在凸现人物性格特征方面的作用 (4)从“抒情”的角度分析 看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从“艺术”的角度分析 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
注释 ⑴礼部:六部之一,掌礼乐、祭祀及学校贡举的政令。贡院:科举时代考试贡士之所。 ⑵紫殿:指京都贡院。暖吹:暖风,指春风。 ⑶席:犹言列坐。 ⑷衔枚:古代军旅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 ⑸乡里:犹言郡县。献贤:献举人才。先德行:以德行为先。 ⑹列爵:分颁爵位。此处代指官职。公卿:指执政大臣。 ⑺衰病:衰弱抱病。耗:无,尽。 ⑻赖:幸亏。群公:指同时主持考试者。识鉴:能赏识人才、辨别是非。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3)技巧语言题

01
鉴赏语言
题点1:炼字试题
所谓练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 造性的搭配,使使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加工的方法就叫练字。
回答这类题目一定要联系字(词)的具 体语境,不可孤立地分析这个字(词)的意 思;二是要关注不同的角度,即从字(词) 的含义、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意境、使用的 手法、表达的情感等角度来分析表达的意思 和具体作用(效果)。
第三步,描绘景象 展开想象和联想,将其放入整体中,再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 内容进行分析。 第四步,说明作用 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在全诗结构中的作用;点出其对烘托意境、 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技巧点拨
炼句题答题四要领 1.理解句子含意,品味艺术魅力。 解答炼句题,要根据句子的表现对象和句子内涵,结合全诗体会其在表达 上的匠心。
结尾两句描写的是柳垂江面、梅花凋落两种春日常见意象
既有长卷全景,又有细腻特写;承接“东溪春近好同归”而来,并非实写,而是词人想象 中的虚景
低垂的柳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凋落,正是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
这两句是词人想象,他希望来年春日与友人同归游览,所以尾句中所表现的情感的愉悦不 单来自优美风光,更来自能够与知己友人共处同游
1.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2.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3.起强调作用。
拟声词能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不仅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还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如“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古人在诗词中,对色彩词的使用 ,常常是成对的。这些成对的色彩词,相互间或映衬,或点缀,或烘托,或照应。 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用的 数量词,虚指、泛指的多,实指的少;并且与数量词的使用相关联的是,这些数量词常常采用 夸张、对比和比拟等修辞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 之情。
(08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 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 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拟声词
❖“萧萧”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落木 瑟瑟飘落的声音,以动衬静,突出 了周围环境的凄清。“滚滚”则状 写出长江汹涌澎湃之状,使人有身 临其境之感,渲染出沉郁悲凉的意 境。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 志难酬的感怆。
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 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 犹如民歌。 (步骤一)何处住,在横塘, 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 口头语言,不加雕琢。 (步骤二)烘托出 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表达了主 人公思乡之情。 (步骤三)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黄莺儿” 是口语。显出女子的纯真
(题步骤目一:)宋修辞人巧王妙灼,用《语碧新鸡丽,漫(志步》骤二评)王如观“水词是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新聚丽”诗处人与以轻美人狂的处眉皆眼来足描惊写人山水”的。清这秀;首想词象别致, 意蕴生“动新,丽“眉”眼的盈特盈处点”主“要若到表江现南在赶上哪春些,方千万面和?春请住” 诗得人清又新作想秀简象丽要送如走佳分的人析美。。丽(春步光骤和三友)人“在新江颖南明同丽住”。的把语山言水特景色物生写动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动词、拟人
“溅”、“惊”二字,运用拟人手法, 将情感赋予花和鸟,烘托出凄凉的意境,而 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 羌笛何须怨杨柳,
动词、拟人、双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同时又一 语双关,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例: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表颜色的形容词、使动
❖ “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 蕉叶转绿的动态,既增加了画面的色彩感, 又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情绪, 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例: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叠词
❖ “纷纷”二字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而 且生动地描写出蜂忙蝶乱的景象。令人动 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抒发了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形容词
❖ “直”字展现了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 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 以苍茫之感。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 美融为一体,画面雄伟壮观。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表颜色的形容词 ❖ 成对的黄鹂在草堂周围新绿的柳枝上欢唱。白鹭在
青天映衬下,自由翱翔。本句黄、翠、白、青,用 了四种颜色,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 感。 勾画出春意勃发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沐浴在初 春美景中愉悦舒畅的情绪。
赏析“忽”字的妙处。 副词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 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 字,取不经意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 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 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 “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 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考查内容
鉴 赏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
歌 的
诗歌语言
炼字
语 言
的锤炼
炼句
常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明白晓畅 多用口语、简练生动 婉约缠绵、委婉含蓄 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品味语言风格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形象地写出了浙东山水的美好,抒发作者的送别之意。
一、炼字
❖多指对“诗眼”赏析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 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 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 全句的词语,它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 口。
所炼字大多用了一些修辞,或者有活用现象, 又或者色彩浓烈。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还有 一些虚词。
高考链接 06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问: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案:“交情”或“交情得似山溪渡
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提注问意方:式:在这分一析联中效最果生时动传,神如的用是修什
么字?为什么?
辞要写明所用修辞及其修辞效 果。这活首用诗的要诗具眼是体什指么出?为如什何么活? 用。
注意: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 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答(答1题)题用步一模骤两式: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语23))言用指诗出特中表色有现+关了具语作体句者分具怎析体样分的+效析感这 情果种。特色。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4分)
一般的说,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诗诗 眼多在第五字。当然,并非所有的诗句都有诗 眼,有的诗眼不在诗句中,而隐藏在标题中。 有的诗眼不是一个词,而是一句诗。
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后人评价本句的中“垂”和“涌”用得极好, 你认为呢?试简析这二字的妙处动。词
放眼岸上,孤星在天边遥挂低垂,“垂” 字反衬出原野的广阔无边。纵目江上, 月光在波涛中翻动如涌, “涌”字赋予 了画面动态感,烘托出大江激荡奔流的 气势。 ①这两句极好的渲染出一幅雄浑 壮阔的意境,与上联意境形成鲜明对照。 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作者孤独的形 象和凄苦的心境。③
提问变体: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 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找字)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比联喻炼想字、把拟时该人常字用、放夸的入张修原辞、句双:中关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
.(2010·长春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 问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