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标准所需技术指标

合集下载

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农药是用于农田、果园、蔬菜园、草地、森林和草原等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防治的化学物质。

农产品是指从农田、园圃或其他农业生产地区采收、采集或产生的天然农作物或动、植物产品。

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是指对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特征、药效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质量标准是保证农药及农产品安全和有效的重要手段。

如何确定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以及如何进行质量检验,是保护农业生产和消费者权益的关键。

首先,农药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物理性状、化学性质、药效和安全性等方面。

物理性状包括外观、颗粒度、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包括纯度、杂质含量、分解性等。

药效是衡量农药防治效果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稀释比例、虫害死亡率等来评估。

安全性主要涉及农药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包括毒性、残留量等。

其次,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营养成分、外观和口感等方面。

营养成分主要指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含量的要求。

外观包括外皮的光泽度、果实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

口感指口感的柔软度、甜度、酸度、脆度等。

同时还需要关注农产品的安全性,如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

为了确保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对于农药,检验方法主要包括理化性状检验、纯度检验、药效检验和安全性检验等。

理化性状检验需要对农药的外观、颗粒度、溶解性等进行检验。

纯度检验需要检测农药的纯度和杂质含量。

药效检验通过虫害死亡率、效果持续时间等来评估农药的药效。

安全性检验需要对农药的毒性、残留量等进行检验。

对于农产品,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验、成分检验和安全性检验等。

外观检验需要对农产品的外皮、大小、形状和颜色等进行检验。

成分检验需要检测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

安全性检验需要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物、重金属含量等进行检测。

总之,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是保证农业生产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工具。

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建立有效的检验方法和体系,能够保证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农药标准是农药产品质量技术指标及其相应检测方法标准化的合理规定

农药标准是农药产品质量技术指标及其相应检测方法标准化的合理规定

农药标准是农药产品质量技术指标及其相应检测方法标准化的合理规定。

农药标准按其等级和适用围分为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又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两种。

国家标准由各国自行制订。

我国的农药标准分为三级:企业标准、行业标准(部颁标准)和国家标准。

农药“三证”指农药准产证、农药标准证和农药登记证。

“三证”以产品为单位发放,即每种农药产品,同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厂家生产,都有各自的“三证’。

农药原药的质量标准知识1、纯度纯度即原药中有效成份的含量,以百分率表示。

纯度是原药质量的主要指标,有效成分含量百分率越高质量越好。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农药原药质量标准,纯度应在90%以上。

在我国的农药质量标准中,原药的纯度一般也能达到90%以上。

纯度低的农药原药中杂质的含量就高,原药中杂质过多有以下害处:(1)可能会对作物产生药害。

2000年在省梅河口市稻田使用苄嘧磺隆出现药害,造成稻苗死亡。

苄嘧磺隆对稻苗的安全性较好,一般不会产生药害。

据初步研究表明:产生药害的原因是苄嘧磺隆中的杂质JP-003和JP-004含量超标。

(2)杂质较多会增高原药对人的毒性。

例如甲胺磷的纯品对大鼠的LD50为30mg/kg体重,而国有的厂家生产的50%甲胺磷乳油对大鼠的LD50为13.6mg/kg,说明毒性增高,其原因为甲胺磷原油中有5种杂质的含量较高,而且这5种杂质的毒性也较甲胺磷纯品的毒性为高。

(3)原药中杂质都对以有效成分分子中含有某元素或某原子团的量计算有效成分含量的化学分析法失去原有的准确度。

由于杂质中同样含有与有效成分相同的元素或原子团,使测定的结果产生偏差,不能反映原药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的真实含量。

(4)原药中的杂质还给加工粉剂带来困难,因为杂质的存在使原药的凝固点下降,不易粉碎。

(5)原药的杂质能降低有效成分的稳定性,而且随着农药的使用,杂质进入环境之中,造成污染。

啶虫咪农残标准指标

啶虫咪农残标准指标

啶虫咪农残标准指标
啶虫脒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杀虫剂,用于农业生产中防治各种害虫。

在使用啶虫脒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农产品的安全,需要进行啶虫脒的检测。

本文将介绍啶虫脒检测报告中常见的测试项目及其标准。

1. 啶虫脒残留量测定
啶虫脒残留量测定是啶虫脒检测的核心项目。

目前主要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标准要求啶虫脒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值,例如蔬菜中的限量值为0.02mg/kg。

2. 啶虫脒代谢产物检测
啶虫脒代谢产物检测是检测啶虫脒使用情况的副产品,其主要代表的是啶虫脒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氯代苯甲酸(CPA)以及CPA的代谢产物。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

检测标准要求CPA和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不超过规定的限量值。

3. 其他农药残留检测
农产品中可能同时存在多种农药残留,因此对啶虫脒检测报告中还包含有其他农药残留的检测项目。

这些检测项目的标准同样是根据国家
标准规定的限量值。

除了上述几个项目外,啶虫脒检测报告还可能包含有重金属、微生物等项目的检测结果。

这些数据也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啶虫脒残留量测定、啶虫脒代谢产物检测以及其他农药残留检测是农产品安全监管中常见的测试项目。

检测标准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农产品贸易中的重要议题。

因此,对于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及质检的相关人员,对啶虫脒检测及其标准的了解是必要的。

农药登记标准有效成分含量范围要求

农药登记标准有效成分含量范围要求

农药登记标准有效成分含量范围要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农药是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提高产量和质量。

农药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使用不当或者使用含有过量有效成分的农药,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确保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各国都有相应的农药登记标准,其中包括有效成分含量范围要求。

农药登记是指政府对农药进行审查和核准的程序,主要目的是确保农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有效成分是农药中具有杀虫、杀菌、除草等作用的主要成分,其含量直接影响着农药的功效和安全性。

有效成分含量范围要求是指农药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被允许使用。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有效成分含量范围要求的标准有所不同,但都是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来确定的,旨在保障农药的使用安全和有效性。

农药的有效成分含量范围要求主要包括最低有效成分含量和最高有效成分含量两个方面。

最低有效成分含量是指农药中有效成分的最低含量,低于这个含量则农药可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农作物的防治效果。

最高有效成分含量是指农药中有效成分的最高含量,高于这个含量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甚至产生毒性。

农药的有效成分含量范围要求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经过科学研究和实践验证,确保既能够发挥农药的作用,又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农药登记机构通常会对农药的有效成分含量范围要求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一旦发现农药的有效成分含量超出规定范围,将会被禁止生产和销售,以确保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农药生产企业也要严格按照农药登记标准要求对农药进行生产和销售,不得违规使用过量有效成分的农药,以确保农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二篇示例:农药的有效成分是其起药作用的主要成分,是农药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农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农药的有效成分含量必须在一定范围内。

农药的有效成分含量过低会导致农药的毒力不足,达不到预期的防治效果;而有效成分含量过高则有可能引发安全风险,对农作物、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农药剂型部分国家标准附件

农药剂型部分国家标准附件

(附1)农药国家标准概述一与农药剂型相关的控制项目1. 粉剂(DP)1)水分含量2)细度(通过75μm试验筛)3)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4)其他2. 可湿性粉剂(WP)1)水分含量2)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3)悬浮率4)湿润时间5)细度(通过45μm试验筛)6)其他4. 颗粒剂(GR)1)水分含量2)松密度和堆密度(视需要)3)酸碱度(以H2SO4或N a OH计)或pH范围4)粒度范围5)脱落率或强度6)其他二、制剂的质量标准概述1. 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含量是农药制剂中最重要的指标,以质量百分数g/㎏或g/L表示。

有效成分是指农药产品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特定化学结构成分。

生物活性系指对昆虫、螨、病菌、鼠、杂草等有害生物的行为、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机制的干扰、破坏、杀伤作用,还包括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FAO对农药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允许在标明含量上下一定范围内变化,例如50g/kg(±10%)。

我国的标准要求为应不低于标明含量,近年也有允许在标明含量上下一定范围内变化的趋势。

2. 粉粒细度粉剂类农药制剂(粉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干悬浮剂、粒剂)质量指标之一。

以能通过一定筛目的百分率表示。

如日本、美国规定粉剂的细度为98%通过45微米筛(325目筛)。

我国目前对大多数粉剂只要求95%通过75微米筛(200目筛)。

粉剂的药效和细度有密切的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药效与粒径成反比,触杀性杀虫剂的粉粒愈小,则每单位重量的药剂与虫体接触面愈大,触杀效果也就越好。

在胃毒性农药中,药粒愈小,愈易为害虫吞食,食后亦较易被肠道吸收而发挥毒效。

但药粒过细,有效成分挥发加快,药效期缩短,喷药时飘移严重,反而会降低药效,并对环境不利。

因此,在确定粉剂的细度时,应根据原药特性、加工设备条件和施药机械水平,确定合适的粒径。

3. 容重容重是粉剂的质量指标之一。

容重即每单位容积内粉体的质量(克/毫升),又称表现比重。

农药成分检测标准

农药成分检测标准

农药成分检测标准
农药成分检测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工作,其标准是保障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依据。

目前,国内外关于农药成分检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抽样标准:农药成分检测的第一步是进行抽样工作,抽样标准主要包括抽样地点、抽样方法和抽样数量等要求。

2. 样品保存标准:在抽样完成后,样品的保存条件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样品保存标准一般包括温度、湿度、存放期限等方面的要求。

3. 农药成分的分析方法:农药成分的分析方法是农药检测的核心内容。

标准中应明确分析方法的选择、仪器设备要求、实验条件等方面的要求。

4. 结果判定标准:在分析过程中,需要根据检测结果来判定样品是否合格。

结果判定标准一般包括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值、误差范围等指标。

5. 器械仪器的校准和验证:农药成分检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需要经过校准和验证,在标准中应明确校准和验证的方法、周期、质量要求等方面的要求。

6. 检测人员的资质要求:农药成分检测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标准中应明确检测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培训要求。

综上所述,农药成分检测标准是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标准应包含抽样标准、样品保存标准、分析方法、结果判定标准、仪器校准和验证以及检测人员的资质要求等内容。

这些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促进健康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农残检测标准对应参数表

农残检测标准对应参数表

农残检测标准对应参数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是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制定的,一般包括检测方法、检测指标、检测限、限制标准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农残检测标准对应的参数:
1.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2.检测指标:常见的检测指标包括农药残留量、残留浓度、残留比例等。

3.检测限:检测限是指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一般以ng/g或μg/g为单位表示。

4.限制标准:限制标准是指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最高允许限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限制标准可能不同,一般以mg/kg或μg/kg为单位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农产品和不同的农药种类可能有不同的检测标准和参数。

如果需要进行农残检测,建议选择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遵守当地的法规和标准。

常见农药质量技术标准

常见农药质量技术标准

可 湿 性 粉 剂 产 品 有 外观 、有 效
湿 剂等 制成 适 宜 的 制剂 ,才 能 发挥 污 染环 境 ,再 则造 成 产 品 运输 、贮 成 分 含 量 、悬 浮 率 、酸 碱 度 或 PH 出它应 有 的防 治效 果 。 目前 农 药剂 存不 安全 。怕高 温 、怕 火源 。 型 种类 有5 多 种 。常 见 的有 乳 油 、 0
型 之 一 ,由农 药 原 药 、溶 剂 、乳化 2 .可湿性 粉 剂
助剂 混 合加 工而 成 。粒 径 为 1 8 0~ 6
剂 经 溶 解混 合 而 成 的均 匀 透 明的 油

可 湿 性 粉 剂 为 农 药 制剂 中 主要 2 9 米 ,若粒 径小 于2 9 7微 7 微米 则 为
叶 面 上 ,能 提 高其 药效 ;() 成 剂 、着色剂 等 。 3生产
该 制 剂 具 有 持 效 期 长 、使 用方
4 耐 贮藏 ( 些 农 药成 分 在 有机 溶 剂 本较 低 ,贮 存 、运 输 也 较 安 全 ;() 有
3 品牌农资 2tO8 4I 00

Ⅱ _ 蔓
被 雨水 淋洗 。药 效 期也 较 长 ,能 充 剂 有 皂 角 、茶 枯 、肥 皂 粉 、农 用乳 成分 的稳 定 性 ,具 有适 当 的硬 度 、
1能 分 发 挥 药剂 的 作 用 。 同 时 ,药 剂 易 化 剂 等 。其 主 要特 点 为 :() 使 不 密 度 、 吸附 性 和 逆 水解 体 率 适 中等
Hale Waihona Puke 状 液体 。有 的 还 加 入少 量 助 溶 剂 和 / 型 之一 , 为一种 易被 水 润 湿 并能 微粒 剂 。其 加 工 方 法有 捏 合 法 、吸 f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农药产品规格要求1.原药(母药)有效成分含量一般不应分等级,含量不能过低。

其他有效成分及其含量一般指相关杂质、稳定剂、稀释剂(对母药)的含量。

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对水溶性原药或母药)其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

水分含量或加热减量其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

不溶物是指不溶于某种规定溶剂、溶液或水中杂质。

通常含量应不超过0.5%。

2.粉剂(DP)有效成分含量规定上下限。

其他成分及其含量一般指相关杂质含量和其他限制性成分含量,以≤表示。

水分含量一般应≤3.0%。

细度(通过75μm试验筛) 一般(通过75μm筛)应≥95%。

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和对包装和对包装材料无腐蚀性。

热贮稳定性(54℃±2℃,14天) 一般有效成分分解率≤5%,有机磷产品热贮分解率≤10%。

相关杂质的含量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其他。

3.乳油(EC)有效成分含量规定上下限其他成分及其含量一般指相关杂质含量和其他限制性成分含量,以≤表示。

水分含量一般应≤0.5%。

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和对包装材料无腐蚀性。

乳液稳定性一般稀释200倍后合格或执行其他国际标准。

低温稳定性(0℃±2℃,7天)一般要求离心管底部离析物体积≤0.3mL热贮稳定性(54℃±2℃,14天)一般有效成分分解率≤5%,有机磷产品热贮分解率≤10%。

乳液稳定性和相关杂质的含量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其他4.可湿性粉剂(WP)有效成分含量规定上下限。

其他成分及其含量一般指相关杂质含量和其他限制性成分含量,以≤表示。

水分含量一般应≤3.0%。

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和对包装和对包装物无腐蚀性。

悬浮率应≥60%。

湿润时间一般应≤120s。

细度(通过45μm试验筛) 一般应(通过45μm筛)≥95%。

热贮稳定性(54℃±2℃,14天) 一般有效成分分解率≤5%,有机磷产品热贮分解率≤10%。

悬浮率≥60%,相关杂质的含量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其他。

5.颗粒剂(GR)有效成分含量规定上下限。

其他成分及其含量一般指相关杂质含量和其他限制性成分含量,以≤表示。

水分含量一般应≤3.0%。

松密度和堆密度。

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和对包装材料无腐蚀性。

粒度范围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之比不超过4:1,且在指定粒度范围内的量≥85%。

脱落率或破损率造粒型或吸附型破碎率一般应≤3.0%,包衣型因为有效成分包裹在颗粒的表面,有可能脱落物主要为有效成分,因此应视具体产品来规定。

热贮稳定性(54℃±2℃,14天)一般有效成分分解率≤5%,有机磷产品热贮分解率≤10%。

相关杂质的含量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其他。

6.悬浮剂(SC)有效成分含量规定上下限。

其他成分及其含量一般指相关杂质含量和其他限制性成分含量,以≤表示。

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和和对包装材料无腐蚀性。

湿筛试验(通过75μm试验筛)一般应(通过75μm筛)≥98%。

悬浮率一般应≥80%倾倒性一般要求倾倒后残余物≤5.0%,洗涤后残余物≤0.5%。

持久起泡性一般表示为1分钟后小于…mL(100mL量筒时,小于25 mL;250 mL量筒时,小于60 mL)。

低温稳定性(0℃±2℃,7天)一般要求悬浮率和湿筛试验仍符合要求。

热贮稳定性(54℃±2℃,14天)一般有效成分分解率≤5%,有机磷产品热贮分解率≤10%。

悬浮率≥80%。

倾倒性一般要求倾倒后残余物≤5.0%,洗涤后残余物≤0.5%。

相关杂质的含量应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其他。

7.可分散油悬浮剂(OD)有效成分含量规定上下限。

其他成分及其含量一般指相关杂质含量和其他限制性成分含量,以≤表示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和对包装物无腐蚀性。

湿筛试验(通过75μm试验筛)一般应(通过75μm筛)≥98%。

悬浮率或分散稳定性。

倾倒性一般要求倾倒后残余物≤5.0%,洗涤后残余物≤0.5%。

持久起泡性。

水分。

低温稳定性(0℃±2℃,7天)一般要求悬浮率和湿筛试验仍符合要求。

热贮稳定性(54℃±2℃,14天) 一般有效成分分解率≤5%,有机磷产品热贮分解率≤10%。

悬浮率或分散稳定性符合产品规格要求,倾倒性要求倾倒后残余物≤5.0%,洗涤后残余物≤0.5%。

相关杂质的含量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其他。

8.水剂(AS)有效成分含量规定上下限。

其他成分及其含量一般指相关杂质含量和其他限制性成分含量,以≤表示。

水不溶物含量。

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和对包装物无腐蚀性。

稀释稳定性一般稀释20倍。

低温稳定性(0℃±2℃,7天)一般要求离心管底部离析物体积≤0.3mL。

热贮稳定性(54℃±2℃,14天)一般有效成分分解率≤5%,有机磷产品热贮分解率≤10%。

稀释稳定性和相关杂质的含量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其他。

9.可溶粉剂(SP)有效成分含量规定上下限。

其他成分及其含量一般指相关杂质含量和其他限制性成分含量,以≤表示。

水分含量一般应≤3.0%。

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和对包装物无腐蚀性。

溶解程度和溶液稳定性可用通过…μm试验筛≥…%表示,和/或…mL沉淀表示。

湿筛试验(通过75μm试验筛)一般要求通过75μm筛≥98%。

润湿时间一般应≤120s。

持久起泡性。

热贮稳定性(54℃±2℃,14天) 一般有效成分分解率≤5%,有机磷产品热贮分解率≤10%。

溶解程度和溶液稳定性(通过75μm试验筛)以及相关杂质的含量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其他。

10.可溶粒剂(SG)有效成分含量规定上下限。

其他成分及其含量一般指相关杂质含量和其他限制性成分含量,以≤表示。

水分含量一般应≤3.0%。

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和对包装物无腐蚀性。

持久起泡性。

溶解程度和溶液稳定性可用通过…μm试验筛≥…%表示,和/或…mL沉淀表示。

湿筛试验(通过75μm试验筛)一般要求通过75μm筛≥98%。

热贮稳定性(54℃±2℃,14天)一般有效成分分解率≤5%,有机磷产品热贮分解率≤10%。

溶解程度和溶液稳定性(通过75μm 试验筛)以及相关杂质的含量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其他。

11.可溶片剂(ST)有效成分含量规定上下限。

其他成分及其含量一般指相关杂质含量和其他限制性成分含量,以≤表示。

水分含量一般应≤3.0%。

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和对包装物无腐蚀性。

持久起泡性崩解时间。

溶解程度和溶液稳定性。

湿筛试验。

粉末和碎片。

热贮稳定性(54℃±2℃,14天)一般有效成分分解率≤5%,有机磷产品热贮分解率≤10%。

崩解时间、溶解程度和溶液稳定性(通过75μm试验筛)以及相关杂质的含量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其他。

12.油剂(OL)有效成分含量规定上下限。

其他成分及其含量一般指相关杂质含量和其他限制性成分含量,以≤表示。

水分含量一般应≤0.5%。

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和对包装材料无腐蚀性。

低温稳定性(0℃±2℃,7天)一般要求离心管底部离析物体积≤0.3mL。

热贮稳定性(54℃±2℃,14天)一般有效成分分解率≤5%,有机磷产品热贮分解率≤10%。

相关杂质的含量应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13.超低容量液剂(UL)有效成分含量规定上下限。

其他成分及其含量一般指相关杂质含量和其他限制性成分含量,以≤表示。

水分含量一般应≤0.5%。

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和对包装材料无腐蚀性。

挥发性。

动力粘度(30℃±2℃)时的动力粘度。

低温稳定性(0℃±2℃,7天)一般要求离心管底部离析物体积≤0.3mL。

热贮稳定性(54℃±2℃,14天)一般有效成分分解率≤5%,有机磷产品热贮分解率≤10%。

相关杂质的含量应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其他。

14.烟片(FT)有效成分含量规定上下限。

其他成分及其含量一般指相关杂质含量和其他限制性成分含量,以≤表示。

水分含量一般应≤3.0%。

酸碱(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和对包装材料无腐蚀性。

成烟率一般≥80%。

自燃温度一般≥100℃。

燃烧发烟时间。

跌落破碎率。

粉末和碎片。

点燃试验。

热贮稳定性(54℃±2℃,14天)一般有效成分分解率≤5%,有机磷产品热贮分解率≤10%。

成烟率一般大于≥80%,相关杂质的含量应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其他。

15.烟剂(FU)有效成分含量规定上下限。

其他成分及其含量一般指相关杂质含量和其他限制性成分含量,以≤表示。

水分含量或干燥减量一般应≤3.0%。

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和对包装材料无腐蚀性。

成烟率一般≥80%。

自燃温度一般≥100℃。

燃烧发烟时间。

热贮稳定性(54℃±2℃,14天)一般有效成分分解率≤5%,有机磷产品热贮分解率≤10%。

成烟率一般大于≥80%,相关杂质的含量应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其他。

16.烟粉粒剂有效成分含量规定上下限。

其他成分及其含量一般指相关杂质含量和其他限制性成分含量,以≤表示。

水分含量或干燥减量一般应≤3.0%。

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和对包装材料无腐蚀性。

成烟率一般≥80%。

细度通过…μm标准筛,≥…%。

干筛实验。

自燃温度。

燃烧发烟时间。

热贮稳定性(54℃±2℃,14天)一般有效成分分解率≤5%,有机磷产品热贮分解率≤10%。

成烟率一般大于≥80%,相关杂质的含量应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其他。

17.水乳剂(EW)有效成分含量规定上下限。

其他成分及其含量一般指相关杂质含量和其他限制性成分含量,以≤表示。

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应保证有效成分稳定和对包装材料无腐蚀性。

乳液稳定性可以采用国际要求的稀释200倍,也可采用CIPAC 方法或其他公认国际组织的方法。

倾倒性一般要求倾倒后残余物≤3%,洗涤后残余物≤0.5%。

持久起泡性。

低温稳定性(0℃±2℃,7天)一般要求离心管底部离析物体积≤0.3mL。

热贮稳定性(54℃±2℃,14天)一般有效成分分解率≤5%,有机磷产品热贮分解率≤10%。

乳液稳定性和相关杂质的含量应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其他。

18.微乳剂(ME)有效成分含量规定上下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