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学习2的减法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教案学习2的减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教案学习2的减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教案学习2的减法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教案:学习2的减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具体章节为《数学认知与实践》第四册,第十一个主题“学习2的减法”。

该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2的减法概念,学会用实物和图形进行2的减法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2的减法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2的减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2的减法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2的减法计算。

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2的减法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习卡片、小动物玩具等。

学具:学习卡片、小动物玩具、实物操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如:“小动物们排队,每次去掉一个,还剩下几个?”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感知到2的减法概念。

2. 学习2的减法概念(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学习卡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学习2的减法概念,如:“3减1等于几?”引导学生用实物操作,如小动物玩具,进行2的减法计算。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如:“我有3个苹果,吃掉2个,还剩下几个?”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讲解2的减法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随堂练习题目,如:“我有5个气球,放掉2个,还剩下几个?”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5. 小组合作(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个2的减法问题解决任务,如:“你们小组有6个玩具,拿走2个,还剩下几个?”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如:“我有8个糖果,分给2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几个?”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大班数学学习2的加减法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学习2的加减法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学习2的加减法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数的加减》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2的加减法运算、运用2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数字2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2的加减法运算,能熟练进行2以内数的加减。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运用2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2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2的加减法运算,熟练进行2以内数的加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图片、PPT、磁性黑板学具:幼儿用书、练习册、画笔、剪刀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两只小兔的箱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箱子里有几只小兔?如果再放进去一只小兔,箱子里会有几只?如果拿走一只小兔,箱子里还剩下几只?”通过这个问题,让幼儿感知2的加减法。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2的加减法例题,讲解运算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并理解2的加减法运算。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幼儿独立完成2的加减法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数字卡片,让幼儿用卡片进行2的加减法运算,讨论并分享结果。

六、板书设计1. 2的加法运算:1+1=2,2+1=32. 2的减法运算:21=1,31=23. 运用图片和数字卡片展示2的加减法运算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1= 21= 2+1= 31=(2)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用2的加减法描述一件事情。

2. 答案:(1)2 1 3 2(2)示例:我有2个苹果,妈妈又给了我1个,现在我有3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2的加减法运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运用2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教案学习2的减法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教案学习2的减法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教案学习2的减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减法初步认识》,详细内容为学习2的减法。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能够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2的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2的减法运算,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概念,熟练进行2的减法运算。

2. 教学重点:掌握2的减法运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图片、教学PPT等。

2. 学具:幼儿用书、练习册、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小猴摘果子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减法问题。

讲述故事:小猴摘了2个果子,吃掉了一个,还剩几个?引导幼儿讨论并回答问题。

2.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21=1,解释减法的概念。

分步骤讲解:从2个果子中拿走1个,剩下1个。

示范操作:使用数字卡片进行演示。

3.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幼儿独立完成2的减法运算。

互动环节:邀请幼儿上台展示答案,并给予表扬。

拓展: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的减法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学习2的减法2. 内容:减法概念:从总数中减去一部分,得到剩余部分。

2的减法运算:21=1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1=?31=?41=?2. 答案:21=131=241=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个别幼儿进行辅导。

2. 拓展延伸:课后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节课内容,共同关注幼儿的学习。

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庭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其运算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故事选择和引导方式。

2. 例题讲解中减法概念的解释和步骤的清晰度。

3. 随堂练习的设计和互动环节的组织。

4. 板书设计的简洁明了。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性和家庭作业的布置。

学习2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

学习2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

学习2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整数的认识与加减法》,主要详细内容包括:理解2的加减法概念,掌握2的加减法运算方法,以及能够熟练运用2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2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进行2的加减运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2的加减法概念,熟练运用2进行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掌握2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卡片。

学具:学生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教学挂图展示一个小朋友手里有2个苹果,另一个小朋友手里也有2个苹果,提问:这两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2的加减法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2的加法运算:2 + 2 = 4,解释加法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2的加法运算。

讲解2的减法运算:4 2 = 2,解释减法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2的减法运算。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给学生练习本,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2的加减法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知识巩固(10分钟)利用卡片进行2的加减法游戏,让学生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板书2的加减法运算式,如:2 + 2 = 4,4 2 = 2。

2. 在黑板一侧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如:2的加法、2的减法。

七、作业设计(1) 2 + 2 =(2) 4 2 =(3) 2 + 1 =(4) 3 + 2 =(5) 5 2 =2. 答案:(1) 4(2) 2(3) 3(4) 5(5) 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2的加减法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2的加减法的应用,如:购物时找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学习2的加减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学习2的加减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学习2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数学中的2的加减法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2的加减法计算。

3.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2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对于2的加减法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进行2的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2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2的加减法示例题。

2. 教师准备实物道具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实物道具或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回忆2的概念。

2. 提问:你们知道2的加法和减法吗?举例子说出来。

二、讲解(10分钟)1. 在黑板上写下2的加减法公式:2+2=4,4-2=2。

2. 通过示例题或实物道具,讲解2的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提问:你们能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使用2的加减法的例子吗?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进行课堂上的口算练习:2+2=___,4-2=___。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练习:每个小组设计两个有关2的加减法的题目,然后互相出题并解答。

四、巩固(15分钟)1. 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2的加减法的运算图:2+2=,4-2=。

2. 让学生通过实际物品的加减法计算,如:一共有4颗橙子,拿走2颗,还剩下几颗?3. 提问:你们还能找出其他的2的加减法的例子吗?五、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用2的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放了2只鸽子,然后又飞来2只鸽子,一共有几只鸽子?2. 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2的加减法的游戏,然后与同学们分享。

六、总结(5分钟)1. 提醒学生掌握了2的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尝试将2的加减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在玩拼图游戏时感到非常有趣,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增加了他们的数学练习。

同时,这个教案也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造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教案学习2的减法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教案学习2的减法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教案学习2的减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教材的第三章《减法的初步认识》,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运算中的2的减法运算,以及通过具体实例进行2的减法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减法的概念,知道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

2. 掌握2的减法运算,能够熟练计算2减1的结果。

3. 能够运用2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熟练进行2的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掌握2减1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减法卡片、减法计算器、磁性数字贴。

2. 学具:学生用减法练习册、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数字贴展示减法的含义,如:“原来有3个苹果,吃掉1个,还剩几个?”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减法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如:“2减1等于几?”通过讲解、演示,让学生掌握2的减法运算。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减法练习,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巩固2的减法运算。

4. 小组讨论(10分钟)让学生讨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减法问题,如:“你有5个糖果,给朋友2个,还剩几个?”促进学生对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2的减法运算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学习2的减法2. 板书内容:减法的概念2的减法运算2减1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21=?,32=?,42=?(2)应用题:你有5个饼干,吃掉2个,还剩几个?2. 答案:(1)1,1,2(2)3个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减法的概念和2的减法运算掌握情况良好,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里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减法问题,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减法运算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确保教学内容与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匹配。

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教案学习2的减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教案学习2的减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教案学习2的减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教材《快乐数学》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2的减法。

主要包括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2的减法运算,运用2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2的减法运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2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2的减法运算。

2. 教学重点:运用2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故事书、计算器。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故事书中的小兔子采蘑菇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小兔子每次采到一个蘑菇,篮子里的蘑菇数量就会减少一个。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21=1、22=0等例题,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2的减法运算。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2的减法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2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学习2的减法2. 内容:减法的含义2的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本上的2的减法题目;(2)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与家长分享。

2. 答案:(1)见练习本;(2)见学生观察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和运用;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小组讨论的引导和参与;4.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条理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一、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和运用1. 情境的设置要生动、有趣,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2. 情境要具有互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故事情节中,感受减法的发生;3.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活动:2的减法 教案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活动:2的减法 教案

学习2的减法设计意图:2的减法是在学习2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幼儿要理解总数去掉一个部分数是另一个部分数。

知道飞走了、跑走了变少了用减法。

2的减法是学习减法的基础,理解减号的作用,知道减法的意义才能进行减法的学习。

本活动通过挂图形象的表演,便于幼儿理解,让幼儿理解减法。

一、活动目标:1.学习2的减法,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2.认识减号,并理解其意义,学习列式计算。

3.按正确的书写格式书写2的减法算式二、活动准备:教具准备:挂图2张、分合式卡片1张、数字卡片、符号卡片一套。

学具准备:数字、符号卡片每人一套、铅笔、田字格本等三、活动过程:(一)激趣部分,碰球游戏,复习2的组成。

1.小蜜蜂游戏复习2的组成分解。

师:2只小蜜蜂呀,飞在花丛中呀,左飞1,右飞1。

1和1合起来是2,2可以分成1和1。

2.书写2的分合式,梳理分合式中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21 1 总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一个部分数是另一个部分数。

(二)出示图片,幼儿根据图片列算式,认识减号,理解减号的含义。

1.出示挂图,理解挂图内容,认识减号。

(1)树上有几只小鸟?用数字几表示?(幼儿出示数字卡片2)(2)飞走了几只小鸟?用数字几表示?(幼儿出示数字卡片1)(3)问还剩下几只小鸟?怎样表示?(出示卡片1)(4)用什么符号来把他们连起来?(出示减号和等于号)2.教师幼儿共同列算式验证,认识减号,了解减号、等于号的含义。

(1)减号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去掉的意思)(2)用什么符号把他们连在一起的?(等于号)等于号表示左边两数合起来和右边的数相等。

(3)小结:减号把总数中去掉一部分,问剩下的部分是多少,它的位置放中间。

等于号前面两个数的结果和后面的数是相等的。

3.幼儿根据图意,摆出2的减法算式。

(1)教师口述题意,请幼儿根据题意摆出算式。

(2)谁能说一说你摆的算式呢?(3)这个算式我们怎样把它读出来呢?读作:2减1等于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说出答案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引导幼儿说一说2朵花用数字几来表示?摘掉了1朵花用数字几表示?2朵花去掉一朵花,求剩下几朵,用减法计算。同时,用“-”表示去掉,可以写成算式2-1=1
——列式计算2-1=1
——说说减法算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2.出示两只蝴蝶(学习2的减法)
——草丛中有2只蝴蝶,飞走了1只,还有几只?
活动名称
的减法,知道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进行2的减法运算
活动准备
草丛,小花2朵,蝴蝶2只;数字卡片,符号;小鱼卡片
活动过程
1.游戏“我说,你说”(复习2的加法)
2.学习2的减法
(1)出示两朵花(学习2的减法)
——草丛里有2朵花,妹妹摘走了一朵花,还有几朵花?
——幼儿说出答案(1只)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幼儿列式计算
3.教师出应用题,幼儿解题并快速运算
——嘟嘟有2颗糖,吃了1颗,还有几颗?
——妈妈买了2瓶饮料,我喝了1瓶,还有几瓶?
4.快速运算,游戏“谁不见了”
5.快速运算,游戏“钓鱼”
6.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