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凝聚价值追求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凝聚价值追求》教材分析

答案与解析:①让我们明白了人生一定要努力拼搏,自强不息。 ②存在。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不畏强敌、顽强 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这远比是否获奖更能鼓舞人。
5.如何传承民族精神:(怎么办)
①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 仆后继;②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 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敬业创优。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1.1 延续文化血脉
1.2 凝聚价值追求
第二课 建设美丽中国 2.1 正视发展挑 战 2.2 共筑生命家 园
思考并回答:什么是“五位一体”?(参见本课导语)
答案与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新奇
迹,为人类文明注入了新活力。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 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得到全面提升。(十八大报告提法、重点)
导入活动:阅读课本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讨论并交流:请说说“中国脊梁”的人物或故事。 答案与解析:
①林则徐:虎门销 烟;②谭嗣同:推 行改革,献出生命; ③焦裕禄、孔繁森: 为了人民,鞠躬尽 瘁;
一、高杨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为什么)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 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②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 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 则。
答案与解析:①依次是:方志敏、 “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 瑞、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 森;虽然他们处于不同的时代、不 同环境、不同岗位,但是他们身上 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精神是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 祖国的骄傲。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2《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2《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材,5.2《凝聚价值追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践行可能还有一定的模糊认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道德和法律问题,但对于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可能还不够明确。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2.准备一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计划,供学生在课堂上参考和制定。
3.准备一份课后作业,用于巩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运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片,如爱心、诚信、公正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价值观的含义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案例,如爱心助人、诚信考试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2凝聚价值追求 教案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凝聚价值追求
1.高扬民族精神
2.构筑中国价值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2.阅读教材第67页“探究与分享”。
请说说你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受和理解。
(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阅读教材第68页“探究与分享”。
这些精神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它们对当代中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价值?
1.高扬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
(2)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
(3)伟大的民族精神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
(4)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在国家危难时能够,在他人遇得到危险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等。
6.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7.青少年应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志则国振兴。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教案新人教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在个人层面的应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实际问题。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关于个人品德、社会责任感的基本概念,并了解了国家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5.2凝聚价值追求(作业)-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教案+作业(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业第10课时凝聚价值追求【课前预习】——课前测一测,心中有把握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高度统一。
2.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
3.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4. 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课堂作业】——课堂及时练,知识掌握牢一、单项选择题1.2022年8月8日,陕西西安阎良区武屯街道新庄村附近,一辆轿车撞坏路边护栏后落入二龙口水库中,车上5人被困。
施救者蒋正全因体力耗尽不幸逝世。
蒋大哥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A.爱国B.敬业C.诚信D.友善2.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前,北京对公交车、公交站台、地铁站、停车场等实施整改,初步形成连贯的无障碍出行体系;对老旧小区单元门进行坡化改造,并在楼道内安装扶手;地铁、商超、公园等场所提供无障碍预约服务。
无障碍环境建设体现了()①平等的核心价值观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③同等情况同等对待④制度之外没有特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②红岩精神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③沂蒙精神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5.2 凝聚价值追求 课件(共27张PPT)

提 示: (3)勤劳勇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民生在勤,勤则 不匮”;“君子以俭德辟难”;“率义之为勇”;“见义不为,无 勇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勇者不惧”;“艰难困苦,玉
汝于成”;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等。
提 示: (4)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不怨天,不尤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自古男
思考
国家栋梁王泽山
王泽山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更新换代作出了实实在在 的杰出贡献说明了什么?
预习教材P66--73
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意义? 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高扬中华民族精神?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高扬民族精神
思考:这些精神对当代中国有着怎样的精神价值?
一、高扬民族精神 2.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极意义 (1)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2)是维系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 (3)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
北京时间2016年8月21日,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 中,中国队3:1战胜塞尔维亚队获得金牌。
儿当自强”;屈原放逐而赋《离骚》;修列;司马迁忍辱著《史记》;等等。
探究分享
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 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 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 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抗洪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5.2《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5.2《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凝聚价值追求》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自觉践行。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表和论述,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不深,对其在个人、社会和国家层面的意义认识不足。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在个人、社会和国家层面的重要性。
2.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提高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提问、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教学活动方案,确定教学流程。
3.准备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素材。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5.2《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5.2《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凝聚价值追求》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认知,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还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2.难点:如何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凝聚价值追求》的教材。
2.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包括文字、图片等。
3.投影仪:准备好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材料和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社会现象,如公共场所乱扔垃圾、考试作弊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凝聚价值追求。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③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女排精神。
延安精神
“两弹一 星”精神
航天精神
抗震救 灾精神
民族精神的品格: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1)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 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 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3)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方志敏
1899年生,江西省弋阳县人。 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 1月27日在江西被俘。被捕那天,两 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 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 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 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 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面对敌人 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 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 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
你觉得中华民族有哪些民族精神?请 结合事例、警句或人物典故来说明。 (小组讨论,并用纸条做记录)
文天祥就义
苏武牧羊
精忠报国; 鞠躬尽粹,死而后已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文 天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 因祸福避趋之。(林 则徐)
岳母刺字
昭君出塞 文成公主进藏 秦始皇统一六国 戚继光抗倭
3.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怎么做)
①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 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②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 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③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敬业创优。
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就体现在我们的 学习、生活、工作中……
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生活中,人们 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 行为取向。
在历史上,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 种种巨大的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
红军万里长征
思考回答:长征过程中战士们克服的困难和付出的代 价大吗?是什么让他们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坚忍不拔的精神,对 国家、民族的责任……
抗击暴风雪
——铸造民族精神新的历史丰碑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是我们 的光荣传统。在这次抗击罕见 雨雪冰冻灾害面前,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 援的新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增 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凝聚力。
《凝聚价值追求》
导入新课
有一则新闻说:当第12届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 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的 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怕的日本民族!”一个民族的 自律竟然到如此程度!
对比以上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一个民族最让人可怕的,不是这个民族的人有多 么多,资源有多丰富,武器有多厉害,而是它有 着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
心相连,手相牵!
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 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 服过、沉沦过。(为什么?)
2.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 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 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 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67 ②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 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 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 斗的不竭精神动力。P69
透过茫茫白雪和严寒,人们 看到: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优 良传统和新的时代精神交相辉 映,迸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
抗震救灾
这次中华民族在汶川大地震 面前表现出来的大无畏英雄气 概,是对民族凝聚力的又一次 考验,“万众一心、同舟共济” 的民族奋进的行动,又一次以 雄辩的事实向全世界昭示:以 民族精神凝聚起来的民族,具 有一种坚不可摧、战无不胜的 精神力量。它在关键时刻起着 力扶危局的作用,正如人们所 表达的心声:“地动天不塌!”
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 的价值观。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 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 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即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公民只要培育和 践行个人层面的 价值观就够了。
二、三名同学说法正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 落细、落小、落实。
黄继光
黄继光,生前系中国人 民志愿军步兵第135团2营通 信员。在上甘岭战役中,黄 继光所在部队受阻于零号阵 地。在部队发起冲锋时,美 军火力点内残存的机枪又向 志愿军冲锋部队疯狂扫射, 向火力点直扑上去,用胸膛 堵住疯狂扫射的敌枪眼。
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双百”人物自觉把个人追求
融入全民族的理想之中,把个人 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起 来,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为国家作 贡献紧密结合起来,以强烈的使 命感、荣誉感、责任感,创造了 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 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愚公移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不息”; “自古男儿当自强”;
1.民族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内涵
团结统一
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民 族精神
中国人民
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 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探究与分享P68 中华民族精神的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
并肩作战;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同心同德; 人心齐, 泰山移……
郑成功 收复台湾
“和为贵”; “化干戈为玉帛”; “与人为善”; “和气生财”; ……
郑和下西洋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张骞出使西域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君子以俭德辟难”; “见义不为,无勇也”; “勇者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