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基本类型

合集下载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复习题[1]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复习题[1]

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1.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在十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共有 个。
2.民族识别是确定我国民族数量和称谓的需要,到 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前夕,
经过识别、确认,我国少数民族数量已达
个。
3.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
9.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根据民族的
,可以把民族
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等基本历史类型。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为:“大力培养‘四化’所需要的、具
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
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服务”。
二、名词解释 民族: 民族问题: 民族同化: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民族团结: 民族强迫同化: 民族权利: 民族互助: 民族关系: 民族分化: 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和谐: 民族利益: 民族融合: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观: 民族自然同化: 民族风俗习惯: 民族区域自治:
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有以
为依托表现出来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
关系;有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
9.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从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
封建主义民族、
、社会主义民族等基本历史类型。
10.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
三、简答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基本内容。 试述国家对民族发展的作用与功能。 试述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 试述民族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 试述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 试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地位。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绪论一、中国民族概况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汉族人口有11.3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其余55个民族共1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1%。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千万以上的有:壮族和满族2个民族;人口在千万以下、百万以上的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等16个民族;人口在百万以下,十万以上的有:傈僳、佤、畲、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仡佬、撒拉、毛南、锡伯等17个民族;人口在十万人以下、一万人以上的有:布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诺等13个民族;人口在一万人以下、五千人以上的有:独龙、鄂伦春、门巴等3个民族;人口在五千人以下的有:高山、塔塔尔、赫哲、珞巴等4个民族。

少数民族的经济类型:有比较发达的封建农业经济;有一定的资本主义产业活动;有主要从事渔业经济的;有的从事原始狩猎经济的;有主要从事畜牧业的;有的民族虽然已过渡到接近汉区的农业经济类型,但仍沿用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原始生产方法;从事渔猎采集的民族。

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封建地主所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还有部分资本主义所有制经济成分;封建农奴制;奴隶制;原始公社制残余。

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制度:地主封建制度的保甲制度;世袭封建王公统治的盟旗制度;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制度;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支制度;山官制度、千百户制度、头人制度、土司制度。

文化生活:语言种类较多,约80种左右;22个民族使用着28种文字;语言,大体可分为5个语系、10个语族、15个语支。

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萨满教、万物有灵和多神信仰、祖先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

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我国自远古至今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初步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中国各个民族分布

中国各个民族分布

中国民族地理分布及其特点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管彦波世界各民族的地理分布,是在各种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殷商开拓边地,西周狁南下,秦汉移民戍边,两汉匈奴内附,东晋五胡问鼎中原,南北朝隋唐民族大融合,五代以降,契丹女真南下,蒙古族满族入主中原,以及因战争、屯垦、商贸、移民等社会原因所导致的民族迁徙、汇聚、分解、融合和人口的分布与再分布,加之中国大陆地理连接的整体性、辽阔性,地形气候条件的复杂性,人类活动历史的悠久性,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建国后各民族的相互支援、进一步融合与交往,共同铸就了现今中国各民族分布的基本格局。

一、“大杂居”、“小聚居”和“普遍散居”的民族分布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和“普遍散居”的互相插花、交错分布,是中国民族地理分布的基本格局。

从民族的空间表现形式——民族人口分布来看,中国各民族人口在地域上的集聚与扩散,呈现出既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的态势。

主体民族遍及全国,但主要密集在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中下游各省市以及东南沿海各省市;55个少数民族分布也很广泛,但又主要呈“C”字型地分布在从东北内蒙到新疆、西藏至云、贵、川、两广、海南、台湾这一占中国国土总面积62.5%的广阔地带,其主要部分在中国的西部地区,重心在西北和西南。

各民族的水平空间分布形式,亦具有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

汉、满、蒙古、藏、维吾尔、回、壮等民族具有广阔的分布面和较为完整的聚居区。

如回族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及甘肃部分地区,但分布于回族自治地方的回民人口只占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散居全国各地。

满族近一半的人口分布于辽宁省,其余则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苗、瑶、彝等民族分隔在互不相连的地域上,有聚居区又散居各地。

布依、白、傣、哈萨克等民族的主体(98%以上)有着明显的聚居区。

畲、仡佬、乌孜别克等族分散居住在各地。

56个民族常识大全整理

56个民族常识大全整理

56个民族常识大全整理1. 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原地区,使用汉字和汉语。

2. 壮族:是中国第二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使用汉字和壮语。

3. 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使用汉字和满语。

4.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使用苗字和苗语。

5.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使用侗字和侗语。

6. 汉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各个省份,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

7.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使用苗字和苗语。

8.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民俗、节日和习俗,例如汉族的春节、苗族的苗年、藏族的藏历新年等。

9. 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使用藏字和藏语。

10. 维吾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使用维吾尔字母和维吾尔语。

11. 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使用蒙古字母和蒙古语。

12. 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宁夏等地,使用哈萨克字母和哈萨克语。

13. 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等地,使用汉字和布依语。

14. 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使用朝鲜字母和朝鲜语。

15. 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使用纳西字母和纳西语。

16. 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使用汉字和土家语。

17. 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使用水字和水语。

18. 柯尔克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等地,使用柯尔克孜字母和柯尔克孜语。

19. 土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青海等地,使用汉字和土语。

20. 辽宁民族:主要包括汉族、满族、朝鲜族等多个民族,分布在辽宁省。

马克思主义民族政策与理论

马克思主义民族政策与理论

马克思主义民族政策与理论绪论1、中国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民族的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

2、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3、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封建地主所有制、封建农奴制、奴隶制、原始公社制残余4、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制度:保甲制度、盟旗制度、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制度、家支制度、山官制度、千百户制度、头人制度、土司制度5、民族观: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第一章民族的一般特征1、民族的概念: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

一般说来,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

2、民族的六要素(一般特征):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3、民族基本历史类型:民族自然(或族体)属性、民族社会属性、民族生物属性(1)民族类型的分类,是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根本依据(2)从民族自然属性分: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从民族社会属性分:奴隶制民族、封建制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4、宗教: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们的思维能力和意识有了相应的发展之后产生的,是对自然力压迫和社会压迫的无能为力的表现,是对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的幻想反映。

5、民族与宗教的联系:(1)有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信仰宗教(2)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3)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6、民族识别: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1)必要性:①民族识别是落实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使各少数民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的需要。

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服饰

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服饰

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服饰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五十六个民族都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服饰文化。

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

按民族名称拼音顺序排列1、阿昌族阿昌族聚居于云南。

男子穿对襟上衣,黑色长裤,未婚男子缠白色包头,已婚青壮年男子缠藏青色包头。

妇女穿窄长袖对襟衫,下着裙。

未婚女子梳辨盘于头顶,已婚妇女束髻,缠高耸的包头。

妇女喜戴各种银饰。

2、白族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那里苍山洱海风景秀丽,民族文化较为发达。

白族男女均上着衣、外套领褂,下着裤。

服装颜色的搭配简单鲜明,对比协调。

白族人民崇尚白色。

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甚至裤子都喜用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

3、保安族保安族居住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

保安族男子,穿白布衫,外套青布坎肩,下穿深色长裤,头戴白或黑色圆顶帽,在节日里穿长袍。

女子穿色彩艳丽的衣裤,上衣为刚过双膝的有花边的大襟袄,外套坎肩,戴头盖,也戴礼帽。

4、布朗族布朗族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

布朗族男子上穿青布圆领长袖对襟或大襟衣,下着宽脚裤。

妇女上着紧身短衫,下着筒裙,也有着长裤的。

名地妇女均喜欢戴银饰。

5、布依族布依族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

布依族男子常穿短衣长裤,盛装时着长衫,戴瓜皮帽。

妇女则上着短衣,下着百褶裙或长裤,戴银饰。

6、6、朝鲜族中国的朝鲜族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形成的。

其文化与朝鲜半岛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朝鲜族男子的上衣为斜襟、宽袖,前襟有飘带,他们还喜欢穿“背褂”(坎肩)和灯笼裤,这种裤子很肥大,便于在炕上盘腿而坐。

妇女多穿短衣长裙,上衣与男子相似,只是更加短小。

朝鲜族妇女的结婚礼服朝鲜族儿童多穿七彩衣,色彩斑斓,好象彩虹在身。

青年男子多戴鸭舌帽,中捞年人则戴毡帽,妇女普遍戴花色头巾。

朝鲜族男子常穿宽大的长方形胶鞋,妇女多穿鞋头尖而跷起的船形胶鞋。

7、达干尔族达干尔族主要聚居在嫩江两岸,在东北诸民族中,是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与外界经济文化接触和交流较多的民族之一。

民族常识第二课

民族常识第二课

民族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资源环境压力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民族地 区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文化冲突与认同
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可能 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需 要加强文化自信和认同,维护本
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传承性。
区域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地理等多种原因,民 族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 距仍然存在,需要加强政策支持 和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民族服饰的多样性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这些服饰不仅具有审 美价值,还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意义。
不同民族的服饰在款式、色彩、图案和材料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习惯、 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特点。例如,藏族的藏袍、苗族的苗绣、维吾尔族的艾德莱斯 绸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民族语言的多样性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有着 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丰富了人类的语言表达方式, 也为我们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途 径。
民族艺术的多样性
01
民族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音乐、舞蹈 、绘画、雕塑等各种艺术形式。
02 03
不同民族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会受到本民族的历史、传 统、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的影响,因此各民族的艺术家都 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例如,印度的泰姬陵 、中国的敦煌壁画、非洲的鼓乐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
排斥任何民族。
平等互利
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 各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共同分享国家发展的成果。
相互信任
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建立互信关系,消除误解和
隔阂。
共同发展
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缩 小民族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各

国家与民族

国家与民族

五、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
1、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理论: 民族平等这一口号,只有到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才具有了真实的、彻底的革命内容,并且成为社会 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革命原则。 这是由无产阶级要求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 制度,在全世界建立人类真正平等自由的共产主义 社会这一伟大宗旨和神圣理想所决定的,也是由无 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一根本 的阶级特性和阶级利益所决定的。
第八章 国家与民族
民族是组成现代国家的基础。无论是单一民 族国家,还是多民族国家,只要存在国家, 民族就是普遍的表现形式。 一个国家在治理中,如何理解和处理民族问 题,既直接影响到一国内部政治局势的稳定 和政治生活的发展,又直接影响到国家间关 系的稳定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因此,考察民 族这一社会历史现象,分析民族问题和民族 政策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民族问题是社会政治总问题的一部分
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 第一,民族差异。这是产生民族问题的自然 前提和客观原因。 第二,剥削制度。这是阶级社会产生民族压 迫的深刻根源。 第三,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这是社会主 义条件下民族问题依然存在的主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不是孤立的抽象 存在物。它与特定的时代条件相关,是社会 政治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所谓社会政治发展的总问题,从本质上讲, 就是社会革命和政权问题。其他所有问题都 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小结: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由资产阶级的阶 级地位和阶级本性决定的,其实质是资产阶 级的利己主义。按照这种利己主义的民族观 去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必然要在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限制、歧视、掠夺、摧残那 些落后和弱小民族,奉行一种民族压迫的基 本政策:即在多民族国家内部,表现为民族 不平等、民族歧视和强制性民族同化;在对 外关系上则表现为殖民主义、大国沙文主义、 领土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基本类型
民族自然(或族体)属性、民族社会属性和民主生物属性,是民族作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现象、历史发展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类发展中的种的繁衍现象所具有的基本属性。

人们常常从历史发展的纵向和横向的方面、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民族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去认识和把握它。

民族类型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从民族自然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特征发展成熟的程度,可以把民族划分为形成中的民族或形成初期的民族、发展中的民族。

这里的主要衡量标准是民族特征的发育、完备程度。

一般来说,民族特征的发育、完备是与时代发展的进程密切相关的。

所以,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的划分法,应该说是侧重于民族自然属性角度来说的。

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

这里的主要衡量标准是民族社会的性质,民族社会的发育程度,是侧重于民族的社会属性上划分的。

当然,无论是侧重于从民族的自然属性角度,还是侧重于从民族的社会属性角度来分类民族,实际上都离不开综合性的因素。

比如,从民族特征的发育角度讲现代民族时,一般所指的是资本主义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反过来,亦然。

民族和它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等基本历史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