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培养基中所用抗生素终浓度.

LB培养基中所用抗生素终浓度.
LB培养基中所用抗生素终浓度.

抗生素的贮液和工作液浓度

①以水为溶剂的抗生素贮存液应用0.22 μm滤器过滤除菌;

②用乙醇溶解的抗生素溶液无须过滤除菌;

③所有抗生素贮液都应放于不透光的容器中保存。

注意:镁离子是四环素的拮抗剂。对于以四环素为筛选抗性的细菌,应使用不含镁离子的培养基,如LB培养基。

下面是常用抗生素的贮液浓度及工作浓度

氨苄青霉素贮液浓度50 mg/ml 溶于水-20℃保存工作浓度20 μg/ml (严紧型质粒)60 μg/ml (松弛型质粒)

羧苄青霉素贮液浓度50 mg/ml 溶于水-20℃保存工作浓度20 μg/ml (严紧型质粒)60 μg/ml (松弛型质粒)

氯霉素贮液浓度34 mg/ml 溶于乙醇-20℃保存工作浓度25 μg/ml (严紧型质粒)170 μg/ml (松弛型质粒)

卡那霉素贮液浓度10 mg/ml 溶于水-20℃保存工作浓度10 μg/ml (严紧型质粒)50 μg/ml (松弛型质粒)

链霉素贮液浓度50 mg/ml 溶于水-20℃保存工作浓度10 μg/ml (严紧型质粒)50 μg/ml (松弛型质粒)

四环素贮液浓度 5 mg/ml 溶于乙醇-20℃保存工作浓度10 μg/ml (严紧型质粒)50 μg/ml (松弛型质粒)

质粒类型:

抗生素的使用规范(呼吸科)

呼吸内科是应用抗生素相对较多的科室,如何规范极其重要。关注其发展是当务之急. 1 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1.1 β-内酰胺类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1.1.1 青霉素类包括不耐酶青霉素类(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G、青霉素V钾片)、耐酶青霉素类(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双氯青霉素及氟氯青霉素)、广谱不抗假单胞菌类(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广谱抗假单胞菌类(羧苄西林、呋喃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及抗G - 杆菌类(美西林、替莫西林)等。 1.1.1.1 青霉素G 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较青霉素长。青霉素V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1.1.1.2 双氯青霉素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它G + 球菌较青霉素G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1.1.1.3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和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1.1.1.4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 + 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 - 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 1.1.1.5 抗G - 杆菌类只用于抗G - 杆菌,对G + 球菌及假单胞菌无效。 1.1.2 头孢菌素类此类属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军团菌无效。 1.1. 2.1 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噻吩\氨苄\唑林\拉定。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 + 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Gˉ 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其中头孢唑林\拉定较常用。 1.1. 2.2 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呋辛\克罗\孟多\替安\美唑\西丁等。对G + 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弱,对Gˉ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三代,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辛\孟多,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除头孢孟多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 1.1. 2.3 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他定\三嗪\噻肟\哌酮\地嗪\甲肟\克肟等。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活性,但较第一、二代为弱,对Gˉ杆菌包括沙雷菌、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其中头孢他定抗菌谱更广,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类肠球菌无效。除头孢哌酮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肾毒性少见。 1.1. 2.4 第四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匹罗\吡肟\唑喃等。抗菌作用快,抗菌活力较第三代强,对G+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相当活性。对Gˉ杆菌包括绿脓杆菌与第三代相似。对耐药菌株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匹罗对包括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在内的Gˉ杆菌的作用优于[/I]头孢他定。头孢吡肟对G+球菌的作用明显增强,除黄杆菌及厌氧菌外,对本品均敏感。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 1.1.3 新型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洛培南)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泰能[/I](亚胺培南/西司他定)抗菌谱极广[/I],对Gˉ杆菌、G+球菌及厌氧菌,包括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脆弱拟杆菌均有极强的[/B]抗菌活力,对多数耐药菌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菌素[/B]。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氨曲南对多数Gˉ杆菌包括肠杆菌科和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G+球菌及厌氧菌无效,对β-内酰胺酶稳定。 1.1.4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组成的复合制剂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行自杀性结合,从而保护β-内酰胺不被β-内酰胺酶所水解,继续发挥抗菌作用。临床上常用的β-内

临床常用药物――用法用量

临床常用药物――用法用量 (摘抄于药理学人卫版第三版) 一、阿托品注射液(规格:多种) [适应症] 各种内脏绞痛,如胃肠绞痛及膀胱刺激症。对胆绞痛及肾绞痛的疗效较差;全身麻醉前给药,严重盗汗和流涎症;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致的窦房阻滞、房室阻滞等缓慢型心律失常;抗休克;解救有机磷酯类中毒。 [用法用量] 1、皮下或静脉注射成人常用量:次,小儿常用量:次,极量次。 2、抗心律失常成人静脉注射,按需可1-2小时一次,最大量为2mg。 3、解毒有机磷中毒:轻度,静注1-2mg/1-2小时/次,阿托品化后4-6小时/次。中度,静注2-4mg/15-30分钟/次,阿托品化后mg-1mg/4-6小时/次。重度,静注5-10mg/10-30分钟/次,阿托品化后-1mg/2-4小时/次。 [禁忌] 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高热者禁用。静脉每次极量2mg,超过上述用量,会引起中毒。最低致死量成人约80-130mg。 [不良反应]:外周反应;中枢兴奋时可用安定治疗。 二、654-2(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规格:1ml:5mg/支) [适应症]胃肠绞痛、感染性休克。 [用法用量] 1、常用量:成人肌注5--10mg,小儿次。每日1--2次。 2、抗休克及有机磷中毒:静注,成人每次10--40mg,小儿每次必要时每10-30分钟重复给药,也可增加剂量。病情好转后逐渐延长给药间隔,至停药。 [禁忌]颅内压增高、脑出血急性期、青光眼、幽门梗阻、肠梗阻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反流性食管炎,溃疡性结肠炎慎用。 三、碘解磷定(支) [适应症]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对乐果无效。 [用法用量]

轻度中毒:-肌注,必要时2小时重复1次;中度中毒:首次-肌注或静滴,必要时2小时后肌注。重度中毒:首次1g静注30-60分钟后无好转再给-0.75g肌注或静滴后改为-小时静滴,好转停药。 [禁忌]禁与碱性药物混合用,因为在碱性溶液中可分解生成剧毒氰化物。 四、盐酸肾上腺素(规格:支) [适应症]支气管痉挛所致严重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 [用法用量] 常用量皮下或肌注次;极量次。抢救过敏性 休(1)皮下或肌注次;极量次;(2)静推:用%氯化钠液10ml缓慢静推;(3)如果疗效不佳可用4--8mg与500--1000ml葡萄糖静滴。 [禁忌] 1、下列情况应慎用:器质性脑病、心血管病、青光眼、帕金森氏病、噻嗪类引起的循环虚脱及低血压、精神、神经疾病。 2、用量过大或皮下注射误入血管时可引起血压突然升高而致脑溢血。 3、抗过敏性休克时,需补充血容量。 [不良反应]中枢兴奋、血压突升、心律失常。 五、多巴胺注注射液(20mg/2ml/支) [适应症] 治疗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 [用法用量] 小剂量5~10ug/kg/min:扩张内脏及肾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中剂量10~20ug/kg/min:除扩血管外,尚有正性肌力作用;大剂量大于20ug/kg/min:可使肺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极量:20ug/kg/min。[禁忌]禁用于心动过速及室颤。 六、酚妥拉明(5mg/ml/支) [适应症]休克、心衰、诊治嗜铬细胞瘤。 [用法用量] 一次5-10mg肌注或静滴,20-30 min后可重复一次。或每次~mg/kg加入葡萄糖液中,按1~20 ug/kg/min,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在、心血管反应。 七、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ml:0.1g) [适应症]本品为局麻药和抗心律失常药。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早搏和室

常见10种抗生素使用口诀 !

常见10种抗生素使用口诀! 临床中,抗生素种类繁多,死记硬背是件头疼的事情。但是,要熟悉各种抗生素的抗菌谱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有很大的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常见抗生素及其抗菌谱。 1.头孢类抗生素分类: 一拉定唑林氨苄 二呋孟替克丙烯 三肟他啶哌曲松 四代吡肟骑匹马 五代洛林托罗普 内容解释: 一代四种: 头孢拉定、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二代五种: 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啶、头孢克洛、头孢丙烯; 三代六种: 头孢噻肟、头孢克肟、头孢泊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 四代二种: 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五代三种: 头孢洛林、头孢托罗、头孢吡普。 2.四环素抗菌谱: 二菌四体一虫灵 内容解释:二菌指细菌和放线菌,四体指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一虫指阿米巴原虫。 3.磺胺类抗菌谱:

二菌一体和一虫 外加结核与麻风 内容解释:二菌指细菌和放线菌,一体指衣原体,一虫指疟原虫。 注:磺胺类不良反应预防:碱化尿液多饮水,定期检查尿常规。 4.抗疟药: 控制疟疾用氯喹,根治须加伯氨喹。 进入疟区怎么办,乙胺嘧啶来防范。 伯氨喹啉毒性大,特异体质慎用它。 内容解释:氯喹是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物,进行根治治疗,常用氯喹与伯氨喹联合治疗;疟疾可用乙胺嘧啶预防;伯氨喹啉毒性比其它抗疟药大,易发生疲乏、头昏、恶心、呕吐、腹痛、发绀及药热,停药后自行恢复。少数特异质者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因其红细胞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立即停药,给予地塞米松或泼尼松可缓解,并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严重者输血。 5.甲硝唑抗菌谱: 甲硝唑药作用灵,原虫滴虫厌氧菌; 肠内肠外阿米巴,效果良好首选它。 内容解释:甲硝唑对原虫、阴道毛滴虫、厌氧菌都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可抑制阿米巴原虫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氮链发生断裂,肠外肠内阿米巴感染首选甲硝唑治疗。 6.青霉素抗菌谱: 窄谱杀菌青霉素,竞争菌体转肽酶; 粘肽合成受干扰,阳性细菌杀灭掉; 过敏反应危险大,一问二试三观察。 内容解释:青霉素作用机制是竞争性抑制转肽酶。使粘肽合成收到干扰;主要作用于G+细菌;其中,青霉素最危险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必须严格规范操作:一问:询问过敏史;二试:用药前做皮肤过敏试验;三观察:用药后观察30分钟。 链葡螺放白肺炭 (廉颇落荒白灰滩)

抗生素使用剂量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 败血症下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等一日~g分~次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 疗程~日 . 泌尿系统感染和重度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一日~g分次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疗程~日 . 对于某些危及生命的感染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酌情增量至一日.~.g/kg分次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 . 婴幼儿常用剂量为一日~mg/kg分~次静脉滴注 头孢曲松钠 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1.肌内注射溶液的配制:以3.6ml灭菌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1%盐酸利多卡因加入1g瓶装中,制成每1ml含250mg头孢曲松的溶液。2.静脉给药溶液的配制:将9.6ml前述稀释液(除利多卡因外)加入1g瓶装中,制成每1ml 含100mg头孢曲松的溶液,再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成人常用量肌内或静脉给药,每24小时1~2g或每12小时0.5~1g。最高剂量一日4g。疗程7~14日。小儿常用量静脉给药,按体重一日20~80mg/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1.肌内注射溶液的配制:以3.6ml灭菌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1%盐酸利多卡因加入1g瓶装中,制成每1ml含250mg头孢曲松的溶液。2.静脉给药溶液的配制:将9.6ml前述稀释液(除利多卡因外)加入1g瓶装中,制成每1ml 含100mg头孢曲松的溶液,再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成人常用量肌内或静脉给药,每24小时1~2g或每12小时0.5~1g。最高剂量一日4g。疗程7~14日。小儿常用量静脉给药,按体重一日20~80mg/ 头孢哌酮 静脉注射、肌内注射,成人1g~2g,每12小时1次,每日2~4次。严重感染可增至1次4g,每12小时1次。 儿童每日50mg~200mg/kg,分2~4次给药。静注或静滴可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稀释供输注 头孢呋幸钠 本品可深部肌内注射,也可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肌内注射前,必须回抽无血才可注射。肌内注射给药时,每0.25 g用1.0 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缓慢摇匀得混悬液后,方可深部肌内注射。静脉注射:0.25 g至少用2.0 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0.75 g至少用6.0 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1.5 g至少用12.0 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摇匀后再缓慢静脉注射,也可加入静脉输注管内滴注。本品成人常用量为一次0.75 g~1.5 g,每8小时给药一次,疗程5~10天。对于生命受到威胁的感染或罕见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应每6小时使用1.5 g剂量。对于细菌性脑膜炎,使用剂量应每8小时不超过3.0 g。对于单纯性淋病应肌内注单剂量1.5 g,可分注于二侧臀部,并同时口服1 g丙磺舒。预防手术感染:术前0.5-1.5小时静脉注射本品1.5 g,若手术时间过长,则每隔8小时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0.75 g剂量。若为开胸手术,应随着麻醉剂的引入,静注1.5 g;以后每隔12小时给药一次,总剂量为6 g。3个月以上的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 mg,分3-4次给药。重症感染,每日每公斤体重,用量不低于0.1 g,但不能超过成人使用的最高剂量。骨和关节感染,每日每公斤体重0.15 g(不超过成人使用的最高剂量),分3次给药。脑膜炎患者每日每公斤体重0.2-0.24 g,分3-4次给药。小儿每日最高剂量不超过6 g。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来调整用法用量,推荐调整方法见下表。肾功能不全的患儿,亦应参照下表进行调整。

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

一、简述如何正确选择抗寄生虫药 以及应用注意事项。 正确选择抗寄生虫药 抗寄生虫药物可分为抗蠕虫药(又称驱虫药,包括驱线 虫药、驱绦虫药、驱吸虫药)、抗原虫药(抗球虫药、抗滴虫药)、体外杀虫药(又称杀昆虫药和杀蜱螨药)。 由于动物的寄生虫多为混合感染,因此应选用高效、光 谱、低毒、投药方便、价格低廉、无残留和不易产生耐 药性等的抗寄生虫药。 外观辨别药品包装内外标签说明文字是否一致。标签或 说明书应当注明该药的通用名称、成分及含量、适应症 或功能与主治、用法、用量、休药期、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运输储存保管条件及其他应当说明的内容,仔细观察药物的外观形状,片剂应有良好的硬度,表面 无斑点,在水中15分钟和水接触后成为糊状,粉剂应 无杂物、无结块,液体看水溶性、乳化性和是否迅速溶 于水中。 高效

高效的抗寄生虫药其虫卵减少率应达96%以上,小于70%则属疗效较差。 广谱 指驱虫范围广。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联合用药以达到扩大驱虫的目的。 低毒 治疗寄生虫感染的大多数化学药物尽管有驱虫作用,但也有一定得毒性,对动物体有害。好的抗寄生虫药物应对寄生虫虫体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而对动物体无毒或毒性很小。此条件对杀灭体外寄生虫药物尤其重要。 投药方便 通过饮水、混饲、皮肤浇泼(透皮剂)等方式给药比较方便。 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有些蠕虫或球虫容易对某种长期使用的药物产生耐药性。为避免耐药性产生而使药物疗效降低,甚至无效,导致经济损失,可采用轮换用药、穿梭用药和联合用药的方法。轮换用药是指一种抗寄生虫药连用数月后,换

用另一种作用机理不同的抗寄生虫药。穿梭用药是指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分别使用不同的抗寄生虫药物,即开始时使用一种药物,刀生长期时使用另一种药物。联合用药是指在同一饲养期内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抗寄生虫药物。 用药原则 要根据所用动物及其感染寄生虫的种类选择适合的剂型和投药途径。要注意动物的年龄、性别、体制、病情及饲养管理条件等,了解用药历史,注意配伍禁忌,重视科学养殖,定期阶段性驱虫,减少经济损失。在制定驱虫计划时,考虑到长期使用一种药品及低剂量长期添加,造成畜禽对药品的敏感性下降,用药后达不到一定效果,导致寄生虫病严重,要做到定期更换或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抗寄生虫药,以减少耐药虫株的出现。在实施全群驱虫时,先进行小群实验,避免发生大批中毒,以确保疗效,用药剂量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操作,严禁超剂量用药,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避免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驱虫后要集中处理好动物的排泄物,防止病原扩散。驱虫药要妥善保管,避免儿童接触,以免误食,操作人员也要注意做好自我防护。

抗生素用法用量 (2)

1、青霉素类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成人每次2。5~3.75g,每8或12小时一次,疗程7~14天。1~14岁儿童及体重超过3kg得婴儿,每次75mg/kg,每日2~3次。体重<3kg者,每次75mg/kg,每日2次。 注射用苄星青霉素 临用前加适量灭菌注射用水使成混悬液。肌内注射,成人一次60万~120万单位,2~4周1次;小儿一次30万~ 60万单位,2~4周1次。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本品成份与12岁以上儿童每次1、2g,3个月-12岁儿童每次每公斤30mg,溶于50—100ml生理盐水(新生儿酌减),静脉滴注30分钟,每日2—3次,疗程7~14日。 注射用奈夫西林钠 肌注或静注,成人4g~6g/日,分4次。 2、头孢菌素类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 可供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常用量:一般感染,一次1~2g,每12小时1次;严重感染,一次2~ 3g,每8小时1次。接受血液透析者,透析后应补给1次剂量、成人一日剂量不超过9g,但在免疫缺陷病人有严重感染时,剂量可加大至每日12g、小儿常用量:每日50~200mg/kg, 分2~3次静脉滴注。制备肌内注射液,每1g药物加灭菌注射用水2.8ml及l2%利多卡因注射液1ml,其浓度为250mg/ml。静脉徐缓注射者,每1g药物加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40ml溶解;供静脉滴注者,取1~2g头孢哌酮溶解于100~200ml ,最后药物浓度为5~25mg/ml。每1g头孢哌酮得钠含量为1.5mmol(34mg)。 注射用头孢尼西钠 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一般每日0、5g-1.0g, 分1—2次;对重症、难治感染,成人可增至每日2g;儿童根据感染程度,每日25mg-150mg/kg。 注射用头孢她啶 成人: 泌尿道或较轻得感染:每日1~2克,分2次静滴或静注; 大多数感染:每日2~4克,分2~3次静滴或静注; 非常严重得感染:每日4~6克,分2~3次静滴或静注。疗程:7~14天。 婴幼儿(出生2个月以上):常用剂量为每日30~100mg/kg,分2~3次静脉滴注。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 1.成人常用量:一次1~2g,每8~12小时1次;严重感染者得剂量可增至一次3~4g,每8小时1次、治疗非复杂性尿路感染时,一次0、5g,每12小时1次。 2.6个月及6个月以上得婴儿与儿童常用量:按体重一次50mg/kg,每6~8小时1次。3。肾功能损害者:肾功能损害得患者需根据其损害程度调整剂量。在给予0.5~1g得首次负荷剂量后,肾功能轻度损害得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lcr为50~79ml/分钟)常用剂量为一次0、5g,每8小时1次,严重感染时一次0、75~1.5g,每8小时1次;肾功能中度损害得患者(Clcr 为5~49ml/分钟)常用剂量为一次0。25~0。5g,每12小时1次,严重感染时一次0。5~1g,每12小时1次;肾功能重度损害需透析得患者(Clcr为0~4ml/分钟)常用剂量为一次0、5g,每48小时1次或一次0、25g,每24小时1次,严重感染时一次0.5~1g,每48小时1次或一次0。5g,每24小时1次。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可不追加剂量,但需按上述给药剂量与时间,在透析结束时给药。本品可用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缓

口腔抗生素的应用

抗生素又名抗菌素,系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或用合成、半合成法制造。抗生素具有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此外,有的抗生素还有抗肿瘤及其它作用。 根据抗生素的抗菌谱及化学特性,常用的抗生素可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先锋霉素类)、氨基糖甙类、大环内脂类、抗霉菌类及其它抗菌药物。本节重点介绍治疗牙髓病常用的抗生素。 一、使用抗生素应注意的问题 (一)抗生素使用指征 牙髓病治疗中使用抗生素较少,只有在根尖周组织发生较重的急性炎症,或感染扩散至颅颌面部等情况下才使用,尤其是并发全身中毒症状者。 对于较轻的炎症,主要是通过开髓清腐,消除感染源;并通过机体内在的免疫力,抵御细菌的感染,一般在数天之后炎症即可消除。但对于有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或合并有其它感染性、消耗性疾病,以及体力衰弱者应酌情使用抗生素。如:风湿性心脏病、未控制的糖尿病、爱滋病等。对于有上述疾病者,使用抗生素是为了防止原发病加重或复发,同时也有利于牙髓病的治疗。 (二)抗生素的选择与联合用药 口腔内有多达350多个菌属,其中大多数为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一部分为需氧菌。唐安尧等报告45例感染根管细菌分离 情况,结果厌氧菌株有159株,占66.5%;需氧菌80株,占3 3.5%。并对45例感染根管进行细菌分类,其中需氧菌与厌氧菌

单独感染的各3例,各占6.67%;而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的有39例,高达86.7%。 在分离的239株细菌中,若以革兰氏染色分类,阳性有131株,占54.81%;阴性有108株,占45.19%。因此,在治疗牙髓病感染使用抗生素时,应选用抗厌氧菌与抗需氧菌的药物联合组成方剂,以杀灭混合感染的细菌。在选用抗需氧菌抗生素时,应考虑到有存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同时感染的可能,故需选择一种广谱的抗生素,或选择具有抗革兰氏阳性菌与抗革兰氏阴性菌的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将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应根据抗生素的抗菌谱和可能感染的细菌种类综合考虑,在条件允许时应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联合用药的结果除了有协同作用外,如选药不当还可能产生无关、累加或拮抗(antibiosis)作用,尤其是后者,将会影响治疗延误病情。此外,有的抗生素针剂放在同一瓶液体或同一注射器中混合使用,除了会降低抗生素的效价外,还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出现混浊或沉淀等结果,属配伍禁忌,应予重视。 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其作用范围亦不同。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注意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才能合理用药。就抗菌谱而言,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主要抗革兰氏阳性菌及抗少数革兰氏阴性菌;氨基糖甙类、氯霉素类主要抗革兰氏阴性菌及少数革兰氏阳性菌;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为广谱抗生素,既可抗革兰氏阳

抗生素的使用和儿童常用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使用和儿童常用的抗生素 下面简要介绍抗生素使用原则。但是,由于小儿病情的多样性及多变性,孩子生病,还是应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病情作出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 1、由医生来判断是否应用抗生素 发热、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所致,而在感染所造成的疾病中,病原菌可能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对上述症状的原因作具体分析,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 小儿患病应看医生,由医生根据小儿病史、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状况,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诊断,根据诊断由医生确定是否需用抗生素治疗。通常,在常见病原菌所致感染性疾病中,由细菌、支原体感染造成者需用抗生素,而病毒(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原菌)感染造成者则不需使用抗生素。切不可孩子得病即用抗生素。 2、病原菌不同用药也不同 儿童期易患感染性疾病,但各年龄阶段、不同季节易感的病原菌不同,另外,发病季节及当时流行疾病状况对临床诊断亦有很大作用。通常根据临床诊断,医生可以推断病原菌的种类,或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病原学检查),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如对病原菌诊断不明,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家长为病儿自选抗生素,缺乏针对性,可能造成疗效不佳或无效,并有可能诱发耐药菌的产生,造成后期治疗的困难或耐药菌的传播。 抗生素无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以价格判断药物好坏、高级低级是没有道理的。 3、不能盲目同时服用两种以上抗生素 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同时使用称为联合用药。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有可能造成用药无效的后果。通常,有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或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又或者较长期应用抗生素细菌产生耐药性可能者,以及联合用药可使毒性较大的药物剂量得以减少时,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用药。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疗的感染性疾病仅用一种抗生素即可,多用药多保险的想法是错误的。 4、药物剂量由医生来确定 针对病原菌选药后,需从患儿病情、药物在体内代谢特点、给药顺从性等方面考虑,来决定给药剂量及方式。为确保抗生素很好地发挥作用而不对机体产生危害,掌握恰当的抗生素剂量是必须的,在儿童,药物剂量通常是由医生根据诊断、病情、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得出,另外,亦应考虑小儿机体代谢状态,对患有肝、肾疾病的小儿,除应避免应用具有相应毒副作用的药物外,还应仔细考虑用药剂量。认为儿童用药即为简单的成人剂量减半的概念是错误的。 抗生素治疗疗程因疾病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对现有治疗的反应等而异,具体应咨询医生,认为症状消失即为病愈的概念是错误的。 5、一般不需预防用药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目的在于预防1~2种特殊细菌侵入伤口或血液循环而发生感染,部分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由此可见,通常情况下不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6、警惕不良反应

抗生素用法用量

各类抗生素用法及用量 1 抗生素 1.1 青霉素类 青霉素 青霉素钠 Sodium Benzylpenicillin 【用法用量】青霉素由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1.成人:肌内注射,一日80万?200万单位,分3?4次给药;静脉滴注:一日200万?2000万单位,分2?4次给药。2 .小儿:肌内注射,按体重2.5万单位/kg,每12小时给药1次;静脉滴注:每日按体重5万?20万/kg,分2?4次给药。3.新生儿(足月产):每次按体重5万单位/k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出生第一周每 12 小时 1 次,一周以上者每 8小时 1 次,严重感染每 6小时 1 次。4.早产儿:每次按体重3 万单位/kg,出生第一周每12小时1次,2?4周者每8 小时 1 次;以后每 6 小时 1 次。 5. 肾功能减退者: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者使用常规剂量不需减量,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延长给药间隔或调整剂量。当内生肌酐清除率为 10?50ml/ 分时,给药间期自 8 小时延长至 8?12 小时或给药间期不变、剂量减少 25%;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 10ml/ 分时,给药间期延长至 12?18 小时或每次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 25%? 50%而给药间期不变。 6. 肌内注射时,每 50 万单位青霉素钠溶解于 1ml 灭菌注射用水,超过 50 万单位则需加灭菌 注射用水 2ml,不应以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剂;静脉滴注时给药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 50 万单位,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规格】粉针剂: 80万 u/ 瓶 苯唑西林钠 Oxacillin Sodium 【用法用量】本品供肌内注射时,每0.5g加灭菌注射用水2.8ml。肌内注射成人一日4?6g,分4次给药;静脉滴注成人一日4?8g,分2?4次给药,严重感染每日剂量可增加至12g。小儿体重40kg以下者,每6小时按体重给予12.5?25mg/kg,体重超过40kg 者予以成人剂量。新生儿体重低于2kg 者,日龄1?14天者每12小时按体重25mg/kg,日龄15?30天者每8小时按体重25mg/kg; 体重超过2kg者,日龄1?14天者每8小时按体重25mg/kg,日龄15?30天者每6小时按体重25mg/kg。轻、中度肾功能减退患者不需调整剂量,严重肾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应用大剂量,以防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发生。 【规格】粉针剂: 80万 u/ 瓶 氨苄西林 Ampicillin 【用法用量】成人:肌内注射一日2?4g,分4次给药;静脉滴注或注射剂量为一日4?8g,分2?4次给药。重症感染患者一日剂量可以增加至 12g, —日最高剂量为14g。儿童:肌内注射每日按体重50?100mg/kg,分4次给药;静脉滴注或注射每日按体重100?200mg/kg,分2?4次给药。 一日最高剂量为按体重300mg/kg。足月新生儿:按体重一次 12.5?25mg/kg,出生第1、2日每12小时1次,第三日?2周每8小时1次,以后每6 小时1次。早产儿:出生第一周、1?4周和4周以上按体重每次12.5?50mg/kg, 【规格】粉针剂: 0.5g/ 瓶 氨苄西林钠 / 舒巴坦钠 Ampicillin Sodium~Sulbactam Sodium

常见疾病的抗生素应用

1 呼吸系统感染时抗生素的选用 1.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一个统称,包括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扁桃体咽炎、喉炎、咽炎.其病原体90 %以上为病毒,常见的有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只占 10 %左右。此类病人临床上多数表现为血象不高,病程较短(通常为1周) 。治疗以休息、多饮水及对症为主,不必使用抗生素。如果症状持续7~10 天没有改善,并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或发生化脓 性或非化脓性并发症(风湿病、肾小球肾炎)时可使用抗生素。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族(青霉素 G、阿莫西林) ,也可选用一、二代头孢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一般抗生素的疗程为 5~7 天,伴有风湿病、肾小球肾炎者 10~14 天。若有严重化脓性并发症者抗生素疗程可视病情延长。1.2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其病原体有细菌(常见的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如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厌氧杆菌,如棒状杆菌、梭形杆菌等) 、病毒、真菌、原虫、支原体、衣原体等。成人细菌感染率为 80 %,儿童为70 %。在免疫抑制状态、老年、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等情况下真菌性感染的比例明显升高。目前医学界公认院外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主要为肺炎球菌) ,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最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杆菌) 。院内获得性感染约 60 %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最多的是绿脓杆菌。院外下呼吸道感染以往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但近年来细菌的耐药性有了较大的变化。如肺炎球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达 50 %,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达 50 %~70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 97 %以上,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达 70 %左右,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菌国外亦有报道。但对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耐药率低,特别是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故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合用常常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治疗首选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或二代头孢菌素。合并厌氧菌感染时可加用甲硝唑或克林霉素。根据血药浓度与效应关系,抗菌作用随着血药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分次给药可使总 有效时间增加。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主张分次给药。对于轻、中度感染可口服给药,对于严重下呼吸道感染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主张静脉给药,并可联合使用 抗生素,一般二联即可达满意效果。 下面简述几种呼吸系统常用抗生素的作用及机制: 1.2.1 喹诺酮类抗生素是近年来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药物。其具有组织浓度高、最低抑菌浓度低等特点。该药在支气管黏膜中的浓度比血液中高 2 倍,在肺泡上皮中比血液中高 2~3 倍,在肺泡巨噬细胞中比血液中高9~15倍。 1.2.2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应用最为广泛。主要包括青霉素族、头孢菌素族及非典型β- 内酰胺类抗生素。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 内酰胺酶抑制剂(棒酸、舒巴坦)合用可明显增加抗菌活性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泰能、特美汀、马斯平对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厌氧杆菌均有强效杀菌活性。 1.2.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最常用于治疗院外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对革兰氏 阳性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及梭形杆菌以外的各种厌氧菌均有抗菌活性,并对不典型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有肯定疗效。其新一代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对胃酸稳定,生物利用度高,组织细胞浓度及血药浓度高,维持持久,不良反应少。

常用抗生素使用方法

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顾名思义是抵抗致病微生物的药物。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可用人工合成及部分人工合成(称半合成抗生素)的方法制造而得,形成了庞大的抗生素家族,也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感染药物。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广泛地应用,其治疗面不断拓宽,不仅对细菌、真菌等“菌”类致病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而且螺旋体、支原体、依原体等其他致病微生物及恶性肿瘤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故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抗生素的作用 1928年,一个外国人弗莱明在实验室偶然发现能杀死细菌的青霉素,命名为“盘尼西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青霉素能使伤兵因为伤口感染而导致的死亡大大降低,成为非常稀罕和贵重的药品,英国首相邱吉尔曾经下令青霉素“必须给最好的军队使用”。链霉素的作用更是神奇无比,被人们称为成为结核的“克星”,使以往治疗无望的结核病人得以治愈。随着新抗生素的不断的被发现,白喉、猩红热、肺炎、梅毒等全部被抗生素遏制住,人们发现世界上那些最可怕的疾病突然失去了威胁,抗生素真是人类的大救星。 除了传统的用途以外,一些老药已经成为新认识的感染性疾病的较好治疗药物,如多西环素是蜱传播立克次氏体病、埃里希体病和早期莱姆病的首选药物;TMP-SMX是贝氏等孢子球虫和无孢子虫病的首选药物;米诺霉素已经用于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感染;克林霉素或甲硝唑与一种喹诺酮类药物联合应用,是治疗多种微生物感染的极好方案。 用抗生素原则 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用法用量

1.头孢丙烯分散片 口服,成人(13岁或以上)上呼吸道感染,每次,每天1次;下呼吸道感染,每次,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天,分1次或2次,严重病例每次,每天2次。 2至12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按体重一次kg,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按体重一次20mg/kg,每天1次。 6个月婴儿至12岁儿童中耳炎,按体重一次15mg/kg,每天2次;急性鼻窦炎,一般按体重一次kg,每天2次;严重病例,按体重一次15mg/kg 体重,每天2次。 疗程一般7~14天,但(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的疗程至少10天。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头孢丙烯应按下表调整剂量 肌酐清除率(ml/min)剂量(mg)服药间隔 30-120 常用量常规时间 0-29* 50%常用量常规时间 *血液透析可清除体内部分头孢丙烯,因此应在血透完毕后服用。 肝损伤 肝功能受损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2.头孢丙烯干混悬剂 口服,成人(13岁或以上)上呼吸道感染,每次(20ml),每天1次;下呼吸道感染,每次(20ml),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天(20ml),分1次或2 次,严重病例每次(20ml),每天2次。 2至12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每次kg体重,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次20mg/kg体重,每天 1 次。 6个月婴儿至12岁儿童中耳炎,每次15mg/kg体重,每天2次;急性鼻窦炎,一般每次kg体重,每天2次;严重病例,每次15mg/kg体重,每天2次。 疗程一般7~14天,但(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的疗程至少10天。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头孢丙烯应按下表调整剂量: 肌酐清除率(ml/min)

常用抗生素的用法

一、阿奇霉素:主要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支原体肺炎 用法用量 饭前至少1小时或饭后2小时;0.5g/日,3日为一疗程,或首次0.5g,次日0.25g,5日为一疗程 禁用慎用 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应用本品无需调整剂量。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者尚无剂量调整的成熟方案。肝功能不全、肝病患者不应选用本品。孕妇选用本品,必须充分权衡利弊。对大环 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二、阿昔洛韦:主要用于疱疹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常用量 ①生殖器疱疹初治和免疫缺陷者皮肤粘膜,单纯疱疹口服200mg,一日5次,共10日;或口服400mg,一日3次,共5日;复发性感染和慢性抑制疗法,每8小时口服200mg,共6个月,必要时剂量可加至每日5次,每次200mg,共6个月。②带状疱疹,一次800mg,一日5次,共7—10日。 三、奥硝唑:主要用于妇科炎症如厌氧菌;牙龈肿痛等 [用法用量] 治疗厌氧菌感染:口服,成人,一次500mg(一次2片),每12小时一次;儿童,每次10mg/kg,一日一次 药物相互作用] 1、奥硝唑能抵制抗疑药华法林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增强抗凝药的药效,当与华法森同用时,应注意观察凝血酶原时间并调整给药剂量。 2、巴比妥类药、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等药物可使奥硝唑加速消除而降效并可影响凝血,因此应禁忌合用。 四、氟康唑:主要用于霉菌性阴道炎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 (1)播散性念珠菌病首次剂量0.4g,以后一次0.2g,一日1次,至少4周,症状缓解后至少持续2周。 (2)食管念珠菌病首次剂量0.2g,以后一次0.1g,一日1次,持续至少3周,症状缓解后至少持续2周。根据治疗反应,也可加大剂量至一次0.4g,一日1次。 (3)口咽部念珠菌病首次剂量0.2g,以后一次0.1g,一日1次,疗程至少2周。 (4)念珠菌外阴阴道炎单剂量0.15g,一次服。 (5)预防念珠菌病0.2~0.4g,一日1次。 五、加替沙星:主要用于淋球菌感染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00mg (2片),一日一次. 用药剂量指南 感染(取决于病原菌) 每日用量疗程

临床常用药物――用法用量

临床常用药物――用法用量 一、阿托品注射液(规格:多种) [适应症] 各种内脏绞痛,如胃肠绞痛及膀胱刺激症。对胆绞痛及肾绞痛的疗效较差;全身麻醉前给药,严重盗汗和流涎症;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致的窦房阻滞、房室阻滞等缓慢型心律失常;抗休克;解救有机磷酯类中毒。 [用法用量] 1、皮下或静脉注射成人常用量:0.3-0.5mg/次,小儿常用量:0.01-0.02mg/Kg/次,极量2.0mg/次。 2、抗心律失常成人静脉注射0.5-1mg,按需可1-2小时一次,最大量为2mg。 3、解毒有机磷中毒:轻度,静注1-2mg/1-2小时/次,阿托品化后0.5mg/4-6小时/次。中度,静注2-4mg/15-30分钟/次,阿托品化后0.5 mg-1mg/4-6小时/次。重度,静注5-10mg/10-30分钟/次,阿托品化后0.5mg-1mg/2-4小时/次。 [禁忌] 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高热者禁用。静脉每次极量2mg,超过上述用量,会引起中毒。最低致死量成人约80-130mg。 [不良反应]:外周反应;中枢兴奋时可用安定治疗。 二、654-2(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规格:1ml:5mg/支) [适应症]胃肠绞痛、感染性休克。 [用法用量] 1、常用量:成人肌注5--10mg,小儿0.1--0.2mg/Kg/次。每日1--2次。 2、抗休克及有机磷中毒:静注,成人每次10--40mg,小儿每次0.1--0.2mg/Kg,必要时每10-30分钟重复给药,也可增加剂量。病情好转后逐渐延长给药间隔,至停药。 [禁忌]颅内压增高、脑出血急性期、青光眼、幽门梗阻、肠梗阻及前列

腺肥大者禁用;反流性食管炎,溃疡性结肠炎慎用。 三、碘解磷定(0.5g/支) [适应症]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对乐果无效。 [用法用量] 轻度中毒:0.25-0.5g肌注,必要时2小时重复1次;中度中毒:首次0.5-0.75g肌注或静滴,必要时2小时后肌注0.5g。重度中毒:首次1g静注30-60分钟后无好转再给0.5-0.75g肌注或静滴后改为0.25-0.5g/小时静滴,好转停药。 [禁忌]禁与碱性药物混合用,因为在碱性溶液中可分解生成剧毒氰化物。 四、盐酸肾上腺素(规格:1.0mg/支) [适应症]支气管痉挛所致严重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 [用法用量] 常用量皮下或肌注0.25mg-1.0mg/次;极量1.0mg/次。抢救过敏性休(1)皮下或肌注0.5-1.0mg/次;极量 1.0mg/次;(2)静推:0.1mg---0.5mg用0.9%氯化钠液10ml缓慢静推;(3)如果疗效不佳可用4--8mg与500--1000ml葡萄糖静滴。 [禁忌] 1、下列情况应慎用:器质性脑病、心血管病、青光眼、帕金森氏病、噻嗪类引起的循环虚脱及低血压、精神、神经疾病。 2、用量过大或皮下注射误入血管时可引起血压突然升高而致脑溢血。 3、抗过敏性休克时,需补充血容量。 [不良反应]中枢兴奋、血压突升、心律失常。 五、多巴胺注注射液(20mg/2ml/支) [适应症] 治疗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 [用法用量] 小剂量5~10ug/kg/min:扩张内脏及肾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中剂量10~20ug/kg/min:除扩血管外,尚有正性肌力作用;大剂量大于20ug/kg/min:可使肺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极量:20ug/kg/min。[禁忌]禁用于心动过速及室颤。 六、酚妥拉明(5mg/ml/支)

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的使用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2014 -2015学年第二学期) 药品安全与生命健康-抗生素的使用 姓名:潘泳妃

摘要我国研制一个抗生素大约需要十年时间,而产生耐药菌素却在两年之内,未来呈无有效抗生素的可怕趋势。抗生素的使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武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人类健康和生命保护功不可没。但滥用抗生素已经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如抗生素的毒性反应、过敏性反应、二重感染、细菌产生抗药性等。为了防止和减少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患者更应该正确充分了解抗生素带来的效用。

关键词抗生素;健康;合理使用抗生素 1 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抗菌素的多种方法获取形式致使抗生素可以工厂化大生产。 2 抗生素的发展 1928年,英国科学家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偶然发现了青霉素(penicillin)。1938年,Chain和Florey等科学家又成功地从点青霉(penicillium nature)的培养液中分离制得青霉素。40年代初期,随着培养方法的改良青,霉素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从而很快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产量迅速增加。1958年,发现了青霉素的活性母核)))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