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

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

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简单掌握诗歌作者及写作背景2、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把握诗歌的情感走向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仔细探讨品味诗歌语言,把握其精练、准确的特点2、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理解、体会诗人崇高的情怀及豪情壮志【教学重点】1、结合词作意象,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2、融入课文情景,有激情的朗读词作【教学难点】⒈让学生从意象的角度来把握词作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⒉领悟伟人的博大情怀以及人格魅力【教学方法】⒈点拨法。

通过点拨关键字词,把握词中意象。

⒉语言品读法。

在反复的朗读,背诵中体会作者情感。

⒊比较法。

可以与作者的其他词作纵向对比,也可以与本单元所涉及的其他诗歌做横向对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总括:1、中国新诗简介:中国新诗是相对与中国古典诗词而言的,它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受外国诗歌影响较大。

2、诗歌鉴赏方法:诗歌重在品味,鉴赏诗歌可以从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四个方面着手,优美的诗篇都是用丰富的意象营造出新颖的意境,借助凝练的语言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把品位的重点,鉴赏的目标都放聚焦于意象、意境、语言和情感四个方面!二、导入新课“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曾经对50位名人做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

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等宏愿,都是他们在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

立志是成才的动力。

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表现作者青年时的志向和抱负的艺术写照,这篇词作也经常被人们称为“长沙志”。

沁园春长沙教案8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8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一):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能掌握诗中陌生的字词,同时能熟练地背诵整首诗。

②.潜力目标:体会雄浑阔大的秋的意境,能够运用一些意象来摹写现代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形象思维潜力。

③.情感目标:能够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毛泽东为了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透过阅读,能够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

②.教学难点: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比较的手法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

三、教学方法①.朗诵法②.合作探究法③.提问法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①.导入新课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

如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唐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更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用心向上的精神。

多少年后,有位诗人在长沙奏出了同样的一首秋之壮歌。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部世界,领悟他对秋的所思、所想,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②.介绍作者生平及其著作和写作此诗的社会背景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通用9篇)

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通用9篇)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篇1[教学目的]以《沁园春长沙》词为依托,拓展比较,充分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体味诗歌用词的妙处,[教学重点]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本课重点放在朗读背诵和诗词鉴赏上。

[教学设想]先以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引入,让学生总体感知概括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然后再学习本词,重点突破字词、写作思路、由写作意象所展现的诗人的思想感情,体味诗人用词的妙处。

然后进行拓展教学。

[教学过程]一、引入诗词给出毛泽东诗词中的句子,让学生感知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西江月井冈山》)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问:读了以上诗句,你感觉毛泽东诗词有什么样的风格?你从哪里感觉到的?――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

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评价毛泽东是“狂放的浪漫主义诗人”。

以前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其境界之阔大,气势之宏伟,可以说亘古未有。

齐背《沁园春雪》。

二、学习《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诗词壮美的风格体现于他的绝大多数诗词中。

他不但在《沁园春雪》中体现了这种壮美,而且在同词牌的《沁园春长沙》中也体现了壮美之情。

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沁园春长沙》,充分感受一下这种壮美,这种气魄。

《沁园春长沙》5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5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5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5 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长沙》5 教案教学设计近年来,文化课的教育越发严谨细致,随着语文学科的普及,学生们逐渐学习到文化背景、语言魅力与诗意抒发的标准。

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作品,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更是在历史和诗歌方面的积累和研究。

那么,如何制定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学生们在了解到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同时,也能理解到这首诗歌的内涵?下面是一份针对《沁园春长沙》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从以上的研究出发,让学生们在探寻诗歌背景的同时,更好地领会到其中的文化内涵。

一、教学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人民对国家的深爱和关怀;3.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学习如何感受和抒发情感;4.提高阅读能力,深化学生们的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堂导入(10分钟)通过简单的渐进式问答(如:“你最喜欢的城市是哪里?”“为什么?”等),激发学生们对于故乡的思考和情感。

并通过引入诗歌的标题和作者,为后续的文本分析打下基础。

2.了解作者的背景与诗歌的历史背景(10分钟)介绍作者毛泽东,以及诗歌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背景。

通过图片、新闻报道等多种方式,为学生们构建一个大背景,使之更深入地体认这首诗歌的价值。

3.学习诗歌的意向和意象(10分钟)通过学生的朗读和教师的点评,学习最初的百姓和军人的抗战故事和情感体验。

同时,讲解诗歌的文学特色,探讨其中的比喻和隐喻等词语,为学生们突破表观的字面意义,更好地理解诗歌抒情和叙事的特点。

4.分组探究诗歌内容(20分钟)将诗歌分成小组,每组四至五人,让学生们在阅读课文时,重点关注人物、动作、场景等诗句,并进行讨论和解释。

并尝试着讲述诗人的感受和叙述,感受其中深刻的抒情之意。

5.师生互动呈现(20分钟)请每组选出其最为生动的一段,进行口头表述或舞台表演。

这一环节,不仅鼓舞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核心内涵。

《沁园春·长沙》教案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学媒体:录音机课时安排:2教学过程一、题解与背景: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一次,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三、研究下列问题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4、哪几句是虚景?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6、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惋惜、委婉批评不足)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四、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五、作业:1、查找资料。

抄录一首毛泽东的诗词并谈谈你的理解2、背诵抄录《沁园春雪》教学课后记:学习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较好。

关于沁园春长沙教案(通用13篇)

关于沁园春长沙教案(通用1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关于沁园春长沙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沁园春长沙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一、导入有这样一个人物——他是古今中外100位名人中的一位;他是世界十大著名军事家之一;巴基斯坦总理本布托说:他是巨人中的巨人;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只能产生一位;白求恩说:他是一个盖世英才,他一定会改变这个世界。

当年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和诗人!同学们说:他是谁?再过8天,12月26日,我们将迎来毛泽东115周年的诞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他的词《沁园春长沙》,感怀伟人壮年的激情吧!二、朗读。

1、指名朗读。

点评。

2、指导朗读,然后范读:注意节奏、轻重、快慢、领字。

注意动词:诗人巧妙地用几个动词将内容和感情连接起来:立、看、问、忆、记。

读得连贯。

3、齐读。

三、鉴赏景物意象,理解思想感情1、这是一首登临词。

年轻的杜甫,登临泰山,有感泰山的巍峨,抒发“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失意的陈子昂,登上幽州台,追溯燕王的爱才,“独怆然而涕下”,感叹怀才不遇的苦闷;盛唐才子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目睹景物的深广,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诗词,是用来抒写心志的。

(板书:诗言志)一九二五年,三十出头,正值壮年的毛泽东,来到长沙,这个他曾经学习、探索、实践革命真理八年之久的火热土地。

站在橘子洲,他看到了什么呢?抒发了什么呢?找出写景的词句,齐读一遍。

2、小组讨论:找景物——析特点——识心胸。

引导各小组代表按问题发言——山:“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气势壮阔,色彩绚丽。

林:“层”表现了树林的重重迭迭,“染”字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

气势壮阔,色彩绚丽。

江:“漫”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表现了江水碧绿清澈。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篇一第1课时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重难点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酝酿情感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能欣赏诗的人,他决不会感到人生是干枯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板书课题:沁园春长沙]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1、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2、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情境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泛读。

出示毛泽东该词手迹,欣赏。

(设计依据:范读用以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及情感把握的分寸;手迹用以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

4、鉴赏,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并写在笔记本上,然后请两名同学读自己的鉴赏记录。

5、评价,同学们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引导、点拨。

6、老师总结陈述(作为一种意见供学生参考):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远望层层叠叠的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竞相行驶。

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令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同许多同学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那时,正值青春年少,风采迸发,才华横溢,意气奔放,遒劲有力,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7、再读,把握词的脉络。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时是《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的教学。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本诗歌的背景与内容,领悟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本诗歌的背景与内容,领悟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掌握该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色,并且能够进行初步的文学鉴赏。

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以及对于古典诗歌语言风格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课的内容主要是《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

首先,老师应简要介绍该诗的背景和作者。

随后,老师提问方式探究学生对于长沙的认识和对于水乡文化的感触。

接着老师阅读并讲解每一句诗歌的意义,让学生重点注意诗歌韵律、构思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歌词。

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讨论本诗歌的思想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以及通过诗歌反映的作者的人生态度。

最后,学生自己朗读、理解和赏析该诗歌,并根据感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估与实践:评估的方式应该是以开放性的调研问卷来进行的,考核思想的质量和严密性,关键性的内容的熟练掌握程度,以及艺术的领悟。

本课的实践应该以实际参观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形式来实施,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先辈的艰苦奋斗和创造。

同时,教育学生通过劳动来感受劳动的最高境界,了解劳动的伟大。

在实践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的观点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共同探索真理,分享感悟,提高思考的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古典诗歌的美妙和深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同时,在实践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和劳动的伟大,从而感受劳动的快乐和价值。

本课的教学方法以讨论和探索为主,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获取知识和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

《沁园春·长沙》却出现在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可见,高中语文把诗歌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而也就成为诗歌中的重中之重对以后的诗歌学习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而新诗是五四前后出现的,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的,用白话写的,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的,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努力融化在民族风格中的一种新诗体。

五四之后对外国诗歌的大量翻译和介绍,促进了中国新诗的发展。

所以高中语文在第一课选录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正好可以与新诗进行比照学习。

2.学习本课应该反复朗读,分析意象,发挥想象,感受真情,陶冶性情,填写新诗。

【学情分析】1. 初中学生学过《沁园春雪》,所以对作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知道毛泽东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共和国的缔造者,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对毛泽东的诗词名句耳熟能详,且有一定的认知。

2.小学,初中时学生已经了解并掌握了一些诵读、背诵诗文的方法,初步养成了诵读学习的习惯,背诵能力比较强,对诗词比较感兴趣。

3. 学生对词的格律特点有一些了解,掌握了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比如抓题目,看注释,抓关键词、分析意象、分析情景如何交融等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并于课外阅读更多的毛泽东诗词,欣赏他的狂草书法,体会这位诗人兼书法家的非凡风采。

2. 介绍词的格律特点,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 积累并整合小学、初中所接触过的毛泽东诗词及评价毛泽东的诗词名句,并尝试诗词创作或以本词词牌名进行学填新词。

4.背诵本词。

二、过程与方法1.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进行个性化诵读,可采用个别读、合作读或小组读,用普通话读或用方言读,男生读或女生读,派代表读或集体诵读,自由读读等方式进行激情诵读,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养成诵读学习习惯。

2.然后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时通过抓关键词的基本方法,逐渐提高学生抓准关键词、分析意象,从而把握诗歌内容情感等的能力。

3. 最后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鉴赏诗词作品的浓厚兴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在诗词的熏陶下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化积累。

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诗词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发自我奋发向上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词中描绘的图景,如“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等。

2.虚实结合,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数词运用,富于力学美感;动词使用,出神入化;形容词的使用,渲染色彩;对颜色非常敏感。

4. 对比、夸张、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2.补充古诗文例子来辅助解难。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他是领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是书法家,一手狂草征服天下;他更是诗人,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中,用诗词彰显自己的万丈豪情。

他,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透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走进诗词的殿堂,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

二、诵读提示1.结合课本插图欣赏毛泽东书写的《沁园春·长沙》手迹诵读。

略作评价:该手迹文字有一种气韵贯注的流动美,风格潇洒豪放。

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要抓住“独”“立”“洲”等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抓住“看”和“忆”贯穿全词两条主线的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

三、诗词及相关知识介绍(一)有关诗词介绍及诗词阅读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积累并整合以前所学诗词并作收集。

2.引导学生结合《沁园春·雪》,说说诗词的总体特点和阅读、鉴赏诗词的方法以及词的相关知识(提示:词的别称、词在形式上的特点、词的分类以及“沁园春”词牌名的格律等),并就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进行分析。

3.师生小结:(1)诗词总体特点: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诗词是文学艺术中一朵鲜艳的奇葩,它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文学的骄子;它浓缩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历练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追求;它和心灵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关系,能够直接地、聚焦地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启示性,我们可以透过诗词,认识作者,感受作者的情感。

诗词是反映生活、歌唱生活的艺术,我们可以透过诗词,感知生活。

作品是有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艺术的再创造来源于读者的再创造,所以我们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进去鉴赏才可能进行。

(2)阅读和鉴赏诗词的方法1)理解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创作背景。

把握技巧:推敲词句、捕捉意象、体会音韵、展开想象2)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以有声的语言再现诗词的意境,较完善地传达诗词的思想感情。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抑扬的变化,读出艺术美、意境美,做整体感知。

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形成意象。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叫意境。

3)默思回味诗词的鉴赏往往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因此,隔一段时间应重新诵读品味,诗化自己的感情。

再创造——再评价——共鸣(3)补充高考诗词阅读、鉴赏要求:1)鉴赏诗词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词的相关知识1)词是产生于隋唐兴盛于两宋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为:“曲子词”、“诗余”、“乐府”和“长短句”等。

2)与近体诗相较,词在形式上独具特色:一、词是配乐的;二、词有一个音乐性的调名,即词调,通常称词牌;三、词分为数片,通常是上下两片;四、词的句子长短参差不齐;五、每一种词调有不同的押韵位置。

3)词的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4)词的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二)沁园春——词牌1、词牌名——沁园春,词牌名。

由“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词牌由此得名。

2、《沁园春》的格律:双调(上下阙不同调),114字,上阙13句,逢一(第一句也可以不用韵)三、七、十、十三句押平声韵,四平韵,下阙12句,逢一、二、六、九、十二句押平声韵,五平韵。

上阙后九句与下阙后九句字数平仄相同,此调一般用较多的对仗句。

3、引导学生浏览全词,找出韵脚。

明确:上阙——秋、头、流、由、浮(方言)。

下阙——游、稠、遒、侯、舟。

4、引导学生积累并整合以前所学的词牌名。

四、整体感知并鉴赏全词。

(一)听教师背诵《沁园春·长沙》,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听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在听的过程中,把不会读和易读错的字词以及难解字词找出来。

(二)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师生在交流中正音、释词。

(1)正音沁园春(qìn)百舸(gě)峥嵘(zhēng róng)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挥斥方遒(qiú)浪遏飞舟(è)(2)释词中流:此指湘江江心。

江河中央往往水深流急。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日子。

峥嵘,本形容山势高峻,此处则为不平凡意。

意气风发: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三)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清思路,感受诗情,熟读成诵。

(1)引导学生根据自我的听读感受激情诵读课文,并自评或同学互评。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合理的调整和补充本词的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了解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并抓住“独立”“寒秋”“橘子洲头”等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正确的语序: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意为: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之水滚滚北去。

分析:这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展现出一幅以诗人为背景的艺术画面,为全诗定下了壮阔的基调。

(3)用“站立”“直立”等替换“独立”在比较鉴赏中引导学生想象诗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来的砥柱中流的英雄气概,适时引导学生重温历史画面,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革命情怀。

补充背景:1925年,正值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中国革命异常激烈,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确立,而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秋天,毛泽东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了躲避军阀赵恒惕的追捕,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长沙。

在长沙停留期间,独自重游了青年时代经常和同学去的橘子洲,有感而作此词。

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

(4)引导学生背诵唐朝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政治革新失败之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的一首诗),并就柳诗“独钓寒江”与毛词“独立寒秋”所表现的诗人的胸襟境界进行比较鉴赏。

明确:柳宗元是“独钓寒江”,毛泽东是“独立寒秋”,意境相似。

当然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柳诗表达的是诗人身处逆境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穷则独善其身”的封建士大夫的心志;毛词则表达了词人身处险境、坦荡磊落、砥柱中流的革命伟人的气度。

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5)引导学生找出“看”“忆”领起的句子,并抓住“看”和“忆”这两个贯穿全词两条主线的词语,以及穿引全文的“立”,“看”,“怅”,“问”,“忆”,“记”等关键动词和意象,分析全词。

明确:“看”领到“万类霜天竞自由”。

“忆”领到“粪土当年万户侯”。

诗人独立橘子洲头,看到的是(意象)红遍的万山、尽染的层林、碧透的漫江、争流的百舸、击长空的鹰、翔浅底的鱼等竞自由的万类,真可谓是绚丽多姿、生机勃勃之景,于是济世沧桑之情油然而生: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课本注释说,它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其实,“怅”的本意是“望”,但“怅望”不是一般的望,而是心有所思,心有所想的望,是心有所念,心有所忧的望,也就是说“怅望”这个词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

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蓬勃、绚烂,而现实社会却又是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仰天俯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

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谁来主宰你的盛衰枯草?“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诗人“独立寒秋”,他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追捕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这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已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