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

《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

《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导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正是如此。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这首词的赏析,欢迎大家学习。

《沁园春长沙》是毛主席登上诗坛的第一首词,抒发青少年时代的理想抱负。

该词置于卷首,为毛主席的诗词世界拉开序幕;同时,它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同类题材的压卷之作。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

翻阅毛主席诗词,觉得对秋天似乎情有独钟,大约是因为秋天寥廓、苍凉、大气,与战士的胸襟和英雄的气概较为吻合。

毛主席诗词的开卷之作,就是一首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

毛主席赞美的秋天,是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山”“林”“江”“舸”“鹰”“鱼”这大自然中的“万类”,均在这“霜天”中“竞自由”,逍遥自在,得其所哉。

“虽万类之众多,独在人而最灵。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他们却没有自由!于是诗人为之“怅寥廓”,在这“寥廓”的秋天,诗人的惆怅像秋天一样“寥廓”,面对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不禁像“天问”的屈原一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屈原“天问”时,等待“天”的回答。

而诗人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

由于当时革命形势不甚明朗,所以诗人“怅寥廓”。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毛主席诗词的开卷之作怎么没提国家和人民?其实,那“问苍茫大地”,不就是问我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吗?诗人因不能“竞自由”而为之“怅寥廓”的,不就是我那不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吗?诗人爱国、忧国、报国的情结,与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和历代慷慨悲歌的青少年诗人是一脉相承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再回到那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吧,他们是诗人的好友,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将为中华民族“竞自由”,为苍茫大地“主沉浮”!“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是很有兴味的。

历代青少年诗人,大多以“万户侯”为目标。

爱国诗人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南宋杰出词人刘克庄醉后仍感叹“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诗人毛主席反其意而用之,表示与旧世界的彻底决裂。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

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译文与赏析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译文与赏析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ě):泛指船:此指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 1913 年至 1918 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 年 毛泽东和萧瑜、 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主:主宰。 沉浮:比喻事物盛衰、消长。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遒(qiú):强劲有力。 遏(è):阻止。 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山势高峻,比喻超越平常,不 平凡,不寻常。稠:多。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激扬:激浊扬清 击水:这里指游泳 浅底:清澈的水底 译文 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 北流. 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 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 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 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
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度上,有远近高低,从逻辑上,从点到面, 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 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 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风华正茂一段峥嵘岁月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 《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 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 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 岁月。 这首词写于 1925 年深秋。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 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 1911 至 1925 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 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 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 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 和他的同学蔡和森、萧子升、张昆弟、郭亮等,及其他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 如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蔡畅、罗章龙、李维汉等,除何叔衡、谢觉哉 外,都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 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 极,神气不变”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 由奔放的胸襟。 (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过去 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

沁园春长沙注释

沁园春长沙注释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注释和鉴赏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①》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②,湘江北去,橘子洲头③。

看万山红遍④,层林尽染⑤;漫江碧透⑥,百舸争流⑦。

鹰击长空⑧,鱼翔浅底⑨,万类霜天竞自由⑩。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①长沙,湖南省省会。

作者的青年时代,大部分时间在长沙学习和进行革命活动。

词中所说的“百侣”和“同学少年”,即指作者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友好。

②独立寒秋,谓独自一人伫立在已有寒意的秋风之中。

唐代杜甫《乐游园歌》曰:“独立苍茫自咏诗。

”本篇情境,有所类似。

下文亦见“苍茫”二字。

③本句补出词人“独立”的具体地点。

橘子洲,在长沙西湘江中,古时洲上多美橘,因此而得名。

洲形狭长,故亦称“长岛”。

④清周之琦《好事近·舆中杂书所见》词四首其二曰:“看万山红叶。

”看,系领字。

据格律,当领起下面四句十六字;据文义,则一直领至“万类”句为止。

万山,群山。

主要指湘江西岸岳麓山诸峰。

万,言其多,非确数。

诗词中凡言“百”、“千”、“万”,义多与此相同,下不具注。

红遍,岳麓山上多枫树,经霜后满山都是红叶,故云。

⑤本句承上,谓岳麓枫林之红,若颜料染成。

层林,林木随着山势的高大而层叠,故称。

尽,全、都。

⑥漫,满。

碧透,谓湘江之水碧绿至极。

透,与上文“遍”同为程度副词。

⑦百舸,泛指众多的船只。

汉代扬雄《方言》卷九曰:“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

”争流,三国魏时嵇康《琴赋》曰:“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上《言语》篇记载,晋顾恺之赞美会稽山川时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本是说群波竞逐涌流,这里转用以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

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和译文(翻译)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和译文(翻译)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和译文(翻译)
导读: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925年
【译诗】
我独自面临苍茫的深秋,
看湘江向北逝去,
在橘子洲一隅,
群山已是火红的色彩,
那是层层叠叠的枫树林染红的呀;江水已全面碧绿,
大船争相畅游。

雄鹰振翅于高天,
鱼群在水中滑行,
天地万物都在深秋竞赛着自由。

广大无垠的天地呀,
请你告诉我,谁能主宰你的命运?我曾经与朋友们结伴游历于此,内心忆起多少不屈而非凡的岁月。

那时正当青春少年,
身心蓬勃向上,
我们一群书生的英俊神气,
姿意刚健,正派大方。

品评祖国河山,勾画宏伟蓝图,
用的全是慷慨热烈的言辞,
那独霸万户的地主弃之若粪土。

记得吗?朋友们,
我们曾奋勇地游到江心,
我们击出的波浪阻止了飞驶的船只。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沁园春长沙原文拼音注释

沁园春长沙原文拼音注释

沁园春长沙原文拼音注释《沁qìn园yuán春chūn ·长cháng沙shā近jìn 》独dú立lì寒hán秋qiū,湘xiāng江jiāng北běi去qù,橘jú子zi 洲zhōu头tóu 。

看kàn万wàn山shān红hóng遍biàn ,层céng林lín尽jìn染rǎn ; 漫màn江jiāng碧bì透tòu ,百bǎi舸gě争zhēng流liú。

鹰yīng击jī长cháng空kōng ,鱼yú翔xiáng浅qiǎn底dǐ,万wàn类lèi霜shuāng天tiān竞jìng自zì由yóu 。

怅chàng寥liáo廓kuò,问wèn苍cāng茫máng大dà地dì,谁shéi主zhǔ沉chén浮fú?携xié来lái百bǎi侣lǚ曾céng游yóu ,忆yì往wǎng昔xī峥zhēng嵘róng岁suì月yuè稠chóu 。

恰qià同tóng学xué少shào年nián ,风fēng华huá正zhèng茂mào ; 书shū生shēng意yì气qì,挥huī斥chì方fāng遒qiú。

指zhǐ点diǎn江jiāng山shān ,激jī扬yáng文wén字zì,粪fèn土tǔ当dāng年nián万wàn户hù侯hóu 。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原文:作者: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注释: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以上三句是说:在寒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目送着湘江水北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词牌特点
分为上下两阙,属双调 上阙13句56字,押四平韵(头、流、 由、浮) 下阙12句58字,押五平韵(游、稠、 遒、侯、舟) 属长调
听录音,小声跟读,纠正字音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 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 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你能感受到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词? 豪迈大气
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有力之状 鱼翔浅底 竞自由 生命力
写出了色彩浓烈
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强劲 突出了鱼儿自由轻快之态 有力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
小组交流作业: 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段景色
• 要求: • 1、意思完整,但是不能流于翻译 • 2、展开联想,可以加入自己想象的事 物,适当调整语序 • 3、注意语言的准确和优美
意象 意境 感情
万山
层林
漫江
百舸
雄鹰
游鱼
生机勃勃
壮阔绚丽
乐观热烈、奋发向上 暗喻和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革命形势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中寓情
怅、问——对祖国命运的关注
怅: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 慷慨的思绪。 作者也因感慨祖国山河寥廓而发出深沉的思 考: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谁主沉浮”的意思是? 谁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即革命领 导权归谁
最后三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实写回忆当年在此游泳的情景,既是 深情怀念,同时也虚指激励自己和一 切革命者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 革命的中流砥柱,显示了作者的豪情 壮志。
总结
• 纵观全词,诗人用词形象精炼,风格大气 豪迈,体现了一代伟人的壮烈情怀。 • 全词上阕写景,意境开阔,气魄豪迈,; 下阕抒情,胸怀博大,斗志昂扬。 • 艺术手法:上阙——景中寓情 • 下阙——情中显志
有感情地齐读全诗,注意语速和语调。
男女同学交替朗读下阙, 思考:作者回答了上阕的问题没有?答 案是什么?
同学少年
领字
小组讨论: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 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 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展现了 诗人这些青年怎样的精神风貌? 2、最后三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哪些字词可以体现这种情感?
这些早期的革命青年具有怎样的精神风貌? • • • • • • 青春年少 热情奔放 才华出众 关心国家 无畏无惧 敢于斗争
沁 园 春 长 沙
“意象”简释

创作者的 思想感情

作品中的 客观物象
诗人的 思想感情 与客观物 象融合形 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 意象的创造和 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 的艺术境界
词:1、又称“长短句”、“诗余”,也叫“曲
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来逐渐和 音乐分离,成为一种单纯的文学体裁。 2、词有词牌,有的还有题目,题目与所写的内容 有关,而词牌则基本上与词的内容无关。但不同 的词牌,它的段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 押韵,都有不同的规定。 3、词的分类: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 (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 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 称三叠或四叠。
齐读,思考上、下片主要写什么 内容
• 上片: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 彩的秋景图 • 下片:抒情,借回忆青年时代 的革命活动抒发革命豪情。
•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 些成分省略。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 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在深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模仿范读,带有感情地大声自读这首词。疏
通字词的意思。
• 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1)沁园春( qì ) n (2)峥嵘岁月( zhēng róng ) (3)百舸争流( gě ) (4)怅寥廓( liáo )( kuò ) (5)沉浮( fú ) (6)挥斥方遒( qiú ) (7)浪遏飞舟( è )
写作背景
• 1925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国共统一 战线已经确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 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革命该由哪个阶 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 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 习所,经过长沙,重游了他在长沙读书 时常去的橘子洲,回忆当年求学和革命 斗争生活,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 心潮激荡,豪情满怀,吟成此篇。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 • • • • • • • • • • • • • • •
山上一层层树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 (1)层林尽染 满江 (2)漫江碧透 船 (3)百舸争流 万物;秋天;争 (4)万类霜天竞自由 (5)怅寥廓 感慨;宇宙的广阔 (6)谁主沉浮 主宰;盛衰 (7)峥嵘岁月稠 不平凡,不寻常;多 (8)恰同学少年 正当 风采才华 (9)风华正茂 (10)书生意气 意志和气概 正 (11)挥斥方遒 (12)指点江山 评论国家大事 (13)激扬文字 激浊扬清 (14)粪土当年万户侯 意动,把……看作粪土 (15)到中流击水 江中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16)浪遏飞舟 阻止
领字
看:统领到哪一句? 万类霜天竞自由 齐读这一段描写, 思考:这七句的视角变化 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
由远及近 由上自下
远眺 近看
仰望 俯瞰由静到动源自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
鱼 翔 浅 底 鹰 击 长 空
百 舸 争 流
漫 江 碧 透
小组交流: 在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 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