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4讲物质的跨膜运输学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新教材人教版苏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新教材人教版苏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如图是细胞间的三种信息交流方式,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物质或结构的名称:① 受体 ;② 信号分子;③ 胞间连丝 。 (2)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过程、精子和卵细胞之 间的识别和结合分别属于上面的哪种方式? 提示 分别属于图C、图A、图B所代表的方式。
(3)图中受体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受体和信号分子的结合有没有特异性? 提示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受体和信号分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4)是否所有信号分子的受体都在细胞膜上?并说明理由。 提示 不是,有些小分子如脂溶性的信号分子(如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 内部。
(3)脂质体到达靶细胞后,药物将如何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该过程利用 了膜的什么特点?
提示 脂质体与细胞膜结构相似,到达靶细胞后可能会与细胞膜发生融 合,也可能以胞吞方式将携带的药物运入细胞。利用了膜的流动性。
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
5.关于下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图示结构上可发生与H2O相关的反应,但一定不会发生氨基酸的脱
胰高血糖素可催化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说明肝细胞膜上有其相应的 受体蛋白,A正确;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属于被动运输,B错误; 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促 甲状腺激素的受体蛋白,C正确; 新冠病毒主要攻击人的肺部,肺部细胞是其靶细胞,其细胞膜上具有 新冠病毒S蛋白识别的受体蛋白,D正确。
可用图中③表示 D.相邻的高等植物细胞
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
功能①是指细胞膜具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功能,在生命起源 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A正确; 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不一定都有利,B错误; ③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 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C正确; 相邻的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如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2015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库:必修1第2单元第4讲 物质的跨膜运输

2015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库:必修1第2单元第4讲 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4讲物质的跨膜运输1.用酶解法除去新鲜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将其置于质量浓度为0.3 g/ 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原生质体一定不发生() A.质壁分离B.渗透失水C.颜色加深D.吸水力增大解析将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而得到的原生质体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 mL 的蔗糖溶液会发生失水,液泡颜色加深,随着进一步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大,吸水力增大,由于细胞壁不存在,看不到质壁分离现象。

答案 A2.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中,开始时的液面高度为a,停止上升时的高度为b,若每次停止上升后都将玻璃管中高出烧杯液面的部分吸出,则a、b液面间的高度差与吸出蔗糖溶液的次数之间的关系是()答案 B3.下图是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①方式表示易化扩散B.⑤、⑥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载体C.③、④两种方式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D.质壁分离实验中蔗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④解析由图示分析可知,①为主动运输,A错误;②为被动运输,其又可分为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即⑤和⑥,其中简单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B错误;③和④分别为胞吞和胞吐,两者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正确;在质壁分离实验中,蔗糖是细胞不需要的大分子物质,无法进入细胞内部,D错误。

答案 C4.下面能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①食用的糖醋蒜细胞②蚕豆叶的表皮细胞③植物的根毛细胞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⑤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⑥根尖分生区细胞A.①⑤B.②③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②③解析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为活的成熟的高等植物的体细胞,①是死细胞,④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⑤用盐酸解离会杀死细胞,⑥没有大的液泡,这些细胞都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②和③都是活的成熟的高等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 D5.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

用无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临时装片时,可用高浓度(质量浓度为0.075 g/mL)的胭脂红溶液作为外界溶液,观察细胞的变化。

2025导与练生物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含答案

2025导与练生物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含答案

2025导与练生物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第4讲细胞膜和细胞核基础巩固练1.(2023·河北唐山三模)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受损细胞核的蛋白质、核酸可被溶酶体降解B.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小,核膜内折C.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核仁大、核孔数量多D.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解析:溶酶体中有水解酶,受损细胞核的蛋白质、核酸可被溶酶体降解,降解产生的有用物质可被再次利用;衰老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变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因此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核孔的数量多、核仁的体积大;细胞核中有染色质,染色质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

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2023·湖南长沙期末)下列有关细胞膜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糖类B.一般来说,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种类和含量越多C.提取动物细胞中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D.探索膜成分的实验,相比使用植物细胞作实验材料,动物细胞的优势是没有细胞壁解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糖类;一般来说,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种类和含量越多;当提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磷脂分子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其他动物细胞因为有除细胞膜之外的其他膜结构,所以得到的磷脂分子单分子层会比细胞表面积的2倍大;动物细胞不含有细胞壁,细胞破碎较容易,因此其作为实验材料比较有优势。

3.如图是真核细胞的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B )A.结构①不能存在于原核细胞中B.结构②表示核膜,它由2层磷脂分子组成C.结构④对物质的进出有选择透过性D.④所在的结构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解析:原核细胞不含染色质,即结构①染色质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②表示核膜,为双层膜,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结构④为核孔,对物质进出细胞核有选择透过性;④(核孔)位于核膜上,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维持了细胞核内环境的稳定。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3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苏教版必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3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苏教版必修1
2. 膜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分析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探讨其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3. 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实例分析:以葡萄糖、氨基酸、离子等物质为例,解释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原理及过程。
4. 跨膜运输的调控机制:探讨细胞如何通过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等调控物质的跨膜运输。
5. 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分析浓度梯度、电荷、温度、压力等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掌握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培养生命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实验设计与实施的认识,发展科学探究素养。
4.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功能等基础知识,了解了生物体中物质运输的基本原理。此外,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在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环节,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合作精神。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八、板书设计
①细胞膜结构与功能:
- 结构: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糖类
- 跨膜运输与生物技术: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基因工程、药物输送等领域的知识,了解跨膜运输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 生活中的跨膜运输实例:学生可以从饮食、药物、生物技术产品等方面,寻找与跨膜运输相关的实例,分析其生物学原理。
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将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等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通过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将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生物】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4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动物细胞膜还有胆固醇,如何分布呢?
胆固醇:调节膜的流动性,增加了膜的稳定性。
细胞膜外
糖被(细胞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糖脂
糖蛋白
磷脂双分子层 (基本支架)
磷脂分子 细胞膜内
蛋白质(镶在表面、部分或全部嵌入、贯穿) 功能:转运蛋白、具有催化作用的酶、具有识别作用的受体蛋白
②思1考97:0罗年伯科特学森家的:"三荧明光治标"模记型的有小什么鼠不细足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 思结考论::思细考在胞必膜修具模有块流中动有哪性些实验可以反驳罗伯特森的"三明治"模型?
③1972年辛格和尼科尔森: 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科 科学学探探究索的永基无本止思路境和,方科法学:理论是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建立和完 善先的根,据观需察要到探的索现精象神,、作出科推学测思或维提和出技假术说,手再段进的行结验合证。、补充和完善。
此过程均需消耗能量
C.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D.受体能结合某些激素分子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
【福建理综高考】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
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ຫໍສະໝຸດ 是( )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部
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
D
胰高血糖素受体
C
A.图中③为该模型的基本支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图中a侧为细胞膜的外侧,该侧还应该含有糖类分子 C.图中①为通道蛋白,是部分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细胞的通道 D.哺乳动物有核组织的细胞膜与红细胞膜在结构上可能存在差异
考向二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4.光脱色恢复技术是细胞学上研究膜蛋白或膜的特性的基本实验技术之一。用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课标要求概述细胞都由细胞膜包裹,细胞膜将细胞与其生活环境分开,能控制物质进出,并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细胞膜的功能2.细胞膜的成分(1)细胞膜成分的探索科学家实验方法或现象实验结论欧文顿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容易穿过细胞膜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利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通过一定的方法制备出纯净的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其中磷脂含量最多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推断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丹尼利和戴维森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思维发散不同动物的红细胞比较(2)细胞膜成分组成源于必修1 P42: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磷酸等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两个脂肪酸一端为疏水的“尾”部。

3.细胞膜的结构(1)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连线)源于必修1 P44“科学方法”: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反映了科学方法——提出假说的作用。

科学家首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提出解释某一生物学问题的一种假说,再用进一步的观察与实验对已建立的假说进行修正和补充。

(2)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①源于必修1 P45“正文小字部分”:细胞膜外表面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的糖类分子叫作糖被,其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关。

②源于必修1 P45“旁栏思考”:虽然细胞膜内部分是疏水的,水分子仍能跨膜运输的原因:一是水分子极小,可以通过由于磷脂分子运动而产生的间隙;二是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通过细胞膜。

③源于必修1 P46“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它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将其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

【备考202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4讲 细胞膜和细胞核(共55张PPT)

【备考202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4讲 细胞膜和细胞核(共55张PPT)

考向2细胞膜的功能 2.(2022天津红桥模拟)葡萄糖转运膜蛋白能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下列推 断错误的是( ) A.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该蛋白的结构改变有关 B.胰岛素的作用可以使该蛋白的转运速度加快 C.线粒体膜上不存在该蛋白 D.癌细胞膜上该蛋白的含量比正常细胞要少
答案 D 解析 葡萄糖转运膜蛋白能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而糖尿病病人的葡萄糖转 运出现障碍,故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该蛋白的结构改变有关,A项正确;胰岛 素能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故胰岛素的作用可以使该蛋白的转运速度 加快,B项正确;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故线粒体膜上不存在该蛋白,C项正 确;癌细胞代谢旺盛,故其膜上该蛋白的含量比正常细胞要多,D项错误。
答案 ACD 解析 由实验可知,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项正确; 应用该技术只能测定群体蛋白质的流动速率,B项错误;降低温度,膜的流动 性降低,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延长,C项正确;由于实验过程中 一部分荧光消失,所以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后,荧光强度仍小于漂白 前,D项正确。
答案 D 解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在前期消失并在末期重现,A项正确;核 仁与rRNA的形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所以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胞,核仁 代谢活动旺盛,B项正确;许多对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是在细胞核 中起作用的,细胞核内的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经核孔进入细胞核的,C 项正确;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能合成RNA,D项错误。
①内因: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
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 类和数量;
细胞膜的流动性越大)
②外因:温度、pH、O2等影响细 胞呼吸的因素
(2)联系
角度二、细胞膜的探究历程
考向探究
考向1细胞膜结构的探究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4讲物质的跨膜运输学案苏教版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4讲物质的跨膜运输学案苏教版

第4讲 物质的跨膜运输考点一| 渗透作用和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对应学生用书第31页)[识记—基础梳理]1.渗透作用与渗透系统(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是自由扩散的一种形式。

(2)渗透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渗透系统,由两个溶液体系以及两者中间的半透膜组成。

(3)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4)渗透作用的实质:单位时间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多于蔗糖溶液进入清水中的水分子,导致蔗糖溶液液面上升。

2.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②现象⎩⎪⎨⎪⎧a.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b.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c.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平衡(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①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②原理和现象a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b.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③质壁分离的原因a.外因: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b.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教材边角知识] 据教材必修1 P55图3-33“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示意图”知,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质”是指原生质层,“壁”是指细胞壁。

[思维辨析]1.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是指质量百分比浓度。

(×)【提示】溶液浓度指的是物质的量浓度。

2.渗透装置中当漏斗液面不再升高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就不再移动。

(×)【提示】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移动达到动态平衡。

3.半透膜就是选择透过性膜。

(×)【提示】半透膜一般是指膜上面有均匀的孔道,分子能否通过半透膜取决于分子直径的大小,而选择透过性膜不是以分子直径定义,而是以细胞是否需要这种物质决定是否允许通过。

4.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 ℃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其主要原因是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物质的跨膜运输考纲要求全国卷五年考情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2016·卷ⅠT2,2015·卷ⅡT1、T3,2014·卷ⅠT1,2013·卷ⅠT3,2013·卷ⅡT42.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2017·卷ⅡT4,2014·卷ⅠT4,2014·卷ⅡT4考点一| 渗透作用和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对应学生用书第31页)[识记—基础梳理]1.渗透作用与渗透系统(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是自由扩散的一种形式。

(2)渗透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渗透系统,由两个溶液体系以及两者中间的半透膜组成。

(3)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4)渗透作用的实质:单位时间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多于蔗糖溶液进入清水中的水分子,导致蔗糖溶液液面上升。

2.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②现象⎩⎪⎨⎪⎧a.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b.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c.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平衡(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①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②原理和现象a.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b.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③质壁分离的原因a.外因: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b.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教材边角知识]据教材必修1 P55图3-33“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示意图”知,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质”是指原生质层,“壁”是指细胞壁。

[思维辨析]1.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是指质量百分比浓度。

(×)【提示】溶液浓度指的是物质的量浓度。

2.渗透装置中当漏斗液面不再升高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就不再移动。

(×)【提示】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移动达到动态平衡。

3.半透膜就是选择透过性膜。

(×)【提示】半透膜一般是指膜上面有均匀的孔道,分子能否通过半透膜取决于分子直径的大小,而选择透过性膜不是以分子直径定义,而是以细胞是否需要这种物质决定是否允许通过。

4.将人的红细胞放入 4 ℃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其主要原因是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5.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

(×)【提示】①必须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②外界溶液浓度不可以太高,否则可能会杀死植物细胞。

6.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

(×)【提示】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7.成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发生过程中,其吸水能力不断增强。

(×)【提示】细胞液浓度逐渐降低,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8.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能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必要条件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理解—深化探究]1.常见渗透装置图形分析外观上表现,2S →1S 于多的水分子数1S →2S 则单位时间内由,2S 溶液浓度大于1S 若(1)。

下降液面1S 外观上表现为,则情况相反,2S 于小溶液浓度1S ;若上升液面1S 为 。

因为2S 大于溶液浓度仍1S 则,Δh 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在达到渗透平衡后(2)侧扩散。

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压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 2.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2)具有浓度差3.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以碘和淀粉为例) 烧杯内盛淀粉溶液漏斗内盛碘液 结论 变蓝不变蓝 碘能通过半透膜,而淀粉不能 不变蓝 变蓝 淀粉能通过半透膜,而碘不能 变蓝 变蓝淀粉和碘都能通过半透膜 不变蓝不变蓝 淀粉和碘都不能通过半透膜◎考向1 渗透现象的分析1.如图所示,容器A 中含0.02(mol·L -1)蔗糖,0.03(mol·L -1)尿素;容器B 中含0.01(mol·L -1)蔗糖,0.05(mol·L -1)尿素。

A 、B 间隔一层半透膜。

第一种情况: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第二种情况: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尿素分子通过。

当达到动态平衡时,这两种情况下的液面高度情况是( )【导学号:41780032】A.一样高,A高于BB.B高于A,不能确定C.B高于A,A高于BD.一样高,不能确定C[第一种情况: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则容器A中溶液总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中溶液总的物质的量浓度为B容器,)1-0.05(mol·L)1-0.06(mol·LB中溶液的渗,容器透压高于容器A中溶液的渗透压,故最终B中的液面高于A中的。

第二种情况: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尿素分子通过,那么最终半透膜两侧的尿素浓度相等,但是容器A中的蔗糖浓度大于B中的,故最终A中的液面高于B中的。

] 2.将a、b、c三组红细胞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实验,浸泡一段时间后其细胞形态如模式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示细胞内液的渗透压,a组的比b组的高B.浸泡过程中a组细胞失水量小于c组细胞失水量C.若向a组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则其细胞可能先皱缩后恢复原状D.上述实验中引起细胞形态的改变而消耗ATP的数量比较:c>b>aD[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理解判断的能力,难度中等。

根据图中信息,a组细胞基本可以维持原状,b组细胞吸水膨胀,c组细胞皱缩,细胞失水较多;与a组相比,b组细胞吸水,细胞内液渗透压较低;向a组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后,刚开始外界溶液渗透压可能大于细胞内液渗透压,细胞失水皱缩,后来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内液渗透压大于外界溶液,细胞吸水恢复原状;细胞形态的改变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失水或吸水造成的,不消耗ATP。

]误区警示个易错点][有关渗透作用的“4”1.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实质是指渗透压,如质量分数为10%葡萄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10%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等,但质量分数为10%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小,故水可通过半透膜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动。

2.水分子的移动方向是双向移动,但最终结果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较多。

3.渗透平衡≠浓度相等。

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绝对相等。

4.只有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备选习题] 如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

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 、b 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A .加酶前a 侧液面上升,加酶后b 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 侧液面B .加酶前a 侧液面上升,加酶后b 侧液面上升并等于a 侧液面C .加酶前后a 、b 两侧液面不变D .加酶前a 、b 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 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 侧液面D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渗透压相等,即加酶前a 、b 两侧液面不变;但加入麦芽糖酶后,麦芽糖分解,使得b 侧溶液的渗透压增大,水分子由a 侧向b 侧转移,b 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 侧。

] ◎考向2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分析3.(2015·海南高考)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

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 .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 .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D .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D [本题主要考查渗透作用的知识。

根据题干信息可推断一定时间后甲的浓度变小是因为叶片失水,“乙浓度不变”说明乙的浓度与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丙浓度变大”是因为细胞吸水,由此推断,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A 、B 错误,D 正确;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自由扩散,C 错误。

]有关叙,红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如图,液中溶3KNO 将小鼠红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4述正确的是( )溶液的起始渗透压小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渗透压3KNO .A B .与B 点相比,A 点对应时刻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较大 段的变化BC 从而出现,溶液3KNO 段细胞失水使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于AB .C 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3KNO ,点对应的时刻B .D 溶液3KNO 说明,溶液中刚开始时体积减小3KNO 在一定浓度的由红细胞,由图可知[ D 溶液的起始渗透压大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渗透3KNO 因而,的浓度大于红细胞内液的浓度压,A 错误;与B 点相比,A 点对应时刻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较小,因而发生渗透失水导致体积减小,B 错误;AB 段细胞发生了失水,但不是导致BC 段变化的原因,BC 段变化的原溶3KNO 导致红细胞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于,-3NO 、+K 因是由于红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液,C 错误。

]5.将质壁分离的洋葱紫色外表皮细胞放入清水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a 点相比,b 点时细胞的液泡颜色变深B .与b 点相比,c 点时细胞的吸水速率大C .c 点时细胞膨胀,液泡内没有水分子进出D .b 点到c 点过程中,细胞的吸水速率受细胞壁的影响D [将质壁分离的洋葱紫色外表皮细胞放入清水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大直至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细胞在不断地吸水直至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

与a 点相比,b 点时细胞已吸入的水量较多,液泡的颜色变浅,A 错误;与b 点相比,c 点时细胞的体积不再增加,说明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细胞吸水速率小于b 点时的,B 、C 错误;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b 点到c 点过程中,液泡的体积变化不明显,细胞的吸水速率受细胞壁的影响,D 正确。

]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特点 ]技法总结[ 1.运输方向: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2.运输特点:细胞吸水时,水分子也有从细胞出来的,细胞失水时,水分子也有进入细胞的,即无论细胞吸水还是失水,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的扩散都是双向进行的。

备选习题][如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