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疗法2详解

合集下载

中医刮痧手法大全,收藏了吧!

中医刮痧手法大全,收藏了吧!

中医刮痧手法大全,收藏了吧!一、刮痧手法分类(一)根据力量大小分类1.轻刮法刮痧时刮痧板接触皮肤下压刮拭的力量小,被刮者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感觉。

轻刮后皮肤仅出现微红,无瘀斑。

此法宜用于老年体弱者及辨证属于虚证的患者。

2.重刮法刮痧时刮痧板接触皮肤下压刮拭的力量较大,以患者能承受为度。

此法宜用于腰背部脊柱双侧,下肢软组织较丰富处,青壮年体质较强者及辨证属于实证、热证的患者。

(二)根据移动速度分类1.快刮法刮拭的频率在30次/分以上。

此法宜用于体质强壮者,主要用于刮拭背部、四肢及辨证属于急性、外感病证的患者。

2.慢刮法刮拭的频率在30次/分以内。

此法宜用于体质虚弱者,主要用于刮拭头面部、胸部、腹部、下肢内侧等部位及辨证属于慢性、体虚内伤病证的患者。

3.颤刮法用刮痧板的边角与体表接触,向下按压,并做快速有节奏的颤动,频率在100次/分以上;或在颤动时逐渐移动刮痧板。

此法宜用于痉挛性疼痛的病证,如胁痛、胃痛、小腹痛和小腿抽筋等。

(三)根据刮拭方向分类1.直线刮法直线刮法又称直板刮法。

用刮痧板在人体体表进行有一定长度的直线刮拭(图1)。

此法宜用于身体比较平坦的部位,如背部、胸腹部、四肢部位。

图1 直线刮法2.弧线刮法刮拭方向呈弧线形,刮拭后体表出现弧线形的痧痕,操作时刮痧方向多循肌肉走行或骨骼结构特点而定(图2)。

此法宜用于胸背部肋间隙、肩关节和膝关节周围等部位。

图2 弧线刮法3.逆刮法逆刮法指与常规的刮拭方向相反,从远心端开始向近心端方向刮拭(图3)。

此法宜用于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浮肿患者或按常规方向刮痧效果不理想的部位。

图3 逆刮法4.旋转法刮痧时做有规律的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旋转刮拭,力量适中,不快不慢,有节奏感(图4)。

此法宜用于腹部肚脐周围、女性乳房周围和膝关节髌骨周围。

图4 旋转法5.推刮法刮痧时,刮拭的方向与操作者站立位置的方向相反。

如操作者在被刮者的右侧前方,刮拭其左侧颈肩部时,宜采用此法。

(四)根据刮痧板接触体表部位分类1.摩擦法将刮痧板与皮肤直接紧贴,或隔衣布进行有规律的旋转移动,或直线式往返移动,使皮肤产生热感(图5)。

刮痧的操作方法及补泻手

刮痧的操作方法及补泻手

刮痧的操作方法及补泻手法(一)操作方法操作时手持刮痧板,蘸上润滑剂,在患者体表的被刮部位按一定方向用力均匀地进行刮拭。

一般使用腕力,同时根据病人的病情及反应调整刮拭的力量,直至皮下呈现痧痕为止。

有平刮、竖刮、斜刮及角刮。

(1)平刮用刮板的平边,在刮拭部位上按一定方向进行大面积的平行刮拭。

(2)竖刮用刮板的平边,在刮拭部位上按竖直上下进行大面积的平行刮拭。

(3)斜刮用刮板的平边,在刮拭部位上进行斜向刮拭。

本法主要适用某些不能进行平、斜刮的部位。

(4)角刮用刮板的棱角或边角,在刮拭部位上进行较小面积或沟、窝、凹陷地方的刮拭。

(二)补泻手法刮痧疗法分为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

补和泻是相互对立、作用相反又相互联系的两种手法,其与刮拭力量的轻重、速度的快慢、时间的长短、刮拭的长短、刮拭的方向等诸多因素有关。

1.补法具有以下特点的刮法为补法。

(1)刺激时间短、作用浅,对皮肤、肌肉、细胞有兴奋作用;(2)作用时间较长的轻刺激,能活跃器官的生理机能;(3)刮拭速度较慢;(4)选择痧痕点数少;(5)刮拭顺经脉循行方向;(6)刮拭后加温灸。

2.泻法具有以下特点的刮法为泻法。

(1)刺激时问长、作用深,对皮肤、肌肉、细胞有抑制作用;关爱学生,如坐春风——让爱在教育事业中闪光_语文论文关爱学生,如坐春风——让爱在教育事业中闪光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只是和许许多多的老师们一样在用平凡的工作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我从孩子们的脸上得到肯定,成为教师让我体会到教育工作无可替代的价值。

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教师的幸福和快乐。

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他们性格、气质不同,特长、爱好不同,在各方面的能力不同,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不同。

一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不成熟的孩子,自我行为的调控能力还较弱,更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需要不断地变换教育方式加以指导,使学生乐于接受,那么作为一名一年级的班主任必须具有一颗爱心。

爱学生就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要从点滴小事入手关心他们。

中医康复方法与技术之刮痧疗法

中医康复方法与技术之刮痧疗法
●(3)妇科病证 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产后病等。
●(4)儿科病证 小儿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小儿腹泻等。 ●(5)五官科病证 牙痛、鼻炎、咽喉肿痛、近视、急性结膜炎、耳聋、
耳鸣等。 ●(6)其他各科病证 皮肤瘙痒症、荨麻疹、痤疮、湿疹等。 ●(7)防病保健 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美容、减肥等。
● 3.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紫癜及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禁用。 ● 4.饱食后或饥饿时,以及对刮痧恐惧者禁用。 ● 5.凡刮治部位皮肤有溃烂、破损、炎症者不宜用本法,如初愈也不宜使用。 ● 6.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肆 刮痧疗法的注意事项
● 1.刮痧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在冬季应避风寒,夏季刮痧时,应避风扇 和空调直吹刮拭部位。
● 6.刮痧后应擦干油性介质或水,也可在青紫处抹少量驱风油,让患者休息 片刻,出痧处应避免风寒。如刮痧后病情反而加重者,应及时送至医院诊 治。
思考题
● 简述刮痧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拍痧法 指用虚掌拍打或用刮痧板拍打患者身体某部位,使之出痧的方法。 一般拍痧的部位多为痛痒、胀麻的部位,此法民间常用。

刮痧疗法的操作方法与适应证
(一)刮痧疗法的操作方法
●1.工具选择 边缘光滑的物品均可作为刮痧工具,如铜钱、硬币、嫩竹板、 小汤匙等。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刮痧板多由水牛角或砭石制成,多为长方形。
● 2.操作要点
● (1)暴露患者需刮治的部位,必要时清洁皮肤,在皮肤上涂一层润滑剂, 如水、刮痧油、凡士林或食用油等均可。
● (2)刮痧手法种类多样,最常用的是施术者手持刮痧用具,蘸油性介质 或清水后,从上向下、从内向外刮拭,手法由轻到重,以患者耐受为度。 刮痧板与皮肤一般保持在45°~90°之间进行刮拭。

刮痧疗法·刮痧取穴规律及配穴方法

刮痧疗法·刮痧取穴规律及配穴方法

刮痧疗法·刮痧取穴规律及配穴方法一、选穴原则(1)局部取穴即在受病的脏腑、器官、肢体的部位,就近选取腧穴进行刮痧。

例如肾病取肾俞穴、志室穴;肩病取肩髃穴、臑俞穴;面颊病取颧髎穴、颊车穴、口齿病取大迎穴、承浆穴等。

此法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既可单取一经,亦可数经同用,旨在就近调整受病经络、器官的阴阳气血,使之达到平衡。

(2)远部取穴亦称远道取穴,即在受病部位的远距离取穴治疗,此法在具体应用时,有本经取穴和异经取穴之分。

①本经取穴:当诊断病变属于何脏何经之后,即可选取该经有关部位治疗。

例如脾病取太白穴、三阴交穴、急性腰痛刮委中穴,肺病刮太渊穴、鱼际穴等。

②异经取穴:许多疾病的病理变化,在脏腑与脏腑之间,往往是彼此关联,相互影响的。

因此治疗必须统筹兼顾。

例如,呕吐属胃病,当取中脘穴、足三里穴。

若由肝气上逆导致胃气不降而呕吐者,则当同时取太冲穴、肝俞穴平肝降逆,使胃不受侮,而呕吐可平。

异经取穴法在处理错综复杂病例的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

(3)对症选穴针对个别症状的治疗措施,一般属于治标的范畴。

例如大椎穴退热、神门穴安神,关元穴温阳等等。

个别症状的解除,可以为治疗本创造有利条件。

应用时根据病情的标本缓急,适当地采用对症选穴,是刮痧治疗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4)痛点选穴(阿是穴)即选取压痛点进行刮痧。

临床上应用压痛点治疗击仆、扭伤、痹证等疼痛,均有较好的效果。

二、配穴方法配穴方法,是在选穴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各种不同的病症的治疗需要,选择具有协调作用的两个以上的穴位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

(1)前后配穴法:应用时先以手在胸腹部探明痛点,然后向背腰部划一平行弧线直对痛点,对此二点进行刮拭。

此法多用于胸腹疼痛疾患,例如胃病疼痛者,腹部可取梁门、背部可取胃仓。

(2)上下配穴法:上,指上肢和腰部以上;下,指下肢和腰部以下。

上下配穴法,临床应用最广。

例如胃病,上肢取内关穴、下肢取足三里穴;咽喉痛、牙痛,上肢取合谷穴,下肢取内庭穴等。

刮痧的技巧和方法

刮痧的技巧和方法

刮痧的技巧和方法
刮痧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刮拭皮肤表面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和神经、缓解疼痛等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刮痧技巧和方法:
1. 准备工作:选择一把适合的刮痧工具,如刮痧板或刮痧罐。

在刮痧前,先涂抹适量的刮痧油或刮痧膏,以减轻刮痧时的摩擦力。

2. 方向:刮痧的方向通常是从上往下或由内往外刮拭。

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刮痧的部位和方向。

3. 力度:刮痧时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或过轻。

过重的力度可能会引起皮肤损伤或瘀伤,而过轻的力度则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4. 部位选择:刮痧通常选择在筋络密集、易出现疼痛或不适感的部位,如颈部、肩膀、背部、手臂等。

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和症状选择具体的刮痧部位。

5. 时间和次数:刮痧的时间和次数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来确定。

通常建议每次刮痧持续10-15分钟,每周进行1-
3次。

6. 注意事项:刮痧时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湿润,避免刮痧时出现过多的摩擦,以防皮肤受损。

同时,在刮痧后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受风或着凉。

请注意,刮痧不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如皮肤破损、出血倾向、孕妇等,请在使用刮痧疗法前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

21种中医刮痧手法(图文),一看就明了!

21种中医刮痧手法(图文),一看就明了!

21种中医刮痧手法(图文),一看就明了!
一、头部刮法
2.适应证
刮拭头部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全身阳气作用。

可以预防和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头痛、脱发、失眠、感冒等病症。

2.适应证
刮拭面部有养颜祛斑美容的功效。

主治颜面五官的病症,如眼病、鼻病、耳病、面瘫、雀斑、痤疮等。

三、背部刮法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

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脉和夹脊穴。

背部正中线刮拭时手法应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

可用刮板棱角点按棘突之间,背部两侧可视受术者体质、病情选用补泻手法,用力要均匀,中间不要停顿。

1.循行路线
刮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夹脊穴,从大椎刮至长强。

督脉位于后正中线;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处;夹脊穴位于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

见图8。

2.适应证
刮拭背部可以治疗全身脏腑的病症,如刮拭胆俞可治疗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急慢性肝炎等;刮拭大肠俞可治疗肠鸣、泄泻、便秘、脱肛、痢疾、肠痈等。

背部刮痧还有助于诊断
疾病,如刮拭心俞部位出现压痛或明显出痧斑时,即表示心脏有病变或预示心脏即将出现问题,其他穴位类推。

2.适应证
胸部主要有心、肺二脏,故刮拭胸部,主治心、肺疾患,如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

另外可预防和治疗女性乳腺炎、乳腺癌等。

2.适应证
腹部有肝胆、脾胃、膀胱、肾、大肠、小肠等脏腑,故刮拭腹部
可治疗以上脏腑病变,如胆囊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呕吐、胃痛、慢性肾炎、前列腺炎、便秘、泄泻、月经不调等。

教你一看就会的常用10种刮痧方法,还有助你学会刮痧的10个小技巧

教你一看就会的常用10种刮痧方法,还有助你学会刮痧的10个小技巧

教你一看就会的常用10种刮痧方法,还有助你学会刮痧的10个小技巧今天给大家安利下刮痧的常用方法,和有关刮痧的注意事项及要领,其实刮痧之后皮肤看起来有些不舒服,而且刮痧过程中肯定会有疼痛感,所以很多人不接受刮痧,但出痧、疼痛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和反应,对健康没有损害,如果能够正确掌握刮痧的要领和技巧,也能让疼痛感减轻,同时又不降低疗效。

刮痧的常用保健方法1.平刮法刮板整个面接触皮肤,小于或等于15度角,向前推动力要小于按压力,此法可减轻疼痛,向下渗透力大,适用于身体敏感部位。

2.面刮法将刮痧板的长边接触皮肤,向刮拭方向倾斜45度,均匀地向同一个方向刮拭,适用于身体平坦部位。

3.单角刮法用刮痧板的一个角部朝刮拭方向倾斜45度在穴位处自上向下刮拭,用于肩贞穴、膻中穴、风池穴等。

4.双角刮法将刮痧板的凹槽部位对准脊椎棘突部位,然后将凹槽两侧的角缓缓的放在脊椎棘突和两侧横突之间的部位,再向下倾斜45度角,自上而下进行刮拭,多用于脊椎部位。

5.厉刮法将刮痧板角部与穴位处呈90度垂直,刮痧板始终不离皮肤,并施以一定的压力作2~3cm距离的前后或左右摩擦刮拭,适用于头部全息穴区。

6.平面按揉法将刮痧板的角部的一面小于20度角按压在适合的穴位上,然后做缓慢且柔和的旋转运动,此法适用于合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手足全息穴区,还有其他疼痛比较敏感的部位。

7.垂直按揉法将刮痧板的边缘以90度角按压在穴区处,做柔和、缓慢按揉,通常适用于骨缝部和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穴区。

8.推刮法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倾斜角度小于45度,每次一寸一寸向前刮拭,按压力度大于平刮法,速度也慢于平刮法。

9.点按法将刮痧板角部与穴位呈90度角,垂直向下按压,由轻到重,逐渐加力,片刻后迅速抬起。

适用于人中穴、膝眼穴等。

10.角揉法用刮痧板厚边棱角在体表穴位附近进行回旋摆动运动,称为角揉法,揉时刮痧板要附在皮肤表面不移动,但要施以旋转回环的连续动作,带动皮肤下面的组织活动。

刮痧疗法简介与操作方法

刮痧疗法简介与操作方法

4、刮拭方向: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 向下刮拭,面部、胸部从内向外刮拭。
5、刮痧顺序:按头部、颈部、背部(胸椎部、 腰椎部、骶椎部)、胸部、腹部、上肢(内侧、 外侧)、下肢(内侧、外侧)的顺序进行刮拭。
6、以出痧或能耐受为度,每个部位(经络腧穴) 刮痧时间适合3-5分钟,每次刮痧20-25分钟, 如用补法时间可稍延长。
其他: 1、捏积与刮痧结合应用可用于刮痧之后。两法并用可增加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缓解患者的
紧张。 2、整脊与刮痧结合应用,可分为先整脊后刮痧和先刮痧后整脊两种。这两种方法均可增加治疗效果。 3、摩腹可应用于刮痧之前。通过摩腹可缓解局部肌肉的紧张、减少疼痛,同时,可增强治疗效果。
如:便秘。通过摩腹可促进胃肠蠕动,再通过刮痧治疗、调理,效果便可加倍。 4、艾灸一般应用于刮痧之后。刮痧后可对相应的主要穴位进行灸疗。两法结合治疗效果更佳。如:
7、刮背部时,应在脊柱两侧沿肋间隙呈弧线对 称地刮,每次刮8—10条,每条长6—15厘米
7、刮痧后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痧斑3-6天会 逐渐消失。
用干净手纸或毛巾将刮拭部位介质拭干,轻轻揉按 片刻;
刮痧出痧后最好让客人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 盐水),休息15-20分钟即可离开。
8、疗程:一般3-6天一次,5-7次一个疗程。
二指麻疹, 也即麻疹的别称。 三指痧象, 现代中医学所说的“痧”, 就是指所谓痧
象。痧象是经刮拭治疗后, 在相应部位皮肤上所出现的 充血性改变, 如红色粟粒状、片状潮红,紫红色或暗红 色的血斑、血泡等。
痧象是通过刮拭人体以后, 在皮肤上出 现的皮下充血和出血改变。其颜色形态 为红色栗粒状、丘疹样、大片状潮红高 起、紫红色或红色血斑、血包或血管浮 起成串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痧?
❖ 就是人体内部疾患在人体肌肤上的一种毒素 反应。
痧是什么病?
❖ 痧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什么病?目前尚难确定。 痧证所包括的范围很广,现存中医古籍中,有关痧 证的记载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
❖ 《痧惊合壁》—书就介绍了40多种痧症,连附属 的共计100多种。根据其所描述的症状分析:“角 弓反张痧”类似现代医学的破伤风;“坠肠痧”类 似腹股沟斜疝;“产后痧”似指产后发热;“膨胀 痧”类似腹水;“盘肠痧”类似肠梗阻;“头疯痧” 类似偏头痛;“缩脚痈痧”类似急性阑尾炎等。
❖ 此外民问还有所谓寒痧、热痧、暑痧、风痧、 暗痧、闷痧、白毛痧、冲脑痧、吊脚痧、青筋痧等, 名目繁多。
刮痧的作用
❖ (一)活血化瘀 ❖ (二)调整阴阳 ❖ (三)舒筋通络 ❖ (四)信息调整 ❖ (五)排除毒素 ❖ (六)行气活血
(一)活血祛瘀
❖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 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 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 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 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足三里穴, 输入调整信息,可对垂体、肾上腺髓质功能 有良性调节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调整肠运 动等作用。
(五)排除毒素
❖ 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 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 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 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 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 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二)调整阴阳
❖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 的作用。
❖ 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 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 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 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 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三)舒筋通络
❖ 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的有 效方法,主要机理有:
(六)行气活血
❖ 气血(通过经络系统)的传输对人体起着濡养、温 煦等作用。刮痧作用于肌表,使经络通畅,气血通 达,则瘀血化散,凝滞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气 血通达无碍,局部疼痛得以减轻或消失。
❖ 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 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过 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 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刮痧 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 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此等血凝块 (出痧)不久即能溃散,而起自体溶血作用,形成一 种新的刺激素,能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有消炎的 作用。
❖ 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 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 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 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 疫功能的作用。
刮痧的起源
❖ 刮痧”这个“痧”字也就是“痧症”。这种 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 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 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 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 的方法,这也是“刮痧”疗法的雏形。
❖ 一是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 高;
❖ 二是在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直 接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
❖ 三是经脉与十二皮部的关系:“欲知皮 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四)信息调整
❖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 (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脏器发生 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 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无副作用 ❖ 疗效显著、立竿见影 ❖ 操作简便、自诊自疗 ❖ 经常刮痧可保持健康
刮痧实例图片
紫色:湿热
紫红色:湿热.风湿气垂.肝热
紫黑色:湿气.邪气. 阴虚
红色:血热.肺热
颗粒状:宫寒.体寒.胃寒
刮痧
谢肖雅
❖刮痧的概念、起源 ❖什么是痧、痧是什么病 ❖刮痧的作用、优势 ❖刮痧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 ❖常用刮痧板、刮痧介质 ❖刮痧板的选择和持板方法 ❖刮痧时间和补泻方法
刮痧的概念
❖ 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 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 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 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