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

合集下载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作者:郑浩等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11期摘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科学与否将制约着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优劣。

本文在重点分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进一步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h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in the whol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ystem, and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l restricts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raining model, this paper buil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raining mode for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from five aspects, it has the important meaning to further improve training mode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评价指标体系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postgraduate;training mode;evaluation index system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49-02————————————作者简介:郑浩(1980-),男,吉林白城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集团管理与公司治理,教育管理;王欣(1980-),女,河北邯郸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与研究。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1. 本文概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价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教育管理部门、高校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期为提高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分析现有评价体系的优缺点,明确构建新型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接着,本文从多个维度构建了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育投入、教育过程、教育产出等方面,力求全面反映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所构建的评价体系进行验证和优化,以期为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2.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需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

本节将从教育评价理论、质量管理理论和系统理论三个方面,探讨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

教育评价理论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的核心理论基础。

它主要包括目标游离评价理论、CIPP评价模式、以及教育公平评价理论。

目标游离评价理论:该理论主张评价应当关注教育活动本身的效果,而不仅仅是预设目标的达成程度。

在硕士研究生教育中,这意味着评价体系不仅要考虑学生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学术标准,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CIPP评价模式:CIPP模式由背景评价(Context)、输入评价(Input)、过程评价(Process)和成果评价(Product)四个部分组成。

这一模式强调从多个维度对教育项目进行评价,对于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教育公平评价理论: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评价的重要维度。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教育公平评价理论关注不同背景学生的发展机会和资源分配,强调评价体系应促进教育公平。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分析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分析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分析作者:孙阳春李静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2年第01期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是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权重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从中理清思路,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为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专业学位;评估指标;研究生;教育质量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1-0063-02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权重分析我国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理论、评估方法,以及教育质量保障体制等相关研究涉及较多,但对评估指标权重分析的文献较少。

虽然我国已在工程硕士等试点单位进行了评估探索,但还没有形成完备的评估体系,且各评估方案设计对评估指标及权重的设置差异较大,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现选取12篇涉及指标权重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归纳出五个重要评估指标,并深入分析其权重,通过平均值可以看出,权重最大的指标为学位论文,其次是课程教学、招生、管理,将社会评价作为重要评估指标的文献较少,大多将其作为评估附加权重。

本文选取12篇涉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权重的文献,并通过归纳分析,选出招生、课程教学、学位论文、管理、社会评价等五个常用的一级指标,现将各文献中所涉及该指标的权重整理如下。

(一)权重系数比重最大——学位论文从表1可以看出,“学位论文”的指标权重约为0.330,为权重系数比重最大的指标。

“学位论文”是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论文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知识水平、实践操作技能、科研能力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

在所查文献中,将“学位论文”设为一级指标的文献约占70%,且权重均占有较大比重。

在不同种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中,“学位论文”的指标权重有所差别,但总体来说,“学位论文”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中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评估指标,论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质量,是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开设跨学科课程和前沿技 术课程,采用案例教学、 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鼓 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 题。
加强实践环节
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 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学科 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 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 新意识。
建立创新实验 室和创新团队
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团 队氛围,鼓励学生开展创 新实验和项目,促进学科 交叉和团队合作。
02
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概 述
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评价的概念
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目标和标准,对研究生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表现进行 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估和衡量。
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旨在了解和掌握研究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为改进和创新能力培养 提供依据和支持。
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评价的原则
团队协作能力
评价研究生在团队中的协作精 神和沟通能力。
知识掌握程度
评价研究生在专业领域内的知 识储备和理论水平。
创新能力
评价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表现 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术成果质量
评价研究生的学术成果水平和 对学科发展的贡献。
04
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模 型的构建
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
基于文献综述的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初步设计阶段
根据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结果,设计出评价指标 体系的初步框架。
试测阶段
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试测,对初步设计的指标 体系进行验证和调整。
正式实施阶段
在试测阶段后,对调整后的指标体系进行正式实施 ,收集实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
科研能力
评价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和能力 ,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

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考核研究

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考核研究
全 日制研究生培 养质量评价考核研究
奚 洋 刘志颖 邬春 明 赵立权( 东北电 力 大学 信息工程 学院, 吉林 吉 林 1 3 2 0 1 2 )
摘 要 : 研 究生培养质量需要 以客 观 、 精确 的形式将培养成果体现 出来, 因此将研究生培养 阶段中需要 考核的内容量化成分数 , 制订量化计分办
作者身份发表 的学术论文得1 0 分, 按表 2 中所列标准 记分。 研
力评价、 理论 掌握程度 、 基本 操作 技能、 创新性思想、 在校发表
论文、 学位论文质 量和学习成绩; 华中农业大学工程 技术学 院
发表论文类型 S C I 收录 的期刊论 文
E I收录的期刊论文 中文重要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要 目总览》( 晟新版)上发表论文 其它论文
分数] ×5 % 。

2 . 2科 技实践 成绩 置 的不同、 生源质量的差异等情况修 改各项指 标的分值 分配 , 参加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是指校 内外组织的各 类学术 使之能够适 应各种情况下的研 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会议、 学 术报 告会 和 专 题 讲座 等 , 达 到 要 求则 得 2 分。
省 部级
第 一名
8分 5 分
第二名
5分 3分
第 三名
2分 1 分
全部 等奖
二等奖 三等 奖
3 分 2分
2分 1分
1 分 1 分
2 . 3 开题成 绩
2 . 1学业成绩

开题 成绩= 一次性通 过1 5 分、 二次通过 1 0 分、 二次不通 过0 学业 成绩 包括 学位 课 成绩 ( 1 0 分)、选修 课成 绩 ( 5 分。 分)、 外 国语成 绩 ( 5 分) 组成。 2 . 4中期成绩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如何评价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与方案、师资队伍质量、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科研与实践能力培养、学术道德与综合素质、学生满意度与毕业就业情况、外部环境支持度等方面,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

二、培养目标与方案1.培养目标:明确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当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2培养方案: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科研训练、实践环节等,确保硕士研究生能够全面提升能力。

三、师资队伍质量1.教师素质: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师德、扎实的学术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2.师资结构:师资队伍应当具备合理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

3.教师培训与发展:关注教师的培训与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四、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当反映学科前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当合理,涵盖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

3.教学方法: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科研与实践能力培养1.科研能力︰加强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发表高质量论文。

2.实践能力︰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创新性想法和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六、学术道德与综合素质1.学术道德: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2.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

七、学生满意度与毕业就业情况1.学生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满意度,以改进教学质量。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学生满意度研究--以工科类通信学科为例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学生满意度研究--以工科类通信学科为例
研 究 生对 全 日制 专 业 学位 人 才 培 养 的 了解 及 满 意 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 更好地提出解决的对策。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6 - 2 7
作者简介 : 王 昆( 1 9 7 9 一) , 女, 湖北赤壁人 , 南京邮电大学研 究生 院主任科 员, 讲师 , 主要从事 高等教育管理研 究。


全 日制专 业学 位研 究 生 人才 培养 学 生满 意
度调 查 的意 义
全 日制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培 养 不 同 于 以学 术 培 养 为
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 在培养具有高素质专 门应用型人才 的过程中 , 形成的特殊化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内容。 针对全 日 制工科类通信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从工科类通信学科 的教学内容 、 课程体系 、 管理制度方
关键 词 : 专业 学位 ; 研 究生 ; 人 才培养 ;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 G6 4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o 0 2 — 4 1 0 7 ( 2 0 1 4 ) 0 2 — 0 0 7 3 — 0 4
专业 学位 是相 对 于学 术 学位 而 言 的学位 类 型 , 其目 度 很可 能影 响他 们 的学 习动 机和 学 习效果 。另 外 , 培 养 的是 培 养具 有扎 实 理论基 础 , 并 适 应特 定行 业 或 职业 实 方案 、 课程设置等只能表明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对培养
主的研究生教育 ,它更侧重于培养研究生专业实践能
力, 相 应 的全 日 制 专业 学位 研究 生 培养 模 式就 是在 一 定
了解研究学生对具体课程的设置 、 教师队伍 的 的现 代教 育 理论 、 教 育 思 想指 导 下 , 在 专业 研 究 生 教 学 面切入 , 专 业定位 、 理论 与实 践教 学 比例 、 课 堂 教材 等 的满 中, 教 学 内容 和课 程体 系 、 管 理制 度 和评 价方 式 , 从 课 程 编 排 、 只有通过研究了解学生对教学和培养状况的满 的设 置 、 教 师 队伍 的编 排 、 专业 定 位 、 理 论 与实 践教 学 比 意程度。 意 情况 , 我 们才 能更 好地 发 现和 印证 现在 的全 日制专 业 例、 课 堂教 材等 方 面 , 实施 人 才教 育 的过程 的 总和口 ] 。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分析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分析

出个要估 1 , I 2 重评指文 分 究从 五 及标导 篇 指 标 堑

值 看 权 最 的 标为 位 文,次 课l 估方与 可以 出,重 大 指 学 论 其 是 置 的法笋 评

1 2
并 入 析 权 通 平 磊 丽 函 十 — — — t —_ _ 深 分 其 重,过 均 一 寸 —_ r _ — — _r ——
21 第 1 02年 期 ( 总第 9 3期 ) 8
黑 龙 江教 育( 教 高 研究 评估) 与
HE L I ONG I NG E JA DUCAT ON ( g e d ct nRee rh& Ap ri 1 I Hih r u a o sac E i pas ) a
No. , 0 2 12 1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 2 4 0 (0 2 0 — 0 3 0 10 — 17 2 1 )1 06 — 2

专 业 学位 研 究生 教 育质 量 评估 指 标权 重


表 1专业学位研究生 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权重分析表

多 ,及育量障制相研涉较 估法以教质保体等关究及 方

我 关 专 学 研 生 育 量 估 论评 —==热 l _璺王} —— l + 翌 f 国 于 业 位 究 教 质 评 理 I = —————卜_生筹J 蕾 l 招 I 鼗I 哩 — 得 _ { —_- .
同 芏 干 去 Ⅲ, 倍 峦 撕 右 暑 仕 田 亚
但 评 指 权 分 文 较 虽 我 已 丽 丽 莉 丽 - —r 1 — 一 —r _ 对 估 标 重 析的 献 少。 然 国 r 一 — 1 _ _ — _ — — _ 1 — 在 程 士 试 单 进 了 估 索,还 有 养置评瞎 & f 仰l∞ 0l枷 l l o 工 硕 等 点 位 行 评 探 但 没 形f 试估况2 。 0 小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摘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构建质量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其原则是:突出的导向性,代表性和完备性,可操作性,可行性与层次性,动态性。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从诞生到现在不过三年左右时间,尚处于创品牌、提高社会认可度的阶段,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培养质量已受到社会的关注。

培养质量如何,关系到培养的可持续性。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别于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和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色。

制定一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其培养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处理好质量与规模的关系,有利于指导培养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因素分析尽管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确认了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没有高下之分,但自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至2011年首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的20年时间,由于每年10月份参加考试的在职攻读专业学位者,毕业后只有学位证,而参加一月份考试的学术型和少数专业学位专业,如MBA和法律硕士等都发双证,这种差异化的学位政策导向,导致在社会用人制度上存在重学历,轻学位的导向,社会认同度低。

进而使得人们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标准也产生疑惑。

对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的认识不到位。

尽管一些高校在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案中都有关于培养目标的规定,但这更多地只是一种文字表述,并未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实际体现[1]。

而没有专业学位培养经验的高校,还存在简单化地将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案移植过来,或者存在模仿其他高校的培养方案的问题,未能从本校实际出发制定培养方案,导致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质量不高。

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中,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较早,长期居于主导地位[2]。

因此,针对培养对象为应届本科生的特点,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中,大多各学校都自觉不自觉地存在着沿袭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倾向,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及教学管理等各具体环节,以学术学位培养模式为蓝本,包括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对论文和答辩程序的要求,也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基本相同。

再加上目前双证专业学位招生人数限制,有的学校也难以组织有效的教学而不得不与学术型研究生或与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上课,培养质量无法保障。

一些学校缺乏实践能力强,了解社会职业需求的教师,又缺乏社会合作教育的渠道,既不能或不愿意从有关企业或行业部门聘请到高水平的专家参与教学和指导工作,又不能为研究生的职业实践和论文选题、研究提供实际帮助,致使双导师制有名无实,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缺乏实践锻炼空间和机会,应用性人才培养教育丧失了应有的生命力。

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学校的质量意识和质量保障体系发挥着关键作用。

高校重视质量与否,是否建立了质量保障体系,直接决定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

目前各高校普遍重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建立了体系相对严密的自我评估体系和规范的质量评估活动。

而很少有高校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评价纳入到常规工作范畴,去制定专门的教育质量标准和自我评估体系。

二、评价指标的选取思路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经知道,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还存在诸多影响培养质量的问题,怎样提高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质量已成为各招生院校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投入,使之在教育质量生成的各环节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要求和程序,构建系统严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另一方面,更要建立一个衡量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并切实进行评估,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评价指标有别于学术型和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要突出“全日制学习”和“专业学位”及“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强调培养其解决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对其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都应围绕这一特色来设定。

鉴于专业学位培养的特殊性,选取评价指标及构建指标体系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当体现社会需求的培养应用性人才导向,在考虑学术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思想基础上,重点着眼于对其应用性能力培养上进行评价,以引导培养单位重点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其适应社会对高层次、高技术专门人才的需求。

选择的指标必须具有代表性,应该充分符合教学规律,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评价指标体系所涉及的事物属性应能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评价的目标。

其次,确立指标时,应尽量对培养过程中所包含的要素进行全面考量,避免以偏概全[3]。

同时在指标的权重分配上又能够主次分明,不能一概而论。

在整个评估指标体系内每个指标在共同体现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各评价指标又要具有相对独立性,即评价指标体系中同一层次的各项指标,必须各管一面,不能互相重叠。

另一方面,通过对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评估,能准确反映各高等学校专业学位的整体培养情况,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客观条件是否适合现有的培养规模,能否保证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质量的提高[4]。

实施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评估旨在落实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提高专业学位培养质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专业学位教育。

这就要求指标体系中所设置的具体指标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测性、可操作性。

也就是说在评估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予以测量而获得准确的信息,从而做出明确的结论。

另外在采取测量手段时,应尽可能使指标量化,例如,可以在评价等级中根据不同等级设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并给出相应的分值,以增加评估的可操作性。

紧密结合培养实际,构建的指标简单易用,应尽量选择信息量大、切实可行、易于被专家理解与掌握的指标。

同时,建立的指标体系应该层次分明,包含各个要素的子系统指标以及各个子系统分解后的指标因素。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是动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在内容、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所以其评价指标必须是动态的和发展的。

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指标是关系到指标体系建立成败的重要环节,为了考虑指标的全面性和代表性,我们结合学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际,挑选了一定数量指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征求意见,问卷对象包括我校部分从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校外同行专家,实务部门专家,以及部分在读研究生和已毕业的学生(包括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

为更好体现评价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在调查问卷取得指标数据的基础上,成立专家组。

目的进一步选取指标,确定指标权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本着选取的专家不仅应当是熟悉专业学位教学、教育评价、统计等相关学科领域及其进展,而且还应熟悉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科研方法的应用的原则。

成立了专家组,成员15人,其中校内5人,实务部门3人,毕业专业学位研究生5人,校外同行专家2人。

采取研讨会的形式向专家咨询。

形成了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过程、学位论文、教学管理等6个一级指标及相对应的22个二级、25个三级指标构成指标体系。

权重的大小决定着评估指标在完成、实现整体评估目标中的贡献程度,也决定着评估指标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培养质量。

因此,分析这些评估指标的权重,找出能正确有效反映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估指标,是建立科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重要基础[5]。

通过研究近年来有关文献,我们发现,许多较为成熟的评估方案中大多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进行权重选择,即初始权重的确定采用德尔菲法,之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初始权重进行处理和检验,以生成各层指标的权重,来解决以上问题[3]。

鉴于此,本研究在运用专家咨询法筛选的评价指标及权重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统计与综合分析,形成了各级指标的权重,以此建立了课堂教学质量递阶层次评价体系表。

同时,根据经验,为方便计算我们将评价结果设为5个评价等级,每个等级给予的权重赋值分别为:1.0、0.8、0.6、0.4和0.2。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组织实施部门可以是招生院校管理机构,也可是校外评估机构或教指委指派专家,评价对象一般为招生院校的研究生培养院(系)。

评价人员主体在校学生、已毕业学生,也可聘请一些校内外具有代表性专家参与,保障评价的科学、合理。

评价方法很多,在教学质量评价中,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较多,但由于凡是教学质量评价问题,其评价标准均具有主观性,而描述这种主观评价标准的最好手段是采用模糊数学的核心,即隶属度函数来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考虑评价指标众多,各评价因素还具有模糊性和层次性等特点,近年来,综合模糊层次评价方法已被广泛运用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

原因在于,模糊数学作为一门研究和处理模糊现象的数学分支,由模糊数学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而产生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原理,运用于综合评价,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还可以很好地使定性评价问题的量化,且同其它方法比较目前的应用较为广泛,方法也比较成熟。

限于篇幅,本文就不详细阐述综合模糊层次评价方法。

在实际评价时,运用本评价方法即可进行三级综合评判,得出评价结果。

五、结束语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有宽广发展前景,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也需要平衡各种目标,更需要动态地完善。

本文对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研究都不是很深入,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地方,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完善,以探索出符合实际的评价体系。

仅此抛砖引玉以引起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重视,目的促进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1]别敦荣,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反思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9,(3):42-48.[2]别敦荣,康宏.合作教育: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方向[J].教育研究,2005,(2):26.[3]白君贵.MBA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模型的探索[J].学理论.2010,(25).[4]孙名符,李玉泉.面向西部经济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甘肃省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评估初探[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21-23.[5]孙阳春,李静.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权重分析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6):52-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