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足三里”

合集下载

足三里功效与作用

足三里功效与作用

足三里功效与作用足三里(ST36)被认为是人体上的一个重要穴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理疗和推拿按摩中。

足三里位于胫骨外侧凹陷处,距膝盖下缘三寸,称为“足三里”,也叫做“天地灵隐”,是人体上唯一一个四经交会的穴位。

足三里在中医理论中具有很多功效和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益气养血足三里有益气养血的作用,能够调和气血,提升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按摩足三里,能够刺激脾胃功能,增加消化吸收,从而提高能量的供给。

同时,按摩足三里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红蛋白的合成,改善贫血状况。

因此,经常按摩足三里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二、强肾健脾足三里还有益肾气、健脾胃的功效,对一些肾虚脾胃不调的人来说尤为适用。

足三里按摩能够激活肾经,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和维护。

同时,足三里还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增加胃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从而提高食物的吸收和利用。

因此,适当按摩足三里能够改善肾虚脾胃不好的情况,有助于健康。

三、缓解疼痛经常按摩足三里还可以缓解身体的疼痛症状。

足三里是远距离作用相对集中的穴位,能够刺激神经末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和关节的疼痛。

同时,足三里还可以通过调节气血,平衡人体阴阳,缓解疼痛引起的心理压力,使身心得到放松。

因此,按摩足三里对于缓解各种疼痛症状都有一定的效果。

四、调理胃肠足三里还具有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对于胃肠功能不佳、腹泻、便秘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足三里按摩可以刺激脾胃功能,增加胃液分泌,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同时,足三里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腹泻和便秘。

因此,经常按摩足三里能够调理胃肠功能,改善消化问题。

五、保护心脏足三里还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足三里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脏供血,从而改善心脏的功能。

足三里还具有降压的作用,可以调节血管张力,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经常按摩足三里对于心脏健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六、强身健体足三里按摩还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按摩足三里能够激活全身经络,增强人体的气血运行,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增加免疫力和体力。

足三里的穴位定位及功能主治

足三里的穴位定位及功能主治

足三里的穴位定位及功能主治穴位定位•足三里是人体一处重要的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外侧髌骨下方,胫骨前缘有髌腱凹陷处。

•可通过手指按压寻找到足三里的位置,一般感觉有一块软硬度适中的组织,按压时会有一定的酸胀感。

功能主治足三里的穴位在中医学中被誉为“百会之宗”,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功能主治:1.益气补阳:足三里是补益气血、温补阳气的重要穴位,刺激此穴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和胃健脾:足三里是胃经、脾经的重要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改善消化不良和脾胃虚弱症状。

3.疏肝解郁:足三里也是肝经的重要穴位,刺激此穴可以缓解情绪压力,舒缓焦虑和抑郁情绪。

4.温经散寒: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促进阳气运行,温经散寒,改善寒凉体质和寒性痛症。

5.强身健体:足三里的刺激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体力水平,适合运动员和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的人群。

使用方法使用足三里穴位可以选择按摩、针灸等方法,下面是常用的按摩方法:1.用拇指和食指合并在足三里穴位的位置,适度用力按压,感觉到酸胀痛为度,每次按压5-10分钟。

2.以旋转按摩的方式进行刺激,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转动10次,然后放松,可以反复进行多次。

3.可以借助按摩器进行按摩,选择有适度按压力度和震动速度的按摩器,按摩时间建议不少于10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足三里穴位进行按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力度:按压穴位时力度要适中,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损伤。

•注意时间:按摩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一般每次5-10分钟即可。

•注意频率:按摩的频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每日1次或每周3-4次。

注意事项虽然足三里穴位有很多好处,但是有一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是需要注意的情况:1.孕妇:孕妇应避免按摩足三里穴位,因为该穴位与子宫有关,过度刺激可能增加子宫收缩的风险。

2.月经期女性:在月经期过程中,刺激足三里穴位可能导致月经过多或出现腹痛等不适症状,应避免按摩该穴位。

足三里的作用功能主治

足三里的作用功能主治

足三里的作用功能主治1. 简介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小腿外侧,当膝盖弯曲时,在腓骨头前方突起的地方。

它具有广泛的作用和功能,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2. 作用和功能足三里穴具有以下作用和功能:•调节气血循环:按摩足三里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有助于改善各个器官的功能,并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增强免疫力:足三里穴是一个免疫调节点,按摩该穴位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缓解疼痛:足三里穴位具有止痛作用,按摩该穴位可以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腹痛、肌肉痛等。

•调节消化系统:足三里穴位是胃经的重要穴位,在中医中被广泛用于调节消化系统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缓解胃部不适,帮助消化系统恢复正常功能。

•舒缓压力和焦虑: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帮助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

3. 主治疾病足三里穴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腹胀、食欲不振等。

•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哮喘、感冒、鼻塞等。

•泌尿系统疾病:如尿频、尿急、尿痛、膀胱炎等。

•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失眠、焦虑、抑郁等。

•肌肉骨骼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痛等。

4. 如何按摩足三里穴按摩足三里穴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找准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当膝盖弯曲时,在腓骨头前方突起的地方。

2.准备:用温水清洁双手和足三里穴位,并准备按摩油或香精油。

3.按摩:用手指或拇指轻轻按压足三里穴位,可以选择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按摩。

每次按摩约5-10分钟。

4.注意事项: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

如果有不适感,可适当调整力度或停止按摩。

5. 注意事项在按摩足三里穴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孕妇按摩足三里穴前应咨询医生,确保不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出血倾向:出血倾向的人应避免按摩足三里穴,以免加重出血情况。

足三里:强身延年之要穴

足三里:强身延年之要穴

足三里:强身延年之要穴作者:王启才来源:《祝您健康》2003年第01期足三里穴能够治疗多种胃肠道疾病,这已为古今大量的医疗实践所证实。

“肚腹三里留”的口诀也几乎妇孺皆知。

其实对于人体来说,足三里的作用远不止如此,它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强身祛病、延年益寿的要穴。

古人以足三里穴强身壮体、防病保健,可以追溯到近两千年前的东汉末年。

当时的名医华佗就以足三里穴治疗“五劳赢瘦、七伤虚乏”(即身体虚弱及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刺灸足三里既能强身防病,又能消除疲劳,所以在日本也有“不灸足三里,勿为远行人”、“旅行灸三里,健步快如飞”等说法。

日本还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三里灸健康运动”,足三里强身壮体、防病保健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足三里擅长治疗慢性虚弱性疾病。

例如由于后天之本亏虚、气血生化无源而引起的贫缸、眩晕、肢软无力、神经衰弱、产妇乳汁减少,以及由于中气不足、脾虚下陷而引起的久泄、久痢、遗尿、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垂等,通过灸刺足三里都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这就为人们探索足三里的神奇功用打开了思路。

早在宋代的《针灸资生经》一书中,就记载了前人刺灸足三里等穴预防中风的经验:“但未中风时,二月前或三四月前,不时胫上发酸、麻、重,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宜急灸足三里。

”因为足三里可以使人推迟衰老、延年益寿,故被后人誉为“长寿穴”、“长生穴”。

对于足三里穴进行深入的研究,是老年医学中的一个极有价值的项目。

足三里为何具有如此显著的强壮保健作用呢?根据中医理论,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刺灸足三里,可以旺盛后天之本,调节和振奋脏腑机能,使气血生化有源。

增强卫外功能,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刺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血液成分、体温调节、防卫免疫反应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消化系统方面,可以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性,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吸收;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使脑细胞机能恢复,提高大脑皮质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在血液成分方面,可以提高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糖含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可以对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进行双向良性调节,从而提高机体防卫和应激能力。

浅谈足三里

浅谈足三里

浅谈足三里足三里,里通理,治理之义,因能治理腹部疾病而得名,是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常用穴位.下面简单做一介绍.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古人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无意间发现触碰敲打膝下某个部位,能祛除别处的病痛。

这便是足三里穴的起源。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凹陷处。

刺激此穴的常用手段有:点按,敲打,艾灸,针刺,自体血或药物注射.拇指,空拳,借助小木棍垂直用力向下,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将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2~3cm 熏烤,以局部有温热而无烧着感为宜,每穴10~15min。

抽取自身静脉血或药物,直刺此穴,回抽无血方可注射,每穴1ml。

根据不同的需要,选用不同的手段。

足三里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1.呃逆呃逆俗称打嗝,轻者不治自愈,重者迁延不愈,严重影响吃饭,说话。

常见原因有受寒,食积,郁怒,便秘,虚弱多病。

本穴有和胃降逆止呃的作用.2.主治一切消化系统疾病胃疼,胃瘫,便溏,便秘,腹胀,频繁矢气,胃下垂,疳积。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3.瘫痪俗语“久坐伤肉,久卧伤气”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出现并发症,保证足够的营养至关重要。

所以应健脾养胃,补中益气,促进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4.失眠夜晚各个脏器处于低代谢状态,如果饮食过多,势必加重胃肠负担,长此以往,影响睡眠质量。

故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说.当以消食化滞。

5.全身强壮穴之一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强可以奉养五脏六腑及全身组织器官,所以具有补益气血扶正固本之功效.唐。

药王孙思邈“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其三里,寿至二百余岁.”日本把单灸足三里成为长生灸法,《养生一言草》灸治确为养生诀,年逾四十灸三里,施术不谓寒暑限。

增强人体防御能力,修复能力。

足三里穴由来已久,主治病症众多,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方便实用,易于接受能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

足三里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足三里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足三里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什么是足三里?足三里是身体上一个重要的穴位,它位于人体的小腿肚子上,距离膝盖下方四指的位置。

在中医学中,足三里被认为是经络穴位之一,也是十二经脉中的胃经穴位。

足三里的作用和功能足三里的作用和功能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理论和实践中,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作用:1.补充体能:足三里是一种重要的补充体力的穴位。

通过刺激足三里,可以增加人体的能量,提升体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促进消化: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经过刺激足三里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从而帮助人体更好地吸收和消化食物。

3.调节内分泌:足三里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调节点,它可以通过刺激足三里来调整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平衡,改善激素分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4.缓解疼痛:足三里的刺激还可以产生镇痛作用,通过刺激足三里可以缓解身体的各种疼痛,例如头痛、腹痛、肌肉疼痛等。

足三里的主治足三里的刺激可以对多种疾病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治疗作用,常见的足三里的主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消化系统疾病:足三里的刺激可以缓解胃痛、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对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等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心血管系统疾病:足三里的刺激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3.神经系统疾病:足三里的刺激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神经痛等症状,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4.免疫系统疾病:足三里的刺激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加抵抗力,对于免疫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注意事项在刺激足三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刺激力度:刺激足三里时需要注意力度适中,不要过度刺激,避免引发其他问题。

2.时间和频率:刺激足三里的时间和频率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具体疾病而定,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3.禁忌症:对于一些特定疾病和情况,如怀孕期间、重大手术后、心血管疾病严重等,应避免刺激足三里。

深度解读人体重要穴位——足三里

深度解读人体重要穴位——足三里

【深度解读人体重要穴位】——足三里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

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经常按摩该穴,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

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

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

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

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

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针法:1 直刺法:稍偏向胫骨方法,直刺1—2寸。

针刺感觉:有麻电感向足背反射。

2 斜刺法:向下刺法:向下刺入,进针2-3寸。

每日一穴——足三里穴

每日一穴——足三里穴

每日一穴——足三里穴《四总穴歌》云:“肚腹三里留”。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俞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合治内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

取穴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的1横指。

1.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足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拢,当中指尖着处是穴位,在外膝眼之下方3寸,胫骨外缘,胫骨前肌与伸趾长肌之间。

2.伸足取之,在膝下胫骨粗隆最高点下1寸,外开1寸,它和阳陵泉的关系是斜上下各差1寸。

即足三里比阳陵泉低1寸,再外开1寸处,阳陵泉在胫骨粗隆与腓骨小头之间,向下呈三角形,下角即是穴位,此穴压之酸困,可用之证实足三里的位置。

治疗功效1.常灸足三里可以养生保健: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高血压、伤风感冒、结核病、低血压、动脉硬化、脑溢血、都有防治的作用。

三里之灸能却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2.防治胃肠病: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统。

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

对于腹部疾病,如肠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胃下垂等灸足三里相当有效。

3.灸足三里有健步作用:可以增强下肢力量,防治四肢肿满、软弱无力、股膝酸痛。

对胫骨神经痛、脚气、小儿麻痹、末梢神经炎等均有防治作用。

4.补益肾气: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小便不通、阳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5.一些疑难杂症: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半身不遂等均可灸足三里。

6.慢性疾病:如眼疾、视力减退、鼻病、耳病、过敏性疾病等均可取用此穴。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肠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日常保健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简便易行:1.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说“足三里”
一般来说,历代各家所选取的最常用穴皆属临床精华穴、高效穴。

从历代针灸歌赋来分析,足三里的使用频度排在第一。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五腧穴中的合穴。

胃属土,故足三里为土经土穴,是胃经的最主要穴位,也是养生保健要穴,为历代医家所推崇。

一、足三里的命名
分析足三里命名之义,“里”与“理”通。

人以肚脐为界,
上为天,下为地,中为人,分为三部,万物由之,理在其中。

故足三里穴能调和天地人,能治人身上中下诸病。

足有三里,手亦有三里,二穴同名而异位,其治可互通。

一般而言,足三里可补身半以下诸虚,而手三里能补身半以上诸虚。

二、足三里的功效
1、补气血
五行之中,土为中轴。

人以土为母,土足则气血旺,土虚则气血弱。

补虚,当先补土。

补土,可用足三里穴。

《内经》有言: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足三里穴是土经土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针刺或艾灸足三里穴能加强气血的生化,达到补气补血的效果。

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其理亦在此。

且人身土气一旺,则能伏火,火不散溢,亦有助于阳气归根,阳气归根,即是藏精。

2、调脾胃
《内经》言:胃者,水谷之海,其腧上在气街,下至三里。

海者,经气汇聚之深处,百川汇聚为海。

故足三里能调节全
身水谷精微的输布。

足三里是胃经合穴,能治胃病及胃经诸病,尤能调畅胃气。

《内经》云:“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故足三里能治饮食不节诸病。

且“合主逆气而泄”,又擅治胃气上逆诸病。

古人有“肚腹三里留”的经验,凡肚腹诸病,皆可取足三里穴。

食欲好,是胃的受纳功能健旺;若人偏瘦,是脾的运化功能减弱。

调理脾胃,当取胃之合穴足三里,脾之原穴太白,二穴皆属土经土穴,最能安土,调补脾胃。

3、抗衰老
足三里还是抗衰老的名穴,经常按摩或艾灸足三里,对于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被后人尊称“药王”的孙思邈重视“保健灸法”,在《千金要方》中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名言。

土为后天之本,土能承载并化生万物,常灸足三里可健脾益气,增补后天气血生化之源,使气血化生源源不断,四肢百骸及脏腑均得以滋养,故能延缓衰老。

灸足三里能延年益寿。

日本民间流行的做法是:取足三里穴连续灸,从农历初一灸至初八,每天灸若干壮。

当代名医彭静山提供了另一种灸足三里法:每农历月初一灸一壮,初二灸两灸,递加到初七灸七壮,停止。

然后十五再开始灸七壮,每日递减一壮,至21日灸一壮,即止。

每月坚持。

此法尤其适合于老年人。

4、养生保健
足三里还能牵引全身,是防病保健的第一大穴,正如孙思邈所言:“一切病皆灸足三里三壮。

”唐代时即在民间流行去南方瘴疠泛滥之地前先灸足三里的养生方法,且古人有不与足三里穴没有灸疮的人一起远游的观念,概因未灸足三里则人体抗病能力不强,容易患病。

灸取于火,火性热而属阳,其性走而不守,善入脏腑。

过去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的名言,意思是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就要经常灸足三里穴,使该处常有灸疮才好。

5、治肾病
土能克水,足三里为土经土穴,善治水湿泛滥诸病。

且戊癸合化,戊胃与癸肾相通,故取足三里能治肾病。

推之,足三里既能调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又可兼治肾病,肾为先天之本,是能顾护先天与后天,其功之大,不可胜数。

6、治肺、大肠、肝病
土能生金,故足三里能治疗虚劳(久病及肺)。

且胃与肺经、大肠经、小肠经和肝经相联系,故足三里能治疗肺、大小肠与肝诸病。

7、治辰时诸病
胃经对应于辰时(上午七点至九点),故凡辰时所发作的病症,皆可取胃经本穴足三里。

8、治全息对应病
足三里在膝下,膝与肘左右上下相对,故能治疗肘病。

且足三里在腓骨小头前下方,以腓骨全息正象来看,足三里对应头部,能治头面诸病;也可看成全息倒象,足三里对应下肢或下腹,故能治下肢及下腹诸病。

9、治局部病
足三里在膝周,能治膝关节诸病。

三、足三里的定位
针灸教材描述足三里的取穴法为“犊鼻下三寸,离胫骨外缘一横指处”,而民间取足三里,多用自身的食、中、无名、小指四指并排来量取。

以上两法皆有不足之余。

《循经考穴编》言:足三里“穴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大筋
内,宛宛中。

”此言既有简明的骨度分寸定位,又有清晰的解剖学标识。

《灵枢》明言,“取之三里者,低跗”,即用手指按压在足三里穴上,令患者向下伸展踝关节,其穴位处的凹陷与酸胀感会立现——这才应该是足三里穴更为标准的定位!
四、小儿不可滥灸足三里
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证实,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

它是调脾胃补气血的大穴,是扶正的强壮穴,也是延年益寿的长寿穴。

常灸此穴,女人可气色红润,男人可身强体健,老人可延年益寿。

有人问,小儿能灸足三里吗?一般来说,年过三十之后阳明脉衰,此时方可灸足三里,能使胃肠功能不减,元气不衰。

小儿稚阴稚阳,阳气本来不衰,若滥灸足三里,反易动火,致中焦积热而患病。

小儿健康无病,正气健旺,千万不要滥灸足三里。

但若小儿体弱多病,面色萎黄,易感冒,手足冰冷,纳差,能不能灸足三里呢?当然可以。

灸足三里可以健运脾阳,升提中气,最有助于虚寒改善体质。

俗话说:“有病则病当之,无病则人当之”,即是此理。

五、足三里的配伍应用
足三里配合其他穴位治病,效果更佳。

1、足三里与关元:关元能温阳补肾,可固先天之根;足三里健运中焦,为后天气血之本。

此二穴有固根本而升清阳,扶后天以降浊阴之功。

虚人及久病体弱之人可艾灸此组穴位,能扶阳抑阴,有助康复。

2、足三里与阳陵泉:足三里属胃经合穴,为土经土穴,能补土降浊;阳陵泉属胆经合穴,为木经土穴,能疏木养土。

二穴左右合用,左则升,右则降,功同小柴胡汤。

临床上治疗左右升降失常诸病及虚损病症效果明显。

3、足三里与上、下巨墟:三穴皆属胃经,胃经多气多血,
且上巨墟和下巨墟又联系冲脉。

董老师把左右足三里与上、下巨墟,共六穴称为“六君”,以其有六君子汤之功。

4、足三里与太白、公孙:太白、公孙温升脾阳,足三里清降胃阴。

诸穴合用,有温和中气,调理中焦升降之功,可治土气不和,中焦升降失司所致的吐逆、腹泻和便血。

前贤有谓,足三里“治病万端,有白术之强,有桂附之热,有参茸之功,有硝黄之力”,极言足三里之功。

综而言之,足三里能治的病症极多,夸张一点说,不管什么病都可取足三里。

董注:此文为我的学生花彩园整理并撰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