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穴

合集下载

中医穴位详解:足三里穴

中医穴位详解:足三里穴

中医穴位详解:足三里穴
操作:
、肺心病. 脑出血等都有防治作用。对 体质虚弱者,尤其是肠胃功能不好,抵抗 力减低的人宜用此法增强体质。对足三里 施灸时,取清艾条一根。将其点燃后,靠 近足三里熏 烤,艾条距穴位约3厘米,如 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就固定不动,每次 灸10-15 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 隔日施灸1 次,每月灸10 次即可。
中医穴位详解:足三里穴
解析:
报道:针刺人及家兔的该穴,发现裂解素 (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氏阴 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 人增加17.85单位,兔增加62.1单位,两 者均在针后12小时增加最显。D.据报道: 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 调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指 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
主治: 胃痛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 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 劳赢瘦。
中医穴位详解:足三里穴
主治:
消化器官疾病、头痛牙痛、神经痛、鼻部 疾病、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 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胀满、呕吐等一切 胃肠、腹部不适之主穴。此外,对更年期 障碍、腰腿疲劳、皮肤粗糙也很有效。足 三里穴是人体最重要的治病穴位之一。
中医穴位详解:足三里穴
解析: (3)胃管。胃,土也。管,管道也。胃管 名意指本穴为脾土微粒运送的通道。
中医穴位详解:足三里穴
解析:
(4)鬼邪。鬼,与神相对,指地部的经水。 邪,水也。鬼邪名意指本穴气血中地部经 水偏多则为胃之害。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 来的地部经水,而本穴功用为气化水湿上 补天部胃经之气,维持胃经湿热之性,若 受以寒、经水偏多,则本穴气化之气少, 胃经湿热之性无存,故名鬼邪。
中医穴位详解:足三里穴
操作:

足三里正确操作方法

足三里正确操作方法

足三里正确操作方法足三里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穴位,也被称为足三里穴,位于人体腿部外侧、膝盖下方外侧凹陷处。

足三里是一个重要的穴位,拥有诸多功效,如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消化系统、增强免疫力等。

正确的操作方法对于发挥足三里穴位的作用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正确的足三里穴位操作方法。

1.准备工作:在进行足三里穴位操作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一把消毒的针具,可以选择细针或者针头较小的针具,这样能减少疼痛感。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消毒酒精和棉球,以确保操作时的卫生与安全。

2.找准穴位:足三里穴位位于小腿前肌肉肚向外侧一横指在胫骨下突的凹陷处,也就是膝盖下方外侧凹陷处。

在找准穴位时,可以将手放在膝盖外侧凹陷处,用手指尖触摸到的点就是足三里穴位,一般会有明显的酸胀感。

3.消毒穴位:将棉球蘸上适量的消毒酒精,然后在穴位周围进行消毒。

消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能有效预防感染的风险。

4.按压穴位:使用消毒后的针具,将针头垂直刺入足三里穴位中,深度约为1-3毫米。

一般使用左手按住足三里穴位,右手拿着针具进行穴位操作。

刺入后,要轻轻旋转或上下抖动针具,以刺激穴位。

5.调理时间:操作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或者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一旦刺激后有明显酸、胀感,说明操作效果较好。

调理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感受适当延长。

6.操作频次:一周做2-3次操作,每次操作间隔时间最好是24小时以上。

刚开始操作时可能会有些许疼痛感,但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疼痛感会逐渐减轻。

7.操作注意事项:足三里穴位不适合怀孕妇女进行。

如果操作过程中有出血、肿胀、疼痛感等明显症状,应停止操作并咨询医生。

足三里穴位操作属于刺激疗法,适应症较广,但并不适合所有人。

在操作之前最好事先咨询医生。

总结:足三里穴位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正确的操作方法能够发挥其良好的效果。

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卫生,尽量避免感染。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及身体状况不同,操作前最好咨询医生。

通过正确的足三里穴位操作方法,能够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消化系统功能和免疫力,对于个人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足三里穴位位置图和作用

足三里穴位位置图和作用

⾜三⾥⽳位位置图和作⽤
操作⽅法
01
⾜三⾥⽳位顾名思义是在腿上,位于腿膝盖⾻外侧下⽅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个⽳位具体在那⾥。

02
⾜三⾥⽳有⼀个作⽤是调节⾝体免疫⼒,增强抵抗⼒。

我们可以通过长按⽳位来实现这⼀养⽣保健的效果。

03
⾜三⾥⽳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经常按压⾜三⾥⽳有助于开胃,帮助消化,增强⾷欲。

同时对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有很好的效果。

04
⾜三⾥⽳是⼀个阴阳调和的部位,惊颤按压有助于抗衰⽼、强⾝健体,对各种⽼年疾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如⾼⾎压、⾼脂⾎症、冠⼼病、⼼绞痛、风湿热、⽀⽓管炎、⽀⽓管哮喘等疾病。

05
⾜三⾥⽳对泌尿系统功能也有很好的效果,长期按压对男性膀胱炎、阳痿、遗精,⼥性功能性⼦宫出⾎、盆腔炎等有很好的疗效。

06
此外,经常按摩⾜三⾥⽳可以促进代谢、调和⽓⾎、美化肌肤,对美容养颜也有⼀定的功效。

足三里的穴位定位及功能主治

足三里的穴位定位及功能主治

足三里的穴位定位及功能主治穴位定位•足三里是人体一处重要的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外侧髌骨下方,胫骨前缘有髌腱凹陷处。

•可通过手指按压寻找到足三里的位置,一般感觉有一块软硬度适中的组织,按压时会有一定的酸胀感。

功能主治足三里的穴位在中医学中被誉为“百会之宗”,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功能主治:1.益气补阳:足三里是补益气血、温补阳气的重要穴位,刺激此穴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和胃健脾:足三里是胃经、脾经的重要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改善消化不良和脾胃虚弱症状。

3.疏肝解郁:足三里也是肝经的重要穴位,刺激此穴可以缓解情绪压力,舒缓焦虑和抑郁情绪。

4.温经散寒: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促进阳气运行,温经散寒,改善寒凉体质和寒性痛症。

5.强身健体:足三里的刺激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体力水平,适合运动员和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的人群。

使用方法使用足三里穴位可以选择按摩、针灸等方法,下面是常用的按摩方法:1.用拇指和食指合并在足三里穴位的位置,适度用力按压,感觉到酸胀痛为度,每次按压5-10分钟。

2.以旋转按摩的方式进行刺激,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转动10次,然后放松,可以反复进行多次。

3.可以借助按摩器进行按摩,选择有适度按压力度和震动速度的按摩器,按摩时间建议不少于10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足三里穴位进行按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力度:按压穴位时力度要适中,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损伤。

•注意时间:按摩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一般每次5-10分钟即可。

•注意频率:按摩的频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每日1次或每周3-4次。

注意事项虽然足三里穴位有很多好处,但是有一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是需要注意的情况:1.孕妇:孕妇应避免按摩足三里穴位,因为该穴位与子宫有关,过度刺激可能增加子宫收缩的风险。

2.月经期女性:在月经期过程中,刺激足三里穴位可能导致月经过多或出现腹痛等不适症状,应避免按摩该穴位。

足三里的作用功能主治

足三里的作用功能主治

足三里的作用功能主治1. 简介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小腿外侧,当膝盖弯曲时,在腓骨头前方突起的地方。

它具有广泛的作用和功能,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2. 作用和功能足三里穴具有以下作用和功能:•调节气血循环:按摩足三里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有助于改善各个器官的功能,并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增强免疫力:足三里穴是一个免疫调节点,按摩该穴位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缓解疼痛:足三里穴位具有止痛作用,按摩该穴位可以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腹痛、肌肉痛等。

•调节消化系统:足三里穴位是胃经的重要穴位,在中医中被广泛用于调节消化系统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缓解胃部不适,帮助消化系统恢复正常功能。

•舒缓压力和焦虑: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帮助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

3. 主治疾病足三里穴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腹胀、食欲不振等。

•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哮喘、感冒、鼻塞等。

•泌尿系统疾病:如尿频、尿急、尿痛、膀胱炎等。

•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失眠、焦虑、抑郁等。

•肌肉骨骼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痛等。

4. 如何按摩足三里穴按摩足三里穴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找准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当膝盖弯曲时,在腓骨头前方突起的地方。

2.准备:用温水清洁双手和足三里穴位,并准备按摩油或香精油。

3.按摩:用手指或拇指轻轻按压足三里穴位,可以选择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按摩。

每次按摩约5-10分钟。

4.注意事项: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

如果有不适感,可适当调整力度或停止按摩。

5. 注意事项在按摩足三里穴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孕妇按摩足三里穴前应咨询医生,确保不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出血倾向:出血倾向的人应避免按摩足三里穴,以免加重出血情况。

足三里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足三里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足三里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什么是足三里?足三里是身体上一个重要的穴位,它位于人体的小腿肚子上,距离膝盖下方四指的位置。

在中医学中,足三里被认为是经络穴位之一,也是十二经脉中的胃经穴位。

足三里的作用和功能足三里的作用和功能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理论和实践中,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作用:1.补充体能:足三里是一种重要的补充体力的穴位。

通过刺激足三里,可以增加人体的能量,提升体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促进消化: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经过刺激足三里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从而帮助人体更好地吸收和消化食物。

3.调节内分泌:足三里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调节点,它可以通过刺激足三里来调整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平衡,改善激素分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4.缓解疼痛:足三里的刺激还可以产生镇痛作用,通过刺激足三里可以缓解身体的各种疼痛,例如头痛、腹痛、肌肉疼痛等。

足三里的主治足三里的刺激可以对多种疾病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治疗作用,常见的足三里的主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消化系统疾病:足三里的刺激可以缓解胃痛、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对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等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心血管系统疾病:足三里的刺激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3.神经系统疾病:足三里的刺激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神经痛等症状,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4.免疫系统疾病:足三里的刺激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加抵抗力,对于免疫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注意事项在刺激足三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刺激力度:刺激足三里时需要注意力度适中,不要过度刺激,避免引发其他问题。

2.时间和频率:刺激足三里的时间和频率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具体疾病而定,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3.禁忌症:对于一些特定疾病和情况,如怀孕期间、重大手术后、心血管疾病严重等,应避免刺激足三里。

足三里的作用

足三里的作用

足三里穴的作用和功效都有哪些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人喜欢穴位按摩,大家需要注意穴位按摩的方法,经常的进行修炼按摩,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足三里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穴位,大家需要注意足三里穴的一些功效,那么足三里穴的作用和功效都有哪些?足三里穴的作用与功效1、作用与功效一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2、作用与功效二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简便易行,一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二是可用艾条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

以上两法只要使用其一,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3、作用与功效三针刺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4、其他4.1、按摩足三里能抗衰老,强身健体,对各种老年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4.2、按摩足三里能美容,按摩此穴可以调和气血、美化肌肤。

足三里属胃经,是治疗脾胃的穴位,脾胃好身体才能健康;4.3、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是强壮身体的大穴,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4.4、长按足三里,能调节身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4.5、按摩足三里,能通经活络、疏风化湿,上午7—9点,胃经最旺时,按摩能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身体脂肪消耗,达到减肥的目的。

每日一穴——足三里穴

每日一穴——足三里穴

每日一穴——足三里穴《四总穴歌》云:“肚腹三里留”。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俞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合治内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

取穴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的1横指。

1.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足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拢,当中指尖着处是穴位,在外膝眼之下方3寸,胫骨外缘,胫骨前肌与伸趾长肌之间。

2.伸足取之,在膝下胫骨粗隆最高点下1寸,外开1寸,它和阳陵泉的关系是斜上下各差1寸。

即足三里比阳陵泉低1寸,再外开1寸处,阳陵泉在胫骨粗隆与腓骨小头之间,向下呈三角形,下角即是穴位,此穴压之酸困,可用之证实足三里的位置。

治疗功效1.常灸足三里可以养生保健: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高血压、伤风感冒、结核病、低血压、动脉硬化、脑溢血、都有防治的作用。

三里之灸能却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2.防治胃肠病: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统。

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

对于腹部疾病,如肠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胃下垂等灸足三里相当有效。

3.灸足三里有健步作用:可以增强下肢力量,防治四肢肿满、软弱无力、股膝酸痛。

对胫骨神经痛、脚气、小儿麻痹、末梢神经炎等均有防治作用。

4.补益肾气: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小便不通、阳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5.一些疑难杂症: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半身不遂等均可灸足三里。

6.慢性疾病:如眼疾、视力减退、鼻病、耳病、过敏性疾病等均可取用此穴。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肠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日常保健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简便易行:1.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三里穴
文章目录*一、足三里穴的概述*二、足三里穴的取穴方法*三、足三里穴的解剖位置*四、足三里穴的疗法*五、足三里穴的配伍*六、足三里穴的功效与作用*七、文献摘要
足三里穴的概述
1、定义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2、别名三里穴,下陵穴,胃管穴,鬼邪穴,下三里穴。

3、出处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4、主治疾病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等症。

5、穴位解析足三里又名下陵,为胃的下合穴,胃经的合穴,之所以称它足三里,一是因为此穴位于膝下3寸;二是因为此穴
统治腹部上、中、下三部诸症。

“里”字含宽广之意,古代“井田制”九百亩为一方里,故以足三里寓其治病范围广泛。

其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足三里穴的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另外一种简易找法: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

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

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

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此穴。

足三里穴的解剖位置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足三里穴的疗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10壮,艾条灸10~20分钟。

强身保健可采用化脓灸,每年1次,或累计灸数百壮或温灸至皮肤稍见红晕为度,每日1次,每月20次,有时亦可采用药物天灸。

足三里穴的配伍配冲阳、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肝肾、濡润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配天枢、三阴交、肾俞、行间,有调理肝脾,补益气血的作用,
主治月经过多,心悸。

配曲池、丰隆、三阴交,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头晕目眩。

配梁丘、期门、内关、肩井,有清泻血热,疏肝理气,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乳痈。

配上巨虚、三阴交、切口两旁俞穴,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用于胃次全切除术。

配阳陵泉、行间,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

配中脘、内关,有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配脾俞、气海、肾俞,有温阳散寒,调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虚慢性腹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