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足三里 按摩迎香穴

合集下载

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艾灸按摩足三里穴的作用与功效

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艾灸按摩足三里穴的作用与功效

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艾灸按摩足三里穴的作用与功效温馨提醒:本站发布的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艾灸按摩足三里穴的作用与功效仅供参考,若按摩、刺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专业医师。

足三里穴位位置标准定位: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ST35)下3寸,犊鼻(ST35)与解溪(ST41)连线上。

正坐或仰卧取穴。

正坐屈膝或仰卧位,以本人手四指相并,食指上缘置于犊鼻处,中指中节水平直下4横指(一夫法)处取穴。

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足三里怎么找正坐屈膝位,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一夫(3寸),距离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

或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是穴。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简易找法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

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

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

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穴位解剖足三里穴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足三里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长伸肌→小腿骨间膜。

有胫前动、静脉。

分布着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

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

针经皮肤,皮下组织,进入胫骨前肌及其深面的长伸肌。

支配胫骨前肌和长、趾长伸肌。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

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分布;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经过并分布。

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分支,深层正当腓深神经;并有胫前动、静脉通过。

足三里的穴位定位及功能主治

足三里的穴位定位及功能主治

足三里的穴位定位及功能主治穴位定位•足三里是人体一处重要的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外侧髌骨下方,胫骨前缘有髌腱凹陷处。

•可通过手指按压寻找到足三里的位置,一般感觉有一块软硬度适中的组织,按压时会有一定的酸胀感。

功能主治足三里的穴位在中医学中被誉为“百会之宗”,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功能主治:1.益气补阳:足三里是补益气血、温补阳气的重要穴位,刺激此穴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和胃健脾:足三里是胃经、脾经的重要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改善消化不良和脾胃虚弱症状。

3.疏肝解郁:足三里也是肝经的重要穴位,刺激此穴可以缓解情绪压力,舒缓焦虑和抑郁情绪。

4.温经散寒: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促进阳气运行,温经散寒,改善寒凉体质和寒性痛症。

5.强身健体:足三里的刺激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体力水平,适合运动员和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的人群。

使用方法使用足三里穴位可以选择按摩、针灸等方法,下面是常用的按摩方法:1.用拇指和食指合并在足三里穴位的位置,适度用力按压,感觉到酸胀痛为度,每次按压5-10分钟。

2.以旋转按摩的方式进行刺激,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转动10次,然后放松,可以反复进行多次。

3.可以借助按摩器进行按摩,选择有适度按压力度和震动速度的按摩器,按摩时间建议不少于10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足三里穴位进行按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力度:按压穴位时力度要适中,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损伤。

•注意时间:按摩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一般每次5-10分钟即可。

•注意频率:按摩的频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每日1次或每周3-4次。

注意事项虽然足三里穴位有很多好处,但是有一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是需要注意的情况:1.孕妇:孕妇应避免按摩足三里穴位,因为该穴位与子宫有关,过度刺激可能增加子宫收缩的风险。

2.月经期女性:在月经期过程中,刺激足三里穴位可能导致月经过多或出现腹痛等不适症状,应避免按摩该穴位。

每日一穴——足三里穴

每日一穴——足三里穴

每日一穴——足三里穴《四总穴歌》云:“肚腹三里留”。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俞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合治内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

取穴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的1横指。

1.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足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拢,当中指尖着处是穴位,在外膝眼之下方3寸,胫骨外缘,胫骨前肌与伸趾长肌之间。

2.伸足取之,在膝下胫骨粗隆最高点下1寸,外开1寸,它和阳陵泉的关系是斜上下各差1寸。

即足三里比阳陵泉低1寸,再外开1寸处,阳陵泉在胫骨粗隆与腓骨小头之间,向下呈三角形,下角即是穴位,此穴压之酸困,可用之证实足三里的位置。

治疗功效1.常灸足三里可以养生保健: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高血压、伤风感冒、结核病、低血压、动脉硬化、脑溢血、都有防治的作用。

三里之灸能却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2.防治胃肠病: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统。

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

对于腹部疾病,如肠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胃下垂等灸足三里相当有效。

3.灸足三里有健步作用:可以增强下肢力量,防治四肢肿满、软弱无力、股膝酸痛。

对胫骨神经痛、脚气、小儿麻痹、末梢神经炎等均有防治作用。

4.补益肾气: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小便不通、阳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5.一些疑难杂症: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半身不遂等均可灸足三里。

6.慢性疾病:如眼疾、视力减退、鼻病、耳病、过敏性疾病等均可取用此穴。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肠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日常保健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简便易行:1.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穴位养生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功能

穴位养生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功能

穴位养生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功能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然而现代生活中的不规律饮食、压力过大等因素,常常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

幸运的是,中医学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调理脾胃,即通过按摩身体上的穴位来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穴位,详细说明它们的位置及按摩手法,帮助您改善脾胃问题,提升消化能力。

一、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脛骨前缘与腓骨的交界处,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

按摩足三里穴可帮助消化功能,提高食物的吸收利用率。

按摩方法:1. 坐于椅子上,保持身体放松,双脚平放在地面上。

2. 双手放在膝盖上,用拇指找到足三里穴,即位于小腿外侧凹陷处。

3. 用适度的力量,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足三里穴,每次按摩约1-2分钟。

二、迎香穴迎香穴位于胸部,距离胸骨中线两侧各2寸处,是调理脾胃的主要穴位之一。

按摩迎香穴有助于消化功能的恢复,缓解胃部不适。

按摩方法:1. 坐于椅子上,保持身体直立,双手自然放在腹部。

2. 双手的食指指腹找到迎香穴,即位于两侧胸骨中线外侧各2寸处。

3. 用适度的力量,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迎香穴,每次按摩约1-2分钟。

三、大横穴大横穴位于手臂外侧,尺骨与桡骨之间,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大横穴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按摩方法:1. 坐于椅子上,保持身体放松,双手自然垂放。

2. 用拇指和食指找到大横穴,即位于手臂外侧,拇指指腹所在的位置。

3. 用适度的力量,以顺时针方向按摩大横穴,每次按摩约1-2分钟。

四、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腹部,距离肚脐中心点4寸处,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中脘穴可以舒缓腹部不适,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按摩方法:1. 仰卧于床上,保持身体放松,双手自然放在腹部。

2. 用拇指和食指找到中脘穴,即位于腹部,距离肚脐中心点4寸处。

3. 用适度的力量,以顺时针方向按摩中脘穴,每次按摩约1-2分钟。

通过按摩这些穴位,您可以有效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经络穴位——迎香穴

经络穴位——迎香穴

经络穴位——迎香穴迎香穴所属经络:大肠经迎香穴的准确位置图迎香穴的功效与作用迎香归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并为手足阳明经之会,具有清热散风、宣通鼻窍、祛风止痒、理气止痛的作用,是临床治疗鼻塞、流涕等鼻疾诸症之常用穴。

本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

“迎”,指迎接;“香”,指的是气味。

本穴处于鼻孔两旁,可治鼻塞不闻气味,使之能闻及(即迎接)各种气味,故名迎香,別名“冲阳”。

(1)迎香是治疗鼻病常用要穴,在临床中有“鼻病第一穴”之称。

本穴位于鼻孔两旁,夹于鼻子,根据“穴位所在,主治所及”的理论,故能治疗鼻病。

本穴其功善散风热、通鼻窍、清火气的作用,常配印堂、上迎香、合谷、足三里合用,可治疗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甲肥厚、鼻息肉、鼻出血、鼻塞等各种鼻疾。

《针灸甲乙经》载有:“鼻鼽不利,窒洞气塞……鼽舰有痈,迎香主之”,也有《针灸大成》中“一针未出气先通”的主治功效。

(2)迎香可治疗面部发痒、面瘫、痤疮等面部疾病。

本穴为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可通调手足阳明二经之经气,改善面部气血循环,发散面部之风邪,故能治疗面部发痒、痤疮、黄褐斑、面瘫、面痉挛等面部之疾。

《百症赋》中言:“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

(3)迎香有安蛔止痛的作用。

本穴是治疗胆道蛔虫症的有效验穴,历代也有许多相关验案记载。

一般为迎香透四白,临床常配胆囊穴、足三里、中脘合用。

(4)迎香还有其他方面的治疗功效。

如临床还常用于便秘、呃逆、快速性心律失常、周身瘙痒等病症,也均具有良好的功效。

尤其对于顽固性相关病症,临床据症用之,往往有意想不到之效。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迎香穴主治疏散风热,通利鼻窍。

鼻塞鼻渊鼻出血胆道蛔虫颜面神经麻痹(1)鼻部疾病: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鼻塞,流涕。

(2)面部疾病:面痒,面瘫,面痛,面肿,痤疮,黄褐斑。

(3)其他:如胆道蛔虫症,便秘,快速心律失常,周身瘙痒等疾病。

迎香穴穴性清热散风,通利鼻窍(临床主要用于西医学中的鼻疾和其他面部疾病)。

足三里穴位的定位及应用

足三里穴位的定位及应用

足三里穴位的定位及应用足三里穴位是人体治疗和保健中常用的一个穴位,其定位在腓骨前肌腹外侧的凹陷处,具体位置为膝盖外侧突出的骨刺上,向下移动四横指。

足三里穴位也被称为肠俞穴、肥肠俞穴,属于胃经的穴位。

在中医理论中,足三里穴位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脾胃功能、益气健脾、补益中焦,对于胃肠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足三里穴位还具有活血化瘀、祛湿通经的功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足三里穴位的定位及应用。

足三里穴位的定位:足三里穴位的准确定位十分重要。

在寻找足三里穴位时,首先需要确定膝盖外侧的骨刺,这是一个突出的骨头。

然后,从这个骨刺向下移动四横指的位置,在这里就是足三里穴位的准确位置。

一般来说,足三里距离膝盖外侧骨刺约为四横指的宽度。

应用:1. 调节脾胃功能:足三里穴位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调节脾胃功能,补益中焦。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被认为是消化系统的核心,脾胃功能失调会导致多种消化问题。

通过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刺激脾胃经络,调节脾胃功能,增加消化能力,改善胃肠道问题。

2. 提高免疫力:足三里穴位的刺激可以增加机体免疫活性物质的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

这对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和慢性疾病非常重要。

通过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3. 补益气血:足三里穴位的按摩刺激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气血的生成和循环。

这对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加能量、改善疲劳非常有益。

通过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提高机体能量水平,增加体力和精力。

4. 缓解胃肠道问题:中医理论认为,足三里穴位可以通过刺激脾胃经络,缓解胃肠道问题,如消化不良、胃胀、腹泻等。

通过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胃肠道功能,减少相关症状。

5. 改善气血循环:足三里穴位的按摩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改善气血循环问题。

通过刺激足三里穴位,可以扩张血管、加快血液流动速度,增加血液和氧气供应,改善器官和组织的营养供应。

儿童中医穴位按摩保健操

儿童中医穴位按摩保健操

儿童中医穴位按摩保健操1、开天门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功效: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用治感冒,头痛,惊风等症。

动作要领: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如果是从眉心推到囟门,则称为大开天门。

】30~50次。

2、按摩迎香穴位置:鼻翼外缘中间的凹陷功效:经常揉按迎香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各种呼吸道疾病,增强肺部等呼吸系统的抵抗力。

同时对幼儿排便也非常有好处。

动作要领:双手食指螺纹面置于迎香穴上,从轻到重,由浅而深,按照一定的方向按压,切忌用力过猛。

3、按摩耳轮位置:耳廓周围的软骨,弯折的皮肤边缘。

功效:耳轮上有很多穴位,与人体脏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动作要领:双手握空拳,用拇指与弯曲成弓状的食指中节一侧助力,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摸,直至耳轮充血发热则可。

4、按摩四神聪位置:在头顶部,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一寸处。

两耳与头顶中穴交汇处为百会穴。

功效:为中医的经络奇穴,经常轻轻敲按能促进人体智力,提神醒脑,可促进儿童智力发育。

动作要领:采用点击法刺激。

双手五指弯曲呈弓状,食指、中指、无名指置于左右神聪穴上点击,以穴位感觉酸胀为止。

5、运板门位置:掌测大鱼际平面。

功效:治疗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动作要领:①指揉,称揉板门;②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或从板门穴推向横纹处,称推板门。

100~300次。

6、按摩足三里位置:小腿前外侧,膝盖外侧窝下方四横指(本人手指)位置,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通经活络,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对于幼儿多发的秋季腹泻,按摩此穴位也有一定的预防保健效果。

动作要领:双手拇指螺纹面分别按压在双腿足三里穴位上,其余手指放在两侧助力。

先轻后重,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按压。

幼儿自行按摩时通常采用拍打的方法,四指并拢,对足三里穴进行敲击。

迎香穴

迎香穴

归经
手阳明大肠经
部位
在鼻冀外缘中点劳,当鼻唇沟中。

针技
斜针5—8分,禁艾炷灸。

主治
鼻疾患,口眼歪斜,面肌痉挛,面瘫等。

解剖解说
针体穿过皮肤、浅筋膜进入上唇方肌中,支配该皮区的神经主要是眶下神经(三叉神经第二支的皮支)。

深层针体的外侧分布有面神经的分支以及面动,静脉分出的上唇动,静脉
向四白透刺时,四白穴正好位于眶下孔处,该处是眶下神经及血管的出入部位。

作用解说
迎香穴是手阳明大肠经最终一个穴位,位于鼻旁,为冶鼻庆重要穴位,常与合谷、风池配合使用。

在迎香穴作穴位注射,第一次用维生素型号为B12的2m1,第二次用胶性钙2m1,第三次用维生素型号为B12的2m1穴位注射。

田1—2日——次,三次为一疗程,称为鼻三针疗法,对过敏性鼻炎有较好疗效。

如配合消炎药治疗对慢性鼻炎、鼻窦炎亦有良效。

迎香穴配地仓、颊车、四白、阳白、太阳、合谷,可治疗面神经瘫痪、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切按迎香穴治疗真疾病有一定疗效,治疗时配合们按阳白、上星、印堂、合谷和循捏凤池、天柱、大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拍拍足三里按摩迎香穴小朋友一起来
南海试点穴位保健操,可有效提升儿童体质,拟全市推广
日期:[2012年12月13日] 版次:[FB22] 版名:[佛山读本食事/身体]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0 条
1敲打足三里
2按摩迎香穴
3摩擦耳廓
4轻敲四神聪
南都讯拍拍“足三里、迎香穴位”可以达到提高儿童体质,减少患病的效果。

据了解,这套由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潘佩光研究出来的保健计划已在佛山南海区多家幼儿园试点一年,获得上千例儿童身体发病情况的数据支持。

使用穴位保健方案的儿童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和改善。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曾三次来南海视察该项工作,并表示肯定。

接下来,佛山将在全市推开南海区中医运用于儿童保健的成熟经验,全面提升佛山地区儿童的体质。

儿童保健重在养脾胃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伴随悠扬的音乐声和老师的口令,南海区机关幼儿园的孩子们做起了“迎香足三里穴位保健操”。

他们一时揉揉脸,一时捶捶腿,一时拍拍掌,既可爱又认真。

据了解,在南海妇幼医生指导下,南海区机关幼儿园开展了一项中医护苗计划,每天中午11点,幼儿园全体孩子,在老师指导下,每天拍打穴位10分钟,敲打足三里,按摩迎香穴。

“这项保健计划是今年9月开学后引进的,受到了家长、孩子的喜欢。

”南海区机关幼儿园保健科付老师介绍。

“身体健康首先要正气,儿童保健以脾胃为中心,脾胃主要经络的穴位就是足三里,所以足三里的保健对儿童将来的整个生长、发育、身高、体重,包括智力非常有帮助。

”南海区妇幼保健院院长潘佩光教授介绍。

经常点按儿童足三里、迎香穴,有健旺脾胃、扶正固本的作用,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促进儿童消化吸收,促进生长发育,减少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目的。

试点一年后感冒少了
据了解,“迎香足三里穴位保健操”在盐步河西幼儿园、西樵中心幼儿园等多家幼儿园试
点一年后,发现这些学校的儿童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下降。

试行的幼儿园反映,孩子感冒少了,在手足口病流行时期,也很少孩子被感染。

以河西幼儿园为例,在去年3月底推广穴位按摩之初,穴位按摩组消化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为13 .46%,对照组的发病率为8.86%。

在去年年底再次进行统计时,穴位按摩组的发病率已明显低于对照组。

此外,各幼托机构试点的统计数据均显示,穴位按摩组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腰围、小腿围的生长速度均优于对照组,显示通过穴位按摩能改善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蒋健介绍:迎香、足三里两个穴位在中医保健方面的作用比较丰富,可以增强孩子体质,减少感冒、消化道疾病等,这是公认的。

南海妇幼保健院院长潘佩光利用穴位理论,然后设计编制成一套操,容易操作,效果明显。

南海区机关幼儿园保健科付老师介绍,从学校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低年纪学生在拍打足三里穴位时有找穴不准的情况,不过只要坚持在穴位周围进行适量地拍打,也能起到震动穴位,进而保健身体的作用。

每天一次每穴三分钟
◎原理:潘佩光经研究,认为0-6岁儿童中医体质可以分为七型:生机旺盛质、脾虚质、热滞质、湿滞质、积滞质、心火偏旺质、异禀。

他制定了穴位拍打保健方案,长期坚持正确方法,对改善体质有明显效果。

◎取穴:足三里、迎香。

用小孩四指宽度,大人三指宽度,取穴位于膝盖的两个眼的下面,即为足三里。

◎方法:足三里(双),迎香(双),用中等力量点按,以儿童可耐受、无明显疼痛为度,每穴约3分钟,每天1次。

同时辅助按摩耳廓,点按四神聪穴。

◎适应症:0-6岁儿童调理体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