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取穴方法

合集下载

足三里定位的简易方法

足三里定位的简易方法

足三里定位的简易方法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简便取穴法是找到小腿的外侧面,膝盖的凹陷处(膝眼处),用自己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排,然后食指近拇指的一侧缘靠近膝盖的凹陷处,小指的外侧缘与胫骨的交叉点,就是足三里,也就是离膝眼有四横指的距离,是足三里的位置。

临床上可以通过对于足三里的刺激包括按摩、针刺等方式,可以通过足三里穴位来调节经络来调节身体的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另外,对于疾病也可以很好的调治,像阳痿、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还有高血脂症、高血压、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都可以通过该穴位来进行辅助治疗。

中医穴位详解:足三里穴

中医穴位详解:足三里穴

中医穴位详解:足三里穴
操作:
、肺心病. 脑出血等都有防治作用。对 体质虚弱者,尤其是肠胃功能不好,抵抗 力减低的人宜用此法增强体质。对足三里 施灸时,取清艾条一根。将其点燃后,靠 近足三里熏 烤,艾条距穴位约3厘米,如 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就固定不动,每次 灸10-15 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 隔日施灸1 次,每月灸10 次即可。
中医穴位详解:足三里穴
解析:
报道:针刺人及家兔的该穴,发现裂解素 (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氏阴 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 人增加17.85单位,兔增加62.1单位,两 者均在针后12小时增加最显。D.据报道: 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 调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指 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
主治: 胃痛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 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 劳赢瘦。
中医穴位详解:足三里穴
主治:
消化器官疾病、头痛牙痛、神经痛、鼻部 疾病、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 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胀满、呕吐等一切 胃肠、腹部不适之主穴。此外,对更年期 障碍、腰腿疲劳、皮肤粗糙也很有效。足 三里穴是人体最重要的治病穴位之一。
中医穴位详解:足三里穴
解析: (3)胃管。胃,土也。管,管道也。胃管 名意指本穴为脾土微粒运送的通道。
中医穴位详解:足三里穴
解析:
(4)鬼邪。鬼,与神相对,指地部的经水。 邪,水也。鬼邪名意指本穴气血中地部经 水偏多则为胃之害。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 来的地部经水,而本穴功用为气化水湿上 补天部胃经之气,维持胃经湿热之性,若 受以寒、经水偏多,则本穴气化之气少, 胃经湿热之性无存,故名鬼邪。
中医穴位详解:足三里穴
操作:

找足三里的简单方法

找足三里的简单方法

找足三里的简单方法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在寻找足三里穴位时,可以以小腿前外侧、膑骨的下面外侧凹陷处为起点,向下将食指、中指、无明指、小指四指并扰,将四指与胫骨方向垂直放置,将食指第二指间关节的横纹处置于此凹陷中,那么小指的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的外端,距离胫骨前脊约一横指处就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上的常用穴位之一,它具有补中益气,调理脾胃,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等功效。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患者如有不适,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不要自行随意取穴针灸,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灸春堂】足三里、关元、神阙、涌泉阳虚体质艾灸取穴

【灸春堂】足三里、关元、神阙、涌泉阳虚体质艾灸取穴

【灸春堂】足三里、关元、神阙、涌泉阳虚体质艾灸取穴阳虚体质是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时易出现体内阳气不足、阳虚生里寒的表现,阳虚体质发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寒湿之邪外侵、过食寒凉之品、忧思过极等引起脏腑功能损伤。

阳虚体质在治疗时应遵循益气温阳散寒的原则,温补心、脾、肾的阳气,可以选用艾灸的方法,灸一些具有温补阳气功效的穴位,接下来老艾堂灸和大家聊聊艾灸治疗阳虚体质如何取穴?温补阳气穴位:足三里、神阙、关元、涌泉穴温补阳气穴位一: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强壮身心的大穴。

艾灸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补阳等功效。

穴位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温补阳气穴位二:关元穴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现代研究证实,通过按揉和震颤关元穴调节内分泌,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此外,阳虚体质者艾灸关元穴,还可补阳。

温补阳气穴位三:神阙穴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人体任脉上的要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人体的长寿大穴。

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阳虚体质者艾灸此穴可补阳。

穴位位置: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温补阳气穴位四:涌泉穴涌泉穴是全身俞穴的最下部,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从涌泉穴而出,涌泉穴在足心处,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阳虚体质者,可艾灸此穴,以达到补阳之功效。

穴位位置: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灸法:每次选择其中1~2个穴位,点燃艾条后距皮肤2—4厘米处熏灸,每次每穴灸5~10分钟即可。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文章目录*一、足三里穴的概述*二、足三里穴的取穴方法*三、足三里穴的解剖位置*四、足三里穴的疗法*五、足三里穴的配伍*六、足三里穴的功效与作用*七、文献摘要足三里穴的概述1、定义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2、别名三里穴,下陵穴,胃管穴,鬼邪穴,下三里穴。

3、出处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4、主治疾病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等症。

5、穴位解析足三里又名下陵,为胃的下合穴,胃经的合穴,之所以称它足三里,一是因为此穴位于膝下3寸;二是因为此穴统治腹部上、中、下三部诸症。

“里”字含宽广之意,古代“井田制”九百亩为一方里,故以足三里寓其治病范围广泛。

其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足三里穴的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另外一种简易找法: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

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

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

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此穴。

足三里穴的解剖位置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足三里穴的疗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10壮,艾条灸10~20分钟。

强身保健可采用化脓灸,每年1次,或累计灸数百壮或温灸至皮肤稍见红晕为度,每日1次,每月20次,有时亦可采用药物天灸。

足三里——养生保健重要穴位

足三里——养生保健重要穴位

足三里——养生保健重要穴位
胥荣东
【期刊名称】《中外女性健康:特别健康》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人体所有穴位中,具有保健养生作用的首推“足三里”。

“足三里”具有补益脾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适当刺激“足三里”穴,能增强体力、缓解疲劳,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足三里的简便取穴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用拇指腹沿小腿下端胫骨外侧缘由下向上推,当推至突出的斜面骨头不能再推时,拇指尖所止处向外旁开一横指即是。

用力按压会有明显的酸胀感。

【总页数】1页(P8-8)
【作者】胥荣东
【作者单位】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2.12
【相关文献】
1.足三里——养生保健重要穴位 [J], 胥荣东;谢菁(整理)
2.浅谈足三里、关元二穴合用的处方在防治疾病、养生保健、延年益寿中的作用[J], 邹昆
3.足三里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内关穴对化疗所致呕吐的临床护理 [J], 叶佩娟;毛晓芬
4.浅谈足三里养生保健的意义与应用 [J], 肖少卿
5.针刺关元等穴位及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痔瘘科手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J], 钟浩;张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中医:经常灸足三里穴可延缓衰老

老中医:经常灸足三里穴可延缓衰老

在足三里处施灸是最重要的也是广为人知的事情。

灸足三里穴有预防疾病和增进健康的卓越效果,是全身治疗和预防保健的最好灸位。

有些人认为,灸使艾草的成分进到体内而发生了治疗作用,因此为了让更多的艾草成分进到体内,艾炷做得很大,这是不清楚灸疗的原理所致。

施灸是为了给予皮肤小的烧伤,而艾草燃烧的温度正好适合人体,此时灸米粒大小的艾炷能给人体带来最适度的烧伤,并且对经穴产生刺激而具有治疗效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灸疗也是一样,是一个细致而持久的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见效。

我们一起做灸疗,预防疾病,度过愉快的人生。

足三里的取穴方法:髌骨(膝盖的圆形骨)直下两侧的凹陷处叫膝眼,内侧为内膝眼,外侧为外膝眼。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沿胫骨直下3寸处。

灸足三里有什么作用呢?
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能使人长寿。

这是因为灸足三里能够提高人的免疫力,并且能延缓衰老。

在日本,最为长寿的万平一家,祖孙三代中活到100~300岁的有六人,他们的长寿秘诀之一就是灸足三里。

如何艾灸足三里呢

如何艾灸足三里呢

如何艾灸足三里呢人体的穴位有很多,这点大家都是清楚的。

但是单单只是知道这点也是无用的,因为一般人对于具体的穴位几乎是一概不知的。

就拿足三里这个穴位来说吧,一般人都不知道这个穴位在哪里,它又有着怎样的妙处。

其实就拿养生来说,艾灸足三里就可以达到的。

那么,如何艾灸足三里呢?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如何找“足三里”呢?有两种简便的取穴方法:其一,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脚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扰,当中指尖着处即是该穴。

其二,伸足取之,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拇指沿胫骨外侧缘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拇指尖处即为该穴。

艾灸足三里的方法灸的方法很多,但普通人用灸“足三里”的方法取养生保健之效,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艾炷灸:取极细之艾绒,做成麦粒大小的圆锥形艾炷,然后把它直立放置于穴位之上,再用线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着,使之均匀向下燃烧。

第一个艾炷燃至一半,知热即用手指掐灭,或快速捏起;再将第二个艾炷放在原处,燃至大半,知痛即去掉或按灭;再继续灸第三个艾炷。

灸完1个艾炷即为1壮,一般每次灸9壮,至局部发红即可。

每月初一至初八施灸。

施灸时注意避风。

艾条灸:艾条灸可以自己操作,不需要别人帮忙。

一般进行温和灸,操作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约距0.5-1.0寸左右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舒适感即可,一般每侧穴灸15-20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隔日施灸一次,一个月十余次左右。

老年人可于每日临睡前30分钟左右施灸。

施灸时注意避风。

唐代王焘在其所编著的《外台秘要》中如是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则令人气上眼暗,以三里下气。

”日本古人有“莫与不灸足三里者同行”之说。

中国民间甚至流传着“灸一次足三里等于补一只老母鸡”的说法。

可见艾灸足三里的养生保健作用已深入人心。

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三里取穴方法: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另外一种简易找法: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

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

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

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此穴。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器官疾病、头痛、牙痛、神经痛、鼻部疾病、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胀满、呕吐等一切胃肠、腹部不适之主穴。

此外,对更年期障碍、腰腿疲劳、皮肤粗糙也很有效。

该穴是人体最重要的治病穴道之一。

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神经衰弱、治疗忧郁症、治疗脚气、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足三里穴Z u s a n[ST36 )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疾病〗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人体穴位配伍〗配中脘穴、梁丘穴治胃痛;配内关穴治呕吐;配气海穴治腹胀;配膻中
穴、乳根穴治乳痛;配阳陵泉穴、悬钟穴治下肢痹痛;常灸天里可养志保健。

〖刺灸法〗直刺1〜2寸。

〖附注〗(I)足阳明经所人为合”。

⑵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⑶参考资料:a.据
报道,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观察发现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

b.据报道,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足三
里、合谷、三阴交,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

c.据报道:针刺人及家兔的该穴,发现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单位,兔增加62.1 单位,两者均在针后1 2小时增加最显。

d.据报道: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调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

〖别名〗三里穴,下陵穴,胃管穴,鬼邪穴,下三里穴。

〖穴义〗胃经气血在此形成较大的气血常
〖名解〗
(1)足三里。

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别于手三里穴之名也。

三里,指穴内物质作用的范
围也。

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在此形成较大的范围常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散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大量气化上行于天,形成一个较大气血场范围,如三里方圆之地,故名。

三里、下三里名意与该穴同,下,指本穴位处足之下部,别于手三里穴所在之部。

(2)下陵。

下,下部。

陵,土丘也。

下陵名意指本穴为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沉积之处。

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中夹带大量的脾土微粒,至本穴后,因经水散行于本穴
的开阔之地,经水被较多气化,脾土微粒也因之停驻,形成了本穴大范围的脾土堆积之状,故名下陵。

(3)胃管。

胃,土也。

管,管道也。

胃管名意指本穴为脾土微粒运送的通道。

(4)鬼邪。

鬼,与神相对,指地部的经水。

邪,水也。

鬼邪名意指本穴气血中地部经水偏多则为胃之害。

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而本穴功用为气化水湿上补天部胃经之气,持胃经湿热之性,
若受以寒、经水偏多,则本穴气化之气少,胃经湿热之性无存,故名鬼邪。

(5) 胃经合。

因胃经自厉兑穴起,足三里以下各穴的上行之气皆汇合于此,故为胃经合穴。

(6) 本穴属土。

属土,指本穴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气血的主要变化是地部经水气化于天,变为天部经气,物质的运动无风木的横行、火的炎上、水的润下等特征,只有土的长养特性,故本穴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稀湿脾土及天部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地部脾土燥化水湿后固化于穴周内外,天部之气则循胃经上行。

〖功能作用〗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