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朝历史简介

合集下载

秦朝简介(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朝简介(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朝简介(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自秦始皇赢政至秦三世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

秦王嬴政当政以后,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10年间,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实现了全国之大一统。

秦朝就此确立,首都设在咸阳。

秦王嬴政自以为功高「三皇」,德过「五帝」,所以兼采二者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的专称。

他自命是秦「始皇帝」(前221年-前210年),子孙将是「二世」、「三世」......以至无穷。

秦始皇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三公」分掌政务、军务及监察;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增至四十一郡),郡下设县,县下又有乡、亭、里等基层组织。

这样,全国由上到下均置于皇帝及其家族的严密统治之下。

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全国修建驰道、直道,兴建水利,筑灵渠,销毁兵器,又大规模迁移富民集中首都咸阳;迁万姓充屯边地,谪判罪犯戍守边防;统一货币,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这对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十分有用。

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接着,又出现了一种比小篆书写更简便的字体隶书。

现在的楷书,就是从隶书演化来的。

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交流。

统一车轨和度量衡,使长度、容量、重量,都有统一的标准,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秦实行「强本抑末」,允许土地私有及自由买卖。

确立土地私有,统一户籍管理;此外,秦始皇还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广修通往全国的驰道。

而他自己则沿着新修之驰道,多次巡视全国各地,四处勒石记功。

秦始皇的一系列大一统措施,自然是为了建立其家族万世一系的统治,但其创立的制度,往往为历代王朝所遵循,它奠定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秦朝发展主要历程简述

秦朝发展主要历程简述

秦朝发展主要历程简述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始于公元前221年,终于公元前206年。

秦朝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先秦时期、战国时期、秦朝初期和秦朝后期。

在先秦时期,中国大陆分成了七个诸侯国,争夺霸权,形成了一个较为混乱的局面。

公元前403年,晋国解体,战国时期正式开始。

战国时期,中国分裂成七个较大的国家,称为七国争霸,即赵、魏、韩、秦、齐、楚、燕。

在七国争霸的战乱中,秦国逐渐崛起。

秦始皇嬴政于公元前247年即位,开始了秦朝的初期阶段。

嬴政虽然年少,但却聪明有策略。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打下了统一中国的基础。

他废除了封建制度,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修筑了名垂千古的万里长城,实行了轮休制度和均田制度,使得秦国的农业生产蓬勃发展。

此外,他还通过严密的监察制度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公元前221年,嬴政改国号为秦,建立了秦朝。

在秦朝的初期阶段,嬴政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征服了其他六个诸侯国,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

他还采取了中央集权的措施,设立了郡县制,大力推行法治理念,统一文字和脚尺,修筑连接各地的大量道路,实行了系列重要改革,为中国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秦朝在初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嬴政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严重剥夺了诸侯国和地方的权力,导致了他们的不满和抵抗。

秦朝的统治者也存在着严重的暴政和残暴行为,使得人民的生活困苦不堪,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公元前210年,嬴政去世后,由于其制度较为严密,没有留下合适的继任者,秦朝陷入了内部骚乱和外敌侵略的困境。

各地爆发了一系列的起义和叛乱,持续了四年之久。

最终,公元前206年,刚刚上台的秦二世被反秦联军杀死,秦朝灭亡。

尽管秦朝只存在了15年,但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为之后的封建王朝奠定了基础。

秦朝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也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秦朝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秦朝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新阶段。

秦朝的建立者是秦穆公赵政,他是晋国之后,即晋朝时期的人物。

秦朝的建立者秦穆公赵政曾经在晋朝的时候为晋孝公凭吊过,立志要一统天下,于是开始了自己的秦国之路。

秦朝的统一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开始,战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

然而,由于秦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强大,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秦国彻底统一了中国大陆。

秦朝不仅建立了统一的政权,也进行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制度改革。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秦始皇的一系列政治、法律、军事、文化等革命性改革,特别是著名的焚书坑儒、统一文字、修筑万里长城等。

秦朝始皇帝在位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他的帝国。

他缩小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差距,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了郡县制,加强了对各个地区的控制。

他还推行了法家思想,制定了极为严苛而刻板的法律法规,使统治者对百姓的控制更为严密。

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则是废除了当时各个地区自有的文字,实行了统一的字体和文字规范。

这对于统治者来说,不仅方便了统治,还加强了各个地区的联系和沟通。

而修筑万里长城则是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秦朝的短暂统治让人们直呼其酷刑政治、苛捐杂税。

一直以来,秦朝的政治也备受争议。

秦始皇去世后,秦朝很快陷入了内乱和动荡,最终被刘邦领导的汉军推翻,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崇尚儒家思想的汉朝时期。

然而,无论如何,秦朝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朝的统一战争和各项制度改革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加速了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秦朝的法律制度和文字统一为中央集权的发展提供了实质性条件。

总之,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其短暂的统治期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为后来历代王朝的建立提供了范例和经验,也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尽管秦朝存在着一些负面评价,但我们不可否认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秦国的历史资料

秦国的历史资料

秦国的历史资料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下面由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

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

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

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

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

在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

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

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

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

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

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

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

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请参看秦统一中国之战。

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国自商殃变法之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奖励耕战“赏不遗匹夫,刑不避大夫,使天下之利系处于一孔”的基本国策。

秦内修明政理以储军国之资,外开疆辟壤与列国争衡。

秦国统治者运用严酷无情的法家思想以赏罚为二柄,彻底的动员了倾国之力,投入到战国时代规模宏大而惨烈的兼并战争中。

自秦孝公起至秦统一天下的一百五十余年的时间里,被称为“虎狼之师”秦军与东方列国大小百余战,累计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五十余万。

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大战场上,冷血的秦人踏着六国之人的尸骨与鲜血走上了统一之路。

前237年秦王赢政亲政的这一年,被强秦连续折腾了一百余年的东方六国以无还手之力,各国弱势以成,天下合纵无望,而强秦独步天下随时便有泰山压顶之势。

秦朝历史

秦朝历史
秦朝历史
• 简介 •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朝是我国历 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结束了自春 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自秦始皇赢政至秦三世子 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
பைடு நூலகம்
• 帝表 • 秦襄公,文公,静公,宪公,出子,武公, 德公,宣公,成公,缪公,康公,共公, 桓公,景公,毕公,夷公,惠公,悼公, 刺龚公,躁公,怀公,肃灵公,简公,惠 公,出公,献公,孝公,惠文王,悼武王, 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始皇,二世皇 帝。
•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战国四将之一, 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 部分兵力消灭楚国。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 大功臣之一。
• 章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战国四将 之一,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05年。 在秦二世时期曾率秦军击败多支反秦军队。 章邯在前207年的巨鹿之战中被楚将项羽击 败后,率秦军主力向项羽投降,获项羽封 为雍王。秦亡后的前206年,项羽把关中西 部的地方封给章邯。章邯后来被汉王刘邦 击败,最后自杀。
• 名将 • 秦朝的四大名将是:白起、王翦、蒙恬、 章邯。
• 白起,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 战国四将之一。白氏,名起,楚白公胜之 后,又名公孙起,绰号人屠。出生年月不 详,死于公园掐257年,白起担任秦国将领 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 被封为武安君。白起一生有伊阙之战、鄢 郢之战、华阳之战、陉城之战和长平之战 等辉煌胜利。

•地图

关于秦朝的介绍

关于秦朝的介绍

关于秦朝的介绍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始于公元前221年,终于公元前207年,共存在了15年。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朝的建立主要归功于秦始皇,他出色地利用了政治、军事和经济手段实现了统一。

秦始皇通过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如推行统一的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制度,修建万里长城以防御北方的侵略,修筑连接各地的大运河以促进经济交流。

这些措施不仅加强了国家的统一,也为后来的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

在秦朝统一前,中国的文字体系多种多样,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最终形成了小篆。

这一统一的文字促进了不同地区的交流和文化发展。

秦朝还推行了与小篆相配套的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制度,这为商业和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为了保护国家的安全,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建不仅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也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

长城的修建加强了国家的防御力量,阻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保卫了国家的安全。

秦朝还修建了大运河,将中国各地连接起来。

大运河的修建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大运河也为后来的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秦朝的统一还在行政管理上进行了改革。

秦始皇推行了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每个郡设立官员进行管理。

这一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

然而,秦朝的统一也面临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秦朝的统一政策削弱了地方贵族的势力,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和反抗。

另一方面,秦朝在统治过程中实行了严苛的法律制度,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了社会的不稳定。

秦朝的统一结束于公元前207年,主要原因是秦朝内部的腐败和外部的压力。

秦朝在短暂的统一后不久便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

内部腐败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外部压力使得秦朝难以应对。

最终,秦朝被起义军推翻,结束了统一。

尽管秦朝的统一持续时间较短,但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国历史知识介绍

秦国历史知识介绍

秦国历史知识介绍秦国史,是指从秦襄公到秦王子婴在位年间的历史。

那么你对秦国历史有多少的了解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秦国历史知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秦国历史知识介绍一秦国大事纪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八年):周平王东迁,史称东周。

秦受封为诸侯,始立国。

公元前359年(孝公三年):用商鞅变法。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秦王嬴政即位,年十三岁。

尊吕不韦为仲父。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九年):秦王政行冠礼。

嫪毐叛乱,即平。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十七年):内史腾攻韩,俘韩王安,建立颍川郡。

韩灭。

公元前229年(秦始皇十八年):王翦、杨端和率兵攻邯郸。

公元前228年(秦始皇十九年):大破赵军,俘赵王迁,赵公于嘉逃代,自立为王。

赵灭。

公元前227年(秦始皇二十年):王翦、辛胜在易水西败燕、代联军。

燕太子丹派荆柯入秦刺秦王。

公元前226年(秦始皇二十一年):攻克燕都蓟,迫燕杀太子丹。

燕王喜迁都辽东。

王贲攻楚。

秦之新郑叛。

昌平君徙郢。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王贲攻大梁,决河水灌大粱城,魏王假出降。

设右北平、渔阳、辽西郡。

魏灭。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设上谷、广阳郡。

李信、蒙武攻楚,为项燕所败。

公元前223年(秦始皇二十四年):王翦攻楚大胜,攻入寿春,俘楚王。

又攻江南,设会稽郡。

楚灭。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王贲攻辽东,俘燕王燕。

又攻代,虏代王嘉。

燕灭。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王贲攻齐,俘齐王建。

齐灭,至此六国皆亡。

秦帝国建立,嬴政称秦始皇帝。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二十七年):秦始皇去世于第五次的东巡途中。

秦国历史知识介绍二秦始皇其人秦始皇,名赢政(前259~前210),13岁登上王位,21岁亲临朝政。

凭借着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财力,嬴政花费十年时间,最终于公元前221年先后兼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称始皇帝。

秦国的历史资料

秦国的历史资料

秦国的历史资料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下面由店铺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

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

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

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

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

在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

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

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

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

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

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

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

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请参看秦统一中国之战。

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国自商殃变法之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奖励耕战“赏不遗匹夫,刑不避大夫,使天下之利系处于一孔”的基本国策。

秦内修明政理以储军国之资,外开疆辟壤与列国争衡。

秦国统治者运用严酷无情的法家思想以赏罚为二柄,彻底的动员了倾国之力,投入到战国时代规模宏大而惨烈的兼并战争中。

自秦孝公起至秦统一天下的一百五十余年的时间里,被称为“虎狼之师”秦军与东方列国大小百余战,累计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五十余万。

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大战场上,冷血的秦人踏着六国之人的尸骨与鲜血走上了统一之路。

前237年秦王赢政亲政的这一年,被强秦连续折腾了一百余年的东方六国以无还手之力,各国弱势以成,天下合纵无望,而强秦独步天下随时便有泰山压顶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秦朝历史简介秦朝(前221—前206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秦朝历史,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秦朝历史秦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其始祖伯益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

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

周孝王于是把秦谷(甘肃省天水市西南面)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的起源。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至雒邑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东周王室在关中的领地。

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先后灭掉了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北击匈奴,南服百越。

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融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有说法“百代犹得秦政法”。

秦朝王室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别于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与赵高合谋篡改秦法导致大规模平民暴动起义。

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秦朝从统一六国到灭亡,只有15年国祚。

发展历程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到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可以说是昙花一现的十五年。

秦始皇统一后,没有再用分封制,而是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确立了郡县制,使地方官的任命权收归中央,这有利于消除分裂割据的局面,避免出现周朝分封导致的春秋战国的大乱格局。

最初设三十六郡,后来增至四十六个。

中央政治制度则以三公九卿为核心,综合战国时期的官僚体制,使之系统化,对官吏的考核则用“上计”制,类似于现在的年度述职。

此外,秦朝还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但秦朝的统一思想和焚书坑儒则极大地破坏了文化,钳制了思想,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此消失,一统江山、一统思想和惩罚思想犯罪成了此后帝王的重要任务,这对古代思想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为防卫匈奴,秦在秦、燕、赵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成了著名的万里长城,这比现存的明长城更往北,距离也更长。

秦的灭亡主要在于残酷的法律制度为主的严酷统治,农民起义一爆发就势不可挡地让秦朝匆匆谢了历史之幕。

扩展资料:秦始皇在大败匈奴的情况下秦始皇为什么还要修长城在历史上,秦朝的大将军率领着一大批军队,与匈奴的骑兵展开对决。

因为当时清朝才刚刚统一了全国,所以士兵们士气高昂,一举打败了匈奴。

剩下的匈奴只能吓得逃跑了,在大漠中偷偷的生存。

但是之后,打了胜仗的秦军得到的命令却不是继续进攻,而是改为防守。

30万的士兵以之前留下的长城为基础,在当地开始修建长城,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知道的万里长城。

那么秦始皇当时是怎么想的,战事对自己如此有利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继续进攻,反而耗费大量的人力和金钱去修长城呢?我们先抛开自己本来的观点,站在他的角度来想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他当时的军队里面大部分都是农民,而匈奴擅长的却是骑兵,如果要和他们对战,必须要训练大量的骑兵。

要让平时只会种地的农民,成为一个能与在马上生存的民族相对抗的骑兵,这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而且这些农民不去种地了,国家就没有粮食了。

而且就算有骑兵,还要把这些人送到北方与敌人对抗,粮食的运输和消耗也要花费一大笔钱。

而且古代不像现在有这么发达的交通方式,粮食运输只能靠人和畜力。

历史上有记载,当时从内陆把1石粮食送到前线,路上所要消耗的粮食就是192石。

与此同时,对方的骑兵作战成本就很低了,本来就是游牧民族,再加上在自己的地盘,什么都不会耽误。

另外,除了花费成本比对方高之外,得到的收益也非常少。

即便是让他们占领了草原,这些草原也没有办法耕地。

而当时国家的收入主要还是来自农民,没有办法耕地,这么大的地盘还有什么用。

所以就算最后打赢了,国家也会被这些成本所压垮。

汉武帝算的上是一个比较牛的一个皇帝了,曾经在和匈奴的对战中打赢了对方,但是换来的却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不仅对国家没有好处,还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也间接的导致了最后朝代的灭亡。

明成祖在位的时候,多次到大漠中征战,把蒙古的各个部落都打跑了,但是打到最后,最后受苦的却是明朝。

所以,秦始皇借鉴战国时期留下的经验,想到了修建长城,有了长城作为防御,流动的战场会变成固定的防线。

游牧民族就不能像之前一样,来了就抢,抢了就跑的事情,他们只能和长城上的士兵先对战,打赢了才能继续掠夺。

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农民只要防守了,而且附近还有粮食,而本来占优势的游牧民族这下反而没有了优势。

而且长城基本上都是建在山上,重要的道路上还有坚固的关隘。

防守的一方只需要管住自己的防线,对方的骑兵就根本没有办法。

就是因为想到这一点,他才会不顾一切的修建长城。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六国末代国君又是什么下场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用了十年的时间,依次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一统天下。

结束了自春秋以来长达几百年的诸侯纷争局面,建立了大秦帝国。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称始皇帝。

那么当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原六国的末代国君又有着怎样的结局。

韩王安战国末年的韩国,可以说是七雄中最弱的国家,也是六国中第一个被灭的国家。

韩国的末代之君韩王安即位时,韩国的形势就已经处于灭亡的边缘。

面对强大的秦国,韩王安是又怕又恨。

当赵军被秦军斩首十万人时,韩王安曾派人上书秦国,请求秦国不要发兵攻打韩国,当赵国李牧率军击败秦军时,韩王安便倒向赵国一边。

以为依托赵国为靠山,便可以高枕无忧。

公元前230年,秦国派内史腾率大军攻打韩国,一路势如破竹。

当秦军兵临韩国都城时,韩王安素车出城投降,韩国灭亡。

从此韩国并入秦国,韩地被设为颍川郡。

韩王安则被迁离韩国旧地,软禁于陈县。

后来,原韩国的旧贵族在韩国故都发动叛乱被秦军平定。

韩王安在软禁中被处死,以绝后患。

赵王迁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得赵国的实力变得十分强大,一跃成为东方六国最强大的国家。

足以与秦国抗衡。

后来在秦赵争霸的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实力严重下滑,从此轮流为二流的国家。

公元前229年,秦军攻打赵国。

赵王迁以李牧为将,抵御秦军。

秦国用重金收买了赵王迁的宠臣郭开,用计除掉了赵国最后的擎天柱李牧。

从此赵国再无良将可用。

李牧被除掉后,秦军大举进攻赵军,攻克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宣布灭亡。

赵王迁被俘虏后,被秦始皇流放到了房陵的深山中。

公元前228年,原赵国的残余势力代王嘉被秦将王贲俘虏,赵彻底灭亡。

魏王假战国时期的魏国本是最先称雄的强大国家,可惜在后来的战争中实力逐渐衰弱。

公元前228年,魏景湣王去世,魏王假即王位。

这时同样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魏国,便是继韩、赵灭亡后,第三个被灭的国家。

公元前225年,秦军将领王贲率十万大军攻魏。

王贲以水攻的方法,引黄河、鸿沟水灌入魏国都城大梁。

大梁城内死伤无数,魏王假率众投降,魏国宣布灭亡,魏国的旧地从此成为秦国的郡县。

关于魏国末代君主魏王假的结局,有记载说是被秦始皇所杀。

楚王负刍战国时期的楚国实力不容小视。

公元前228年,负刍的门客杀死楚哀王,负刍自立为楚王。

当秦王嬴政准备攻打楚国时,曾问年轻的秦军将领李信需要多少兵马可以灭楚。

李信回答二十万秦军足以灭楚。

秦王嬴政又问老将军王翦多少兵马可以灭楚,王翦则认为需要六十万秦军才有把握。

秦王便以李信为将军率二十万大军去灭楚国。

由于李信过于轻敌,在灭楚之战中大败。

秦王嬴政立刻清醒了头脑,重新请出老将军王翦以六十万大军进攻楚国,楚王负刍被俘虏。

不久后,项燕扶持的熊启也被俘虏自杀,楚国灭亡。

燕王喜战国末年,秦国实力强盛,随着韩、赵相继被灭后,燕国自然也是危在旦夕。

公元前227年,强大的秦军进攻燕国。

为了扭转局势,燕国末代国君燕王喜的儿子太子丹派了一名叫荆轲的勇士。

带着秦国叛将樊於期的头颅和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献给秦国。

当秦王政慢慢打开地图时,突然露出来一把匕首,荆轲迅速拿起匕首向秦王政刺去。

然而荆轲刺秦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公元前226年,王翦率秦军攻下燕国都城都蓟。

燕王喜逃亡到丹东,在秦军强大的攻势下,杀太子丹献于秦国以保全燕国。

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在秦王嬴政统一的大志下,燕国注定灭亡。

没过几年,燕王喜便被秦军俘虏,燕国灭亡。

齐王建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战争中,齐国是最后一个被灭的国家。

齐王建在位期间,齐国国内也是非常的安定太平,一方面有君王后的扶持,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

因为齐国与秦国相隔很远,当其他五国在秦国强大的进攻下忙于自救时,齐王建统治的齐国则已经有四十多年未经受过战争。

君王后去世以后,齐王建的舅舅,后胜被任命为齐国的国相。

后胜被秦国的间谍用重金收买,派遣到秦国的宾客回到齐国后,反而为秦国充当间谍。

公元前221年,秦军攻进齐国都城,齐王建听从后胜的计策,投降秦国,齐国灭亡,从此天下皆归于秦。

齐王建投降后,被秦始皇安置在共地,不给他东西吃,最终被活活饿死。

秦灭六国时秦军实力那么强秦末之时为何连起义军都打不过秦国奋六世之余烈,终于在秦始皇这一代统一了天下。

谁曾想,秦始皇设想的传承万世不仅没有实现,还二世而亡了。

这其实挺令人吃惊的。

秦朝建立的时间,仅仅十几年,这么短的时间,当初灭六国的精锐之师应该都还在,秦朝应该不害怕起义军的威胁才对,可事实就是秦朝被推翻了。

那么,当初秦国灭六国的军队去了哪里,有和起义军正面对抗吗?如果有,那么为何又如此的不堪一击,和灭六国前的秦军差距如此之大呢?秦国精锐之师,一支被灭,一支背叛秦始皇灭六国以后,曾经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一次是北击匈奴,也就是蒙恬带领的军队,另一次是南平百越,也就是赵佗率领的军队。

胡亥登基以后,赵高开始支配秦国朝政,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蒙恬两兄弟。

在杀了蒙恬两兄弟以后,赵高就将蒙恬率领的军队交给了王翦的孙子,王离。

而这支军队,也是秦朝末年抗击起义军的主力。

至于赵佗率领的军队,则驻扎在当时的百越地区,位于如今的广东一带。

这一片地区,在当时是十分落后的。

是以,当秦始皇攻打下这片地区以后,就并没有多么的重视,只是派了赵佗等人驻扎在那里。

坏就坏在这里。

秦朝末年,中原内乱,各地硝烟四起,民不聊生,而百越地区因为其地理位置险峻,又落后,反而躲过了一劫。

在这样的形势下,赵佗又手握重兵,自然就会生出别的心思。

于是,他就占山为王,在百越地区扎根了下来,还建立了一个帝国,南越国,而赵佗也被称为南越武帝。

回到王离这边。

王离接收了蒙恬的军队以后,在秦朝末年起义不断的日子里,自然就成为了抗击起义军的主力。

一开始,章邯和王离等人,利用这支军队,确实很好地打击了起义军的嚣张气焰,几乎就要收复失地了,直到巨鹿之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