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学核心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重点知识点藻类

七年级生物重点知识点藻类

七年级生物重点知识点藻类藻类是生物学上的一个大类,也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自然界中,藻类的作用非常重要,不同的藻类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也是有所不同的。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些在七年级生物学课程中需要了解的藻类知识点。

藻类是什么藻类是一类简单的植物,它们缺乏正常植物所需的结构特征,如维管束和根、茎、叶。

同时,它们也缺乏真菌的真正特征。

藻类包括单细胞物种和多细胞物种,它们可以生长在淡水、咸水中以及陆地上。

由于很多藻类种类繁多、形态不同,所以在学习时需了解其分类。

藻类的分类藻类的分类是按照其生殖细胞类型,形态特征和代谢特性来进行分类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藻类分类:1. 绿色藻类:此类藻类主要生长在淡水和海水中,它们最初以青绿色为主,但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它们也可能呈现暗绿色或者深褐色。

2. 红球藻:此类藻类呈球形,生长在淡水、咸水和土壤中,它们可以繁殖到数百个孢子。

红球藻可以分布在五个大洲的水体中。

3. 棕藻:棕藻类群体的外部形态各异,有些形状如囊状或者扁平、足以占据大片区域的,而有些则是细小而跟随其它主要生物生长。

棕藻是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的。

4. 黄绿藻:黄绿藻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细胞的水华藻,另一种是生长在多细胞群体中的草莓状黄绿藻。

它们生长在淡水、咸水和土壤中,它们的形状特征丰富多彩,每个物种有自己的一套特征。

藻类的作用藻类在自然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下所述:1. 过滤器: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许多藻类(如硅藻、烟草藻等)可以过滤掉大量的有机,无机和毒性物质,从而保持水体清洁。

2. 氧源:像真菌和深海细菌等生物一样,有些藻类可以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成为水体真正的氧气来源。

3. 食物:藻类是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食物来源。

例如,茶藻和勾藻是人类和海洋生物摄取营养的重要来源。

4. 燃料:生物质能和生物柴油是一些藻类的潜在来源,藻类可用于发电、燃料生产、化学制品等用途。

藻类在环境中的危害虽然藻类对自然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贡献,但在一些情况下,它们也会带来危害。

七年级上册生物藻类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藻类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藻类知识点
生物藻类知识点
生物藻是一种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海洋生物。

在生态系统中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七年级生物学课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
基本的藻类知识。

1. 藻类的分类
藻类按照其营养方式、细胞结构及形态特征等因素被分为多个
类别。

主要有绿藻、红藻、黄藻、硅藻、甲藻、蓝藻等。

2. 藻类的特征
藻类的细胞结构简单,最基本的单细胞藻类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其次,藻类的细胞壁通常由纤维素、硅酸盐或其他特殊的化合物
组成。

除此之外,藻类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能够较好地将光能
转化为有机物,实现自养生长。

3. 藻类的功能
藻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水生生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同时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藻类在食品、医药、工业等领域也被广泛应用,如干酪根、海藻素等产品。

4. 藻类的生态环境
不同种类的藻类对生态环境有不同的适应性。

有些藻类可以在淡水中繁殖,而有些只能在海洋环境中生存。

此外,由于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某些藻类的数量也会迅速增加,从而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

5. 藻类繁殖方式
藻类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分裂繁殖、孢子繁殖、性繁殖等。

分裂繁殖是指单细胞藻类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生命体;孢子繁殖是指藻类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性繁殖则是指藻类通过配子体结合繁殖生殖。

总之,生物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群体。

了解藻类知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生态系统,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海藻生物学

海藻生物学

色素体内部有许多膜和色素体纵轴 平行排列,构成色素体的片层系统 (lamella)。片层是由双层膜组成 的囊状构造类囊体(thylakoid)组 成,叶绿素均匀地分布在片层上。 各门藻类中每个片层所包含的类囊 体数目不一样,红藻只有一个,绿 藻2-6个或多个,褐藻2-6个。
色素体是由各种色素组成的,藻类的主要色素有 四类: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藻胆素,。叶 绿素有五种,即叶绿素a、b、c、d、e,藻类都有 叶绿素a,绿藻都有叶绿素b,褐藻有叶绿素c,叶 绿素d只存在于红藻中,而叶绿素只见于少量黄藻。 β-胡萝卜素存在于各门藻类中,绿藻除了β-胡萝卜 素外还有α-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叶黄素的种类很 多,各门藻类中所含的叶黄素也不同。藻胆素包括 藻红素和藻蓝素,只存在于红藻和蓝藻中。
4. 色素体及色素:
色素体是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除蓝藻和原绿 藻以外,藻类细胞都具色素体。在通常情况下,把含有 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光合器称为叶绿体,如绿藻门、高 等植物的光合器是叶绿体,其余藻类的光合器则称为色 素体。色素体的色彩可以稳定遗传,可以根据色素体的 形态推断藻体生活状态,色素体解体则说明藻类死亡。
2. 不定群体式: 由浮动式的藻体演化而来, 藻体不 具鞭毛, 群体或树状分枝, 或具胶被, 细 胞数目不定, 不规则地分散在其中或仅 排列在胶被四周。 3. 球状体: 单细胞或定形群体, 细胞结构和游 动的单细胞相同, 但不具鞭毛, 细胞多 样化, 椭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等。
定形群体是由一定数目的细胞组成一
2. 生殖结构 藻类植物的生殖结构很简单, 基本 构造是单细胞的孢子, 或是合子, 虽然 藻类与菌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同 属孢子植物范畴, 在某些高等藻类也有 多细胞的生殖结构, 不过全部细胞都直 接参加生殖作用,没有类似苔藓、蕨类 在生殖细胞外还有起保护作用的营养 细胞。

藻类知识点总结

藻类知识点总结

藻类知识点总结藻类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原生生物,以光合作用为能源,通常生长在水中。

由于其微小且难以观察,很多人并不了解藻类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藻类的知识点,包括藻类的分类、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生态功能、应用价值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内容。

一、藻类的分类藻类是一类原生生物,按其在进化树上的位置,可以分为原始藻门(Primitive Algae)和真核藻门(Eukaryotic Algae)两大类。

1. 原始藻门原始藻门是原始的藻类群,包括了一些具有较古老生物特征的藻类,主要包括了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裸藻门(Pyrrhophyta)和拟菌藻门(Euglenophyta)等。

这些藻类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原始的特征,并且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2. 真核藻门真核藻门是真核生物的藻类群,包括了褐藻门(Phae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红藻门(Rhodophyta)和黄藻门(Xanthophyta)等。

这些藻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真核生物的特征,其生物学特点和生态功能与原始藻门存在一定差异。

除了按照进化树的位置进行分类外,藻类还可以按照其形态、生态和生活习性进行分类。

例如,按照生活环境的不同,藻类可以分为海洋藻类和淡水藻类;按照形态的不同,藻类可以分为单细胞藻和多细胞藻等。

二、藻类的生物学特征藻类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征,这些特征使其在自然界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藻类的生物学特征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细胞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殖特征等。

1. 形态特征藻类的形态特征非常多样,可以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丝状、片状等形态。

藻类的形态特征与其生活环境和生物学习性密切相关,不同形态的藻类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和应用价值。

2. 细胞结构藻类的细胞结构简单,通常包括细胞膜、质膜、叶绿体、核糖体等结构。

藻类的细胞结构与其光合作用的能力密切相关,光合作用是藻类获取能量的重要方式,因此细胞结构对藻类的生存和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海藻学-6-1

海藻学-6-1

第六章叶绿体类型III 隐藻、定鞭藻和杂色藻I. 隐藻属于个体较小的浮游藻,长度约3-50μm ,细胞呈不对称结构,可明确地分为背腹侧和左右侧;II. 隐藻在淡水和海水中均有分布,在海水中倾向于分布在冷水或较深的海域;III. 隐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因此易被各种植食性浮游动物捕食;IV . 隐藻受到环境变化刺激后细胞易破裂,因此采样与保存比较困难;V . 隐藻门仅有1个纲,隐藻纲Cryptophyceae 。

6.1 隐藻门(Cryptophyta )6.1.1 隐藻的分布和特性6.1.2 隐藻的形态特征•形态:藻体单细胞,少数为不定形群体;•细胞:卵形或肾形,大多不对称,背腹扁平;侧面观可看到背面隆起,腹面前端近中央处略有内凹,由此向细胞中部延伸成一浅沟,许多属的物种在此位臵上具有明显而特殊的、深入到细胞内的口沟。

口沟两侧有微细的强折光的小颗粒(丝胞驱体),当细胞受到外界伤害时,丝胞能向口沟内伸出长丝。

•鞭毛:细胞前端着生两根几乎等长的鞭毛,鞭毛长度与细胞的高度接近。

鞭毛着生于细胞前端一侧,或从口沟中伸出,少数物种的鞭毛着生在细胞的侧面。

6.1.3 隐藻的细胞结构•细胞壁:绝大多数隐藻没有纤维素的细胞壁,而是有两层结构的周质膜。

仅有一个例外:四角隐球藻(Tetragonidiumverrucatum ),没有鞭毛,但具纤维素细胞壁。

•周质体(periplast ):许多隐藻在细胞膜下方有六角形、长方形、椭圆形或圆形的有机质板,组成周质体。

周质体并不完整,口沟处没有这些有机质板。

•细胞核:只有一个核,圆球形,通常位于细胞中部或后半部的中央。

•类核体:在叶绿体内质网内膜和叶绿体被膜之间有淀粉粒和1个类核体(nucleomorph ),含有3对微小的染色体,其中有531个基因,编码30种叶绿体蛋白。

膝胞藻(Goniomonas )是唯一所知的不含有类核体的隐藻,它没有质体。

•色素体:通常含有1-2个色素体(也有的种类含有小型的较多数量的色素体),其内有成对的类囊体,与邻近的类囊体互不相连。

水中藻类知识点总结

水中藻类知识点总结

水中藻类知识点总结一、水中藻类的分类水中藻类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原生生物,它们可以根据形态、生活习性以及细胞结构等方面进行分类。

常见的水中藻类包括绿藻、蓝藻、硅藻、金藻、褐藻等。

这些藻类在形态和生态特征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1. 绿藻绿藻是一类原生生物,它们通常以类囊体为生殖结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氧气。

绿藻呈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形态,形态多样,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

常见的绿藻有裙藻、滑藻、枝角藻等。

2. 蓝藻蓝藻是一类原生生物,它们呈原始细胞结构,通常以球形或不规则形态为主。

蓝藻通常生活在水体表层,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氧气。

常见的蓝藻有孢囊藻、管藻、假单胞藻等。

3. 硅藻硅藻是一类原生生物,它们以硅质细胞壁为主,呈单细胞的形态。

硅藻广泛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其中有些种类能够形成硅藻土。

常见的硅藻有栅藻、角藻、字母藻等。

4. 金藻金藻是一类原生生物,它们通常以罗纹为主,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

金藻可以通过性或无性生殖进行繁殖,是一种重要的原生生物。

常见的金藻有马氏藻、剑藻、滑石藻等。

5. 褐藻褐藻是一类多细胞生物,它们通常以褐色为主,生活在海水中。

褐藻以囊泡状的气囊为浮力器官,能够在水中漂浮。

常见的褐藻有海藻、裸藻、石藻等。

二、水中藻类的生态功能水中藻类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氧化还原等生物过程来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同时,水中藻类还是水生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对水体的营养循环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1. 光合作用水中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是水体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光合作用还能够使水中藻类能够进行自我生长和繁殖,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2. 氧化还原水中藻类通过氧化还原等生物过程来调节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和溶解氧水平。

它们能够将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水体中的有机物降解和循环利用。

3. 营养循环水中藻类是水体中营养元素的主要收集者和转化者,它们能够将氮、磷、硅等元素进行转化和循环利用。

藻类重点知识介绍

藻类重点知识介绍

藻类重点知识介绍藻类是一种庞大的生物群体,其包括了海洋和淡水中的多种微型和宏型生物,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形态和生态类型。

这些生物在地球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类群,因为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础链条,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同时,藻类也是环境中微生物类群的主体,以及氧气和能量的重要来源。

一、概念藻类,简单地说,是指植物界中以光能为能量来源的自养生物,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细胞分裂、分枝、分生等有性、无性繁殖。

它们通常有自己明显的特征,包括比较简单的细胞结构和不稳定的细胞壁。

藻类的具体分类还需要根据其鞭毛和肋状组织的形态、细胞壁的组成、荧光显微镜下的荧光反应等方面进行区分。

二、名词解释1. 藻类岛:又称藻镇,是由陆地升高而形成的岛屿上在水面上形成的藻类的大团落之一种壮观的景观。

2. 赤潮:在海洋或淡水中大量生长的一种或多种藻类的过度繁殖现象。

赤潮通常在春夏季节出现,发生的原因是水温升高、海洋营养盐增加等。

3. 藻毒素:赤潮中的某些藻类可以生产出一些毒素,并通过食物链向上转移,对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4. 生态位:生态学中的概念,指一个生物群体、种类或个体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位置,包括其生活方式、生态区分、生活空间等。

5. 光合作用:藻类利用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能量,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6. 生物量: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一种生物的体积和数量的总和。

三、分类藻类的分类根据细胞壁、色素组成、细胞形态、光合膜、细胞结构等不同的特征进行。

下面是按照菌物界和植物界的分类法来介绍藻类的分类:1. 单细胞藻类:包括蓝细菌门(一般属于细菌)和其他一些常常成为髙等单胞生物的一些单细胞微藻。

典型代表如绿球藻、小球藻、石脑华藻等。

它们都是单细胞藻类,没有分枝,没有叶状体。

它们的细胞经常有发展成凝胶状的囊状物来抵抗不良环境的压力。

2. 毛细胞藻类:包括蓝细菌门、绿色藻门、潮枯草澵门等,多为毛细胞藻,叶状体有分枝。

水产藻类知识点总结大全

水产藻类知识点总结大全

水产藻类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水产藻类的分类1.按照生态角度,藻类可以分为淡水藻和海水藻两大类。

淡水藻包括绿藻、蓝藻、硅藻、金藻、裸藻等。

而海水藻主要包括红藻、绿藻、褐藻等。

2.按照形态特征,藻类可以分为单细胞藻、丝状藻、膜状藻、团藻以及网状藻等。

单细胞藻包括奥氏藻、衣藻、原生质藻。

丝状藻包括裸藻和硅藻等。

膜状藻包括蓝藻和红藻等。

团藻包括钟藻、角胞藻等。

网状藻包括藻球等。

3.按照色素成分,藻类可以分为叶绿素藻、褐藻、红藻、金藻、裸藻、绿藻等。

叶绿素藻包括绿藻、硅藻等。

褐藻和红藻等主要是海洋中常见的海藻。

金藻和裸藻主要生长在水域中。

4.按照生物学特征,藻类可以分为蓝藻、硅藻、红藻、绿藻、金藻、裸藻等。

蓝藻是一类光合作用细菌,它通常生长在淡水或海水中,可以固氮。

硅藻是一类海洋浮游植物,其细胞壁富含硅质。

红藻是一类多细胞藻类,主要生长于海洋中。

绿藻主要生长在淡水和海水中,是一类典型的绿色藻类。

金藻和裸藻则是一类单细胞藻类,其细胞表面裸露无毛。

二、水产藻类的生态特性1.水产藻类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养分和生长环境。

一般来说,水体中的氮、磷、硅等元素是藻类生长的必需元素。

2.水产藻类的生长受到温度、光照、酸碱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藻类对这些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

3.藻类在水体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它们可以与其他生物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

4.藻类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促进水体中的氧气循环,改善水质环境。

5.一些藻类还具有吸附和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的作用,对水体的环境改善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水产藻类的生物学特征1.水产藻类一般为光合作用生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质。

2.藻类多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细胞结构复杂多样,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3.藻类通常具有色素,可以通过色素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4.藻类通常具有不同的鞭毛或黏附器官,可以帮助它们在水体中进行自由游动或附着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藻学是研究海藻有机体的形态、构造、生活现象、生长规律、生活史等,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第一章绪论1、经济品种礁膜石莼海葡萄裙带菜海带羊栖菜紫菜石花菜2、海洋植物的组成极少量。

受到海洋的深度,潮流、海浪等冲击以及海水盐度、温度等环境条件的限制。

局限在河口、海湾、潮间带、浅海或滨海湿地等有限的海域。

大米草、大叶草、红树、木榄、秋茄、喜盐草。

海洋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藻类——低等:孢子繁殖(孢子植物)、不开花、不结果。

种类:24 000种(已记载)。

命名:Algae(林奈,拉丁名)。

分布:藻类—有水的地方(潮湿的地方);海藻—生长在海洋中,种类多、产量大、经济价值高。

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自养生活的无维管束、无胚的低等植物。

3、藻类的分类我国藻类学家根据细胞学和形态学把藻类分为12个门(海藻11个门)4、海藻与海洋环境海藻的生存、分布空间受海洋物理、化学环境、海底地质以及海洋生物物种之间斗争等因素的限制海水温度:影响海藻生存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日光(光强、光质):海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质的能源。

海水中的溶解盐:营养物质海底地质:限制海藻分布潮汐:对潮间带海藻有显著地限制作用海流:带来营养,带走孢子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5、海藻的重要性海洋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保证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持续运转。

在全球CO2的循环过程中起调节和泵的作用,影响全球气候。

释放O2保障海洋动物、需氧细菌等生存。

通过吸收和同化海水中的有机质,加速海水自净,影响海水的透明度和颜色。

⏹红藻☐内层—纤维素;☐外层—主要是藻胶质(琼胶、卡拉胶和海萝胶)⏹绿藻☐内层—纤维素☐外层—果胶质,几丁质(刚毛藻属)⏹褐藻☐内层—纤维素☐外层—褐藻胶7、经济价值提供食物/药品/原材料等。

藻胶原料琼胶、卡拉胶、褐藻胶8、海藻学海藻的形态、构造、生活现象、生长规律、生活史,以及海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藻类学藻类的形态、生理、生长发育、生态和分类。

9、分类依据:1)细胞壁的结构及所含成分2)色素成分及其光合作用产物3)鞭毛类型、数量和着生的位置4)生活史类型单体型生活史:单体单倍体,衣藻+单体二倍体,鹿角菜双单体型生活史:同型世代交替,石莼、浒苔+异型世代交替,紫菜、海带5)紫菜里面:分裂式10、藻类细胞结构:1)细胞质无色、透明状的胶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脂类化合物(基本成份)、碳水化合物(贮藏物质)、无机盐。

60-90%的水分2)细胞器---液泡、细胞核幼年:细胞质充满细胞成年:细胞质中形成各种大小不同的空泡,其内贮存着泡液随着液泡增大,细胞质被挤向四周而紧贴着细胞壁生命活动的表现,两种方式(回转式+循环式)回转式流动(蕨藻):细胞质在大液泡的周围向一个方向回旋运动循环式流动(羽纹藻):常见于含数个液泡的细胞中,细胞质各支流沿不同的液泡流动,方向有时相同,有时不同,速度也不一致。

在生命活动中起重大作用。

活细胞中难发现,需要固定和染色才显示。

蓝藻门藻类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只有核质(构成核的物质)。

核质集中在细胞质的中央,形成中央体。

中央体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

原始状态的核一般藻类细胞含一个细胞核。

多核细胞:松藻属和羽藻属等藻类。

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有间隙,将细胞核和细胞质隔离核质:核内无色透明的液体,由于含有极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核酸物质,故又称染色质。

主要成份为DNA和RNA核仁:圆球状,一般1-2个。

藻类植物细胞内色素体的形态、所含色素体的数量以及在细胞内的分布等变化,都是朝着更有利于吸收光能、增强光合作用能力的方向发展。

低等:一个大型的、轴生的色素体。

高等:数量增加,侧生分布。

除蓝藻细胞外,都有。

在真核藻类中普遍存在。

其数量和形状与细胞生长机能有密切的关系。

与细胞内物质的贮存和转运有关。

合成植物细胞壁的果胶和纤维素分隔、支持细胞质。

利于进行各种生化反应。

表面有核糖体(蛋白合成)。

由细胞表面伸出的、能运动的“器官”。

运动型藻体和生殖细胞(除卵和不动精子外)。

9+2。

按鞭毛丝分为茸鞭形+尾鞭形。

“茸鞭形”鞭毛沿其长轴伸出许多柔细的绒毛状附属物单茸鞭形:鞭毛丝在鞭毛上单向排列双茸鞭形:双向排列“尾鞭形”鞭毛鞭毛上没有鞭毛丝3)构造十分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11、海藻的形态特征和多样性1)形态各异,大小悬殊(几微米到60米以上)。

2)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

12、生活史及世代交替1)生活史:任何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从其生命开始到结束的过程,包含生物个体发育变化的全过程2)世代交替:具有有性生殖能力的海藻物种的生活史中出现了两种核相不同的藻体,且在生活史中有规律地互相交替出现(单倍的配子体藻体+双体的孢子体藻体)13、有性生殖1)非接合生殖多细胞生物及单细胞生物的群体,由特化的单倍体细胞(配子)进行有性生殖。

分为融合生殖或单性生殖。

2)接合生殖某些真菌,细菌,绿藻和原生动物,有性生殖由个体直接进行,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

14、生长方式:1)顶端生长分生细胞位于藻体顶端,具有一明显的圆顶型顶端细胞,由它横分裂或斜壁分裂形成分裂节,每一分裂节再继续分裂形成围轴细胞或原始围轴细胞。

2)散生长藻体结构简单,大部分无明显的组织分化,各部分的细胞均有分生能力。

分生细胞不集中在叶状体的某个部位,而是散生的。

3)居间生长分生细胞在柄部和叶片之间或位于分枝基部4)毛基生长生长点位于单列的分枝丝体基部,即藻毛基部5)边缘生长膜状体的皮层细胞具有表面向四周生长的能力,也成为表面生长。

只进行平面扩展的生长方式第二章海藻的生态1、海洋生物生态区划分陆地与海洋交界处,通称为海岸,有五种类型。

沙砾港湾海岸+淤泥滩港湾海岸+大河口和淤泥质平原海岸+珊瑚礁海岸+山地悬崖海岸。

2、海洋的生态区域=潮间带+浅海区+深海区1)潮间带位于大潮期间潮水涨得最高的水面和退至最低线之间的地区=潮上带+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朝下带潮间带的海藻适应能力强适应不同的地质环境。

适应潮水涨退和露空的影响。

原因细胞质的浓度高,细胞膜渗水性小,故脱水难原生质多,液泡小细胞质与细胞膜的扩张和收缩协调得较好原生质具有耐干性2)浅海区潮间带以下深至200米的海区。

环境变化小。

鱼类+浮游动植物。

渔场。

绿藻、红藻和褐藻也有生长,分布与光线的透射有关系3)深海区200~4000米。

光线投射不到,水温也很低。

没有海藻生长。

3、海藻的生态因子=光照+温度+盐度+pH值+潮汐+波浪1)光照植物+海藻在没有阳光条件下是不能生长发育的。

叶绿体(色素体)必须吸收太阳辐射能,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植物生长发育。

绿藻类喜欢生长在高潮带地区,光照越强则生长越旺盛,颜色也深。

在弱光下则不利于它们的生长发育。

a、光线影响孢子和配子的释放孢子的萌发要有足够的光照,在弱光下萌发较差,甚至停止发育而呈休眠状态。

b、海水的光照要比陆地差,即使是海水表层的光线也要比空气中的少。

光线透射入海水受各种光波波长的支配,也受海水及悬浮颗粒的吸收和散射作用的限制。

c、日光光线的性质据光谱成份的性质分类=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青、紫+不可见光:红外光(长波)和紫外光(短波)。

海水环境对各种不同波长的光线的吸收和散射是不同的。

波长长的光线容易被海水吸收掉。

10深的水中吸收:红<橙<黄<蓝不同波长有不同的能量,光合作用的速度有差异。

能力:红光大,绿光小。

2)温度大洋日变化小,最高低温差1度;年变化热带和寒带为2-3℃;温带海洋10℃以上。

沿海地区受大陆环境的影响,日温差变化较大,在2-3℃以上。

3)盐度外海>内湾。

河口变化大:台风/洪水(接近淡水)+一般情况(广盐性藻类,浒苔、紫菜和鹧鸪菜)4)pH值略偏碱性;季节区域不同,夏天(T升,光合强,CO2+[H+]下降,pH升,碱强);冬天相反,pH下降。

溶氧量高,pH高;溶氧量低,pH低。

5)潮汐海藻在潮间带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潮汐其露空时间不同。

6)波浪内湾风浪小,外海风浪大。

好浪:紫菜/海萝+怕浪:礁膜/浒苔。

风浪大的地方:孢子附着能力强+养分交流快,有利于营养吸收4、藻类的生活方式=浮游生活型(衣藻)+底栖附生+漂流(漂浮马尾藻)+水底固着(具固着器的多细胞的大型海藻)+共生、寄生。

1)浮游生活型:具鞭毛的:自由游动+不具鞭毛:连成各种形状的群体,增加漂浮能力或通过增加表面的体积以适应浮游生活。

第三章绿藻门一、绿藻门1、绿藻的形态1)单细胞体=能动,具鞭毛+不能动,无鞭毛2)单细胞群体=具鞭毛(四胞藻,团藻)+无假鞭毛(科氏藻)3)丝状体(藻体细胞向一个方向分裂,细胞上下互相衔接,形成丝状体)=单条(丝藻属)+分枝(刚毛藻)4)膜状体(细胞向多个方向分裂)=叶状(石莼属)+管状(浒苔属)5)异丝体(匍匐部和直立部)内枝藻属、孢根藻属6)管状多核体(藻体增大,含多个细胞核)多核细胞分离分裂为多细胞多核体and单细胞多核体(羽状,分枝+伞状+蕨状+圆柱状+扇状+掌状)2、特殊绿藻的细胞学特征1)淀粉核和淀粉的形成有关:暂时贮存光合作用的早期产物。

存在于叶绿体上,可随细胞进行分裂。

强粘性的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

具有薄层的构造2)造粉白色体功能≈ 淀粉核,存在于无淀粉核的种类中。

3)伸缩泡绿藻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是一种能做节奏性伸缩的液泡,兼有排泄功能。

位于鞭毛的基部附近。

海产的种类中没有。

4)眼点橘红色,位于细胞的前端,靠近鞭毛基部。

能感受温度和光的刺激,是具色素而有感光功能的构造。

3、生长方式和固着器——散生长、不明显4、绿藻的繁殖1)营养繁殖藻体断折或碎裂后的小段或碎片+藻体边缘形成芽状突起,与母体分离2)无性繁殖根据所形成孢子的性质(三种)a 游孢子:具有鞭毛能游动,无细胞壁(营养细胞—游孢子囊——释放多个游孢子)形成在夜间,黎明时放出分泌粘质,由前端附着于基质,失去鞭毛、形成细胞壁后萌发为新藻体形成:常见营养细胞直接转换,有些会形成孢子囊再形成游孢子。

一般一个游孢子囊内形成多个游孢子。

b 不动孢子:无鞭毛、具细胞壁。

c 厚壁孢子:不良环境,细胞壁加厚。

环境变好,释放游孢子。

3)有性繁殖两性配子结合的过程。

a配子:配子囊产生,分游动配子和不动配子。

单倍体,单核,通常无细胞壁。

b分类:(根据两性配子的形状和大小)同配生殖:形状、大小相同异配生殖: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卵配生殖:大小、形状均不同,最为高级c合子(两性配子结合形成,会分泌细胞壁,萌发时有些会减数分裂)薄壁:短期内即可萌发厚壁:经较长时期休眠后萌发,少数5、绿藻的生活史1)单倍体单世代型独立生活的藻体为单倍体(n):单细胞绿藻2)二倍体单世代型独立生活的藻体为二倍体(2n)3)二世代型世代交替:配子体(n)和孢子体(2n)(同形、异形)6、绿藻的生态分布及意义1)种类多,大多淡水,海产种类生长在潮间带的碳酸钙基质上(岩石、珊瑚礁、石粒、贝壳等)2)分布广泛,从寒带到热带都有生活方式:浮游或漂浮、附着、共生或寄生7、绿藻的经济价值=食用+人工育苗饵料+药用+污水处理8、危害=浒苔影响紫菜叶状体生长(养殖网)+紫菜丝状体(贝壳)+其他,晒盐和船只二、课后思考题1.绿藻门分为两个纲的依据是什么?答:绿藻纲:营养细胞或生殖细胞具鞭毛,能运动,有性生殖为非接合生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