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藻类与藻类增养殖学讲义

合集下载

完整版实验3藻类培养201411110

完整版实验3藻类培养201411110

实验 3 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和培养一、实验目的1 藻类植物的分布很广,种类也很多,学生通过对淡水生藻类植物进行调查、采集和培养,可以增加学生藻类植物工作的经验,培养学生参加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科研工作的能力。

2 学生在课前必须大量阅读与藻类植物相关的知识,特别是淡水藻类的一些知识。

二、实验原理藻类植物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类生物类群,它们不仅是用于科学研究的良好材料,在医药、食品、精细化工、环境保护、水产养殖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研究观察藻类不但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淡水藻类以其生长环境不同可分成两类:一类是水生藻类;一类是气生藻类。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显微镜、显微图像采集系统、采集瓶、培养瓶、吸管、镊子、刀、标签、记录本、浮游生物网等,相关工具书;4%的甲醛溶液、碘液四、实验步骤1 淡水藻类标本的采集方法(1)水生藻类标本的采集水生藻类依其形体大小可分为丝状种类和微小浮游种类。

丝状种类可用镊子采集。

对固着于石块等物体上的藻可用刮刀将藻从基部刮下或连同附着物一起采集。

将采集到的标本放入标本瓶中并加入一些水,但水不要加得太满,应留有一定的空间,标本瓶盖应注意密封,防止样品流失。

标本瓶上要贴上标签,标签上须用铅笔注明该标本采集的地点、日期和采集者。

浮游种类要用专用的浮游生物网采集,如无专用工具,也可用市售的300 目尼龙筛绢对水体进行过滤,滤出的藻体可用少量水冲洗入标本瓶中。

标本采集时还应用记录本记下各标本的采集环境、气温、水温、pH值、藻的附着基质、水体透明状况、藻体的手感是否滑腻等,这些都是鉴定藻类的参考条件。

因此应注意详细记录。

新鲜的藻标本不宜久存,应尽快对标本进行观察鉴定,好的标本可用4%的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溶液)固定保存。

(2)气生藻标本的采集气生藻类多生长在阴湿的地面、墙壁以及树干的背荫面。

这类藻可用小铲刀采集,用牛皮纸包好,风干后保存。

对气生藻进行观察时,可用镊子镊取少许藻体,放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水浸润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形态。

《藻类应用价值》PPT课件

《藻类应用价值》PPT课件

农业生产氮源——固氮藻类
蓝藻类有些种类具有固氮能力,特别是具 有异形胞的种类。国内外正在从事利用蓝 藻固定游离氮的研究,为农作物的肥源寻 找新的途径。如稻田中接种培养固氮蓝
藻——满江红鱼腥藻A. azollae (与满江红共
生)可增加水稻产量。
鱼腥藻
丝状体直或各种形式弯曲。丝状体上的细胞宽度 常一致,很少向末端变细的。藻丝单一或汇集成 柔软的、粘化的团絮状群体。衣鞘水化,不明显。 异形胞为胞间位(只有A. echinospora端生)厚壁孢 子一个或排列成小链,远离异形胞或与异形胞直 接相连。
葛仙米
微藻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饵料,可提高水产动 物,特别是海珍品育苗的成活率,降低育苗成本,提 高幼体的免疫力和活力,还可使观赏鱼的体色鲜艳。 在国际上,微藻作为优质饲料已占很大比重。日本 DIC 公司在泰国兴建的螺旋藻养殖场年产藻粉 150t ,其中作饵料或饲料的就有50~60t ;墨西哥 Texcoco 公司年产藻粉300t ,其中有100t 用于饵料 或饲料;我国台湾省年产300t 藻粉,其中有120t 用于 虾苗和其它海珍品、观赏鱼类、鸟类的饲料。
有的蓝藻可作为水质的指示生物,如褐色
管孢藻Chamaesiphon fuscus 是清水的指示生 物,泥生颤藻Oscillatoria limosa则是水体污
染的指示生物。
(3)高不饱和脂肪酸( PUFA)
自1964年发现某些PUFA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 尤其是1978年Dyerbery指出EPA有益于人类健康以 来,人们对EPA、DHA及花生四稀酸(AA)等多种PUFA 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这些PUFA有很强的生理 活性,是人类及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具有抗 血栓、降血脂、防止血小板聚结、舒张血管等功 能;对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肾炎等疾病有良好 的防治作用;此外,DHA还能促进脑细胞的生长发育, 改善大脑机能。做为食物链基础的海洋微藻是EPA、 DHA和AA的最初生产者,动物体内的这些PUFA也是 从微藻中转化而来,海洋微藻将成为人类获得这些 产物的主要资源。

最新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

最新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复习参考(鱼类养殖部分)一.名词解释1•水产动物栖息于水中生长、发育、繁殖的动物。

2•水产经济动物在鱼、虾、蟹、贝等种类中,可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水产动物。

3•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整合了鱼类、虾蟹类、贝类和其他种类增养殖的理论和技术,是研究增养殖对象生物学原理与增养殖技术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4.繁殖保护就是通过休渔、定额捕捞等措施对渔业资源的保护。

5•放流就是把鱼类等种苗培养到一定大小,使它可以进行独立生活,具有抵抗敌害的能力,然后放到自然水域中任其索饵、生长、发育。

6. 移植指把某一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引到其它地区,使其在新地区的环境条件中能继续生活、生长和繁洐后代(目的在于改善和充分利用某一特定天然水域的生产潜力,形成新的渔业对象)。

7. 驯化被移植的种类在新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使它们适应于新的环境中生活和繁洐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

8.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淡水经济鱼类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由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和海水鱼类增养殖学三课合成)9. 水产业及其分类水产业又称渔业,是从海水和淡水水域中取得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鱼、虾、蟹、贝、藻等)以供人类利用的事业。

按生产水域,水产业可分为淡水渔业、海洋渔业。

按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则可分为捕捞业、养殖业、增殖业、加工业、休闲渔业。

10. 养殖在较小的水体内将鱼等品种养到商品规格以供上市的生产过程。

11. 养殖的分类按基础设施,可分为池塘、河道、湖泊、水库、稻田、工业化、海水网箱、港湾养鱼等;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养殖、虾蟹养殖、贝类养殖、藻类栽培及龟鄨蛙类养殖等;按水域盐度,可分为海/咸水(16%。

以上)、咸淡水(0.5 -16%。

)、淡水(0.5%。

以下)养殖;按养殖适温,可分为冷水(20 C以下)养殖和温水(20 C以上)养殖;按措施强度,可分为精养、半精/粗养和粗养;按生产方式,可分为单养、混养和套养。

10海藻增殖——增殖资源学课件PPT

10海藻增殖——增殖资源学课件PPT

几种常见的海藻马尾藻海
孔石莼
裙 带 菜
海 带
紫 菜
大 叶 藻
角叉菜
海 藻 的 生 活 史

()
海 藻 的 生 活 史 二
海藻增殖概述
• 宋朝(公元960~1279)福建金门淸礁增殖海萝 • 三、四百年前福建平潭淸礁增殖坛紫菜 • 三、四百年前日本“篊”式增殖法生产紫菜 • 日本采用投石与炸礁法增殖海藻 • 20世纪初爱尔兰用翻石法增殖墨角藻 • 人工采孢子 播种 投石、藻礁、炸礁 • • 附着基质的整备
⑴投石、投放藻礁 ⑵岩礁爆破 ⑶杂藻的去除
利用海胆捕食 铁链拖拉海底 压缩空气喷射 水下推土机耕耘
• 种苗的保护与育成
⑴食藻动物的驱除
⑵大量投放海藻以减 轻捕食压力
⑶防止食藻动物攀爬
⑷围网防止捕食
⑸利用化学物质防止 捕食(天然物、有机 酸)
建造海中林的装置(一)
小型多年生海藻 小型一年生海藻

芽体更新

海 大型多年生海藻
中 林
补充群体大量加入


大型一年生海藻 动


低捕食压力

植食动物聚集,增加珊瑚藻平原
无节珊瑚藻
小型多年生海藻
高捕食压力
海中林建造技术要点(一) ——种苗的生产与供给
• 亲藻的移植 • 孢子体、配子体、
芽胞体的大量散 布 • 人工种苗生产、 绳养、海底移植
小型多年生海藻群落(草原) (小型1年生海藻群落)
下层
深水区 壳状海藻群落(珊瑚藻平原) 最下层
荒漠化:随上、下层海藻群落的衰退,珊瑚藻平原由
深海逐步向浅海扩大
海中林衰退的成因
• 生态学原因

蓝藻培训班课件

蓝藻培训班课件

目录蓝藻水华发生、危害及控制浮游藻类监测基础知识及藻类荧光监测技术介绍水库蓝藻应急监测方案设计及我省部分水库情况介绍蓝藻水华发生、危害及控制一、广东省水库蓝藻的主要种类与特征二、蓝藻水华的发生机制三、蓝藻水华的危害四、蓝藻毒素的种类五、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六、富营养化水库水华控制技术七、水体中蓝藻毒素的去除一、广东省水库蓝藻的主要种类与特征根据1978年全国藻类学会定义藻类分11门蓝藻门、红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褐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什么是蓝藻蓝藻又称为蓝细菌,属原生核生物。

在较高的分类单位上有很大的争议,人们对多数蓝藻种类还缺乏基本的研究。

但目前为止,对有害有毒蓝藻的研究相对较多,对这类蓝藻的分类和基础生态学的资料较为完整。

蓝藻是原核生物中较为古老的生物类群,几乎在地球上所有的环境中均可发现蓝藻存在。

作为原核生物,蓝藻没有细胞核,与光合细菌不同,它具有真核生物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叶绿素a,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放出氧气。

蓝藻的微化石发现于35亿年的叠层石中,是早期地球上最土要的放氧生物。

目前估计蓝藻的种类数在2000种左右,完全确认的种类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蓝藻能够适应不同的生境,特别高温、高盐等环境均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同时能与其它很生物形成共生体。

蓝藻偏好中性和碱性水体,部分种类具气囊,可自主调节在水体中的深度。

蓝藻也称为蓝绿藻,是以其颜色来命名,但实际上多数蓝藻在水体并不是呈蓝绿色。

蓝藻在形态上也是多种多样,但以球形和丝状为主要形态。

单个细胞的大小为2 -15 µm,多为数蓝藻种类以群体形式存在。

蓝藻的主要捕光色素为藻胆蛋白,细胞繁殖是简单的无性分裂。

多数蓝藻的分裂并不很快,平均倍增时间大约15小时到15天,能引起蓝藻水华的蓝藻倍增时间为大约为2天,多数为5—7天。

一些种类能够产生不动孢子,最后发育成植物细胞。

蓝藻没有可以推动细胞运动的器官,但可通过细胞的转动而向前后运动,如颤藻。

贝类增养殖

贝类增养殖

第一章绪论贝类增养殖学:是研究经济贝类的生物学原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贝类又称为软体动物。

第一节贝藻套养1、贝类与藻类混养,贝类的代谢产物为藻类提供了有机肥料,藻类光合作用排出的氧气,有利于贝类的呼吸。

2、贝类的生物沉积物对底栖藻类的生长具有刺激作用;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营养盐循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3、贝类可以固碳,为其它生物提供生存场所。

第二节五次海洋海水养殖“五次浪潮”引领蓝色技术革命科技浪潮这5次浪潮发源于山东,成形于山东,迅速从山东沿海推向全国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堪称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又是科学技术惠及人民群众的光辉典范。

正因为有了海水养殖的5次浪潮,我国水产业才实现了“养殖高于捕捞”、“海水超过淡水”的两大历史性突破。

第一次:上世纪60年代,海洋藻类养殖浪潮天然海带只适应冷水生长。

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院士等为代表的山东海洋科技工作者对此进行了人工移植的科学研究。

使我国海带的总产量大幅度提升,迅速成为世界第一。

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现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带生产国,全世界80%的海带由我国生产。

第二次:上世纪80年代,海洋虾类养殖浪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瑞玉院士为代表的海洋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大量关于对虾的调查研究工作。

80年代初,以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赵法箴院士为代表的科研人员突破了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

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主要依靠捕捞天然虾苗养殖的局面。

该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对虾产量世界第一。

第三次:上世纪90年代,海洋贝类养殖浪潮1982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张福绥院士首次从美国大西洋沿岸引进海湾扇贝,并系统研究解决了在中国海域养殖海湾扇贝的一些生物学与生态学问题,突破了产业化生产的一整套工厂化育苗与养成关键技术,掀起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第三次浪潮。

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获199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JMU藻类栽培学复习资料.doc

JMU藻类栽培学复习资料.doc

JMU藻类栽培学复习资料藻类栽培学复习资料(养殖0811)仅供参考7 月07 日0& 30-10: 30 (20 周四)08A305绪论1、藻类栽培:为满足人们的牛活需要而将某些自然牛长的藻类通过人工措施进行栽种、培养而成为商品性生产的藻类的过程就是藻类栽培。

2、藻类栽培学:是指研究栽培藻类的生物学、增养殖原理、方法以及管理技术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3、海藻泡子的几个过程:形成、放散、浮游、附着、萌发。

4、获得优良砲子的方法:①种藻的选择及培育:优良种菜的标准是藻体大、完整、色泽光亮、生长健壮、种性特征明显、无附着物,具有较大成片的果砲子囊区;②在最适温度内选择范子;③在放散高峰期内选择泡子;④抱子的附着率。

5、抱子活力的鉴定:①抱子内含物的饱满程度②大小、形状③色素④ 附着力⑤萌发率6、藻类的牛长方式:紫菜一一散牛长;海带一一间牛长;江篱一一顶端生长。

7、海藻成熟度的鉴定方法:(1)根据外部形态的变化;(2)特殊器官的形成;(3)解剖观察;(4)通过抱子的放散量來观察:①整棵放散量(或一定的面积大小);②一定的鲜重的藻体的放散量;③以生长基为单位进行放散。

紫菜栽培8、叶状体边缘细胞的类型:刺缘型(坛紫菜)、全缘型(条斑紫菜)、边缘型9、如何判断紫菜藻种的性别:(肉眼观察雄性的边缘呈白色,雌性呈粉红色)雌雄异体:精子囊器和果砲子囊不是位于同一藻体上(雄的一株,雌的一株)如长紫菜,拟线形紫菜。

雌雄同体:在一株藻体上既有精子囊,又有果抱子囊。

如:条斑紫菜的白色条状斑纹精子囊器镶嵌在果抱子囊中,圆紫菜等。

雌雌雄同体多+雌雄异体少:半叶紫菜;雄同体少+雌雄异体多:坛紫菜10、紫菜分裂式的写法:①果泡子囊的形成:营养细胞一果泡一合子一果抱子囊(粉红色或紫红色)。

不同种类,果抱子囊分裂方式不同,可用分裂式早?A? B? C?来表示,分裂式中:A——代表一个水平轴上细胞的个数;B ——代表另一个水平轴上细胞的个数;C ——代表垂直轴上细胞的个数;?——代表具体数字;女山条斑紫菜:早16A2B2C4 128A4B4C8②精子囊器的形成:营养细胞一精子囊母细胞一精子囊器(乳白色)精子囊器中有很多精子囊,每个囊中有一个精子,种类不同,分裂方式也不同,同样也可用分裂式表示:坛紫菜:£ 128A4B4C8或£ 256A4B4C16;216A2B2C4、232A2B4C4 (少数)11>紫菜牛活史类型:①叶状体与丝状体交替,叶状体上产生单泡子(具有无性繁殖)。

第1章海水养殖学介绍及概论(2)精品PPT课件

第1章海水养殖学介绍及概论(2)精品PPT课件
明末清初:中外交流,养殖范围 扩大
解放前:欧美归国学者的推动 解放后:相关国家级机构成立, 文革后进入低谷 20世纪80年代后:养殖新品种 引进前所未有

???



2. 发展现状
海水养殖一般又称为海水增养殖。养殖是指从育苗、养成到收 获完全在人的管理之下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增殖是指通过人工 措施,如放流苗种,建立人工鱼礁改造渔场环境等,使资源得 到增加的活动。海水增殖和养殖技术包括育苗、饵料、防治病 害、改造渔场环境,以及其他增养殖工程技术等。我国的海水 增养殖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有些领域比较先进。例如,50年代 海带育苗和人工养殖技术获得成功,使海带养殖业从北到南迅 速展开,海带养殖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60年代 紫菜育苗技术获得突破;70年代贻贝育苗技术获得突破,形成 大面积养殖业。80年代对虾工厂化育苗和养殖技术成功,在全 国沿海兴起了养虾热。扇贝、鲍鱼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成功之 后,在辽宁、山东等省又兴起了扇贝热、鲍鱼热。以后,网箱 养殖鱼类在广东、福建兴起了新的热潮。但是,在养殖品种的 选育和改良、鱼类苗种的大量繁育和养殖、配合饵料的开发、 贝藻类产品加工方面,其技术和方法相对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 从而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海水养殖学
第一章 绪论
二、我国发展海水养殖的有利条件
1.有丰富的滩涂和水域资源
全国15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水域1200万公顷,滩涂200万公顷.
实现由“近岸养殖”向“外海养殖”转移 实现由“水面养殖”向“水下养殖”转移 实现由“单一养殖”向“综合养殖”转移 实现由“养殖”向“养殖+观光+休闲”转移 实现由“农业化”向“牧业化”转移 实现由“养殖”向“养殖+加工”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编藻类与藻类增养殖学讲义第一编藻类学部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藻类的性质和意义一、藻类的性质:藻类是一群最古老、最简单的低等植物,与其它植物比较藻类有以下特征:藻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区别。

除固着器外,表层细胞都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相当于高等植物的叶片。

因此又叫叶状体植物。

藻类的生殖结构简单,基本生殖单位是单细胞的孢子、配子或合子而没有多细胞的种子。

藻类的孢子、配子或合子都是以单细胞的形态离开母体而直接发育成新藻体,而不象高等植物那样要在母体形成多细胞的胚。

藻类的定义综上所述可以给藻类下一个简单的定义:藻类是无胚的、没有微管束的,具有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的孢子植物。

二、藻类的意义1、藻类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藻类是地球上最早发生的,具有叶绿素的光合放氧自养生物,原核藻类的产生本身就是生物进化的重要事件,为各种植物的发生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藻类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成为随后发生的动物的食物;而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改变了原始地球的大气构成给生物进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由于大气中氧气的增加,使生物由无氧呼吸向有氧呼吸成为可能(2)氧气大量积累形成的臭氧层阻挡了紫外线,有利于生命由海洋向陆地发展2、藻类在生态平衡的作用(1)提供氧气消耗二氧化碳: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中的CO2浓度不断提高,带来全球气候变化,降低CO2浓度的最有效途径是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海洋的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约361*106km2每平方km海藻年产有机碳375t/年,全球海藻生产的有机碳总量为1.35*1011t/年,是陆生高等植物的7倍就大型海藻而言每生产1t藻类(干重),能消耗0.363t碳,(2)海洋渔业的初级生产者:藻类是海洋中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生产者,正是藻类的存在,保证了海洋生物圈食物链的平衡。

(3)解决海洋富营养化的最有效手段:赤潮:由于海洋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等生物爆发性增殖,引起水色变化、水质败坏(水体不能负荷大的生物量而死亡、产生毒素,耗氧)水华(4)在水产养殖中调节理化因子:微生态制剂的重要元素。

生物修复:3、藻类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1)优质的水产养殖对象(2)优质的动物饲料(3)影响水质波动的重要生物指标4、藻类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1)藻类是优质的食品(2)重要的医药原料(3)利用藻类生物技术可以提取活性物质或天然色素(4)利用藻类作为能源(5)化工原料藻类养殖的前景水产动物养殖的无序发展,导致养殖业难以摆脱第二节:藻类的分类由于生物的种类繁多,使得分类成为必要,因此古往今来,对生物分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而所有的分类不外乎两种类型:以实用为目的的人为的分类:如《本草纲目》把药用植物分为草、谷、菜、果、木五类;以自然分类﹝或系统发育分类﹞:是生物学家以追求种系发育路线,力图依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分类系统,实际上由于我们对全部生物的遗传和进化的证据知之甚小,依生物的亲缘关系建立一个完全符合种系发育的自然分类系统是难以做到的。

一、几个概念:种:不仅形态上相似,而且彼此在遗传基因上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可以自由地杂交,产生后代.生殖隔离:一个物种的个体不能和其它物种进行生殖结合,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称为生殖隔离.个体发育:某一植物个体从某个(孢子、合子、种子)或其组成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从开始到成熟的过程。

系统发育:指植物类群起源和演化的历史。

个体发育有时能反映系统发育的历史。

一、藻类的形态:1、单细胞藻体:2、群体:由多个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直接相连、或被胶质包埋而成的藻体,分定形群体和不定行群体3、丝状体:单列丝状体:是由于原始细胞向一个方向分裂分裂后细胞互相连接成一行的最简单的丝状体。

分枝丝状体:是在单列丝状体内有的细胞能再向丝状体的侧面象形成单列丝状体那样分裂而产生的。

异丝体:也是一种分枝丝状体,所不同的是由原始细胞分化为匍匐和直立的两部分,其固着器不是直立部分丝体的单个基部细胞而是代之以匍匐的丝体。

4、膜状体:膜状体有真假之分,真膜状体是由原始细胞向2-3个方向分裂,细胞紧密相连接而成的整体。

假膜状体是由多个细胞或多条丝体被胶质包埋而成的,膜状体内的细胞之间或丝体之间没有真正的连接。

5、枝叶状体型:是海藻结构最复杂的类型,二、藻类的繁殖:1、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由物种的体细胞或无性生殖细胞进行,所产生的子代遗传性状变化小、但有利于在适宜的环境下大量增殖,所有海藻都能进行无性生殖,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营养(出芽)生殖。

孢子:是藻体体细胞直接或经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由它直接萌发成单相配子体或双相孢子体。

根据孢子是否运动可分为动孢子和不动孢子(1)动孢子:通常为梨形,具有鞭毛依靠鞭毛摆动而游动又称游孢子,(2)不动孢子:没有鞭毛,不能运动具有一定的与母体细胞壁有差别的细胞壁,a。

厚垣(壁)yuan孢子和休眠孢子:都是由藻体体细胞直接通过细胞壁加厚和积聚养分而形成的,具有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

b.复大孢子;c.四分孢子:是红藻门物种在无性生殖中产生的主要孢子类型,是由孢子体的营养细胞形成孢子囊母细胞,由它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四分孢子囊,其中产生四个孢子,为单倍体它们的形态完全一样,但在本质上有性的差别,有两个孢子萌发为雄配子体,另两个为雌配子体。

D.单孢子:及多孢子:红藻中的有些物种的配子体能产生单孢子囊,,每个孢子囊产生一个孢子。

与之相对应有些红藻的孢子体能形成多孢子囊并产生多个孢子,e.果孢子:f.内生孢子及外生孢子:g.异形胞:2.营养生殖:营养生殖主要是指多细胞藻体的部分细胞不产生生殖细胞,不经过有性过程,离开母体后继续生长,直接发展成新的个体的一种生殖方式,单细胞藻类的细胞分裂亦属于营养生殖的范畴。

3.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生物体通过产生生殖细胞,由生殖细胞间融合、交配后繁殖子代的一种生殖方式。

a。

同配生殖b.异配生殖c.卵式生殖三、生活史及世代交替生活史是指任何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从获得生命开始直至生命结束(死亡)的这一整个历史,包括了生物个体发育的全过程。

世代交替:在具有有性生殖能力的藻类的生活史中出现了核相不相同的两种藻体:单倍体的配子体和双倍体的孢子体,这两种藻体在生活史中有规律地互相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之为世代交替等世代型不等世代型四、藻类的分类:1、藻类的主要特征:包括细胞结构,细胞中的色素体形态结构,光合作用色素的种类,光合产物或营养储藏物质的类型,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植物体形态极其鞭毛的有无、数目、着生位置和类型,以及植物体的繁殖繁殖方式、生活史类型等。

2、依据光合色素进行分类的优点:光合色素的发生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阶段,符合系统发育的分类原则。

藻类的色素的不同和量的多少决定了藻类的颜色,依此分类更为直观。

3、藻类色素的类型:叶绿素类、叶黄素类、胡萝卜素、及藻胆素四类。

4、藻类的分门:原绿藻门:原核藻类,无藻胆体、单细胞含叶绿素a和叶绿素b 绿藻门:单细胞、群体、多细胞。

裸藻门:单细胞,缺乏细胞壁。

轮藻门:含叶绿素a和藻胆素蓝藻门:原核生物红藻门:真核生物有的含叶绿素d.含叶绿素a和叶绿素c 褐藻门:大型藻类金藻门:微藻硅藻门:微藻、有上、下两片硅质壳。

隐藻门:单细胞(小数群体)无纤维素的细胞壁,有周质膜甲藻门:黄藻门:仅含叶绿素a但不含藻胆素第二章:蓝藻门的特征:蓝藻包含非常古老的藻类,它没有完整的细胞核结构,核物质集结在细胞的中央区,与细菌一样同属于原核生物,蓝藻的光合作用色素有叶绿素a(无叶绿素b、c和d)、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以及藻胆素,蓝藻的颜色通常为蓝、绿色;光合作用产物为肝糖和蛋白质;蓝藻的繁殖方式为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无有性繁殖,生殖细胞无鞭毛。

第一节蓝藻的形态、结构特征:形态:蓝藻植物体有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体。

其中:群体有定形群体、不定形群体。

群体:由多个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集构成的藻体。

多细胞体中有丝状体、无膜状体。

结构蓝藻门藻类的细胞结构的最大特点是:蓝藻属原核生物,蓝藻细胞含核物质的部分位于细胞中央部位称为中央体,中央含有嗜碱性物质,即“核质”能行使类似真核生物细胞核的功能,中央体无核膜包裹。

色素质:蓝藻未形成色素体,只有作为色素体结构单位的类囊体,类囊体是由膜形成的扁平封闭的小囊,在其表面有叶绿素a、藻胆体、叶黄素等。

藻胆体:是蛋白质的复合体,由蓝藻蓝素,有时还有蓝藻别藻蓝素或蓝藻红素组成,藻胆体颗粒状附着于类囊体外表面。

蓝藻的光合作用产物为蓝藻淀粉(肝糖)和蓝藻蛋白。

细胞壁:分内外两层:内层质薄而坚实,主要由纤维素组成。

外层由果胶酸和粘多糖组成的亲水性胶体蓝藻细胞壁外层有很强的吸水性,当这层胶体吸水呈水解状时称胶被,当胶质固化呈皮样状时称为胶质鞘,胶质鞘可以防止藻体内水分蒸发增强抗干旱和抵抗极端环境的能力,正因为如此造就了蓝藻分布广泛,及先锋生物的美誉。

第二节蓝藻的繁殖:繁殖: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由旧个体产生新个体,蘖生后代,以延续种族的现象。

蓝藻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细胞裂殖、营养繁殖、无性繁殖三种,无有性繁殖,但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某些藻类有遗传转化现象。

一、细胞分裂:二、营养繁殖:非丝状的群体的营养繁殖是一种偶然事件只有当群体的胶质包被破裂时才出现,丝状体的营养繁殖时由于动物取食丝体内细胞死亡、丝体折断丝状体内形成异形胞而产生的,藻殖段:丝状体的种类,藻体分成数小段,每一段称为藻殖段。

三、无性繁殖:内生孢子:细胞内的原生质体分裂成一定数目的孢子称内生孢子。

外生孢子:在藻体细胞的顶端处的壁破裂,顺次缢裂形成的孢子.藻殖孢:在环境恶劣时,有的藻殖段细胞壁加厚形成藻殖孢。

异形胞:比普通细胞大、壁厚、并含有透明的内含物的细胞称为异形胞。

异形胞与蓝藻的固氮有关。

异形胞可产生厚壁孢子。

厚壁孢子:厚壁孢子是由营养细胞体积增大,积累营养物质,细胞壁增厚而形成的。

第三节蓝藻门的分类:蓝藻门的藻类只分一纲,即蓝藻纲,色球藻目、管孢藻目、颤藻目。

色球藻目:单细胞或非丝状体群体,细胞球形,繁殖方式通常是营养细胞的分裂,少数物种能产生微孢子,不产生内、外生孢子。

管孢藻目:藻体单细胞或群体,胶质鞘具有层纹或为特殊的胶质鞘管,繁殖为产生内、外生孢子。

颤藻目:藻体为丝状体。

繁殖时不产生内生孢子或外生孢子。

而是形成藻殖段、异形胞或厚壁孢子。

代表种:螺旋藻,最理想的功能食品。

分类地位:蓝藻门蓝藻纲颤藻目颤藻科螺旋藻属特征:为单列细胞组成的不分枝的丝状体,无鞘,圆柱形呈疏松或紧密的有规则的螺旋状弯曲。

目前工厂化生产的螺旋藻主要有三种:钝顶螺旋藻、极大螺旋藻、和椭圆螺旋藻。

生态:海淡水均有分布,大多数螺旋藻喜高温、高碱和高盐。

营养价值:螺旋藻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且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其组成也十分均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