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特效手法
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

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
骨头坏死,又称骨头坏死性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通常发生在股骨头、肱骨头和脊柱等部位。
骨头坏死会导致骨骼组织的缺血、坏死和塌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骨头坏死,及时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希望对患者和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早期骨头坏死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
这包括减轻患处
的负重,避免剧烈运动,同时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镇痛药物、抗炎药物等,以减轻疼痛和炎症。
此外,物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如热敷、理疗等,可以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促进骨头坏死组织的修复。
对于中期骨头坏死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常见的手术包括骨髓刺激术、骨移植术、骨头凿除术等。
骨髓刺激术可以通过植入生长因子或干细胞等物质,刺激患处的骨髓细胞增殖,促进骨头坏死组织的修复。
骨移植术则是将健康的骨组织移植到患处,促进骨头坏死组织的修复和重建。
骨头凿除术则是通过手术将坏死的骨头组织切除,减轻疼痛,促进骨头坏死组织的修复。
对于晚期骨头坏死的患者,关节置换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关节置换手术
是通过人工假体取代坏死的关节,恢复关节的功能,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对于一些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如经皮穿刺骨穿刺术、射频消融术等,以减轻疼痛,延缓病情的进展。
总之,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因患者的病情和病程而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选择。
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是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饮。
活血和营、攻坚破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活血和营、攻坚破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病症,髋关节创伤、先天性骨发育不良、激素、辐射、气压病、酒精中毒、血液病、胰腺炎、脂肪肝、糖尿病、代谢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血管疾病等多系统疾病或因素均可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其发病机理主要有微循环障碍学说、脂肪栓塞学说、骨内压学说等。
其病理变化基本相同,主要包括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变化,如早期骨髓细胞内的“胞浆瘀滞”,网状细胞增生,脂肪细胞核消失、破碎、骨小梁坏死,关节软骨坏死塌陷,以致病骨骨折、碎裂、变形、钙和羟脯氨酸的绝对值改变等。
本病多属于中医“骨蚀”范畴,身体虚弱、寒胜其热、邪人筋骨、久留内著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
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在于瘀、痰、虚,而局部伤损则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正气不足、气血亏损、肝肾不足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为“本”,可以导致瘀血阻滞或痰湿内蕴,即“虚而受邪”、“虚而客邪”。
同时,股骨头局部的伤损又可导致全身虚损的加重,瘀血、痰湿更易停滞于股骨头局部,引起局部的气血痰湿瘀滞,经脉不通,终而发生股骨头坏死,即“最虚之处,便是客邪之地”。
另一方面,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瘀血又往往是痰湿、虚损的共同结果。
因此,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病症。
大量临床病理表明,股骨头坏死的很多原发病或原发因素,如糖尿病、脂肪肝、气压病、代谢性疾病等均表现为中医的气血虚或肝肾虚证,而劳损、负重、外伤等又往往是坏死发生的直接诱因。
在病程改变中,股骨头局部的脂肪栓塞、骨内高压等又都以微循环障碍、骨骼血运缺乏表现出来。
由此可以看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仅是一种局部病变,而是一种多个因素互相作用所致的以局部症候为主要表现的全身疾病。
二、辨证用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可分为非手术和手术两类方法。
现代医学主要根据其病程变化以手术为主,或是减低骨内压,或是增加股骨头血供,或是截骨矫形。
中医学则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其主要依据是《灵枢》的“骨蚀”理论,以及参照了现代医学的有关病因、病机解释,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的内服外用和手法等。
通督手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经验介绍和功能锻炼

要 】 中医推 拿配合功 能训练治 疗股 骨头坏死, 疗效令人满意 ,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股骨头坏死;推拿;治疗
[ src] Masg lsh nt n lriigwa fcient a n moa ed ers , r yo c nclp lain Ab tat sa e u e u ci at nn s f t et gf rl a coi wot f l ia api t p t f o a ee v i r i e h n s h i c o
李建仲 郭翠英 (. 1山西省 中 医院 ,山西 太原 ,0 0 1 ;2山西中医学院 2 0 302 . 0 9级硕 士研 究生, 山西 太原 ,0 0 1 ) 302
中图分类号 :R 2. 4 3 3 + 3
【 摘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80(02 9 00 — 证 型lB G 64 6 2 1)0. 11 2 7 0 0 D I
患者 足 底 侧 ,将 双 手 掌 放 于 患 者 双 足 内侧 ,拿 揉 双 足 ,固 定足
111头颈部 .. 患者仰 卧于薄枕上 ,医者坐在患者头前 ,用双手拇指指腹 点揉两侧的攒足穴 3 ~5次 ,之后两手分别 从印堂开始,沿眉
弓 至太 阳 穴 ,往 返 推 揉 3 5次 ,然 后 用 双 手 多 指 指 腹 自患 者 ~ 下 颌 至 面 部 轻 摩 3 5次 , 同 时 点揉 颊 车 穴 ,完 后双 手 沿 脸 颊 ~ 上 行 用 双 手 拇 指 点 揉 百 会 穴 3 5次 , 余 四指 揉 两 侧 颞 部 3 ~ 其 ~
间隙,减少关节腔压力 ,促进 血液流通 ,有利于股骨头及软骨 修 复;并同时旋 转髋 关节做环转运 动。注意 :做旋转牵 引时, 要 根据 患者股骨 头坏死 的程度 以及 患肢 的最大活动度 ,柔和有 力 的进行 ,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然后 医者站立 ,两手拇 指及
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有绝招

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有绝招股骨头坏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是股骨头缺血导致的股骨头结构变化、塌陷,30~50岁是高发群体,且以男性为主。
典型症状表现为髋部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呈现出间歇性发作,休息后症状可得到缓解。
股骨头坏死后,机体会进行自我修复,但这种修复能力是有限的,且所需时间长。
临床强调针对股骨头坏死应尽早治疗,以增强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包括外科手术置换、中医保守治疗,但手术治疗费用高、创伤大,预后不佳。
近年来,中医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结合具体情况、病情程度采取适当治疗方案,可取得不错的效果。
·中医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在中医学中,股骨头坏死被称为“骨痹”或“骨萎”,中医认为该疾病的发生是内因、外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其中内因多指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如气血亏虚、肝肾受损;外因则是邪毒入侵、七情所伤。
另外,饮食不节、慢性劳损也会引起骨痹的发生。
中医理论认为,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肝、肾、脾密切相关。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功能健康则骨髓血运正常,骨质坚硬;肝与肾同源,主筋减血。
当患者肝脏受累后,臧血失司,血量调节功能受到影响。
脾为后天直奔,是万物生化之源,脾胃失健、生化气血无源,会导致筋骨肌肉失养。
肝、肾、脾生理功能减弱或受损后,气血运行受阻,经脉瘀阻,影响肢体对营养的吸收,同时使得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下降,引起股骨头坏死。
目前,西医治疗股骨头坏死尚缺乏理想的方案。
中医认为治疗股骨头坏死应辩证分型,以活血祛瘀、疏经通络为主,采用中药内服、外治的方法改善股骨头血供,加快坏死骨的吸收,强筋壮骨,可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绝招·(1)中药汤剂。
①补肾生骨方。
所用药材包括骨碎补(10g)、石菖蒲(15g)、血竭(15g)、鹿角胶(10g),其中主药为骨碎补与鹿角胶,前者主要功效为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可益精髓,缓解疼痛,祛除骨中毒气;鹿角胶可起到补益精血、养肝益肾的作用。
治病时,加上神阙拔罐,效果更快

治病时,加上神阙拔罐,效果更快导读:神阙拔火罐是作者郭海涛家传之法,用针灸治病时,加上神阙拔罐,效果更快,因为加上神阙拔罐能够提升脏腑中气运转,可以达到类似于小建中汤的效用,应用范围却比之更广泛,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只要患者肚脐没有溃烂、感染,在针取胸腹部穴位时,皆可以神阙拔火罐以助针力,下面的四例病案就是加上神阙拔罐提高疗效的验证:病案一、腹泻、不欲食,素有耳鸣白马寺镇某饭店老板,其母62岁,平素体健,在老家种地5亩,播种、管理、收获皆一人为之,因现在农活不忙,特意从老家孟津常岱乡来白马寺帮小儿子打理饭店。
09年8月4日上午来诊,自述腹泻两天,多方用药不效,一天之内要上厕所十多次,不想吃饭,看见饭就反胃,但因体健,又是帮自己孩子,故而仍每天带病择菜、端盘子等,虽略感乏力,仍能勉力为之,今天听自己孩子介绍说这里针灸不错,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
望其体态中等,面色黝黑,不胖不瘦,精神低靡,脉像弱沉,舌苔黄薄,舌尖红。
遂命其仰卧床上,取穴如下:百会、中脘、双天枢、双水道、双三里、双内关。
神阙加火罐,留30分钟。
针起后病人说,感觉精神很好。
8月5日下午复诊,自述针灸后回去又泻了七八次,以为针灸无效,很是苦闷,谁想今天起床后感觉大轻,时至下午没有再泻,早上吃了一个馒头,中午又吃了一碗面,感觉很有胃口。
今天来诊,想一并治疗一下多年来的眼昏花和耳鸣。
取穴如下:1.百会、四神聪、完骨、翳风、听宫、听会、眼明;2.中脘、天枢、三里、光明、地五会。
神阙加火罐。
起针后自述眼睛比平时亮了,但因耳鸣白天不发作,看不出效果,等明天来了回复。
第三天复来说耳鸣已减轻,腹泻痊愈。
按:神阙拔火罐是家传之法,以提升脏腑中气运转,配合腹部相应穴法,可以达到类似于小建中汤的效用,应用范围却比之更广泛,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只要患者肚脐没有溃烂、感染,在针取胸腹部穴位时,皆可以神阙拔火罐以助针力。
留罐时间可以根据患者耐受度及火罐力度决定,一般以五到三十分钟为宜。
股骨头坏死早期症状及最佳治疗方法

股骨头坏死早期症状及最佳治疗方法早期股骨头边缘毛糙,伴有轻微疼痛,骨小梁结构紊乱、断裂。
中期股骨头内部出现囊性病变,骨小梁结构模糊、稀疏,出现细小塌陷,疼痛明显、活动轻微受限。
晚期、致残期股骨头出现大面积不规则塌陷或扁平、甚至出现脱位或半脱位,出现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患肢不同程度的缩短、功能障碍、僵直不能行走,牵涉膝关节活动受限。
科学在发展,技术在进步。
过去那种认为股骨头坏死轻则使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重则使人致残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但时至今日,可以肯定的说是不正确的,关键是要早诊断、早治疗、正确用药,治愈股骨头坏死是完全可能的。
早期症状有患侧臀部或腹股沟或腰部疼痛、膝关节部位牵拉性疼痛、下肢畏寒、无力、酸、麻感;这些症状不一定同时出现,可能仅表现一两个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持续存在,也可能短期内消失,这时到医院内行CT片或磁共振检查,就能做出诊断,如果单纯摄X线平片,由于早期仅表现为股骨头表面毛糙,头内少量的小囊样变而不容易作出诊断,然而因为股骨头内压增高,患者疼痛比较明显,常常被误诊为腰椎病、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因此需要医务工作者和患者都要有股骨头坏死的防治知识,不错过早诊断,早治疗的机会。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病程较长的疾病,也是一种比较难治的疾病,长期的患病过程对于患者来说是身心的巨大折磨,长期的久治不愈更是令患者和家属身心俱疲。
股骨头坏死早期治疗是关键,股骨头坏死一旦进入晚期,即使经过科学合理的治愈,也会留下终身跛行的后遗症。
如果晚期患者还没有经过治疗,任由其发展下去,一旦造成股骨头完全塌陷,消失,那么患者就会终身瘫痪在床。
中医认为与股骨头坏死病变关系最为密切的为肝、脾、肾三脏。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健则髓充,髓满则骨坚。
反之,则髓枯骨萎,失去应用的再生能力。
肝主筋藏血,与肾同源,两藏荣衰与共,若肝脏受累,藏血失司,不能正常调节血量,“心主血,肝藏之,人动则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若血液藏运不周,营养不济,亦是造成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因素。
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是什么

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是什么
股骨头坏死和其他疾病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疾病没有地域之分,也不受年龄限制,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其中老年人患病的几率要比其他人稍微高一些,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那么,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是什么?
针对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的方法,专家介绍到,老年人患股骨头坏死的缘由很多,例如长期吃一些激素类药物、或者从前有过一些骨外伤、或是长期有酗酒的喜好等等,在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时要在生活中对这些常见的因素进行预防。
加上老年人身体素质的逐步下降以及免疫系统的低下,而正是老年人的身体特质,老年股骨头坏的治疗较之其他年龄的患者要更为复杂。
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有很多,不要贸然使用手术治疗,因为必须要考虑老人的身体素质,往往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有一定的风险,一旦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和其他的并发症就会严重的影响老人以后的生活。
而且大多数老人还患有其他的疾病比如心脏病、高血压、等,从老年人的体质来说大多数不合适手术。
所以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时也要把这些病考虑进去,如何用药怎么治疗需要专家来定。
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可以考虑介入疗法,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属微创治疗手段,是采用西医的穿刺技术把直径约1.5毫米的导管插到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注入中药(也可能是
溶栓药物、扩血管药物),药物可迅速发挥作用,改善股骨头供血,促使坏死骨质被吸收,新生骨形成。
通过对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的方法的介绍,相信您已经有所了解,老年股骨头坏死不同于其他患者,除了治疗方法的选择要谨慎以外,治疗的时候也要注意患者的护理工作。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与1期治疗方法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与 1期治疗方法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慢性骨关节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股骨头坏死可由风湿病、血液病、潜水病、烧伤等疾患引起,先破坏邻近关节面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造成坏死。
预防股骨头坏死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防患于未然。
股骨头坏死1期是非常早期的,这个时候能查出来,其实这个患者还是很幸运的。
因为1期是在临床上,很难找到证据的,可能就是通过一些特殊检查,包括核磁,包括同位素扫描,这个时候才发现了股骨头坏死是1期的。
下面讲讲股骨头坏死1期治疗方法。
一、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症状1)疼痛:疼痛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行走活动后2)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患髋关节屈伸不利、下蹲困难、不能久站、行走鸭子步。
早期症状为外展、外旋活动受限明显。
3)跛行:为进行性短缩性跛行,由于髋痛及股骨头塌陷,或晚期出现髋关节半脱位所致。
早期往往出现间歇性跛行,儿童患者则更为明显。
二、股骨头坏死的诊断1)临床特点:股骨头坏死一般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疼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多表现为腹股沟区疼痛,放射至大腿前面或内侧面。
这种疼痛可以是突然发生并很剧烈,但多为不严重的髋关节疼痛,逐渐加重。
对于髋关节疼痛的病人应仔细询问病史。
包括激素使用史,饮酒史、外伤史。
还应考虑一些少见的股骨头坏死原因,如减压病、血红蛋白病等。
若病人主诉髋部疼痛,询问病史存在易患因素,体检发现髋关节活动受限,应高度怀疑本病的存在并进行相应的检查。
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检查主要是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MRI、骨扫描、血管造影等。
2)X线片检查:X线片并不是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手段,但经济简便,是检查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手段,在观察病情进展以及治疗方法选择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提高诊断率应同时拍正位和蛙式位片,也可以采用下肢牵引拍摄X线片,使软骨下骨分离区形成负压,“新月征”更清晰。
股骨头坏死典型的X线表现是“新月征”,这是股骨头塌陷的表现,此时患者病情的发展通常已不可避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特效手法作者著名骨伤专家柳登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指股骨头活组织坏死的自然病理和修复过程。
活组织是指骨细胞、骨髓、脂肪细胞、造血细胞等。
从病变开始至股骨头塌陷、髋关节的骨关节病,病程约3~5年。
90%是单侧,10%是双侧,90%是头下型。
手法之前必需要先熟知髋关节的解剖,才能更好的进行操作。
【髋关节的解剖】髋关节是全身最深的关节,也是最完善的“球凹”型关节,其构造既坚固又灵活。
(一)髋臼:髋臼呈倒杯状,约占球面的2/3(170°~175°),位于髋骨外侧面中部,朝前外下方。
髋臼由耻骨体、坐骨体和髂骨体三部分构成。
髋臼的顶占髂臼总面积2/5,由髂骨构成;髋臼的后壁由坐骨构成,占总面积的2/5;髋臼前壁由耻骨构成,占1/5。
髋臼的上部厚而坚强为一强有力支点,直立时可将体重传至股骨头。
髋臼的后下部为另一有力支重点,在坐位时传递体重至坐骨结节。
髋臼并非整个覆盖关节软骨,其关节面呈半月形,上部较宽,前后略窄。
髋臼的边缘呈堤状,称髋臼缘,其下缘有一切迹称髋臼切迹。
切迹中架有一坚韧的髋臼横韧带,恰好把髋臼下部的缺口弥补成完整的球窝。
横韧带和切迹之间的孔隙有股骨头韧带动脉通过。
髋臼的中央深而粗糙无关节软骨覆盖,称髋臼窝。
髋臼窝与切迹相连,内有股骨头圆韧带其余部位为可移动性的脂肪纤维所充填,当关节内压增高或下降时,这些脂肪纤维组织可被挤出或吸入,以维持关节内外压力的平衡。
髋臼缘和髋臼横韧带周边镶有一圈纤维软骨,称髋臼唇,可增加髋臼的深度。
髋臼唇平面与身体矢状面之间形成向后开放40°,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向外开放60°,髋臼中轴为髋臼轴,也指向前外下方,与水平面形成30~40°角。
带有髋臼唇的髋臼口内缘直径为45.5mm (42..8~48.2mm),其中男性平均直径为33.3mm,女性为34.4mm。
(二)股骨近端:股骨头朝上内前呈球形,约占直径4~5cm圆球的2/3,其顶端稍后有一小窝,称股骨头凹,为股骨头韧带附着部。
除此凹之外,股骨头均覆以透明软骨,但软骨厚薄不一。
中央部承载负荷最大,故软骨厚,周边承重力小,软骨较薄。
股骨头关节面与髋臼软骨密切对合,倒杯状的髋臼约包裹股骨头面的2/3,但头的前上面显露于髋臼唇外方。
这是由于髋臼轴指向前下,而股骨颈轴指向前内上所致。
头下方较细部分为股骨颈,指向前内上方,上缘短而下缘较长。
股骨颈下端接股骨干,两者之间形成一角度为颈干角或内倾角,正常为110°~140°,平均127°,儿童角较大,约为150°~160°,随年龄上升而逐渐减小。
颈干角可增加下肢的运动范围,并使躯干的力量传达到较宽的基底部。
股颈体连接处的前面有转子间线,为关节囊及韧带附着处。
外侧有大转子,内侧有小转子,后面有连接大小转子的隆起,称转子间嵴,为起自骨盆壁的小外旋肌附着处。
(三)髋关节囊:关节囊近端附着于髋臼边缘、孟缘及髋臼横韧带,远侧前面止于转子间线向下达小转子,后面在转子间嵴内侧约1.25cm,相当于股骨颈中外1/3交界处。
所以股骨颈前面全包在关节头内,而后面只有2/3在关节头内。
(四)髋关节的血供:髋关节周围主要有六组血管供应股骨头和颈的血运,即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闭孔动脉,臀上、下动脉,股深动脉第一穿动脉。
(五)股骨头血供:股骨头血供分三组:第1组为支持带动脉,3~4条,在股骨颈后上、下部,从边缘沿骨膜深面上行至股骨头中心;第2组滋养动脉在干髓内走行;第3组头凹动脉,由闭孔动脉后支发出,经髋臼横韧带下方进入。
其中支持动脉最重要,是缺血性坏死最重要原因,其不走行在关节囊内,而紧贴于骨骼走行。
股骨头韧带动脉并不供应股骨头。
(六)髋关节的神经支配:支配髋关节的感觉神经前后方各有两条。
前方神经来自闭孔神经和股神经;后方的来自臀上神经及坐骨神经。
支配髋关节的神经变异较多,起始处也不同,一般认为90%以上由闭孔神经参与髋关节的神经支配。
因此,髋关节的神经支配以闭孔神经为主,由于其同时支配膝关节,故患者髋关节病者,常常会感到膝关节疼痛,很容易产生错觉。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手法治疗】对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病人进行手法治疗,可以增加股骨头的血供,改善髋关节的功能障碍,缓解病人的疼痛症状。
手法分三步:第一步手法为患髋搓抹手法。
病人侧卧位,患侧在上,在患侧臀股部行大面积搓抹手法,手掌紧贴皮肤并向深部稍用力,向股部远端单方向反复搓抹,使手法部位感到温热为止。
第二步为股内收肌手法。
首先,病人仰卧位,先在股内收肌的耻骨联合附丽区、耻骨上、下支附丽区和股内上髁部位的附丽区行“刮”、“剥”手法。
括法(Scratching):拇指指腹端放在股内收肌耻骨附丽区和股内上髁附丽区的骨面患处,沿软组织的骨附丽区进行“括”的操作。
操作时力要灌于指尖,单一方向“括”,不可往返,并且力要适度,与皮肤有摩擦。
每分钟约120次。
拨法(Srunning):拇指腹和其它四指腹分别置放在患处股内收肌两旁,与肌纤维方向成垂直,在同一平面上,左右或内外往返推动或拨动,使筋肌形成拨动状。
可单向,也可往返拨动,犹如拨动琴弦,故称拨法。
其次,再在股内侧行持续移位手法(口诀是:一摩二揉三推移,四压五捋六捏拿)。
第三步是骨盆移位手法。
股骨颈骨折是整个髋关节内外的一种综合损伤,股骨颈骨折只是其中比较显现而引起人们的注目而已。
因此,在治疗上如果只注意骨折的处理,而置髋臼“损伤”和周围软组织损伤于不顾,是引起股骨颈骨折后容易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真正原因。
股骨颈骨折只占全身骨折的3.6%,但头坏死率且占到20%~36%,还有15%的骨折不愈合及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这是其他部位骨折绝无仅有的现象。
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这种现象是和髋臼是由髂骨体、耻骨体和坐骨体三块骨片组成的解剖特点分不开的。
而现在不论中医或西医、手术或非手术都是以股骨头为中心的模式开展治疗。
因此,股骨颈骨颈骨折后产生头坏死和髋关节创伤性炎症的并发症就较其它部位骨折高的多。
由于髋臼是由髂骨体、耻骨体、坐骨体三部分组成,外力不仅造成股骨骨折,亦可造成这几部分骨体的分离、移位,使髋臼面不平整。
因此治疗股骨颈骨折,恢复组成髋臼的三骨的移位、分离、并使髋臼面恢复光滑、平整,应是不可勿视而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
纠正骨盆移位手法,有利于纠正组成髋臼三骨的移位、分离。
并对恢复髋臼三块组成骨的平整和提高股骨颈骨折的康复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纠正骨盆移位手法有以下几种方法:手法操之前,先检查病人有无双侧下肢长短差异。
病人俯卧位,双手向后置身体两旁,下颌骨正位放于枕头上,身体呈直线,查病人双侧下肢的长短。
大多病人的股骨头坏死侧的下肢较健侧缩短。
1、患肢{短腿}牵引:产生骨盆移位的病人,大多会出现一侧腿长,一侧腿短的情况. 股骨颈骨折引起的骨盆移位的病人,大多会出现患侧腿短的情况.因此,在早期损伤后适度的患肢牵引,是治疗骨折的需要,也是整复骨盆移位﹑预防股骨头坏死的需要。
2、旋、收手法:仰卧位,术者左手置髌上,右手抓握踝部,给患者的长腿在屈曲膝、髋关节状态下行内收﹑内旋伸直下肢的手法。
短腿行相反手法,也即给短腿在膝关节屈曲状态下行外展,外旋并伸直下肢的手法。
以上手法20~30回/次,每日1-2次.3、按压双膝手法:患者仰卧位,屈曲膝关节,术者双手重叠置于膝上,给短腿向上、向内(腹部)按压膝关节,每次20-30回,每日1~2次;给长腿向外、向下(床面)按压膝关节,每次按压20~30回, 每日1~2次.4、膝关节上下推动手法:患者仰卧, 屈曲髋关节,如果病人是左下肢长,则在右侧臀部下垫直径5~10cm枕头,以后用带子在膝上把双侧股骨下端捆绑在一起.然后屈曲两膝,术者双手分别握拿两膝下外侧,调整两膝的内中线使之与人体中线(脊柱向下的延伸线)一致.之后向上、向下(头尾侧)推两膝,使两膝逐步贴近胸部.若病人出现痛不可忍现象,则可减小推动膝上﹑下的活动幅度,经过双膝的上下推动后,腰推间隙逐渐舒缓,身体柔松,两膝也可逐渐贴近胸部,继续进行该手法,就能纠正骨盆的紊乱,使两下肢等长了,每次上下推动膝关节50回,每日1~2次.5、病人俯卧位,术者站在患侧(短腿侧)臀纹以下地方,双手掌抵压在患侧的坐骨结节部位上。
助手站立在术者对侧的稍上地方,双手放在健侧臀上部的髂嵴部位上。
当术者在坐骨结节部位的双手掌用力向上(病人头端)推臀的同时,助手在髂嵴部位的双手同时向下推健侧的臀部。
共做3~5次,有时可听到骨盆复位的'卡嗒'声。
最后助手两手掌固定在病人季肋部位或双手钩在腋下以向上牵引;术者在轻轻抬举伸直的患肢10°状态下,并在患肢外展、外旋的情况下,双手握住患踝向下持续牵引3~5分钟,全部正复手法结束。
6、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两臂置于身旁。
术者站在健侧,以右侧为患侧(短腿),健侧下肢屈曲外旋,足底朝向患侧膝部。
患侧外展,使小腿置于床外。
术者一手按住患侧肩部以固定躯干,另一手扶持患侧膝部,让患腿尽量抬举,在膝关节尽量伸直情况下向健侧(左侧)甩,使患侧膝落在健侧膝以上的位置上,两大腿形成交叉姿势。
术者顺势向下压一下患腿,以加大旋转幅度,此时可听到“卡塔”声。
然后在术者的扶持下,尽量让患者自己按照相同的轨迹恢复患侧下肢到原来外展位,如此反复5次为一次治疗。
7、跪位纠正法:这是病人自己配合纠正右下肢短的动作手法.病人跪位,使左膝后退3~5cm,两脚放在左侧外,左臀部坐在左足跟的内侧,两手斜向左后方,使上半身尽量向左侧与左后方扭转.这时若出现咔吱声响,便是在纠正脊柱和骨盆的转位.为了在做动作时能保持正确的伸展左足尖和两膝贴紧的姿势而不使股骨外展,可用带子将两膝绷在一起(图示1),或由助手按住两膝,使之在做动作时固定不移.由于在做动作前病人就存在左腿外展和左髋关节向前方转位的左腿长的情况,所以就会影响病人向左侧和向后方转身的动作,因而病人在做上动作时就需要术者从后方尽力把病人两肩旋向左后方(图示2)。
这样,在脊柱和左大腿向左后方扭转中由于脊柱和骨盆的转位而得到纠正,病人的症状也随之得到改善.最后,病人靠自己的力量把上半身倒向左前方呈跪倒叩头的姿势(图示3),并保持该姿势到身体舒适为止.如果疼痛或不适症状仍未解除,是左股骨转动仍未彻底矫正所致.术者在病人身后可做一次或数次猛然把上半身向左后方旋转的手法.若疼痛消除,记住这个扭转角度,并以右腿先站起来,然后向左转身.以上七种骨盆移位正复手法可同时选用几种操作,以增加疗效。
手法治疗再配合中药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1、患臀中药熏蒸;2、内服二仙汤,经临床观察中药二仙汤对缓解股骨头坏死病人的疼痛症状,改善病灶区血液循环和促进骨坏死组织的修复,都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