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第9讲指令格式解析

合集下载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9章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9章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9章9.1 体系结构中的并行性9.2 多线程与超线程处理机9.3 多处理机9.4 多核处理机9.5 多核处理机实例――掌握――了解――了解――了解――了解2022年10月26日星期日9.1 体系结构中的并行性9.1.1――9.1.4参见第5.6.1节并行处理技术9.1.5 并行处理机的体系结构类型指令流和数据流的不同组织方式: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 代表机型是单处理机。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 代表机型是向量处理机。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 这种结构从未实现过。

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 代表机型是多处理机和机群系统。

前者为紧耦合系统,后者为松耦合系统。

9.1 体系结构中的并行性9.1 体系结构中的并行性多处理并行机结构9.1 体系结构中的并行性9.1.6 并行处理机的组织和结构计算机系统可以在不同的层次引入并行机制。

超标量处理机和超长指令字处理机:多发射、超标量、超长指令字多处理机和多计算机:多处理机、多计算机、机群多线程处理机多核处理机(片上多处理机)9.2 多线程与超线程处理机2022年秋,英特尔公司推出一款采用超线程(Hyper Threading, HT)技术的Pentium 4处理机,原有的单个物理内核经过简单扩展后被模拟成两个逻辑内核。

9.2.1 指令级并行与线程级并行超标量处理机的水平浪费与垂直浪费垂直浪费如:资源冲突会导致不能继续执行新指令水平浪费如:指令相关导致多条流水线中部分流水线被闲置9.2 多线程与超线程处理机硬件线程的概念并行的概念就从指令级并行扩展至线程级并行多线程处理机的具体的实现方法又可分为:细粒度多线程(交错多线程)处理机粗粒度多线程(阻塞多线程)处理机O9.2.2同时多线程结构同时多线程(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 SMT) 结合了超标量技术和细粒度多线程技术的优点,允许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处理机可以执行来自不同线程的多条指令,因而可以同时减少水平浪费和垂直浪费。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课件 第九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课件 第九章

式大大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但是需要花费更多的硬件。
(5)
I/O处理机方式:I/O处理机又称外围处理机,它基本独立于主机工作,即可完
成I/O通道要完成的I/O控制,又可完成码制变换、格式处理、数据块检错等操作。
概述
第22页
其中,程序查询方式和程序中断方式主要用于数据传输率比较低的外围设备,而 DMA方式、I/O通道方式和I/O处理机方式主要用于数据传输率比较高的设备。
概述
外围设备 01
外围设备包括利用光、电、磁、机械等原理制
成的各种设备,将信息转换为二进制数码的表示形式。 在第8章中已详细介绍。
第9页
概述
第10页
设备控制器 02
设备控制器的功能是将外围设备生成的各种形式的二进制数码转换成电信 号,并根据输入信号的要求,对设备的运行进行控制。设备控制器属于外围设备
I/O过程的 程序直接控制
I/O过程的程序直接控制
第24页
I/O过程的程序直接控制的特点是I/O过程完全处于CPU指令控制下,即外围设备的
有关操作(如启动、停止、传送开始等)都要由CPU指令直接指定。在典型情况下,I/O操作在 CPU寄存器与外围设备(或接口)的数据缓冲寄存器间进行,I/O设备不直接访问主存。采用程序
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该外围设备与计算机连接的界面。
概述
第11页
I/O接口 03
I/O接口用来完成外围设备与CPU交换信息时在速度、代码形式上的相互匹 配。在CPU中,数据和外围设备的传送速度相差悬殊。二进制数据是并行传输的,并且有标
准的电位要求,而外围设备因其种类的不同,其数据的传输方式有串行的,有并行的,还有 串并行的。
状态上,故只适用于CPU不忙且数据传送速度要 求不高的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指令与指令集

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指令与指令集

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指令与指令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在这门课程中,指令与指令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涉及到计算机的指令执行过程和指令的编码方式。

一、指令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指令是计算机程序中最基本的执行单位,它是计算机硬件中能够被执行的操作。

指令包括了操作码和操作数两个部分,操作码指明了要执行的操作类型,而操作数指明了操作码要操作的数据。

指令的作用是通过对数据的操作和处理来实现程序的功能。

不同的指令可以完成不同的操作,例如数据传输、运算、逻辑判断等。

通过不同的指令的组合和执行,计算机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

二、指令格式与编码方式指令的格式和编码方式是计算机硬件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它涉及到指令的存储、传输和执行等方面。

常见的指令格式包括固定格式、可变格式和寄存器-存储器格式等,不同的指令格式适用于不同的计算机体系结构。

指令的编码方式是指将指令的各个部分和参数按照特定的规则编码成二进制数。

根据指令的长度不同,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定长编码和变长编码。

定长编码将所有指令都表示为相同长度的二进制数,这样可以简化指令的解码过程;而变长编码可以根据指令的需要灵活地分配不同长度的二进制数。

三、指令集的组成和分类指令集是一组用于描述计算机指令的规范,它包括了计算机所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指令集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和功能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RISC指令集和CISC指令集。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s)指令集是一种精简指令集,它的设计原则是将指令集的数量减少到最小,并且每条指令的执行时间相当。

RISC指令集的特点是指令简单、指令执行时间短、流水线技术应用广泛等。

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s)指令集是一种复杂指令集,它的设计原则是将常用的操作通过单条指令来完成,以减少程序的长度和执行时间。

计算机组成原理(李小勇)第9章-PPT精品文档

计算机组成原理(李小勇)第9章-PPT精品文档
2019/3/23
计算机学院体系结构中心
9.1.4操作系统的硬件环境 存储管理:系统硬件通过存储管理部件支持操作 系统实现多级存储体系和存储保护功能。在后 面将详尽讨论与存储管理相关的问题。
计算机学院体系结构中心
2019/3/23
9.2 调度
9.2.1进程 1、进程的概念: 操作系统除了负责管理用户程序的执行外,也需要处 理各种系统任务。在操作系统中,通常使用进程 (process)这一概念描述程序的动态执行过程。 程序是静态实体; 进程是动态实体,是执行中的程序。进程不仅仅包 含程序代码,也包含了当前的状态(这由程序计数 器和处理机中的相关寄存器表示)和资源。因此, 如果两个用户用同样一段代码分别执行相同功能的 程序,那么其中的每一个都是一个独立的进程。虽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资源并为用户 提供服务的系统软件,作为硬件与应用软件 之间的接口,操作系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了解操作系统与硬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整体工作过程。本章仅就 操作系统与硬件关系最密切的处理机调度与 存储管理问题进行讨论。
计算机学院体系结构中心
2019/3/23
9.1操作系统概述
计算机学院体系结构中心 2019/3/23
9.1.2操作系统的功能
操作系统的核心任务: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 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作为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系 统对计算机硬件资源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 方面: 处理器管理 存储器管理 设备管理
计算机学院体系结构中心
2019/3/23
9.1.2操作系统的功能
计算机学院体系结构中心
2019/3/23
9.2.2 调度的层次
调度的层次: 高级调度:作业调度 中级调度:内存调度 低级调度:进程调度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课件ch9 输入输出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课件ch9 输入输出系统

° 假定每个扇区512字节, 磁盘转速为5400 RPM,广告声称寻道时间为12 ms, 数 据传输率为40 MB/s, 磁盘控制器开销为1 ms, 不考虑排队时间,则磁盘响应时间 为多少?
Disk Response Time= Seek time + Rotational Latency + Transfer time
扇区
磁道
磁盘表面被 分为许多同 心圆,每个 同心圆称为 一个磁道。 每个磁道都 有一个编号, 最外面的是 0磁道
注:所谓磁盘的格式化操作,就是在盘面上划分磁道和扇区,并在
扇区中填写扇区号等信息的过程
io.14
2020年4月5日星期日
如何增大磁盘片的容量?
° 提高盘片上的信息记录密度! • 增加磁道数目——提高磁道密度 • 增加扇区数目——提高位密度,采用可变扇区数 道密度
2020年4月5日星期日
磁盘响应时间计算举例 (续)
° 假定每个扇区4K字节, 其它条件不变
Disk Response Time= Seek time + Rotational Latency + Transfer time + Controller Time + Queuing Delay
= 12 ms + 0.5 / 5400 RPM + 4 KB / 40 MB/s + 1 ms + 0 = 12 ms + 5.5 ms + 0.1 ms + 1 ms + 0 ms = 18.6 ms
• 数据记录方式按照写电流波形的极性、频率和相位的不同有:
- 归零制(RZ):写1用正脉冲,写0用负脉冲,一位信息写完后,电流总 回到零,又叫双向归零制或典型归零制

计算机组成原理9PPT课件

计算机组成原理9PPT课件
第9章 输入输出(I/O)接口
2021/3/12
1
第9章 输入输出(I/O)接口
❖9.1 输入输出接口概述 ❖9.2 I/O接口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9.3 中断系统 ❖9.4 DMA技术 ❖9.5 通道技术
2021/3/12
2
9.1 输入输出接口概述
一、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概况
1. 无I/O技术
2. 程序查询I/O方式
(“忙”、“就绪”、“中断请求”)
2021/3/12
14
返回首页
9.2 I/O接口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1.I/O接口的功能与组成
接口的主要功能有:
(1)地址识别与设备选择
(2)接收、保存CPU的I/O控制命令
(3)反映外设的工作状态
(4)信号转换
(5)数据格式、码制的转换与数据检错/纠错
(6)传送数据
是主机与“外部世界”的连接电路,负责 “中转”各种信息。
2021/3/12
13
返回首页
9.2 I/O接口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为什么要设置接口?
▪ 1. 实现设备的选择 ▪ 2. 实现数据缓冲达到速度匹配 ▪ 3. 实现数据 串 ---并格式转换 ▪ 4. 实现电平转换 ▪ 5. 传送控制命令 ▪ 6. 反映设备的状态
(7)中断
2021/3/12
15
返回首页
9.2 I/O接口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接口和端口
▪ 接口由数据缓冲寄存器DBR、状态寄存器、命 令寄存器、端口地址译码、控制逻辑和中断逻 辑组成。
▪ CPU了解外设的状态、控制外设的工作、与外 设交换数据,都是通过接口中用户可见的寄存 器——端口的“读/写”来实现的。

(3) 2021/3/12 同步工作采用同步6时标

计算机组成原理微课版(第9章)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微课版(第9章)教案

输入输出系统1.参考学时3学时。

2.教学目标(能力要求)●理解计算机接口基本概念:能解释计算机系统中接口的基本功能、分类与结构,可解释端口的基本概念,能辨析独立编址方式和统一编址方式各自的优缺点;●熟悉常见输入输出方式:能对比分析常见输入输出方式的工作原理、不同特点与应用局限性;●掌握查询方式工作原理:能解释查询方式工作原理,对比分析定时查询与独占式查询的差异,可给出查询方式的应用场合。

●掌握中断方式工作原理:能解释中断的工作原理,对比分析单级中断与多级中断的异同点,完成特定应用场景下中断传输方式的性能分析,具有基本中断电路的设计能力;●掌握DMA方式工作原理:能解释DMA方式的工作原理,完成特定应用场景下DMA的性能分析。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中断基本概念,中断请求与响应过程,常见输入输出方式的性能计算教学难点:中断机制的软硬件实现方法4.教学主要内容(1)输入输出设备与特性(10分钟)(2)I/O接口(15分钟)➢I/O接口的功能➢I/O接口的结构➢I/O接口的编址➢I/O接口的软件➢I/O接口的分类(3)数据传输控制方式(5分钟)(4)程序控制方式(10分钟)➢简单设备程序查询流程➢复杂设备程序查询流程(5)程序中断控制方式(50分钟)➢中断基本概念➢中断请求➢中断响应➢中断识别➢中断处理(6)DMA方式(45分钟)➢DMA的基本概念➢内存争用问题➢DMA控制器➢DMA传输流程5.教学过程与方法(1)输入输出设备与特性简单介绍输入输出设备定义,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的特性。

简要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功能。

(2)I/O接口简要介绍I/O接口的定义与常用功能。

用图片详细介绍I/O接口的内部结构与功能。

讲解I/O接口的编址概念,以及统一编址与独立编址的差异。

用MIPS指令与X86指令分别解释两种不同的编址方式。

介绍I/O接口的软件结构,注意软件抽象是计算机中最为重要的概念。

简单介绍I/O接口的常用分类方法。

rs型指令格式 计算机组成原理

rs型指令格式 计算机组成原理

rs型指令格式1. 背景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包括硬件和软件层面。

其中,指令格式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rs型指令格式又是指令格式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本文将着重介绍rs型指令格式。

2. 什么是指令格式指令格式是指计算机中用来表示和执行指令的格式,它决定了计算机如何解释和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指令。

指令格式通常由操作码和位置区域码等部分组成,不同的指令格式对应不同的指令类型和操作方式。

在计算机中,常见的指令格式有多种,其中rs型指令格式就是其中之一。

3. rs型指令格式的特点rs型指令格式是一种常见的指令格式,它主要用于表示寄存器和立即数之间的操作。

rs型指令格式通常由操作码、源操作数寄存器、目的操作数寄存器和立即数等部分组成。

其中,操作码表示操作的类型,源操作数寄存器和目的操作数寄存器分别表示参与操作的寄存器,而立即数则表示需要进行操作的数值。

rs型指令格式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灵活性高:rs型指令格式可以灵活地表示各种寄存器和立即数之间的操作,可以满足多种不同的计算需求。

- 执行效率高:由于rs型指令格式主要针对寄存器和立即数的操作,并且操作码表示清楚,因此执行效率较高,能够快速、准确地执行指令。

4. rs型指令格式的应用rs型指令格式在计算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体系结构中。

RISC体系结构中的指令集通常采用rs型指令格式,因为rs型指令格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寄存器和立即数,满足RISC 体系结构对指令集精简、执行效率高的要求。

rs型指令格式还可以用于表示一些常见的运算操作,比如加法、减法、位运算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5. rs型指令格式的优缺点rs型指令格式作为指令格式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它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和缺点。

具体来说,rs型指令格式的优点包括:- 灵活性高:rs型指令格式可以灵活地表示各种寄存器和立即数之间的操作,满足多种不同的计算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三地址指令 Three- Address Instruction
格式: OPCODE A1
A2
A3
其中: OPCODE—操作码,果的存贮地址。
其操作表达式为:(A1)OP(A2)→A3
(2) 两地址指令 Two- Address Instruction 目的操作数
例如,CDC STAR-100的矩阵运算指令,其地址码部分有7个 地址字段,用以指出参加运算的两个矩阵及结果的存储情况。
操作码的编码
指令操作码通常有两种编码格式。 (1) 固定长度操作码 Fixed-Length Opcode 即操作码的长度固定,且集中放在指令字的一个字段中。 这种格式有利于简化硬件设计,减少指令译码时间。 若操作码长度为K位,则最多可有 2k 条不同指令。 (2) 可变长度操作码 Variable-Length Opcode 即操作码的长度可变,且分散地放在指令字的不同字段中。 这种格式能有效地压缩程序中操作码的平均长度。但将增加指 令译码和分析的难度,使控制器的设计复杂化。
(4) 零地址指令 Zero- Address Instruction
格式: OPCODE
指令中只有操作码,没有操作数,所以也称无操作数指令。 零地址格式的指令有两种情况:
① 无需任何操作数。如空操作指令,停机指令等。 ② 操作数的地址是隐含的。
(5) 多地址指令 某些计算机设置有一些功能很强的、用于实现成批数据处理 的指令。如字符串处理指令,向量、矩阵运算指令等。为了描述 一批数据,指令中需要多个地址来指出数据存放的首地址、长度 和下标等信息。
§5.2 指令格式 Instruction Formats
指示计算机完成某一特定操作的最基本的命令称为计算机的 “指令”Instruction。
指令是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并执行的命令,是用机器语言 编写程序的基础工具。
一条指令能完成某种基本操作,一台计算机有几十条到几百 条不同的指令。
一台计算机的指令格式及其所有指令的集合称为该计算机的 指令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
Principles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广义双语教学课程 青岛理工大学 校级精品课程
第5章 指 令 系 统
Chapter 5 Instruction Sets
指令格式 Instruction Formats 寻址方式 Addressing modes 指令系统的设计方法
指令的基本格式:
操作码
地址码
指令操作码的长度(二进制位数)决定了指令系统中完成不 同操作的指令条数。
指令中的地址码字段用来指出参与操作的操作数的地址,地 址码的位数决定能够直接访问的存储空间范围。
指令的地址结构
地址结构是指在指令中给出几个地址。
根据地址码中所给出的地址个数,可有几种不同的指令格式:
A2
A3
【例1】 某计算机的字长为16位,欲设计的指令系统有零地址指 令16条,一地址指令15条,两地址指令15条及三地址指令15条, 设每个地址码字段为4位,应如何设计?
【例1】 某计算机的字长为16位,欲设计的指令系统有零地址 指令16条,一地址指令15条,两地址指令15条及三地址指令15条, 设每个地址码字段为4位,应如何设计?
例如,加1、减1、求反、(移位)等都是单操作数指令。
二是参与操作的有两个操作数,其中一个是隐含的。
例如,一些对两个操作数进行算术逻辑运算的指令也采用这 种格式。此时,另一个操作数(目的操作数)隐含在累加器中, 指令执行后目的操作数为操作结果取代。
又如,堆栈操作指令也是有2个操作数的一地址指令,在指 令中给出了一个操作数地址,另一个操作数隐含在栈顶。
一是表示该指令要完成的操作,每种操作都用一个二进制形 式的代码表示,称为操作码(Operation Code),操作码一般位于 指令字的前部。
二是描述操作数或下条指令的地址,称为地址码 (Address Code)。
指令格式 Instruction Formats
指令是用来表示控制信息的一组二进制形式的代码,它应包 含与自动进行某个基本信息处理操作有关的内容。
指令系统表征着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是程序设计者看到的机 器的主要属性和软、硬件的主要交界面。
指令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操作类型、操作内容和指令格式的 设计。
§5.2.1 指令的一般格式
计算机是通过执行指令来处理各种数据的,为了指出数据的来源、 操作结果的去向及所执行的操作,一条指令应包含下列信息:
(1) 操作的性质及功能。 (2) 操作数(Operands)的地址(Address)。 (3) 操作结果的地址。 (4) 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以上信息可以归纳为两类:
RISC
An instruction set, or 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 (ISA), is the part of the computer architecture related to programming, including the native data types, instructions, registers, addressing modes, memory architecture, interrupt and exception handling, and external I/O.
格式:
OPCODE A1
A2
其操作表达式为:(A1)OP(A2)→A1
源操作数
(3) 一地址指令 One- Address Instruction
格式:
OPCODE
A
一地址指令常被称为“单操作数指令”,实际上它有两种情况。
一是参与操作的只有一个操作数,在对地址A所指定的操作 数执行OPCODE规定的操作后,产生的结果仍存回到该地址中。
例如,操作码扩展技术, 哈夫曼编码等。
§5.2.2 指令操作码的扩展技术
操作码扩展技术,在指令字中用一个固定长度的字段来表示 基本操作码,对于一部分不需要某个地址码的指令,把操作码扩 充到该地址字段。既能充分利用指令字的各个字段,又能在不增 加指令长度的情况下扩展操作码的长度,以表示更多的指令。
OPCODE A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