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度一含量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样品中某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或浓度。

根据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样品性质,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选择,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

一、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将标准溶液溶液逐滴加入待测物溶液中,通过标准溶液与待测物发生化学反应达到等价点来确定待测物含量的方法。

滴定法适用于有明确反应产物生成的物质,例如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等。

滴定法通常需要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标示化学反应的等价点,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以帮助确定滴定终点。

二、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量样品溶液在特定波长光线下的透过率或吸光度来确定样品中某种物质的含量。

分光光度法适用于有明显吸收峰的物质,例如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

分光光度法通常需要建立标准曲线,根据光强与物质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来计算待测物的含量。

三、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是利用电位计测定待测物溶液的电位变化来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电位滴定法适用于有明确电位变化的化学反应,例如氧化还原滴定法。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待测物与滴定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监测电位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四、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待测物在火焰中产生的原子吸收特性来确定元素含量的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适用于分析金属元素的含量,例如钠、铜、铁等。

通过将样品溶解在溶剂中,喷入预热的火焰中,测量样品溶液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从而计算待测元素的含量。

五、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分配与吸附原理的分析方法,通过样品在固定填料和流动相作用下的相互分离来确定物质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分析有机物的含量,例如药物、环境污染物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相、流动相以及检测器,将待测物与其他组分分离,并根据谱图来计算待测物的含量。

以上所述只是常见的几种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测定方法,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化学法等。

准确度测定方法

准确度测定方法

准确度测定方法引言: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准确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各个领域的实验或测量中,我们常常需要对所得数据的准确度进行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准确度测定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一、误差与准确度在进行实验或测量时,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所得到的数据往往与真实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被称为误差。

准确度则是评估所得数据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的指标。

通常情况下,我们希望所得数据的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二、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指所得数据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的绝对值。

绝对误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绝对误差 = |所得数据 - 真实值|三、相对误差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的绝对值。

相对误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相对误差 = |绝对误差 / 真实值| * 100%四、精确度和重复性精确度是指在多次测量中所得数据的一致性。

对于重复性较好的测量,其数据的精确度较高。

可以通过计算多次测量的标准偏差来评估数据的精确度。

五、置信区间在实验或测量中,我们通常无法得到完全准确的结果。

为了评估数据的可靠性,可以使用置信区间。

置信区间是指真实值落在一定范围内的概率。

置信区间的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统计学原理而有所不同。

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在实验或测量中,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设备、操作方法等固有的偏差导致的误差,可以通过校正或改进实验方法来减小。

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条件的不确定性或偶然因素导致的误差,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来减小。

七、校准和标定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我们可以进行校准和标定。

校准是指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确定测量仪器的误差,并进行调整。

标定是指确定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并给出相应的测量范围和不确定度。

八、不确定度在准确度测定中,不确定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不确定度是指测量结果的范围,可以通过计算标准偏差、置信区间等来评估。

不确定度越小,表示测量结果越准确。

含量和物质方法学验证内容

含量和物质方法学验证内容

含量和物质方法学验证内容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内容及可接受标准: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3.精密度 1)重复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2)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4.专属性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

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

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7.耐用性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

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

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我国已于2005年颁布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

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

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

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3.精密度1)重复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含量测定方法

含量测定方法

含量测定方法含量测定方法是指通过一定的实验手段和技术手段,对某种物质中所含成分的数量进行准确测定的方法。

含量测定方法在化学、生物、医药、食品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研究成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含量测定方法。

首先,常见的含量测定方法之一是光度法。

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透射或发射等特性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通过测定光的强度变化,可以推断出物质中所含成分的含量。

光度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物质、生物分子等的含量测定,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其次,滴定法也是一种常见的含量测定方法。

滴定法是通过向待测溶液中加入已知浓度的滴定液,直至化学反应达到终点,从而推断出待测溶液中所含成分的含量的方法。

滴定法通常用于酸碱、氧化还原等反应的含量测定,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的特点。

另外,重量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含量测定方法。

重量法是通过称量待测物质和生成物质的质量变化,推断出待测物质中所含成分的含量的方法。

重量法广泛应用于固体、液体等物质的含量测定,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含量测定方法,如色谱法、电化学法、质谱法等,它们都在不同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进行含量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和仪器设备,根据待测物质的性质和含量范围进行选择。

其次,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再次,进行标准曲线的绘制和质量控制,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最后,及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提出合理的结论。

总之,含量测定方法是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它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推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介绍的含量测定方法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含量测定方法

含量测定方法

含量测定方法含量测定是化学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确定物质中某种成分的含量。

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对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的分析工作中,根据不同的物质性质和含量水平,需要选择合适的含量测定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一、滴定法。

滴定法是一种通过滴定的方式测定物质中某种成分含量的方法。

常见的滴定法有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等。

它适用于含量较高、反应比较明显的物质。

滴定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测定方法。

二、光度法。

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透射等特性进行含量测定的方法。

常见的光度法有比色法、分光光度法等。

它适用于含量较低、颜色明显的物质。

光度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分析工作中。

三、重量法。

重量法是通过物质的质量变化来测定物质中某种成分含量的方法。

常见的重量法有称量法、燃烧法等。

它适用于含量较高、不溶于水的物质。

重量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测定方法。

四、色谱法。

色谱法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作用下发生分离,再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它适用于含量较低、结构复杂的物质。

色谱法操作复杂,但分离效果好,准确度高,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

五、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是利用物质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含量测定的方法。

常见的电化学法有电位滴定法、极谱法等。

它适用于含量较低、易氧化还原的物质。

电化学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测定方法。

综上所述,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含量水平进行合理的选择。

在实际的分析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含量测定方法,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于不同的含量测定方法,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以避免操作失误对分析结果造成影响。

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质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和操作。

药典中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药典中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吸光系数法 盐酸氟奋乃静的含量测定:取本品,精密 称定,加盐酸溶液(9→1000)溶解并定量 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μg的溶液,照分光 光度法,在255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吸收系数为553~593。
药典中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贝诺酯片含量测定
•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 适量(约相当于贝诺酯片15mg),置100ml 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适量,振摇,微温, 使贝诺酯溶解后,放冷。加无水乙醇稀释 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 置100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按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 240nm得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17H15NO5 得吸光系数为药7典4中常5见计的定算量分析,方法即简介 得。
• 高氯酸法的标准溶液是什么?指示剂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药典中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 应用较广的沉淀滴定法是什么?其指示剂是什么? • 配位滴定法的标准溶液是什么?指示剂是什么?
药典中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紫外分光光度法
药典中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基本原理
单色光辐射穿过被测溶液时,在一定浓度 范围内被该物质吸收的量与该物质的浓度 和液层厚度成正比。
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药典中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气相色谱法
药典中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基本原理
采用气体为流动相流经装有填充剂得色谱 柱进行分离测定得色谱方法。
药典中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应用
溶剂残留量得检查、乙醇检查、挥发性杂 质检查、维生素E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 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

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我国已于2005年颁布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

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

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

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3.精密度1)重复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2)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4.专属性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仪器装置
铂丝: 1mm; 2/3 瓶: 硬质玻璃(石英玻璃) 10-20mg——500ml 200mg——1000-2000ml
2. 氧瓶燃烧法
(2)燃烧产物与吸收液
氟——HF:

氯——HCl:
水-氢氧化钠
溴——Br2+HBr: 过氧化氢-氢氧化钠
碘——I2(+HIO): 氢氧化钠-硫酸肼饱和溶液
定义
同一均匀供试品多次取样测定所得 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标准偏差(s,SD);相对标准偏差(RSD) 数据要求同“准确度”
三、专属性
定义 与应用
在其他成分(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 存在下,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
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一) 鉴别反应 空白, 结构相
似物或有关物质呈 负反应
(4) 应用范围: 含有氨基或酰氨(胺)结构
5
1. 凯氏定氮法
(5) 示例与讨论
O H3C
H N
NH
扑米酮的含量测定
O
C12H14N2O2 = 218.26
取本品约0.2g, 精密称定, 照氮测定法测定; 每1ml 硫酸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10.91mg的扑米 酮(C12H14N2O2)
碘他拉酸测定: 氢氧化钠试液 与锌粉回流后, 用硝酸银滴定
回流
碱性溶液中加 锌粉回流, 使碳碘键还原转化 为无机碘化物
碘番酸 胆影酸 胆影葡胺注射液 泛影酸 泛影酸钠 泛影葡胺注射液
(二) 适用于: 结合牢固的含碘有机药物
还原法
(直接与芳环连接)
二、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适用于: 含金属, 卤素, 氮, 硫, 磷等 有机药物
鉴别的显色法;杂质检查的TLC
适用于能直观显示信号与基线噪声 水平的分析方法, 如HPLC法
信噪比S/N=3(2)时的相应浓度或量
适用于不能直观比较信噪比的仪器
分析方法, 如UV-Vis法

LOD
f
3S空

C样 A样
3S空
五、定量限
定量限(limit of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uantitation, LOQ )是指试样 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反映方法的灵敏度
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 或经数学转换后 再进行线性回归
范围系指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在试验研究开始前确定验证的范围和方法 在范围内应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
17
六、线性与范围
涉及定量测定的项目均需对范围进行验证 如: 含量测定, 含量均匀度, 溶出度或释放度, 特殊元素或特殊杂质的定量检查
(2) 消解剂与助剂: 硫酸-硫酸钾-硫酸铜
(3) 操作法
供试品: 常量法含氮25~30mg; 半微量法: 1.0~2.0mg 消解: 溶液成澄明的绿色, 继续加热30min 蒸馏与接收: 40%氢氧化钠碱化, 水蒸气蒸馏, 2%硼酸溶液吸收 滴定: 甲基红-溴甲酚绿指示液, 硫酸滴定液(0.05mol/L), 灰紫色
硫——SO3(+SO2):
水-过氧化氢
磷——P2O5→H4P2O7,(HPO3)n: 水-硝酸(煮沸)
2. 氧瓶燃烧法
药物含量测定方法验证
需验证的项目
•鉴别试验 •杂质检查 •含量测定 •防腐剂 •溶出度,释放度
验证的内容
准确度
精密度
重复性 中间精密度 重现性
专属性
检测限 定量限 线性 范围 耐用性
关键步骤: 消解 试剂作用: 硫酸-消解剂; 硫酸钾-提高沸点;
硫酸铜-催化剂; 硼酸-固氮(NH3·H3BO3)
2. 氧瓶燃烧法
含待测元素的有机药物在充满氧气的燃烧瓶中充分燃烧 有机结构: 彻底分解为CO2和H2O 待测元素: 转化为不同价态的氧化物(或无氧酸) 被吸收于适当的吸收液中(多以酸根离子形式存在)
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试
每个浓度各3份
二、精密度
1.重复性
同一分析人员 连续测定所得结 果的精密度; 也称批内精密 度或日内精密度
2.中间精密度
不同时间不同 分析人员用不同 设备测定结果之 间的精密度 批/日间精密度
3.重现性
在不同实验室 不同人员测定结 果之间的精密度
法定标准采用的 分析方法进行
一、准确度
定义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 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一) 含量测定方法
回收率(%)
测得量 加入量
100(%)
(三) 数据要求 9个测定结果
回收率(%)
测得量 本底量 加入量

100(%)
(二) 杂质定量测定
3个不同浓度 (80,100,120%)
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
杂质和降解产物用定量方法研究时, 应确定LOQ
LOQ的测定方法与LOD相同 相应的系数(倍数)不同, 如信噪比S/N=10
六、线性与范围
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 响应值(y)与 被测物浓度(x)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y = ax +b
系列(n≥5)供试样品测定,以响应信号作为被测 物浓度的函数作图
一、不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1.酸水解法
水难溶性含金属 有机药物与矿酸 (盐酸)共热: 十一烯酸锌测定
回流
有机结合的待 测元素原子离 解, 转化为无机 盐(离子)
2. 碱水解法
含卤素有机药物 (脂肪碳链)与氢氧 化钠溶液回流: 三氯叔丁醇测定
(一) 适用于: 结合不牢固的
水解法
含金属或含卤素有机药物
一、不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三) 含量与杂质测定 含杂质或降解产
物的试样中各峰能 获得分离
四、检测限
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是指试样中被 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LOD是一种限度检验效能指标,反映方法灵敏度
1.目视法
2.信噪比法
3.标准偏差 法
适用于可用目视法直接评价结果的 分析方法, 非仪器分析法
原料药/制剂含量测定: 80%~120%
制剂含量均匀度检查: 70%~130%
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 下限-20%~上限+20%
特殊元素含量测定: 下限-20%~上限+20%
(待测原子与碳原子结合牢固者)
(一) 湿法破坏
适用于含氮有机药物分 析的前处理 硫酸作为分解剂, 氧化剂 (硝酸,高氯酸)辅助分解剂 凯氏定氮法
(二) 干法破坏
1. 高温炽灼法
用于含卤素药物的鉴别 无水碳酸钠,硝酸镁,氢氧 化钙,氧化锌等辅助灰化
2. 氧瓶燃烧法
1. 凯氏定氮法
(1) 仪器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