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方法验证要做哪些内容

方法验证要做哪些内容在进行科学研究或者工程开发过程中,方法验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方法验证是指通过实验或测试来验证某种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经过严格的方法验证,我们才能确保所使用的方法是有效的,能够产生可靠的结果。
那么,方法验证要做哪些内容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方法验证的内容和步骤。
首先,方法验证要做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验证目标,在进行方法验证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验证的目标是什么。
验证目标可以包括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线性范围、稳定性等。
不同的方法可能有不同的验证目标,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验证目标。
2. 制定验证方案,验证方案是指确定验证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验证方案应该包括验证的样品、试剂、仪器设备、操作流程等内容。
验证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确保验证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3. 进行实验或测试,根据制定的验证方案,进行实验或测试。
在实验或测试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验证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实验或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价,对实验或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验证结果是否符合验证目标。
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价是方法验证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影响到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 编制验证报告,根据实验或测试的结果,编制验证报告。
验证报告应该包括验证的目的、方法、实验或测试的结果、数据分析和评价等内容。
验证报告是验证过程的总结和结论,它对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总之,方法验证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经过严格的方法验证,我们才能确保所使用的方法是可靠的,能够产生可靠的结果。
方法验证要做的内容包括确定验证目标、制定验证方案、进行实验或测试、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价、编制验证报告等几个方面。
通过这些内容的实施,我们可以确保方法验证的全面性和可靠性,从而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提供可靠的方法支持。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验证主要有哪些内容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验证主要有哪些内容
一、线性度验证
1.直线回归分析:检查溶出物的定量测定结果是否与应用的参考标准物或其它分析方法的结果服从一定的线性关系;
2.拟合度检查:应用样条拟合法拟合出的曲线的 R平方值,该值的要求为r2值大于0.99;
3.加标重现性:检查加标样品与原始样品的定量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是否在一定的统计学水平上;
4.偏差检查:计算偏差用于衡量实验测定值与理论参考值之间的差异,如果偏差落入指定范围,则认为测定结果是可靠的;
二、特异性验证
1.特异性检查:检查所开发的测定方法是否对待测药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2.干扰物检查:应用检测方法对溶出物中相干物、有机溶剂等其他物质的影响检查,其方法包括加标回收率等。
三、稳定性验证
1.热稳定性检查:将待测物加热处理,检查溶出物在热处理后含量大小以及定量分析方法的稳定性;
2.光稳定性检查:检查溶出物对光及其他辐射能线的稳定性;
3.溶出稳定性检查:检查溶出物在多次溶出条件下的稳定性。
方法验证要做哪些内容

方法验证要做哪些内容方法验证是指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测试来验证某个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中,方法验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确保我们所采用的方法是正确的,能够得到可靠的结果。
那么,要进行方法验证,我们需要做哪些内容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方法验证的目的和范围。
在进行方法验证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我们所要验证的方法是什么,验证的目的是什么,验证的范围是什么。
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法验证,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其次,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验证方案。
验证方案应该包括验证的步骤、验证的标准、验证的方法和验证的数据分析等内容。
在制定验证方案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验证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确保验证方案能够全面、客观地验证所要验证的方法。
接着,我们需要准备好验证所需的实验设备和试剂。
在进行方法验证时,我们需要准备好所需要的实验设备和试剂,确保验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实验设备和试剂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它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后,我们需要进行验证实验。
在进行验证实验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验证方案进行操作,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及时记录实验数据,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价。
最后,我们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果评价。
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时,我们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验证结果进行评价,确保所验证的方法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方法验证要做的内容包括明确验证的目的和范围、制定详细的验证方案、准备好验证所需的实验设备和试剂、进行验证实验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果评价。
只有做好了这些内容,我们才能够确保所采用的方法是正确的、可靠的,从而得到可靠的结果。
检验方法的验证、确认步骤及详细计算方法

检验方法的验证、确认步骤及详细计算方法一、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
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的方面。
二、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1、验证方案的制定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
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
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A、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B、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配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
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
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
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
3、校正校正是仪器确认及检验方法验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在验证试验以前进行校正。
紫外分光光度计校正包括波长校正、吸收度测试、准确度测试、杂散光检查。
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均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
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色谱柱的最小理论塔板数。
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并规定变异系数应不大于2%。
对于化学检验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包括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分析天平亦均应校正。
4、适用性预试验仪器的安装确认完成以后,在其功能试验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应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对其进行适用性检查,以确认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初次使用标准方法前,进行方法验证的内容

初次使用标准方法前,进行方法验证的内容
在初次使用标准方法前,进行方法验证是为了确保该方法适用于预期的分析目的,并确认该方法具有足够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
具体来说,方法验证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范围:确认标准方法的应用范围,包括可测定的参数范围、样品类型和浓度范围等。
2. 精密度:通过重复测量来评估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通常需要进行至少5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等统计参数。
3. 准确度:通过与已知准确度的标准物质进行比较,或使用其他可靠的方法进行验证。
通常需要进行至少3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偏差和相对偏差等统计参数。
4. 灵敏度:评估方法对低浓度样品检测的能力,通常可以通过检测已知低浓度的样品来确定。
5. 特异性:评估方法对目标分析物的识别能力,以及是否受到其他物质的干扰。
可以通过检测含有类似物的样品来验证。
6. 耐用性:评估方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例如,可以检查不同时间、不同操作者、不同仪器等对结果的影响。
7. 参考物质:确认用于校准和质控的参考物质是否准确可靠,并确保其量值可追溯到国际承认的计量基准。
8. 记录和报告:确保所有必要的实验记录和结果报告都准确完整,以便进行质量控制和数据审查。
总之,方法验证是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步骤,特别是在初次使用标准方法时,必须进行全面的验证工作,以确保该方法适用于预期的分析目的。
方法验证要做哪些内容

方法验证要做哪些内容
在进行方法验证时,我们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内容,以确保所采用的方法是可靠
和有效的。
方法验证是指通过实验和分析,验证某种方法在特定条件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在进行方法验证时,我们需要做以下内容:
1. 制定验证计划,首先,我们需要制定方法验证的详细计划,包括验证的目的、范围、验证的参数和限制条件等。
验证计划需要明确规定每个验证步骤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以确保验证工作的有序进行。
2. 准备验证样品,在进行方法验证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验证所需的样品。
样
品的选择应该代表我们所要验证的范围,确保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3. 进行验证实验,接下来,我们需要按照验证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包括样品的
处理、仪器的操作和数据的记录等。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方法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 数据分析和评估,完成实验后,我们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
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比较,评估所验证的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指标,以确保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 结果确认和报告,最后,我们需要对验证结果进行确认,并撰写验证报告。
验证报告应包括验证的目的、方法、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评估结论等内容,以确保验证工作的全面和可追溯性。
总结,在进行方法验证时,我们需要做好验证计划的制定、样品的准备、实验
的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评估,以及结果的确认和报告。
只有通过严格的验证工作,我们才能确保所采用的方法是可靠和有效的,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方法验证要做哪些内容

方法验证要做哪些内容
在验证方法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内容的验证,但不包括标题:
1. 定义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确保方法能够回答这些问题。
2. 设计实验方案:详细说明实验的步骤、操作流程和变量设置,确保实验可以被重复并得出可靠的结果。
3. 收集数据:描述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工具,包括样本选择、数据采集过程及数据记录。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阐述数据分析的方法和统计工具的使用,以及数据处理的流程。
确保分析结果能够回答研究问题。
5. 结果展示:展示实验结果的方式,如图表、图像或描述性统计分析。
确保结果的清晰表达和易于理解。
6. 结果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和已有研究进行比较,并探讨可能存在的误差或限制。
确保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解释性。
7. 结论:总结验证方法的结果,并回答研究问题。
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改进方法。
8. 引用参考文献:引用使用的参考文献,确保研究方法的可信
度和重复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正文的描述中,不能出现与标题相同的文字,以避免重复和歧义。
同时,确保方法的描述准确、完整、清晰,能够让读者能够理解并重复实验。
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验证内容: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一、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百分回收率表示。
至少用 9 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二、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1 、重复性:相同条件下,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至少 9 次。
2 、中间精密度: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3、重现性: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分析方法被法定标准采用应进行重现性试验。
三、专属性:指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相互干扰的程度。
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圴应考察专属性。
四、检测限: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无须定量。
用百分数、 ppm 或 ppb 表示。
五、定量限: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测定结果应具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六、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七、范围:能达到一定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的条件下,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八、耐用性:指在一定的测定条件稍有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
一、准确度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 %)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1.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样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制剂的全部组分,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如该分析方法已经测试并求出了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在准确度也可推算出来的情况下,这一项可不必再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证内容: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一、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百分回收率表示。
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二、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1、重复性:相同条件下,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至少9次。
2、中间精密度: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3、重现性: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分析方法被法定标准采用应进行重现性试验。
三、专属性:指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相互干扰的程度。
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圴应考察专属性。
四、检测限: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无须定量。
用百分数、ppm或ppb 表示。
五、定量限: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测定结果应具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六、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七、范围:能达到一定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的条件下,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八、耐用性:指在一定的测定条件稍有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
一、准确度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1.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样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制剂的全部组分,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如该分析方法已经测试并求出了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在准确度也可推算出来的情况下,这一项可不必再做。
2.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可向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可用本法测定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
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响应因子或对原料药的相对响应因子情况下,可用原料药的响应因子。
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或面积比(%)。
3.数据要求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例如,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
应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相对标准偏差或可信限。
(意见3:是否对所设定的浓度范围作出要求,如:该方法用于药品的含量测定,回收率试验的样品浓度应设定于含量100%的±20%之间;用于溶出(释放)曲线考察时,回收率试验的样品浓度应设定于全曲线范围的上、中、下部位。
)二、精密度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在相同条件下,由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含量测定和杂质的定量测定应考虑方法的精密度。
1.重复性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例如,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溶液,进行测定。
或100%的浓度水平,用至少测定6次的结果进行评价。
2.中间精密度为考察随机变动因素对精密度的影响,应设计方案进行中间精密度试验。
变动因素为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设备。
3.重现性当分析方法将被法定标准采用,应进行重现性试验,例如,建立药典分析方法时通过协同检验得出重现性结果。
协同检验的目的、过程和重现性结果均应记载在起草说明中。
应注意重现性试验用的样品本身的质量均匀性和贮存运输中的环境影响因素,以免影响重现性结果。
4.数据要求均应报告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和可信限。
三、专属性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
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
如方法不够专属,应采用多个方法予以补充。
1.鉴别反应应能与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化合物区分。
不含被测成分的样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应均呈负反应(不呈正反应?)。
2.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色谱法和其他分离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以说明方法的专属性,并应标明诸成分在图中的位置。
色谱法中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在杂质可获得的情况下,对于含量测定,试样中可加入杂质或辅料,考察测定结果是否受干扰,并可与未加杂质或辅料的试样比较测定结果。
对于杂质测定也可向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考察杂质能否得到分离。
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可将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的试样进行测定,与另一个经验证了的或药典方法比较结果。
用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或氧化的方法进行加速破坏,以研究可能的降解产物和降解途径。
含量测定方法应比对二法的结果,杂质检查应比对检出的杂质个数,必要时可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测,进行峰纯度检查。
四、检测限检测限系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药品的鉴别试验和杂质检查方法,均应通过测试确定方法的检测限。
常用的方法如下。
1.非仪器分析目视法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2.信噪比法用于能显示基线噪声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一般以信噪比为3∶1或2∶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
3.数据要求应附测试图谱,说明测试过程和检测限结果。
五、定量限定量限系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
杂质和降解产物用定量测定方法研究时,应确定方法的定量限。
常用信噪比法确定定量限。
一般以信噪比为10∶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定量限。
六、线性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
可用一贮备液经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样,制备一系列供试样品的方法进行测定,至少制备5份供试样品。
以测得的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数作图,观察是否呈线性,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
必要时,响应信号可经数学转换,再进行线性回归计算。
数据要求:应列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图。
(意见4:“线性”、“范围”中,如测定方法用于溶出(释放)曲线考察时,是否规定样品浓度的范围应涵盖整条曲线。
)七、范围范围系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范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和要求确定。
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80%~120%;制剂含量均匀度检查,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70%~130%,根据剂型特点,如气雾剂、喷雾剂,范围可适当放宽;溶出度或释放度中的溶出量测定,范围应为限度的±20%,如规定了限度范围,则应为下限的-20%至上限的+20%;杂质测定,研究时,范围应根据初步实测,拟订为规定限度的±20%。
如果含量测定与杂质检查同时进行,用百分归一化法,则线性范围应为杂质规定限度的-20%至含量限度(或上限)的+20%。
八、耐用性耐用性系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把方法用于常规检验提供依据。
开始研究分析方法时就应考虑其耐用性。
如果测试条件要求苛刻,则应在方法中写明。
典型的变动因素有:被测溶液的稳定性,样品的提取次数、时间等。
液相色谱法中典型的变动因素有:流动相的组成和pH值,不同厂牌或不同批号的同类型色谱柱,柱温,流速等。
气相色谱法变动因素有:不同厂牌或批号的色谱柱、固定相,不同类型的担体,柱温,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等。
经试验,应说明小的变动能否通过设计的系统适用性试验,以确保方法有效。
附表检验项目和验证内容项目鉴别杂质测定含量测定及溶出量测定内容定量限度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①-+①专属性②++++检测限--③+-定量限-+--线性-+-+范围-+-+耐用性++++①已有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
② 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用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
③ 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二、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一)准确度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均需做准确度验证。
1.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做加样回收测定,即于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供试品中再精密加入一定量的已知纯度的被测成分对照品,依法测定。
用实测值与供试品中含被测成分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量计算回收率。
回收率%=式中:A为供试品所含被测成分量;B为加入对照品量;C为实测值。
在加样回收试验中,应注意对照品的加入量与供试品中被测成分含有量之和必须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之内;应注意加入对照品的时间(供试品预处理前);对照品的加入量要适当,过小则引起较大的相对误差,过大则干扰成分相对减少,真实性差。
2.数据要求在规定范围内,取同一浓度的供试品,用6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或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一般中间浓度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含量之比控制在1:1左右。
应报告供试品取样量、供试品中含有量、对照品加入量、测定结果和回收率(%)计算值,以及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或可信限。
(二)精密度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均应考察方法的精密度。
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
1.重复性在相同操作条件下,由一个分析人员在较短的间隔时间内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在规定范围内,取同一浓度的供试品,用6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或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2.中间精密度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为考察随机变动因素对精密度的影响,应进行中间精密度试验。
变动因素为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设备等。
3.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