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方法性能验证

合集下载

检验方法的性能验

检验方法的性能验

检验方法的性能验检验方法的性能验证一、引言检验方法的性能验证是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在各个领域,无论是医学、工程、生物学还是环境科学等,准确的检验方法都对于正确判断、评估和决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性能验证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性能验证的重要性,并探讨一些常见的性能验证方法。

二、性能验证的概念性能验证是指对检验方法的准确度、可靠度和精确度进行评估和确认的过程。

通过性能验证,可以确定检验方法的可行性、适用范围以及其结果的可靠性。

性能验证的目的是确保检验方法能够准确、稳定地测量出待测物的特性或属性,以满足具体实验目的和质量要求。

三、性能验证的重要性1. 提高数据可靠性性能验证可以确保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仅仅依靠一个检验方法的结果进行判断和评估是不够可靠的,通过性能验证可以对检验方法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验证,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降低测试误差性能验证可以帮助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并排除可能导致测试误差的因素,减少误差的产生并提高测试的准确度。

通过对不同因素的控制和比较,可以找出检验方法的潜在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3. 提高实验效率性能验证可以为实验过程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使得实验过程更加高效和可控。

通过对检验方法的性能评估,可以确定最适合的实验条件和参数,避免重复实验和资源浪费,提高实验效率。

四、常见的性能验证方法1. 精密度验证精密度验证主要用于评估检验方法的重复性和中间性。

通过对多次测试样品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检验方法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常用的精密度验证方法包括重复性试验、中间性试验和回归性试验等。

2. 准确度验证准确度验证主要用于评估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偏倚程度。

通过与已知标准值或其他可靠检验方法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检验方法的准确度。

常用的准确度验证方法包括对照试验、对照物质试验和可追溯性试验等。

3. 线性度验证线性度验证主要用于评估检验方法的线性程度和范围。

《检验方法验证》课件

《检验方法验证》课件

环境检测方法验证
总结词
环境检测方法验证是确保环境监测数据 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涉及对空 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因素的检测和分 析。
VS
详细描述
环境检测是评估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的关 键手段,因此必须对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进 行验证。验证内容包括方法的线性、精密 度、准确度、抗干扰能力和基质效应等方 面,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线性范围是指待测物质浓度或量与测量信号之间的响应关 系呈线性的范围。为了评估线性范围,通常需要绘制标准 曲线并确定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线性范围越宽,检验方 法的适用范围越广。
耐用性
总结词
耐用性是指检验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条件下仍能保 持稳定和可靠的结果。
详细描述
耐用性评估包括对检验方法的重复性、再现性、抗干 扰能力等方面的测试。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 测定的结果的一致性;再现性是指在不同时间、不同 操作者或不同设备上进行测定的结果的一致性;抗干 扰能力是指检验方法在存在一定量杂质或干扰物质时 仍能保持准确测定的能力。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评估 检验方法在不同条件下的耐用性,以确保其在实际应 用中的可靠性。
02
检验方法验证的分类
初步验证
总结词
初步验证是对检验方法的基本评估,确保其满足基本要求的过程。
详细描述
初步验证包括检查方法的适用范围、原理、所需设备、试剂、操作步骤等,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同时,初步验证还需评估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特异性等指标,以确保其满足预期的检测要求。
性能验证
总结词
对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内容准确、完整,并获得 批准。
检验方法验证的挑战与解决

临床实验室检测系统方法确认与性能验证标准操作

临床实验室检测系统方法确认与性能验证标准操作

了解方法可能存在的 局限性,以便在实际 应用中加以注意。
2024/1/24
掌握方法的特点,如 操作简便性、自动化 程度、检测通量、检 测时间等。
8
方法性能评估
进行方法学性能评估,包括精密度、准确性、特 异性、敏感性等指标。
通过与金标准或其他已确认的方法进行比对,验 证所选方法的性能。
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方法是否满足实验室需求和 预期目标。
注意事项
在方法确认和性能验证过程中,应注意抗体的选择和保存,以及实 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7
案例三:血液分析仪方法确认与性能验证
方法确认
包括仪器安装、调试、操作培训,以及方法学比对实验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等步骤,确保血液分析仪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性能验证
通过重复性实验、线性范围实验、携带污染实验等,对血液分析仪的性能指标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其满足临床需求。
14
操作前准备
确认检测系统
确保所使用的检测系统(包括仪 器、试剂、校准品等)符合相关 标准和要求,并已进行正确的安
装和调试。
2024/1/24
准备试剂与样品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足够的试剂和 待测样品,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
校准与质控
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质量控制,以确 保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5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04
室内质量控制
通过设立质控品、重复实验等 方式,监控实验结果的稳定性 和准确性。
2024/1/24
22
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实施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持续改进
依据国际或国家相关标准,建立实验 室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方针、目 标、职责和程序。
通过对实验室工作过程和结果的分析 ,识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 措施并持续跟踪验证,实现实验室质 量的持续改进。

定量检验的分析性能验证解读

定量检验的分析性能验证解读

定量检验的分析性能验证解读定量检验是一种用于评估分析方法性能的常见方法。

它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结果与已知参考值或者其他分析方法的结果来评估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精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性能指标。

该方法可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医学诊断、环境监测和药物研究等。

在进行定量检验之前,首先要确定所需评估的指标。

常见的指标包括准确性、精确性、线性度、回归分析、检出限、可测限、准确度和灵敏度等。

准确性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比较结果与标准物质的浓度来评估。

精确性是指同一样本的多次分析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可以通过重复分析多个样本来进行评估。

线性度是指分析方法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是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分析可以用来评估分析结果与已知浓度之间的关系。

检出限是指分析方法能够检测到的最低浓度。

可测限是指分析方法能够可靠测定的最低浓度。

准确度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可以通过比较结果与已知浓度的平均偏差来评估。

灵敏度是指分析方法对样品中低浓度物质的检测能力。

在进行定量检验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参考标准或者与之比较的分析方法。

参考标准可以是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也可以是其他公认准确、精确的分析方法。

然后,使用待测试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一组样本,并将结果与参考标准或者其他分析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可以评估分析方法的性能,并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

在解读定量检验的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指标的评估结果。

如果分析结果与参考标准或者其他分析方法的结果非常接近,那么可以认为该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如果分析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与已知浓度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那么可以认为该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和回归分析能力。

如果分析方法能够可靠地检测到低浓度的物质,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那么可以认为该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检出限和可测限。

如果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较小,那么可以认为该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

总之,定量检验是一种评估分析方法性能的重要方法。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精密度与正确度性能验证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精密度与正确度性能验证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精密度与正确度性能验证在临床检验中,精密度与正确度是评价定量测定项目质量的重要指标。

精密度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测定同一样本的重复性;而正确度则是测定结果与参考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为了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定量测定项目的精密度与正确度性能需要进行验证。

一、精密度验证精密度验证是评估定量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和一致性,通常使用同一浓度的样本进行重复测定,以评价测定结果的离散程度。

精密度验证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选择适当的样本:样本的选择应考虑到临床意义和测试目的。

通常选择近似于临床样本的类型和浓度,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实际分析中的结果。

2. 确定测定条件:包括仪器、试剂、操作步骤等。

这些条件应与实际检验过程中的条件一致,以保证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3. 重复测定:至少重复测定3次,并记录每次测定结果。

重复测定的间隔时间应符合实际临床检验的情况,以考察长期测试的一致性。

4. 分析结果:计算测定值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评估重复测定的精密度。

指标的计算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

二、正确度验证正确度验证是评估定量测定结果与参考值之间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正确度验证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参考物质的选择:参考物质是用于确定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标准。

可以选择纯品、国际标准品或已验证的对照品作为参考物质。

2. 确定测定条件:与精密度验证相同,需要确保测定条件与实际检验过程一致,以保证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3. 测定参考物质:使用所选的参考物质进行测定,并记录测定值。

4. 分析结果:通过比较测定结果与参考值之间的接近程度,评估定量测定方法的正确度。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相对偏差、共同认可误差等。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判定在完成精密度与正确度验证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判定。

一般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相对偏差等指标。

通过与预设的指标或设定的可接受范围进行比较,判断验证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定量检验的分析性能验证

定量检验的分析性能验证

定量检验的分析性能验证定量检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大型或小型实验室的检验方法。

它涉及根据一系列预定的准则和规则,使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对特定样本或物质进行分析。

这种分析方法的目的是确定样品的组成、浓度或性质,并生成可靠的结果,以支持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

分析性能验证是确保定量检验方法可靠和准确的重要步骤。

这个过程通常涉及一系列的评估和实验,旨在验证方法是否满足所需的性能指标。

以下是进行分析性能验证时应考虑的关键方面:1.精密度:精密度是测量方法在重复性条件下得到一致结果的能力。

它可以通过重复测量相同样本多次,并计算结果的标准偏差来评估。

较低的标准偏差指示了更高的精密度。

2.精确度:精确度反映了测量结果的接近真实值的能力。

它通常通过与真实值进行比较来评估,这可以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来实现。

误差百分比是评估精确度的常用指标。

较小的误差百分比指示了更高的精确度。

3.线性范围:线性范围指的是分析方法能够准确测量样本中不同浓度的物质。

这通常通过使用一组标准溶液,涵盖所检测物质可能存在的范围来评估。

线性范围越宽,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越高。

4.检出限和定量限:检出限是指分析方法能够可靠地检测到样品中的最低浓度。

这通常通过比较测量信号与背景噪声水平来评估。

定量限是指分析方法能够准确测量样品中的最低浓度。

这可以通过比较测量信号与噪声水平的比例来评估。

较低的检出限和定量限指示了更高的检测和测量能力。

5.选择性:选择性是指分析方法能够与其他组分区分开来,这些组分可能同时存在于样品中。

这通常通过添加类似结构的干扰物质并评估其对目标组分测量的影响来评估。

较高的选择性意味着分析方法不会被其他组分所干扰。

6.可重复性:可重复性是指在不同时间或由不同操作员执行相同样品的测量时,分析方法能够得到相似结果的能力。

这可以通过分析重复样品并计算结果的变异系数来评估。

较低的变异系数表明较高的可重复性。

7.稳定性:稳定性是指分析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如温度、湿度、时间等)是否产生一致的结果。

检验项目性能验证

检验项目性能验证

检验项目性能验证
3.干扰物浓度梯度设置。按下表 进行设置(可根据最高浓度采用 不同稀释方式)
4.各干扰血清的配制。将干扰物 质与基础血清比例为1:9的比例 进行配制,按下表操作
序号 干扰物
01
DH 2O
干(1)
干扰物加入 量(ul)
50
50
2 干(2) 50
3 干(3) 50
4 干(4) 50
5 干(5) 50
20xx
检验项目性能 验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目录
检验项目性能验 证
CHAPTER 1
检验项目性能验证
检验项目性能验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检验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临床检验实验室自动化检测系 统基本覆盖二级以上医院检验实验室,同时,多地政府、卫省健康行政部门为减轻患者就 医负担,控制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正加快推进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 作,检验结果的质量是结果互认的必要前提,而检验项目的性能验证是保障检验结果质量 的最基本条件
血清量(ul)
45 0
450
450
450
450
450
对应干扰浓 度
0
1/80* 1/40* 1/20* 3/40* 1/10*
C
C
C
C
C
测定:分别测定0~5 号样本,每样本平行 测定3次,取均值统 计
5.数据处理
(1)统计:采用配对 差异实验,以0号管 为对照,判定试剂的 干扰能力;计算1—5 号管与0号管的偏差
系列 低值样本 高值样本
1
2
3
4
5
400
300
200
100
0
0

临床检验方法确认与性能验证概要

临床检验方法确认与性能验证概要

(三)方法的选择
? 足够特异、灵敏、精密度好 ? 校准可溯源 ? 有实验证据(杂志、自) ? 与其他检验项目相比有点何在
(四)常用物质
? 1.标准物质/参考物质( reference material )
? 2.校准品( calibrator ) ? 3.质控物/控制品( control material )
(二)检验方法分类
? 决定性方法( definitive method ): 经 详尽研究尚未发现 不准确度或不确定性原 因的方法;
? 参考方法( reference method ): 经详 尽研究证实其不准确度与不 精密度可以忽 略的方法;
? 常规方法( routine method ): 可满足 临床或其他目的需要的日常使用的方法。
? 但无论定值或不定值,用户在使用时,须使用自己的检测系统建立自 己的均值和标准差!! 只是定值控制品有一个预期的范围便于用户对 照!!但仅为对照,若两者相似不能说明用户结果准确,不相似也不 说明结果有问题。
? 国内限于条件国产控制品很少,由经销商推出的国外控制品真正属于 定值的也不多,定值控制品因为价格贵,用户不接受,但用户又要求 是定值的控制品,因此不少经销商要求生产厂商提供一个公司自己检 测的值,附在不定值控制品上,变成用户可接受的“定值”控制 品!!!!至于定值所用的检测系统,方法学原理、仪器、试剂盒来 源、操作程序都无可奉告!!!此时如果用户的靶值和“所为定值” 相差甚远,我们应该可以理解,并不是控制品质量有问题造成的!!!
2.校准品
3.质控品
? 概念: ? 分类:定值质控品
非定值质控品 检测系统配套的控制品 正确度控制品
质控品概念
? 具有与检测过程相适应的特性,其成份与检 测样本的基质相同或相似。应使用充分均 一 和稳定的质控物, 其瓶间变异 必须小于 监测系统预期的变异,其常规检测应有助于 确认报告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性结果的可靠性(预示值):即测定为阳性的标 本实际上为阳性的可能性。 =[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
阴性结果的可靠性(预示值): 则为一份给出阴 性结果的样本实际上为阴性的可靠性。 = [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
(一)准确度验证: 1 .样本的临床诊断已知(敏感性、特异性)
学比对) 3、可报告范围(验证最大稀释倍数) 4、参考区间(检测20个正常样本验证)
定量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价
一 精密度评价 二 正确度评价 三 线性范围和可报告范围的评价
一、测定系统的关键要素
方法学
试剂配方 和来源
操作程序
测定系统
仪器
第8页
校准品
二、评价的基本步骤 1. 确定方法的质量目标,总允许误差 2. 选定评价指标 有量值溯源的配套检测系统,正确度、精 密度、可报告评价的实验数据 4. 判断方法的临床可接收性
(二)正确度评价试验
1.用有量值溯源的参考物质进行测定 2.使用决定性方法或参考方法 3.与具有量值溯源检测系统进行比对
(1)EP方案(EP9-A,EP15-A) (2)简易比对方案
(1) EP15-A方案
标本要求
应来源于健康人或患者,无明 显干扰因素。
全部标本在整个线性范围内均 匀分布,标本至少20例。
熟悉
三、评价文件(1)
EP5-A:临床化学设备操作精密度评价 核准指南 EP6-A:定量分析方法的线性评价: EP7-P:临床化学实验干扰 ,用于干扰物对检测结果
影响的定性。 EP9-A:用病人标本进行方法学比较和偏倚评估 ,主
要用于检测两种临床方法或设备间的偏倚。
评价文件(2)
EP10-A:定量实验室方法的初步评价 EP14-A:基质效应的评价 EP15-A:精密度和准确度性能的应用 EP21-P(NEW):临床实验方法总分析误差的评估
测定方法
注意: 1,可一天,但不超过4小时内。 2.可3-4天(但尽可能短)。 3.每个标本只需测定1。 4.二种方法都有室内质控
计算偏移
1.偏移 2.相对偏移 3.平均偏移 4.相对平均偏移 5.与质量要求比较
(2) 简易比对方法
1.选择高、中、低浓度五份样本同时用各 台仪器按常规样本测定的方法,测定其 各项参数,每份样本测定2次,求其均值。
检测系统的方法学性能验证
滨州市沾化区人民医院 丁良臣
By Laura
目的与要求
要求: • 掌握: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方法学评价
的主要指标,定量试验的性能验证方法。 • 熟悉:定性试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 了解:检测系统评价的基本步骤
复习基础知识
1.测量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的差,简称误差。 2.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
四、评价方法
(一)精密度评价试验
1.批内方案 2.批间方案 3.EP方案(EP5-A,EP15-A)
EP5-A方案
1.试验样品 一般选择2个,一个在参考区间附近,另一个为异常值 2. 批内精密度评价:即一个样品重复测定20次,计算出均值,标准 差和变异系数。
3.总精密度评价:用2个样品每天测定2批,批间测定间隔不得少于 2h,每批平行测定2份,至少共测定20天,80个数据。每对结果间 的差(共40个)代表批内差;2批均值之间的差(共20个)代表批 间差;每天4个结果的均值(共20个)代表日间差。每批测定至少做 一个质控。
二、定性临床应用与分类
1、定性测定的临床应用 免疫学测定:感染性疾病、肿瘤标志物 核酸和基因检测 微生物检验 细胞学检验 寄生虫检验验
2、定性实验的临床分类 筛查实验:如便潜血、TP 诊断实验:如微生物学培养与细菌鉴定 确认实验:对以上已做出的检验结果进行验证和
确认
三、验证目的和时机(熟悉):
室间质评材料 (卫生部) 厂商提供的已赋值的参考材料 用参考方法或决定方法定值的材料(或 金标准诊断的标本)。
选取40份(20份)样本,最好阴阳性各半
• 3.计算与核对标准 • [1] 计算:按PT计算方法计算偏倚。 • PT计算公式:(确定仪器测定值-比对仪器测
定值)/确定仪器测定值×100 • [2] 标准: • 偏移偏倚保持所有标本结果差异在CLIA88允
许误差的1/4内
检验科比对记录
(三)临床可报告范围
1.确定测量的线性范围和临床上可能出现 的范围。
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 3.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
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称为系统 误差。亦称为正确度.
4、正确度:检测结果离真值的偏移程度 5、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的程
度。 6、准确度:
准确度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正确度)与 随机误差(精密度)的综合。
2.取线性范围内的高值标本,用稀释液稀 释,最低预期值在线性低限。
3.计算回收率:在可接受范。
稀释倍数
1:5 1:10 1:20 1:40
最大稀释倍数测定
预期值
实测值
回收率 %
4.可报告范围计算: (1)上限为线性范围上线×稀释倍数 (2)下限为线性范围低限
第二节 定性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
一、验证的内容(掌握): (1)敏感性 (2)特异性 (3)正确度 (4)符合性 (5)精密度(Precision) (6)CUTOFF值验证
定量试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试验
二.更改检测系统的确认试验
准确度(EP9)
精密度(EP5)
可报告范围(EP6-P2) 参考区间(C28-A2)
分析灵敏度( EP17-A) 线性范围(EP6-A)
分析特异性(包括干扰物质)( EP7-P)
定量试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试验
未更改检测系统的验证 1、精密度(批内、批间) 2、准确度(标准物质、标准方法、方法
1.目的:
(1)评价各定性检测参数是否满足临床检测和认可 组织的要求.
(2)验证厂家提供的试剂参数能在本实验室得到重 现.
几个重要概念及计算公式的回顾:
1.敏感性:将实际患病者正确诊断为阳性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为: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X
100% .
2.特异性 :指将实际无病者检测为阴性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为:真阴性/( 真阴性+假阳性) X 10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