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一-江苏赣榆海头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教案专题三奥德赛节选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全部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全部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全部教案目录《赤壁赋》教案 (1)《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 (3)《奥德赛》(节选)教学设计 (5)贵在一个“新”字 (11)获得教养的途径 (16)《寂寞》教案 (20)江南的冬景 (21)今生今世的证据 (24)《前方》课堂教学实录 (27)《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32)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34)劝学 (35)师说 (37)我的四季 (49)我的五样 (51)《我心归去》教案 (52)西地平线上 (56)《乡土情结》教案 (57)《相信未来》教案 (60)想北平 (63)像山那样思考 (65)《致青年公民》教案 (68)本站资源汇总[优秀资源,值得收藏] (70)《赤壁赋》教案[定位]体会苏轼豁达乐观的情怀,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品味和鉴赏写景、抒情、议论相交融的艺术特点。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抒情色彩浓烈。

这需要学生从语言入手,品味语言,理解文意,欣赏玩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切入]1.怎样了解苏轼,读懂苏轼?课前布置问题“你所了解的苏轼”。

本文意蕴深远,哲理与诗情高度融合,如果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当时的处境,就很难感受到他那种正直、傲岸的人格,也很难理解他矛盾痛苦、听任自然而又乐观旷达的复杂的思想情感。

2.我们刚学过《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和本文有何一致之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本文是作者的同时期作品,都展示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赤壁赋》所反映的有两个方面意思:一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同《念奴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思相近;二是抓住时机欣赏江山风月,这亦同《念奴娇》的“一樽还酹江月”。

在写法上,两篇文章都注意了景、情、理的交融。

因此将二者进行比较阅读,有利于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深层次地把握作者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3.读了《赤壁赋》后,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文中作者的心绪有没有变化?作者的心绪变化在文中表现得比较明显,是引起主客问答的内在原因,也是全文的线索,直贯全篇以此切入,容易指导学生整体感知在学生初步感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问:“本文的旨趣何在?作者想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探究]1.了解苏轼A.学生陈述搜集的材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第三专题奥德赛85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第三专题奥德赛851

荷马教学目标:1了解《荷马史诗》2了解《奥德赛》创作特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长篇叙事诗的能力,把握课文的独到之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奥德赛》是公元前九至八世纪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它与荷马的另一部作品《伊利亚特》一起被称为“荷马史诗”。

关于荷马的生平,古代流行过许多神奇的传说,说他是神所生,他与史诗中的英雄都相熟悉等等,但均无文字记载。

荷马生活在希腊氏族社会解体,奴隶制开始形成的时代,经他记载留下了两部长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最早的诗歌,因此,荷马被称为欧洲诗歌的鼻祖。

希腊联军在特洛伊战争中,采用将领奥德修斯的“木马计”攻陷了特洛伊城,胜利的将领纷纷带兵回国。

《奥德赛》就是叙述奥德修斯乘船回故乡过程中,用智慧战胜各种灾难,最后胜利回家大团圆的故事。

奥德修斯是希腊半岛西南方伊塔刻岛的军事首长,他拥有领地、庄园,还有家奴和牲畜。

在他离家九年期间,家里聚集一百多人,向他妻子求婚,在他家吃喝挥霍,但都遭到他妻子的拒绝。

奥德修斯和他的伙伴回家途中,在海上遇到风暴。

他们漂流到独眼巨怪的海岛,巨怪把他们关在岩洞,吃了他的几个同伴。

聪明的奥德修斯用酒灌醉巨怪,用木棒弄瞎了巨怪的眼睛,逃出了岩洞;他们还曾到吃迷莲人的国土,不少人吃了迷莲,忘记了家乡;他们还到了女巫瑟西居住的海岛,他的同伴被女巫变成了猪;他们又到了冥土,见到了英雄阿契里斯的阴魂;他们在从海卡律希狄斯和六头十二臂的斯库拉中间穿过时,又失去了六个同伴。

最后,他的同伴们因为偷杀太阳神的神牛,全部葬身海底,只有他一人漂到女神卡普索的岛国,在这里他被留住了七年。

后来他来到了淮阿喀亚岛,岛上国王阿尔基诺斯设宴招待他。

席间,盲歌手德莫多克演唱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奥德修斯,奥德修斯向阿尔基诺斯国王讲述了他历险的经过,国王送给他许多礼物,为他备船,送他回到了家乡。

他在外期间,妻子一直在等待着他,儿子也长大成人。

奥德赛(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奥德赛(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奥德赛》(节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德赛》的背景知识,理解其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2. 通过阅读节选部分,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 分析《奥德赛》中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奥德赛》简介:作者、成书时间、背景、作品类型等。

2. 节选部分:阅读《奥德赛》节选部分,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主题分析:道德忠诚、家庭观念、人类智慧等。

4. 批判性思维训练:针对作品中的情节、人物、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奥德赛》的背景知识、人物关系等。

2. 阅读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节选部分,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主题思想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口头报告法:让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口头报告,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检测学生对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把握。

3. 批判性思维:评估学生在讨论、分析作品时的逻辑性和深度。

4. 口头报告: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条理性和观点的独到性。

五、教学资源1. 《奥德赛》原著或译本: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

2. 相关学术资料:辅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等。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资料、板书重点内容。

4. 课堂讨论指南: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讨论。

六、教学进程1. 第一周:介绍《奥德赛》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成书时间、背景和文化意义。

2. 第二周:阅读节选部分,分析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 第三周:探讨《奥德赛》中的主题思想,如道德忠诚、家庭观念和人类智慧。

4. 第四周: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针对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5. 第五周: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分享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看法。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第1-2课时,介绍《奥德赛》的背景知识。

最新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 > :《奥德赛》(节选)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奥德赛》(节选)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2.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老师、同学等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和难点1.阅读文本,品味作品中的重要语句,深入体会奥德赛执着回归的情怀。

2.对“家园之思”这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的理解。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教学过程导入:前几天在批改你们的习作时,有一些同学在文章中写到想做企业家,开公司,想为自己家乡未来的发展做贡献。

有的同学则描绘了自己家乡的恬静、淳朴,表达了一份浓浓的思念之情。

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的家乡都有份难以割舍的情怀。

确实,这种“家园之思”的感情,在一代代人身上得到体现。

它自然也成为基于生活的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奥德赛》,整部作品就是一首归家的叙事长诗。

作者、作品和故事情节介绍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希腊著名史诗《奥德赛》。

这里有三个关键词需要我来做些解释。

它们是“史诗”“荷马”“《奥德赛》”。

首先什么是史诗?史诗是人类童年时期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也是文学发展史上独特的概念。

它原是古代人在祭祀时,代表神而念出来的祭诗。

后来经民间歌人口传,文人加工润色,形成一种规模宏伟的古代民间故事诗。

其次“荷马”。

课本上有介绍,他是古希腊诗人,专事行吟的盲歌手。

古希腊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都是他所作,并且日后人们把这两部史诗称为“荷马史诗”。

为什么说是相传呢?主要是这部文学作品离现在相距甚远,史料也不够丰富,所以不能确认。

但是研究荷马史诗的专家一般认为,这两部史诗记载的是古希腊长期流传的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的总汇。

当时以及后来的人用神话的方式讲述并歌唱这次战争,颂扬战争中的英雄人物。

经过长期传唱,内容逐渐丰富,故事逐渐系统化,形成两部史诗的规模。

苏教版必修一《奥德赛》教学设计2

苏教版必修一《奥德赛》教学设计2

《奥德赛》教学设计江苏省滨海中学张海洲教学目标:1.了解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的相关文学常识2.掌握《奥德赛》这本书的基本内容,并能在此基础上结合课文的节选部分来分析奥德赛的人物形象,和他强烈的、矢志不移的回家情感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学重点:1.思考《奥德赛(节选)》通过哪些描写烘托了奥德赛回归故里的决心2.研习文本,能做到独立阅读、思考,并能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新的体验教学设想:1.本篇文章是外国古代文学,距离学生既遥远又陌生,所以应该首先解决学生相关的文化常识,这是展开文本研习前提和基础2.文本研习时应围绕奥德赛的回家情感设计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论述,讨论家园之思并能表达自己对乡愁的新体验教学内容或情境设计:1.文学常识(先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教者根据情况做必要的补充和整理)(1)荷马史诗《奥德赛》是公元前9至前8世纪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它与荷马的另一部作品《伊利亚特》一起被称为“荷马史诗”。

这是欧洲最早的诗歌,因此,荷马被称为“欧洲诗歌的鼻祖”。

(2)有关希腊神话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神的故事主要是包括关于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系谱、天上的改朝换代、人类的起源和神的日常活动的故事。

在古希腊人的想象中,山川林木,日月海陆,以致雨后的彩虹,河畔的水仙,都是神的身影;生老病死,祸福成败,都取决于神的意志,他们创造了庞大的神的家族。

宙斯是众神之首,赫拉是天后,波塞冬是海神,哈得斯是幽冥神,阿波罗是太阳神,阿耳忒弥斯是月亮神,阿瑞斯是战神,雅典娜是智慧女神,阿弗罗狄特是爱神,等等。

众神住在希腊最高的奥林匹斯山上。

希腊神话中的神和其他比较发达的宗教中的神不同,他们和世俗生活很接近,他们任性,爱享乐,虚荣心,嫉妒心和复仇心都强,好争权夺利,还不时溜下山来和人间的美貌男女偷情。

英雄传说是对于远古的历史、社会生活和人间自然做斗争等事件的回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学案4.4始得西山宴游记178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学案4.4始得西山宴游记178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有关文言知识,翻译课文,提高翻译能力。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学习重难点】1.体会借景、叙事、抒情于一体的写法。

2.理解部分实词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现象。

三【学法建议】1.把握文意,结合作者背景理解文中思想情感。

2.加强诵读,联系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归纳。

四【资料链接】(一)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唐代卓越的文学家、哲学家。

柳宗元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之家。

幼年聪颖好学,攻读诸子百家。

二十岁时与刘禹锡为同科进士,做过县尉、监察御史等。

后参加王叔文集团,主张革新除弊。

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有贬为柳州刺史,任上政绩卓著。

柳宗元对唐代古文运动有独特的贡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背景解读公元805年,柳宗元因参加翰林学士王叔文集团的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此期间他放浪于山水之间,派遣郁闷,写了不少的游记,如“永州八记”。

本文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元和四年,即作者被贬永州的第五年。

(三)相关知识1、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2、“永州八记”“永州八记”指的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文中所记之山、水、草、木、鱼、石,无不精彩,无不引人入胜。

无不浸透着作者的情感。

五、【自主学习】1.字词注音僇.人( ) 惴栗..( ) 斫.榛( ) 焚茷...( ) 施施( ) 觞酌..( ) 衽.席( ) 垤...( ) 箕踞穴( ) 攒蹙..( ) 岈.然( ) 颢.气( ) 遁.隐( ) 颓.然( ) 星宿. ( )2.指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自余为僇人通,(2)意有所及,梦亦同趣通,3.词类活用日.与其徒上高山穷.回溪卧而梦.始指异.之穷.山之高而止箕.踞而遨萦青.绕白.故为之文以志.4.古今异义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今义:游于是..乎始古义:今义: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今义:5.文言字词解释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 ) 到则披.草而坐(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2020年奥德赛(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2020年奥德赛(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奥德赛(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奥德赛(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说《奥德赛》(节选)是接着《诗经采薇》之后的一篇文章,单元讲解的主题是“月是故乡明”,裂变子题是“古典的乡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因此在讲解中要努力使学生从内容上感知故园之思这一久远的主题,在形式上要着力于中西方诗歌源头的双峰对峙的诗歌的不同审美情趣的体悟。

二、教学准备1.课前看《木马屠城记》或《特洛伊》影片(此两片略有不同,但要提醒学生影片拍摄得神话色彩较淡,情节与《荷》诗原文略有冲突),让学生大致了解一下《荷马史诗》的内容。

不足处是此两片皆写到《伊利昂记》的结束,而《奥德赛》的内容没有涉及。

2.所以第二堂课可用课件(大学课件)全程讲解《荷马史诗》的内容,此时学生对《伊》较为了解,所以重点讲解一下《奥德赛》的相关内容。

课件相关:bbs.3hj./dispbbs.asp?boardID=151&ID=71167&page=13.介绍一下《希腊神话》的一些对今天较有影响的典故,三槐有这样的好贴,可以下载下来或在线给学生看--bbs.3hj./dispbbs.asp?boardID=151&ID=71026&page=1三、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我非常看重导入,因为这牵涉激趣,或营造问题情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课同样要“凤头、猪肚、豹尾”。

2.介绍一下课文背景和作者,这也是我最近较为关注的,我认为语文特别缺乏这些“知人论世”的东西。

3.当堂朗读,对这篇文章尤为重要。

就我的阅读经验来看,这首诗初读起来会感到极不适应,感觉不到什么美感,所以我要给学生一个要求:读,读,读,直到读出美来!--然后课堂交流!为此,要想方设法组织学生朗读,可以搞比赛,还可以录制下来播放.4.课堂交流:当堂交流读书体会,可以是疑问,可以是心得,可以是欣赏,总之是自己的.体会。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点拨、引导,重点是从单元主题、课后练习(含本段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两方面着手。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珍爱生命 精神支柱-我与地坛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珍爱生命 精神支柱-我与地坛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专题:珍爱生命精神支柱——《我与地坛》请积极阅读——《作文周计划读本》第五周:遥望故乡 p75——阅读经典·乡情绵绵走进作者:史铁生(1951~),生于北京,18岁去延安插队。

21岁时,因腿疾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

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

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合欢树》■《我与地坛》一、【课前预习】1、识记字音坍圮.窸窣..颓.墙猝.然声名狼藉.熨.帖恪.守隽.永宿.命亘.古不变嘈.杂蝉蜕.雕琢.撅.起雕琢玉砌.2、完成黄金讲义P1基础字词1-2题及P3检查基础第1、3、5题二、【自主学习】 1、“我”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地坛的?2、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是如何体现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这一特点的。

?3、黄金讲义P2“你说我说”第1题(重点题)三、【合作探究】1、在作者的眼中,地坛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一个地坛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启示”2、人应该怎样看待生命中的挫折、苦难?四、课堂作业——黄金讲义P4 “文采T台”第1、2题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 1、母亲给了儿子哪些关爱?找出这些感人的细节,有感情地朗读,并仔细体会母亲复杂的心情2、母亲这种对待苦难的态度给了我什么生存启示?二、【合作探究】 1、课堂练笔——我们如何看待母爱?(150字)2、文题是《我与地坛》但文章实质部分分为“我与地坛”,“我与母亲”两部分,探究母亲与地坛之间的联系?三、【巩固练习】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差chā差错误差差强人意差可告慰B.强xiáng强攻倔强勉强强迫C.宿sù 宿命宿敌一宿星宿D.隽juàn 隽永隽语隽秀隽俏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沪指连续七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德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能力
1、了解《奥德赛》的有关知识
2、体会奥德赛执著回归的情怀
3.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作者作品简介
1、作者:相传盲诗人荷马,经常带着竖琴在各地吟唱特洛亚战争英雄事迹
的歌。

广征博采,巧制精编,荟前人之长,避众家之短,以大诗人的情
怀,大艺术家的功力,创作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瑰美的诗
篇。

2、背景:奥德修斯在攻下伊利昂城后,就带着他的伙伴,乘船向它的故乡
出发。

但回乡的旅程很不顺利:独幕巨人吃掉了他的同伴,神女克尔刻
把他的同伴用巫术变成猪,又要把他留在海岛上;他又到了环绕大地的
瀛海边缘,看到许多过去的鬼魂;躲过女妖的迷惑人的歌声,躲过怪物
卡律布狄斯和斯库拉,最后女神卡吕普索在留了奥德修斯好几年之后,
同意让他回去。

本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二、整体感知
节选部分几乎由对话组成,从神女接受旨意为奥德修斯放行写起,继而写忧郁的,“消磨着生命”奥德修斯听完女神的陈述后由不信到相信的过程,又写神女为奥德修斯饯行及奥德修斯德坚定的归家信念,表达了作者对奥德修斯执著回归信念的赞美之情。

三、课文分析
㈠课文的段意划分
参考答案:
第一节写高贵的神女为奥德修斯放行。

本来神女要留下英雄的奥德修斯结为百年,,但执著的奥德修斯眷念着自己的国家和妻子,坚决不同意留下。

宙斯命令信使赫尔墨斯代表他的旨意命令女神为奥德修斯放行,因此他“不得不听从宙斯的难以违抗的旨意”。

这是前三行交待的内容。

然后对奥德修斯进行描绘:“坐在辽阔的海岸边”,“两眼泪流不断”,“怀念归返”,“神女有情他无意”等等,刻画了一个思归心切的英雄形象。

“消磨着美好的生命”“折磨自己的心灵”反映了奥德修斯欲走不能,无可奈何,但又坚守自己信念的内心。

这是4至11行的主要内容。

12行至本节的结束,是女神宣布放行的消息。

第二节是奥德修斯对放行的怀疑的质问。

“心惊颤”表现了奥德修斯复杂的心理,消息来得太突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是真的放行,还是真有企图?但归家的信念迫使他说出了“有翼飞翔的话语”,大胆的对女神的话质疑。

“我无意顺从你的心愿”显示了奥的修斯的机智,接着
又提出了一个更难得问题让女神回答:“如果你不能对我发一个重誓,这不是在给我安排什么不幸的灾难。

”机智的奥德修斯想还实消息的真假,所以急切的要求女神发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激动,机智的人物形象。

第三节是女神的发誓。

第四节是神女为奥德修斯饯行,并作最后的询问。

1之10行是写饯行,11行到本节结束时仍抱有幻想的神女对奥德修斯德最后询问,他的询问很有水平。

首先是赞美,“机敏的神裔”,接着是住院,“祝愿你顺利”;再接着是摆出归家之难,“经历多少苦难”;并写奥德修斯没想遇到苦难后的心理;最后把自己欲奥德修斯德妻子做了对比,亮出了自己的优势。

第五节是奥德修斯的大胆表白。

“我仍然每天怀念我的故土,渴望返回家园,见到归返那一天”,“我仍会无畏,胸中有一颗坚定的心灵。

我忍受过许多风险,经历过许多苦难,在海上或在战场,不妨再加上这一次”。

这些铿锵有力的话到除了一个信念坚定,执著追求的英雄奥德修斯德内心。

附板书
神女为奥德修斯放行
奥德修斯对放行的怀疑的质问
奥德赛女神的发誓
神女为奥德修斯饯行,并作最后的询问
㈡请分析奥德修斯这一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奥德修斯是一个热切思家,追求执著,机智勇敢的英雄人物,他眷念故土,思念棋子,报定能返回故土,重建家园的思想,他知道,“温柔之乡”是他乡,所以他从内心抛斥女神的苦苦挽留,他“流泪不断”,“消磨着美好的生命”“用泪水,叹息和痛苦折磨自己的心灵”。

这些语言可见奥的修斯内心之一斑。

他机智勇敢。

当女神告知为他放行时,他机智的探听出消息的确凿;当女神饯行最后询问时,他大胆表露自己的心迹,蔑视任何困难,表现他坚定的追求。

四、课文鉴赏
节选部分人物形象鲜明,得益于精练德对话描写和细致的行动描写。

言为心声,对话描写直接反映人物的内心,像奥德修斯的“女神,你或许别有他图而非为归返”,“如果你不能对我发一个重誓,这不是给我安排什么不幸的灾难”,这些语言描写,反映了奥德修斯及欣喜又不信的矛盾心理,被禁海岛,他多么想回归故里,但欲走不能;女神一改往昔的面孔,居然说出放他离开,并为他准备好行囊,这一切变化如此之快,奥的修斯又怎能相信呢?
思之于内而现之于外,文章的几处动词描写也很恰当,如“坐”“流泪”“消磨”“无意”“望”等动词的运用表达出奥德修斯思家的心理;更为传神的是“惊颤”,这个动词的运用把他的内心展示的淋漓尽致:梦想一下子成真时竟怀疑它的真实。

我们刻想象出英雄奥德修斯此时的复杂心理。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同学们更好的体会奥德修斯的人物形象和本文的艺术特点。

教后感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