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的三种维修方式比较研究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技巧分析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技巧分析摘要: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机电设备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作为飞机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旦出现故障,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安全问题。
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对飞机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维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维修的方式与技巧,以供参考。
关键词: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技巧前言现如今,我国的航空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凸显了我国的综合实力,飞机机电设备作为航空单位的核心部分,这些机电设备的性能,对飞行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若是飞机机电设备出现严重的故障问题,必然会引发安全事件,威胁乘客、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
为了降低飞行事故的发生几率,有关设备维护管理人员就要做好设备的维修管理。
1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原则飞机机电设备的基本原则是确保其性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关键,若是机电设备部件损坏,会影响其性能,严重的情况下会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
因此,维修管理人员必须要采用有效的手段保证设备性能,让其能够投入正常使用。
飞机机电设备的维修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安全性。
飞机机电设备在维修时,必须要确保操作正确,环境安全,有些机电设备要在运行的情况下才能检修,该过程十分危险,维修人员要保持高度警惕,保证设备部件、安全防护设备的性能,做好安全防护。
因有些维修属于带电作业,因此,维修人员必须要严格依据有关规范去操作,持证才能上岗工作[1]。
二是整洁性。
在维修时,必须要确保飞机机电设备的整洁性,各类维修工具要摆放整齐,管道、线路要规整,设备上的油污要及时清洗,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碎屑、杂物更要及时清扫,要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下工作。
三是润滑性。
在维修工作中,需要确保设备的润滑性,在维修结束厚,要在设备运行出涂抹润滑剂,以免出现摩擦问题。
润滑工具必须要清洁干净。
此外,维修这要随时加油、换油,确保润滑剂性能,还要对油嘴加以检查,看其是否出现了堵塞问题,让油路能够畅通无阻[2]。
呼吸机常见故障分析及维修方法研究

呼吸机常见故障分析及维修方法研究摘要:在医疗行业当中,呼吸机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设备,在呼吸机运作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定的问题与故障,若是发生一些突发性的故障,将会影响到呼吸机的性能,并且为医疗的实际情况造成很大的风险,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了隐患。
因此,本文对于呼吸机常见故障分析及维修方法进行了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呼吸机;故障问题;维修方法引言:呼吸机设备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如果是出现了相应的技术问题或是故障,将会使得整体呼吸机设备内部所受到的综合承载力产生了下降的现象,使得呼吸机内部产生供氧量不足的状况,同时空压指标也会出现了相应的改变,导致患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工作人员要对呼吸机的故障问题进行分析,在保障医疗行业正常运行的同时,也要加强呼吸机运作的质量,这也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一、呼吸机常见故障情况分析(一)呼吸机发生了气源不足故障时的分析在呼吸机运行的过程当中,气源是其结构当中最重要的部位之一,发生气源不足故障的主要原因就是呼吸机内部的气源压力小于0.2MPa,低于呼吸机所给出的标准值,导致患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吸取足够的氧气,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生命安全隐患。
所以,在使用呼吸机设备的时候,由于气源不足这种故障发生的频率比较高,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生命影响,很多的医院都开始注意这项问题。
(二)呼吸机发生指标参数显示偏差医院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如果总是出现了一个有关指标参数的误差,这都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相当的安全影响,而呼吸机在正常运作的过程中也是这样。
但是,若有个别的呼吸机装置中发生了指标参数的误差,一般都是在呼吸机的内部系统中出现了封闭性的运行故障,导致呼吸机无法正常运作。
(三)呼吸机设备发生停机故障的分析呼吸机常见的故障当中危害性大、涉及范围广的故障就是停机故障。
一般情况下来讲,呼吸机在进行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停机故障所出现的概率是非常小的,若是有停机故障产生,就会对呼吸机供氧系统的运行造成一定的阻碍与影响,严重的则会停止呼吸机供给相应的氧气,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设备点检定修制

岗位点检
岗位点检也称日常点检,由岗位工人
(包括维护和操作工人)承担,主要依靠
人的五官对设备进行检查,并进行简单维
护(自主维修)。
岗位操作工人侧重于生产工艺参数的
符合性检查,岗位维护工人侧重于设备运
行状态的检查。
专职点检
专职点检也称定期点检,靠人的五官和 简单的仪器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连续 记录,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判定设备运 行状态,掌握设备劣化倾向,以制定恰当 的维修计划。通常是对主要生产设备重要 部位的点检。
●定修的停机修理计划时间追求100%准确, 不允许超过计划时间。
●定修项目的完成也追求100%准确,原则上 不允许削减项目。修理效果的提高,一方面依靠 修理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依靠科学的管理方式 。
定修与定修制
4、定修实施的要求 ●检修项目由专职点检员提出; ●定修的资材计划由专职点检员编制; ●定修的总体指挥管理由点检作业长负
点检定修制的特点
2、就维修方针而言,点检定修制之所以优于 过去的传统管理,在指导思想上是以“防”为主, 而传统管理体制实质上是以“修”为主,因此可以 最大限度在减少事故和故障。
(1)由点检定修制度本身所决定必须设专职 点检员,他们是专门为了进行预防性检查而设置 的,而且授予他们编制计划管理权限,因此他们 属于管理方。由于维修计划来源于点检,它的主 要内容是防劣化项目,实行以防为主的倾向性管 理,摆脱了以修为主的被动检修或抢修。
●定修周期、时间的设定要符合主要部 件的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符合设备实际 状况;
●投入修理的人数要符合设备实际检修 工作量度,波动不宜过大;
●检修工作量使用要均衡,以有限的检 修人员完成更多的工作量。
设备维保的设备故障与修复技巧

设备故障类型
01
硬件故障
设备中的物理部件损坏,如电路板 、机械部件等。
人为故障
由于人为操作不当或误操作导致的 故障。
03
02
软件故障
与设备软件相关的问题,如系统崩 溃、软件错误等。
环境故障
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 等引起的故障。
04
故障识别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设备的外观、指示灯、显示屏等判 断是否有异常。
详细描述
液压设备可能出现液压油泄漏、液压泵异常和液压缸动作不协调等问题。对于液压油泄 漏,需要检查密封圈和管道连接处,及时更换密封圈或紧固连接处;对于液压泵异常, 需要检查泵的运转情况和油路是否通畅,及时维修或更换泵;对于液压缸动作不协调,
需要检查液压缸的控制阀和油路是否正常,调整控制阀或更换油路。
听觉法
通过听设备的运行声音判断是否有异常响动 或杂音。
触摸法
通过触摸设备的表面或部件,感知是否有过 热、松动等现象。
测试法
通过运行特定的测试程序或命令,检查设备 的功能是否正常。
故障识别工具
诊断软件
专用的设备诊断软件,可以检测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状态。
示波器
用于检测电子信号的仪器,可以帮助定位硬件故障。
明确设备检查、维修的步骤和程序,确保维护工 作有序进行。
制定维护标准
制定设备维护的质量标准,确保维护工作达到预 期效果。
预防性维护实施
人员培训
对维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
工具与备件
准备必要的维护工具和备件,确保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记录与报告
对维护工作进行详细记录,及时报告设备故障和维修情况。
设备维保的设备故障与修
浅谈设备维修体系

浅谈设备维修体系设备维修体制简介1、事后维修-—--BM(Breakdown Maintenance) 这是最早期的维修方式,即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
2、预防维修--PM(Preventive Maintanance)这是以检查为基础的维修,利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对故障隐患加以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停机损失,分定期维修和预知维修两种方式。
3、改善维修--CM(Corrective Maintanance)改善维修是不断地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4、维修预防--MP(Maintenance Prevention) 维修预防实际就是可维修性设计,提倡在设计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
从设计、生产上提高设备素质,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减少和避免维修.5、生产维修--PM(Productive Maintenance) 是一种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
它包含了以上四种维修方式的具体内容。
对不重要的设备仍然实行事后维修,对重要设备则实行预防维修,同时在修理中对设备进行改善维修,设备选型或自行开发设备时则注重设备的维修性(维修预防).二、什么叫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1、什么是TPM?TPM的意思就是是“全员生产维修”,这是日本人在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主要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上。
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
TPM的提出是建立在美国的生产维修体制的基础上,同时也吸收了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中国鞍钢宪法中里群众参与管理的思想。
在非日本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对TPM 的理解是:利用包括操作者在内的生产维修活动,提高设备的全面性能.2、TPEM:Total Productive Equipment Management 就是全面生产设备管理。
基于价值分析的设备内外部维修方式比较

资 成本 。 上 面 两 式 可 以 简 化 为 :V =F / C =( t 一 2 t o )* s d /( 1 8 . 1 8 * t ),
V。 =F / C= ( t — t 。 ) s 。 /( 1 5 0 t o ) 。假 定 在 维 修 周 期 t 和利润率 S 不 变 的 情 况下 ,以维修 时 间 t 。 为 自变量 ,价 值 v为 因变 量 ,将 上 面 两 式 做 如 下 等 价 变 形 :V1 = F / C = 一 o t * S 0 /( 9 . 0 9 * t )+ s 0 / 1 8 . 1 8 ,V = F / C= t S /( 1 5 0 * t o )一 S o / 1 5 o 。 显 然 ,价值 V 随维 修时 间 的增加 而降低 ,它们之 间是 负比例 关 系;价值 v 2 随维修 时间 t D 的增加 同样 是 降低 的 ,它们之 间是反 比 例 关系 。当 V1 = O时,解得 t o = t / 2 ,当 t o = 0时,解得 V1 : s 。 / 1 8 . 1 8 ;当 v 2 = O 时, 解得 t o =t , 当 一 0 时, 解得 v 2 一o 。 。 当V1 = V2 时, 解方程 一 o t * S 。 / ( 9 . 0 9 t )+ s o / 1 8 . 1 8 = t * S 0 /( 1 5 0 t o )一 S o / 1 5 o ,得 t o = O . 4 1 9 t 和O . 1 4 5 t ,他 们的方程 曲线 图如 图 1 :
∞
2 两种基本 维修 方式的价值 分析
2 . 1 价 值 工 程 简 介
∞
如 l
l
价 值工程也称为价值分析 , 是一 门工程技术理论和一种提高工程 、 产 品或服务价值 的技 术方法 ,具有很强 的可操作 性。其基本思想是 以 最 少的成本换取最大 的功能 。它 以产 品或服务 的功能和成本分析为核 心 ,以提高产 品或服务 的价 值为 目的,力求 以最 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 产 品或 服务的必要功 能的一项创造性活动 。价值 工程涉及到价值 、功 能和寿命 周期 成本等三个基本要素 ,其关系 : V = F / C 。 其 中 :V为 “ 价值 ”,F为 “ 功能 ,C为 “ 成本 。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综述0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综述摘要:归纳总结和介绍了目前在设备维修管理中比较普及和得到实际应用的多种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基本含义,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各种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之间的优缺点、相似点以及适用场合进行了简单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设备维修管理模式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综述:当前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和理论层出不穷,但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事后维修(BM:Breakdown Maintenance):事后维修就是在设备使用到出现故障、发生了损坏或事故以后才进行修理。
其特点就是“坏了才修,不坏不修”。
其好处是管理成本少,维修工作人员平时操心少,可以把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其他工作中去。
也可以避免因为人为不得当的维护造成设备性能下降或设备损坏。
但由于这是完全被动式的维修方式,小故障可能会演变成大故障和大事故,容易造成高额的维修成本和生产损失,属于“平时没有事,有事可能就是大事”,因而目前一般不推荐使用。
但是,也不要完全认为这种事后维修管理模式不可取,对于不影响安全运营的、低价值的、简单的、不重要的、有备用的、容易修复的设备可以酌情考虑使用这种模式。
因为这些设备出问题对安全和生产没有多少影响且能以很低的代价很快修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适当采用事后维修的方式。
对于这种维修模式,完全不可取的是完全被动式的工作态度。
因为就算是采用事后维修的管理方式,也必须提前准备好相应的维修资源如备件、人力、工具等,完全被动是不可取的。
二.预防性维修(PM: Preventive Maintenance):预防性维修的基本含义是对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故障采取“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措施。
即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加强维护保养,预防故障的发生,尽可能在设备真正出现比较大的故障之前进行预防维修。
目前大部分组织以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维护工作为预防性维修的基础,是一种以设备的使用时间周期为依据,按照相对固定的时间周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更换、修复和修理,以预防或避免设备故障或事故的突然发生,从而降低停工停产损失费用和设备维修费用。
设备修理类别的划分

设备修理类别的划分
设备修理类别的划分有多种方式,常见的有按工作量大小划分,如小修理、中修理、大修理。
小修理一般在生产现场由车间专职维修工人执行,涉及对设备的部分零件进行修复或更换。
中修理涉及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修理或更换部分主要零件与基准件,同时检查整个机械系统,紧固所有机件,消除扩大的间隙,校正设备的基准,以保证机器设备能恢复和达到应有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大修理则是指通过更换、恢复其主要零部件,恢复设备原有精度、性能和生产效率而进行的全面修理。
另外,还可以根据修理范围的大小、修理间隔期长短、修理费用多少来进行划分。
修理方法有标准修理法、定期修理法、检查后修理法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设备维修专业书籍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的三种维修方式比较研究
作者:宋振宇谭勖盛沛费川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13期
摘要:首先简单介绍了设备维修理论的发展,然后对事后维修、预防维修、视情维修三种维修方式进行了介绍,并分析比较了其优缺点,最后得出了在设备维修中应针对其不同特点选择适合的维修方式的结论。
关键词:维修方式;可靠性;事后维修;预防维修;视情维修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3-0257-02
1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设备向着高科技、高性能、自动化、精密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其可靠性问题也越来越尖锐、维修保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
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不但设备遭受极大破坏对操作人员的安全也造成极大威胁。
维修是使设备保持、恢复到或改善其技术状态的全部技术和管理活动。
现代维修还扩展到对设备进行改进以局部改善设备的性能。
维修问题一直是影响工业、军事、航空等领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2 维修理论发展简介
维修理论是指导维修实践的理论,又称维修原理、维修观念、维修哲学等,是人们对维修的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对维修工作总体的认识,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维修工作的全局。
维修理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事后维修阶段(BM:Breakdown Maintenance)。
这一阶段是在20世纪40年代前广泛应用的设备的维修方式,其基本思想是设备出现故障时,才去进行维修,不出现故障时就不去维修,因此,这种维修方式处于一种很被动的地位。
第二阶段:预防维修阶段(PM:Preventive Maintenance)。
这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初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积极主动的维修思想。
其思想的基本观点认为每个设备零部件的可靠性是与使用时间直接相关,只要设备工作到该时间界限就直接进行维修,而且维修得越彻底,故障分解得越详细,预防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即预防维修工作做得越多,设备的使用可靠性就越高。
第三阶段: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阶段(RCM: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
这一阶段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维修思想。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是充分利用设备本身固有的可靠性,在“以预防为主”的计划预防维修体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化的维修思想。
其思想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影响设备可靠性因素的具体分析和试验,应用逻辑分析决断法,科学地制定维修内容和维修方式,确定出合理的设备维修周期,达到最低的设备全寿命费用并充分利用机械系统的使用可靠性。
其最大特点是从设备的故障后果危害出发,尽可能避免或减轻故障后果,从而改变了过去根据设备故障的技术特性对故障本身进行预防的观念。
3 维修方式分类与比较
从设备维修理论发展的各个阶段可以看出,设备维修体制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演变的。
3.1 三种维修方式简介
但就维修体制而言,设备的维修方式归纳起来有三种:事后维修、预防维修和视情维修三种:
(1)事后维修方式。
在设备发生故障后才去进行维修,使出现故障的设备恢复正常功能的一种维修方式,事后维修方式有时也称为故障维修,由于该维修方式的维修时机无法控制,当设备零部件发生故障时会造成停机。
(2)定期预防性维修方式。
也称计划检修,是一种以时间为基础的预防检修方式。
它是根据设备运行周期性维修特点、设备磨损的统计规律或经验,事先确定检修类别、检修周期、设备检修内容、检修备件及材料等的一种检修方式。
(3)视情维修方式。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测得到设备的状态,并以此来确定维修时机。
视情维修是基于大量的设备故障不会瞬时发生,而需要发展一段时间,即设备的功能故障在发生前有一定的故障征兆表现,当这些故障征兆出现的时候,才对设备进行维修。
3.2 三种维修方式比较
目前实际维修工作中,我们主要采用的就是以上提到的三种方式。
表1列出了这三种主要维修方式的特征。
基本依据故障统计数据或经验故障规律或经验状态监测技术、监测性能参数、参数指标
维修判据监控项目故障后的状态变化,按故障统计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定期进行全面分解,检修或更换,可能出现维修过度事故发生前监控项目的状态,按状态监控数据维修或更换
适用范围安全无直接危害的偶然故障、规律不清楚的故障、且经济性好的耗损故障有安全性、环境性故障后果,发展迅速、无状态维修技术、经济性好的耗损故障有安全性、环境性故障后果,发展缓慢,有状态维修技术、经济性好的耗损故障
维修费用需要充分的维修资源和一定的维修费用,有生产停机损失接近事后维修的费用,但所需备件过多,有生产停机损失需要高投资,日常维护费用高,没有生产停机损失
4 结语
由上述可以看出,三种维修方式各有优缺点,因此,一个复杂设备的维修方式不应是固定不变的,而应针对不同设备、不同的故障模式、生产的需要等从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来决定设备的维修方式。
对于复杂设备的维修工作,以上三种方式可以同时存在,只不过对于不同设备,它们所占比例不同而已。
总之,采取什么维修方式取决于维修对象本身的设计制造情况,并要根据维修制度,维修技术和维修手段等情况来确定,以达到既经济又有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甘茂治,康建设,高崎.军用装备维修工程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2]刘伟,臧铁钢,郭顺生.基于ERP系统的柔性维修技术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4,(3).
[3]吴波,丁毓峰,黎明发.机械系统可靠性维修及决策模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