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标21篇文言文阅读(可编辑ppt)
合集下载
【聚焦中考】中考古诗文阅读:第21篇-河中石兽课件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一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求之下流,固.颠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转赠以.金
扶苏以.数谏故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归途于.窝集遇三盗
D.以箧负.归
负.势竞上
【解析】C 项“于”都作介词,译为“在”。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一分。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一分。
奔跑。强盗以为匣子里装有宝物,就追上去抓住了他。等打开匣子见到骨骸,感到
十分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 他哭着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强盗听后,深受 感动,不仅退回他的财物,还赠了他一些银钱。 他急忙拜谢。 忽然,一个强盗 顿足大哭道:“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 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吗? 诸位保重,我也要到甘 肃去收父亲的遗骨了。”说完,他挥了挥手,奔西方而去。 他的同伙呼喊他,请 他回家与妻子告别,他连头也没回,这是被齐某之子的行为深深感动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一分。
4.一词多义
为众必服于为石.下确迎论水认处啮为沙为.坎穴 成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5.词类活用 ①棹.数小舟 名词活做动词,划船 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动词活做名词,洪水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一分。
6.其他实词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水边 ②山门圮.于河 倒塌 ③尔辈不能究.物理 推究 ④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埋没 ⑤众服.为确.论. 服:信服 确论:正确的言论。 ⑥盖.石性坚重 表原因的发语词,可译为因为,由于 ⑦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⑧遂.反溯流逆上矣 于是,就 ⑨然.则.天下之事 既然这样,那么……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求之下流,固.颠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转赠以.金
扶苏以.数谏故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归途于.窝集遇三盗
D.以箧负.归
负.势竞上
【解析】C 项“于”都作介词,译为“在”。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一分。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一分。
奔跑。强盗以为匣子里装有宝物,就追上去抓住了他。等打开匣子见到骨骸,感到
十分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 他哭着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强盗听后,深受 感动,不仅退回他的财物,还赠了他一些银钱。 他急忙拜谢。 忽然,一个强盗 顿足大哭道:“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 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吗? 诸位保重,我也要到甘 肃去收父亲的遗骨了。”说完,他挥了挥手,奔西方而去。 他的同伙呼喊他,请 他回家与妻子告别,他连头也没回,这是被齐某之子的行为深深感动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一分。
4.一词多义
为众必服于为石.下确迎论水认处啮为沙为.坎穴 成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5.词类活用 ①棹.数小舟 名词活做动词,划船 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动词活做名词,洪水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一分。
6.其他实词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水边 ②山门圮.于河 倒塌 ③尔辈不能究.物理 推究 ④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埋没 ⑤众服.为确.论. 服:信服 确论:正确的言论。 ⑥盖.石性坚重 表原因的发语词,可译为因为,由于 ⑦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⑧遂.反溯流逆上矣 于是,就 ⑨然.则.天下之事 既然这样,那么……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

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 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论语>十二则》中,阐述了“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句子 是: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文大意的词语是:________。
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
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______: 陋室不陋。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 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 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而是精神
11、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 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四、用原文填空
1、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 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 到《论语》十二则中的哪一句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十二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 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文大意的词语是:________。
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
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______: 陋室不陋。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 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 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而是精神
11、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 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四、用原文填空
1、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 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 到《论语》十二则中的哪一句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十二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 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云南中考语文 2_专题二 课标16篇必考文言文阅读(可编辑PPT)

【考点四】 文意理解(对应核心考点4) 4.本文“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加点的“乐”和《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 “乐”,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3分) 答:(示例)两个“乐”,都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 的思想。二者的不同在于欧阳修的“乐”,还包含山水之乐、宴酣之乐。
题型分析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两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宴 酣之乐,二是与民同乐。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是不为外物 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逆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 的信念,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所以两个“乐”,都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把 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思想。但欧阳修的“乐”,还包含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考点三】 句子翻译(对应核心考点3)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 藻、荇。 题型分析 翻译时要准确译出“空明”的意思。
【考点四】 文意理解(对应核心考点4) 4.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D ) A.文中“起”“至”“寻”“步”等词,精约简洁,把作者夜游的过程交代得
(选自《贞观政要》) [注] 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 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考点一】 文言实词(对应核心考点1)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痛苦
(2)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意愿)
(3)犹割股以啖腹 股:大腿
(4)若耽嗜滋味 嗜:喜欢,特别爱好
【考点二】 文言虚词(对应核心考点2)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阅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二)赏析情感 1.体会表现的友情、思乡念亲、爱国等情怀。 2.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的背景。
五、赏析方法指津
(三)赏析内容 1.写景诗——赏析出画面特征。 2.叙事诗——赏析出情节发展。 3.哲理诗——阐明蕴含的道理。 4.抒情诗——表现诗人的情感。 5.写人状物——表现人物的特点。
五、赏析方法指津
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8.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
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 错误。如: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 其后停顿。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 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 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 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 按音节停顿。如: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天门/中断/楚江/开
(一)理解——理解诗歌的内容。 1.知人论世,熟悉相关背景和作者风格。 2.注意诗的体裁,古体诗、近体诗还是词曲。 3.揣摩诗歌营造的意境。 4.概括诗歌的大意。 5.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态度。
三、考查重点清单
(二)品味——品析诗歌的语言。 1.从遣词用语上品味诗歌重点词的妙用。 2.推敲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品味诗歌语言寄寓的深刻含义。
文言文阅读复习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
知识点详析
(一)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考点一、 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 读节奏:
古文句子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 一是句中短暂停顿。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 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 现代汉语 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谢谢观看
五、赏析方法指津
(三)赏析内容 1.写景诗——赏析出画面特征。 2.叙事诗——赏析出情节发展。 3.哲理诗——阐明蕴含的道理。 4.抒情诗——表现诗人的情感。 5.写人状物——表现人物的特点。
五、赏析方法指津
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8.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
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 错误。如: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 其后停顿。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 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 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 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 按音节停顿。如: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天门/中断/楚江/开
(一)理解——理解诗歌的内容。 1.知人论世,熟悉相关背景和作者风格。 2.注意诗的体裁,古体诗、近体诗还是词曲。 3.揣摩诗歌营造的意境。 4.概括诗歌的大意。 5.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态度。
三、考查重点清单
(二)品味——品析诗歌的语言。 1.从遣词用语上品味诗歌重点词的妙用。 2.推敲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品味诗歌语言寄寓的深刻含义。
文言文阅读复习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
知识点详析
(一)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考点一、 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 读节奏:
古文句子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 一是句中短暂停顿。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 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 现代汉语 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谢谢观看
中考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2分)
(2)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俗而无他求。(2分)
17.请概括公子成劝说魏武侯启用吴起的三个理由。(3
分)
第5页/共22页
2014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二 、2015年中考文言文复习策略
第7页/共22页
(一)重视课本,夯实基础知识积累
知识分类梳理归纳: 1.常见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在文章中
的含义。 2.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 何 乎 乃 其 且若 所 为 焉 也 以因 于
与 则 者 之 )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 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翻译。 4.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对文章的
词的意义,落实“为……”这一特殊句式的特点。全句可译为:希望再得
到兔子,兔子是不会再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
•
意译,指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把原文的大意表达出来的一种翻
译方法。
具体而言,文言中用了比喻、互文、借代、委婉等手法的句子,我们
可采用意译法。
比喻句是不能直译的,如《与朱元思书》中的"鸢飞戾天者",若直
14.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母病喉,勺饮( )
(2)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
(3)盖其天性然也。(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
传》)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专题第21篇 河中石兽 (共27张PPT)(优质版)

福建地区
第21篇 河中石兽
一、重点字词句 1.通假字 不亦颠乎 _颠___通 癫 ,意思为:__疯__狂_
2.古今异义
(1)阅.十余岁 古义:_经__过_
今义:阅读
(2)是.非木杮 古义:__代__词__,__这_____ 今义:判断词,是
(3)盖.石性坚重 古义:_发__语__词___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____依__照____ __ (2)转转不已. _____停__止__ __
(3)阴.布大网 ___暗__中__,__秘__密_____ __ (4)叹其以诈相笼. ____笼__罩__,__捕__捉____ __
2. 翻译下面的语句。
(4)但.知其一 古义:_只___ 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5)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古义:_水__边__,__河__岸____ 今义:与湿相对
(6)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指__客__观__事__物__的__道__理__,__规__律__
今义:一门学科
3.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棹.数小舟 原意为:划船的一种工具,句中意为: 划船。
二、(2017东营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 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 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 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 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 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 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第21篇 河中石兽
一、重点字词句 1.通假字 不亦颠乎 _颠___通 癫 ,意思为:__疯__狂_
2.古今异义
(1)阅.十余岁 古义:_经__过_
今义:阅读
(2)是.非木杮 古义:__代__词__,__这_____ 今义:判断词,是
(3)盖.石性坚重 古义:_发__语__词___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____依__照____ __ (2)转转不已. _____停__止__ __
(3)阴.布大网 ___暗__中__,__秘__密_____ __ (4)叹其以诈相笼. ____笼__罩__,__捕__捉____ __
2. 翻译下面的语句。
(4)但.知其一 古义:_只___ 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5)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古义:_水__边__,__河__岸____ 今义:与湿相对
(6)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指__客__观__事__物__的__道__理__,__规__律__
今义:一门学科
3.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棹.数小舟 原意为:划船的一种工具,句中意为: 划船。
二、(2017东营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 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 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 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 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 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 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中考文言文阅读PPT优秀课件下载(19张)

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及主题要点
状物抒情类 (12)陋室铭——唐代 刘禹锡——高洁傲岸情操、安贫乐 道情怀 (13)爱莲说——宋代 周敦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 品质、批判恶浊世风 (14)马说——唐代 韩愈——怀才不遇的愤懑、抨击愚妄 统治者 议论抒情类 (15)出师表——三国 诸葛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的建议,坚贞忠诚、知恩图报的品 质 语录 (16)《论语》十六则 ——春秋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道德修养、艺术修养
“于”的用法 (常作介词)
在 骈死于槽枥之间 向 告之于帝 被 见笑于大方之家 到 运于渤海之尾 比 苛政猛于虎 对于 万钟于我何加焉
正确断句(下面方法综合运用)
根据主语 齐有得罪于景公者公大怒缚置殿下 根据谓语 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根据连词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根据语气助词 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 也 根据句式 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 根据语境含义 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 多智习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正确把握词语的活用现象
名词活用: 用作动词:一鼓作气 朝服衣冠 用作副词:岸势犬牙差互 北定中原 形容词活用: 用作名词:素湍绿潭 天下之美 用作动词:必先苦其心志 常闻少仲尼之闻
掌握古今异义词
《桃花源记》:妻子 绝境
《出师表》:卑鄙
开张
掌握通假字
不亦说乎 略无阙处 曾益其所不能 孰视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莫春者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议论文 (1)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战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鱼我所欲也——战国 孟子——舍生取义 叙事类 (3)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西汉刘向编辑——讽谏、广开言路、 战胜于朝廷 (4)曹刿论战——《左传》 春秋 左丘明——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 发制人、把握战机 (5)送东阳马生序——明代 宋濂——勤奋好学、诚恳专一 写景抒情类 (6)三峡——北魏 郦道元——对山水的热爱 (7)小石潭记——唐代 柳宗元——贬谪生活的愤懑之情 (8)记承天寺夜游——宋代 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嘲自解的心态 (9)桃花源记——东晋 陶渊明——渴望安定幸福生活、揭露社会黑暗 (10)岳阳楼记——宋代 范仲淹——豁达胸怀、先忧后乐抱负 (11)醉翁亭记——宋代 欧阳修——寄情山水的抑郁之情、与民同乐理想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专题2文言文阅读第21篇河中石兽课件

第二部分 读
古诗文积累与阅
专题二 文言文阅 读
第21篇 河中石兽
一、重点词语积累 1.通假字 不亦颠乎
疯狂 颠 通____ 癫 ,意思为_______________。 ____
2.古今异义 (1)求石兽于水中 寻找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律 今义:设法得到
课时讲解2 整体感知及拓 展探究
考点1 说明对象概括 与理解 考点2 考点3 句段作用 拓展延伸
考点1 说明对象及特征(11年 4考 ) 考向1:给说明对象下定义 (2014A) 1.(1)(原创)请根据全文,概括什么是 “C919:国产大型客机”。(4分) 【答案】C919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驾干线喷 气式客机。
(2)山门圮于河
(3)二石兽并沉焉 (4)阅十余岁 经过,过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竟不可得 终于,到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
竟:
(6)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7)尔辈不能究物理 (8)湮于沙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埋没
设帐:讲学,教书 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2
说明顺序(11年4考)
考向1:判断说明顺序(17A、 16A、07) 2.(1)(原创)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
“C919:国产大型客机”的?(2分) 【答案】逻辑 顺序
方法指导 抓住说明对象和语言标志两方面判断: 对象 语言标志 事物的内部联系及认识事物 逻辑顺序 的规律(由因到果、由主到 首先,其次,再次;因 【16B】 次、由整体到局部、由现象 为……所以…… 到本质)。 时间顺序 人物生平、科学观察记录、 ①朝代、年份;②季节; 【17A、16A】 事物的历史发展等。 ③一天。 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 由内到外、东南西北、由 空间顺序 名胜、风景区等的结构或布 上到下、由左到右、由远 局。 到近…… 类别
古诗文积累与阅
专题二 文言文阅 读
第21篇 河中石兽
一、重点词语积累 1.通假字 不亦颠乎
疯狂 颠 通____ 癫 ,意思为_______________。 ____
2.古今异义 (1)求石兽于水中 寻找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律 今义:设法得到
课时讲解2 整体感知及拓 展探究
考点1 说明对象概括 与理解 考点2 考点3 句段作用 拓展延伸
考点1 说明对象及特征(11年 4考 ) 考向1:给说明对象下定义 (2014A) 1.(1)(原创)请根据全文,概括什么是 “C919:国产大型客机”。(4分) 【答案】C919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驾干线喷 气式客机。
(2)山门圮于河
(3)二石兽并沉焉 (4)阅十余岁 经过,过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竟不可得 终于,到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
竟:
(6)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7)尔辈不能究物理 (8)湮于沙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埋没
设帐:讲学,教书 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2
说明顺序(11年4考)
考向1:判断说明顺序(17A、 16A、07) 2.(1)(原创)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
“C919:国产大型客机”的?(2分) 【答案】逻辑 顺序
方法指导 抓住说明对象和语言标志两方面判断: 对象 语言标志 事物的内部联系及认识事物 逻辑顺序 的规律(由因到果、由主到 首先,其次,再次;因 【16B】 次、由整体到局部、由现象 为……所以…… 到本质)。 时间顺序 人物生平、科学观察记录、 ①朝代、年份;②季节; 【17A、16A】 事物的历史发展等。 ③一天。 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 由内到外、东南西北、由 空间顺序 名胜、风景区等的结构或布 上到下、由左到右、由远 局。 到近…… 类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空缺。 (《三峡》)
C.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 (《岳阳楼记》)
试真题·练易 栏目索引
11.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 B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周敦颐) (它)中间贯通,外形笔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一则) 只有通过学习才会知道这样做不值得,教师才能知道困难。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与谢中书书》陶弘景)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 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一则) 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试真题·练易 栏目索引
12. 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C )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以江 东二乔的命运影射国事,借古讽今,可见诗人构思之奇特。 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 谐,视觉上给人以齐整之美,听觉上给人以音乐之美。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彻),影布石上”明写鱼,暗写 水。整句无一“水”字,但澄澈的潭水如在眼前,这是典型的对比手法。 D.“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抓住景物的突 出特征,“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概括,宛如中国山水画, 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 D ) A.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一则)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杂说(四)》韩愈]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C.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周敦颐)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 树阴里,到处是鸟雀在鸣叫,游人去了树林,鸟雀们就更快乐了。 4.[见专题一 课标40首古诗词曲分主题赏读第1题]
试真题·练易 栏目索引
三、(2016·山西8—11题,12分)
9.古诗文诵读,首先是读准字音。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C)
A.乡(xiàn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
B.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陶潜)
试真题·练易 栏目索引
8. 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B ) 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刻画了琅琊山春夏两季景物的特征,对仗 工整,语言精练。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描写了傍晚和早晨时景物的 静态,传达出生命的气息。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用凝练的笔墨,点染出 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世界。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写景兼点时令,选取随风飘散的杨花 和啼声如“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栏目索引
专题二 课标21篇文言文阅读
析命题·考易
析命题·考易 栏目索引
试真题·练易 栏目索引
试真题·练易
一、(2018·山西8—11题,12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君问归期未有期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D.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试真题·练易 栏目索引
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C )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斯,这,指河水。 (《论语》12章)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酒杯。
(《湖心亭看雪》张岱)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生气。 (《庄子》一则)
试真题·练易 栏目索引
7.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 C )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陶潜)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B.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三则) 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范仲淹) 不因外物而高兴,不因自己而悲伤。 D.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刘禹锡)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C.征蓬(pén)出汉塞(sè),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王维)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ɡ)否(pǐ),不宜异同。
(《出师表》诸葛亮)
试真题·练易 栏目索引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 )
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通“粘”,粘住。 (《木兰诗》)
试真题·练易 栏目索引
二、(2017·山西8—11题,12分) 5.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C ) A.窈窕(tiǎo)淑女,君子好逑(qiú)。(《诗经·关雎》) B.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回车叱(chì)牛牵向北。(《卖炭翁》白居易) C.曲(qū)每奏,钟子期辄(zé)穷其趣。(《列子》一则) 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屣(xǐ),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试真题·练易 栏目索引
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D )
A.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爱莲说》周敦颐)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鼓,击鼓。 (《左传·曹刿论战》)
C.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杂说(四)》韩愈]
D.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闻,见闻,知识。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