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5:课外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第15课时┃ 课外文言文阅读
优质课件
真 题 例 析
1、[2013·台州]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崔 光 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 积①于廊庑②间,不可校数。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量,朝臣 莫不称力③而去。唯章武侯王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④,蹶倒 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 匹。太后问曰:“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 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选自《洛阳伽蓝记》) [注] ①露积:堆积后不加覆盖。 ②廊庑:走廊、廊屋。 ③称力:量力。 ④过任:力不胜任。
第15课时┃ 课外文言文阅读
优质课件
方 法 总 结
一、断句六大绝招 准确朗读,就要把握“两个原则六大绝招”。 “两个原 则”(1)结构原则;(2)意义原则。“六大绝招”如下: (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与所属内容间应停顿。如:①故/天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故/君子有不战。③若夫/淫雨霏霏。 (3)在转折连词前应停顿。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4)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 开读。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
想到
)
(2)怡然 同群 ( 安适愉快的样子) ..
是 就
) )
解 析 第(1)小题中的“念”是“想到”的意思;第(2) 小题中的“怡然”是带“然”字的形容词,即“快乐的样 子”;第(3)小题中的“为”作判断动词“是”;第(4)小题 中的“遂”是副词,相当于“就”。
第15课时┃ 课外文言文阅读
优质课件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如是五日,渐复相就。 (它们)像这样过了五天,渐渐互相接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ppt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 如“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千钧一发”等等,一 人都能理解,不需再翻译,反而显得不通顺。
二、 删除
句首发语词、结构助词、个别只起语 法作用的连词。
夫战,勇气也。 无丝竹之乱耳 。 何陋之有
——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删”
三、调整( 调整语序)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主谓倒装)
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考点3
翻 译 达:——通畅(符合语言习惯,无语病) 原 则
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信:——准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雅:——有文采(语言规范,文笔优美)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 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2012年鄂尔多斯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科考试说明)
解题步骤、技巧指导
(一)分析标题 《刘宣苦读成才》、《失信,则不能用人》 《文征明习字》 (二)读课文 (三)结合注释理解 (四)紧扣题目,仔细答题: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考点4、 5)
使……+本义
劳:使……劳累
形容词带宾语时,形容词可能属于;本义
不耻下问 耻:以……为耻
注意: 无论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都是不能带宾语 的动词、形容词出现在谓语动词位置上发生的。 这是重要的判断标准。
2、通假字
通假就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字代替本字。
1、根据语义找和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2、解释 某字通某字+意思
知识二: 根据语法结构停顿(凭借语感)
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技巧PPT优秀课件

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 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而这些文 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 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学会温故而 知新,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 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 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句子翻译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1、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 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2、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3、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调控好。
精读语段,“圈划”文本
1、课外文言文一般会给以下几类注释:人 名注释、地名介绍、时间提示、疑难字、 词、句解释等, “圈划”出来,通过这些 来帮助同学们疏通文意,理解主旨。
2、对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适当的圈划 3、有些短文在故事情节结束后会出现一些 议论性的语句,有反问语气的,有感叹语 气的,有评论语气的……圈划这样的语句。
积累特殊的文言句式
判断句:用于表示判断的词常有“… 者,…也”、“…者”、“…也”等 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何、安、焉) 等,疑问语气词(乎、耶、邪)等 被动句:被动词(于、为、为…所)等 否定句:否定词(不、未、非、无、否) 等 其它还有“乃”“为”“非”“悉”等 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学会调整成份
名言摘抄
1、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成功是努力的结晶,只有努力才会有成功。 3、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4、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5、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6、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7、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8、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9、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10、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11、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12、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13、你可以这样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m possible(我是可能的)。 14、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15、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1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17、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18、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19、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20、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 21、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 22、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 23、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24、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25、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26、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 27、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28、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 29、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 30、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31、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3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必;九分耕耘,会有收获,一定! 33、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失败。 34、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35、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36、不求做的最好,但求做的更好。 37、读书要专心,做事要用心,做人要尽心,待人要诚心 38、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39、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40、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41、成功永远属于一直在跑的人 42、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奋斗,只有拼搏,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43、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44、向竞争挑战,向压力挑战,更要向自己挑战。 45、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46、眼要看远,脚要近迈。 47、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机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48、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49、再多一点努力,就多一点成功。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共66张PPT).ppt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技巧二:组词推断法 技巧三:对偶揣摩法 技巧四:词类活用法 技巧五:通假字法
理解 文言实词的含义
常考文言虚词: 之、而、于、以、为、 其、则、虽、乃、何、、与
理解 文言虚词的 含义和用法
技巧一:借助语意断句 技巧二:借助句子成分断句 技巧三:借助对话标志断句 技巧四: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技巧五:借助关联词标志断句 技巧六:借助古今不同断句 巧七:借助文学常识断句
2、上下文推断法: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
3、代入筛选法:
在阅读和解题时,将某个虚词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 其中讲得通的一项。
4、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 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被动句“为……所”、倒装 句”何……之有?”
划分句子节奏
阅读全文,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先通读文章,再仔细理 解需断句的句子意思,看上下文有没有提示。
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 乡竟无一人逃散
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 一人逃散
技巧二:借助句子成分断句
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技巧三:借助对话标志断句
中考真题: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对偶揣摩: “殚”与“竭”相对, “竭”,竭尽。
得出答案: “殚”,尽,竭尽 。
技巧四:词类活用法
常见的词类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等
课本溯源: 无安牍之劳形。
词类活用: “劳”是劳累,不能带动 词,所以活用为动词。
得出答案: “劳”,使劳累 。
题型 文言实词的含义 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句子划分节奏
中考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18
例:谈感受、启示类 一、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 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 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问题:从薛谭学讴一事你获得什么启示?
11
•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问题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和
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 方法:
( 1)词语解释题:多数文言实词是在课内文 言文中学习过,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过的文 言实词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 顺,则为正确答案。
(2)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 种方法: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二、摘录原文 关键的词语回答;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
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
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9
•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标题。
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 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 了。(如《古文新课标》目录第5页所示文段)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 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16
你如何评价文中卖马之人?
1卖马者非常聪明。(当他发觉自己 的马难以卖出去时,便去请来伯乐,结果 马价增加了十倍。)
2说明他有商品包装、宣传意识,懂 得名人在广告中的能量与作用。
17
3、如何谈阅读感受或启示?
基本原则:感受或启示必据原文,正所谓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A.可在领悟文章的内涵的基础上,简述心得; B.可对作品的内容倾向、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 态度作出评价。要实事求是,不能无限拔高或贬低; C.可对人物作评价。可从几个人物的不同侧面去 发散分析。
例:谈感受、启示类 一、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 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 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问题:从薛谭学讴一事你获得什么启示?
11
•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问题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和
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 方法:
( 1)词语解释题:多数文言实词是在课内文 言文中学习过,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过的文 言实词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 顺,则为正确答案。
(2)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 种方法: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二、摘录原文 关键的词语回答;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
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
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9
•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标题。
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 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 了。(如《古文新课标》目录第5页所示文段)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 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16
你如何评价文中卖马之人?
1卖马者非常聪明。(当他发觉自己 的马难以卖出去时,便去请来伯乐,结果 马价增加了十倍。)
2说明他有商品包装、宣传意识,懂 得名人在广告中的能量与作用。
17
3、如何谈阅读感受或启示?
基本原则:感受或启示必据原文,正所谓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A.可在领悟文章的内涵的基础上,简述心得; B.可对作品的内容倾向、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 态度作出评价。要实事求是,不能无限拔高或贬低; C.可对人物作评价。可从几个人物的不同侧面去 发散分析。
初三复习课外文言文十篇PPT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此言甚善〔 〕
〔2〕信能尽忠于我也〔 〕
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长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 然
3、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4.从“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和“诸弟每日独立课程,必需有日日不断 之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六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参谋,
八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 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 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布满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 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行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 留与山僧游客受用,为俗士道哉!
一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 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 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 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 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 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
中考语文第二模块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幻灯片64张)

中考语文
视察句式,准确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整句,如对偶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关注 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 先找出动词或者形容词谓语,往往会句意自现。古汉语中,句子 多以动词或者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联、呼应断句。 给叙事的文段断句,一定要先把握事件的梗概:有哪些人,他们之 间的关系怎样,事件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有怎样的发展过程。议论 性的文段,要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尤其是一些关联词语。问句 和引语是很容易看出的,这样有助于正确地断句。 通读一遍,检查断句是否合理。可以用翻译和语法分析的方法或 凭借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中考语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中考语文
可运用组词法。简单地说,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不懂的文言实词 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如果上下文意贯通, 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如果组词后大概意思 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就要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 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 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第 一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有时候组 词解释不通,可联想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词类活用等。
中考语文
6.开放性理解题的解题方法。 第一类: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的解题方法。解题 时,第一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中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 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称赞还是批评等。 第二类: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的解题方法。 在中考中,重点是考查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 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解题时,第一步是读原文,看文章是 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第二步是作判断, 分析这些思想或行为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如果不值得,我们 又该如何去改正或抵制。
《中考复习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 2、韩告急于齐 • 译句:韩向齐告急 •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 在大门的旁边造了一个小门来迎接晏子.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六分。
补充成分,特殊句式
3、问之:“是何以?”曰:“所以酖人 也。”
• (巫马其)问(卖酒人):“这是用来干
•?何什的陋么。之的”有?”(卖酖人)说夫:战“,用勇来气毒也害。人
成语:一蹶不振。 蹶,倒下
引申:损失
检查方法:带入文中“验证”,是否合情合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六分。
题二考点:虚词多义
而
1、表并列关系:
泉香而酒洌
2、表承接关系,表示 动作的一前一后,有逻 辑关系。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3、表修饰关系
时时而间进
4、表转折关系
出淤泥而不染
欲穷其林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 知马也!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六分。
判断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其如土石何? 稍稍宾客其父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六分。
于
1、在 2、自、从 3、向 4、对,对于 5、因为 6、比 7、被
战于长勺 起于鲁 皆朝于齐 万钟于我何加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皆以美于徐公 受制于人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一)
字词解释 翻译句子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六分。
《中考指导书》
考试范围:古诗文考查教材中的文言诗文 以及课外浅易的文言文。
考试内容: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 释理解基本内容;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和 “之”、“其”、“而”、“以”、“于” 等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准 确解释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简要分析作 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并且能结合自身 体验和现代生活实际作出评价。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六分。
补充成分,特殊句式
3、问之:“是何以?”曰:“所以酖人 也。”
• (巫马其)问(卖酒人):“这是用来干
•?何什的陋么。之的”有?”(卖酖人)说夫:战“,用勇来气毒也害。人
成语:一蹶不振。 蹶,倒下
引申:损失
检查方法:带入文中“验证”,是否合情合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六分。
题二考点:虚词多义
而
1、表并列关系:
泉香而酒洌
2、表承接关系,表示 动作的一前一后,有逻 辑关系。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3、表修饰关系
时时而间进
4、表转折关系
出淤泥而不染
欲穷其林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 知马也!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六分。
判断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其如土石何? 稍稍宾客其父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六分。
于
1、在 2、自、从 3、向 4、对,对于 5、因为 6、比 7、被
战于长勺 起于鲁 皆朝于齐 万钟于我何加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皆以美于徐公 受制于人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一)
字词解释 翻译句子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六分。
《中考指导书》
考试范围:古诗文考查教材中的文言诗文 以及课外浅易的文言文。
考试内容: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 释理解基本内容;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和 “之”、“其”、“而”、“以”、“于” 等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准 确解释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简要分析作 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并且能结合自身 体验和现代生活实际作出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可以组词为“克服、“攻克”。等, 联系上下文比较,便知“攻克”比较合理。 (可以反复组词,选恰当一个)
四、语境推断法
利用上下文中所包含的情节脉络、人情 事理推断词义
如:子墨子自鲁及齐,过故人。 “过”,不能理解成“经过”, “路过”。 而应该解释成“拜访”。
词语特殊用法 (初中阶段)
1、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作名词 名词作状语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你太不聪明了。
何以战?(《曹刿论战》)(宾语前置) 您凭借什么应战呢?
四、增 ( 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1.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 例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我惧怕他们有兵马埋伏。 “测”、“惧”、“伏”都是单音节词,应译为双音节词 “推测”(或“猜测”)、“惧怕”、“埋伏”。 2.增补量词 例如: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那个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里,帷幕中只有一张桌子、 一把椅子、一把纸扇、一块醒木罢了。
3、省略句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省略主语 宾语
五、换 ( 替换词语) 1、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句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特殊句式:判断句和被动句
1、判断句:……是……(……者,……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
知识三: 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而古汉语中是两个词, 中间要停顿。
考点2——解释实词
实词中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1.联系课内积累,学会迁移 2.依据前后语境推断
3、组词 4、分析字形
解释完后放回语境中去检验
一、联系课内积累推断
如:不得独私故人 私: 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动词)
三倒装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四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一、保留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驴”、“船”古今的词义相同,翻译时不改变它的原意 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庆历”是年号,“藤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 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使……+本义
劳:使……劳累
形容词带宾语时,形容词可能属于使动用法。
(五)意动用法 以……为+本义
不耻下问 耻:以……为耻
注意: 无论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都是不能带宾语 的动词、形容词出现在谓语动词位置上发生的。 这是重要的判断标准。
2、通假字
通假就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字代替本字。
1、根据语义找和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2、解释 某字通某字+意思
2、被动句:……被……(多用“为、见、”表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
实战演习
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 饯行于郊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2012年鄂尔多斯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科考试说明)
解题步骤、技巧指导
(一)分析标题 《刘宣苦读成才》、《失信,则不能用人》 《文征明习字》 (二)读课文 (三)结合注释理解 (四)紧扣题目,仔细答题: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考点4、 5)
(一)名词作动词 组成动词
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福: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
鼓:名词做动词,击鼓
(二)名词作状语 介词+名词
有些名词用在谓语动词前起修饰限制作用,这样 名词就活用为状语。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
(三)形容词作名词
形容词+物
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险峻的大山
(四)使动用法
劳其筋骨
知识二: 根据语法结构停顿(凭借语感)
1、主谓间停顿
潭中鱼可百许头 /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2、动宾间停顿 恐前后受其敌。(《狼》)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3、介宾短语后置停顿 受任/于败军之际天下三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
1、今齐地方千里 / / 2、可以一战
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考点3
翻 译 达:——通畅(符合语言习惯,无语病) 原 则
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信:——准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雅:——有文采(语言规范,文笔优美)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 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 如“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千钧一发”等等,一 人都能理解,不需再翻译,反而显得不通顺。
二、 删除
句首发语词、结构助词、个别只起语 法作用的连词。
夫战,勇气也。 无丝竹之乱耳 。 何陋之有
——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删”
三、调整( 调整语序)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主谓倒装)
二、根据字形推断
1、根据形旁推断本义。
①如:夜则窃啮(niè)斗暴。(《永某氏之鼠》) 啮: 咬 ②雁奴独不瞑 (《雁奴》) 瞑:
瞑——从目;从冥。
瞑:合眼;闭眼。
2、由本义引申词义,通过推断可以 探知词义。
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躬:本意为身体,引申为“亲自”。
三、组词推断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课外文言文 阅读指导
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选取课外篇目 主要考点有: 1、能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正确的朗读停顿; 2、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包括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关键的文言实词等; 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4、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概括某个段落大意; 5、能对文章观点或人物性格进行探究评价, 或结合实际谈学习文章后的收获体会等。
考点1——语句朗读停顿划分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总原则
一、在句中需换气处停顿。 二、符合句意、文意 三、看清停顿要求。(划几处)
考点1——语句朗读停顿划分
遂许先帝以驱驰 / / 夫韩、魏亡, …… 然则何时而乐耶 / 故自号曰醉翁也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 人不知而不愠
(只划一处)
知识一:
根据句首的语气词、发语词、关联词等虚词 或总结性的词和语句中表转折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四、语境推断法
利用上下文中所包含的情节脉络、人情 事理推断词义
如:子墨子自鲁及齐,过故人。 “过”,不能理解成“经过”, “路过”。 而应该解释成“拜访”。
词语特殊用法 (初中阶段)
1、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作名词 名词作状语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你太不聪明了。
何以战?(《曹刿论战》)(宾语前置) 您凭借什么应战呢?
四、增 ( 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1.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 例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我惧怕他们有兵马埋伏。 “测”、“惧”、“伏”都是单音节词,应译为双音节词 “推测”(或“猜测”)、“惧怕”、“埋伏”。 2.增补量词 例如: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那个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里,帷幕中只有一张桌子、 一把椅子、一把纸扇、一块醒木罢了。
3、省略句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省略主语 宾语
五、换 ( 替换词语) 1、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句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特殊句式:判断句和被动句
1、判断句:……是……(……者,……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
知识三: 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而古汉语中是两个词, 中间要停顿。
考点2——解释实词
实词中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1.联系课内积累,学会迁移 2.依据前后语境推断
3、组词 4、分析字形
解释完后放回语境中去检验
一、联系课内积累推断
如:不得独私故人 私: 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动词)
三倒装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四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一、保留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驴”、“船”古今的词义相同,翻译时不改变它的原意 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庆历”是年号,“藤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 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使……+本义
劳:使……劳累
形容词带宾语时,形容词可能属于使动用法。
(五)意动用法 以……为+本义
不耻下问 耻:以……为耻
注意: 无论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都是不能带宾语 的动词、形容词出现在谓语动词位置上发生的。 这是重要的判断标准。
2、通假字
通假就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字代替本字。
1、根据语义找和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2、解释 某字通某字+意思
2、被动句:……被……(多用“为、见、”表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
实战演习
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 饯行于郊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2012年鄂尔多斯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科考试说明)
解题步骤、技巧指导
(一)分析标题 《刘宣苦读成才》、《失信,则不能用人》 《文征明习字》 (二)读课文 (三)结合注释理解 (四)紧扣题目,仔细答题: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考点4、 5)
(一)名词作动词 组成动词
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福: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
鼓:名词做动词,击鼓
(二)名词作状语 介词+名词
有些名词用在谓语动词前起修饰限制作用,这样 名词就活用为状语。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
(三)形容词作名词
形容词+物
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险峻的大山
(四)使动用法
劳其筋骨
知识二: 根据语法结构停顿(凭借语感)
1、主谓间停顿
潭中鱼可百许头 /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2、动宾间停顿 恐前后受其敌。(《狼》)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3、介宾短语后置停顿 受任/于败军之际天下三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
1、今齐地方千里 / / 2、可以一战
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考点3
翻 译 达:——通畅(符合语言习惯,无语病) 原 则
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信:——准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雅:——有文采(语言规范,文笔优美)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 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 如“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千钧一发”等等,一 人都能理解,不需再翻译,反而显得不通顺。
二、 删除
句首发语词、结构助词、个别只起语 法作用的连词。
夫战,勇气也。 无丝竹之乱耳 。 何陋之有
——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删”
三、调整( 调整语序)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主谓倒装)
二、根据字形推断
1、根据形旁推断本义。
①如:夜则窃啮(niè)斗暴。(《永某氏之鼠》) 啮: 咬 ②雁奴独不瞑 (《雁奴》) 瞑:
瞑——从目;从冥。
瞑:合眼;闭眼。
2、由本义引申词义,通过推断可以 探知词义。
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躬:本意为身体,引申为“亲自”。
三、组词推断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课外文言文 阅读指导
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选取课外篇目 主要考点有: 1、能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正确的朗读停顿; 2、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包括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关键的文言实词等; 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4、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概括某个段落大意; 5、能对文章观点或人物性格进行探究评价, 或结合实际谈学习文章后的收获体会等。
考点1——语句朗读停顿划分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总原则
一、在句中需换气处停顿。 二、符合句意、文意 三、看清停顿要求。(划几处)
考点1——语句朗读停顿划分
遂许先帝以驱驰 / / 夫韩、魏亡, …… 然则何时而乐耶 / 故自号曰醉翁也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 人不知而不愠
(只划一处)
知识一:
根据句首的语气词、发语词、关联词等虚词 或总结性的词和语句中表转折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