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27篇:1-9篇(共40张PPT)人教部编版

【词语溯源,回归教材】 1.解释课内加点的词。 (1)饭疏食,饮水(喝)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及,比得上) (3)逝者如斯夫(像) (4)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二)西湖七月半 吾辈始舣舟①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 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②,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 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座。韵友③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④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 拘人,清梦甚惬。 【注释】①舣(yǐ)舟:将船向岸边靠拢。②靧(huì)面:洗脸。③ 韵友:风雅的朋友。④竹肉:竹,指箫、笛等竹制管乐器;肉,歌喉。
(2)尝月下戏(玩耍)
(3)人语之曰(对……说)
(4)当极明邪(亮)
(5)不然(这样)
(6)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解析】A.才;B.重新/又;C.到/达到极点;D.安放/安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二)西湖七月半 吾辈始舣舟①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 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②,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 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座。韵友③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④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 拘人,清梦甚惬。 【注释】①舣(yǐ)舟:将船向岸边靠拢。②靧(huì)面:洗脸。③ 韵友:风雅的朋友。④竹肉:竹,指箫、笛等竹制管乐器;肉,歌喉。
(2)尝月下戏(玩耍)
(3)人语之曰(对……说)
(4)当极明邪(亮)
(5)不然(这样)
(6)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解析】A.才;B.重新/又;C.到/达到极点;D.安放/安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ppt课件全面版

• 生平经历:25岁中进士,登甲科——被任 命当官——升官——因遭小人排挤降职— —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军处劝降— —不幸被叛军所害享年76岁。
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
在中国书法史上 占有特殊地位, 唯一能和大书法 家王羲之互相抗 衡,先后辉映的, 就是颜真卿了。 他的书法,以楷 书为多而兼有行 草。用楷书所写 之碑,端正劲美, 气势雄厚。他生 于楷书流行之际, 与王羲之之典型 相对,导开书法 新风气。
欧阳询作品欣赏
颜体
• 颜真卿(709-785),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字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
• 颜真卿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 的有130多种。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 《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 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 等。
• (5)无足:不值得
• 2、 翻译:
• (1)或径行平原大野。
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
问
(2) 询:
打开 (4)发:
各种(6) 诸:
• (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就到附近的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 1、所到之处都有书陪伴
2、所带之书多,(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代表作:《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 《胆巴碑》、《归去来兮辞》
赵孟頫书法作品欣赏
一、顾炎武手不释卷
•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
至厄[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
所闻不合,则即坊肆[fāng sì]中发书而对勘
[kān]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
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
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
在中国书法史上 占有特殊地位, 唯一能和大书法 家王羲之互相抗 衡,先后辉映的, 就是颜真卿了。 他的书法,以楷 书为多而兼有行 草。用楷书所写 之碑,端正劲美, 气势雄厚。他生 于楷书流行之际, 与王羲之之典型 相对,导开书法 新风气。
欧阳询作品欣赏
颜体
• 颜真卿(709-785),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字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
• 颜真卿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 的有130多种。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 《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 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 等。
• (5)无足:不值得
• 2、 翻译:
• (1)或径行平原大野。
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
问
(2) 询:
打开 (4)发:
各种(6) 诸:
• (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就到附近的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 1、所到之处都有书陪伴
2、所带之书多,(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代表作:《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 《胆巴碑》、《归去来兮辞》
赵孟頫书法作品欣赏
一、顾炎武手不释卷
•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
至厄[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
所闻不合,则即坊肆[fāng sì]中发书而对勘
[kān]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
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第3部分 第2类 惠敏机智、机智断案(共43张PPT)

陈襄自己率领同僚属下很严肃、虔诚地向钟祈祷。等祭祀完 后,他让人用帷幕把钟围住,又暗地里使人把墨涂在钟上。 过了好久,带着嫌疑犯来,逐一让他们把手伸到帷幕里去摸 钟,手拿出来后加以检验,上面都有墨。只有一个人手上无 墨,审问他,他就承认了自己是盗贼。原来他是害怕钟发出 声音没有敢去摸。这其实也是古已有之的办法,见于小说上。
使……劳累)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凡袭国者以为无备也今示以知其情必不 敢进 3.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弦高怎样的精神品质? 聪明机警,热爱国家,无私奉献。
(三)元方智答
颖川太守髡陈仲弓①,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
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 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
A.狱.久不决/小大之狱. B.去.其桎梏/乃记之而去. C.食.讫/设酒杀鸡作食. D.犹古良.吏/良.多趣味
【解析】(案件)(B.打开/离开;C.吃/食物;D.好的/很)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 狱百余事 3.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欧阳公哪些可贵的品质? 体恤百姓,机智多谋,遇事冷静,当机立断。
【译文】颖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 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尚、 明智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 臣孝子。”客人说:“《易经》上说:‘两个人同一条心, 就像一把钢刀,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同一个心思的话, 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那么,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 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
(四)陈述古祠钟 [宋]沈 括
陈述古密直①知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 盗者。述古乃绐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 迎置.后阁祠②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 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 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 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 声不敢摸也。此亦古之法,出于小说。 (选自《梦溪笔谈》)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第3部分第3类为政治国、劝谏讽喻(共41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第3部 分第3 类为政 治国、 劝谏讽 喻(共41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第3部 分第3 类为政 治国、 劝谏讽 喻(共41 张PPT)
(三)段直传 段直,字正卿,山西泽州晋城人。时盗贼充斥,直聚其乡 党族属,结垒自保,后为泽州长官。泽民多避兵未还者,直命 籍其田庐于亲戚邻人之户,且约曰:“俟.业主至,当析而归 之。”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素.无产者, 则.出粟赈之;为.他郡所俘掠者,出财购之;以兵死而暴露者, 收而瘗之。未几,泽为乐土。在官二十年,多有惠政。朝廷特 命提举本州学校事,未拜而卒。(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第3部 分第3 类为政 治国、 劝谏讽 喻(共41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第3部 分第3 类为政 治国、 劝谏讽 喻(共41 张PPT)
这话虽然说的是家庭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的道理。邴绍 的话本来不应该上奏陛下。现在陛下又要诛杀他,我担心在 后世看来,对陛下的美德有所损害。”隋文帝于是赦免了邴 绍,并趁机告诫群臣,所谓诽谤朝廷的罪过,就不要再上奏 朝廷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第3部 分第3 类为政 治国、 劝谏讽 喻(共41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第3部 分第3 类为政 治国、 劝谏讽 喻(共41 张PPT)
我听说过忠善可以减少民怨,却没有听说过压制可以堵住民 怨,(采取忠善)岂不是很快就能消除怨恨吗?这如同预防水 患,大的堤坝溃决,伤人必多,我也一时抢救不过来。不如 开出小决口,让水从这里流出来。正如犯了小的毛病,我听 到了还可以用药物治疗(意即不要等到病入膏肓)。”
A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第3部 分第3 类为政 治国、 劝谏讽 喻(共41 张PPT)
(三)段直传 段直,字正卿,山西泽州晋城人。时盗贼充斥,直聚其乡 党族属,结垒自保,后为泽州长官。泽民多避兵未还者,直命 籍其田庐于亲戚邻人之户,且约曰:“俟.业主至,当析而归 之。”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素.无产者, 则.出粟赈之;为.他郡所俘掠者,出财购之;以兵死而暴露者, 收而瘗之。未几,泽为乐土。在官二十年,多有惠政。朝廷特 命提举本州学校事,未拜而卒。(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第3部 分第3 类为政 治国、 劝谏讽 喻(共41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第3部 分第3 类为政 治国、 劝谏讽 喻(共41 张PPT)
这话虽然说的是家庭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的道理。邴绍 的话本来不应该上奏陛下。现在陛下又要诛杀他,我担心在 后世看来,对陛下的美德有所损害。”隋文帝于是赦免了邴 绍,并趁机告诫群臣,所谓诽谤朝廷的罪过,就不要再上奏 朝廷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第3部 分第3 类为政 治国、 劝谏讽 喻(共41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第3部 分第3 类为政 治国、 劝谏讽 喻(共41 张PPT)
我听说过忠善可以减少民怨,却没有听说过压制可以堵住民 怨,(采取忠善)岂不是很快就能消除怨恨吗?这如同预防水 患,大的堤坝溃决,伤人必多,我也一时抢救不过来。不如 开出小决口,让水从这里流出来。正如犯了小的毛病,我听 到了还可以用药物治疗(意即不要等到病入膏肓)。”
A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打听 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者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专 题复习 课外文 言文阅 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专 题复习 课外文 言文阅 读
(三)与长子受之
朱熹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 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 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④,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 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ɡǔ): 搅乱,扰乱。④ 闻见:这里指相互探讨,增长见识。
骤 视 之 无 不 惊 为 生 人 者 余 亟 叹 其 技 之 奇 妙。
/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专 题复习 课外文 言文阅 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专 题复习 课外文 言文阅 读
3. 文章主要采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蜡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②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 影响父子关系;③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
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第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风 土/考 其 区 域 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3 分) _勤__奋__、__严__谨__、__专__注__、__不__耻__下__问__、__持__之__以__恒__。________
参考译文 顾炎武先生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
一两匹瘦弱的马随身。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 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 地理。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 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坐在马 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 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即使遇到亲朋好友也不打招呼, 有的时候因此从马上跌落,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 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A.子贡在诸侯那里买了个鲁国人,并给了那人一些 钱。
B.子贡在诸侯那里买了个鲁国人,却拒收给他的赏 金。
C.子贡在诸侯那里赎回鲁国人,并给了那人一些钱。 D.子贡在诸侯那里赎回鲁国人,却拒收给他的赏金。
【分析】很明显在四个选项中,只要突破一个实词 “赎”和一个虚词“而”字,就能通过排除和比较准确 选出正确答案 D。
四、 如何把握对文中人物的评价 解题时,首先要读懂文章,弄清文中的人物究竟是
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 定,是赞美还是批评等。平时同学们要多积累一些关于 人物评价的词语。
下面请同学们熟记“人物分析类”常用词语: 正面人物(用褒义词去分析概括)
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善于劝谏、有勇有谋、机智果 断、恪守诚信、勤奋严谨、不耻下问、持之以恒、作 战骁勇、博古通今、通达事理、崇尚自由、勤政
声喊他,周顗还是不理睬。(周顗)出了皇宫,又给皇帝 上书,表明王导的忠心,言辞非常恳切。王敦叛乱得逞, 问王导说:“周顗、戴若思分别在南北极具名望,应当 担任三公,毋庸置疑。”王导不回答。王敦说:“你不同 意,那就杀了他。”王导又默不作声。王导后来整理中 书省的旧文书时,发现周顗极力为王导辩白的奏章,言 辞恳切。王导拿着奏章痛哭流涕,极度悲伤。
(3 分) _勤__奋__、__严__谨__、__专__注__、__不__耻__下__问__、__持__之__以__恒__。________
参考译文 顾炎武先生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
一两匹瘦弱的马随身。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 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 地理。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 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坐在马 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 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即使遇到亲朋好友也不打招呼, 有的时候因此从马上跌落,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 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A.子贡在诸侯那里买了个鲁国人,并给了那人一些 钱。
B.子贡在诸侯那里买了个鲁国人,却拒收给他的赏 金。
C.子贡在诸侯那里赎回鲁国人,并给了那人一些钱。 D.子贡在诸侯那里赎回鲁国人,却拒收给他的赏金。
【分析】很明显在四个选项中,只要突破一个实词 “赎”和一个虚词“而”字,就能通过排除和比较准确 选出正确答案 D。
四、 如何把握对文中人物的评价 解题时,首先要读懂文章,弄清文中的人物究竟是
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 定,是赞美还是批评等。平时同学们要多积累一些关于 人物评价的词语。
下面请同学们熟记“人物分析类”常用词语: 正面人物(用褒义词去分析概括)
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善于劝谏、有勇有谋、机智果 断、恪守诚信、勤奋严谨、不耻下问、持之以恒、作 战骁勇、博古通今、通达事理、崇尚自由、勤政
声喊他,周顗还是不理睬。(周顗)出了皇宫,又给皇帝 上书,表明王导的忠心,言辞非常恳切。王敦叛乱得逞, 问王导说:“周顗、戴若思分别在南北极具名望,应当 担任三公,毋庸置疑。”王导不回答。王敦说:“你不同 意,那就杀了他。”王导又默不作声。王导后来整理中 书省的旧文书时,发现周顗极力为王导辩白的奏章,言 辞恳切。王导拿着奏章痛哭流涕,极度悲伤。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演示课件.ppt

精选课件
【 命题规律探寻】常见题型:
1. 用“/”给文中画 线句断句。(限断两 处)(3分) 范与兰七十有三 好琴喜种兰及盆 池 小 景。
(2015年温州)
2.用“/”给文中画线的 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 倍卫三十里闻宁喜 之难作右宰谷臣死 之。
(2015年台州)
常见题型2——断句
精选课件
1. 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
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 题最接近?( )(3分)
A.《唐雎不辱使 命》 B.《曹刿论战》
C.《大道之行 也》 D.《醉翁亭记》
2.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 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 答。(2分)
(2015年绍兴、义乌)
(2015年金华)
常见题型7——主旨情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握
精选课件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靖郭君:为了筑高薛国城墙起初不听别人劝告 ,后来在齐人的进谏下接受意见,是一个 能虚心纳谏、知错就改的人。 (2分)
精选课件
【把握人物形象策略指导】
1.概括事件知个性。 2.品味描写显性情。
精选课件
【实战演练】
4.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评析郑武公、靖郭君两 人的性格特点。( 2 分)
5. 阅读【甲】【乙】【丙】文后,你获得了怎 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邻人之父、关其思、 齐人作答。(4 分)
纵使、苟、然、故、是故)前往往需要停顿;语
气助词(乎、哉、也、焉、耳、欤)后面往往需
要停顿。
精选课件
【实战演练】
甲乙丙三个文段比较阅读(14分)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
(2)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精选课件
【 命题规律探寻】常见题型:
1. 用“/”给文中画 线句断句。(限断两 处)(3分) 范与兰七十有三 好琴喜种兰及盆 池 小 景。
(2015年温州)
2.用“/”给文中画线的 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 倍卫三十里闻宁喜 之难作右宰谷臣死 之。
(2015年台州)
常见题型2——断句
精选课件
1. 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
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 题最接近?( )(3分)
A.《唐雎不辱使 命》 B.《曹刿论战》
C.《大道之行 也》 D.《醉翁亭记》
2.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 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 答。(2分)
(2015年绍兴、义乌)
(2015年金华)
常见题型7——主旨情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握
精选课件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靖郭君:为了筑高薛国城墙起初不听别人劝告 ,后来在齐人的进谏下接受意见,是一个 能虚心纳谏、知错就改的人。 (2分)
精选课件
【把握人物形象策略指导】
1.概括事件知个性。 2.品味描写显性情。
精选课件
【实战演练】
4.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评析郑武公、靖郭君两 人的性格特点。( 2 分)
5. 阅读【甲】【乙】【丙】文后,你获得了怎 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邻人之父、关其思、 齐人作答。(4 分)
纵使、苟、然、故、是故)前往往需要停顿;语
气助词(乎、哉、也、焉、耳、欤)后面往往需
要停顿。
精选课件
【实战演练】
甲乙丙三个文段比较阅读(14分)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
(2)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精选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专题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6张PPT)

(节选自《墨子·墨子后语》,有删改) 【注释】①擗(pǐ):同“敝”,困,疲劳。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3分) A. 多言有益乎/自以为大有所益 B. 日夜恒鸣/有时见日 C. 然而不听/其人舍然大喜 D. 多言何益/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2. 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今 观 晨 鸡/时 夜 而 鸣/天 下 振 动。
3. 根据你的理解,本文所倡导的治国之道是什么? (3分) ___治__国__之__道__:__爱__民__安__民__,__体__恤__百__姓__疾__苦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多言何益(8分) 子禽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 日夜恒鸣,口干舌擗①,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 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节选自丘迟《丘司空集》,有删改) 【注释】①故国之旗鼓:因为陈伯之原是梁的江州 刺史,后来投魏,这封信是丘迟劝他临阵归降而作。 ②畴日:昔日。③怆悢(liàng):悲伤。④规:打 算。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C )(3分) A. 见故国之旗鼓/见贤思齐焉 B. 感生平于畴日/百里奚举于市 C. 廉公之思赵将/学而不思则罔 D. 人之情也/介胄之士不拜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有删改) 【注释】①突:烟囱。②上行:上席。③乡(xiàng) 使:先前假使。乡同“向”,一向,先前;使,假使, 假如。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3分) A. 客有过主人者/鲁肃过寻阳 B. 傍有积薪/双兔傍地走 C.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使人称谢 D. 终亡火患/河曲智叟亡以应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3分) A. 多言有益乎/自以为大有所益 B. 日夜恒鸣/有时见日 C. 然而不听/其人舍然大喜 D. 多言何益/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2. 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今 观 晨 鸡/时 夜 而 鸣/天 下 振 动。
3. 根据你的理解,本文所倡导的治国之道是什么? (3分) ___治__国__之__道__:__爱__民__安__民__,__体__恤__百__姓__疾__苦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多言何益(8分) 子禽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 日夜恒鸣,口干舌擗①,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 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节选自丘迟《丘司空集》,有删改) 【注释】①故国之旗鼓:因为陈伯之原是梁的江州 刺史,后来投魏,这封信是丘迟劝他临阵归降而作。 ②畴日:昔日。③怆悢(liàng):悲伤。④规:打 算。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C )(3分) A. 见故国之旗鼓/见贤思齐焉 B. 感生平于畴日/百里奚举于市 C. 廉公之思赵将/学而不思则罔 D. 人之情也/介胄之士不拜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有删改) 【注释】①突:烟囱。②上行:上席。③乡(xiàng) 使:先前假使。乡同“向”,一向,先前;使,假使, 假如。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3分) A. 客有过主人者/鲁肃过寻阳 B. 傍有积薪/双兔傍地走 C.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使人称谢 D. 终亡火患/河曲智叟亡以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仙花数南京的最好了,我之所以把家安在南京,并不是为了在南京安 家,而是为了在水仙的故乡安家。记得丙午年的春天,当时穷困潦倒,无富 余钱财过年,衣物都已抵押尽了,等到水仙花开的时候,没钱购买。家人说: “请您别去看了,一年不看水仙花,也没什么可奇怪的。”我说:“难道你 们是要夺去我性命么?我宁可少掉一年的寿命,也不想一个季节没有花的陪 伴。况且我从他乡冒着大雪回到南京,就是为了看这水仙花。如果看不到, 岂不是不如不回来南京,就呆在他乡过年算了?”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 任我抵押玉饰去买水仙花了。
技巧点拨:
1. 文后的注释对于我们去把握文章的大意至关重要。所以,在作答前,先要逐 字逐句将全文通读一遍,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文后的注释,逐词逐句 地在脑子里快速地将全文翻译一遍,从而进一步理解文段的内容,把握其主
2. 课外文言文中,所考查的一些重点实词、虚词,其实在课内文言文的学习中, 都接触过。所以,同学们这个时候,要打开记忆的宝库,联系旧知识,来对
四、课外文言文Βιβλιοθήκη 读最新考题·精练水仙 (清) 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 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 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 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 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 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 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 购之。
4.领会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并进行比较分析。 5.比较两材料在内容、写法及表达方式方面的异同。 6.比较阅读材料的情感倾向。 【题型分析】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中,所涉及到的题型有:选择题(对实词、虚 词的考查)、填空题(对文章出处、作者的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默 写填空等)、主观表述题(对文章写法的评价、对文章中心的延伸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 花的喜爱。(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水仙花是我的命。我有四条命,各自存在于一年的一个时节:春天以水
仙、兰花为命;夏天以莲花为命;秋天以秋海棠为命;冬天以蜡梅为命。如 果没有这四种花,也就没有我这条命了。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 那就等于夺去了我这一季的命。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因起彷徨 ________________ (2) 尝暂寄人空宅住 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课外文言文中的词语、句子的理解,较之课内阅读难度加大。 一定要把词语放到文章中,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敲该词语、句子 的意思。有些词语可以联系课内所学知识来帮忙。如 “因” 在《五 柳先生传》中就有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当作 “于是, 因此” 讲; “尝” 在《陈涉世家》中有 “尝与人佣耕” 一句,做 “曾经” 讲。可以套用一下,再代入原文以判断其正确性。 答案: (1)于是 (2)曾经
考点整合·解读
【考查内容】 虽然课外阅读题考查的难度不大,但这成为今年以及今后中考
的重点,所以,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课外文言文应该是对课内所 学文言文知识的训练和提高。要做好这种题型,离不开课内所学知识 的积累。所以,同学们平时要学好文言文的各个知识点,学练结合。
课内外的比较阅读题,是今年中考中的焦点试题。考查的内容 主要有: 1.分析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将所给阅读材料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根据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特点找出或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句 式。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注意关键性词语一定要译出,如 “尽” 。不能直译的,意译也可。 答案: 我本来乘着兴致而来的,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一定要见 戴安道!
3. 主观阐述题,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明确把握文章的中心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阐发。语言的表达要简练、通顺。
典型例题·分析
例1:(2011·山东德州)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
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乗小舟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 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 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 ①秣陵:指南京。 ②质:抵押。 ③迨:等到。 ④珥:用玉做
的耳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各司一时 ___季___节________ (2)欲购无资 ____想__要________ (3)请已之 ______停___止_____ (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___通__“__返__”__,___返__回__(_意__对__即_ 可)
2.下列句中加点的 “而” 与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 中的 “而” 意
思和用法相同的一B 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 “爱花如命” ,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 两次写到 “家人” 的作用是什么?
技巧点拨:
1. 文后的注释对于我们去把握文章的大意至关重要。所以,在作答前,先要逐 字逐句将全文通读一遍,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文后的注释,逐词逐句 地在脑子里快速地将全文翻译一遍,从而进一步理解文段的内容,把握其主
2. 课外文言文中,所考查的一些重点实词、虚词,其实在课内文言文的学习中, 都接触过。所以,同学们这个时候,要打开记忆的宝库,联系旧知识,来对
四、课外文言文Βιβλιοθήκη 读最新考题·精练水仙 (清) 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 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 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 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 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 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 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 购之。
4.领会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并进行比较分析。 5.比较两材料在内容、写法及表达方式方面的异同。 6.比较阅读材料的情感倾向。 【题型分析】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中,所涉及到的题型有:选择题(对实词、虚 词的考查)、填空题(对文章出处、作者的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默 写填空等)、主观表述题(对文章写法的评价、对文章中心的延伸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 花的喜爱。(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水仙花是我的命。我有四条命,各自存在于一年的一个时节:春天以水
仙、兰花为命;夏天以莲花为命;秋天以秋海棠为命;冬天以蜡梅为命。如 果没有这四种花,也就没有我这条命了。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 那就等于夺去了我这一季的命。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因起彷徨 ________________ (2) 尝暂寄人空宅住 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课外文言文中的词语、句子的理解,较之课内阅读难度加大。 一定要把词语放到文章中,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敲该词语、句子 的意思。有些词语可以联系课内所学知识来帮忙。如 “因” 在《五 柳先生传》中就有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当作 “于是, 因此” 讲; “尝” 在《陈涉世家》中有 “尝与人佣耕” 一句,做 “曾经” 讲。可以套用一下,再代入原文以判断其正确性。 答案: (1)于是 (2)曾经
考点整合·解读
【考查内容】 虽然课外阅读题考查的难度不大,但这成为今年以及今后中考
的重点,所以,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课外文言文应该是对课内所 学文言文知识的训练和提高。要做好这种题型,离不开课内所学知识 的积累。所以,同学们平时要学好文言文的各个知识点,学练结合。
课内外的比较阅读题,是今年中考中的焦点试题。考查的内容 主要有: 1.分析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将所给阅读材料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根据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特点找出或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句 式。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注意关键性词语一定要译出,如 “尽” 。不能直译的,意译也可。 答案: 我本来乘着兴致而来的,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一定要见 戴安道!
3. 主观阐述题,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明确把握文章的中心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阐发。语言的表达要简练、通顺。
典型例题·分析
例1:(2011·山东德州)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
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乗小舟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 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 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 ①秣陵:指南京。 ②质:抵押。 ③迨:等到。 ④珥:用玉做
的耳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各司一时 ___季___节________ (2)欲购无资 ____想__要________ (3)请已之 ______停___止_____ (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___通__“__返__”__,___返__回__(_意__对__即_ 可)
2.下列句中加点的 “而” 与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 中的 “而” 意
思和用法相同的一B 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 “爱花如命” ,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 两次写到 “家人” 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