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1
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1.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答:卵石的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是高山上的卵石风化、崩塌; 2. 是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磨圆。

2.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有哪些影响?
答:1. 改变和塑造新的地表形态,如:填海造田、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绿化沙漠。

2. 破坏地表形态。

例如:沙漠化扩大,水土流失等
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了里氏 8.0级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

试用你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这次地震的原因。

4.在学校里,要减少噪音,你是怎样从我做起的?
答:1. 轻声关门; 2. 阅览室里不大声喧哗; 3. 楼道里放轻脚步等
5.噪音有哪些危害?
答:1. 影响听力; 2. 影响工作、学习; 3. 影响心血管功能和内分泌系统;4. 危害中枢神经系统; 5. 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6噪音的来源有哪些?
答:1. 交通运输 2. 工业生产 3. 建筑施工 4. 社会生活
7.人类对矿产的开采方法有哪些?
答:1. 露天开采; 2. 地下开采; 3. 钻井开采
8、煤可以提炼制·造什么?
答:杀虫剂、消毒剂、燃料、染料、医药、合成材料的原材料都来源于煤9.铁矿石可以提炼制造什么?
答:飞机、钢精锅、钢精勺、叉、刀,钢笔,轮船,汽车,自行车的原材料都来源于铁矿石。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各课知识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各课知识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各课知识点各课知识点1、病毒一、填空:1.病毒是一类没有的特殊生物。

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外壳和内部的组成。

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它生物的内。

病毒个头极其,绝大多数要在下才能看到。

2.病毒按其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分为病毒、病毒、病毒。

3.病毒的传播方式有:、、等。

二、判断:1.病毒对人类只有害处,没有益处。

2.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生物细胞中。

3.病毒是目前已知的自然界里最小的微生物。

4.病毒只有在侵入细胞以后才出现生命现象。

三、选择:1.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乙肝病毒属于①动物病毒②植物病毒③细菌病毒2.流感主要的传播途径是①食物传播②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3.下列哪种病毒是寄生在细菌细胞的里的病毒①乙肝病毒②番茄花叶病毒③大肠杆菌噬菌体病毒4.流感、狂犬病、水痘等的发病的原因是A、细菌B、病毒C、病菌四、简答题: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病毒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2、细菌一、填空:1.细菌是一类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才能观察到。

2.细菌一般有、、3种基本形态。

二、选择:1.下列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①腐生细菌②酵母菌③病毒2.能为豆科植物提供大量氮肥的菌是()。

①大肠杆菌②根瘤菌③真菌3.下列细菌对类有益的是()①乳酸细菌②结核杆菌③双球菌4.下列关于细菌的描述,错误..的是A、大多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只有少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B、细菌的适应能力极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关系密切C、细菌的繁殖速度惊人,在适宜的条件下,每隔20分钟能繁殖一代三、判断:1.细菌和病毒一样,都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腐生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地腐烂、分解,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3.细菌会使人致病,因此,对人类百害而无一利。

4.大多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5.夏天,鲜肉腐烂变质是由腐生细菌引起的。

四.填图请试着写出各部分名称。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知识点1.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3.位于地表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

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

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岩层断裂)。

8.科学家利用(地动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究的。

9.模拟火山成因尝试,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10.引发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球内部的活动)、(自然气力)、(人的气力)等。

第二单元常识点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鼓膜是椭圆形的、透明的薄膜。

内耳由(耳蜗)等构成。

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遗传和变异第1课细胞1.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病毒无细胞结构。

2.细胞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观察到的,他看到的是一些死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3.草履虫、有孔虫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动物。

4.在显微镜下,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5.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由目镜、调焦螺旋、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组成。

6.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安放(2)对光(3)装片(4)调焦7.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不同。

8.动物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植物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9.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

10.细胞壁有保护细胞内部、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第2课像与不像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2.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称为变异。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4.“种瓜的瓜,种豆的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遗传现象。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变异现象。

第3课灭绝的生物1.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者遗迹埋葬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化石。

2.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们把层层叠叠的岩石层称为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而把岩层中的化石称为书中的特殊文字。

3.现代生物与远古生物在外形上存在一定的共同特征,二者可能存在进化关系,也可能仅存在亲缘关系。

4.化石的意义和价值(1)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

(2)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

(3)可以还原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

5.恐龙灭绝原因有关恐龙的灭绝的学说有很多,目前较有影响力的是:天体撞击和火山喷发综合作用。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汇总

一、填空1、地球可以划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

2、(地壳)是最外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3、(地幔)主要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

4、(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5、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进行探索研究。

1、地壳越住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

2、火山分类有(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3、在火山模拟实验中,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

1、地下的(岩层)在压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2、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

3、火山是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产生的。

1、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2、地表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风化)作用。

3、卵石是(岩石)经过风化,受到(水流冲击)和(相互摩擦)所形成的。

4、卵石都具有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的共同显著特征。

1、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2、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矿石、铜矿石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1、(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它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重要作用。

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点,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等。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生物学部分
- 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种子的萌发到开花结果,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 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将动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 生态系统的概念:描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

2. 物理学部分
- 力和运动:介绍了力的基本概念,如重力、摩擦力等,以及力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 简单机械:探讨了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 光和声:解释了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以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3. 化学部分
- 物质的组成:介绍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化学反应: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 物质的性质:探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密度、溶解性、酸碱性等。

4. 地球科学部分
- 地球的结构:介绍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 地球的运动:解释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和产生的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

- 自然灾害:讨论了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和预
防措施。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对自然科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些知识也能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一:填空1、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2、地表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风化作用。

3、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4、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5、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6、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中国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 级地震。

7、煤、石油、天然气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8、地幔主要是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

9、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10、科学家利用不同的(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11、(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

12、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10千米)。

13、(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外在表现。

14、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

15、生活中,声音(无时)不在,(各种各样)的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声音(世界)。

16、声波和水波的传播方向是不一样水波向(水平)方向传播,而声波向(四面八方)传播。

17、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

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8、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20—20000)赫兹。

19、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性质稳定,能量衰减幅度小,穿透力强,可用于(定向导航)。

20、(噪音)、(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21、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科学是孩子们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是一本教材,旨在引导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通过这本教材,学生可以学到许多关于生命、能源、物质和地球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该教材进行简要的介绍。

第一单元:生命和生物这个单元主要讲述了生命的起源和发展、生物的分类以及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同时,他们也会学到一些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知识,比如它们的特征、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二单元:能源与材料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认识到能源和材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他们将学到一些有关能源的知识,包括能源的来源、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他们也会了解到一些常见材料的特性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单元:物质和变化这个单元的重点是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学生将学到一些关于物质的基本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他们还将了解到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比如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等。

第四单元:地球与宇宙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到一些地球和宇宙方面的知识。

他们将了解到地球的构造、地球上的水资源以及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

此外,他们还将学到一些有关宇宙的知识,比如星球、太阳系和宇宙的起源等。

总结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是一本内容丰富、有趣的教材,它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本教材,掌握更多有关科学的知识,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和研究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科学上册要点1.细胞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3.细胞形态多种多样。

人体或动物体的多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除这些结构外还有(细胞壁)4.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有孔虫)海洋单细胞生物。

5.不同生物,同一生物的不同部位,细胞是(不同)的。

6.观察细胞要用(显微镜),使用时要把显微镜放到桌子的(左上)方,用(右手)记录。

显微镜下我们看到洋葱表皮一个个小格子就是细胞。

2、像与不像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2.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3.灭绝的生物1.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化石)2.(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

4空气的成分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约占( 78% ),支持燃烧的(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它气体约占(1%)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人类的活动需要(空气),动物的生存需要(空气),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

3、氧气的作用:答:氧气可以用于(1)生活:浴缸的增氧机;(2)航天事业:火箭的推进剂;(3)医疗:病人吸氧;(4)工业:炼钢、炼铁。

4、氮气的作用:答:氮气可用于医疗手术,制造氮肥,保护食品等。

5、二氧化碳的作用:答: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作碳酸饮料、制冷剂、提高作物产量、灭火剂等5、燃烧与灭火一、填空1.某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作这种物质的(燃点)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

3.灭火的方法有: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降温到该物质的燃点以下。

4.物体燃烧时会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发生二、火眼金睛判对错1.遇到火灾,要赶紧拨打119火警电话。

(√)2.隔绝氧气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3.不小心烫伤后千万不要用冷水冲洗。

(×)三、我是小法官1.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C)。

A、可燃物 B.氧气 C.压强3.当遇到火灾时,要迅速向什么方向逃生?(C)A.着火相反的方向B.人员多的方向C.安全出口的方向4.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导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D)。

A.打求救电话119B.要冷静自救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乘电梯快速离四、智慧巧答1.不小心烧伤、烫伤后需要怎么处理?答:迅速将受伤部位用流动的清水冲洗或浸泡在冷水中,应急处理后,尽快到附近的医院治疗。

2.遇到火灾怎样逃生?答:发生火灾时,浓烟温度较高,会先充满屋顶,再逐渐向地面下移,直至充满整个房间,因此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压低身体,从楼梯迅速逃离。

3.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答: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6、让空气更清新一、我是小法官1.为净化空气,保护空气免受污染,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A.焚烧垃圾B.植树造林C.种花种草2.人离不开空气,这句话主要是指生命离不开空气中的(B)A.二氧化碳B.氧气3.(B)的空气最新鲜。

A.居民区B、森林里 C.教室里4.公民应当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采取(B )、(A )的生活方式。

A、节俭B、低碳二、火眼金睛判对错1.经常开窗透气,扫地前先洒水,能使我们的教室内的空气更清新(√)2、人类的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三、智慧巧答1、说一说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答: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2.为了让空气更清新,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答: 大力植树造林,绿色出行、不在公共场合吸烟减少废气的排放,工厂要注意消烟除尘,废气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秸秆再利用,不乱倒垃圾等。

7、秋季星空一、填空1.(仙后座)是秋季星空中一个耀眼的星座,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W”形或“M”形),好像一位美丽的王后坐在宝座上。

2.通过(活动星图)可以认识更多的星和星座。

3.使用活动星图时首先转动星图的(刻度盘),将表示(日期)的刻度与表示(观测时刻)的刻度对齐。

将星图(举过头顶),整体(旋转)星图,使星图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

对照星图上的(点)和天空中的(星),进行辨认。

二、火眼金睛判对错。

1.仙后座在一天中的位置不会变化。

(×)2.用观星箱观察星空时,观星箱的位置是可以移动的。

(×)三、我是小法官1.使用活动星图在夜晚观察星星时,活动星图(A)便于观察A.举过头顶水平放置B.向北竖直放置C.水平放置于地面2.下面不是星座的是(A)。

A.北斗七星B.仙后座C.大熊座8.冬季星空一、填空。

1.猎户座的显著特征是由(4)颗亮星组成的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在四边形内有(3)颗亮星斜着排成一排。

2.冬季星空最亮的恒星是(天狼星)二、我是小法官。

1.天狼星属于(B)星座。

A.大熊B.大犬C.猎户2.猎户座中,(C)部位那颗星又白又亮A.肩膀B.右脚C.左脚3.猎户座是(C)最引人注目的星座。

A.秋季南天下半夜B.冬季北天下半夜C.冬季南天上半夜9.变化的星空一、填空1.一年中,每天晚上同一时间,许多星座会逐渐向(西)移动。

一年后它们会(回到)原来的位置。

2.一年中,北斗七星会绕(北极星)逆时针旋转。

二、我是小法官。

1.同一日期的不同时刻,我们观察到的星座是(A)A.自东向西运动的B.自西向东运动的2.各个星座都有明显的标志,(B)是大熊座的标志,(A)是仙后座的标志。

A.五颗亮星组成W或M形B.七颗亮组成勺子形3“斗柄东指,天下皆春”的意思是指,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东方的时候,春天就来了, 那么,在冬季,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A)A.北方B.南方C.西方D.东方三、智慧巧答。

一年四季北斗七星的主要特征。

答: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10.细菌和病毒一、填空1,细菌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形态。

2.细菌个体十分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动植物遗体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是植物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原料。

4.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5.病毒的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只有在高倍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6.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番茄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二、明辨是非。

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只是由遗传物质组成的。

(×)2.病毒离开了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就不能存活。

(√)3.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4.细菌对人类有害,我们应该消灭它。

(×)5.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一年繁殖两代。

(×)三、智慧巧答1.从形态上看,细菌可以分为哪几种?答:球菌、杆菌、螺旋菌2.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答:细菌和病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可以利用细菌生产酱油、味精、酸奶等食品,细菌还可用于生物制药、制造沼气等燃料,细菌还会使动、植物的遗体不断的腐烂、分解、最终消失掉,对大自然的物质循环起很重要的作用;人们可以利用病毒制成疫苗;这是细菌和病毒服务于人类,对人类有利的方面。

细菌和病毒也有不利的方面,可以使人患病,有些细菌能使食物腐烂变质,误食后引起食起物中毒。

3.在一个广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鸡或鱼的内脏埋在其中,一段时间以后观察现象。

思考:这说明了什么?答;在一个广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鸡或鱼的内脏放在其中,一段时间后,它们都腐烂了,发出难闻的气味。

这说明无处不在的细菌会促使动植物的遗体不断的腐烂、分解、最终消失,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是植物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原料。

可见细菌对于自然界中物质的循坏起着重要的作用11.预防新冠肺炎一、填空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疾病。

2.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多),速度(快)。

传播途径主要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3.接种(疫苗)能有针对性地改善(人体对某种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力),有效(预防传染疾病)。

4.预防新冠肺炎的方法有:(减少聚集、接种疫苗、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勤消毒)等。

二、我是小法官1.新冠肺炎传播途径(A)。

A.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B.野生动物传播2.传染病治疗原则( A )。

A.早期隔离治疗,尽可能就近就地治疗B.症状较轻,自己买药治疗3.新冠肺炎的早期临床表现(A)。

A.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有腹泻、鼻塞、流涕B.呼吸困难三、火眼金晴判对错1.“天花”在我国已经消灭了. (√)2新冠肺炎对人的影响根大,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护.(√)3.新冠肺炎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

(√)4.乙肝疫苗可以提高人体抵抗乙肝病毒的能力。

(√)5.接种疫苗后,就可以不用预防传染病了. (×)四、智慧巧答。

1.预防新冠肺炎的消毒方法主要有什么?答:预防新冠肺炎的消毒方法主要三仲:一是高温消毒,二是通过一定强度的紫外线照射或使用医用酒精消毒,让新型冠状病毒失去活性,三是使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可有效灭活病毒.2.为什么要接种疫苗?答:接种疫苗,又称打预防针,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接种疫苗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抵御病菌的侵袭,从而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

12.安全用药一、我是小法官。

1.下列(A)存放药物的习惯是正确的。

A.将药物分类放在药箱中B.混放在一起,不刻意分类2.对于过期药,下面做法正确的是(B)。

A.不管,继续服用B.坚决不能服用C.可以吃一点3.在使用药品前,是否需要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A)A.是,而且应仔细阅读B.只是大概看一下C.从来不看4.为了早日治愈伤痛疾病,常常自行增加药量、缩短两次用药时间间隔,或多药同时使用。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B)A.这样好得比较快,没事B.按照医嘱和药品使用说明书使用13.蘑菇和木耳一、填空1.有的蘑菇有毒,采集时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要用(镊子)夹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