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实习心得及总结

合集下载

动物学实习心得(精选4篇)

动物学实习心得(精选4篇)

动物学实习心得(精选4篇)动物学的学习,除课堂讲授、观察各类动物标本、挂图、幻灯、录像等资料外,野外实习是动物学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其目的和意义在于:(1).印证、扩大、巩固和加强课堂知识内容。

如前所述,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为将来胜任生态学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观察、比较、分析动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动物,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动物界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趋势。

(3).正确认识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自然界中,除极端的例子外,每一个物种都不会是一个孤立的有机个体,而总是以种群(Population)的形式存在于自己的分布区中,不同的物种有其特定的分布区,不同的物种又有其不同的生态环境。

(4).重点认识各大动物类群中常见的重要科、属的特征及其经济价值。

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打好基础。

(5). 通过野外实习,初步学会和掌握动物学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

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

(6).采集动、植物标本,充实标本室,为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野外实习的内容动物学实习是动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感性认识,不但弥补理论课本上难以理解和记忆的抽象概念和有关动物图片不足的问题,而且弥补了动物学实验课上动物标本不足和大多数是死标本的问题,还有实习可以补充课本里面为数不多或缺少的关于动物生态和动物行为的内容的介绍。

通过这次实习培养了我们大学生学习动物学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欲望,相对于单一和乏味的课堂理论知识的介绍和灌输,实习既有趣又好玩,使我们充分的理解课本里面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它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动物学实习5篇最新心得汇总

动物学实习5篇最新心得汇总

动物学实习5篇最新心得汇总动物学(zoology),亦称“动物”。

生物学科科目之一。

中国多在初中二年级或继植物学之后开设。

主要介绍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经济意义,有时还介绍农业、动物的饲养和管理、动物的地理分布。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动物学实习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动物学实习心得1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动物学实习以潮间带动物为主要对象,在导师指导下,于野外潮间带、人工养殖场、鱼市等地了解潮间带的特点和海洋生物的生态类群,并通过采样后于实验室中进行的动物认种来学习潮间带海洋生物系统分类的基本方法及常见种类的识别。

二、实习步骤与内容实习共持续 7 天,除第七天用于复习与考试外,其余 6 天每天均到野外潮间带、人工养殖场或鱼市进行考察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生物种类的识别或采样,了解海洋动物的形态特征;各天的考察地点分别为 12 日的大辣甲岛、13 日的坝光红树林海域与珍珠养殖场、14 日的南澳水产市场、15 日的澳头水产养殖基地、16 日实习基地周边滩涂以及 17 日实习基地的研究设施。

每次野外采样后,便在实验室中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对采得物种进行分类认种、标本制作。

第一天的内容为大辣甲岛的礁盘生物,地点是大辣甲岛的海滩。

因举行实习的日期没有按海水的潮涨规律安排,我们到达海滩时仅能看到露出的高潮区,潮间带类型主要为沙滩和礁岩岸。

在沙滩的主要活动为以小组为单位的各自采样并纪录样本的生态习性和分布。

我们在沙滩上采集到的物种主要为软体动物的双壳类和腹足类,且多已死亡,只采得完整或被海水冲刷磨损的贝壳,其中数量较多的有阿文绶贝(Mauritia arabica)、渔舟蜒螺(Nerita albicilla)、杂色蛤仔(Ruditapes variegata)、黑凹螺(Chlorostoma nigerrima)等,另外于礁岩岸上采到了许多的团聚牡蛎(Ostrea glomerata)、青蚶(Barbatiavirescens)和龟足(Pollicipes)以及多种蟹类。

2024年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本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动物的生态分布和规律,提高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同时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野外实习中,锻炼了自己独立的工作能力也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期____天半的动物学实习就这么结束了,总结这____天半的生活,是冒险,是收获。

在实习之前就听过师兄师姐们跟我们分享过他们之前动物学实习的一些趣事和感受,所以一直对动物学实习充满期待,同时也有点惶恐,因为自己对于毛毛虫、蜥蜴、蛇等动物都很害怕。

实习前晚,小组开了个短暂的会议,选出了组长和副组长,而我也自荐成为了副组长,这样子自己也会多了份责任,责任二字让我在面临恐惧时不会轻易退缩。

我们组是个特别的小组,因为我们组没有男生,全部都是女生,我说我们组是“女子十一钗”小组,十一个看似柔弱的女生就此开始了充满冒险和未知的动物学实习之旅。

实习第一天,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位于白云区的帽峰山,老师交代好一些该注意的事后,我们就开始拿着工具去捕动物了,一开始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动物,很害怕没什么收获,所以在树上的一些小蚂蚁和毛毛虫我们都很轻易地捕了后放进毒瓶,大家都不肯轻易放过任何一种眼里看到的新鲜动物。

一开始我们捕到的都是一些很常见的小昆虫,如蚂蚁、蜜蜂、苍蝇、小蝴蝶等昆虫。

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我们在一颗木瓜树上看到了一只体形很大的蜘蛛,大家看到的第一反应都是尖叫,只有一个组员说她不怕,她去捉,可是由于她用了大大的镊子去夹,一下没夹准,反倒让它逃进了中空的木瓜树,很是可惜,就此与那只大蜘蛛擦肩而过。

在此之后,我们陆陆续续地听到一些组有捉到蜥蜴、水蛇等爬行纲动物,我们很是羡慕,对于这些比较高等的动物我们也是充满了欲望,但是就是遇不到,真可谓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战利品。

在下山途中组员们都已筋疲力尽,对于捕动物也是有心无力了,但我还是很想遇到蜥蜴,所以沿途多将眼光放于路边的树木上,也因此捡获了只很长很粗的蚯蚓,看到它的时候它已经皮肤干燥,趴在水泥地上无力地伸缩着,我们把它拾获后将它置于空水瓶中并给淋了一些水,它果真就恢复了一些精力。

大学生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多篇

大学生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多篇

大学生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多篇大学生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3篇2021-12-30 10:05:43公文范文大学生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3篇纷纭多彩的动物界不仅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宝贵资源,也为美化人大学生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3篇大学生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1)1.实习目的和意义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

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同其它科学一样,动物学也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其目的和意义在于: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预防;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实习地简介及实习准备工作本次实习主要选地为崂山和青岛海滨。

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最高峰崂顶海拔1133米。

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

崂山属于山地丘陵生境类型。

这种环境类型不仅包括森林、草地、裸岩、川流等自然景观,而且有面积大小不等的果园、农田、池塘和居民点等人为景观,是比较理想的陆地动物实习地点。

捕捉的动物以昆虫为主,也有部分两栖类,爬行类动物。

我们准备的采集用具有:昆虫网、镊子、镐、盛水的塑料瓶、塑料袋以及捕虫袋等。

还准备了蛇伤药等药物,以应急。

3.采集认识的动物种类简介昆虫纲:异色灰蜻、半黄赤蜻、(蜻蜓目)螳螂、大刀螂(螳螂目)山东雏蝗、红褐斑腿蝗、笨蝗、中华负蝗、土蝈蝈、斗蟋、蟪蛄、寒蝉(同翅目)稻大蚊、牛虻、食蚜蝇(双翅目)硕蝽、菜蝽、谷蝽、环斑猛猎蝽、裙腹猎蝽(半翅目)中华草蛉(脉翅目)、铜绿丽金龟、亮绿彩丽金龟、白星花潜、栗山天牛、黄带蓝天牛、星天牛、光肩星天牛、桃红颈天牛、巨锯锹甲、中华长毛象、臭椿沟框象、谷象、七星瓢虫、二星瓢虫、双七瓢虫、异色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中国虎甲、艳大步甲(鞘翅目)、蜜蜂(膜翅目)地鳖虫(蜚蠊目)中华斑鱼蛉(广翅目)4.详述数种半翅目昆虫的形态特征半翅目,又称异翅目。

动物学教学实践报告总结(3篇)

动物学教学实践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动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拓宽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我担任动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对本次动物学教学实践的报告总结。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生理、生态等基本知识,了解动物界的多样性和演化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创新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理论教学(1)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解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生理、生态等知识。

(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动物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动物的行为、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特点。

(3)讨论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实践教学(1)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动物解剖实验、观察实验、生理实验等,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2)野外实习: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采集、鉴定各种动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程设计: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动物学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效果1. 学生对动物学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较高。

2. 学生掌握了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了实践能力。

3. 学生在课程设计、野外实习等环节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对动物界的多样性和演化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环保意识。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学生对动物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实验操作技能有待提高。

(2)野外实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动物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观察、分析能力。

(3)课程设计环节,部分学生创新意识不足,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2. 改进措施(1)加强课堂讲解,提高学生对动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关于动物学实习心得5篇

关于动物学实习心得5篇

关于动物学实习心得5篇动物学实习心得1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方式,是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动物学实习不仅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是扩大和丰富动物分类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野外工作技能和亲自动手操作经验,加强与实物的对比和观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所以应动物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在6月2日—6月6日进行了为期了五天的动物学野外实习。

1.野外实习的准备1.1实习组织和准备包括带队指导老师的安排、学生外出的分组组织安排、各小组必备仪器和用具的领取等。

1.2实习动员野外实习开始前,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野外实习的纪律要求、注意事项、要完成的任务及基本用具的用法等。

另外还特别强调了安全第一的安全意识。

我们的野外实习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2.实习目的与意义2.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2.2 培养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2.3 学习动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认识各种常见动物;2.4 学习野外观察动物了解其栖息环境与生活习性。

3.内容与组织形式3.1 内容:(1)动物野外观察(2)标本采集与制作(3)动物分类鉴定(4)广州动物园脊椎动物实习3.2 组织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

动物学实习心得2一、前言:课堂学的是理论知识,野外学习的是实际生活的经验。

我们在教室学了一年的动物学理论,是时候到大自然怀抱中去见识真正的动物了,毕竟百年不如一见。

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或生产实践相结合,更能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

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我熟悉了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基本外形,了解了同类动物的千姿百态,加强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二、实习目的和意义:1. 通过到野外田野、林间、浅海、滩涂和动物园、生物标本馆观察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以熟悉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基本外形,了解同类动物千姿百态的各种变化,加强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动物学野外实习总结8篇

动物学野外实习总结8篇

动物学野外实习总结8篇篇1引言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环节,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动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次实习旨在让学生掌握动物学野外考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动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一、实习基本情况本次实习于2024年5月举行,地点位于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动物学研究的理想场所。

实习为期一周,共有20名学生参加,分为4个小组进行实习。

实习内容包括动物种类调查、生态环境观察、标本采集与制作、数据整理与分析等。

二、实习过程与收获1. 动物种类调查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资料,共发现了数十种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学生们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并掌握了动物分类的基本技能。

此外,学生们还学会了如何利用生态位、食物链等生态学原理,分析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2. 生态环境观察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不仅关注动物本身,还注重观察动物的生态环境。

他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和分析动物的栖息地、食物来源、天敌等生态因子,以及如何评估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生态环境观察,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动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标本采集与制作标本采集与制作是动物学野外实习的重要环节。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采集和制作动物标本,包括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

他们掌握了标本采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了标本制作的原理和步骤。

通过标本采集与制作,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动物学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

4. 数据整理与分析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收集大量关于动物种类、数量、分布等方面的数据。

他们学会了如何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并形成了详细的数据报告。

通过数据整理与分析,学生们不仅锻炼了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还加深了对动物学研究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习总结与反思本次动物学野外实习取得了圆满成功,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动物实习的心得体会5篇

动物实习的心得体会5篇

动物实习的心得体会5篇a;动物学,亦称“动物”。

生物学科科目之一。

中国多在初中二年级或继植物学之后开设。

主要介绍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经济意义,有时还介绍农业、动物的饲养和管理、动物的地理分布。

下面就是带来的动物实习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大家!动物实习的心得体会1一、实习目的和意义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

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预防;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掌握所采集动物的种类名称、分类地位、分类依据、采集场所、采集方法、标本制作方法和生境描述等。

1、通过野外实习,不仅能够把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中,还能够使我们对已学的知识加深理解。

同时可以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对于动物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学会和熟悉运用诸如图片比照、动物分类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动物分类鉴定。

3、通过对捕捉到的动物进行动物标本的浸制、剥制、干制等的标本制作,学会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4、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培养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应有的科学态度,以及在生活中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荣誉精神。

二、实习基本情况简介1、实习时间:20__年05月26日——20__年05月29日2、实习地点:安徽省黄山市汤口镇寨西浮溪村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的南部温和多雨,四季分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滨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及总结
一、我们的野外实习——崇武之行
我们在教室学了一年的动物学理论,是时候到大自然怀抱中去见识真正的动物了,毕竟百闻不如一见,况且形象记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动物学实习通过动物标本观察、动物实体辨认、相关标本采集、制作,使我们对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种类有直观感性的认识,同时有机会认识一些比较少见和珍稀濒危的保护动物种类。

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验,让我们能独立进行初步的动物分类、标本采集、鉴别,并且初步学会了制作动物标本,从而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一听到去崇武我们都很兴奋,特别是那些没去过大海的同学。

虽然我见过了大海,但对在海边采集标本还是充满期待的!海边太阳很晒,我们在下午到海边采集标本。

沿着一片海滩走,我们手拿着袋子、镊子,见到标本就捡。

真令我们兴奋,因为我们能采集到很多活的标本,有很多是我们一直想见它庐山真面目的,比如海胆、海参、海葵、海蟑螂……现在终于可以如愿了见到了。

一个下午我们满载而归,回来后我们赶紧整理标本,贴上标签,供同学们辨认。

等待之后的实习考核。

除了,采集标本。

我们也着实疯狂的玩了把,释放青春的活力。

海边一个个湿漉漉的身影定让你艳羡不已。

同时,也算圆了大一青山湾之行的中途扫兴而归。

这次崇武之旅真的很爽,见识到大海的广阔,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滩漫步的那种享受的感觉,让我今生难忘,为我的大学生活添上了灿烂多彩的一页。

二、我们的成果
通过实地考察及查阅资料,总结了采集到的一些动物的相关特征。

单齿螺贝壳梨形,高26毫米,壳面有绿、褐色相间方块组成的螺肋,如石叠,故有石叠螺之称。

内唇具1齿。

潮间带岩石间常见。

脉红螺又名角泊螺。

贝壳略近梨形,高100~140毫米。

螺旋部小,体螺层膨大。

壳面密生低而均匀的螺肋,向外突出形成肩骨。

壳面黄褐色,有棕色点线花纹,壳口桔红色。

扁玉螺贝壳背腹扁而宽,近半球形,高62毫米。

螺旋部低小,体螺层突大。

壳面淡黄褐色,缝合线下有一条紫褐色螺带,基部白色。

低潮潮区至水深10米沙质海底常见,常潜入不深的沙内。

皱纹盘鲍壳长椭圆形,长120毫米。

壳顶低,体螺层几占壳全部。

壳面粗糙不平,左恻3~5开孔,内面具珍珠光泽。

栖于低潮线至10数米深潮流通畅、水清、藻类丛生岩石底。

泥蚶壳近膨圆,长31毫米。

壳表无棕色绒毛的壳皮,放射肋17~20条,似瓦垄,故有名瓦蛤者。

魁蚶壳似前种而大,长86~122毫米。

表面具棕色绒毛的壳皮,放射肋42~48条。

栖于水深10~30米泥、泥沙底内。

紫贻贝壳形似前种,薄,长80毫米。

黑褐色,光滑,内面灰蓝色。

在潮间带至水深10米用足丝固着岩石间。

俗名海红。

西施舌壳近三角形,薄,长88毫米。

淡黄褐色壳皮,顶部淡紫色。

内面亦淡紫色。

栖于潮间带至深20米沙和沙底内。

螠蛏壳长方形,薄,长可达85毫米,两端开口,壳顶至腹缘有一条缢痕,被黄褐色壳皮,皮脱落后呈白色。

栖于盐度较低中低潮区软泥沙中。

文蛤壳近三角形,重而厚,隆起,长122毫米。

壳面平滑,通常有“W”或“V”形褐色花纹,内白色。

栖于低潮区至潮下带细沙内。

菲律宾蛤仔壳卵圆形,膨胀,长90毫米,淡褐色,花纹多变化。

栖于潮间带至水深36米泥沙内,胶州湾产量很大。

1957年9月13日,在沧口海滩1平方米曾获654
枚(多为20毫米)。

海参特征:体呈圆筒状,长10~20厘米,特大的可达30厘米。

触手轮形,17~30个,一般为20个。

触手坛囊发达。

口在前端,多偏于腹面。

肛门在后端,多偏于背面。

背面一般有疣足,腹面有管足。

海膽具有刺棘和管足,刺棘可用來防衛、輔助運動、幫助攝食,管足則是主要的運動器
官。

海蟑螂甲殼類動物,有七對附肢,在岸邊岩石縫中隨處可見,數量非常多,可適應陸上
生活環境,但須回到海水中產卵。

毛肤石鳖身体长椭圆形,长28毫米,背部八块壳板。

环带宽具密集的棒状棘刺,并有18丛针束。

鳃21~24对。

鳃列长为足长的2/3。

生活于潮间带岩石间。

另有锉石鳖、黑角珊瑚、石珊瑚、海葵、蛇尾、海瓜子、牡蛎、石斑鱼、丽淳螺、沟淳螺、
渔舟蜒螺、粒神螺等等
三、实习总结:
这次海滨动物学实习巩固和提高了我的动物学专业知识,锻炼了我各方面的能力,开阔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通过这次实习培养了我学习动物学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欲望,摆脱了单一和乏味的课堂理论知识的介绍和灌输,实习既有趣又好玩,使我们充分的理解课本里面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它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考核的环节更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虽然成绩不是很满意,但我们付出了我们最大的努力也问
心无愧了。

总之,在这次实习中,我们不但学到了很多丰富的动物学专业知识,而且学到了专业以外的很多东西,收获颇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