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时代特征 经济 政治 思想 及科技 文化的主要成就 特点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时代特征 经济 政治 思想 及科技 文化的主要成就 特点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时代特征(经济、政治、思想)及科技、文化的主要成就、特点
时期
原始社会(新 石器时代) 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明清
经济
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生 农具原始, 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刀耕火种,生 集体耕作, 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小
产力水平低下 实行井田制 农经济出现
经济发展

经济繁荣

学兴起
思想
学受到冲击
、儒相互融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心的修养

理学仍占统治地位,实行文 化专制政策、八股取士,禁 锢人们思想;进步思潮兴起
科技


文学


书法/汉 字
艺术 绘画 空
戏曲 空
商品经济发展,商业、
城市繁荣,出现集市,
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
活丰富,出现专门的娱
乐场所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 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工商业 城镇兴起,市民工商业阶层 兴起
政治 空
分封制、宗
法制
诸侯争霸;士阶层兴起 政治统一
国家分裂,战乱不 断,社会动荡;士 人群体形成
政治统一;开放; 科举制度确立,使 中下层文人有机会 施展抱负;中唐以 后,安史之乱,藩 镇割据,政治黑暗
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 大;国家分裂,战乱频 仍;南宋民族屈辱、山 实行民族分化政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 河破碎、民众痛苦,朝 策,汉族文人进取 制达到顶峰;政治黑暗、官 廷偏安江南、不思进取 无望,心情压抑 场腐败,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思想 空
秦焚书坑儒;汉代
罢黜百家,独尊儒 三教并存,佛教、

考前必背必懂的36个历史规律

考前必背必懂的36个历史规律

考前必背必懂的36个历史规律来自:要学习网阅读原文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选官和监察制度一个根本目的: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1)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2)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古代商业的发展一个政策:重农抑商。

两个方面: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四段历程: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3)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社会制度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社会制度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制度。

这些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运行的基石,影响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礼仪制度和家族制度五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社会制度进行探讨。

一、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的王朝制。

在这种制度下,君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负责国家的决策和管理。

随着历史的演变,政治制度经历了许多变革,如商朝的军事集权制、周朝的封建制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等。

二、经济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主要有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大部分。

农业经济是当时社会的支柱,绝大部分人口都从事农业生产。

农民按照土地面积和产出的多少交纳赋税,同时还要完成各级政府的劳动任务。

手工业经济则包括了纺织、陶瓷、铁器等工艺制造业,这些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制度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注重思想教育和道德修养。

儒家学派的思想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成为了帝王统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依据。

孔子开创的私塾制度为后世传承开辟了新的道路,成为古代教育制度的基石。

四、礼仪制度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不仅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和身份差异。

正统儒家思想将尊崇礼仪视为治理国家的一项重要原则,礼仪制度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五、家族制度中国古代的家族制度是中国文化的独特特征之一。

家族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代相传的家族传统和家族地位都被严格遵守。

家族制度不仅是社会关系的纽带,也是一种社会组织和管理的方式。

总结: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丰富多样,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古代社会的基本框架。

这些制度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贡献,也对现代中国的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如今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古代的制度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制度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制度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制度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制度是中国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制度进行归纳总结,从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治制度1. 皇权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皇权为核心,皇帝是最高统治者。

皇帝制度建立了中国皇权专制的统治模式,统治者通过神权和家族血统来巩固其地位。

2. 封建制度:古代中国封建制度强调君主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封建王朝通过封授土地,以及设立官员系统来巩固统治。

3. 官僚制度:中国古代建立了庞大的官僚体系,官员从县级到王朝级别,严格按照官阶和文化程度划分。

4. 考试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使人的才能决定了其地位和身份,有利于社会流动性。

5. 中央集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特点,各地政权由中央任命的官员来管理。

二、社会制度1. 家族制度:中国古代建立了严格的家族制度,家族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血缘关系和家族法规定了个人的权益和义务。

2. 社会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社会以等级制度为基础,根据血缘、地位和财富等因素划分人的社会地位,分为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不同等级。

3. 社会法律制度:中国古代建立了多种法律制度,如律令制度、官府刑罚、家族法规等,对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进行管理。

三、经济制度1. 封建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以封建制度为主,统治者将土地分封给贵族和军事家族,农民依附于土地并服役。

2. 均田制度:在某些历史时期,中国采取了均田制度,平均分配土地给农民,增加平民的社会地位。

3. 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是社会经济的基础,生产力低下但稳定发展。

四、文化制度1. 礼制:中国古代建立了严格的礼制,通过礼仪的约束来规范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维系社会秩序和稳定。

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的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家庭和睦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护。

3. 文人墨客:中国古代文化重视文化人士,崇尚士族文化,文人墨客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征,学历史必备)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征,学历史必备)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征,学历史必备)先秦时期(王制时代/青铜时代)★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商(公元前1600—到公元前1046)★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政治:分封制与宗法制(血缘关系为纽带);经济:刀耕火种,青铜器(作为权力、礼制的象征)。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出现牛耕、铁器, 私田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公元前594鲁国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

春秋后期:孔子仁,老子道。

封建社会(战国至1840年/铁器时代)★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政治:商鞅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经济:铁犁牛耕(传统耕作方式);(秦)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垄作法。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土地私有制确立;出现土地兼并。

科技文化:百家争鸣;《诗经》楚辞《风骚》;出现火药、“司南”。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政治: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修驰道;民间手工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商业艰难发展。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统一货币;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政治:内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西汉时井渠法传入西域;牛耕普及全国,铁农具数量增加;货币官铸、盐铁专卖、加重工商税收、抑制富商大贾。

文化:太学;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纸质地图;汉赋;秦汉绘画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典雅(类似印象画派)。

对外关系: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

★东汉(25年—220年)经济:出现一人一牛耕作方法;冶铁技术提高:煤为原料、水力鼓风;实行盐铁征税制,允许民间经营盐铁,笼络豪强地主;“市”有固定区域(时间、空间限制)。

文化科技: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楷书始于东汉;河南洛阳《夫妇宴饮图》充满生活气息。

寒假打印版中国古代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全

寒假打印版中国古代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全

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物质文明(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一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一、生产工具的质的演变、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开始,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生产资料的演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一)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1、井田的由来:夏商周时期,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故称井田。

2、井田制的内容:①所有土地属于所有;②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③诸侯经济上要向国王交纳贡赋,政治上要跟随周王派兵打战;④劳动者。

3、井田的实质:是土地国有有制。

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4、井田制与分封制:分封制是商周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制是建立在制的基础之上的。

5、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时间:时期过程: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的使用,私田被大量开垦,公田(井田)被抛荒,私田主人隐瞒土地,使国家赋税收入减少。

②为了扩大政府收入,一些诸候国实行税制改革,规定无论公田私田都按土地实有数目收税,实质上承认了土地。

③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尤其是变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二)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的主体——土地私有制备注:春秋战国以来,政府手中也掌握着少部分的国有土地,但是主体。

1、两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几种形式:一是君主土地私有制,二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三是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其中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2、封建社会中的土地兼并问题:(1)根本原因:制(2)后果:A、经济:影响国家赋税收入;B、政治:阶级矛盾尖锐,引发农民起义,造成社会动荡(3)抑制土地兼并的典型措施:实行均田制①实施的朝代:北魏开始实施,隋唐沿用。

②内容:A、所有权:政府将部分国有土地按性别、年龄将土地分配给农民。

B、使用权:这些土地只准使用,不准转让和买卖。

C、义务: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4)、作用:有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最全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及其他演变

最全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及其他演变
1.政治
(1)中央
①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 ②中唐——枢密院(兵权) ③政事堂制度
(2)地方
①藩镇制度 ②节度使制度 ③道、州、县制
(3)通用
①选官制度:科举制 ②法律制度:“以礼入法”成熟;《唐律疏议》 ③兵役制度:府兵制——》募兵制
(4)监察制度
3. 文化
(1)思想
自然崇拜
(2)科技
①炎帝神农氏尝百草 ②黄帝及其妻子养蚕织布等 ③文字:黄帝时期仓颉造字+新石器时代刻画符号
(3)文艺
神话故事
(4)教育
口口相传
二、夏朝 BC2017【禹】
1.政治
皇位继承制
2. 经济
(1)农业
①耕作制度:大规模集体耕作 ②农业作物:黄河流域粟麦;长江流域水稻;五谷六畜 ③土地制度:村社部落公有制 ④生产工具:刀耕火种
(2)手工业
①制瓷业:东汉晚期青瓷 ②纺织业:提花机、通过“丝绸之路”丝绸远销欧洲 ③冶金业:用煤作燃料冶铁
(3)商业
①商业政策:重农抑商,汉初重商税;汉武帝盐铁官营;均输法;平准法 ②商人地位:地位低下,不得衣丝乘车 ③商业场所:官方设立市;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全国性商业中心(长安、洛阳、邯郸、成 都、宛、临菑) ④商品:丝绸 ⑤商人群体: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⑥交易方式:货币经济;五铢钱
①制瓷业:原始瓷器 ②纺织业:出现织机、多种丝织品 ③冶金业:青铜冶炼
(3)商业
最早的职业商人和货币产生。重视与鼓励商业发展。
3.文化
(1)思想
崇敬鬼神,占卜、巫师流行
(2)科技
①天文学: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的记录
(3)文艺

华夏文明的制度

华夏文明的制度

华夏文明的制度华夏文明的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制度。

这些制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明水平,也为现代中国的制度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下面是对华夏文明的制度的相关参考内容的展开讨论。

政治制度:在华夏文明的制度中,政治制度占据了重要地位。

古代中国采用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以天子为中心,实行统一的政治权力。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天子万岁的封建思想,通过封建制度确保统治者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其次,古代中国还采用了官僚制度,设置有各级官员,负责管理和执掌政务。

这种制度构建了中国政府的运作模式,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

经济制度: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主要依靠农业为基础。

在农业经济中,中国采用了均田制和庙社租税制等农业税收制度,旨在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和减轻赋税负担。

此外,古代中国还出现了各种生产和交易组织,如商会、手工业行会等,为经济活动提供了组织和规范,并保护商人和手工业者的权益。

同时,古代的中国还形成了一套特殊的货币制度,如铜钱、布币等,为经济交易提供了便利。

社会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主要有家族制和封建制度。

家族制是基于家庭的制度,重视家族的传承和维持,家族成员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封建制度是建立在君主专制基础上的封建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通过封建等级的设立和宗法制度的运行,确立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权力的分配。

这些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性和秩序。

文化制度:中国古代的文化制度主要有儒家思想和科举制度。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体系之一,强调道德和伦理价值观,以家庭和社会关系为基础,对个人行为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塑造了中国古代士人的形象,并让人们相信通过学习和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上述是对华夏文明的制度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的讨论。

这些制度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同时,这些制度也为现代中国的制度体系提供了历史和文化的参考和借鉴,对于理解和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24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A.铁犁牛耕+庄园经济+贵族政治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B.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官僚政治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C.男耕女织+城市商业+垂直管理体制+宗法和礼乐制度D.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分封制度体系+大一统思想观念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6.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7.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

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都有官方印记B.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D.强调实用价值28.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

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B.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C.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D.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29.宋代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下列表述符合宋代特征的有()①军事强大得以立国三百多年②儒学应对挑战获得重要发展③城市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兴起④制度创新推动了各民族的交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

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

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B.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C.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D.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31.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

亚当·斯密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A.与西欧相比经济落伍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C.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D.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32.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明成祖认为国体纲常重于经济利益B.明成祖认为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的利益C.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D.明成祖想借外商引导百姓投身海外贸易33.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

”材料说明军机处()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B.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34.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

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

这一事例()A.揭示了官商结合是商人获利的主要途径B.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C.说明了商帮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D.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35.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间的历史”称为“High Qing”。

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A.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B.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C.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D.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明朝徽商奢靡之风渐盛,豪商巨贾家中大都锦衣玉食,蓄婢纳妾,纷纷斥巨资建造园林府邸,……与徽商相比,英国商人在衣食住行方面要节俭得多,讲究实用舒适……他们认可现存的等级制度,并没有如徽商一样提出新的价值观念来抗衡和改造旧有的社会观念。

……为了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为了给财富一个体面的名号,他们出钱购买爵位,或者购买贵族才拥有的家族徽章,通过这种途径来跻身社会上层。

在中国,家族内部所有子女均分财产是约定俗成的规则,这就意味着作为创业者的第一代死后,其财产要被分割,商业资本规模缩小,……第二代死后,又要面临再一次“分家”,如此几代,资本就会消失于无形之中,难以有效地积累。

商人之家大体逃不过三代而衰的命运。

……16-17世纪,英国社会中开始借鉴土地贵族阶层的长子继承制。

英国贵族和地主阶层为保持家族和血统的连贯,规定财产和爵位统统由长子继承,商人所拥有的财富也越来越多,财产只有由一个人继承才能避免被分割而逐渐减少的命运。

——摘编自陈娟《明代徽商与英国商人之比较》材料二从明中叶至清中叶辉煌了数百年的徽商,在清道光中叶以后,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逐渐走向了衰落。

道光十二年(1832年),清廷根据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的建议,进行盐法变革……这一变革使徽州盐商“一败涂地”。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徽商活动的主要舞台,这时却成为太平军与清军的主战场。

……洋纱、洋布、洋颜料以及南洋木材的进口日增,使徽商布商、木商的生意大受影响。

钱庄、银行业的兴起,又使徽州典商丧失了在金融业的原有地位。

徽州茶商也因洋商趁机操纵市场压价收购,而“连年折阅”,形成“十商九困”的局面。

至清光绪中叶,徽商最终“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摘编自李琳琦《徽商与徽州教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英两国商人在生活方式和财产继承方面的不同,并据此分析对两国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1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徽商的性质,并分析近代以来导致徽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因素。

(11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图7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图8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多元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长评价学科长评价学术助理评价(A)参考答案:BA BDBCC DCBCA(1)生活方式:徽商奢靡,英商节俭;徽商挑战等级观念,英国商人认可等级制度。

(4分)财产继承:徽商财产由子孙分割,英商财产实行长子继承制。

(4分)(如果学生答有明代徽商提出“工商皆本”,英国商人奉行重商主义可适当给分。

)影响:对中国,影响了资本的积累与扩大再生产。

(3分)对英国,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分)(2)性质:封建性商帮,具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3分)因素:清廷的盐法变革使徽商失去了经销盐业的垄断特权;徽商的主要活动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太平军与清军的长期的战争破坏;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洋商操纵垄断市场;徽商经营方式未能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任意四点就可得8分)(B)参考答案AC AAACC CABBB(1)演变:秦朝以法家为统治思想;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2)人物: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

(任答两位即可)理想: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具有完美的道德;认为道掌握在儒家手里,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

(3)影响:科举制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儒生在地位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

(A)参考答案:BA BDBCC DCBCA(3)生活方式:徽商奢靡,英商节俭;徽商挑战等级观念,英国商人认可等级制度。

(4分)财产继承:徽商财产由子孙分割,英商财产实行长子继承制。

(4分)(如果学生答有明代徽商提出“工商皆本”,英国商人奉行重商主义可适当给分。

)影响:对中国,影响了资本的积累与扩大再生产。

(3分)对英国,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分)(4)性质:封建性商帮,具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3分)因素:清廷的盐法变革使徽商失去了经销盐业的垄断特权;徽商的主要活动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太平军与清军的长期的战争破坏;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洋商操纵垄断市场;徽商经营方式未能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任意四点就可得8分)(B)参考答案AC AAACC CABBB(1)演变:秦朝以法家为统治思想;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2)人物: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

(任答两位即可)理想: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具有完美的道德;认为道掌握在儒家手里,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

(3)影响:科举制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儒生在地位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