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勤版有机化学(第五版) 第八章 醇、酚、醚
有机化学-第八章 酚 醇 醚ppt课件

C H C H C H C H C H C H 3 2 2 3 C H 3 O H
5-甲基-3-己醇
注意和卤代烃的不同之处:
C H C H C H C H C H C H 3 2 2 3 C H 3 C l
2-甲基-4-氯己烷
不饱和醇,选择含不饱和键并直接连有羟基的最长碳
链作主链,碳原子的编号从离羟基最近的一端开始。
制 氯 代 烃
3.成酯反应
1)与无机酸反应 :醇与含氧无机酸硫酸、硝酸、磷酸反应生
成无机酸酯。
C H C H O H + H O S O O H 3 2 2 C H C H O S O O H + H O 3 2 2 2 硫 酸 氢 乙 酯 ( 酸 性 酯 )
减 压 蒸 馏 ( C H C H O ) S O H S O CH CH OSO OH 3 2 2 2+ 2 4 3 2 2 硫 酸 二 乙 酯 ( 中 性 酯 )
C H C H C C H C H 3 2 3 C H O H 2
2-乙基-2-丁烯-1-醇
O H
2-环己烯-1-醇
Ph-CH=CHCH2OH
3-苯基2-丙烯醇(肉桂醇)
多元醇,应选取尽可能多的带羟基的碳链为主链,
羟基的数目用中文数字写在“醇”字前面,并标明羟
基的位次。
CH3CH3 CH3 C C CH3 OH OH
的名称,羟基的位次用阿拉伯数字标在醇的名称前,羟基在1位
时可以不标。
C H C H C H C H O H 3 2 2 2
1-丁醇(正丁醇)
C H H H C H 3C 2C 3 O H
2-丁醇(仲丁醇)
CH 3
CH3CHCH2OH CH3
醇,酚,醚

2).由醛酮还原 4).由RX水解
Organic Chem
§二、酚
一、结构与命名:
OH直接与芳环相连
sp Ar
2
OH
OH C H 2O H
酚
醇
命名:在酚名字前加上芳环的名字作为母体
前面加上其它取代基的名称和位次。
OH OH Cl CH3 HO OH NO2 OH OH
间甲苯酚
邻氯苯酚
1,3,5-间苯三酚
有 机 化 学
第十章 醇、酚、醚
Chapter 10 Alcohol, Phenol and Ether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一、醇
一、结构与命名
IUPAC命名法:
选择含OH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靠近OH的一端 给碳原子编号(链上含不饱和键也一样)
历程:
O:C C l 2 OHOH + O O H C Cl Cl O
-
CHO
OC H C l2 H 2O OH CHO
OH
H
C C l2
C H C l2
CHO
Organic Chem
2).柯尔伯-施密特反应
ONa 1 2 5 -1 5 0 C + CO2 OK 210C + CO2 COOK COOH 5 a tm OH H+ OH OH COONa H+ OH COOH
H+
H 3C C C
CH3
CH3 30%
Organic Chem
4. 醇的氧化脱氢反应:
氧化: 1º
2º
R C H 2O H OH R CH R' K 2C rO 7 H
有机化学8醇酚醚

邻羟基苯甲酸 (水杨酸)
邻苯二酚 2,4,6-三硝基苯酚 (儿茶酚) (苦味酸)
NO2
有机化学实用基础
OH CH3
OH OH
OH
OH
邻甲基苯酚 邻苯二酚
对苯二酚
OH OCH3
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
CH2CH
CH2
8.2.2
酚物理性质
大多酚在室温下为结晶性固体,少数取代的酚为
液体。沸点比分子量相当的烃类高得多。
C H C H3
+
C H3 C H3 C
+
2° 碳正离子
C H C H3 H
Br
3° 碳正离子
Br
C H3 C H3 C H C H C H3 Br
C H3 C H3 C Br C H2 C H3
有机化学实用基础
新戊醇这一伯醇与HCl的作用却是按SN1历程进行的, 且几乎都是重排产物。
C H3 C H3 C C H3 C H2 O H
CH3CH2CH2CH2OH + SOCl2
醇与PX3作用生成卤代烃的反应,通常是按SN2历程进 行的。由于反应中并不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故一般不 发生重排。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构型反转。
有机化学实用基础
3. 与含氧酸的反应 醇可与H2SO4、HNO3、H3PO4等无机含氧酸发生分子 间脱水,生成无机酸酯。
H
1.与碱金属反应
C2H5OH
+
Na
C2H5ONa
+
1 H 2 2 1H + 12 2
3 (CH3)2CHOH + Al
(CH3)2CHO 3Al
ROH的反应活性1°>2°>3°
有机化学第08章醇酚醚

3.脱水反应
在较高温度下,主要发生分子内脱水(消除反应)产生烯烃。
(1)分子内脱水
浓 H 2S O 4
C H 3C H 2O H
170 0 C
CH 2 CH 2
+
H 2O
仲、叔醇在分子内脱水时,同样遵守札依切夫规律。 酸催化下的脱水是按单分子历程进行的:
H R CH CH2 OH2 +
- H 2O
一.命名和分类 根据烃基的不同可分为: C H3OH C H 3C H 2 O H 饱和醇: 不饱和醇: C H C H C H C H C H
3 2
2
C H2
C H C H 2O H
OH
脂环醇:
OH
芳香醇:
C H 2O H
(羟基与苯环侧链相连) 系统命名原则:选择连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作主链,按主链 所含碳原子数叫某醇;标号由接近羟基的一端开始,羟基的 位置用它所连的碳原子的号数表示,写在醇名称之前。
沸点:
醇的沸点比多数分子量相近的其它有机物高。 例:CH3OH(分子量32):bp.65º C CH3CH3(分子量30):bp.-88.6º C 这是因为醇为极性分子,而且分子中的羟基之间还可以通 过氢键缔合。在由液态变气态过程中,除克服偶极-偶极间作 用力外,还需克服氢键的作用力。 沸点比相应的分子量的非极性物质
2.醇的酯化反应 醇与酸(无机酸、有机酸)失水所得物 — 酯。 有机酸酯:RC O O H
+ +
HO R'
HONO2
R
R
C O O R'
ONO2
无机酸酯 例:
RO H
+
H 2O
(硝酸酯)
有机化学第8章醇、酚、醚

醇的命名
主要有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两种。
普通命名法 简单的醇可在“醇”字前加上烃基的名称, “基” 字可省略。 CH3
CH3 CH CH3 OH
异丙醇 (仲醇)
CH3 CH2 CH CH3 CH3 C OH OH CH3
仲丁醇 (仲醇)
叔丁醇 (叔醇)
介绍醇的系统命名
系统命名法 注意选择含有羟基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不饱和醇应包括不饱和链。从靠近羟基一端开始 编号,称为“某”醇。 8 CH3CHCH2CHCH2CHCH2CH3 CH3 OH CH3 4,6-二甲基-2-辛醇
OH
(5-甲基-2-异丙基-1-环己醇)
同分异构
醇的同分异构的类型
构造异构 --碳链异构
CH3-CH2-CH2-CH2-OH CH3-CH-CH2-OH CH3 CH3-CH-CH2-CH3 OH CH3-CH2-O-CH2-CH3
位置异构
CH3-CH2-CH2-CH2-OH
官能团异构
CH3-CH2-CH2-CH2-OH
介绍醇的物理性质
9.2 醇的物理性质 C4以下的直链醇为具有酒味液体。 C12以上的直链醇为无色无味的蜡状固体。 低级直链饱和一元醇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 量相近的烷烃的沸点高得多。
R O H O
R
H O R
H R
H O
溶解性 亲水基:-OH,-COOH,-NH2,-SO3H 疏水基: -R,-X 甲醇、乙醇、丙醇都能与水混溶,混溶时 有热量放出,并使体积缩小。 自正丁醇开始,随着烃基的增大,在水中的溶 R R 解度降低,癸醇以上的醇几乎不溶于水。 O H 高级醇的溶解性质与烃相似。 O H H O 多元醇的沸点及水溶性更大。 H O
高教版 有机化学 第八章 醇 酚 醚

C2H5ONa+H2
(C 2H 5O)2Mg+H 2
6CH 3CHCH 3 + 2 Al OH
[HgCl2或 AlCl3]
[(CH 3)2CHO] 3Al + 3 H 2 异丙 醇 铝
7
说明 R—OH H—OH 1)醇与金属反应比水与金属反应缓和一些。 2)醇(如甲醇的pKa=16) 的酸性比水的酸性 (pKa=15.4)稍弱,故醇不能使石蕊变红。和氢氧化钠 的作用也很难,是一个可逆反应。
OH OH Ph C C CH3 Ph CH3 Ph CH3 C C Ph CH3
+ H3O
Ph CH3 C C
O
Ph CH3
+ H3O O
25
O + H3O OH OH
Ph Ph OH OH + H 3O
O Ph Ph
26
5 欧芬脑尔(Oppenauer, R.V.)氧化
OH CH R1 R2 Al[OC(CH3)3]3 CH3COCH3 R1 O C OH
36
酚的命名
OH OH OH
Me CH3
间甲酚
CH3
C(CH3)3
对甲酚
3-甲基-4-叔丁基苯酚
O2N HO
OH
Cl H3CO
OH
HO
CO2H 对羟基苯甲酸
4-硝基间苯二酚 or 4-硝基-1,3-苯二酚
6-甲氧基-7-氯-2-萘酚 or 6-甲氧基-7-氯--萘酚
or 4-羟基苯甲酸
37
二、酚的物理性质
13
3)、与SOCl2、PCl3、PBr3、PCl5的反应
SOCl2
RCl + SO2 + HCl RX + H3PO3 (Br2 / P, I2 / P) RCl + POCl3
第八章醇酚醚习题答案

CH3 CH3 (8) CH3OCH2CH2OCH 3
3. 写出下列醇在硫酸作用下发生消除反应的产物: (1)1-丁醇 (2)2-甲基-2-丁醇 (3)4,4-二甲基-3-己醇 (4)3-甲基-1-苯基-2-丁醇 (5)1-乙基-3-环己烯-1-醇 【解】 这些醇在硫酸作用下发生消除反应,所得产物的结构 式如下:
(+) 蓝绿色,比苄醇慢
(2)CH3
OH OCH3 FeCl3
(+)显色
(-)
K2Cr2O7 H+
(-) 橙黄色 (+) 蓝绿色
CH2OH (3) CH3CH2CH2CH2Cl CH3CH2OCH2CH2CH3 CH3(CH2)4CH2OH AgNO3 C2H5OH
(-)
(+)白色↓ (-) (-) K2Cr2O7 H+ (-) 橙黄色 (+)蓝绿色
(1)
CH2OH
CHCH3 OH
C(CH3)2 OH CH2OH CH3(CH2)4CH2OH
(2) (3)
CH3
OH
OCH3
CH3CH2CH2CH2Cl CH3CH2OCH2CH2CH3
【解】 (1)
CH2OH C(CH3)2 OH CHCH3 OH K2Cr2O7 H+
(+) 蓝绿色
(-) 橙黄色
CH3CH2CH2CH2Cl CH3CH2C CH
KOH/醇
CH3CH2CH
KOH/醇
O (3) HOCH2CH (4) H2C C2H5ONa CH2 CHCH2Cl O2 /Ag 加压 Na NaOCH2CH CH2 HCN CHCH2Cl 醇 H2/Ni SOCl2
O
H2C
HOCH2CH2CN
【解】 (1)√ 分子间 (2)× (3)√ 分子间 (4)√ 分子内 (5)√ 分子 (6)√ 分子内 (7) × (8)√ 分子间
《有机化学》第五版ppt文档全文免费预览

《有机化学》第五版ppt文档全文免费预览•绪论•烃类化合物•烃的衍生物•有机合成与反应机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绪论碳氢化合物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机理。
生命体系中的有机物质探讨生物体内的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多糖等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有机功能材料研究具有光、电、磁等特殊功能的有机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
早期有机化学从炼金术到燃素说的兴衰,再到拉瓦锡的元素学说,奠定了有机化学的基础。
经典有机化学以凯库勒、范特霍夫等为代表,发现了苯环结构、立体化学等基本概念,推动了有机化学的飞速发展。
现代有机化学20世纪以来,随着物理方法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机化学在合成方法、反应机理、生物活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合成方法通过有机合成,制备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如不对称合成、金属有机合成等。
结构测定利用波谱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空间构型。
反应机理研究有机反应中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过程,揭示反应的本质和规律,如周环反应、自由基反应等。
生物活性研究探讨有机化合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药物设计、农药合成等。
烃类化合物B CD烷烃的通式与命名介绍了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同系物的概念,以及烷烃的命名方法和命名规则。
烷烃的物理性质系统总结了烷烃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密度、溶解度等,并解释了影响这些性质的因素。
烷烃的化学性质深入探讨了烷烃的化学性质,包括自由基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裂解反应等,以及这些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应用。
烷烃的结构与异构详细阐述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包括碳原子的杂化方式、键角、键长等,以及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异构体的命名。
A烯烃的通式与命名烯烃的结构与异构烯烃的物理性质烯烃的化学性质详细阐述了烯烃的结构特点,包括碳碳双键的形成、构型和稳定性等,以及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异构体的命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浓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酯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掌握有机反应机理;
正负相吸,能量最低
电子转移,箭头方向
☆根据反应机理来记忆有机反应;
☆记住一些特殊反应; ☆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 ☆多问为什么,杜绝想当然
第八章
醇、酚、醚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各类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各类化 合物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运用这些知识 解决各种问题。 教学重点: 醇、酚和醚的化学性质,碳正离子重 排以及β-消除反应机理。
烯丙醇 烯醇 炔丙醇 通常情况下,烯醇是不稳定的,容易互变 成为比较稳定的醛或酮。
4.根据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分为:
一元醇 二元醇 多元醇
三、醇的命名
1.俗名
乙醇俗称 酒精 丙三醇俗称 甘油
2.普通命名法命名 简单的一元醇用普通命名法命名:“烷基+醇” 例如:
异丁醇
叔丁醇
环己醇
苯甲醇
?
?
3.系统命名法
选择含-OH尽可能多的碳链为主链,含有几 个羟基称为几醇
2-甲基-1,3-环戊二醇
5-溴-2,3-己二醇
1,3-丙二醇
丙三醇
※两个羟基连在同一碳上的化合物不稳定,这种结 构会自发失水,故可认为同碳二醇不存在。
第二节 醇的物理性质
一、沸点:
1. 直链饱和一元醇的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 而有规律的上升。 C1-C12为液体, C13及以上为固体 2. 碳原子数相同的醇则含支链愈多的沸点愈低
1. 根据羟基所连碳原子种类可分为:
一级醇(伯醇) 二级醇(仲醇) 三级醇(叔醇)
2.根据分子中烃基的类别分为:
脂肪醇
脂环醇
芳香醇
※芳环侧链有羟基的化合物是醇,羟基直接连在 芳环上的不是醇而是酚
苯酚
3.根据醇分子中是否含有不饱和键可分为:
饱和醇 不饱和醇
CH2=CHCH2OH HC≡CCH2OH R-CH=CHOH
沸点: 117℃
丁醇
108℃
82℃
2-甲基-1-丙醇 2-甲基-2-丙醇
3. 比相同C原子数的烃、卤代烃、醚、醛、酮高
乙烷 bp:-88.6℃ 乙醇 bp:78.3℃
原因:
?
形成氢键而缔合 直链饱和一元醇的沸点随 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与相应的 烷烃愈来愈接近 4. 分子中羟基越多,沸点越高。
二、溶解度: 甲、乙、丙醇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苯甲醇能否与水任意比混溶? 不能 C4以上则随着碳链的增长溶解度减小 原因? 亲油基团 (憎水基团)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有机化学》张文勤编,高教出版社
《有机化学简明教程》高占先编,高教出版社 参考书: 《有机化学》汪小兰编,高教出版社 《有机化学》曾昭琼编,高教出版社 《有机化学》王积涛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学习指南》张文勤编,高教出版社
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一般规律;
Na与醇的反应比与水的反应缓慢的多,并且反应
所生成的热量不足以使氢气自燃。
故常利用醇与Na的反应销毁残余的金属钠,而 不发生燃烧和爆炸。
金属镁、铝也可与醇作用生成醇镁、醇铝。
醇与金属反应的活性 溶液中: > > >
甲醇 > 伯醇 > 仲醇 > 叔醇
二、与卤代物反应(卤代烃的生成) 1. 与氢卤酸反应 卤代烃 醇与氢卤酸反应的特点: 1)反应机理 SN
伯醇通常采取SN2 仲醇、叔醇、烯丙醇、苄醇通常采取SN1
a SN2机理
碱性
������盐
a SN2机理 构型翻转
b SN1机理
������盐
构型保持+构型翻转
完成反应:
机理:
有碳正离子中间体时一定要考虑重排
完成反应:
机理:
※β位上位阻大的伯醇与HX的反应常有重排产物生成
2)总的反应活性
亲水基团
烃基增大,憎水作用增强,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分子中羟基增加,亲水作用增强,在水中的溶解度 增大。
三、结晶醇的形成
低级醇能和一些无机盐(MgCl2、CaCl2、CuSO4等) 作用形成结晶醇,亦称醇化物。 如:
结晶醇
结晶醇不溶于有机溶剂而溶于水 应用: 除去少量低级醇
※ MgCl2、CaCl2、CuSO4不能用来干燥低级醇
HI > HBr > HCl
与它们酸性大小一致
烯丙式醇 > 叔醇 > 仲醇 > 伯醇 > CH3OH 醇反应活性的应用: 醇的鉴别
氯化锌和浓盐酸所配成的溶液 称为卢卡斯(Lucas)试剂 适用于C6以下叔、仲、伯醇的鉴别
2. 醇与卤化磷和亚硫酰氯反应 (1)
(2) 不重排 (3)
亚硫酰氯 氯化亚砜
教学难点: 碳正离子重排以及β- 消除反应机理。
(一)醇
第一节 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一、醇的结构
在结构上,醇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 基(-OH)取代后的生成物。 羟基为醇类的官能团
H C H H sp
3
O H
C,O 均采用sp3杂化,O 的sp3杂化轨道上有两对未 共用电子对。
:
:
二、醇的分类
结构比较复杂的醇,采用系统命名法。 命名规则: 选主链 定位次 写全名 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使羟 基的位置编号最小,……称为某醇。
2-甲基-5-氯-3-己醇
4-戊烯-2-醇
8-壬烯-6-炔-4-醇
4-甲基环己醇
环己甲醇
2-苯基-2-丙醇
1-甲醇
多元醇的命名:
TsO-是弱碱,很好的离去基团,易发生亲核取代 和消除反应。 在涉及立体化学的某些反应中有着独特的优点 对甲苯磺酸烷基酯的取代反应一般为SN2机理, 消除反应一般为E2机理
例子:
由 制备
SN1
SN2
例子: 由
制备
SN1
主
构型保持
SN2
2) 与无机酸反应
H2SO4、HNO3、H3PO4等
醇与含氧无机酸反应生成无机酸酯
第三节 醇的化学性质
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羟基官能团所决定,同时 烃基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结构决定性质 分子中的C—O键和O—H键都是极性键,因而醇 分子中有两个反应中心。 又由于受C—O键极性的影响,使得α-H和β-H
具有一定的活性,所以醇的反应主要发生在这四个
部位上。
一、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酸性 ——似水性
产物纯净
反应特点: 有吡啶等弱碱存在产物构型翻转 无吡啶等弱碱存在产物构型保持 解释: 有吡啶时
吡啶 构型翻转
无吡啶时
构型保持 3.成酯反应(与酸反应) 1)与有机酸反应
a. 生成羧酸酯
可逆反应 规律: 酸脱羟基醇脱氢
b. 生成磺酸酯 醇与磺酰氯反应则生成磺酸酯
对甲苯磺酰氯
TsCl
对甲苯磺酸烷基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