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20200203105331)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包含了六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口语交际、词语盘点、汉字笔画、阅读理解、写景作文指导和习作。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通过学习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大自然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口语交际、汉字笔画等方面还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学会描述大自然的美好景色。
(3)学会汉字笔画,提高书写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珍惜和保护大自然。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朗读。
(2)口语交际的技巧与实践。
(3)汉字笔画的掌握。
2.教学难点:(1)课文长句子的理解与朗读。
(2)口语交际中情景的创设与引导。
(3)汉字笔画的复杂笔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实地观察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精神。
3.示范教学法: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朗读、书写等方面的示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3.练习题:根据教学目标,编写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黑板、粉笔: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

《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交流与提炼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并在阅读实践中进行运用。
2.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学习从外貌判断人物的方法。
3.诵读与积累古诗《鸟鸣涧》。
重点、难点重点 1.交流与提炼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熟练朗读并理解古诗《鸟鸣涧》。
突破方法 1.通过回头读与交流讨论,归纳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运用本单元学习到的方法赏析古诗。
难点 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学习从外貌判断人物的方法。
突破方法 通过品词析句,找到外貌描写中体现出的人物个性特点,与课文或原著中的人物特点进行比对。
教法与学法教法 情景教学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交流与提炼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并在阅读实践中进行运用。
2.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学习从外貌判断人物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分享鲁迅的一句名言:“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道理吗?(积累的重要性)师:我们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二,去积累更多的知识吧。
(板书课题)二、新授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
师:读这四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中国古典名著)师:是的,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四篇课文,就是选自这四本古典名著,在学习这四篇课文的时候,我们也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这些方法。
(1)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分小组总结方法。
(2)小组活动。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我们通过“搜集资料,初识人物;研读对话,了解人物;抓关键字,分析人物”等方法来读懂了课文。
学习《景阳冈》这篇课文时,我们结合搜集到的背景资料跟原文进行比较阅读,还重点研读了武松打虎的片段,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最后通过故事讲述法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教材《语文园地二》共包含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涵盖不同的主题和文学作品,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1.2 教材特点《语文园地二》作为五年级语文教材的下册,强调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理解各个单元中的文学作品,把握其中的主题和情感。
•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技巧,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2.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促进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文学作品。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内容安排1.开篇导入:通过引入相关文学作品或情境,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学习目标解析: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主体教学:介绍并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情节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4.拓展延伸:组织相关阅读或写作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5.总结归纳:通过讨论或思考,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观看视频:通过展示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学作品。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班级活动,增强自信心。
3.3 评价与反思•定期组织测验或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进步,及时反馈并给予指导。
•在教学结束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查漏补缺。
四、教学反思与展望通过对《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的反思,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语文素养。
以上是针对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的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为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秀教学设计,主要包含了五个部分的内容:词语辨析、古诗欣赏、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这些内容既涵盖了语言知识的学习,也包括了语文素养的培养。
词语辨析部分通过对比和组词,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古诗欣赏部分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口语交际部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习作部分则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则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词语辨析、古诗欣赏等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口语交际和习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辨析词语,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能够欣赏古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能够在口语交际中表达清晰、连贯、有条理;能够在习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组词、朗读、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感受到语文的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词语的辨析与运用,古诗的欣赏,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习作的指导。
2.教学难点:词语的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感悟,口语交际的技巧,习作的创意表达。
五. 教学方法1.对比法: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2.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3.讨论法: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指导法: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学习目标。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二》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二》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二》主要包括了“词语盘点”、“口语交际”、“阅读感悟”和“写字练习”四个部分。
其中,“词语盘点”以“鸟岛”为话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感受大自然之美,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趣;“口语交际”则是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阅读感悟”选取了经典文学作品,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写字练习”则是对学生进行汉字书写的基本功训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但在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和写字方面,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文章,感受大自然之美,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趣;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2.教学难点: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以及对汉字书写的基本功训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范读法: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学习准备。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二》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二》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了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和理解,以及相关的写作训练。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对生活哲理的感悟。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但是,对于一些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写作训练的兴趣和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激发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对古诗文进行鉴赏和分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欣赏和理解古诗文,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对古诗文进行鉴赏和分析。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古诗文中的深层含义,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3.实践法:教师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句阅读和理解课文。
对于一些难懂的句子和词语,教师可以进行讲解和解释。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精选了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富有教育意义,贴近学生生活。
其中包含了精读感悟、略读实践、课外拓展等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文本的深层含义和情感态度的把握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语文园地二》中的文章,了解不同体裁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拓展阅读等,提高阅读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语文园地二》中的文章,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深入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语文园地二》相关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PPT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语文园地二》的封面,引导学生关注教材,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语文园地二》中的文章,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等。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针对文章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精选5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精选5篇)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篇1[教学目标]1、认识“辆”“匹”“册”等7个生字,正确认读“一辆车、一匹马”等6个数量短语,初步养成使用量词的习惯,对于不同的事物使用不同的量词。
2、熟读并背诵《字母表》。
能将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一一配对。
3、学会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形近字的字形,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
4、熟读并背诵《春晓》,感受雨后清晨的美丽春光。
5、阅读《阳光》,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量词,背诵古诗。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理解诗文的内容与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识字加油站1、出示生词卡片。
教师领读生词,学生跟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
2、仔细观察,这一组词语有什么样的特点?(都是以“一”开头的词组,揭示量词的概念)3、学习量词。
出示相关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根据图片上的信息,来说一说物体的数量。
如,老师问:一车?生答:一辆车。
4、量词的用法:这些量词都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单位,针对不同的事物,所使用的量词也不一样。
量词不可乱用,要使用恰当。
5、拓展:你还知道哪些量词?说一说。
(一只鸡、一头牛、一朵花、一个苹果)二、字词句运用1、找一找,连一连。
(1)复习语文园地一中的《字母表》,指名背诵,分小组背诵,评选出最熟练小组。
(2)教师利用展示《字母表》,仔细观察每一组大小写字母,说说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同桌展开游戏活动,一个同学出示大写字母,另一个同学从字母卡中找出对应的小写字母,然后两个同学将字母卡同时放在桌上,一起读一读。
(4)出示课本上“找一找,连一连”的内容。
学生完成课本练习,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行对答案,对全对的同学提出表扬。
(5)学生拿出练习本,开始默写《字母表》,查漏补缺。
2、读一读,想一想。
(1)出示课本上的两组字,教师指名读,及时正音。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字各有怎样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亿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
原始地壳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由天文行星时代进入地质发展时代,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
生命也开始逐渐形成。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尚无较多的生物出现,一直到距今
5.4 亿年前
的寒武纪,带壳的后生动物才大量出现,故把寒武纪以后的地质时代称为显生宙。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密切 ——________ 复杂 ——________ 沸腾 ——________
;D ;B
;C
(2) A ;C (3)对比 ;兴奋 (激动 )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第一题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能 力,第二题考查学生对课文文段的赏析,这两段描写主要是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其中, 范进知道自己中举消息前 “只装听不见,低着头往前走 ”,知道消息后 “自己把两手拍了一 下,笑了一声 ”运用的写法是对比;从范进两次 “拍手 ”笑“”,可以看出他知道自己中举后心 情非常兴奋。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解答,对学生 能力是一种提升。
1.通过 “交流平台 ”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的 方法。
2.通过 “词句段运用 ”的学习,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了解古 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 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
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9.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 / 桂花落 , 夜静 / 春山空。 月出 / 惊山鸟 , 时鸣 / 春涧中。
A xi àɡn B xi ā nɡC zh ō nɡ D zh òɡn ② 他将 ________爬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噫!好!我中了!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 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 ________吓了一跳。
Aji àɡn Bji nāɡ Cdō u Ddū (2)从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看出,这两段文字对范进的描写主要是
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 “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
注释: 1 相公:古代对读书人的敬称。 息。 3 踹:读音 chuà。i踩,踏。
2 噫:读音 yī。文言叹词,表示感慨、悲痛、叹
(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 邻居道: “范相 ________公,快些回去!你恭喜中 里。 ”
________ 了举人,报喜人挤了一屋
教学目标: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
1.通过 “交流平台 ”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的 方法。
2.通过 “词句段运用 ”的学习,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了解古 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3.通过 “积累与运用 ”的学习,理解古诗《鸟鸣涧》,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课外阅读。
《范进中举》 (节选 )
片段一:
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
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邻居道:
“范相公,快些回去!你恭喜中了举人,报
喜人挤了一屋里。 ”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邻居见他不理,走上来, 就要夺他手里的鸡。范进道: “你夺我的鸡怎的?你又不买。 ”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作者介绍。 王维( 699- 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
(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
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 朝上礼拜,都称 “千岁大王 ”。 ——《猴王出世》
①组交流:说说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联系上文能够了解到在石猴的提示下群猴拜石
猴为王。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你知道下面的词语现在的说法吗?
(5)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 一直到距今 5.4 亿年前的寒武纪,带壳的后生动物才大量出现,故把寒武纪以后的地质 时代称为显生宙。 ________
② 澳大利亚西部瓦拉伍那群中 ________
35 亿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证据。
【答案】 ( 1)疏远;简单;冷却 (2)碳;氢;氧;氮;磷;硫;大爆炸
________和 ________。
A 语言描写
B 心理描写
C 动作描写
( 3)范进知道自己中举消息前 “只装听不见,低着头往前走 ”,知道消息后 “自己把两手拍
了一下,笑了一声 ”运用的写法是 __他知道自己
中举后心情非常 ________。 【答案】 (1) A
(4)月出:月亮升起。惊:惊动,扰乱。山鸟:山中的鸟。
(5)时鸣:偶尔(时而)啼叫。时:时而,偶尔。
6.欣赏插图,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7.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8.赏析。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 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
(2)全帮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①家住沂州翠岭东,杀人放火恣行凶。不搽煤墨浑身黑,似着朱砂两眼红。闲向溪边磨巨
斧,闷来岩畔斫乔松。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李逵)
②肉雨屠门奋老拳,五台削发恨参禅。 下,孰是文殊孰普贤。(鲁智深)
豹子头刊金印后, 野猪林伏洒家前。独撑一杖行天
③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 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沙悟净)
1.读一读,找规律。 (1)出示问题:古典名著的语言和现在不大一样,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如果掌握一些
方法,阅读起来就能够更加畅顺。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都积累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感 受古代语言和理解古典内容的方法?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2.练一练,学运用。 (1)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 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
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5.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1)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2)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桂花:此指木 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
(3)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 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统,即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至此,生物学的演化开始,直 到今天地球上产生了无数复杂的生命形式。
38 亿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稳定的陆块,各种证据表明液态的水圈是热的,甚至是沸腾 的。现生的一些极端嗜热的古细菌和甲烷菌可能最接近于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其代
谢方式可能是化学无机自养。澳大利亚西部瓦拉伍那群中 最早的生命证据。
片段二: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好
了!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
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噫!好!我中了!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
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 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
(3)原始地壳的出现。
(4)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是密切相关的。 (5)列数字;列数字、举例子
【解析】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 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
(2)生命的构成元素有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它们来自于 “________”后元素的演化。
(3)标志着地球由天文行星时代进入地质发展时代的是 (4)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________。
________ 。
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未知生命起源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密切相关的。生命的构成元素如碳、氢、氧、 氮、磷、硫等是来自 “大爆炸 ”后元素的演化。资料表明前生物阶段的化学演化并不局限于 地球,在宇宙空间中广泛地存在着化学演化的产物。在星际演化中,某些生物单分子,如
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于星际尘埃或凝聚的星云中,接着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条件 下产生了像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通过若干前生物演化的过渡形式最终在地球
山水。苏轼评价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与孟浩然合称 “王
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 “诗佛 ”。
4.教师简介创作背景:
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 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 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此诗是王维为友人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的第一首,是诗人寓
1.读一读,找规律。 榜文 客官 印信 驿站 伙计
郎中 店家 客舍 货郎 墨客 (1)小组交流: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