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地方标准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蔬菜中三唑磷残留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任务来源本标准的制定是根据“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贵州省茶叶、蔬菜质量安全评价、检测、预警与可追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要求而确定的,同时根据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同意《贵州苕粉》等25项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的通知(黔卫计办函〔2015〕94号)文件的通知要求,我单位承担的《茶叶、蔬菜中三唑磷残留的快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贵州地方标准于2015年11月获得立项。
二、标准制定的背景和必要性三唑磷,又名三唑硫磷,英文通用名Triazophos,化学名称O,O-二乙基-O-(1-苯基-1,2,4-三唑-3-基)硫代磷酸酯。
纯品为浅棕黄色液体,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0~40mg/L,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对光稳定,在酸、碱介质中水解,140℃分解。
三唑磷具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效果好,杀卵作用明显,渗透性较强,无内吸作用,是一种中等毒性、广谱有机磷杀虫剂、杀螨剂,兼有一定的杀线虫作用,已在我国水稻、棉花、蔬菜和苹果等作物上登记,主要用于防治粮食、棉花、果树、蔬菜等主要农作物上的许多重要害虫。
由于三唑磷的应用效果好,相对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其毒性低,因此,在农作物上应用较广泛。
然而,三唑磷的大量使用也给一些食用农产品及环境带来了残留问题。
三唑磷属有机磷农药,中等毒性,对神经、肝、肾、心、肺及生殖系统等多脏器均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其中毒主要机理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欧盟规定三唑磷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为不得检出的农药品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规定,除了小麦、大麦、黑麦、玉米、荞麦、其他粮谷、棉籽和棉籽油设定了最大残留限量,其余适用“一律标准”,即0.01mg/kg;我国国家标准《GB 276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限定三唑磷的MRL为:稻谷、麦类、旱粮类等谷物0.05mg/kg,棉籽及结球甘蓝、节瓜等蔬菜0.1mg/kg,柑橘、苹果、荔枝等水果0.2mg/kg。
荔枝的主要产区

荔枝分布及产地荔枝原产于中国南部,曾多次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的山林里发现成片野生荔枝林。
长期栽培过程中,选育出多个栽培品种。
就目前的种质资源分布情况而言,它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岭南亚热带地区至热带地区。
其中,广东栽培最多,具有的荔枝品种也较多,达67个,著名的有糯米糍、桂味、妃子笑以及优品种增城挂绿、五华焦核荔枝和花县焦核淮枝等。
广西栽培规模仅次于广东,主要优良品种有禾荔(怀枝)、尚书怀、黑叶、桂味、糯米糍和大造等,共有62个品种。
福建也是我国荔枝的重要产区,有40个荔枝品种,主要有乌叶、兰竹、陈紫、下番枝、宋家香、绿荷苞和元红等。
海南荔枝品种主要以妃子笑为主。
台湾荔枝品种以黑叶种居多,约占71%,玉荷苞约占23%,糯米滋、桂味等品种种植面积较少。
另外,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也有少量的栽培。
荔枝面积、产量据表1可知,1996~2005年,虽然全国荔枝总面积增幅不大(从45.30万公顷增至58.07万公顷,增幅为28.19%),年定植面积则从72813公顷急剧降至18l6公顷(降幅达97.51%),但因收获面积(从15.91万公顷增至32.56万公顷,增幅达104.65%)及单产(从2834千克/公顷增至4440千克/公顷)大幅增加,全国荔枝总产从45.08万吨猛增至144.61万吨,增幅达到215.96%。
而2000年以来,全国荔枝总面积基本没有增加;农垦的荔枝总面积、收获面积和产量增幅(分别为95.14%、532.88%、475%)均大于地方(26.45%、98.02%、215.96%),但地方的荔枝生产仍是我国荔枝产业的主力军,地方的荔枝总面积、收获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份额分别达到96.19%、95.28%和96.66%。
------------《中国荔枝产销概况及发展》2007.5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广东荔枝生产现状广东具备优越的南亚热带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丰富的种质资源和悠久的栽培历史,具有发展荔枝和龙眼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
荔枝与荔枝文化

荔枝与荔枝文化张效民一荔枝,古人又写作离枝、离子、荔子、荔支等,因左思在《蜀都赋》1中有“旁挺龙木,侧生荔枝”的话,所以后人又以“侧生”来代指荔枝。
荔枝色红,故又有人称之为“丹荔”。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流落巴蜀期间,曾写过《宴戎州杨使君东楼》2诗,诗中有“轻红擘荔支”的话,所以不少人也以“轻红”来代称荔枝。
这样,荔枝这种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尤物,由于得到文人的关注而成为他们行诸笔下歌咏的对象而具有一种文化的内涵了。
就中国而言,关于荔枝的产地,著名宰相张九龄写作的《荔枝赋》3中说:“南海郡出荔枝焉。
”白居易在他那篇著名的《荔枝图序》中说:“荔枝生巴峡间4”。
中唐诗人张籍在他的《成都曲》中也写到过荔枝,他说:“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5”但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则在他的《老学庵笔记》6中以居成都多年的身份发表意见说:“此未尝至成都者也。
成都无山,亦无荔枝。
”他还引证苏辙的诗“蜀中荔枝生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来加以印证。
说“盖眉之彭山县已无荔枝矣,况成都乎7!”陆游的说法,比较符合蜀中荔枝产地的实际状况。
但这些说法,都因作者的视野和旅迹所限,其实并不全面准确。
比较合乎中国荔枝产地实际的说法,当为蔡襄的《荔枝谱》。
他说:“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8。
”也就是说,中国荔枝的产地,大致是今天的福建、四川、重庆、和广东广西一带地方。
这个判断是大体符合实际的。
从科学的角度讲,这当然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土质、气候适合于荔枝的生长的缘故。
二荔枝历来有果中之王的美称。
但是不同地域的人们对于荔枝应以何处为最佳却又有不同的认识。
据张九龄说,中书舍人刘侯因为“弱年累迁,经于南海”,亲口品尝过荔枝的美味,就认为荔枝“甘美之极”,无与伦比。
他还认为,“龙眼凡果”,而“与荔枝齐名”是很不相称因而也是很不应该的事情。
对于魏文帝“方引蒲桃及龙眼相比”,他也大不以为然。
认为“是时二方不通,传闻之大谬也。
9”作为一位由南粤之地的韶州进入中央政权的大臣张九龄,对于荔枝更是情有独钟。
《荔枝生产技术规程》解读

《荔枝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一、背景情况1998年,原深圳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果树技术应用研究所起草了DB440300/T5—1998《荔枝生产技术规程》,由原深圳市技术监督局于1998年3月18日发布和实施,至今已二十余年,而深圳荔枝产业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与发展,在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和服务社会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新的经验和技术。
因此,实施了二十多年的荔枝生产技术规程标准的修订需求迫在眉睫。
根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1年第二批深圳市地方标准计划项目任务的通知》(项目编号:1号)要求,起草、修订了深圳市地方标准《荔枝生产技术规程》。
本文对标准的内容进行解读,以便相关从业者对标准条款的理解,更好服务于深圳荔枝生产,进一步促进深圳荔枝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二、主要内容1、与原标准的主要差异。
与DB440300/T5—199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调整了部分技术指标,使标准更具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和通用性。
主要技术变化有:删除了产量指标、育苗技术规程、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果品技术要求等内容;更改了前言、范围、引用标准、建园、栽培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新增了果园配套生产设施、生产废弃物管理、果园建档等内容。
2、主要条款说明如下(1)更改了范围将原标准的范围由五个品种改为深圳荔枝,随着国内其它荔枝产区的发展态势和市场选择,深圳荔枝品种结构也将随着市场发展不断优化和调整,因此将品种名称提法改为“深圳荔枝”。
(2)更新了引用标准结合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新增了食品安全、运输、农药、肥料等规范性引用文件。
(3)删除了部分术语内容结合深圳土地资源现状,农业用地面积有限,今后几乎不可能新建育苗苗圃或自行播种育苗,故删除了“育苗技术规程”,不再关注“砧木”、“接穗”、“嫁接苗”等术语,保留“短截、疏剪、螺旋还剥”等相关内容,同时新增“深圳荔枝”、“环割”等术语定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备案公告2014年第2号(总第170号)--依法备案地方标准164项的公告

2011-04-01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34
40543-2014
DB11/T 765.1-2010
档案数字化规范 第1部分:总则
2010-12-28
2011-04-01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35
40544-2014
DB11/T 762-2010
电子政务业务描述规范
2010-12-28
2013-09-30
2013-11-30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62
40537-2014
DB32/ 2542-2013
粘胶(长、短)纤维能耗限额标准
2013-09-29
2013-11-29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63
40538-2014
DB32/ 2543-2013
铝合金铸件可比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2013-12-31
2014-03-01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45
40519-2014
DB53/T 544.1-2013
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编写规范 第1部分:基本要求
2013-12-31
2014-03-01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46
40520-2014
DB53/T 544.2-20源自3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编写规范 第2部分:要素编写;
2008-05-28
2008-07-01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38
40547-2014
DB11/T 553.2-2008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第2部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
2008-05-28
2008-07-01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NY-5174—2002-无公害食品-荔枝生产技术规程

NY 5174—2002 无公害食品荔枝生产技术规程1 范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生产园地选择和规划、品种选择和定植、土壤治理、施肥治理、水分治理、整形修剪、花果治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生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荔枝产区无公害食品荔枝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按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227 微生物肥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 5023 无公害食品热带水果产地环境条件3 园地选择和规划3.1 园地选择除符合NY 5023的有关规定外,宜选择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能降至1m以下、开阔向阳、避风寒的地段建园。
有霜冻地区幸免在西北方向及容易沉聚冷空气的低洼谷地建园。
3.2 园地规划3.2.1 园地四周宜营造防护林带,所用树种不应与荔枝具有相同的要紧病虫害。
3.2.2 按照园地地势,分成若干小区。
平缓地小区面积宜3hm2~8hm 2;丘陵山地小区面积宜1hm2~2hm2。
同一小区幸免种植成熟期差异大的品种。
3.2.3 按照园地规模、地势地势设置能排能灌的排灌系统和完善的道路系统。
3.2.4 丘陵山地沿等高线种植,大于20°的坡地不宜种植。
4 品种选择和定植4.1 品种选择选择习惯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4.2 定植4.2.1 定植季节春植、秋植。
4.2.2 定植方式和密度宽行窄株或近正方形定植。
按照园地环境条件、品种特性、栽培治理水平等确定定植密度,一样株行距(4m~5m)×(5m~6m)。
荔枝的生长环境要求

适合小规模或零星种植,采收方式以人工为主。
山地地区
适合小规模或零星种植,采收方式以人工为主。
06
荔枝生长的养分需求及施肥方案
养分需求及来源
氮
促进荔枝树体生长、增加枝叶数量、 提高结果量。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化 肥和土壤中的自然氮。
01
02
磷
协助荔枝树吸收其他养分,提高果实 产量和品质。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化 肥。
灌溉系统设计简单,可采用喷灌或滴灌等现代化灌溉 方式,排水系统需完善。
丘陵地区
灌溉系统设计较困难,可采用滴灌或漫灌方式,排水 系统需结合地形设计。
山地地区
灌溉系统设计困难,可采用人工浇水方式,排水系统 需特别设计。
地形地貌与机械化作业及采收方式
平原地区
适合机械化作业,可采用收割机等现代化采收方 式。
通过施用复合肥可以提供这些必需矿 物质和其他微量元素。
04
水源条件
需水量及灌溉方式
需水量
荔枝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不同生长阶 段对水分的需求量有所不同。在果实发 育期需水量较大,而在花期则需适当控 制水分,以防止过度湿润影响开花效果 。
VS
灌溉方式
荔枝的灌溉方式有多种,包括漫灌、喷灌 、滴灌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溉 方式,以满足荔枝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 量和均匀度。
荔枝的生长需求。
05
地形地貌要求
地形地貌与种植方式选择
平原地区
01
适合大规模种植,采用矩阵种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
病虫害。
丘陵地区
02
适合小规模种植,可利用梯田或坡地种植,但灌溉较为困难。
山地地区
03
适合小规模或零星种植,可利用梯田或坡地种植,但管理较为
DBS45 049-2018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冻干水果制品

DBS45 049-2018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冻干水果制品DBS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点标准DBS 45/049—2018食品安全地点标准冻干水果制品2018 - 01 - 10公布2018 - 06 - 10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打算生育委员会公布前言本标准按GB/T 1.1—2009的格式编写。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打算生育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东盟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南宁市食品药品安全信息与监控中心。
食品安全地点标准冻干水果制品范畴本标准规定了冻干水果制品的术语和定义、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以新奇食用水果为原料,经选料、原料预处理、速冻、真空冷冻干燥、包装等工艺制成的即食冻干水果制品。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18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6325 干果食品卫生标准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氰戊菊酯(fenvalerate)
≤0.2
铅(以Pb计)
≤0.20
氯氰菊酯(cypermethrin)
≤2
镉(以Cd计
≤0.03
氟氯氰菊酯(cyhalothrin)
≤0.2
汞(以Hg计
≤0.01
敌白虫(tr氟(以F计)
≤0.50
乐果(dimethoate)
≤1
3术语
3.1成熟度
果实成熟的程度。采摘时荔枝成熟应达到一定的程度,以适应处理、包装和运输的时间要求。
3.2机械伤
果实受到机械力作用,而造成的伤害。包括擦伤、刺伤、碰伤、压伤等。
3.3病虫害
果实由于病菌或害虫影响等造成的伤害
4外观要求
果实新鲜;具有该品种成熟时固有的色泽,正常的风味及质地;果的形状为扁心脏形;龟裂片隆起,呈狭长形,纵向排列,裂片峰平滑,缝合线明显;果较大,果肩一边隆起,果顶浑圆;果皮鲜红,软而较薄;鲜果表面无残留药物、煤烟、尘土,无机械伤,无病虫斑、水渍斑,无裂果、腐烂,无异味和滋味。
7.5.2.4无标志或有标志但缺“等级”内容,判为未分级产品。
7.6复检
如果对检测结果产生异议,允许用备用样品(或条件允许可再抽一次样)复检一次,复检结果为最终结果。
8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
8.1包装
8.1.1包装材料
各等级荔枝均可选用牢固、通气、洁净无毒无异味的纸箱、塑料水果筐等作为外包装,包装容器应大小适宜,以利产品的搬运、堆垛、贮存和出售;内包装可用聚乙烯塑料薄膜(袋);如用小竹篓包装,允许在篓底及篓面垫少量洁净的新鲜树叶,树叶重量控制在毛重的2%以内。
5质量要求
5.1等级规格
荔枝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二等品三个等级,各等级的规格指标应符合表1。在上述总体要求范围内,按表1规格,质量分为优等、一等、二等共三个等级,其中二等果所允许的缺陷,总共不超过三项
表1荔枝果实质量分等规格
项目
优等品
一等品
二等品
鲜果外观
鲜果新鲜、果形正常,符合第3节要求
鲜果大小均匀,无缺陷果
c)二等品:允许不超过8%的鲜果不符合本等级规定的要求,其中严重缺陷果不得超过3%。
7.5.2判定
7.5.2.1凡卫生指标中一项不合格者,判为不合格产品。
7.5.2.2凡包装材料不符合卫生要求,判为不合格产品。
7.5.2.3整批产品不超过某级别规定的容许度,则判为某级级别产品。若超过,则按下一级规定的容许度检验,直到判出级别为止。如果容许度超出“二等品”的范围。则判为等外品。
a)前后两次抽样检验结果差异较大;
b)因人为或自然因素使生产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c)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或主管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
7.4.2交收检验
每批次产品交收前,生产单位都应进行交收检验,交收检验内容包括包装、标志、基本要求。
卫生指标由交易双方根据合同选测,检验合格方可交收。
7.5判定规则
7.5.1容许度
按GB/T 12295的规定执行。
6.1.3.3可滴定酸度
按GB/T 12293的规定执行。
6.2卫生要求的检测
卫生标准按GB 5009,GB 17331,GB17332等有关国家规定执行。
出口产品卫生检疫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7检验规则
7.1检验项目
包装、标志、重量、鲜果外观、鲜果规格、品质风味、卫生指标。
鲜果大小较均匀,基本无严重缺陷果。一般缺陷果和严重缺陷果合计不大于8%,其中严重缺陷果不大于3%
病虫害
无
无
不得侵入果肉
损伤
无刺伤、划伤、压伤、擦伤等机械损伤
无刺伤、划伤、压伤,无严重擦伤等机械损伤
稍有刺伤、划伤、压伤,擦伤等机械损伤
果肉颜色
具有该品种最佳肉色
基本具有该品种肉色
基本具有该品种肉色
可溶性固形物
每件包装的重量与标示重量相符,其差异不得超过1%,若超过,则应重新包装。
各等级荔枝容许度规定允许的不合格果,只能是邻级果,不允许隔级果。优等品和一级品不允许有明显严重缺陷的鲜果包括在容许度内。
a)优等品:允许不超过3%的鲜果不符合本等级规定的要求,其中一般缺陷果、串等果各不得超过1.5%;
b)一等品:允许不超过5%的鲜果不符合本等规定的要求,其中严重缺陷果不得超过3%,串等不合格果不得超过2%;
18%~21%
可滴定酸度
0.15%~0.21%,种子小者居多
可食率
78%~83%
总酸g/100g
1.5
5.2鲜果规格指标
项目
指标
优等品
一等品
二等品
果实规格(个/kg)
≤45
≤46~55
≤56~65
病虫果率(%)
≤1
≤3
≤5
焦核果率(%)
≥75
5.3卫生指标
项目
指标Mg/kg
项目
指标Mg/kg
砷(以As计)
6.1.2鲜果规格
在样品中随机抽样鲜果2 kg~3 kg,称量,数粒计算鲜果千克数。
6.1.3理化指标检验
6.1.3.1可食率
在样品中随机取样果10个~20个,用感量为0.01 g的架盘天平称总重,然后仔细将果皮、果肉和种子分开,称量果皮加种子的重量。计算百分率,算至小数点后一位。
6.1.3.2可溶性固形物
产地(包括省、市、县名,若为出口产品,还应冠上国名);
等级;
采收日期、保质期、贮存方法。
8.3贮存
荔枝采收宜选择晴天上午进行,在烈日中午、雨天或雨后即采收均不适宜。采下的鲜果不宜日晒,应放在树荫下,及时进行挑选、分级、包装、预冷、低温贮藏等产品后处理。荔枝贮存场地应阴凉通风、防晒、防雨、无毒、无异味、无污染源。
8.1.2包装容量
纸箱、小竹篓容量不超过5 kg,塑料水果筐容量一般不宜超过10 kg,也可根据签定的合同规格执行。
8.2标志
每个包装必须有下列标志,并以清晰、不易褪色、无毒的文字形式标注于包装的外侧:
产品名称、品种名称及商标;
执行的产品标准编号、产品标识登记备案号;
生产企业(或经销商)名称、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及电话;
荔枝鲜果的可食率和可滴定酸检测要求,仅作为判明荔枝品质的参考指标。
7.2组批
凡同产地、同等级、同一日采收的荔枝鲜果可作为一个检验批次。
7.3抽样
按GB/T 8855的规定执行。
7.4检验分类
7.4.1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是对产品进行全面考核,即对本标准规定的全部要求(指标)进行检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8.4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无毒、无异味、无污染;有防日晒、防雨、防压设施;最好采用冷藏运输。
新鲜荔枝应当尽可能随采随销。贮运荔枝要注意堆叠问题,打孔的包装箱堆叠时要留一定空隙,以利气体交换。鲜果从果园运至冷库或水果采后处理加工厂(场),或直接从果园运至水果批发市场及水果销售点,如属于短途运输或利用空运等快速运输条件,贮运时间在24 h之内者,允许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凡超过24 h以上者必须经过预冷并在低温冷藏条件下进行运输。在5℃的冰水中加入特克多稀释至0.1%的浓度,浸果15min,然后打好包装用低温设备贮运,控制温度在5℃~7℃,贮运期可达20 d~35 d。低温贮运切忌温度波动,否则易烂。
荔枝地方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Guiwei)鲜果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贮运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荔枝鲜果的生产和销售。
2引用标准
GB5009.38蔬菜、水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5127食品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对硫磷允许残留量标准
溴氰菊酯(deltamethrin)
≤0.1
敌敌畏(dichlorvos)
≤0.2
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剧毒和高毒农药不得在水果生产中使用。
6试验方法
6.1等级规格
6.1.1感官检验
将样品铺放在检验台上,在正常光线下采用感官检测方法对鲜果新鲜度、成熟度、均匀度、洁净度、缺陷果、异品种和品质风味等项目进行评定,并作记录。要求参与检验的人感官正常和具有相当的鉴评经验,参与品味的人数应不少于三人,其中至少一人为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