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614专业基础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运动生理学论述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2021年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614专业基础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运动生理学论述题精编

1.体成分的估算方法有哪些,并说明其估算的原理?

【答案】体成分的估算方法和原理:

(1)皮褶厚度法:皮下脂肪厚度与体脂总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2)围度法:用一皮尺测量身体各部位的围度来估算体脂%。

(3)生物电阻抗分析法:非脂肪组织比脂肪组织有更高的电荷容量,更易于导电,根据电流传导速度快慢来表示身体所含脂肪多少。

(4)水下称重法:身体内脂肪和非脂肪组织量的不同使身体密度也不同,通过人体在水中和陆上的体重变化来测量人体体积、身体密度,从而推算出体脂重和去脂体重。

(5)空气置换法:通过人进入测试舱前后舱内空气体积变化来计算人体体积,结合精确测量的体重计算身体密度,进而估算体成分。

(6)DEXA法:应用两种能透过机体的不同能量的光子,在不同密度的组织中,其衰减光子能量的程度不同,进而计算出各种组织的含量。

2.为什么要在竞技体育中反对使用兴奋剂?

【答案】禁止使用兴奋剂的主要目的是:

(1)维护奥林匹克公平竞争的原则和道德规范。运动员应凭借刻苦的、科学的体能和技能训练来取得比赛成绩,而不能依靠药物来增强体能,因为这对不使用药物或无法获取那些药物的运动员来说,是不公平的。如大家都使用兴奋剂,高水平的体育运动性质就被异化。

(2)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兴奋剂使用和一般医疗性药物的使用不同。兴奋剂使用往往是大剂量性的,长周期性的,因此,其累积性的副作用和慢性中毒作用将对运动员造成巨大的身体和心理伤害。这种副作用是长期性的、恶性的,对运动员远期体能是摧毁性的。

3.试述运动减肥的可能机制。

【答案】运动减肥的可能机制:

(1)耐力运动消耗脂肪。耐力运动时,脂肪氧化是主要的供能形式。运动时体内脂肪的利用受脂肪水解、脂肪动员、脂肪酸的运输以及骨骼肌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摄取等因素的影响。脂肪水解酶只有在耐力运动20分钟后才能激活,促进脂肪水解,氧化供能。在进行长时间运动的过程中,脂肪动员加强,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有利于活动肌肉更多地摄取和利用脂肪酸供能。耐力训练不仅加速脂肪酸和磷酸甘油的氧化,同时也抑制脂肪酸的合成,阻碍甘油三酯的合成,从而达到体脂减少,控制肥胖的目的。

(2)适度运动降低食欲。运动对食欲的影响比较复杂,运动对于有代谢紊乱问题的肥胖人,则有抑制食欲的作用。Durrant等人(1982年)的研究显示,胖人和瘦人进行固定自行车运动后,瘦人增加食物摄取量以弥补运动时的能量消耗;而胖人食欲却下降,食物摄取量减少。

(3)增加基础代谢。几十年的减肥实践发现,单独依靠减少能量摄入而减肥的效果,往往因人体基础代谢率(RMR)的降低而抵消;而体育运动能增加瘦体重,RMR与瘦体重呈正相关关系。瘦体重越大,

RMR越高。所以饮食控制和体育运动结合起来效果最佳。

(4)抑制脂肪生成。运动可以下调脂肪合成酶(FAS)基因表达,减少或抑制脂肪的合成,特别是高脂饮食后,脂肪生成加强,若进行运动,则减少脂肪的生成。

4.比较含氮激素分泌细胞与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答案】比较含氮激素分泌细胞与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分布和结构特点如下:

含氮激素分泌细胞包括分泌氨基酸衍生物、胺类、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因此分布极广。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体,并有膜被的分泌颗粒。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则包括肾上腺皮质的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的细胞、卵巢和黄体的细胞、睾丸间质细胞等。这类细胞在HE染色切片中,胞质呈嗜酸性或泡沫状。电镜下胞质内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较多管状嵴的线粒体和脂滴,无分泌颗粒。

5.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含义如何?怎样评定有氧适能和肌适能?

【答案】有氧适能是指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它是实现有氧工作的基础,有氧适能水平愈高,有氧工作能力愈强。肌适能主要包括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柔韧性,这些成分既是实现完满健康效益的前提条件,又对人体外观,自我表象和工作业绩及运动成绩起着基础效用。其中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肌肉耐力是指肌肉在某一负荷下能长时间保持持续收缩的能力。肌适能的其他成分还包括速度和爆发力、灵敏、平衡和协调性等。

有氧适能的常用评价方法:通过直接或间接法测定最大摄氧量来评价;通过直接测定或间接推算乳酸阈来评价。

肌适能的评定方法:肌肉力量通过1RM测验,1RM是指恰能举起一次的最大重量,1RM最大负荷通过测验和修正决定。肌肉耐力可采用肌肉群在固定负荷下重复收缩的次数和维持一定重量(如80%RM)的持续时间或重复次数来评价。

6.试述训练对两类肌纤维的影响。

【答案】训练能使肌纤维产生适应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

(1)训练可导致肌纤维类型改变。近年来研究认为,长期大强度耐力训练,可使快肌纤维变成慢肌纤维,而速度和力量训练只能改变肌纤维某些微结构和代谢功能改变。

(2)训练能使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如速度和力量训练使快肌纤维增粗,大强度耐力训练可使慢肌纤维面积增大等。

(3)训练能显著提高肌纤维的代谢能力。如耐力训练不仅可以明显使慢肌纤维有氧能力获得提高,而且也能使快肌纤维有氧能力获得改善,而力量训练使肌纤维有氧氧化能力下降等。

(4)训练对肌纤维影响的专一性。训练所引起的适应性变化,不仅表现在不同的运动专项和不同训练方式上,而且也表现在局部训练上。

7.运动性免疫抑制调理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答案】根据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机理,免疫调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可以根据个体的条件(内在条件与外在条件),灵活加以运用:

(1)营养调理

主要包括糖补充、谷氨酰胺补充、抗氧化物补充以及微量元素补充

(2)中药调理

(3)训练之余的免疫保护措施

将训练之外的生活和精神压力降低导最低限度;注意选择运动员寝室的色彩和音乐;注意运动员营养摄入;避免过度训练和慢性疲劳;降体重速度不宜太快;

尽量减少感染机会;患病期间注意减量甚至暂时停止训练。

8.试述运动员心脏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点。

【答案】运动员心脏由于长期的运动训练,表现出与常人不同的一些特点,主要包括形态、结构和机能三个方面:

(1)运动性心脏肥大运动员心脏肥大是运动心脏的主要形态特征,其肥大程度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通常呈中等程度肥大。耐力项目的运动员心脏肥大表现为全心扩大,伴有左心室室壁厚度的轻度增加,又称离心性肥大。而力量项目的运动员心脏肥大主要是心室厚度增加,心腔容积的扩大不明显,称为向心性肥大。

(2)在运动员心脏外部形态改变的同时,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良好的适应。表现为:心肌纤维直径增粗,肌小节长度增加,毛细血管增多变粗,线粒体增多变大,氧弥散距离缩短,线粒体内的ATP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含量与活性提高,心肌细胞膜上的脂质分子改变,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心肌细胞内的特殊分泌颗粒增多,心肌细胞的上述结构重塑,使心肌肥大的同时,其内部的血液供应和能量的产生能与之匹配,从而大大提高了心脏的泵血功能。

(3)运动员心脏由于其形态、结构方面的良好变化,最终导致其功能能力显著增强。表现为:安静时,心跳徐缓有力,心率明显慢于一般人;在定量负荷运动时,运动员心脏高度节省化,心率较慢;而在极量负荷运动时,运动员心脏则表现出它所特有的高功能,高贮备。一般人的心力贮备只有20~25升/分,而运动员可达35~40升/分。由于其心泵功能的大贮备量,使得他们在运动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9.试论述肾脏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答案】肾脏尿生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肾小球滤过作用: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以外,其余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均可滤入肾小囊,形成肾小球滤液(原尿),这一过程称为肾小球滤过作用。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有效虑过压,它涉及三种力量,即:肾小球的有效虑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2)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或者排泄:是指其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滤液的过程。肾小管与集合管的排泄是指其管腔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滤液的过程,如肌酐、马尿酸以及某些药物的排泄。然而,一般情况下以上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过程难以严格区分,因此生理学通常将这两个过程统称为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10.试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效应关系体现的主要方面。

【答案】大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的效应有直接作用、间接作用、急性作用和慢性作用。大气污染对人体产生的急性作用,在某些情况下是以某种或某些毒物急性中毒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毒物直接作用的影响。如以加重原来所患疾病的病情而加速患者的死亡,这是间接作用的影响。效应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但有些急性效应也可以是受到长期慢性作用所引起的。另外,短期接触窒息剂,可产生慢性的后作用。低浓度污染物长期作用于人体会产生慢性的远期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