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高电压技术考点复习讲义和题库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高电压技术考点复习讲义和题库

考点5:电力系统防雷保护5.1 输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一、雷击线路附近大地时,线路上的感应雷过电压1、先导在导线轴线方向上的电场强度X E 将导线两端与雷云电荷异号的正电荷,吸引到最靠近先导通道的一段导线上,成为束缚电荷。

导线上的负电荷则被排斥而向两侧运动,经线路泄露电导和系统中性点进入大地。

导线上电流很小,忽略线路工作电压,导线电位仍保持的电位。

正束缚电荷产生的电场在导线高度处被电导中负电荷产生的电场所抵消。

2、主放电先导通道中的负电荷自下而上被迅速中和,相应的电场被迅速减弱,使导线上正束缚电荷迅速释放,形成电压波向两侧传播,形成的过电压称为感应过电压的静电分量。

与此同时,由于先导通道中雷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变化而引起的感应称为感应过电压的电磁分量。

(1)当雷击点离开线路的距离s>65m 时,)(25d L KV Sh I u g ⨯⨯≈ 其中L I :雷电流峰值(KA);d h :导线平均高度(m);S:为雷击点离线路的距离。

感应过电压峰值一般最大可达300~400KV,这会引起35KV 及以下钢筋混凝土杆线路绝缘闪络。

(2)加避雷线由于屏蔽作用,感应过电压下降,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为)k 1(U U gd ,gd -=因此,避雷线离导线越近,耦合系数k 越大,U 感应越小。

二、雷击线路杆塔时,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无避雷线d ah =gd U有避雷线)1(U gd ,k ah d -=与直击雷相比,感应过电压的特点:1、极性与雷云电荷相反,一般为正极性。

2、在三相导线上同时出现,不会直接产生相间过电压。

3、 波形较缓和,波前几微秒到几十微秒,波长可达数百微秒。

5.2 输电线路的直击雷过电压和耐雷水平一、雷击杆塔顶部1.塔顶电位塔顶电流i gt <雷电流L i ,即L i i β=gt 雷电流到达峰值时,塔顶电压有最大值6.2(ch L R U gt L td I +=β其中β为分流系数,设雷电流具有斜角波前,at i =,则t L R L L bib t ++=11β,t 取T/2,(T 1波前时间2.6us)2.导线电位和线路绝缘上的电位当塔顶电位为td U 时,在塔顶的避雷线也有同样的电位,导线上产生的耦合电压为td kU ,由于通道电磁场的作用,导线上有感应过电压)1(a k h d -, 此电压与塔顶电位极性相反,所以导线电位的幅值d U 为)1(a U U td k h k d d --=作用在线路绝缘上的总电压k)-)(1ah (U U U U d td j +=-=d td 对于斜角波前的雷电波6.2L 1LI I a T == )1)(6.26.2(ch L k h I d gt j L R U -++=ββ 3.耐雷水平的计算 耐雷水平:]6.2)6.2[)(1(ch %501d gt h k L R U I ++-=β提高耐雷水平:↓↑↓β,,R ch k ,加强线路绝缘。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范文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范文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范文特高压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量的电能传输任务。

然而,雷电过电压的存在给特高压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为了有效防护特高压电网免受雷电过电压的损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合理设置避雷装置是防护特高压电网的首要任务之一。

避雷装置能够将雷电过电压引到安全的地方,从而减小对特高压电网的冲击。

在特高压电网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避雷装置的安装位置和数量。

同时,避雷装置的维护和检测也是至关重要的。

定期进行避雷装置的巡检,及时发现故障并予以修复,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其次,避雷接地系统也是防护特高压电网雷电过电压的关键措施之一。

避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需要遵循规范和标准,确保接地电阻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特高压电网的大型设备和设施通常采用混凝土接地极或大面积接地网。

在实施中,应对接地系统进行详细测试和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

另外,线路的设计和绝缘配合也是防护特高压电网雷电过电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绝缘配置必须满足特定的电气要求,以确保能够有效阻断雷电过电压的穿透。

在选用绝缘子时,应考虑其耐电压能力和防雷能力,并严格按照制造厂商的规定进行正确安装和维护。

此外,定期进行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反映特高压电网系统的运行状态和雷电过电压的情况,为运维人员提供及时的处理建议。

在监测数据异常或超过安全阈值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措施进行处理,避免雷电过电压对特高压电网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

总之,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是确保特高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通过合理设置避雷装置、完善避雷接地系统、优化线路设计和绝缘配合,以及定期进行监测和处理,可以有效防护特高压电网免受雷电过电压的损害。

特高压电网的防雷工作应持续不断地加强,以确保特高压电网安全可靠地为人们输送清洁、高效的电能。

高电压技术_7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高电压技术_7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6
1 ~ 2km
A
F1
F2
(a )
F3
F1
F2
(b )
(10-3-1) 35kv 及以上变电所的进线保护接线
(a )未沿全线路架设避雷线的 35~110kv 线路的变电所的进线保护接线 (b )全线有避雷线的变电所的进线保护接线
7
二、图中各元件的名称和作用: 图中各元件的名称和作用: 1)进线段的作用 进线段的作用:进线段内防止雷击导线,进线段 进线段的作用 以外进雷时,由于进线段本身阻抗的作用,使流经 避雷器的雷电流受到限制,同时由于冲击电晕的影 响,将使入侵波陡度和幅值下降。 2)F3的作用 F 的作用:限制入侵波的幅值。 3)(管型避雷器)F2的作用 )F2 (管型避雷器)F 的作用:在雷季保护断路器和隔 离开关.断路器闭合运行时,入侵雷电波不应使其动 作。 )F1的作用 4)(阀式避雷器)F1的作用 (阀式避雷器)F1的作用:DL合闸状态时,保护一 切绝缘。
8
§7-3 变压器中性点保护 -
一、全绝缘
变压器中性点的绝缘水平与相线端是一样的。 1、35~60KV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一般不需 要保护装置。 2、对110KV且为单进线的变电所,宜在中性点上加设避 雷器。
二、分级绝缘
变压器中性点的绝缘水平比相线端低得多。 对于中性点接地系统中,有些不接地的变压器需要保护。
不平衡绝缘的原则是使两回路的绝缘子串片数有差异,这 样,雷击时绝缘串片数少的回路先闪络,闪络后的导线相当 于地线,增加了对另一回路导线的耦合作用,提高了另一回 路的耐雷水平以保证继续供电,一般两回路绝缘水平的差异 为 3 倍的相电压(峰值)。
3
五、架设自动重合闸
雷击造成的闪络大多能在跳闸后自行恢复绝缘性能。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特高压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功率输电的任务,对于雷电过电压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特高压电网在输电过程中容易受到雷电过电压的影响,如不加以防护,可能会对电网设备和系统运行造成损害甚至发生事故。

因此,特高压电网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雷电过电压的产生和传播。

首先,特高压电网必须采用合适的导线材料和结构。

特高压电网输电线路通常采用的是悬垂绝缘子,这种绝缘子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抗风振性能,能够有效地抵御雷电过电压的冲击。

此外,为了提高线路的耐雷电性能,可以在导线上加装避雷针和避雷器,从而将雷电过电压引入地面,保护线路设备。

其次,特高压电网还需要配置雷电过电压保护装置。

雷电过电压保护装置通常采用的是避雷器,可以将雷电过电压引入地面,保护电网设备不受损害。

在特高压电网中,避雷器通常安装在变电站设备的进出线路、变压器和电缆终端等位置。

避雷器能够有效地吸收雷电过电压的能量,保持设备工作在安全电压范围内。

另外,特高压电网还需要加强对接地系统的构建。

良好的接地系统能够将雷电过电压迅速引入地面,减少对设备的影响。

特高压电网接地系统包括接地网、接地极和接地线等,通过有效地配置这些设施,可以提高接地系统的效果。

此外,特高压电网还可以采用接地引雷的方法,将雷电引入地下,减少对电网的影响。

总之,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是确保电网设备和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措施。

通过采用合适的导线材料和结构,配置雷电过电压保护装置,并加强对接地系统的构建,可以有效地防止雷电过电压对电网的影响。

特高压电网必须认真对待雷电过电压防护工作,确保电网的可靠运行。

只有这样,特高压电网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高电压技术9-10

高电压技术9-10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第九章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输电线路上出现的大气过电压有两种:¾一种是由于雷直击于线路引起的,称为直击雷过电压;包括雷击避雷线、杆塔和导线;¾另一种是雷击线路附近地面,由于电磁感应引起的,称为感应雷过电压。

反击或逆闪络:雷击线路接地部分(避雷线、杆塔等)导致其电位异常升高而引起绝缘子串闪络。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雷击输电线路:(1)雷直击导线(2)雷击杆塔或避雷线:强大的雷电流使杆塔电位升高,反过来对导线放电,即反击。

以上产生的过电压称为直击雷过电压。

(3)雷击输电线路附近大地产生感应雷过电压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产生的危害:(1)线路跳闸:绝缘子闪络未必导致跳闸,形成稳定电弧后,则跳闸,影响正常送电(2)雷电波侵入变电站第九章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耐雷水平:雷击线路时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的幅值,以kA 为单位。

它是反映输电线路耐雷击能力的性能指标。

雷击跳闸率:40个雷暴日下每100 km 线路每年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称为“雷击跳闸率”,这是衡量线路防雷性能的综合指标。

工程上衡量输电线路防雷性能优劣的指标:第九章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9-1 输电线路上的感应雷过电压一、雷击线路附近大地时的线路上的感应雷过电压¾先导放电时导线上出现与雷电流极性相反的束缚电荷,主放电时束缚电荷突然释放形成感应雷过电压的静电分量¾主放电中雷电流的急剧变化产生很强的脉冲磁场,在线路导线上产生感应雷过电压的电磁分量极性与雷电流极性相反三相导线上同时出现不考虑避雷线的屏蔽效应时:Sh I U dL i 25×=I L 为雷电流幅值;h d 为导线平均高度;S 为雷击点离线路距离。

线路防雷四原则和具体措施

线路防雷四原则和具体措施

线路防雷四原则和具体措施
线路防雷的四原则如下:
1. 保护导线不受或少受雷直击。

2. 雷击塔顶或避雷线时不使或少使绝缘发生闪络。

3. 当绝缘发生冲击闪络时,尽量减小由冲击闪络转变为稳定电力电弧的概率,从而减少雷击跳闸率次数。

4. 即使跳闸也不中断电力的供应。

具体措施如下:
1. 合理选择输电线路路径,避开易遭受雷击的地段,如雷暴走廊、潮湿盆地、土壤电阻率突变地带等。

2.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提高耦合系数、减小分流系数、加强高压输电线路绝缘等,以提高高压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

3. 根据地区的地貌、地形、地质以及土壤状况与接地电阻的合理水平,找出可能存在薄弱环节或缺陷,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

请注意,上述措施并不能保证线路完全不受雷击,雷电活动具有复杂性和随机性,因此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多种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雷击对线路的危害。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篇一:高电压技术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ss=txt>仅供参考第一章1.1、气体放电的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他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答:区别:①汤逊理论没有考虑到正离子对空间电场的畸变作用和光游离的影响②放电时间不同③阴极材料的性质在放电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④放电形式不同范围:1.3、在不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放电的极性效应是什么?答:带电体为正极性时,电晕放电形成的电场削弱了带电体附近的电场,而增强了带电体远处的电场使击穿电压减小而电晕电压增大;带电体为负极性时,与正极性的相反,正负极性的带电体不同叫极性效应。

1.4、什么是电晕放电?它有何效应?试例举工程上所采用的各种防晕措施答:(1)在极不均匀场中,随着间隙上所加电压的升高,在高场强电极附近很小范围的电场足以使空气发生游离,而间隙中大部分曲域电场仍然很小。

在高场强电极附近很薄的一层空气中将具有自持放电条件,而放电仅局限在高场强电极周围很小范围内,整个间隙尚未被击穿。

这种放电现象称为电晕放电。

(2)引起能量损耗电磁干扰,产生臭氧、氮氧化物对气体中的固体介质及金属电极造成损伤或腐蚀(3)加大导线直径、使用分裂导线、光洁导线表面1.9、什么是气隙的伏秒特性?它是如何制作的?答:伏秒特性:工程上用气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与放电时间的关系来表征气隙在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特性,称为气隙的伏秒特性。

制作方法:实验求得以间隙上曾经出现的电压峰值为纵坐标,以击穿时间为横坐标得伏秒特性上一点,升高电压击穿时间较少,电压甚高可以在波头击穿,此时又可记一点,当每级电压下只有一个击穿时间时,可绘出伏秒特性的一条曲线,但击穿时间具有分散性,所以得到的伏秒特性是以上下包络线为界的一个带状区域。

1.13、试小结各种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方法,并提出适用于何种条件?答:(1)改进电极形状,增大电极曲率半径,以改善电场分布,如变压器套管端部加球型屏蔽罩等;(2)空间电荷对原电场的畸变作用,可以利用放电本身所产生的空间电荷来调整和改善空间的电场分布;(3)极不均匀场中屏障的作用,在极不均匀的气隙中放入薄片固体绝缘材料;(4)提高气体压力可以大大减小电子的自由行程长度,从而削弱和抑制游离过程;(5)采用高真空可以减弱气隙中的碰撞游离过程;(6)高电气强度气体sf6的采用。

技能培训专题-高电压技术-雷电及防雷保护措施

技能培训专题-高电压技术-雷电及防雷保护措施

防雷接地
• 接地电阻:对工作接地和保护 接地,将接地点的电位Ue与流 过的工频或直流电流Ⅰe的比值。 它是大地电阻效应的总和,包 括:接地引线、接地体、接地 体与土壤间的过渡、大地的溢 流电阻,前三项阻值较小,可 忽略。对防雷接地,关心的是 冲击接地电阻,即流过冲击大 电流时的接地电阻。
防雷接地
1. 带间隙阀式避雷器 (1)结构 • 火花间隙F • 工作电阻(阀片电阻)R
三.阀式避雷器
(2)主要特性参数 • 额定电压:指正常运行时作用在避雷器上的工频工作电压,
也就是使用该避雷器的电网额定电压。 • 冲器击,放指电的电是压在[标U准b(i雷)]:电对波额下定的电放压电为电2压20(幅kV值及)以的下上的限避。雷对
避雷器
4.有间隙避雷器的基本要求
(1)过电压作用时,避雷器先于被保护电力设备放电,这 需要由两者的伏秒特性的配合来保证;
(2)避雷器应具有一定的熄弧能力,以便可靠地切断在第 一次过零时的工频续流,使系统恢复正常。
(3)过电压下其残压应小于被保护设备冲击绝缘强度。 • 以上所述要求对有间隙的避雷器都是适宜的,这类避雷器
• 通流容量大,能制成重载避雷器,即使是带间隙的MOA 的通流能力也完全不受串联间隙被灼伤的制约,它仅与 MOV本身的通流能力有关。
• 耐污性能好:由于没有串联间隙,因而可避免因瓷套表面 不均匀污染使串联火花间隙放电电压不稳定的问题,即这 种避雷器具有极强的耐污性能,有利于制造耐污型和带电
清洗型避雷器。
2.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
• 无续流、动作负载轻,能重复动作实施保护:MOA的续 流仅为微安级,实际上可认为无续流。所以,在雷电或内 部过电压作用下,只需吸收过电压的能量,而不需吸收续 流能量,因而动作负载轻;再加上MOV的通流容量远大 于SiC阀片,所以MOA具有耐受多重雷击和重复发生的操 作过电压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Z IZ 100 I 2 2 4
输电线耐雷水平:
U 50% I 100
2. 雷击塔顶时的过电压及耐雷水平
塔顶电位: U IRch Lgt
dI I ( Rch Lgt / 2.6) dt
I 导线电位: U ' hd hd 2.6
绝缘子承受电压=塔顶电位-导线电位=
10.4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
根据模拟试验和运行经验,一般高度线路的避雷线和导 线对地面的遮蔽宽度取4hd + b,hd是上导线的平均高度,b为 避雷线之间的宽度,这样 ,l00km输电线路对地面的遮蔽面积, 或受雷害面积(km2)为:
A (4hd b) 103 100 0.1(4hd b)
UA 1 dI 1 Ls Ls 2 dt 2
1 U s U A (1 K c ) Ls (1 K c ) 2
s (0.012l 1)m
电力系统多年的运行经验表明,间距只要满足上式要求, 雷击档距中央避雷线时,导线与避雷线间一般不会发生闪络。 所以,在计算雷击跳闸率时,不计及这种情况。
10.2 线路感应雷过电压
静电场突然消失 静电分量
主放电产生脉冲磁场
静电分量
无避雷线时的感应雷过电压
雷击线路附近地面: U 25
Ihd s
雷击杆塔或线路附近避雷线: U hd α —— 感应过电压系数,kV/m,其值等于以kA/μs为单位的雷电流平 均陡度值,即 α = I / 2.6。 hd ——导线平均高度,m。
第10章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10.1 输电线路防雷的原则和措施 10.2 线路感应雷过电压 10.3 输电线路的直击雷过电压 10.4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
10.1 输电线路防雷的原则和措施
直击雷过电压
雷击 塔顶
雷击档距中央 的避雷线
雷击 导线
雷击线路 附近地面
感应雷过电压
输电线路防雷的任务: 采用技术上与经济上的合理措施,使系统雷害降低到运行 部门能够接受的程度,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U ' U KcU (1 Kc )U
Kc 为避雷线与导线之间的耦合系数。如前所述,其值 只决定于导线间的相互位置与几何尺寸。线间距离越近, 则耦合系数 Kc 愈大,导线上感应过电压愈低。
10.3 输电线路的直击雷过电压
无避雷线时的直击雷过电压
1. 雷击导线的过电压及耐雷水平
雷击点电压: U A
KcU gt Kc g I ( Rch Lgt / 2.6) hd (1 K c )
gi
(1 g )i
导线电位:
Kc g I ( Rch Lgt / 2.6)
I hd (1 Kc ) 2.6
U j g I ( K ch Lgt / 2.6)(1 K c )
输电线耐雷水平:
U 50% I 100
平原线路:lg pa
h
86
此时,避雷线只起到降低 绕击率的作用:
3.90
山区线路: 塔顶时的过电压及耐雷水平
塔顶电位:
ugt g iRch Lgt g
di g I ( Rch Lgt / 2.6) dt
实测表明,感应过电压峰值最大可达300 ~ 400kV。这 对35kV及以下的水泥杆线路可能引起闪络事故;110kV及 以上的线路,由于绝缘水平较高,一般不会引起闪络事故, 且感应过电压同时存在于三相导线上,故相间不存在电位 差,只能引起对地闪络。
有避雷线时的感应雷过电压
避雷线在导线上 耦合出来的电压
地面落雷密度γ为 0.07,如果取每年40个雷暴日作为标准 值,每年l00km输电线路受到的雷击次数(次/ (100km· 40雷 电日))为:
N 0.28(4hd b)
反击跳闸率n1(次/ 100km· 40雷电日 )
输电线路防雷的措施(“四道防线”): (1) 防止雷直击导线 沿线架设避雷线,有时还要装避雷针与其配合 (2) 防止雷击塔顶或避雷线后引起绝缘闪络 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增大耦合系数,适当加强线路绝缘, 在个别杆塔上采用避雷器等 (3) 防止雷击闪络后转化为稳定的工频电弧 适当增加绝缘子片数,减少绝缘子串上工频电场强度,电 网中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4) 防止线路中断供电 采用自动重合闸,或双回路、环网供电等措施
I hd (1 K c ) 2.6 I (g Rch g Lgt / 2.6 hd / 2.6)(1 Kc )
绝缘子承受电压:
U50% 输电线路耐雷水平: I (1 Kc )[ g ( Rch Lgt / 2.6) hd / 2.6]
分流系数:
Rch gt Lgt g Lbd(t gt ) / dt
1 R 1 ch t Lb Lb Lgt
g
t 取 0 ~ 2.6 μs的平均值
g
1 1 Lgt Lb 1.3 Rch Lb
额定电压 (kV) 单避雷线 双避雷线
110 0.90 0.86
220 0.92 0.88
330 — 0.88
500 — 0.865~ 0.822
3. 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的过电压及空气间隙
U j U (U ') I (Rch Lgt / 2.6 hd / 2.6)
U 50% 耐雷水平: I Rch Lgt / 2.6 hd / 2.6
有避雷线时的直击雷过电压
1. 雷绕过避雷线击于导线的过电压及耐雷水平
雷击点电压: U A
I Z IZ 100 I 2 2 4
衡量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两个指标: 耐雷水平(单位:kA) 雷击线路不致引起绝缘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称为 线路的耐雷水平。线路的耐雷水平愈高,线路绝缘发生闪 络的机会就愈小。
雷击跳闸率(单位:次/ l00km· 40雷电日)
雷击跳闸率是指折算为统一的条件下,因雷击而引起 的线路跳闸的次数。此统一条件规定为每年 40 个雷电日 和 l00km 的线路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