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石

长石
长石

1.长石概括

长石是由硅氧四面体组成架状构造的钾、钠、钙的铝硅酸盐矿物。其主要成分为SiO2、Al2O3、K2O、Na2O, CaO、Ba0等。只有在相当富集时,长石才可能成为工业矿物。自然界中纯的长石矿物很少,多数是以各类岩石的集合体产出,共生矿物有石英、云母、霞石、角闪石、金红石、方解石等,其中以云母(尤其是黑云母)、角闪石、金红石、和铁的化合物等为有害杂质。

2.长石选矿概述

2.1一般选矿方法

长石主要产于伟晶岩、风化花岗岩、某些白岗岩、某些细晶岩和长石质砂中。对于不同来源的长石矿,根据其矿石性质,一般采用的选矿原则工艺流程如下:

(1)伟晶岩中产出的优质长石:手选一破碎一磨矿(或水碾)一分级。

(2)风化花岗岩中的长石:常采用的选矿工艺流程为“破碎一磨矿一分级一浮选(除铁矿物、云母等)一浮选(石英、长石分离)”。

(3)细晶岩中的长石:该类型长石矿一般含有云母,有时含铁,采用的工艺流程为“破碎一磨矿一筛分一磁选”。

(4)白岗岩中的长石:该类型长石矿一般含有石英、云母和铁矿物,工艺流程为“破碎一磨矿一浮选(除云母、铁矿物)一浮选(除石英)”。

(5)长石质砂矿:工艺流程为“水洗脱泥一筛分(或浮选分离石英)”。

生产对铁含量要求很高的用于高级陶瓷的长石产品,有时也采用酸浸的方法除铁。

2.2长石选矿提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洗矿和脱泥

洗矿适用于产于风化花岗岩和长石质砂中的长石,主要是去除长石矿中的粘土矿物、细泥和云母等杂质。利用粘土矿物、细泥和云母矿物粒度小或沉降速度慢等特点,在水流作用下使其与粗粒矿物分离。洗矿一方面可以降低矿石中的Fe203含量,另一面也可以提高K2O, Na2O含量。

脱泥的主要目的是去除矿石中的原生矿泥和破碎磨矿过程中产生的次生矿泥,从而防止细泥影响后续的选矿作业(磁选、浮选等)。

(2)磁选

长石矿中的铁矿物、云母和石榴子石等都有一定的磁性,而长石没有磁因此,可以在外加磁场的条件下实现长石与磁性矿物的分离。由于矿石中的毛物、云母和石榴子石的磁性较弱,通常需采用强磁选设备才能将其有效去除。

(3)浮选

浮选是长石选矿提纯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浮选可以去除矿石中的铁、钛矿物,一般均采用反浮选去除铁、钛矿物;另一方面浮选可以实现长石与石英的分离,使长石矿物得到进一步的提纯。

①含铁矿物的浮选:一般情况下长石矿物中的铁主要赋存在云母、赤褐铁矿、黄铁矿和含铁碱金属硅酸盐矿物中(如石榴子石、电气石和角闪石)。通常在pH=2.5-3.5条件下,采用胺类阳离子捕收剂可以有效浮选云母;pH=3-4条件下,采用磺酸盐类捕收剂,可以对含铁碱金属硅酸盐矿物进行浮选;在pH=5-6条件下,采用黄药类捕收剂可以有效浮选黄铁矿等硫化矿。

②含钛矿物的浮选:长石矿中的含钛矿物主要赋存在金红石中,少量赋存在榍石中。在pH=4-6的酸性条件下,采用脂肪酸类捕收剂可以对金红石进行浮选,也可以在pH=2.5条件

下,采用石油磺酸盐或脂肪伯胺乙酸盐浮选金红石。

③长石一石英分离:长石与石英同属架状构造的硅酸盐矿物,物理化学性质相近,零电点相差不大,两者分离难度较大。长石一石英分离的药剂制度是当今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长石一石英分离的传统方法是HF法,又称“有氟有酸’,法,是用HF将矿浆调至pH=2.5以下抑制石英,浮选长石,达到分离。但由于环保问题及HF的危险性带来的诸多不便,“有氟有酸”法已弃用。A.Vidyadh等利用硫酸调整矿浆pH,利用阴阳离子混合捕收剂,优先浮选长石,从而实现长石一石英分离。唐甲营等在自然介质中,利用长石与石英在结构组成上的差异,在独特的工艺流下,合理调配阴、阳离子混合捕收剂的用量,优先浮选长石,实现长石一石英分离,该法称为“无氟无酸”法。

④钾长石和钠长石的浮选分离:钾长石和钠长石的分离是个难题,也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由于两者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又多混合产自各类长石矿床中,这些都给钾长石与钠长石的分离带来难度。Demir等人证明,在pH中性条件下,用胺类捕收剂浮选碱性长石时,钠离子可以抑制钠长石。Demir研究发现,在一定浓度的NaCI和KCl溶液中,用HF作介质调整剂时,胺捕收剂(G-TAP)能够使钠长石与微斜长石实现选择性浮选分离。

3.长石质量标准

根的基础知识形态种类与结构

根的基础知识形态种类与结构 根的作用是吸收土壤中水分及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类,此外有研究报道称,大根也是合成激素、氨基酸的场所。根系对环境的水土保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一、根的形态及种类 胚根首先形成的是主根,主根直接与茎相连。主根上再产生的根为侧根,包括支根等。有些根不从主根产生,从茎、侧茎基部、叶产生根,称为不定根。一般单子叶植物的须根和扦插繁殖产生的根都是不定根。有些根上发出芽能生长茎,称为不定芽。植物真正吸收土壤水分、养分的根部为根毛部位,肉眼可以看到这个部位靠近根尖附近。主根、侧根、不定根都在这个部位长有根毛。 1、按根的起源和形态分为二类根系 ①直根系 主根发达,明显比侧根粗壮。大部分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属此类型。 ②须根系 主根不发达或早已停止生长,从茎基部丛生许多粗细不一的不定根。大部分单子叶植物属此类型,如竹、棕榈、小麦、水稻。 2、按根在土壤中分布的深浅程度分为二类根系 ①深根系 主根发达,深入土壤,垂直向下生长,如马尾松、樟子松的根系。 ②浅根系https://www.360docs.net/doc/373325349.html,

主根不发达,侧根或不定根向四面扩张,根系大部分在土壤表层,如刺槐、悬铃木的根系。 二、根的结构 根结构分为根尖、根初生结构、根次生结构三部分,根尖具很强的细胞分裂功能,根生长主要靠这部分。根尖、根初生结构与根伸长及各组织形成有关,根次生结构则是对根加粗的描述。以根尖结构为例,从根顶端到根上端开始生根毛的部位为根尖,一般长约0.5-1厘米,是根生长最活跃的部位。从根顶端自下而上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又称成熟区)四个部分。分生区也叫生长锥,由分生组织细胞组成,不断分裂细胞,往顶端分化形成根冠,往伸长区方向分裂,细胞分化形成根。根冠为几层薄壁组织细胞,不断由分生区产生,又不断与土壤摩擦损伤,因此根冠始终保持一定厚度,使根在土壤中生长时分生区不受伤害。www.lvy https://www.360docs.net/doc/373325349.html, 根毛区密生根毛使根表面增加了吸收面,是根吸收水分、养分的主要部分。根毛区1~3周即死亡失去吸收功能,由伸长区不断形成根毛区来补充。因此,根只有不断生长才能顺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三、根瘤和菌根 某些高等植物在长期进化中,与根瘤菌(真菌)、菌根菌(细菌)相互利用,提高根的功能,形成共生关系。这些植物的根表面为根瘤和菌根。这在林业、农业上有很重要的意义。林业造林常选具有根瘤、菌根树种或接种菌种使苗木发育健康,改良土壤。 1、根瘤

“根的形态与结构”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八(上)第六章《植物的新陈代谢》第一节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第一课时:“根的形态和结构”) 宁海县教育局教研室邵万亮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是学习营养器官、新陈代谢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了解根的形态与结构,知道根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 过程和方法:通过对不同根形态的观察、根内部结构的显微图片的观察和讨论、新培养的生有大量根毛的根尖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和协作等能力。 情感和态度:通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从根形态的一般到特殊等教育,使学生形成辩证思想;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协作精神;通过根尖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教学重点:根尖的结构及其功能是学习新陈代谢的重要基础,因此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4、教学难点:根的伸长过程、识别根尖各部分的细胞特点,因内容抽象,故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5、教科书内容编排:①由表及里(形态→结构→功能);②由一般到特殊、共性到个性;③重视观察、对比、分析、归纳、辩证思维等能力的培养;④了解根的一般知识。 二、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采集不同类型的根,教师再准备一些学生不易带来的变态根; 2、培养学生分组观察用的根尖(带根毛); 3、分组实验有关的仪器:放大镜、显微镜、根尖纵切永久切片、镊子等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青菜是同学们熟知的植物,你们知道它有哪些器官吗? 生:根、茎、叶。 师:知道哪部分是茎吗?(展示处于营养生长期的青菜图片)。 生:指认图片上的根、茎、叶。 师:青菜还有其它器官吗? 生:花、果实、种子。 师(展示处于生殖生长期的青菜图片,认学生再认植物的整体结构,并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青菜的这些器官如何分类? 生: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师: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6-1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板书)。 设计意图:复习初一知识,为引入新课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 师:植物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营养,我们天天都要与食用一些植物,你们能各举出一种分别食用某一种器官的植物名称吗? 生:花生主食种子、黄花菜主食花、西瓜主食果实、甘蔗主食茎、萝卜主食根、菠菜主食叶(学生回答活跃,需要教师进行调控,并对答案进行评价,当教师无法评价时,可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它是ΧΧ器官的?”)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不少的植物,接下来认我们对植物作进一步的了解。 活动1、同学间交换观察并比较课前采集的不同根的形态和组成,根据根的形态和组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而后分类汇总,并记录讨论结果于教师设计的表格中(见下表。建议四人一组,学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