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侯编码(中医)
中医证编码TCD

摘要:从全国分层随机抽样确定的88所中医医院1994年12万余份出院病例中,遴选出78605份符合项目研究要求的病例,从中分析发现中医病、证诊断名5908个。
通过对每一个病、证诊断所占有的病例量顺位列表分析获得了有代表性的全国中医医院住院患者中医病、证诊断分布资料;在此基础上以国家标准为规范描述了中医病、证诊断内涵联系的层次结构,揭示了中医病、证的属性组合规律与因果关系,为中医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国家标准;疾病分布;中医病证;诊断Applied Research on the National Standards on“Classification & Code of TCM Symptoms and Signs" Zhang Ruhong(章如虹),Mao Shusong(毛树松),Shao Qihong(邵企红),et al. (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Information Center, Hubei 430061)(Dept Of Medical Administration,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 dicine, Beijing 100026)ABSTRACT: From the 88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ospital s by random sampling from different grades, 78 605 out of more than 1 20 thousands of cases of discharged patients which conformed to the pr oje ct research requirements. By the analysis on the cases we found 5 908 diagnosis names of TCM symptoms and signs. In sequence we listed the numbers o f the cases occupied by each diagnosis, and then got a representative distributi on data of the diagnoses of TCM symptoms an d signs on the discharged TCM patient s. Taking the National Standards as rule, our research indicated the features, c ausality and combination regulations of TCM symptoms and signs. It suggested a new path of th e TCM research.KEY WORDS: Disease Distribution; TCM Symptoms and Signs; Diagnos is1资料来源本资料来源于1994年“全国中医医院病种质量管理现状调查”,该调查是依据卫生部“1993年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所采用的多变量分析方法,综合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人口结构等项指标,以县(市或市区)为单元,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确定的有效样本地区的88所中医医院,其中省级医院7所,地(市)级医院21所,县级医院60所。
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释义-shutcm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释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喘证病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常常发生转化。如实 喘病久伤正,或虚喘复感外邪,或夹痰浊,则病情虚实错杂,每多表现为邪气壅阻 于肺,肾气亏虚于下的上盛下虚证候。 重点观察患者喘促、气息、咳嗽、咳痰、舌脉等主症变化,结合其它次症,及时判 断病情转化,灵活选取治疗方法,谨防由轻症转为重症,有实喘转为喘脱。如起病 为喘而胸满闷窒,咳嗽痰多色白,不能平卧,若喘促胸闷减轻,可平卧,咳痰顺畅 量少,则好转,若出现喘促剧烈,张口抬肩、端坐不能平卧,鼻翼煽动,脉浮大或 模糊不清甚或汗脱、亡阴、亡阳等,则病情危重。 治疗期间应每周进行中医证候学判断 2 次。
释义 中医诊断符合喘证,同时西医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轻症住院患
者,可以进入本路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轻症患者主要表现是喘促加重,常伴咳嗽加剧,痰量
加,痰液颜色和(或)黏度改变,或出现发热,胸闷等症状。 与加重前的病史、症状、体征、动脉血气检测、血常规、肺功能测定、胸部影像等
释义 本路径适用于明确诊断为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轻症住院患者, 不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或合并呼吸衰竭重症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2007 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
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

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四项信息业务编码规则和方法一、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规则和方法(一)疾病诊断编码规则ICD-10医保版编码的前3位为“类目”,由1位大写英文字母加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疾病大类;第4位为“亚目”,用1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疾病大类的细分;第5、6位为“延拓的区分码(条目)”,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临床疾病诊断名称。
疾病诊断编码主要结构见图1。
图1 疾病诊断编码主要结构(二)手术操作编码规则ICD-9-CM3医保版编码全部由阿拉伯数字组成,前2位为“类目”,代表手术章节;第3位为“亚目”,代表手术大类;第4位为“细目”,代表手术大类的细分;第5、6位为“延拓的区分码(条目)”,代表具体手术操作名称。
手术操作编码结构见图2。
图2 手术操作编码主要结构(三)中医诊断编码规则中医诊断编码使用“95国标”,包含中医病名和中医证候名编码,均为由阿拉伯数字和大写英文字母组成的6位码。
中医病名和证候名编码结构见图3。
图3 中医病名和证候名编码结构二、医保药品编码规则和方法(一)西药编码规则西药编码分6个部分共23位,通过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按特定顺序排列表示。
其中,第1部分是西药药品识别码,第2部分是西药药品类别码,第3部分是西药药品名称码,第4部分是西药药品剂型码,第5部分是西药药品规格包装码,第6部分是西药药品企业码。
西药编码结构见图4。
图4 西药编码结构第1部分:西药药品识别码,用1位大写英文字母“X”表示。
第2部分:西药药品类别码,对西药自然属性进行分类的代码,采用层次代码结构。
根据药品活性物质治疗解剖系统、治疗用途及药理学作用划分,分为4个层级,共5位。
其中第1层器官/解剖系统分类采用1位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第2层药理学/治疗学分类采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第3、4层化学/药理学/治疗学分类分别采用1位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第3部分:西药药品名称码,西药药品名称采用中文通用名称(不含剂型),原则上不包含命名中的盐基、酸根部分。
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四

附件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四项信息业务编码规则和方法一、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规则和方法(一)疾病诊断编码规则。
ICD-10医保版编码的前3位为“类目”,由1位大写英文字母加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疾病大类;第4位为“亚目”,用1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疾病大类的细分;第5、6位为“延拓的区分码(条目)”,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临床疾病诊断名称。
疾病诊断编码主要结构见图1。
图1 疾病诊断编码主要结构(二)手术操作编码规则。
ICD-9-CM3医保版编码全部由阿拉伯数字组成,前2位为“类目”,代表手术章节;第3位为“亚目”,代表手术大类;第4位为“细目”,代表手术大类的细分;第5、6位为“延拓的区分码(条目)”,代表具体手术操作名称。
手术操作编码结构见图2。
图2 手术操作编码主要结构(三)中医诊断编码规则。
中医诊断编码使用“95国标”,包含中医病名和中医证候名编码,均为由阿拉伯数字和大写英文字母组成的6位码。
中医病名和证候名编码结构见图3。
图3 中医病名和证候名编码结构二、医保药品编码规则和方法(一)西药编码规则。
西药编码分6个部分共23位,通过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按特定顺序排列表示。
其中,第1部分是西药药品识别码,第2部分是西药药品类别码,第3部分是西药药品名称码,第4部分是西药药品剂型码,第5部分是西药药品规格包装码,第6部分是西药药品企业码。
西药编码结构见图4。
图4西药编码结构第1部分:西药药品识别码,用1位大写英文字母“X”表示。
第2部分:西药药品类别码,对西药自然属性进行分类的代码,采用层次代码结构。
根据药品活性物质治疗解剖系统、治疗用途及药理学作用划分,分为4个层级,共5位。
其中第1层器官/解剖系统分类采用1位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第2层药理学/治疗学分类采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第3、4层化学/药理学/治疗学分类分别采用1位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第3部分:西药药品名称码,西药药品名称采用中文通用名称(不含剂型),原则上不包含命名中的盐基、酸根部分。
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四

医保疾病诊断和⼿术操作、药品、医疗服务项⽬、医⽤耗材四附件医保疾病诊断和⼿术操作、药品、医疗服务项⽬、医⽤耗材四项信息业务编码规则和⽅法⼀、医保疾病诊断和⼿术操作编码规则和⽅法(⼀)疾病诊断编码规则。
ICD-10医保版编码的前3位为“类⽬”,由1位⼤写英⽂字母加2位阿拉伯数字表⽰疾病⼤类;第4位为“亚⽬”,⽤1位阿拉伯数字表⽰疾病⼤类的细分;第5、6位为“延拓的区分码(条⽬)”,⽤2位阿拉伯数字表⽰临床疾病诊断名称。
疾病诊断编码主要结构见图1。
图1 疾病诊断编码主要结构(⼆)⼿术操作编码规则。
ICD-9-CM3医保版编码全部由阿拉伯数字组成,前2位为“类⽬”,代表⼿术章节;第3位为“亚⽬”,代表⼿术⼤类;第4位为“细⽬”,代表⼿术⼤类的细分;第5、6位为“延拓的区分码(条⽬)”,代表具体⼿术操作名称。
⼿术操作编码结构见图2。
图2 ⼿术操作编码主要结构(三)中医诊断编码规则。
中医诊断编码使⽤“95国标”,包含中医病名和中医证候名编码,均为由阿拉伯数字和⼤写英⽂字母组成的6位码。
中医病名和证候名编码结构见图3。
图3 中医病名和证候名编码结构⼆、医保药品编码规则和⽅法(⼀)西药编码规则。
西药编码分6个部分共23位,通过⼤写英⽂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按特定顺序排列表⽰。
其中,第1部分是西药药品识别码,第2部分是西药药品类别码,第3部分是西药药品名称码,第4部分是西药药品剂型码,第5部分是西药药品规格包装码,第6部分是西药药品企业码。
西药编码结构见图4。
图4西药编码结构第1部分:西药药品识别码,⽤1位⼤写英⽂字母“X”表⽰。
第2部分:西药药品类别码,对西药⾃然属性进⾏分类的代码,采⽤层次代码结构。
根据药品活性物质治疗解剖系统、治疗⽤途及药理学作⽤划分,分为4个层级,共5位。
其中第1层器官/解剖系统分类采⽤1位⼤写英⽂字母表⽰,第2层药理学/治疗学分类采⽤2位阿拉伯数字表⽰,第3、4层化学/药理学/治疗学分类分别采⽤1位⼤写英⽂字母表⽰。
中医病案首页0426(中医院以这份为准)

医疗机构 (卫生机构(组织)代码:)医疗付费方式:□中医住院病案首页健康卡号:第次住院病案号:姓名性别□ 1.男 2.女出生日期年月日年龄 (Y/M/D) 国籍民族新生儿出生体重克新生儿入院体重克出生地省市县(区) 籍贯省(区.市) 市身份证号职业婚姻□ 1.未婚 2.已婚 3.丧偶4.离婚 9.其他现住址省市县(区) 电话邮编户口地址省市县(区) 邮编工作单位及地址单位电话邮编联系人姓名关系地址电话入院途径□1.急诊 2.门诊 3.其他医疗机构转入 9.其他治疗类别□ 1.1中医 1.2民族医 2.中西医 3.西医入院时间年月日时入院科别病房转科1. 年月日时转科 2. 年月日时转科 3. 年月日时转科出院时间年月日时出院科别病房实际住院天门(急)中医诊断(病) 疾病编码中医诊断(证) 疾病编码门(急)西医诊断疾病编码门(急)诊医生实施临床路径:□ 1. 中医 2. 西医 3 否使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1.是 2. 否使用中医诊疗设备:□ 1.是 2. 否使用中医诊疗技术:□ 1. 是 2. 否辨证施护:□ 1.是 2. 否出院中医诊断疾病编码入院病情出院西医诊断疾病编码入院病情主病主要诊断主证其他诊断入院病情1.有2.临床未确定3.情况不明4.无病例分型□A一般 B急 C疑难 D危重抢救次成功次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疾病编码病理诊断:疾病编码病理号药物过敏□1.无 2.有,过敏药物:死亡患者尸检□ 1.是 2.否血型□ 1.A 2.B 3.O 4.AB 5.不详 6.未查Rh □ 1.阴 2.阳 3.不详 4.未查科主任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责任护士进修医师实习医师编码员病案质量□ 1.甲 2.乙 3.丙质控医师质控护士质控日期年月日手术及操作日期手术及操作名称手术级别手术及操作医师切口/愈合择期手术麻醉方式麻醉医师手术及操作编码术者Ⅰ助Ⅱ助离院方式□ 1.医嘱离院 2.医嘱转院,拟接收医疗机构名称:3.医嘱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拟接收医疗机构名称:4.非医嘱离院5.死亡9.其他是否有出院31天内再住院计划□ 1.无 2.有,目的: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入院前天小时分钟入院后天小时分钟住院费用(元):总费用_ _(自付金额:)1.综合医疗服务类:(1)一般医疗服务费(中医辨证论治费中医辨证论治会诊费)(2)一般治疗操作费:(3)护理费:(4)其他费用:2.诊断类:(5)病理诊断费:(6)实验室诊断费:(7)影像学诊断费:(8)临床诊断项目费:3.治疗类:(9)非手术治疗项目费:(临床物理治疗费:)(10)手术治疗费:(麻醉费:手术费:)4.康复类:(11)康复费:5.中医类:(中医和民族医医疗服务) (12)诊断(13)治疗(外治骨伤针刺与灸法推拿治疗肛肠治疗特殊治疗)(14)其他(中药特殊调配加工辨证施膳)6.西药类:(15)西药费:(抗菌药物费用:)7.中药类:(16)中成药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费)(17)中草药费:8.血液和血液制品类:(18)血费(19)白蛋白类制品费(20)球蛋白类制品费(21)凝血因子类制品费(22)细胞因子类制品费9.耗材类:(23)检查用一次性医用材料费(24)治疗用一次性医用材料费(25)手术用一次性医用材料费:10.其他类:(26)其他费:说明:(一)医疗付费方式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4.贫困救助 5.商业医疗保险 6.全公费 7.全自费 8.其他社会保险 9.其他(二)凡可由医院信息系统提供住院费用清单的,住院病案首页中可不填写“住院费用”。
全国统一的18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

全国统一的18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一、定点医疗机构编码规则和方法定点医疗机构编码分3个部分共12位,用1位大写英文字母“H”表示标识码。
第2部分:行政区划代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用6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3部分:定点医疗机构顺序码,对同一市级行政区(市、地区、自治州、盟)下的定点医疗机构赋予的顺序码,用5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二、医保医师编码规则和方法医保医师编码分3部分共13位,通过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按特定顺序排列表示。
第1部分:医保医师标识码,用1位大写英文字母“D”表示。
第2部分:行政区划代码,同上。
第3部分:医保医师顺序码,用6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三、医保护士编码规则和方法医保护士编码分3个部分共13位,通过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按特定顺序排列表示。
第1部分:医保护士标识码,用1位大写英文字母“N”表示。
第2部分:行政区划代码,同上。
第3部分:医保护士顺序码,用6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四、定点零售药店编码规则和方法定点零售药店编码分3个部分共12位,通过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按特定顺序排列表示。
第1部分:定点零售药店标识码,用1位大写英文字母“P”表示。
第2部分:行政区划代码,同上。
第3部分:定点零售药店顺序码,用5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五、医保药师编码规则和方法医保药师编码分3个部分共13位,通过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按特定顺序排列表示。
第1部分:医保药师标识码,用1位大写英文字母“Y”表示。
第2部分:行政区划代码,同上。
第3部分:医保药师顺序码,用6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六、医保系统单位编码规则和方法医保系统单位编码分4个部分共12位,通过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按特定顺序排列表示。
第1部分:医保系统单位标识码,用1位大写英文字母“S”表示。
第2部分:行政区划代码,同上。
第3部分:机构类别码,医保系统单位类型分类代码,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4部分:机构顺序码,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医保系统单位流水码,用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中医疾病症候编码

证候标识位: 在证候分类代码中,以汉字“证”的拼音首字母“Z ”为证候标识符。
证候类目位: 以该证候类目名称的第一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作为该证候类目的标识符。
证候类目名称 代码 病因证候
阴阳气血津液痰证候 脏腑 经络证候 六经证候 卫气营血证候 其他证候
B Y Z L W V
证候分类目位:
以该证候的第一个内涵属性名称的第一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作为该证候分类目标识符。
证候类目名称 代码 风 寒 暑 湿 燥 火 热 毒 邪 情志 饮食 外伤 虫
B F H S M Z U R D X V Y W C
证候属性名称代码
阴
阳
气
血(瘀)
津液)
痰(饮、浊、水)Y Y A V X J T
心(小肠)肺(大肠)脾(胃)肝(胆)肾(膀胱)经络(脉)Z X F P G S J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L T Y S A H J
卫分气分营分血分W W V Y X
其他证期
型V V M 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BH050
寒凝胞中证
ZBH040
寒凝证
ZBH031
寒实阻遏证
ZBH030
寒实证
ZBH020
腹部中寒证
ZBH010
虚寒证
ZBH001
寒邪偏盛证
ZBH000
寒证
寒、阳证类
ZBHA10
寒凝阳衰证
寒、肺证类
ZBHF30
寒滞肠胃证
ZBHF20
大寒肺热证
ZBHF10
大寒犯肺证
寒、湿证类
ZBHM80
ZBMT50
湿浊蒙上证
ZBMT40
湿浊冲心证
ZBMT30
湿浊阻滞证
ZBMT20
湿浊壅滞证
ZBMT10
湿浊内蕴证
湿、痰证类
ZBMT91
湿浊壅闭证
ZBMT90
湿浊内闭证
ZBMT80
湿浊中阻证
ZBMT70
湿浊下注证
ZBMT62
湿浊上泛、湿热蕴蒸证
ZBMT61
湿浊上泛、脾虚湿困证
ZBMT60
湿浊上泛证
ZBMT51
ZBHR21
外寒内热证
ZBHR20
表寒里热证
ZBHR10
寒热错杂证
寒热证类
ZBHR21
外寒内热证
ZBHR20
表寒里热证
ZBHR10
寒热错杂证
寒、痰证类
ZBHT50
表寒里饮证
ZBHT40
寒水上泛证
ZBHT30
寒饮射肺证
ZBHT20
寒饮伏肺证
ZBHT10
寒饮停肺证
寒、血证类
ZBHXA0
寒凝心脉证
ZBHX30
ZBFT10
风痰闭阻证
ZBFT00
风痰证
风、火证类
ZBFU51
风火热毒炽盛证
ZBFU50
风炎热毒证
ZBFU40
风火毒证
ZBFU30
风火内动证
ZBFU25
风火攻目证
ZBFU24
风火上攻证
ZBFU23
风火上扰清窍证
ZBFU22
风火上扰证
ZBFU21
风火上炎、痰热闭窍证
ZBFU20
风火上炎证
ZBFU10
风火蔽窍证
ZBFU00
风火证
风、血证类
ZBFX20
风瘀证
ZBFX10
风盛血燥证
风、燥证类
ZBFZ10
风燥伤肺证
ZBFZ00
风燥证
2.寒证类
ZBH110
寒邪直中证
ZBH100
寒邪内积证
ZBH090
寒邪内阻证
ZBH080
寒邪外感证
ZBH070
寒邪凝固证
ZBH060
寒痛证
ZBH052
寒凝胞中、阳虚内寒证
ZBH051
湿阻筋络证
湿、脾证类
ZBMP12
湿阻脾胃证
ZBMP11
湿邪困脾证
ZBMP10
湿困脾胃证
湿、热证类
ZBMT91
湿浊壅闭证
ZBMT90
湿浊内闭证
ZBMT80
湿浊中阻证
ZBMT70
湿浊下注证
ZBMT62
湿浊上泛、湿热蕴蒸证
ZBMT61
湿浊上泛、脾虚湿困证
ZBMT60
湿浊上泛证
ZBMT51
湿浊蒙上、泌别失职证
ZBFR60
风热闭肺证
ZBFR50
风热犯肺证
ZBFR40
风热化火证
ZBFR30
风热在表证
ZBFR24
风热外犯证
ZBFR23
风热外侵证
ZBFR22
风热外袭、肺经有热证
ZBFR21
风热外袭证
ZBFR20
风热袭表证
ZBFR10
风热壅盛证
ZBFR04
风热俱盛证
ZBFR03
热重于风证
ZBFR02
风重于热证
ZBFR01
余热未尽、肺胃阴伤证
ZBR120
余热未尽证
ZBR110
余热未清证
ZBR100
里热炽盛证
ZBR090
热灼胸膈证
ZBR080
热郁成痈证
ZBR070
热郁胸膈证
ZBR060
疹出热退证
ZBR051
热入胞宫、气血两燔证
ZBR050
热入胞宫证
ZBR040
腑实热结证
ZBR030
热炽腑实证
ZBR020
热盛肉腐证
ZBR010
湿浊蒙上、泌别失职证
ZBMT50
湿浊蒙上证
ZBMT40
湿浊冲心证
ZBMT30
湿浊阻滞证
ZBMT20
湿浊壅滞证
ZBMT10
湿浊内蕴证
湿、火证类
ZBMU20
湿郁化火证
ZBMU10
湿火炽盛证
湿、卫分证类
ZBMW10
湿郁卫气证
5.燥证类
ZBZ020
燥干清窍证
ZBZ010
燥证类
燥、肺证类
ZBZF20
燥邪伤肺证
ZBRY40
热灼真阴证
ZBRY30
热留阴他证
ZBRY20
热退阴伤证
ZBRY11
高热伤阴证
ZBRY10
热盛伤阴证
热、营分证类
8.毒证类
ZBD390
邪毒传里、肺胃热盛证
ZBD380
邪毒引睾窜腹证
ZBD370
邪毒壅塞证
ZBD360
邪毒入营证
ZBD350
邪毒滞留、气血瘀阻证
ZBD341
邪毒久留、气滞血瘀证
ZBD340
ZBRD95
热毒传肾证
ZBRD94
热毒传肺证
ZBRD93
热毒传脾证
ZBRD92
热毒传肝证
ZBRD91
热毒传心证
ZBRD90
热毒内攻证
ZBRD81
热毒陷营证
ZBRD80
热毒内陷证
ZBRD70
热毒内蕴证
ZBRD60
热毒凝结证
ZBRD50
热毒蕴肤证
ZBRD40
热毒蕴结证
ZBRD31
热毒壅滞证
ZBRD30
热毒壅结证
邪毒久留证
ZBD331
邪毒内陷心肝证
ZBD330
邪毒内陷证
ZBD320
邪毒内扰证
ZBD310
邪毒在表证
ZBD300
毒邪内攻证
ZBD290
毒邪内闭证
ZBD280
毒邪流窜证
ZBD270
毒邪蕴结证
ZBD260
先天遗毒证
ZBD251
体虚毒恋证
ZBD250
ZBUD91
火毒攻目证
ZBUD90
火毒上攻证
ZBUD80
火毒迫血证
ZBUD70
火毒入营证
ZBUD61
火毒窜络证
ZBUD60
火毒入络证
ZBUD55
火毒传肾证
ZBUD54
火毒传肺证
ZBUD53
火毒传脾证
ZBUD52
火毒传肝证
ZBUD51
火毒传心证
ZBUD50
火毒内攻证
ZBUD40
火毒内陷证
ZBUD33
火毒凝结证
湿邪外感证
ZBM020
湿郁三焦证
ZBM010
湿困中焦证
ZBM001
湿邪偏盛证
ZBM000
湿证
湿、毒证类
ZBMD40
湿毒中阻证
ZBMD30
湿毒蕴肤证
ZBMD20
湿毒蕴结证
ZBMD10
湿毒浸淫证
ZBMD00
湿毒证
湿肺证类
ZBMJ20
湿邪阻络证
ZBMJ10
湿阻筋络证
湿、经络证类
ZBMJ20
湿邪阻络证
ZBMJ10
风湿郁热证
ZBFM21
风湿化热证
ZBFM20
风湿化火证
ZBFM10
风湿滞表证
ZBFM00
风湿证
风、脾证类
ZBFP10
风盛脾虚证
风、热证类
ZBFRO0
风热停留证
ZBFRN0
风热湿邪浸渍证
ZBFRM0
风热毒蕴证
ZBFRL0
风热湿毒壅盛证
ZBFRK1
风热邪毒外侵证
ZBFRK0
风热邪毒证
ZBFRJO
风热疫毒证
ZBFRH0
风热痰凝证
ZBFRG0
风热痰毒证
ZBFRFO
风热血燥证
ZBFRE0
风热血热证
ZBFRD0
风热蕴肌证
ZBFRC0
风热蕴肤证
ZBFRB0
风热壅目证
ZBFRA0
风热阻络证
ZBFR90
风热伤络证
ZBFR82
风热上攻证
ZBFR81
风热上扰证
ZBFR80
风热上犯证
ZBFR70
风热客睑证
ZBFR61
风热闭肺、心气虚衰证
ZBUD32
火毒郁结证
ZBUD31
火毒困结证
ZBUD30
火毒蕴结证
ZBUD20
火毒壅盛证
ZBUD12
火毒炽盛、气血凝结证
ZBUD11
火毒炽盛、热入营血证
ZBUD10
火毒炽盛证
ZBUD00
火毒证
火、经络证类
ZBUJ10
虚火灼络证
火、热证类
ZBUR40
火热邪毒壅盛证
ZBUR30
火热扰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