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栽培施肥技术

合集下载

大姜种植如何施肥大姜的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大姜种植如何施肥大姜的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大姜种植如何施肥:大姜的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引言大姜(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和药用植物,以其独特的香味和药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大姜的产量和品质,施肥是种植大姜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大姜的需肥特点以及适合大姜种植的施肥技术。

1. 大姜的需肥特点大姜在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有所不同。

了解大姜的需肥特点,可以帮助种植者合理施肥,提高产量和品质。

1.1 生长期需肥量逐渐增加大姜的生长期通常分为萌芽生长期、生长旺盛期和块茎形成期。

在萌芽生长期,大姜对氮肥和有机肥的需求较高,有助于促进根系生长和茎叶的发育。

生长旺盛期是大姜的生长高峰期,此时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增加。

而在块茎形成期,大姜对磷肥和钾肥的需求较大,有助于增加块茎的产量和品质。

1.2 对养分的吸收能力较强大姜的根系发达,吸收养分的能力较强。

在适宜的土壤条件下,大姜的根系能够迅速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因此及时补充适量的肥料,对大姜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1.3 对酸碱值要求较高大姜较适宜在酸性到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pH值一般在5.5-7.0之间。

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会影响大姜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因此,在施肥过程中,应注意调整土壤的pH值,保持适宜的酸碱度。

2. 大姜的施肥技术为了满足大姜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养分需求,并提高大姜的产量和品质,下面介绍几种适宜的施肥技术。

2.1 基肥施用有机肥在大姜种植前,应施用适量的基肥。

有机肥是种植大姜的理想选择,例如农家肥、畜禽粪便等。

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供大姜所需的营养元素。

基肥的施用量一般为每亩3000-5000kg。

2.2 按阶段追肥根据大姜不同生育阶段的需肥特点,合理追肥可以促进大姜的生长发育。

在萌芽生长期,可以适量追施含氮肥的复合肥料,如在每亩施用氨基酸肥5-7kg。

同时,可以适量追施有机肥料,如每亩施用底肥后,生长旺盛期每亩可追施底肥的一半,促进茎叶的生长和发育。

大姜科学施肥建议

大姜科学施肥建议

大姜科学施肥建议一、姜的特性姜属浅根系作物,肉质根吸收能力弱。

用肥时需要少施勤施,重施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因在大姜二叶期前不需养分,故在此前可不用氮磷钾。

全生育期氮磷钾吸收比例为3.5:1:5.5,偏喜钙硼锌。

大姜如果想要高产,应做到科学施肥。

生姜的生长要求在施足有机肥和微生物肥的基础上,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合理配比施用,同时补充钙、锌、硼等各种中微量元素。

二、施肥建议:(一)、基肥生姜的生长期长,需肥量大,应重施基肥,为高产优质奠定基础。

每亩施入“盛歌”生物有机肥200到300公斤+菌优80公斤—120公斤+海康60-80公斤。

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疏松土壤根系环境,其丰富的蛋白质,多糖,有机态氮磷钾以及螯合钙可以提高大姜的产量和品质。

(二)、种肥将地做好垅,在播种前,可于沟中施种肥,一般每亩施用菌乐1袋,开沟施用,之后与土混匀,浇水、播种。

对大姜的苗期苗壮有非常大的作用。

(三)、追肥在重施基肥的基础上,还要在生姜生长的过程当中,结合生姜的长势及其需肥规律,分期进行追肥。

1、发芽期幼苗生长量很小,主要依靠种姜的养分生长,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极少,因此不需要追肥。

2、幼苗期,第一次追肥。

此时植株生长量小,需肥量不大,但生姜幼苗期较长,为使幼苗健壮生长,通常在苗高25~30厘米,并具有一个或两个小分杈时,进行第一次追肥,称为“壮苗肥”,每亩使用菌根素5-10升+菌康20公斤冲施,可使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增强抵抗力,为提高产量打下基础。

3、在姜苗处于三股杈时期,进行第二次追肥。

此次追肥对生姜产量形成十分重要,称为“大追肥”,是获得丰产的关键。

这次追肥一般在立秋前后结合拔除姜草或拆姜棚来进行,要求肥料一是量大,冲施菌冠15-20kg/亩,7-10天/次,配合叶面喷施菌佳,可有效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块茎生长。

4、第三次追肥,9月上中旬。

此时,姜苗具有6~8个分杈,是根茎迅速膨大期,使用菌冠15-20kg/亩+菌康20公斤∕亩,冲施2次,促进光合作用产物向块茎运输,使块茎快速膨大。

大姜种植施肥方案

大姜种植施肥方案

大姜种植施肥方案大姜的施肥方案是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土壤条件进行调整的。

下面是大姜种植的一般施肥方案:1. 基础施肥:在大姜种植前,应该进行一次基础施肥。

基础施肥可以提供土壤所需的养分,以满足大姜的正常生长。

一般来说,每亩土地可施入有机肥2000-4000公斤,磷酸二铵和尿素每亩各50-100公斤。

2. 播种后生长期施肥:大姜的生长期大约为3-4个月。

在播种后的第3周左右,可以进行第一次追肥。

追肥的目的是补充营养,促进大姜的生长。

可以施入磷酸二铵和尿素,每亩各50-100公斤。

此外,还可以适量添加钙镁磷和微量元素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

3. 生长中期施肥:在大姜的生长中期,大约是从播种后的第6周到第10周。

此时,可以进行第二次追肥。

追肥的目的是进一步补充营养,加速大姜的生长。

可以施入磷酸二铵和尿素,每亩各50-100公斤。

同样地,也可以添加适量的钙镁磷和微量元素肥料。

4. 结实期施肥:在大姜的结实期,大约是从播种后的第11周到第13周。

此时,可以进行第三次追肥。

追肥的目的是为大姜提供足够的养分,保证产量和品质。

可以施入尿素和硫酸钾,每亩各50-100公斤。

5. 后期抗寒施肥:大姜的生长温度一般在15-30之间,对温度的要求较高。

如果遇到低温,可以进行一次后期抗寒施肥,以提高大姜的抗寒能力。

一般可施入尿素和硫酸钾,每亩各50-100公斤。

需要注意的是,施肥时要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大姜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可以通过土壤检测和叶片养分快速测定仪等工具进行判断。

另外,施肥量要适量,不能过量,以免影响土壤环境和大姜的生长健康。

总之,大姜的施肥方案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来调整。

通过适时施肥,可以为大姜提供足够的养分,促进其生长和发育,增加产量和品质。

同时,合理施肥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

因此,在大姜种植中,科学施肥是非常重要的。

大姜种植如何施肥大姜的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大姜种植如何施肥大姜的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施肥量控制
避免过量施肥
大姜对肥料的需求是有限的,过量施肥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对土壤和植物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要合理控制施 肥量,根据大姜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进行合理配比。
平衡施肥
在大姜生长过程中,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平衡施用,以 满足大姜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
大姜种植如何施肥大姜的需肥特 点及施肥技术
汇报人: 2023-11-28
contents
目录
• 大姜需肥特点 • 施肥技术 • 施肥方案 • 施肥注意事项 • 实际案例分享
01
大姜需肥特点
大姜生长周期及需肥规律
发芽期
大姜在发芽期主要依靠储藏的 养分,不需要吸收过多的养分

幼苗期
大姜幼苗期吸收养分的量较少 ,但养分需求较为敏感,需要 适量施肥。
经验四
结合大姜生长环境和气候条 件进行科学施肥,提高产量 和效益。
THA给
在成熟期,还需要补给土壤中的养分,以保证大姜的生长需求。一般可
以采用有机肥和复合肥混合施用的方式,为土壤提供全面的养分。
03
病虫害防治
在成熟期,仍需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以保证大姜的健康生长和品质。可
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控制病虫
害的发生和传播。
04
施肥注意事项
地上部生长期
大姜在地上部生长期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量较大, 需要合理配比肥料。肥料配比以有机肥和化学肥料相结合 为主,同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肥料。
02
施肥技术
基肥施用
农家肥
01
施用农家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大姜生长

大姜几个芽小培土,大姜后期用什么肥料好

大姜几个芽小培土,大姜后期用什么肥料好

大姜几个芽小培土,大姜后期用什么肥料好大姜小培土通常在大姜分叉3-5个时进行,培土约2厘米厚。

注意小培土不宜过厚,过厚容易造成根系呼吸困难,影响产量。

大姜生长后期,应增加钾肥的量,主要适宜顺水冲施含有较高钾肥的化肥,不要选择使用尿素,磷酸二铵等含有氮肥,磷肥较多的肥料。

钾肥可使大姜的产量和品质均出现明显的提高。

一、大姜几个芽小培土1、大姜的小培土通常指的是前两次的培土。

(1)第一次培土:通常是在大姜分叉3-5个时进行,培土约2厘米厚。

可结合在一侧开沟施肥进行,用钩子将垄沟上的土钩下覆盖在大姜沟内即可。

此次培土不宜太厚,过厚容易造成根系呼吸困难,影响产量。

(2)第二次培土:在第一次培土后的20天左右进行,方法与第一次相同,同样是培土层不能过厚,厚度大约为2-3厘米,过厚会影响到后期的产量。

2、在大姜的田间管理中,中耕培土是很重要的工作,由于种块覆土并不太深,大姜的分生茎块呈扇形逐渐向地表生长,逐渐会露出地表,子姜一旦露出地表,就会发青头,不再会分生下一片姜,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一定要对大姜进行培土,让其回到疏松透气的土壤中生长。

二、大姜后期用什么肥料好1、大姜生长后期,增加钾肥的量,可使大姜的产量和品质均出现明显的提高。

这时期,主要适宜顺水冲施含有较高钾肥的化肥。

不要选择使用尿素,磷酸二铵等含有氮肥,磷肥较多的肥料。

2、大姜生长后期的追肥称为“壮姜肥”,可进行顺水冲施大姜专用高钾复合肥,分多次进行,每亩每次冲施20公斤左右,不可过多。

3、除了根部追肥,还可以在大姜生长后期进行叶面追肥,叶面补充钾肥。

草木灰浸出液,含有较多的活性钾,可快速补充钾元素,喷洒浓度在10%左右。

大姜高产栽培技术

大姜高产栽培技术

大姜高产栽培技术1.适期播种。

在地温达到16℃以上时播种,一般地膜覆盖栽培结合直播剂播种在清明前后;潍坊地区的大姜人工催芽一般在清明后、谷雨前的4月中旬。

2.整地施肥。

耕前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土杂肥4~7方,大灌地,深耕30cm,然后每667平方米撒施双效中微素50kg,结合大姜专用肥氮磷钾有机肥(含有机质30%、腐植酸铵20%)100kg,撒后备沟。

一般按沟距55~60cm,沟宽25cm、沟深20~25cm开沟。

沟底每667平方米撒施大姜专用腐植酸氮磷钾有机肥(含有机质30%、腐植酸镁10%、铁5%、锌2%、氮磷钾12%,总养分59%)100kg,备播。

3.播种。

播前灌水,用大姜浸种直播剂浸泡经过晒3~4天,并掰碎保留每块70g左右的姜种30~40分钟,按株距25cm下种,覆土2~3cm,每667平方米用施田补除草剂200~250g对水45~50kg均匀喷严地面后地膜覆盖。

4.出苗期管理。

播后25天出芽,需及时打孔通风,准备遮阳遮荫。

齐苗时,膜下小水灌1次。

如发现地老虎危害苗茎可结合灌水每667平方米冲灌辛硫磷2~3瓶(严防含有DDV的辛硫磷使用)。

5.幼苗期管理。

当大姜苗高20~30cm时,结合灌水每667平方米地冲灌双效有机水冲肥20kg1次,10~15天1次,共两次。

当大姜具有两个以上分枝时可除去地膜,顺背撒施大姜专用氮磷钾有机肥(含有机质30%、腐植酸铵20%的400kg,含有机质30%、腐植酸磷20%的80kg),小背沟后灌1次大水。

病虫防治期注意防姜螟、叶螨、蓟马、跳甲等害虫。

对姜螟的防治有效药剂是灭虫毙,每背覆喷雾器40cc加增效剂5g(1代),对叶螨、蓟马、跳甲的防治有效药剂是阿维菌素加增效剂。

以上害虫同时发生时,可同时混用,病害主要是炭疸病,个别有茎腐病,有效防治药剂是灭菌毙50~100cc加双效二号50g加增效剂5g,7天1次,共2~3次为一个疗程,如害虫、病害同时发生,也可混合用药。

大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大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大姜“癞皮病”是姜田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 主要由根结线虫引起。
一、农业措施
增施生物菌有机肥。姜种播种前一周,沟施绿力 元生物菌有机肥(100公斤/亩),通过生物菌有 机肥的改土沃土作用,创造不适宜线虫生活的环 境,减少大姜癞皮病的发生。
姜种播种时,宜选无病无虫的种姜。 大姜栽培期间,每半月随水冲施“发根力”,补
三要追好“断奶肥”。
该时期,正值大姜根系下扎生长,茎叶开始
分枝时期,需及时追施“断奶肥”,促根 提苗,为培育壮棵打下基础。可用“发根 力”随水冲施,10天1次,既能提高肥效, 又可通过“以菌抑菌”的作用,预防大姜 苗期茎基腐病(大姜“烂脖子”)。
大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植保篇
如何有效防治大姜“癞皮病”?
大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栽培篇
大姜催芽
大姜催芽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其产量、 品质的高低,那么,如何做好大姜催芽呢?
催芽前的准备:主要是做好一掰 二浸三晒的工作。
一掰姜种
按照1斤姜种分5—6小块的原则进行均匀掰 姜种,但注意每一小块上至少要保留1个完 整的休眠芽,以备催芽之需。
二浸姜种
把已掰好姜种放在筐内,分批分次,进行浸 种(海星有机钙800倍喷施+阿维菌素1500 倍),可杀死姜种所携带的病原菌、根蛆 及线虫,保证芽齐芽壮。
大姜“截虫子”
每年的“三伏天”下,高温、多雨逐渐增 多,对于防治该虫带来困难,主要是因为 姜农用于防治该虫的药剂不耐雨水冲刷, 持效期短。再加上害虫已对药剂产生了抗 药性,因此,防效较差。据了解,一些姜 农每隔3天就打一遍药,仍难以达到理想防 效。
大姜“截虫子”防治方法
若姜田内大姜“截虫子”已普遍发生,且虫体较 大,需先喷施甲维盐进行防治,隔5—7天后,再 喷施杜邦康宽(5毫升/袋,兑30斤水)进行预防 即可。

大姜施肥有讲究,抓准时机合理配比,促进姜块膨大助力高产

大姜施肥有讲究,抓准时机合理配比,促进姜块膨大助力高产

大姜施肥有讲究,抓准时机合理配比,促进姜块膨大助力高产大姜生长周期长,需肥量大,因此肥料的施用非常关键;产量高不高,与施用肥料的种类、施用时机、施用方法密切相关。

举个例子,同样的姜种,同样的地块,姜农老非常关键。

接下来,我结合自己的种姜经验与所学知识,给大家详细且系统的介绍一下大姜施肥的必备知识、施肥技巧以及注意事项,以帮助姜农朋友们通过施肥提高大姜产量,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图1 高产大姜田必备知识一、大姜最喜钾肥在氮磷钾三种必备营养元素中,大姜对钾的需求量最高,其次是氮,磷吸收最少。

每生产1000千克鲜姜约需氮元素6.4千克,钾元素11.3千克,磷元素1.4千克,氮磷钾的总需求比例约为4.5:1:8;除了以上三种元素之外,大姜在生长过程中,还需要吸收钙、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每生产1000千克鲜姜需钙元素1.8千克,镁元素2.3千克,硼元素3.8克,锌元素9.9克。

因此,在买肥施肥的时候,要注意肥料配比与用量,将肥料利用率提高到最大化。

图2 大姜必备知识二、大姜缺素症状若大姜缺乏氮元素或氮供应不足,则植株矮小,叶片发薄,叶色暗黄,生长缓慢,芽子少,产量低下;若大姜缺乏磷元素或磷供应不足,则植株矮小,叶色暗绿,根茎发育受阻,产量下降;若大姜缺乏钾元素或钾供应不足,则植株生长势弱,根茎发育不良,产量低下,姜块粗纤维含量提高,而挥发油、维生素C以及糖分的含量降低,严重影响大姜的品质;大姜缺钙、镁、硼、锌四种微量元素的症状我们可观看下图(图3),一目了然。

因此,在大姜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某种或几种缺素症状,要及时增施对应的营养元素,确保大姜正常生长。

图3 大姜缺素症状必备知识三、大姜不同生育期需肥规律大姜一生经历五个生长时期,分别是根茎休眠期、发芽期、幼苗期、拔节期以及旺盛生长期,不同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量及需求种类都不同,实际在地里的时期是后面四个,那么每个时期的需肥规律是怎样呢?请往下看,1、发芽期从大姜种到地里至第一个芽出土为大姜的发芽期,大姜发芽期幼苗生长量很小,主要依靠姜种内的养分生长,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很少,在有底肥的情况下,不需要额外追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为害叶和根茎。叶片发病,病斑多从叶尖向下发展,尤以沿叶缘扩展 更为明显。病部初时淡褐色,透明,水渍状,后变为深褐色透明条斑,边 缘清晰,病健界限分明。茎基部和根茎发病,病部水渍状黄褐色,逐渐失 去光泽,姜从外部向内部软化,后腐烂仅剩下表皮,内部充满灰白色黏稠 汁液,具明显硫化氢臭味,病茎、病根病部初时水渍状,淡黄褐色,后颜 色加深并腐烂,致使病部以上叶片黄枯,早期脱落。
姜瘟
发病条件: 1、该菌在姜块内或土壤中越冬。 2、带菌姜种是主要的侵染源,栽种后成为中心病株,靠地面流水、地下害虫传播, 病菌需借助伤口侵入。
1、选抗病品种。
2、浸种消毒。
3、土壤消毒。
4、药液灌根。
5、施生物菌肥。
怎样预防
6、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把病姜穴内土壤清除,对周围土壤进行消毒。
细菌性叶枯病
姜螟
集中危害期正好与姜株的旺盛生长期相吻合!
危害时以幼虫咬食嫩茎为主,幼虫孵出后即蛀 食姜茎,之后钻蛀茎杆,虫孔处留有粪屑。幼 虫主要集中在姜茎中上部蛀食,造成姜茎空心, 被害茎秆枯黄凋萎,致使水分及养分运输受阻, 使得蛀孔以上的茎叶枯黄、凋萎,有外力作用 时极易折断。
发现虫害株后,可将其相关叶或地上茎剥除掉 并销毁。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卵孵后蚁螟钻 蛀前。叶面喷洒马拉硫磷、敌杀死等药液,也 可以用以上药液从蛀孔处注入封杀。
大姜栽培技术
根系
姜属浅根系作物,根系不发达。姜根分为纤细的吸收根和粗短的肉质根。吸收根 起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作用,肉质根起贮藏养分和固定作用。
根系纵向分布主要在30cm土壤内, 横向扩展半径30cm。

地上茎 地下茎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
姜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热带多雨森林地区。姜喜温暖,姜块生长需要较高 的温度,种姜在16-18℃以上才能发芽,低于10℃以下,姜块容易腐烂。
光照
幼苗期,如在高温及强光照射下 ,常表现植株矮小,叶片发黄, 生长不旺。旺盛生长期则需要较 强光照。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发芽期
水分
幼芽70%出土后浇 第 一 水 , 再 隔 23d浇第二水。
幼苗期
供水均匀,过于干 旱,新生叶片常常 不能正常伸展而呈 扭曲状,造成所谓 “挽辫子”现象。
旺盛生长期
水分需求量大,要 求土壤一直保持湿 润状态。
甜菜夜蛾
危害时期多集中在高温期,7-8 月危害最严重。取食时间一般在 晚上7-8点或早晨6点以前;
早晨或傍晚喷药效果更佳。喷药 时要“上翻下扣,四面打透”, 使植株叶片的正反面充分着药。 可用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敌 百虫等。
蓟马
4月开始活动,5-9月 达到为害高峰,以6月 和7月最为严重;
成虫和若虫在大姜的心叶或幼嫩部位危害,以锉吸式口器穿刺、锉伤植物叶片, 吸食汁液,受伤叶片呈现灰白色斑点,被害嫩叶变硬皱缩,心叶扭曲成“马鞭 状,”心叶不能正常张开,出现畸形,受害严重的可导致叶缘或叶尖干枯,植 株生长缓慢。
茎基腐病
生姜茎基腐病发病初期,茎基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渍状斑,逐渐扩大,叶片 发黄,发病后期病斑环绕茎基部一周,一碰就倒,地下茎表皮呈水渍状病斑,表 皮变软,严重时整个块茎变软,但不腐烂发臭,挤压无白色菌脓流出。湿度大时 在病部和土壤中可见白色棉絮状物。
炭疽病
生姜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多自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时出现水渍状 褐色小斑,后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褐斑,斑面有时显云纹,潮湿时有小褐点 产生,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连合成大斑块,叶片变褐干枯。
大姜养分需求规律
氮磷钾
一般作物对氮、磷、钾肥的当即利用率分别为30-35%、 10%-20%和30%-50%。
幼苗期植株生长缓慢,生长量小,此期间氮磷钾的 吸收比例为1:0.1:1.83。
旺盛生长期,生长速度快,养分需求量大,此期间 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09:1.46。
大姜养分需求规律
前期施钾过少!
大姜裂口
缺硼、缺钙和有机质缺乏
大姜病虫害
姜瘟(腐烂病或青枯病)
通常6月开始发病,8-9月高温季节发病严重!
症 发病初期茎叶凋萎,后变鲜黄,叶片萎缩,根呈水渍状。 状 姜茎近块根3cm左右处横切面呈浅黑色,不久就有乳白色粘液流出,味臭。茎部染
病,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叶片凋萎,叶色淡黄,边缘卷曲,最后死亡。
谢谢观赏!
前期以地上茎叶及根系的生长为主,表现为地 上茎分枝大量发生,叶数迅速增加,叶面积急 剧扩大,根系大量发生。 地上茎叶生长减缓,制造的养分大多向地下输 送,由前期以地上茎叶生长为主转到地下根茎 生长为主。
大姜养分需求规律
有 研 究 表 明 , 每 生 产 1000kg 鲜 姜,约吸收氮6.34kg,磷1.31kg , 钾 11.17kg , 钙 1.82kg , 镁 2.27kg,硼3.76g,锌9.88g。
内,植株都生长较好。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 、有机质丰富、通气和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为好。
大姜生育时期
幼苗期(三股杈期) 由展叶至具有两个 较大的一级分枝,约70d。 发芽期 自催芽至第一片叶展开约50d。
晒姜-困姜-选种-浸种
大姜生育时期
旺盛生长期 从“三股杈”时期直至收获, 需70-80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