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七学案

合集下载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题18古代中国的农业学案含解析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题18古代中国的农业学案含解析

课题18 古代中国的农业一、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2.铁犁牛耕:(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铁犁牛耕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出现耧车、大镰等工具。

东汉时出现一牛挽犁,取代之前的耦犁。

(3)唐代出现曲辕犁,传统犁基本定型。

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形成期,隋唐宋辽金元时期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二、土地制度1.演变过程:商周井田制——战国商鞅变法确定土地私有制——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

2.土地兼并:(1)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

(2)表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3)危害:造成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导致国家赋税收入减少。

对土地兼并问题的理解认识三、赋税徭役1.赋税:(1)表现:主要是田亩税、人头税。

另有杂税、附加税和临时性征收。

(2)影响: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的沉重负担。

2.徭役:(1)表现: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沉重无偿劳动。

(2)影响:导致大批劳动者长期离开土地,破坏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引发社会动乱。

两税法两税法: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它的实行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

既扩大了税源,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土地兼并不再受到限制。

四、水利兴修1.战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和X国主持修建的X国渠。

2.两汉:关中“井渠”;王景成功治理黄河。

3.隋唐至明清:灌溉工具不断革新,陆续出现立井水车、高转筒车、水转翻车以及风力水车等。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一第7、8课学案.doc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一第7、8课学案.doc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必修一第7、8课学案一高考大纲及考点分布二复习指导1、应抓住一条主线、关注两种政体、理解三个原则。

①一条主线: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②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③三个原则: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制;分权和制衡原则;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2、利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注意从概念入手,如区别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单一制和联邦制、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等,结合相关史实进行理解和分析。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学习重点放在英国政治体制的发展演变上,注意一对矛盾:议会与国王;两个趋势:国王的权力逐渐削弱,议会的权力不断增强;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议会主导权由贵族资产阶级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抓住美国政治体制建设的三个方面:法制建设、三权分立原则、两党政治。

三重难点解析1、责任内阁制的概念,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形成的过程,责任内阁制下议会与政府的关系①概念: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

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②形成:内阁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

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并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

到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③关系: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一切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内阁必须得到下院议员的支持,一旦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或解散议会提前大选。

2、国体是指国家政权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体与政体相比,国体更重要。

而在学习中,政体更加复杂,容易混淆。

因此,对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政体,我们应当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共和制:与君主制相对,指通过选举产生最高国家机关或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与代议民主制通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Ⅰ教学案17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Ⅰ教学案17

第17课解放战争二、本课目标【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和平民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考纲要求】新民主主义革命【学习目标】(1)识记:重庆谈判、政协会议、内战爆发、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2)理解:毛泽东为什么赴重庆谈判;选择中原作为反攻方向的原因;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3)情感价值观:争取和平的努力表明中共是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中共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重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解放战争时期的阶段特征;三大战役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为什么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三、疑难解析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什么不直接发动内战,还要进行重庆谈判?国共两党实践的不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1)蒋介石不直接发动内战的原因①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实现和平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②蒋介石还没有作好内战的准备,企图以谈判来争取时间;③以谈判的形式妄图将内战责任嫁祸于共产党。

(2)国共两党自身实践的不同结果说明:①国民党失败的根源在于违背了人民的意志和历史发展潮流;②共产党成功的根源在于它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四、检测反馈知识点1 重庆谈判和解放战争的爆发★1.1945年8月到1946年6月的中国①处在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阶段②国内阶级矛盾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③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④斗争的焦点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和平的真正原因是A.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B.国内需要和平建设C.中共已经有相当强大的力量D.国内舆论呼吁和平、反对内战3.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中国近代史(7)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楚天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中国近代史(7)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楚天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中国近代史(通史版)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第七讲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楚天【课程标准】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目标】探究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特及影响,分析民族工业发展受阻原因。

【自主学习】一、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1.原因(1)革命推动: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2)政府政策: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3)外部条件: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4)群众运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促进。

2.概况(1)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2)化工、皮革、卷烟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3.结果:一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4.影响(1)政治: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产阶级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2)思想:新文化运动兴起,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3)经济: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基础。

【知识拓展】1.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启示(1)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政治前提。

(2)宽松稳定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社会前提。

(3)善于抓住国际机遇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策略。

(4)充足的资金、先进的科技和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2.“实业救国”论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议论。

实业救国论在19世纪末已开始出现,到了辛亥革命(1911年)前后成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论调。

20世纪初,宣扬实业救国论的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人物。

在国内以张謇、汤震等为代表,在国外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

高历史必修全套教案

高历史必修全套教案

高历史必修全套教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一)专题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编写人刘德清审核人:刘红霞[课标要求]22、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3、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4、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25、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整体感知]学习本专题,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推翻旧的封建政权或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然后经过多次的政治动荡和政府更选,或者通过多次改革才逐步完善起来。

资产阶级代议制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

二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权利法案》颁布的条件、内容及其意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二是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三是法兰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四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三要理解一个重要观点:资产阶级代议制作为资本主义的间接民主形式,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要求和反映。

同时资产阶级代议制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

[学习过程]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光荣革命1、原因2、过程3、实质及影响(二)限制王权的法案1、法案(1)《权利法案》A时间:B内容:(2)《王位继承法》A时间:B内容:2、法案颁布的目的:3、结果(影响):(三)小密室的演变(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含义:所谓“责任内阁制”即内阁必须集体向国会下院负责,这是议会主权原则的体现。

其具体内涵包括:内阁必须由下院多数党组成,首相和内阁成员必须是下院议员;首相通常是下院多数党首脑。

2、形成:3、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4、内阁制的作用:(四)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1、背景:(原因)2、内容:3、影响:(五)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内阁1、英国议会的黄金时代时间:原因:2、内阁权力的膨胀时间:表现:原因:二、美国1787年宪法(一)1787年宪法的制定1、背景——联邦宪法制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必要性:(2)可能性:2、1787年宪法的制定时间、地点、制定机构:原则:分权与制衡内容:评价:(三)从“邦联”到“联邦”1、《联邦宪法》的实施2、宪法实施的结果:3、影响:(四)两党制的雏形1、形成:2、实质:三、民主政治的扩展(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二)“一票共和”1、1785年宪法的制定时间:内容:意义:2、艰难的共和之路(三)脆弱的德国民主————《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1、背景:德意志统一原因:经过:影响:2、帝国宪法的制定时间:内容:评价:3、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发展确立:19世纪70年代方式:特点:类型:发展:19世纪70年代后。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Ⅰ教学案7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Ⅰ教学案7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考纲要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学习目标】(1)识记:《权利法案》和责任制内阁;“光荣革命”;了解英国国会和国王关系的演变;(2)理解:国会与国王进行权力的角逐是资本主义因素在英国各经济领域日益发展的必然结果;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着划时代的进步意义;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以及资产阶级与国王斗争的曲折过程,认识新制度诞生的曲折性;理解“光荣革命”和颁布《权利法案》的意义,认识新制度的诞生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

【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

【难点】对本节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特点的理解与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

如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代议制的特点等。

三、疑难解析 1.与直接民主制相比,代议民主制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代议民主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民主的规模与民主的实现问题。

第二、代议民主具有更强大的包容性,可为全国人民提供更大的自由度。

第三、代议民主是程序民主,它通过各级代表机构和代议程序对民意进行过滤、筛选和规划简约,可以有效地克服民意中的非理性成份,避免政府决策受大众一时情绪的影响和支配。

四、检测反馈知识点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和影响1. 1830年7月27日-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

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B.在法国建立了共和国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2.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知识点2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3.英国《权利法案》的实质意义是A.宣告英国君主制度的结束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C.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D.使国王“统而不治”4.确立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A.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B.宣布英国为共和国C.1688年光荣革命 D.《权利法案》的通过5. 19世纪英国宪法权威白芝洛特说:“上下两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19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9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江苏省阜宁中学2010届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一·专题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考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内容标准】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教学要求】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的史实:内容与影响。

2.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时间与含义。

3.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考试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 1688年“光荣革命”;2《权利法案》的颁布;3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4 1832年议会改革;5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考点解读】1、1688年“光荣革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复辟王朝没有按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愿望进行统治。

而是恢复了天主教活动,并且迫害新教徒。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了直接威胁,他们决定联合起来推翻它。

1688年议会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妻子玛丽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历史上把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称为“光荣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最终以光荣革命的形式完成。

2、《权利法案》的颁布:(1)颁布时间: 1689年(2)主要内容:①国王无权废止法律;②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③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④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⑤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⑥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实际上就是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3)颁布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4)颁布结果: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3、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形成过程。

①光荣革命以后,国王经常召集重要大臣在一间小密室开会,商讨国家大事。

这个会议被称为内阁会议,后来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

②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担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之首,成为实际上的首相,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由阁的先例。

2021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7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7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Word版含答案

第7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1.背景(1)历史渊源:13世纪初,《大宪章》签署,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2)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阶级基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

(4)政治前提: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2.标志: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

3.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英国议会权力的确立大不列颠国通过“光荣革命”驯服了专制王权,使得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核心论点:英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了专制王权向民主政治的过渡,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1.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2.原则: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3.发展: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中英内阁的不同英国的内阁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而中国明代的内阁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表现,是皇权强化的体现。

三、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完善1.特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2)英国国王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实际上是国家最高行政首长。

(3)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4)首相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专题概要】本专题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进程。

当今资本主义各国国情各异,政体亦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国家权力都掌握在经选举产生的议会手里,此即代议制度。

这一制度至今仍显示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什么是代议制?由选民选出代表产生代议机构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

代议制的本质是什么?资产阶级力图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积极:①政治: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基础)②经济: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世界影响: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

局限:资产阶级狭隘民主(资级利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特点(1)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3)法国:1789年大革命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斗争,直到1875年才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国制度。

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

(4)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德四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上述四国的代议制有哪几种类型?标志: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法国1875年宪法的制定,德国1871年宪法的颁布。

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特点?1、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

2、都体现分权与制衡3、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4、都体现了民主的原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哪两部对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巨大积极影响的宪法?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两部宪法的性质各是什么?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两部宪法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课程标准】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知识梳理】君主立宪制含义: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循法律。

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和二元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第二帝国)英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原因?君主立宪制是由当时英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1)资产阶级物质与政治力量还不够强大,还没有达到足以改造整个世界的程度;2)英国有浓厚的封建传统,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向封建势力妥协一、争取民主(一)、13世纪的斗争了解英国的议会传统及其对王权有何限制?出现:13世纪构成: A、上议院:贵族、教会代表组成B、下议院:乡绅、市民代表组成(后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入)议会权力:可以限制国王征税思考:《大宪章》与历史上的议会留下了什么传统?英国议会有赞成或拒绝征收新税的权力,国王要征新税必须获得议会同意。

(二)、17世纪的革命——光荣革命1、原因(1)经济基础: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和日益强大,要求限制王权(3)政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4)宗教:严厉对待“非国教徒”,实行宗教专制。

(5)导火线: 1640年,议会拒绝国王征税要求,并要求限制王权。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时间:1640~1688年3、过程:①第一阶段:1640年革命爆发,此后,一度建立共和国(1649~1660年),但期间曾出现克伦威尔的“护国主”军事专制独裁统治(1653~1658年)。

②第二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国王查理二世与詹姆士二世实行反对英国国教和恢复天主教的宗教政策,违背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意愿,丧失了人心。

③第三阶段:结束——“光荣革命”。

1688年,议会军队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即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成为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逃亡法国。

这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被英国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英国政体的确立过程? 封建君主专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通过“光荣革命”上台的威廉和玛丽与革命期间的查理一世相比,其权力是变大还是变小了?为什么?威廉和玛丽的权力变小了。

因为政权已经转移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的议会手中,国王的权力已大大缩小了。

4、意义:为民主政治建立创造了条件。

“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了革命最初的既定目标,确保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既得利益,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留了国王,大大削弱了王权,这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妥协的产物,是与当时英国国情及革命领导力量的构成相适应的,是切合而且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思考:有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场妥协,是历史的倒退;有人认为是一场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光荣革命”?[思路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光荣革命”的评价问题。

不能只看表象,而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

表面上看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国王的妥协,但实质上要从发动政变的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阶级本质和“光荣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来分析。

[答案](1)是一场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

⑵理由:①表面上是向封建贵族的一次妥协,但这种妥协是有必要的、有分寸的。

②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③避免了社会动荡,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④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政治前提。

二、建立民主——《权利法案》1、限制王权的法案——《权利法案》议一议:如果你是当时的议会议员,你会从哪些方面来限制王权?阅读下面《权利法案》的材料,归纳该法案从哪些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史料《权利法案节选》(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3)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4)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5)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6)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7)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经常集会。

《权利法案》内容: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限制了国王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限制了国王的军事权;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限制了国王的司法权;2、为了进一步限制王权,1701年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

内容:《王位继承法》把包括王位继承权和任命法官的权力都掌握在议会手中。

从以上我们来想一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影响?3、限制王权法案制定的结果和影响: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首先通过一系列的法案来限制王权,把实际的权力转移到议会手中,从而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成为君主立宪制确立的第一个阶段。

这些法案包括:1689年的《权利法案》和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

君权衰落、议会权力的增长,成为这一时期一个总的发展趋势,君权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再也恢复不起来了。

[教师讲解]君主权力衰微,议会权力不断提高是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总趋势,但是当时行政权仍然掌握在国王手中,请同学们思考议会又是怎样取得对行政权的监督控制权的?下面我们学习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三、完善民主(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内阁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

“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经常召集重要枢密大臣在一个密室中商讨国家大事,故被人们称为内阁会议。

后来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并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

到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首相有控制内阁决定的发言权;一切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联合起来集体负责;内阁必须得到下院议员的支持,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以向议会谢罪,或解散议会而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3.内阁制的作用议会取得了行政权力的监督与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力地维护了英国社会的稳定,对世界近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运用] 责任内阁制度形成后,内阁跟国王的关系如何?跟议会的关系又如何呢?图示:英王—议会—内阁(首相)权力分配答:上图直观地反映出国王是国家元首,世袭领袖,但统而不治;国家权力中心是议会,拥有立法权、司法和行政监督权;内阁由议会多数党组阁,首相是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

【学以致用】假如你是英国首相,你是如何当选的?你的地位如何?你有哪些权力?[思路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和英国的选举制度。

注意从当选、地位、权力三部分逐一回答。

尤其是不要混淆了后两问的答案。

[答案] 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所以我首先要参加下院议员选举,成为政党领袖,并在议会大选中获胜,才能当选为首相。

我当选为首相后,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多数党领袖数职,手中握有行政与立法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我的权力主要表现为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议会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等。

[规律总结] 象本题这样设问新颖,通过情景创设的题目在当前的考试中经常出现。

解答此类题目,重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史实运用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