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蝶恋花·春景》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苏轼《蝶恋花》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苏轼《蝶恋花》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苏轼《蝶恋花》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原文: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译文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

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苏轼《蝶恋花》注释①“蝶恋花·春景”,原本无题,傅本存目缺词。

②“花褪残红”:褪,脱去,小:毛本作“子”。

③“子”,毛本误作“小”。

“飞”,《二妙集》、毛本注“一作来。

”④“绕”,元本注“一作晓。

”⑤“柳绵”:即柳絮。

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诗“往年同在莺桥上,见依朱阑咏柳绵。

”⑥“何处无芳草”句:谓春光已晚,芳草长遍天涯。

《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⑦“墙里秋千”五句: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恼,犹撩也。

……,言墙里佳人之笑,本出于无心情,而墙外行人闻之,枉自多情,却如被其撩拨也。

”又卷一:“却,犹倒也;谨也。

”“却被”,反被。

唐·胡曾《汉宫》诗:“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多情:这里代指墙外的行人。

无情:这里代指墙内的佳人。

苏轼《蝶恋花》阅读答案(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3分)(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5分)答案:(1)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蝶恋花·春景》译文及注释

《蝶恋花·春景》译文及注释

《蝶恋花·春景》译文及注释《蝶恋花·春景》译文及注释《蝶恋花·春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清新婉丽之作,表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自已的情感不为人知的烦恼。

那么《蝶恋花·春景》译文及注释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原文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

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注释①“蝶恋花·春景”,原本无题,傅本存目缺词。

②“花褪残红”:褪,脱去,小:毛本作“子”。

③“子”,毛本误作“小”。

“飞”,《二妙集》、毛本注“一作来。

”④“绕”,元本注“一作晓。

”⑤“柳绵”:即柳絮。

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诗:“往年同在莺桥上,见依朱阑咏柳绵。

”⑥“何处无芳草”句:谓春光已晚,芳草长遍天涯。

《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⑦“墙里秋千”五句: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恼,犹撩也。

……,言墙里佳人之笑,本出于无心情,而墙外行人闻之,枉自多情,却如被其撩拨也。

”又卷一:“却,犹倒也;谨也。

”“却被”,反被。

唐·胡曾《汉宫》诗:“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多情:这里代指墙外的行人。

无情:这里代指墙内的佳人。

苏轼《蝶恋花·春景》原文及翻译

苏轼《蝶恋花·春景》原文及翻译

苏轼《蝶恋花·春景》原文及翻译导语:《蝶恋花·春景》,是由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作。

在此词中,作者通过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借惜春伤情之名,表达出作者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轼《蝶恋花·春景》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蝶恋花·春景》原文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春景》翻译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果实。

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请不要担心)天涯海角到处都有芳草。

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

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蝶恋花·春景》注释花褪残红:褪,脱去,小”:毛本作“子”。

子,毛本误作“小”。

“飞”,《二妙集》、毛本注“一作来。

”绕,元本注“一作晓。

”柳”:即柳絮。

韩??逗?橙罩赜卫钍显巴び谢场肥?骸巴?晖?谳呵派希??乐炖挥搅?唷!?/p>何处无芳草句:谓春光已晚,芳草长遍天涯。

《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墙里秋千五句: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恼,犹撩也。

……,言墙里佳人之笑,本出于无心情,而墙外行人闻之,枉自多情,却如被其撩拨也。

”又卷一:“却,犹倒也;谨也。

”“却被”,反被。

唐·胡曾《汉宫》诗:“何事将*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蝶恋花·春景》赏析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清人王士祯《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古诗蝶恋花·春景翻译赏析

古诗蝶恋花·春景翻译赏析

古诗蝶恋花·春景翻译赏析《蝶恋花·春景》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全文如下: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前言】《蝶恋花·春景》,是由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作。

在此词中,作者通过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借惜春伤情之名,表达出作者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

【注释】①“蝶恋花·春景”,原本无题,傅本存目缺词。

②“花褪残红”:褪,脱去,小:毛本作“子”。

③“子”,毛本误作“小”。

“飞”,《二妙集》、毛本注“一作来。

”④“绕”,元本注“一作晓。

”⑤“柳绵”:即柳絮。

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诗:“往年同在莺桥上,见依朱阑咏柳绵。

”⑥“何处无芳草”句:谓春光已晚,芳草长遍天涯。

《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⑦“墙里秋千”五句: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恼,犹撩也。

……,言墙里佳人之笑,本出于无心情,而墙外行人闻之,枉自多情,却如被其撩拨也。

”又卷一:“却,犹倒也;谨也。

”“却被”,反被。

唐·胡曾《汉宫》诗:“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多情:这里代指墙外的行人。

无情:这里代指墙内的佳人。

【翻译】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

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天涯海角到处都有芳草。

围墙之内,Org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

【鉴赏】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苏轼蝶恋花春景阅读答案

苏轼蝶恋花春景阅读答案

苏轼蝶恋花春景阅读答案篇一:蝶恋花春景苏轼阅读答案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途中。

(1)本词首句的褪字流露出浓郁的情感,请其妙处。

(3分)(2)本词蕴含丰富的情感,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0. (1)褪既写花的掉落,也写花的颜色的消退,写出了花儿凋谢的情景。

点明时在暮春。

曾经的绚烂炫目已逝去,抒发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

[3分,写出花儿凋谢的情景点明时在暮春抒发惜春伤春之情各1分。

意思答对即可。

](2)①惜春之情。

作者在上阕描摹了杏花凋谢、柳絮飘飞的暮春之景,寄寓了面对春归的伤逝之情。

②对美妙事物的追求之情。

春天将逝,但美景未必难觅,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寄托了作者追随美妙事物的旷达之情。

③多情不被理解的惆怅。

下阕的佳人不知墙外行人谛听自己笑声的深情,行人的多情却遇到佳人的无情,这正反映了作者不被理解的惆怅。

[4分,点明一种情感1分,对应分析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写宦海浮沉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迫不得已,对韶光流逝的可惜也可。

]赏析本词是伤春之作。

苏轼长于豪放。

亦最擅婉约,本词写春景清新秀丽。

同时,景中又有情理,我们仍用何处无芳草(知音)以自我安慰自勉。

作者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单单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

本词下片所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的片段,未必有什么寄托。

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约词。

王士祯所说的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

未必能过。

《花草蒙拾》指出本词与风格婉约的柳永词不相上下。

[5] 花褪残红青杏小。

褪对旨颜色变浅或消失。

开头一句描写的是暮春景象,句意为:暮春时节,杏花凋谢枯萎,枝头只挂着又小又青的杏子。

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

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显露出怜惜和喜欢,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苏轼《蝶恋花春景》译文及赏析

苏轼《蝶恋花春景》译文及赏析

·春景
朝代:宋代
【原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

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请不要担忧)
不久天涯到处又会再长满茂盛的芳草。

(春天还会到来的)
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假设失。

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赏析】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孰谓坡
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
量的婉约词。

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

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
现实世界。

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蝶恋花·春景译文注释赏析

蝶恋花·春景译文注释赏析

蝶恋花·春景译文注释赏析蝶恋花·春景[宋代]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宋词三百首,春天译文及注释译文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

燕子在天空飞舞,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

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注释“蝶恋花·春景”,原本无题,傅本存目缺词。

“花褪残红”:褪,脱去,小:毛本作“子”。

“子”,毛本误作“小”。

“飞”,《二妙集》、毛本注“一作来。

”“绕”,元本注“一作晓。

”“柳绵”:即柳絮。

“何处无芳草”句:谓春光已晚,芳草长遍天涯。

多情:这里代指墙外的行人。

无情:这里代指墙内的佳人。

赏析本词是伤春之作。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

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

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

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

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

“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创作背景这首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依据《全宋词》所载的顺序,此篇当于苏轼被贬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时所作。

参考资料:1、王宝华.唐宋八大家大全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2:230。

苏轼《蝶恋花·春景》及赏析

苏轼《蝶恋花·春景》及赏析

【导语】苏轼对词的变⾰,基于他诗词⼀体的词学观念和“⾃成⼀家”的创作主张。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凡的成就,就⼀种⽂体⾃⾝的发展⽽⾔,苏词的历史性贡献⼜超过了苏⽂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了全⾯的改⾰,提⾼了词的⽂学地位,使词从⾳乐的附属品转变为⼀种独⽴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向。

下⾯是为⼤家带来的苏轼《蝶恋花·春景》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蝶恋花·春景宋代:苏轼花褪残红青杏⼩。

燕⼦飞时,绿⽔⼈家绕。

枝上柳绵吹⼜少。

天涯何处⽆芳草!墙⾥秋千墙外道。

墙外⾏⼈,墙⾥佳⼈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情恼。

译⽂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燕⼦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有⼀位少⼥正在荡秋千,少⼥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都可听见。

慢慢地,围墙⾥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被⽆情的少⼥所伤害。

注释“蝶恋花·春景”,原本⽆题,傅本存⽬缺词。

“花褪残红”:褪,脱去,⼩:⽑本作“⼦”。

“⼦”,⽑本误作“⼩”。

“飞”,《⼆妙集》、⽑本注“⼀作来。

”“绕”,元本注“⼀作晓。

”“柳绵”:即柳絮。

韩偓《寒⾷⽇重游李⽒园亭有怀》诗:“往年同在莺桥上,见依朱阑咏柳绵。

”“何处⽆芳草”句:谓春光已晚,芳草长遍天涯。

《离*》:“何所独⽆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墙⾥秋千”五句: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恼,犹撩也。

……,⾔墙⾥佳⼈之笑,本出于⽆⼼情,⽽墙外⾏⼈闻之,枉⾃多情,却如被其撩拨也。

”⼜卷⼀:“却,犹倒也;谨也。

”“却被”,反被。

唐·胡曾《汉宫》诗:“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多情:这⾥代指墙外的⾏⼈。

⽆情:这⾥代指墙内的佳⼈。

创作背景 由于这⾸词没有编写时间,但依据《全宋词》所载的顺序,此篇当于苏轼被贬任密州(今⼭东诸城)太守时所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蝶恋花·春景》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 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 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 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3 分)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 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 容简要赏析。

(5 分) 答案: (1)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 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 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只从字音角度来 比较“绕”和“晓”的,言之成理,给 2 分。

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

(5 分) ①同意。

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 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 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 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

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 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

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 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 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 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 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

因此,这 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每种答案,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语言通顺,给满分。

只答“同意” 或“不同意”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二: (1)本词首句的“褪”字流露出浓郁的情感,请赏析其妙处。

(3 分) (2)本词蕴含丰富的情感,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分析。

(4 分) 参考答案 (1) “褪”既写花的掉落, 也写花的颜色的消退, 写出了花儿凋零的情景。

点明时在暮春。

曾经的灿烂炫目已逝去,抒发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

[3 分,“写出花儿凋零的情景”“点明时在暮春”“抒发惜春伤春之情” 各 1 分。

意思答对即可。

] (2)①惜春之情。

作者在上阕描摹了杏花凋零、柳絮飘飞的暮春之景,寄 寓了面对春归的伤逝之情。

②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之情。

春天将逝,但美景未必难觅,一句“天涯何处无 芳草”寄托了作者追寻美好事物的旷达之情。

③多情不被理解的惆怅。

下阕的“佳人”不知“墙外行人”谛听自己笑声的 深情, 行人的“多情”却遇到佳人的“无情”, 这正反映了作者不被理解的惆怅。

[4 分,点明一种情感 1 分,对应分析 1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写“宦海浮 沉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对韶光流逝的惋惜”也可。

] 翻译: 蝶恋花·春景 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

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请不要担心) 天涯海角到处都有芳草。

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 (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

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

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 害。

赏析: 《蝶恋花·春景》,是由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 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作。

在此词中,作者通过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暮春 景色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 借惜春伤情之名, 表达出作者对韶光 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

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 花儿已经凋 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

“残 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


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接着,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绿水人家绕”一句中的“绕”字,曾 有人以为应是“晓”。

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 显得没有着落。

而燕子绕舍而飞, 绿水绕舍而流, 行人绕舍而走, 着一“绕”字, 则非常真切。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

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 愈来愈少; 普天之下, 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

“柳绵”,即柳絮。

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 自是一番境界。

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

“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 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

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 的岭南。

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

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 何其相似!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墙里有人荡秋千,墙外有条小道。

墙外小道上走着行人,墙里飘来佳人清脆 的欢笑。

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

这里, 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 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与读者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 穷意味。

小词最忌词语 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

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

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 富有朝气的生命; 墙外是赶路的行人。

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 作者留下了空白。

不过,在这无语之中,我们已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 人已渐渐走远。

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

但是行人的 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 有感怀身世之情, 有思乡之 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 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 以说是“无情”。

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 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 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 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 也许倍增华 年不再的感慨, 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 却留下 了丰富的空白,让读者去回味,去想象。




创作背景 《蝶恋花·春景》,是由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作。

其作于何时,各方莫衷一是,有苏轼密州、黄州、定州、惠州时期等诸多说法, 在此词中, 作者通过对残红退尽、 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 心境的描绘,借惜春伤情之名,表达出作者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叹 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