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蝴蝶派与其进步意义

合集下载

诗歌风格流派介绍——鸳鸯蝴蝶派

诗歌风格流派介绍——鸳鸯蝴蝶派

诗歌风格流派介绍——鸳鸯蝴蝶派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炮火轰开清朝闭关自守的大门,接踵而至的是租界的霸占,洋场的开辟,半封建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畸形生活,以乌烟瘴气,光怪陆离的容貌呈现于人们眼前,于是反映这种都市的作品也应运而生。

鲁迅说:“有了上海的租界,──那时叫作‘洋场’,……有些才子们便跑到上海来。

”他们最初热衷的题材是言情小说,写才子和佳人“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荫花下,象一对蝴蝶,一双鸳鸯”,并因此得名而成为鸳鸯蝴蝶派。

这一派的早期代表作为徐枕亚的《玉梨魂》,是用四六骈俪加上香艳诗词而成的哀情小说。

鸳鸯蝴蝶派是以“游戏笔墨,备人消闲”为其主要宗旨。

它们的期刊、小报曾标榜“本杂志不谈政治,不涉毁誉”,“有口不谈国家……寄情只在风花”。

它们的作品也大都以“消闲”、“遣愁”、“排闷”、“除烦”为目的。

在20年代初,《文学研究会宣言》中曾严正批驳“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工具,就是针对鸳鸯蝴蝶派而言的。

茅盾在1922年对这一流派的实质下过中肯的评断:他们的“思想上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

鸳鸯蝴蝶派是一种以迎合有闲阶级和小市民的庸俗口味为目的的都市文学。

他们视作品为商品,为了竭力倾销这些“商品”,自然就不能不随波逐流,以适应洋场的“五方杂处,三教九流”的需求。

作品的内容也不得不随着他们特有的读者层的趣味为转换:有时是言情小说,有时是“黑幕小说”,有时又转换成以“侦探”、“武侠”最为热门。

因此,这一流派的作品内容极为驳杂,举其要者大致可分为言情、哀情、社会、黑幕、娼门、家庭、武侠、神怪、军事、侦探、滑稽、历史、宫闱、民间、公案等等类别。

早期鸳鸯蝴蝶派仅仅以言情小说为主,后来要将如此庞杂的内容塞进狭义的鸳鸯蝴蝶派的框子中,似乎不大贴切。

于是有人以他们早期的最有影响的《礼拜六》杂志名之,统称之为“礼拜六派”鸳鸯蝴蝶派的全盛时代是在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之间,特别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前后。

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导读: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炮火轰开清朝闭关自守的大门,接踵而至的是租界的霸占,洋场的开辟,半封建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畸形生活,以乌烟瘴气,光怪陆离的容貌呈现于人们眼前,于是反映这种都市的作品也应运而生。

鲁迅说:“有了上海的租界,──那时叫作‘洋场’,……有些才子们便跑到上海来。

”他们最初热衷的题材是言情小说,写才子和佳人“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荫花下,象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上海文艺之一瞥》),并因此得名而成为鸳鸯蝴蝶派。

这一派的早期代表作为徐枕亚的《玉梨魂》,是用四六骈俪加上香艳诗词而成的哀情小说。

鸳鸯蝴蝶派是以“游戏笔墨,备人消闲”为其主要宗旨。

它们的期刊、小报曾标榜“本杂志不谈政治,不涉毁誉”,“有口不谈国家……寄情只在风花”。

它们的作品也大都以“消闲”、“遣愁”、“排闷”、“除烦”为目的。

在20年代初,《文学研究会宣言》中曾严正批驳“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工具,就是针对鸳鸯蝴蝶派而言的。

茅盾在1922年对这一流派的实质下过中肯的评断:他们的“思想上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

鸳鸯蝴蝶派是一种以迎合有闲阶级和小市民的庸俗口味为目的的都市文学。

他们视作品为商品,为了竭力倾销这些“商品”,自然就不能不随波逐流,以适应洋场的“五方杂处,三教九流”的需求。

作品的内容也不得不随着他们特有的读者层的趣味为转换:有时是言情小说,有时是“黑幕小说”,有时又转换成以“侦探”、“武侠”最为热门。

因此,这一流派的作品内容极为驳杂,举其要者大致可分为言情、哀情、社会、黑幕、娼门、家庭、武侠、神怪、军事、侦探、滑稽、历史、宫闱、民间、公案等等类别。

早期鸳鸯蝴蝶派仅仅以言情小说为主,后来要将如此庞杂的内容塞进狭义的鸳鸯蝴蝶派的框子中,似乎不大贴切。

于是有人以他们早期的最有影响的《礼拜六》杂志名之,统称之为“礼拜六派”鸳鸯蝴蝶派的全盛时代是在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之间,特别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前后。

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

意的诗文来评说一番,却是以叙述文学潮 流之变迁为主,那么正如近代文学史不 能无视八股文一样,现代中国文学史也 就不能拒绝鸳蝴蝶派,不给他一个正当 的位置。曼殊在这派里可以称得起大师 的名号,却如儒教里的孔仲尼,给他的 徒弟带累了,容易被埋没了他的本色。”
鸳鸯蝴蝶派小说:
❖ 鸳鸯蝴蝶派起源于清末民初(1908年前 后),和南社的成立时间大致相同,但 它不是一个文学团体,只是一些文学观 点、创作态度、作品的题动植物与风格 大致相同或相近的作家群。兴起于20世
❖ 巍然矗立”,此地“有海云古刹在焉”, 由此联系到宋末遗事,“相传宋亡之际, 陆秀夫既抱幼帝殉国崖山,有遗老遁迹 于斯,祝发为僧,昼夜向天呼号,冀招 大行皇帝之灵”。后来又写到后人的传 说与自己的感怀,“故至今日遥望山巅, 云气葱郁,或时闻潮水悲澌,尤使人欷 歔凭吊,不堪回首”。
❖小说第26章引澹归和尚贻吴梅村的诗:
很大程度上就是苏曼殊自我的写真,柳亚 子还曾据此为曼殊写过传记。从小说本身 来看,主要情节尤其是其中的幽怨、惆怅 和感伤情调,恰恰正是苏曼殊所独有的。 因此,《断鸿零雁记》在苏曼殊的全部小 说中也就占有了特殊的地位,可以说是 苏曼殊言情小说的典范之作。主人公三 郎与雪梅、静子缠绵悱恻、幽怨哀婉的 男女之情也就成为小说最为感人的内容。
《本事诗》也写出无可奈何的怅惆:“鸟
舍凌波肌似雪,亲提红叶索题诗。还卿 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 苏曼殊作为一个性情中人,偏偏却要持 守佛现,断绝尘缘,两者之间巨大的情 感反差,总是将他推向感情的深渊起伏 升降。表面上似乎是行云流水,悠闲自 得,可是心灵苦楚,总是时不时地流露 出来,其表现是“无端狂歌无端哭”, 甚至表现为一种神经质,
他对国人蒙昧不悟,未能早日推翻异族统治, 光复祖国河山的激愤,溢于言表。这是爱 情与革命的奇特混合。

鸳鸯蝴蝶派的繁荣与消亡

鸳鸯蝴蝶派的繁荣与消亡

蝶派小说z也是当时最走俏的通
俗小说之一v比如
的魁
z再版了三十二次z销售超过
数十万v
的《嘀因缘》也
再版了十余次z鲁迅的母亲也是
的“粉丝”之一v
、包
天、周鹃 的作品在报纸
连载时z市民曾经排队候报
纸发行v这个时期也是鸳鸯蝴蝶 派的全盛时期v五四运动以z鸳 鸯蝴蝶派屡次遭到新文阵营的
和打压z读有逐渐减少的
趋势z但在市民 仍有 少拥ev
顾曲z
而未有 读小说者v (礼拜六第1
期,1914年6月6日)
该文把读小说和“平日买笑z 酒楼觅醉z戏园顾曲”相并z
为所 同 只是读小说经“平
康买”等寻欢作乐方 要“省俭 而欢乐”、安全且受时间、
的限z是一种更为方便稳妥 的消 方 v
也就是说z鸳鸯蝴蝶派的文
位就在于娱乐性、消性z意

茶余饭的消v这和
荣v 是大
的兴起 来了广
经营 动
动以 市
性的
v 广 经营 动
动 来 的求知
要求z因而O
”的
方 再 满足 的
要求z
”的
当“新闻”发 v 市性的劳
再日岀而作、日
而 z 大 市的

了“六作一 ” z在
作之
余z他们需要消遣、娱乐v
!岀版赘说:读小
说则以小银元一枚v换得新奇小
说十篇……意兴稍阑v故人有
买、
买醉、
解了
其(通俗文学一直是文学
的一支(它面向的读
者是普通和广泛众(一直
来它被视作是精英文学的补
辅助
际上,通俗文学一
直 有着 广泛的

文革时期(也有一握 、
《一双绣鞋》、《少女的心》这些

鸳鸯蝴蝶派的兴起及意义探析

鸳鸯蝴蝶派的兴起及意义探析

106《名家名作》·探析民国初期,新的文学体系正在建设,各个文学社团涌现,它们依靠杂志、报纸针砭时弊,争取文学的话语权和政治的发言权。

鸳鸯蝴蝶派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以一种娱乐化的心态进行小说创作,收获了一大批读者。

它的小说审美倾向符合市民阶级审美趣味的通俗性。

它的流行不仅来源于市民阶层的娱乐需求,还离不开《礼拜六》《小说月报》等报刊媒介的推动。

在救亡图存的时代,鸳鸯蝴蝶派呈现了文学的娱乐性和商业化。

《礼拜六》《小说月报》等报刊和鸳鸯蝴蝶派建立了一种牢固的商业模式,文学的性质由政治性转变为娱乐性和商业化。

一、鸳鸯蝴蝶派的成因鸳鸯蝴蝶派是清末民初通俗文学的代表,它的小说类型有言情、武侠、黑幕等。

鸳鸯蝴蝶派主张用闲适和娱乐的观点对待文学,努力增强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以迎合大众的审美,使文学变得商业化。

其擅长运用缠绵悱恻的细腻情感、一波三折的情节和紧张激烈的打斗场面吸引读者。

对于市民阶层来说,选择阅读书目的关键在于易读,他们追求的是文本带来的娱乐化和轻松化。

鸳鸯蝴蝶派捕捉到这一特征,认为小说的要旨在于有趣。

周瘦鹃在给《快活林》的题词中写道:“现在的世界,不快活极了,上天下地充满着不快活的空气,简直没有一个快活的人。

……我们就得感谢《快活》的主人,作出一本《快活》杂志,给大家快活快活,忘却那许多不快活的事。

”[1]它以一种标新立异的复古姿态,延续晚清言情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章回体的方式进行写作,创作游戏的文字,带给民众强烈的娱乐感受。

鸳鸯蝴蝶派的娱乐态度来源于近代社会动荡的生活体验。

鸳鸯蝴蝶派文人处于一个新旧文化更迭的时代。

新旧交替的时代带给他们怎样的历史机遇?他们为何树立文字的游戏观、消遣观?1905年,科举考试被废除,这一政策在当时阻断了知识分子的仕途。

郝庆军概括当时知识分子的走向有三类:当兵、留学、进入沿海城市谋生[2]。

这批从内陆流入沿海的晚清知识分子中便有鸳鸯蝴蝶派的主要成员。

他们是科举考试废除之后的受害者,也是殖民地沿海经济发展的受益者。

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

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

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鸳鸯蝴蝶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股重要流派,它形成于明代中期,以杨慎、冯梦龙等人为代表。

鸳鸯蝴蝶派作品以描写妇女命运为主题,以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深情而动人的情感,展现了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与悲剧。

鸳鸯蝴蝶派作品的评价有好有坏,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鸳鸯蝴蝶派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这些作品通过对妇女命运的真实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的低下和受压迫的境遇。

例如,《鸳鸯蝴蝶梦》中的林黛玉、贾元春等人物,展现了妇女在家族和社会中的无奈与无力,引起了读者对封建礼教的反思。

因此,鸳鸯蝴蝶派作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鸳鸯蝴蝶派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不容忽视。

这些作品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张力。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

这种艺术魅力使得鸳鸯蝴蝶派作品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然而,鸳鸯蝴蝶派作品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作品的情节较为复杂,人物众多,读者在阅读时容易感到疲惫和困惑。

其次,一些作品中对妇女的描写过于悲观和消极,缺乏对妇女力量和智慧的正面呈现,这种片面的描写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和偏见。

总的来说,鸳鸯蝴蝶派作品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情的情感,对封建社会中妇女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具有重要的社会和艺术价值。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能否定它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鸳鸯蝴蝶派作品以其对人性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共情,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现代性研究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现代性研究
鸳鸯蝴蝶派小说 的现代性研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历史背景
03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主题内容
04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艺术特色
05
鸳鸯蝴蝶派小说说的价值与意义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历史背景
章节副标题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鸳鸯蝴蝶派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现代社会也有一定的启 示作用。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可以启发现代人思考人生和社会问 题。
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对现代文学创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可以启发现代人思考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 系。
对个体生命的思考
关注个体生命:通过描绘个体生命,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现代元素:小说 中也融入了许多 现代元素,如西 方文化、科学知
识、现代观念等, 展现了现代文明 的进步和发展。
交融方式:小说 通过传统与现代 的交融,展现了 新旧交替时期的 社会风貌和人文 精神,表达了作
者对传统与现代 的思考和感悟。
04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艺术特色
章节副标题
叙事风格的特点
注重情节的曲折 性和复杂性
反思社会现实:通过个体生命的遭遇,反思社会现实和时代背景
探索人生意义:通过个体生命的追求和挣扎,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 值 传承文化精神:通过个体生命的故事,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和价值观 念
对文学创作的借鉴意义
鸳鸯蝴蝶派小说注重情感表达,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情感表达的借鉴
鸳鸯蝴蝶派小说注重情节的曲折和复杂,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情节设计的借鉴 鸳鸯蝴蝶派小说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人物塑造的借鉴 鸳鸯蝴蝶派小说注重语言的优美和生动,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语言表达的借鉴

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初探

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初探

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初探在中国新文学众多的流派中,几乎没有一个流派是象“鸳鸯蝴蝶派”(以下简称“鸳蝴派”)那样持续了四十余年,拥有大批作家和大量作品、刊物而又声名狼藉的了。

从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开始,鸳蝴派一直被当作封建的买办的文学加以否定和批判,这似乎己成了定论。

一般的文学史对鸳蝴派也只是一笔带过。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止才有所松动,出现了为数不多的探讨论文,然而,这些文章有的限于介绍,有的重在探讨一些作家创作倾向的转变过程,这显然是不够的。

实际上:对鸳蝴派给予全盘否定或用贴政治标签的办法来处理都是不妥当的,重要的是应该对它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言情小说的产生及发展提起鸳蝴派的创作,人们自然不会忘记该派开山的创作题材——言情小说。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言情小说的名声很不好。

如果说过去人们对鸳蝴派其他题材的小说曾有过一些肯定的话,那么言情小说却一直处于被否定的地位。

当然,这是不公正的。

鸳蝴派的创作,从言情小说开始,这种以表现男女爱情为中心的题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传奇。

从唐传奇开始,中国描写才子佳人的小说才多了起来,到了晚清,写情小说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鸳蝴派的言情小说可以说直接受到了晚清写情小说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各方面的影响。

本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经济和军事的侵入,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固有的封建社会解体。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些大都市出现了畸型的繁荣,当时的十里洋场上海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

殖民文化侵蚀着这个大都市,于是反映洋场生活的小说也就产生了。

鲁迅对这种鸳蝴派小说的产生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这时候,有的才子们跑到上海来------。

才子原是多愁多病,要闻鸡生气,见月伤心的。

一到上海,又遇见了婊子。

去嫖的时候,可以叫十个二十个的青年姑娘聚在一处,样子很有些象《红楼梦》,于是他就觉得自己好象贾宝玉;自已是才子,那么婊子当然是佳人,于是才子佳人的书就产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鸳鸯蝴蝶派与其进步意义
10120110120 杨雨晴
【摘要】:鸳鸯蝴蝶派是上世纪初诞生于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以言情小说为主要题材,热衷于描写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鸳鸯蝴蝶派在上世纪上半叶曾经十分的活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通俗文学流派逐渐走向没落。

这是时代决定的,也是它自身局限性所决定的。

大多数论及鸳蝴派的文章多注重了它的局限性,然而,在其局限性的反面,也有其进步性。

鸳蝴派曾经的辉煌就能很好地说明它也有积极的一面。

本文就鸳蝴派以及鸳蝴派的发展演变和其进步意义展开讨论。

【关键词】:鸳鸯蝴蝶派、进步意义
一、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是指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的常用语词,故被用来命名。

《礼拜六》是1914年开始办的一种娱乐小仙周刊,前后出满二百期。

两者合在一起,很能代表这一类文学。

故称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

该派的代表人物有包天笑、徐枕亚、张恨水、吴双热、吴若梅、程小青、孙玉声、李涵秋、许啸天、秦瘦鸥、冯玉奇、周瘦鹃等。

不过一些作家只承认自己是礼拜六派,而不承认自己是鸳蝴派。

例如周瘦鹃就只承认自己是礼拜六派,他在《闲话(礼拜六)》里说:“我是编辑过《礼拜六》的,并经常创作小说和散文,也经常翻译西方名家的短篇小说,在《礼拜六》上发表的。

所以我年轻时和《礼拜六》有血肉不可分开的关系,是个十十足足、不折不扣的礼拜六派。

”并说,“至于鸳鸯蝴蝶派和写作四六句的骈俪文章的,那是以《玉梨魂》出名的徐枕亚一派,礼拜六派倒是写不出来的。

当然,在二百期的《礼拜六》中,未始捉不出几对鸳鸯几只蝴蝶来,但还不至于满天乱飞遍地皆是吧!”包天笑则在《壬寅杂诗》的《鸳鸯蝴蝶派》一首下注道:“1959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大谈其鸳鸯蝴蝶派,说我是这个派的主流。

又说我‘作品体裁多样,长篇、短篇、话剧、诗歌,无不染指’。

读之不胜愧悚。

最近上海友人又赠我以魏绍昌所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一书,厚厚一巨册,当然对我亦无恕词。

我虽不愿戴鸳鸯蝴蝶的帽子,然亦无申诉之余地,有许多同文说是‘乱点鸳鸯谱’,我也未免语涉不庄。

试想我当时亲老家贫,卖文为活,不免东涂西抹,安足供文学史的资料呢?”
二、鸳蝴派的兴起、发展和结局
二十世纪初,由于上海的通商口岸地位,出版印刷业也逐渐开始兴起,当时沪上的报刊多达数十种。

鸳蝴派的作家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崭露头角。

这一批作家的出现,一方面由于外部环境的优化;另一方面,清政府于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文人的出路由“学而优则仕”转向多样化选择。

于是大量的清末文人转向新闻、小说等领域。

另外,由于上海特殊的地位,沪上文学受到很多外来西方文学的影响。

例如徐枕亚的《玉梨魂》就是明显模仿了西方的《茶花女》。

同时,大量的鸳蝴派作家也身兼翻译之职近代学者王无为在为张静庐著《中国小说史大纲》所作之序言中指出: “逊清末叶,林纤以瑰琅之姿,用文言译《茶花女遗事》一书,是为西方小说输入吾国之始,亦启长篇小说用文言之端 ,于是小说界之趋势 ,为之一变。


清末西方小说的输入 ,确实极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小说的创作。

当时文坛上如政治小说、侦探小说、言情小说、社会小说等等的兴起 ,无一不跟外国文学的输入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多少具有一些欧洲资产阶级恋爱自由的思想。

如《玉梨魂》中的女主人公梨娘 ,本是一位旧式女子 ,可是她在送别情人时,竟然唱起了莎翁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诗句。

又如苏曼殊,“寄其灵感于小说之中,所为《碎替记》、《焚剑记》诸篇,皆与《茶花女遗事》相仿佛。

除去出版业的兴盛、文人出路的多样化和西方译作的影响,当时市民阶级的娱乐要求也是鸳蝴派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海洋场的繁盛,滋生了众多的商机, 也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谋生机会,因此吸引着四面八方各色人等群趋而来。

市民阶层的发达,相应的娱乐要求就产生了。

鸳蝴派的作品很好的迎合了市民阶级的口味与兴趣,故而兴盛发达。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新文学阵营主张文学为政治服务,而鸳蝴派“安闲游戏”的为文观显然与之对立,鸳蝴派被迫同新文学相区分,发挥所长去努力争取一般老派市民读者。

但也终究在新文学的强大攻势下败下阵来。

解放后,鸳鸯蝴蝶派最终销声匿迹,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三、鸳鸯蝴蝶派的进步意义
鸳蝴派曾经的辉煌能肯定地说明它还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正所谓“存在即合理”。

许多论及鸳蝴派的论文大都重点讨论其局限性,在这里,我想主要讨论一下它的进步意义。

(一)宣扬真善美的积极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针砭时弊,紧贴社会现实。

例如20~30年代初所写的言情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通过恋爱悲剧反映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

后者更是风靡一时,它将言情内容与传奇成分读为一体,在传统章回体式中融入西洋小说技法,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广大读者。

“九·一八”事变后所写的以抗战为题材的“国难小说”,如收在《弯弓集》内的短篇小说,意在“鼓励民气”(《弯弓集·序》)。

中篇小说《巷战之夜》,则直接描写天津爱国军民反抗侵略、浴血奋战,艺术视野趋于开阔,格调趋于豪放。

《八十一梦》则是张恨水先生抗战胜利后“痛定思痛”之作,享誉海内外。

(二)反映社会百态。

鸳蝴派小说多以十里洋场为背景,运用大量的描写手法展现社会的各个阶级,不仅令当时的读者感觉贴近生活,而且是后人民俗研究的重要材料。

中国现代小说在20世纪初的起步就是"都市文学",表现了新市民进步的人生态度。

尤其是他们的那些短篇长篇社会言情小说,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表现上海地区的风土民情、"十里洋场"的世态人情,其深度广度,实际上超出了主要反映知识分子情绪的"新文学"作品。

比如在1922年《红杂志》第3期上饭牛写的《海上打油诗》中记下当时的时尚:"海上少年盛行目上戴托力克镜,手中携司的克棒,嘴里衔茄立克香烟,谓为三克党。

"这里记下了当时流行的三个外来词,其中"司的克"一词一直用至今,"托力克"一词也用了很长一段时间。

第8期梦鸥的《滑稽问答》中有"问:何以剧院理事,为天文学家?答:以其常发现明星。

问:何种树林,为世间所无者?答:阿木林。

问;何种账目,为算不清者?答:混账。

"从此可见"明星"、"阿木林"的用法在当时已见。

像"阿木林"这样一批词语的具体用字也在他们的文章里先形成。

鸳鸯蝴蝶派杂著中的语言扎根在新市民中间,在传统和新潮中游弋,接陈启新。

(三)一定的艺术成就。

多数鸳蝴派小说都一改旧式小说的大团圆结尾,以悲剧结尾。

这是当时的一个值得关注的艺术成就,悲剧性的结尾提高了小说的艺术性,
也体现了当时人们更高的艺术追求。

另外,鸳蝴派小说语言多为华丽香艳的骈文或白话文。

其语言虽然华美,但顾虑到读者阶层,又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不能不说是一项高超的艺术成就。

拿张恨水的作品来说,他的《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秦淮世家》是其中的上乘之作。

其作品采取章回形式,用白描手法,准确入微地刻画社会生活,惟妙惟肖地塑造人物形象,艺术地展示了当时高墙大宅之中的生活图景和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图像,揭示出旧中国的社会矛盾。

文字功底深厚,语言极富个人特色,有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四)开现代白话小说先河。

前面提到,许多鸳蝴派的小说家同时也是翻译家,所以鸳蝴派作品多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多采用白话文或者文白结合的方式写就。

无论从情节、语言、人物各个方面都与近代西方文学十分相似,而且受众广泛,可以说是开了现代小说的先河,将现代文学最早介绍到大众中间。

【参考文献】
《关于鸳鸯蝴蝶派》王稼旬——《十月》
《鸳蝴派小说与西方文学》袁荻涌——
《百度百科》——张恨水
《"鸳鸯蝴蝶派"杂著中的上海话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