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派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京派的共同特征

三、在文体上他们大多创造出了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首先,由于京 派作家既有才情又有学识,所以,他们在文学创作中既追求独特又讲究 品味,既看重自己的作家身份又不忘自己的学者身份,不愿以传奇性的 故事情节取胜,而宁可将力气花在形式的创造上。再加上他们几乎个个 都学贯中西,既有深厚的古文底子,又经过西洋文化的熏陶,既有丰富 的人生体验,又熟悉各种诗化、散文化的艺术手法,一旦认真追求起 “文章之美”来,很难不有所创新和推进。其次,由于他们的理想是表 现乡土人生,所以,他们“最拿手的还是抒情体小说”,他们在这方面 的贡献不仅是大大的发展了中国的抒情小说,而且还在于对后世作家的 影响,使抒情小说从此成为了一个传统和源流。当然,他们既然生活在 都市,其创作总是难以与都市彻底绝缘,只是由于对都市的反感,抒情 的笔调在这里总是变为讽刺的笔调。他们抒起情来令人陶醉,调起侃来 也同样令人开心,而且,其形成感仍然是那样的鲜明和突出。正是在这 个意义上,我自己以为,我们虽然说沈从文的主要贡献虽然是他创造的 “湘西世界”,但这并不是说他的都市题材小说在艺术上就有多逊色, 而只是因为他的湘西世界在现代文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而都市讽刺小 说则还有比他更独特的。
5.京派偏于古典审美牧歌田园诗风格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五四”新文学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启蒙传 统”,一是“启蒙的文学”,一是“文学的启蒙”。前者强调思想、艺 术的深刻性,并以文学与历史的现代化进程的同步性作为衡量其深刻的 标准,鲁迅、郭沫若、茅盾、曹禺等作家是其主要代表;后者则是以文 学如何建立现代汉语的审美价值为目标,常常依托民间风土来表达自己 的理想境界,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不尽同步,周作人、废名、沈从文等 作家的作品,断断续续延续了这一传统。京派作家偏重“牧歌田园诗风 格” 的独特性,一是因为中国现代文学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与中国革 命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紧密地联系,当时活跃的新文学作家,都具有感时 忧国的特点,重现实干预,少乌托邦式的艺术想象,忙于应付时局的变 化,根本没时间和闲情写田园诗。因此,“启蒙的文学”始终占据主流 的地位,而“文学的启蒙”则一直处于一种边缘的地位。二是京派出现 在30年代,现代文学中还很少有田园牧歌型的作家和作品,废名和沈从 文的出现只能看作是例外。即使是后来,这个传统也只是断断续续延续 着,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却始终存在着。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史上,乡土 题材的创作成果最为丰富,形成以鲁迅为代表的、以知识分子探索与改 造国民性为特征的启蒙主义,和以沈从文为代表、以崇尚原始生态、歌 颂民间生活、美化自然风光为特征的田园浪漫主义两大流派。
(1)“京派”的概念



“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在学习中同时还要注意以下特点: A.他们多是“文学研究会”未曾南下的成员。在30年代,中国的 文化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北京守旧的文化氛围和上海新潮的 商业氛围和激进的革命氛围,对这两个地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 重要的影响。无论是他们的学术观点,还是私人关系,都与新月派 十分接近。 B.他们多是北大、清华、燕大、南开等几所知名大学的著名学者、 教授,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学院派”的“文化精英”。他们对 文学(创作)的态度成为他们与海派作家主要分歧。 C.是“乡土文学”传统的继承者。他们对儿时的乡土生活的怀念, 是形成他们创作具有田园牧歌风格和抒情小说特征的主要原因,并 因此而与“京味”小说划开了界线。
4.京派的共同特征
一、题材上大多倾向于对“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描写。首先,这 与他们的文学态度有关。他们出于对文学(特别是海派文学)的政治功利性、 党派性和商业性不满,有意识地采取一种回避时代潮流、回避现代文明、回 避时尚的态度,转而从文化而非政治视角来表现已经被人们所淡忘的乡村生 活和民间生活。他们“格外注意以传统的和民间的道德重新厘定现实人生”。 所谓“厘定”,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整合”。厘,即整理、治理;定, 即规定。其次,与他们对往日生活的怀旧情绪有关。他们对原本并不美好的 宗法制农耕文明的理想化处理,与他们对畸形发展的现代都市文明的格格不 入形成了一种情绪上的巨大反差,因此,正是他们无法忍受现代都市的日益 浓郁的商业化气氛和日益堕落的道德伦理,才促使他们一门心思地去挖掘乡 土中国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在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大多是20年代“乡土文学” 的继承者。第三,还与他们的人生态度有关。他们有受人尊重的地位,还有 受人敬仰的知识和修养,他们对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看得很透,也很 淡。他们的创作有恋旧的倾向,但没有因此迷失自己,始终保持着清醒状态, 在审视的态度中还含有批判的意识,“写尽了人生之‘常’与‘变’”。 因 此,既可以说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时代变革之外寻求自足”,也可以说 他们正是用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对现代文明以及文学激进派进行抵抗。
(2)“京派”与“海派”



海派是与京派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般是指活跃在上海的作家。海 派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海派,是指所有的活跃在上海的作家派别,主要有三个 流派:一是左翼文学,二是新感觉派文学,三是鸳鸯蝴蝶派文学。 而“鸳鸯蝴蝶派”当时也有新旧两派之分,旧鸳鸯蝴蝶派主要以一 直致力于通俗文学创作的周瘦娟、张恨水为代表,而新鸳鸯蝴蝶派 则以原来的新文学作家张资平、叶灵凤为代表。也有人把后来于40 年代崛起的张爱玲作为新鸳鸯蝴蝶派的后起之秀,即海派的新代表。 狭义的海派,则主要指鸳鸯蝴蝶派。也有人将具有典型都市文 学特征的新感觉派视为典型的海派,而将左翼文学与此相区别。 沈从文在《文学者的态度》等文章中所说的海派,实际上使用 的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强调的是文学创作者对文学创作的态度;而 鲁迅在《“京派”与“海派”》等文章中所说的海派,则是使用的狭 义概念,强调的是文学创作者对政治和社会的态度。因此,沈从文 与鲁迅所说的“海派”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2.京派形成的文化背景

了解京派形成的文化背景的关键,在于了解当时文化中心地位 的转移对作家创作的影响。京派产生于30年代,这时“五四”的高 潮已经过去,中国文化和政治的中心都已经转移到了上海,留在北 京等地的作家便处于一个“文化边缘”的地位。这种地位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成为文化边缘的北京虽然比较沉 闷,但北京毕竟是文化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特别是在经过 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之后,浓重的文化氛围为那些志趣相投的作家 重新集结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第二,处于文化边缘的北京,远离时 代的中心,加上这里的作家大多生活在大学的校园里,较少沾染上 商业和党别的味道,所以,比较容易形成一种平和、恬静的创作心 态。此外,这些知名高校里的著名学者教授,大多拥有雍容高贵的 气质,喜尚扎实稳健的文风,因此,在对时代和社会的态度上也大 多趋于保守。第三,在文化边缘中能够甘于寂寞继续坚持创作的作 家,大多是真正有志于文学事业的人,特别看重文学的独立价值, 对于那些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政治功利性、党派性和商业性的倾向, 都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态度,有意识地与各种流行文学保持一定的距 离。
(1)“京派”的概念


D.虽然没有正式的组织和宣言,Baidu Nhomakorabea他们大都集中于林徽因、 朱光潜组织的两大文学沙龙。以文学沙龙为依托,正是文学流 派形成的主要原因。著名的“新月派”就是以“聚餐会”的形 式形成“流派”的。 E.他们的作品大多发表于《现代评论》、《水星》、《骆驼 草》、《大公报· 文艺副刊》、《文艺杂志》等几大刊物。沈 从文、凌叔华、胡也频等都曾被看成是《现代评论》培养出来 的作家。以一个或几个刊物为依托,也是文学流派形成的主要 原因。
4.京派的共同特征

二、在风格上他们大多倾向于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首先, 他们生活在都市而热衷于以自己童年生活为背景的乡土题材,必 然就会有怀旧的情绪;在怀旧的情绪中去品味生活、挖掘诗意, 则必然会对“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产生共鸣。其次,与 快速时髦的都市文明的疏离和与缓慢古雅的乡土生活的亲近,必 然产生出平和的创作的目标和从容笃实的写作态度,也必然会以 “一种和谐、圆融、静美的境地”为自己的美学理想。第三,也 就是我们在下一个问题中将要谈到的,在创作中“表达都市人对 理想化的农牧生活水平的向往”,也就形成了偏于古典审美的 “牧歌田园诗”的基本风格。
(3)“京派”与“京味”



京派指的是一个文学流派,京味指的是一种文学风格。京派与京 味无关,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学概念。 前面我们曾说到,京派的作家大多是“乡土文学”传统的继承 者。也就是说,他们同20年代的“乡土文学”作家一样,虽然生活 在都市(如北京),但他们的创作内容却与生活的城市没有直接的 关系,而主要以家乡生活背景为主。比如,废名主要写家乡湖北黄 梅的生活,沈从文则以家乡湘西生活为题材,芦焚也主要描写家乡 河南的题材,后来被称为“京派的最后一位传人”的汪曾祺,也是 主要以家乡江苏高邮的人和事为题材。惟一特殊的是萧乾,他的 《梦之谷》等作品多以北京为背景,但是,这是因为他本身就是北 京人,北京也就是他的家乡,而且,他的作品仍然是以“童年视角” 为出发点的,在本质上与“乡土文学”和其他的京派作品并无相悖 之处。因此,在京派的作品中,一般是读不到京味的,即使是萧乾 的作品也不以京味为特点。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鼻祖,但他不是京派的作家。
(5)“京派”的作家


在小说方面,除了有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师陀)之外,还 有凌叔华、林徽因等,以及后来的汪曾祺等。 在散文方面,主要有废名、何其芳、李广田,还有沈从文、芦焚和 后起之秀吴伯萧等。 在诗歌方面,主要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他们三人因出版有 《汉园集》,又称“汉园三诗人”),以及晚起的林庚等。 在戏剧方面,力量最弱,主要有李健吾、林徽因等。 在理论方面,人数不多,但影响不小,主要有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和著名 评论家李健吾(刘西渭)等。从这个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出,京派的作家 队伍并不算庞大,但很整齐,一是每种体裁都有成就卓著的作家,尤其 是在小说、散文和诗歌三方面有所建树;二是每位作家都有多方面的成 就。京派作家几乎都是多面手,沈从文、废名、芦焚,既是著名小说家, 散文也写得非常漂亮。何其芳、李广田,既是著名散文家,诗歌也有不 小的名气。林徽因更是现代文学史上有名的才女,她毕业于美国费城宾 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也曾在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但她的爱好是绘画 与雕塑,也从事戏剧、小说、散文和诗歌创作。
(4)“京派”的态度

关于京派,我们可以总结出许多特点, 而最大的两个特点就在于它的地域性和政 治倾向性(即态度)。京派的态度以沈从 文的主张为代表,即对广义的海派的批判 立场。虽然,左翼文学与新感觉派和鸳鸯 蝴蝶派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但是,京派 对他们的态度是一致的,而且,京派的创 作既不同于新感觉派、鸳鸯蝴蝶派,也不 同于左翼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