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学科系列实践活动课程

合集下载

科技教育出版社的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教科版

科技教育出版社的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教科版

科技教育出版社的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三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科技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习科技产品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3. 学会简单的科技制作和实践操作。

4.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单元一:科技产品的应用- 学习科技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视、手机、电脑等。

- 分享自己使用科技产品的体验和感受。

-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科技产品使用报告。

2. 单元二:科技产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了解科技产品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

- 学习科技产品的工作原理,如电路、传感器等。

- 进行简单的拆解实践,观察科技产品内部结构和元件。

3. 单元三:科技制作与实践操作- 学习简单的科技制作方法,如制作纸飞机、小灯笼等。

- 进行科技实践操作,如简单电路搭建、物体运动实验等。

- 通过制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能力。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共同完成实践任务。

3. 实践操作: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通过实践掌握科技制作和操作的技能。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实践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报告,总结所学知识和经验。

2. 观察记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科技产品样本:准备一些常见的科技产品样本,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实践材料:提供制作科技产品所需的材料,如纸张、电池、灯泡等。

3. 实验器材: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电线、开关、传感器等。

六、教学安排1. 单元一:科技产品的应用(2课时)2. 单元二:科技产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课时)3. 单元三:科技制作与实践操作(5课时)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培养了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湘科版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第1课《 跟着节气去探究》教案

湘科版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第1课《 跟着节气去探究》教案
讲授新课
一、议一议
(1)关于二十四节气,我最想了解的是: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城市里不用种庄稼,二十四节气还有意义吗?
……
(2)你还想了解哪些?
二十四节气含义;二十四节气的命名;节气知识等等。
二、了解二十四节气最好的方式就是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要想听懂大自然的语言,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并学会借助相关工具。
2.二十四节气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雪
[ 唐 ]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六、信息园地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对于我们认知自然、了解传统有很大的帮助。
我的经验分享:
我知道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谚语?
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霜降,出无齐,牵牛犁。(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第一单元 携着显微镜去实验主题活动一:微观的科学世界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第一单元 携着显微镜去实验主题活动一:微观的科学世界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第一单元携着显微镜去实验主题活动一:微观的科学世界苏教版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将能够:- 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观察和描述微观世界中的一些常见物体;-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实验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显微镜(每组一台)- 几个常见物体,如纱布、细菌模型、昆虫标本等- 复印或打印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室安全提示牌活动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微小的生物和物体?我们平时是怎么观察到它们的呢?2. 介绍显微镜的作用和基本原理,解释它是如何帮助我们观察微小的物体的。

实验步骤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台显微镜。

2. 分发实验记录表格,让学生填写实验名称、日期和小组成员姓名。

3. 让学生依次观察准备好的物体,如纱布、细菌模型、昆虫标本等。

4. 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调整焦距和光源,观察物体的细节。

5. 让学生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和描述,填写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6. 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和发现。

总结1. 让学生展示他们观察到的物体和记录表格。

2. 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到的现象,让他们发现微观世界的奥秘。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平时不能直接看到这些物体的细节?显微镜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自行收集更多微小物体,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显微镜使用技巧的比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科学展览,展示他们观察到的微观世界。

安全提示- 小心使用显微镜,避免眼睛直接接触镜片;- 注意不要碰撞或摔坏显微镜;- 注意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遵守实验室规定。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对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实验精神。

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了微观世界的奥秘,增加了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课:植物种子的孵化篇章概述:本课主要教授植物种子的孵化过程以及它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将了解到种子的结构和发芽的条件,并学会制作简单的观察台。

引入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到植物种子的孵化过程以及植物种子如何发芽生长。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种子吗?我们平时吃的苹果、梨子里面都含有一颗果核,这颗果核就是种子。

学习目标1. 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植物种子的孵化过程和发芽条件;3. 学会制作简单的观察台,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4. 培养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热爱。

学习重点1. 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植物种子的孵化过程;3. 制作观察台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

学习过程一、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板书:种子的结构)植物种子一般由外果皮、种皮、胚乳和胚珠组成。

种皮是种子的保护壳,起到保护作用。

胚乳是种子的储存器官,能够为胚芽提供养分。

在适宜的环境下,种子就会发芽,胚乳中的养分被胚芽吸收,胚芽逐渐成长为新的植物。

二、植物种子的孵化过程(板书:种子的孵化条件)为了让种子顺利发芽,我们需要提供一些适宜的条件。

首先,种子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种子的发芽,而适度的湿度则有利于种子吸收水分和激活生长。

其次,种子需要适量的光照。

不同的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而有些植物在阴暗的环境下也能发芽。

最后,适宜的氧气供应也是种子发芽的重要条件。

实践操作:制作观察台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材料:透明塑料杯、纱布、种子、水步骤:1. 将透明塑料杯洗净并擦干;2. 在杯底铺一层湿润的纱布;3. 将准备好的种子均匀撒在纱布上;4. 适度浇水,保持纱布湿润;5. 将杯子放在明亮的位置,但避免直射阳光;6. 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下来。

三、总结与拓展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植物种子的结构、发芽的条件和种子发芽的过程,并学会了制作观察台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

植物种子是植物繁衍的重要方式之一,它的孵化和发芽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综合教案

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综合教案

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综合教案一、活动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三年级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活动内容1. 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一:折纸飞机制作1. 学生根据指导图纸,用彩纸折纸飞机。

2. 学生进行实际飞行测试,观察并记录不同折法对飞行距离的影响。

活动二:纸板拼图制作1. 学生利用彩色纸板,制作拼图。

2. 学生根据拼图完成情况,进行展示和分享。

2. 科学实验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索能力。

活动三:植物生长实验1. 学生将种子分别放置在不同环境下,如阳光、水、温暖等。

2. 学生观察并记录植物生长的情况,分析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活动四:水的沸点实验1. 学生将水加热至沸点,并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2. 学生记录水的沸点温度,并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三、教学方法1. 指导式教学:对于手工制作活动,老师将提供详细的指导图纸和步骤,引导学生完成制作过程。

2. 探究式教学:对于科学实验活动,老师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步骤,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四、教学评价1. 手工制作活动评价:根据学生的制作完成度和飞行距离记录,进行评价。

2. 科学实验活动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对观察现象的解释,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活动难度和内容,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并取得进步。

2. 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实验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综合教案,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三年级下册上海科技版综合实践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上海科技版综合实践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上海科技版综合实践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教科版中关于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2.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培养科学素养。

2. 学生能够理解科技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科技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 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和实验现象,理解观察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2. 实验法:学生通过教科书中的实验,掌握实验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第二课时:身边的科技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身边的科技产品,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尝试制作简单的科技产品,体验科技创造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的方法。

2. 讲解:教师讲解观察法和实验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 实践:学生根据教科书中的实验,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

第二课时:身边的科技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科技产品。

2. 讲解:教师讲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3. 实践:学生根据教科书中的活动,进行科技产品的制作和体验。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观察法和实验法进行科学探究。

2. 学生能够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体验科技创造的乐趣。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上海科技版综合实践教科书。

2. 实验器材:观察和实验所需的器材。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content}。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按“方法与指导”“活动与探究”两个部分编写,共安排8个主题。

一、教材分析“方法与指导”部分,包括“怎样制订活动方案”“学会分工与合作”两个主题,侧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活动与探究”部分包含综合实践活动三个指定领域的相关内容。

“走进游戏世界”和“生活中的礼仪”这两个主题侧重于研究性学习领域;“快乐剪纸”“饲养小动物”和“衣物的洗涤”侧重于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居民生活环境调查”侧重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领域。

信息技术的内容则贯穿于所有的主题之中。

二、学情分析我任教三年级三班和四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们非常喜欢这门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但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孩子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起来非常有兴趣,也非常容易,但是有一部分同学动手能力较差。

我将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特点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孩子进行学习、理解,调查,实践。

三、教学目标1、通过“怎样制订活动方案”“学会分工与合作”这两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制订活动方案和分工与合作的一般方法,体验制订活动方案和分工在学习及相关活动中的作用。

初步养成活动规划的意识和与人合作能力。

2、“走进游戏世界”和“生活中的礼仪”通过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激发学生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提高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发展与人交往的能力,初步养成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3、“快乐剪纸”使学生了解简易手工制作的一般过程,体验劳动的可贵和创造的愉悦。

“饲养小动物”通过饲养与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人与养殖动物之间的密切联系,获得积极的劳动与技术的感受。

“衣物的洗涤”则通过学生参与一些生活技能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年级科学社团课

三年级科学社团课

三年级科学社团课科学是一门用来研究自然现象、揭示规律的学科。

在三年级科学社团课上,我们将通过实践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在三年级科学社团课上,我们将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自动手,体验科学的乐趣。

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们观察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通过观察昆虫的行为和外形,学生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昆虫的科学知识。

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培育植物,并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还能培养动手能力和责任心。

三年级科学社团课上,我们还将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

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规律。

比如,我们可以进行水的沸腾实验,让学生们观察水的沸腾过程,并探究沸腾的原因。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水的沸腾是因为加热使水分子运动加快,达到沸腾点而产生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进行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们了解电流的流动和电灯的发光原理。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可以亲眼见到科学现象,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

除了实践和实验,三年级科学社团课上,我们还将进行一些科学知识的讲解和学习。

通过讲解,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基础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比如,我们可以讲解一些关于力和运动的知识,让学生们了解到力是什么,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讲解一些关于天气和季节的知识,让学生们了解到天气的变化和季节的转换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这些讲解,学生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科学知识,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

在三年级科学社团课上,我们将通过实践、实验和讲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亲自动手,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规律,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查阅有关种植研究方面的资料,了解各地对此相关的研究。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3.学校为各年级准备植物种子。
4.确定种植园的位置,按年级、班级划分种植区域。
(二)、种植实践
1.了解植物的品种、特点、生活习性等,懂得种植的环节,掌握简单的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
2.具体活动步骤:
(1)按班级划分红领巾种植区域。
题目:种植植物
牛山一小三年级组
科学学科系列实践活动课程
课程主题
种植植物
类型
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动
年级
三年级
学时
3
课程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说出一些蔬菜、农作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懂得种植需要“翻土——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
2.通过种植实践,学生可以了解植物怎样从一粒种子形成一棵幼苗,进而长成一株成熟的植物,并开花结果的全过程。知道种子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哪些外部条件。体会到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从而深刻认识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
3.通过种植活动,并结合本学段的理论知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种蔬菜的营养价值。
4.学生通过文字对植物生长过程的描述,以及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记叙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5.学生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对植物生长的记录,提升自己绘画鉴赏能力,设计水平。
6.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体会我国劳动人民劳动的艰辛。
(2)确定好自己的班级准备在种植区种植的蔬菜。
(3)围绕种植的蔬菜进行研究,了解植物简单的病虫害症状;了解植物基本的生长情况及栽培方法。
(4)翻地、整地、施肥、种植。
(5)各班选出一些爱好种植的同学,成立“护绿小组”,对种植的植物进行管理。
(6)学生定期养护观察学习,用规范的文字正确的描述植物的生长情况,认真完成老师下发的观察记录表。
7.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课程内容
课题一、探究种子萌发与阳光的关系
课题二、探究种子萌发与水分的关系
课题三、探究种子萌发与温度的关系
课程实施
一、活动准备
1.发动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有关农作物和各种蔬菜的各种资料,了解一些农作物的样子和生长过程。
2.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图片、视频,在课堂上提前渗透植物生长相关知识。
3.最后可以让每个学生制作手抄报、画画农作物的样子,在课堂上交流分享
二、活动过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1.各个学段的学生结合教材学习种子的萌发、植物的生长等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7)各班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相同的合并,不同的列出目录,分类装订。
(三)、成果交流
1.班级展示种植的植物。
2.展示、评价。
3.写一篇此次活动的心德体会,谈谈活动的收获与感想。
课程评价
备注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